其实古代人和现代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没有那么多的自我意识,更多的是一种家族、宗族主义的思维在里面。且不论古代的三妻四妾,即便是先秦时期民风开化,更是没有这种关于情感和婚姻上的两人之间的独占思维。
首先是家族的考量不会忌讳亲姐妹共事一夫,相反还会大力推荐这种做法。像我们熟知的娥皇女英共嫁舜,飞燕合德共侍汉成帝,皇太极娶哲哲大玉儿海兰珠,这些都是在历史上很有名的姐妹或宗亲共事一夫。最早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就有聘娶正妻随嫁姊妹的,一方面是因为家族联姻巩固彼此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子嗣和血统的考量。而且男子更注重家庭之外的事情,女性在家中操持,如果是亲姐妹,只会如虎添翼。
其次古代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亲姐妹嫁过去还是有所区别的。嫁给丈夫的姐妹中有了地位的区别,自然也就在身份上有所不同,在重视身份和地位的封建社会,有所区别的亲姐妹也不会觉得共事一夫别扭了。虽然也有宠妾灭妻的事情出现,但是正室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即便是正室亡故,男子重新娶的也只能称作填房,包括死后下葬都是有所限制的。南唐后主李煜的大周后与小周后被广为传颂,但是也有先来后到的区别,最初大周后或许有所嫉妒,但是小周后却没有这种顾虑。
最后男方的家族利益和女方的家族利益才是他们联姻的原因所在,至于个人感受已经不在考量之内了。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是低于男性的,男性是秩序的建立者和维护者,女性处于从属地位。被嫁出去也是家族或父兄的意思,并没有哪个女性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去挑选的,少部分公主除外,大部分公主也是被压迫和驱使的命运。男性需要有女性的家族势力作为臂膀,女性家族也希望男性的联姻关系能够巩固下来,所以作为嫁人者的主角,是不会有人在乎她们是否别扭的。
其实假设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古代女子来看这类事情,除了穷苦人以外,封建时期的男子只要略有富贵家中妻妾数量不少。正房的心里面就会想,既然有女子要来分享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姐妹总归“肥水不流外人田,也避免了外人来和自己争夺家业,所以在那个时候的社会熏陶下,诸多女子是对这样的安排比较满意的,也很少有人会反抗。
我们现代人有着平等的理念,女性和男性都是同样生存在社会中,所以会对三妻四妾的行为甚至姐妹共侍一夫反感。但是事实上如今社会也不乏某些三妻四妾的事件发生,只是不会拿到明面上来说而已,至于姐妹共事一夫这种情况,假若能够容忍三妻四妾又怎么会在乎呢?至少在权利和利益面前,很多人是没有什么原则的,当我们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是站在历史之外来看待问题的,假若身处事件之中,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做出和古代人一样的选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