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小说排行榜
synthia04
Psyche
电影排行榜
1 大笑江湖
2 赵氏孤儿
3 刀客外传
4 让子弹飞
5 行尸走肉
6 失踪少女44
小说排行榜
1 我不是聪明女生
2 男护士
3 大周花匠
4 月神之旅
5 找个猫娘当老婆
6 张凌和游戏女神
原贴:小说排行榜,电影排行榜,
路易蕬_Hsiang
“官场小说”是 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法反映生活的小说类型,从很大程度上说官场小说,其文化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文学的意义。
planezhm
参照金庸的小说可以得出
1.把亲情的比重加大,母亲对子女的,隔代的等等。
2.不要太唯美时尚,一些俗语啊,方言啊都可以用。
3.注重对人性的挖掘,比如各种义气,各种爱。
4.既然涉及到神仙,不如放一些历时久远,老一代人都耳熟能详的仙人道士,以引起他们的回忆或兴趣。
不过难的是,改完后还算不算仙侠小说?
越前珊
最好看的莫过于17k的《权力巅峰》了,看了你就知道它有多么经典了!!!
不仅是经典,还十分的现实,看了它能得到很多启示的说~嘿嘿,网站就能免费下载txt哦~
lvase
sylviavincent
蜀汉五虎将里有一员老将,有很多成语可以放在他身上——老当益壮、老而弥坚、老骥伏枥、宝刀未老。这员老将正是黄忠。
不少人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觉得黄忠很好,很强大。的确,黄忠的武力值极高,斩夏侯渊时按照推算大约是在七十二岁。
正常来说,七十多岁的老人别说是上阵杀敌,平常走路一不小心都可能摔个跟头。但黄忠不一样,古稀之年仍然可以斩杀一员上将。也就难怪千古传诵,连戏文里也有定军斩夏侯。但这并不是三国演义的读者们觉得黄忠很好,很强大的主要因素。
黄老爷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战,还是和关羽的那一战。
这一战总共打了三场:
第一场,两人真刀真枪地厮杀,关羽的武器是大刀,黄忠的武器也是大刀,斗了一百个回合不相上下。这足以说明,论武艺,年迈的黄忠并不逊色于关羽,从体力上来说,关羽甚至还占了一些便宜,但依然是不相上下的结果。
第二场,关羽的马是宝马赤兔马,黄忠本就吃亏,加上运气很差,马失前蹄,几乎要白送给关羽一个人头。但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是一个极度自负的人,见到黄忠因战马的缘故而失利,关羽自恃身份,并没有趁你病要你命,这让黄忠非常感动。分析罗贯中先生的谋篇布局,安排马失前蹄这个意外,似乎是想要向读者暗示黄忠败给关羽非战之罪。
可见在罗先生的心目中,黄忠尽管已经垂垂老矣,公平对决的情况下至少能跟关羽打一个五五开。
第三场,由于黄忠迟迟拿不下关羽,加上关羽故意手下留情,黄忠的领导韩玄起了疑心,要求黄忠拿出杀手锏——神箭术。本来这第三场,黄忠可以说十拿九稳能够取关羽性命,但因为之前关羽曾经放自己一马,黄忠是一个讲道义的人,故意拉了两次空弦提醒关羽。黄忠此举可以说顶着莫大的压力,关羽却因为自负不以为然,最后黄忠无奈,再不射箭领导就真的认为黄忠是一个叛徒了,只得瞄准关羽的头盔。
一箭之下,绝无虚发,纵然关羽心比天高,也吓得后背被冷汗湿透。
三场下来,总的来说,黄忠隐隐略胜关羽一筹。甚至可以说,拿出了弓箭的黄忠,若关羽以十二分谨慎应对可以压着关羽打,若关羽不这么做,很可能被一箭爆头。
如果纯粹放冷箭的话,再来十个关羽也不是黄忠的对手。
黄忠与关羽一战时,已经六十多。六十多岁的黄忠这么猛,这么神勇,那么如果年轻20岁黄忠岂不是可以和吊打吕布关羽张飞?
有的读者认为黄忠是大器晚成的类型,六十多岁才是黄忠的巅峰,年轻时武艺未成可能只是一个二流武将。也有一些读者认为,黄忠如果真的那么强,不可能一直寂寂无名,显然黄忠还是没实力。
我认为黄忠年轻时还是有实力的,大器晚成这种说法有一点不符合常理。
武术届有句言语:拳怕少壮。年轻人气血旺盛,力量大,反应快,这些先天优势不是靠经验、技巧就能抹平的。放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或许还有年龄越大内力越深的说法,三国演义这类小说往往是比谁的力量大,谁的速度快。
超一流的武将从来都是天生的。那么年轻时的黄忠为什么没有像吕布关羽张飞那样名声显赫呢?
吕布之所以名扬四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追随了董卓。董卓是什么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代权奸。加入董卓的阵营,就意味着吕布主要活动的范围是在当时的政治中心,想要出名自然比远离政治中心的荆州一带容易。
比较典型的例子,张任其实也是一个顶尖的武将,武艺上可以和张飞交手十几个回合而不落下风,智谋上就完虐张飞了,故意败给张飞诱敌深入以伏兵围杀,如果不是赵云来救援,恐怕张飞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但即便张飞赵云联手,也未能擒住张任。最后还是诸葛亮定计,张飞、赵云、黄忠、魏延联手才活捉了张任。
这样一个颇具实力的武将,同样是寂寂无名之辈,难道不是因为益州偏远的缘故?!
除此之外,跟随怎样的领导也是一名武将能否出人头地的重要因素。
董卓虽然无能,但至少知道爱惜吕布之才,吕布遇到董卓这样的领导,不能说不是一种幸运。黄忠的仕途远不如吕布这么顺,最初,黄忠投靠在刘表麾下。刘表是何等昏庸糊涂的人物,自然不必跟读者多说。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琦,都任由自己的后妻蔡氏迫害,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由此可见,刘表根本没有识人之能。曹操评价刘表只用了四个字:虚名无实。可见在曹操眼里,刘表就是一个大草包。后来荆州完全被蔡氏族人把持,也恰恰证明了刘表是一个不堪大用的废物。黄忠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干活,又怎么可能受到重视呢?!
黄忠毕竟跟吕布不一样,吕布为了名利可以去跟随董卓,良禽择木而栖。黄忠是一个极为讲道义的人,不会这么做。加上刘表没有一丝的野心,黄忠纵有一身武艺又到哪里去施展呢?!
黄忠的一生本该是英雄盖世的一生,却被刘表活生生埋没了大半生,实在令人惋惜。
所以我认为,黄忠年轻时的的确确是很强的,远胜于年老体衰之时。但能够吊打吕布这个问题,没有真刀真枪打过一场,实际上很难下定论。
60岁的黄忠能够战平关羽,那我觉得年轻二十岁的黄忠至少也是战平关羽张飞的,但至于吊打吕布我觉得不大现实,最高上限也就是吕布巅峰期水准。更何况两人都是三国时期的神射。
但有两点,黄忠是吕布望尘莫及的。
一是带兵能力,吕布带兵只靠匹夫之勇,从定军山一战可以看出黄忠具有着一定的带兵能力。二是人品,黄忠的人品绝对是三国里少有的。仅凭这两点,如果没有陈宫出谋划策,吕布打仗绝不是年轻时黄忠的对手。
古代武将仅仅靠武力是行不通的,真正超一流的武将应该是智勇双全。赵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几乎就没打过败仗。赵云的武力也是极强的,但在长坂坡一战之前,其实知道赵云是何等人物的并不多。一是因为赵云为人比较低调,二是在古代信息不发达,一名武将的实力必须通过大战役才能体现出来,被世人所知。这也是黄忠为什么半生默默无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年轻的黄忠我觉得刨除箭术,纯武力值来说至少与关羽张飞齐平,上限巅峰吕布,但若说吊打他们三个,那就有些不现实了。
VivienneXi
人上岁数就被年轻人轻视了,黄忠绝对的厉害,能和盛年时的关羽战平了,可见刀法出众。若在年轻时体力上充沛,刀法快,关羽不见得能坚持得了一百回合。老黄忠另外还有一手绝活,箭法出众,百步穿杨如同儿戏,射关羽时是手下留情了,不留情关羽也可能就一败涂地了!
嘟嘟在路上
老年黄忠能战平巅峰时期的关羽,若他年轻20岁,打败吕布、关羽、张飞等超一流高手也没太大压力,至于吊打那就是开玩笑了。
三国演义中,黄忠刚出场就已经年近六旬,算是一个年纪非常大的老将了,然而他一出场就和关羽打了个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实力可谓是非常恐怖。看到黄忠平关羽的战绩,很多人都非常疑惑,60多岁的黄忠都能打平关羽,那么如果黄忠年轻20岁,是不是就可以吊打吕布、关羽、张飞了呢?
黄忠大战关羽
黄忠刚出场时,是借诸葛亮之口,诸葛亮说黄忠虽然年近六旬,但仍然有万夫不当之勇,让关羽不要轻敌。在此之前,诸葛亮夸赞敌人,大多是为了激起手下将领的斗志,但是这一次就有所不同了,因为这一次他特地交代,让刘备也去增援关羽,怕关羽太多自大,栽在黄忠手上。
诸葛亮如此在意黄忠,令关羽大为不满,在关羽看来,黄忠都60岁了,再强能有多强?60岁的人,放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个半截身子埋在泥土的人了,而且关羽可是天下名将,他是不愿意相信黄忠能有多强的,结果当关羽对战黄忠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老将黄忠,确实是名不虚传!
原文: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黄忠收军入城。云长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黄忠与关羽大战100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双方各自退兵,而关羽对黄忠的评价是名不虚传,说明关羽还是非常认可黄忠的实力的。关羽为人是多么的高傲,20回合击败徐晃的颜良,在他眼中不过是插标卖首,此时面对黄忠他却大赞,并且准备用拖刀计斩杀黄忠,这就说明,在关羽看来,两人堂堂正正对战,他是斩杀不了黄忠的,只能用计谋斩杀黄忠。这其实就足以说明,此时的关羽和黄忠,战斗力是相差不大的!60岁的黄忠能打平关羽,那么年轻20岁,40岁的黄忠,能否吊打吕布、关羽、张飞呢?
要了解40岁的黄忠能否吊打吕布、关羽、张飞,我们得先知道三国演义中,武将的战斗力是怎么变化的。
首先我们来看吕布。三国演义中,吕布的战斗巅峰期,公认的是在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时,此战中,吕布一人大战关羽张飞二人,丝毫不落下风,令天下震惊,也正是此战,奠定了吕布三国第一猛将的地位!此战发生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之后徐州小沛城外,张飞因抢夺了吕布的战马,被吕布逼上门质问,两人又一次发生交战,此战双方打了100回合不分胜负,张飞实力大进,而吕布也开始走下神坛,战力下降。此战发生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可以看到,吕布从巅峰期到实力下滑至和张飞差距不大,用了7年时间。
其次我们再看关羽。关羽的巅峰期应该是在白马之战中,此战关羽一回合斩颜良,三回合诛文丑,令天下大惊!此战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再说到关羽和黄忠的这一场大战,此战发生于赤壁之战后,应该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就是说关羽从巅峰期下滑至和黄忠差距不大,用了8年时间。再看襄樊之战(公元219年),关羽实力下滑至和庞德差距不大,可以看到,关羽从巅峰时期下滑至一流猛将时期,用了19年。
通过对比吕布和关羽的实力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双方过了巅峰期后,实力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下滑,七八年时间,下滑至普通的超一流水平,19年时间下滑至一流水平。也就是说,把黄忠的年纪往前推个20年,他的战斗力肯定是要比60岁提升一个档次,因为关羽从巅峰期到襄樊之战的老年期,实力就是下滑了一个档次的。这就意味着,50岁的黄忠,战斗力很可能是与巅峰期的关羽差不多,而40岁的黄忠,战斗力很可能超过关羽!
再加上时间从建安十三年(208年)往前推20年,也就是公元188年,此时还是东汉中平五年,汉灵帝还在位,黄巾军才刚刚平定,此时的吕布、关羽、张飞都还未进入巅峰期,战斗力很可能还在强一流的水平,他们确实不会是巅峰期黄忠的对手!所以说,年轻20岁的黄忠,确实是可以击败当时的吕布、关羽、张飞,至于说吊打,这就是开玩笑了,再怎么说吕布、关羽、张飞,也能和黄忠打个五六十回合的。
结语
如果黄忠年轻20岁,他的战斗力将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妥妥超一流,而且那个时候的吕布、关羽、张飞都还未进入巅峰期,他们根本就不是黄忠的对手,所以说黄忠是可以击败吕布、关羽、张飞的,只不过黄忠应该还做不到吊打他们三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劳德坡山
黄忠是五虎上将之一,之所以他能成为五虎上将,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忠在长沙大战中三次与关羽战平,这是黄忠的武力肯定,二是黄忠在定军山之战斩杀曹魏主将夏侯渊,这是黄忠的战功肯定,既有武力,又有战功,所以黄忠成为五虎上将之一。
那么黄忠的武艺在三国演义中处于什么地位?
答案很明显,黄忠处于一流水平,基本上可以在三国演义中排名前十的位置。三国演义排名前十的武将是:吕布、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典韦、许褚、黄忠、颜良、文丑。
三国二十四名将
最能证明黄忠武艺的就是长沙之战大战关羽,这个时候黄忠多大年龄呢?三国演义中没说,只知道是个老将,如果从黄忠去世时70多岁来推算的话,战长沙时黄忠应该是60岁左右,那关羽当时多大年龄?刘关张三人结拜兄弟时,刘备最大,刘备这一年是48岁,那关羽比刘备小,年龄差不多是45~48岁,这只是大概的估算。
关羽与黄忠单挑一共打了三次,第一次是两人单挑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这是实打实的单挑,交战之后,关羽找不到黄忠的破绽,从武艺上说,关羽的武艺与黄忠相当,而且关羽内心都想着用计谋打败黄忠,也就是拖刀计,关羽想着第二天可以用拖刀计来打败黄忠。
关羽
关羽打了一辈子仗了,当年温酒斩华雄、白马杀颜良、延津斩文丑,都不过是数个回合就杀死了对方,华雄算是二流武将,颜良与文丑都算一流武将,都死在了关羽手上,关羽巅峰时期的武艺是恐怖的,刀法快、赤兔快、速度快构成了关羽武艺最大的特点,天下武艺,唯快不破,这也是关羽早年能杀华雄、颜良、文丑的原因所在。
从关羽自身的角度来看,黄忠的武艺在颜良、文丑之上,要不是从武艺上无法打败黄忠,关羽也绝对不会去想用拖刀计来对付黄忠,而且黄忠的年龄比关羽还要大上十几岁,这对于骄傲的关羽来说,都是平生第一次。
黄忠
第二次两人单挑时,战了五六十回合,双方还是不分胜负,关羽就想着用拖刀计了,于是佯装败走,黄忠追赶,正当关羽准备回马拖马砍向黄忠之时,关键时刻黄忠的马失前蹄,把黄忠掀在了地上,这个时候关羽有机会一举杀死黄忠,但是关羽没杀,而是放过了黄忠。
第三次两人单挑时,战了三十回合,黄忠佯装失败逃走,关羽就追,结果黄忠拉了两次空弦,第三次才射实箭,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相当于还了关羽的不杀之恩,两人惺惺相惜,所以从武艺上说,两人是不分高低的,非常地接近。
黄忠后来的战绩还包括:入川之战时,十个回合战平泠苞,与李严四五十回合战成平手,汉中之战时,黄忠与张郃二十回合战平,十个回合战平了韩浩与夏侯尚的联手,二十回合与夏侯渊战成平手,最后一个回合斩杀夏侯渊。
关羽战黄忠
夷陵之战时,黄忠三个回合杀死史迹,数个回合打败潘璋,最终中了东吴的计谋,被马忠一箭射中了肩窝,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回顾黄忠一生的战绩,最有含金量的还是跟关羽的三次单挑,现在问题来了,年龄的大小对于武将的武艺影响到底有多大?如果老年黄忠能战平关羽,那年轻的黄忠有多厉害?
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吕布,吕布在虎牢关时,张飞与吕布单挑50回合不败,七八年以后的小沛,张飞与吕布单挑100回合不败,也就是说吕布的武力衰减了50%。
第二个例子赵云,赵云刚出道时,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战平,到了穰山之战,也就是五六年之后,赵云三十回合战平许褚,还面对许褚、李典、于禁三人联手全身而退,并且30回合打败张郃,一个回合斩杀了高览,高览可是战平了许褚,同时张郃、高览与颜良、文丑并列河北四庭柱。
赵云武力一直处于上升
从赵云的战绩来说,他的武力增强了100%都不止,如果说刚出道时,赵云与文丑武艺一样,那一个回合斩杀高览就得双倍的武力,还有30回合打败张郃,同样如此,文丑都没有把握30回合打败张郃,这就是武力的增强,而且赵云一直在增,长坂坡之战又斩杀曹营将领五十多员,汉水之战时,张郃、徐晃面对赵云不敢出战,这都是武力增强的表现。
第三个例子张飞,张飞在虎牢关时,第一个单挑吕布,50回合不分胜负,小沛之战时,张飞单挑吕布,已经是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武力增强了50%,到了后期,张飞三次单挑张郃都不能打败对方,都是平手,以张飞巅峰期的武力,应该打败张郃不成问题的,赵云三十回合能打败张郃,马超二十回合能打败张郃,张飞与马超武力相当,居然打不败张郃,这就是武力衰减,差不多衰减了50%,武力值波动较大。
张飞武力变化较大
所以武将是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产生武力的波动,并且这个波动数值还不小,那么如果黄忠年轻20岁,他的武力水平如何?能不能打败吕布、关羽和张飞?
黄忠战关羽时是60岁左右,如果年轻20岁就是40岁左右,40岁只能算个中年人,在古代40岁的人可能都去世了,比如周瑜、郭嘉,都是在40岁前去世的,所以40岁对于古人来说,也不是巅峰,古人的巅峰期应该是在二三十岁的时候,这个时期年龄轻,力气大,反应快,速度快,身体的各方面素质处于巅峰期,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一样的道理。
同时还要看黄忠的对手武力如何,如果40岁的黄忠战40岁的吕布,那黄忠是无法打败吕布,吕布的年龄比刘备还要大,也就比关羽大,算起来比黄忠只小几岁而已,差不多是一个时代的人,吕布的武艺可是天下第一,就算40岁的黄忠武力比60岁的黄忠增强30%,只怕也是无法打败吕布,最多就是战平吕布。
吕布武力后期衰减
黄忠想要打败吕布,除非是20岁的黄忠,对战40岁的吕布,张飞都能一百回合战平处于下滑期的吕布,继续打下去的话,吕布占不到便宜,同理,20岁的黄忠战40岁的吕布,除了武力上黄忠不能占绝对优势的话,其他方面都可以秒杀吕布,综合起来也能打败吕布。
如果40岁的黄忠战40岁的关羽,两人应该还是平手,虽然40多岁的关羽战平了60多岁的黄忠,但让黄忠年轻20岁的话,关羽同时也年轻了,两人武力都在上升,所以有点点差距,但是不会相差太多,所以两人还是平手。除非黄忠年轻20岁,关羽的年龄不变,黄忠就能打败关羽,不过这样就不公开了。
老将黄忠
如果40岁的黄忠战40岁的张飞,黄忠应该能打败张飞,因为50岁的张飞三次战平了张郃,张郃的武力只能算二流,张飞武力下滑太多了,比关羽的武力下滑还要多,关羽虽然下滑了,好歹武力还是一流,张飞都滑到二流了,所以武力不如黄忠。但是,如果是20岁的黄忠战20岁的张飞,黄忠不一定能打败张飞,两人可是平手,因为20岁的张飞武力超强,吕布都打不败张飞,黄忠即位年轻40岁,也只能跟张飞打成平手,主要原因是张飞武力变化太大了。
coralie
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里有一位老将黄忠,他的前半生籍籍无名。但是当他投靠刘备后,在迟暮之年,他的人生绽放出异彩。他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称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为此不顾他人的反对,将他封为五虎上将之一。对此让人不由得对黄忠有个疑问,如果他在年轻的时候征战沙场,是否能够与吕布、关羽、张飞等人一比高下?
一、怀才不遇的黄忠。在历史上,黄忠的出现十分突兀。他在《三国志》中的传记仅仅只有一个段落。而且黄忠的记载还十分简略,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他年轻时经历了什么。他出场就是在刘表的手下,官职很低,只不过是个中郎将。在曹操占领荆州的时候,他才担任了裨将军的职务。
黄忠作为一名降将,被封为裨将军。如果和张辽、张郃这些降将最初的待遇来比较,似乎还不算低。但是,在这中间有曹操优待荆州投降人士的原因。如果没有这种因素,黄忠的待遇会比裨将军还要低。黄忠能够享受这种待遇,主要还是依靠他的资历,而不是因为才能得到了曹操的赏识。
仅仅从黄忠的待遇,我们就能够看出一丝端倪。那就是黄忠作为一员老将,依然是长沙的主要军事将领。他的资历就代表了他的才能,如果他真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早就该被年轻人所淘汰了。这是因为中下层人士对他的军事才能认可,才会承认他的地位,没有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
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黄忠怀才不遇的情况。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中下层人士的公认,却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可。在当时的荆州,虽然不参与中原逐鹿,可是也并非是没有战争。仅仅江夏的黄祖,就遭到东吴持续不断的进攻。黄祖最终战败被杀,荆州也遭到惨重的损失。而黄忠这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则被闲置在一旁,得不到重用。
有人说在《三国演义》中神亭之战中的那位帮助太史慈的无名小将就是年轻时的黄忠。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黄忠在神亭之战中一人独挡十二名东吴大将,在完成任务后到营寨寻人帮助。战后,黄忠脱身而去,并没有随着太史慈参加到东吴的阵营。既然黄忠无意投奔东吴,那么黄忠在江南想要安身,就只有选择刘表的荆州了。
但是太史慈参加了东吴阵营,并且被委以对抗荆州的重任。黄忠和太史慈有神亭之战的过命交情,自然也会引起当权者的猜疑,因此黄忠得不到重用也是情有可原的。再加上刘表无意扩张领土,只保守荆州的土地,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黄忠虽然智勇双全,也只能处于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了。
二、如果黄忠在年轻时遇上吕布、关羽和张飞。黄忠在与关羽交手的时候,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将了。在那个时代,黄忠已经是年事已高的人了。因此,他在刘备的阵营中,先是被魏延讥笑说年迈之人不以筋骨为能,后是被关羽说不愿与老兵同列。可是就算是这个年纪的老将,黄忠依然杀出了自己的威风。
在战长沙之役中,黄忠单挑关羽。头一天大战一百余合,双方不分胜负。第二天斗了五六十合,关羽诈败想用拖刀计,不意黄忠马失前蹄,被关羽饶了性命。第三天黄忠和关羽斗三十余合,同样诈败。黄忠在两次虚射警告关羽后,第三次射箭正中关羽的盔缨根上,关羽因此败回。
我们看黄忠和关羽的交手,他面对关羽丝毫不落下风。如果黄忠再加上百步穿杨的技能,关羽不免落败。关羽在与黄忠交手三日后,对黄忠丝毫没有必胜的把握。要不是长沙太守韩玄暴虐无道,逼反了百姓,关羽想要战败黄忠夺取长沙还真是一件未可知的事情。
不过此时的关羽也不是处于巅峰状态的关羽。此时离他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近十年。假如黄忠处于他的武艺巅峰时刻,也就是正当壮年的三四十岁的时候,关羽还没有达到巅峰的时刻。在那个时候,黄忠要比关羽占有一定的优势。
关羽单挑也有他的特点。他的青龙偃月刀势大力猛,一般人难以抵抗,很快就会被他斩于马下。但是如果能够抵挡住他的头几次攻势,就会拉入持久战中。黄忠在长沙与关羽的交手,可以显示出黄忠根本不怕关羽的头几刀,他至少能够和关羽打成平手。
但是关羽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对弓箭的防御力比较低。他的兵器沉重,无法像马超、赵云那样拨打雕翎,一旦遇到乱箭就很可能吃亏。这使得关羽成为中箭较多的将领,在徐州还被弓弩所困,无法冲出重围。如果黄忠动用他百步穿杨的绝技,是有把握打败关羽的。
如果黄忠遇到吕布,就不大好说了。这是因为吕布的武勇太强,黄忠实在难以匹敌。在虎牢关前时,吕布在天下英雄面前大显身手。只是在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围攻下,才被迫败走。而且吕布不但骁勇善战,还弓马娴熟。在辕门射戟的时候,在两百步外一箭射中方天画戟的小枝,其难度堪比黄忠的百步穿杨。因此,黄忠的弓箭绝技在吕布面前占不了便宜。
如果黄忠和吕布相遇,应该可以抵抗数十合,但到最后终究难免一败。这是因为在虎牢关前,关羽张飞两人才和吕布打成平手。黄忠的武力只是与关羽相当,自然难以打败吕布。只有说用弓箭取胜,那只能看机会了。如果趁着吕布疏忽之机,以弓箭打败他也不是不可能的,但面对弓马娴熟的吕布,那种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至于说黄忠要面对张飞,应该与面对关羽差不多。这是因为关羽和张飞的武艺谁高谁低,难以有一个公论。关羽称赞张飞的武艺高过自己,说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自然是一种自谦之词,也是对张飞武艺的一种肯定。可是在实际的战斗中,关羽的战绩要远胜张飞。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都没有多费功夫,世人称赞关羽张飞都是威武雄壮的将领,只是张飞比关羽稍差一点。因此黄忠能够和关羽交手不落下风,自然也不会败给张飞。这一点,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赏部下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证实。
在刘备封赏部下的时候,他封黄忠为后将军。当时的诸葛亮就劝说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直是不能和关羽、马超相提并论的,如果你封黄忠为后将军,就和关羽、马超同列了。马超、张飞在最近的战役中,一直在身边看到了黄忠的表现,知道他的功劳,还可以理解。但是关羽远在荆州,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这样还不如不封赏黄忠为后将军为好。刘备没有同意诸葛亮的意见,依然封赏了黄忠。
我们从诸葛亮的反对意见,也可以看到张飞对黄忠封赏的意见。他亲眼看到了黄忠的表现,对黄忠担任后将军也说不出什么反对意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的表现是如何的出色。在定军山丧命的曹军主将夏侯渊,也是一员勇将,在潼关之战中,他敢于在大家都惧怕马超的情况下,前去和马超拼命。
可就是这样一员勇将,连一合都没抵抗住,就被黄忠斩于马下。试问一下,这样的表现,并不是五虎上将中每一个都能够做到的。因此张飞、马超等人才会对黄忠心服口服。如果是黄忠年轻时遇到张飞,他还是能够战胜张飞的。不过从张飞与马超的葭萌关之战的表现看,他的避箭功夫要强过关羽,黄忠要以弓箭取胜要难度更高了。
结语:黄忠的前半生默默无闻,在他投入刘备阵营后才大放异彩。这是因为他前半生怀才不遇,既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主公,又没有遇到能够施展能力的舞台。是刘备发现了他的才能,提拔重用了他,才让他在生命的后期,用自己的功绩在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如果黄忠在年轻的时候遇上吕布、关羽和张飞等人,我们可以想见,凭着他出众的刀法,两石的强弓,是丝毫不会惧怕他们的。除了面对吕布这样弓马娴熟的天下第一强将,黄忠难以取胜。在面对关羽和张飞的时候,黄忠都是有一定胜利几率的。关羽在封赏时,说不愿意与黄忠这样的老兵同列,但是如果黄忠不老的话,估计他就没有机会说这样的话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萧木落叶
文景之时,奉行休养生息,并没有特别大的战役发生,连文帝都感慨李广生错时代,李广在文景之时,年轻气盛,因为才能出众,多为倚重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郎中。
此段话证明,李广从孝文帝时期就已经从军了,当匈奴人没事来大汉朝打个牙祭,吃个午饭动不动骚扰之时,李广以平民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入侵。因为他善于骑射,斩的人头多,被认命为汉廷中郎。平民子弟参军,凭借一腔孤勇,在万军丛中如入无人之境,李广勇气可嘉,在文帝时期,他属于少年英雄正当时。
李广初生牛犊的性格,加上年轻气盛,什么二百五匈奴人,连猛兽都不放在眼里,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那些冲锋陷阵和与猛兽搏斗的事,李广没有少干。他随文帝出行时,文帝就说啊:“你可是生错时候了,要是生在高祖时代,以你的本事,封个万户侯都没有问题。”在文帝时期,当时的政策是休养生息,对外的战役并不是太多,所以李广在文帝时期,只是受到文帝欣赏,并没有多大可能去打一场特别打大的战役,匈奴人侵扰并不是为了能灭大汉,其实他们是知道自己的实力的,来也就是打个劫,弄点好吃好喝的而已。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
到了景帝刚登基的时候,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对天起誓要造反时,李广随从周亚夫平叛,在城楼上夺取敌人军旗,自此扬名立万,城楼夺旗,特别是战时,是特别鼓舞军心的事情,坏就坏在,他的将军印是梁孝王授给他的,没有国家正式批文的将军印,不是合法的。回朝后,念在军功的份上,不罚就算了,所以也没有给他封赏。
就这件事看来,李广确实只是一介武夫,连将印该谁颁发都没有搞清楚,虽然梁孝王有意拉拢,但是毕竟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boss,你端谁的碗,还看不清楚吗?
不过好在他年轻而善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在皇帝面前为他美言了几句,说这是个人才,天底下恐怕没几个人比得过了,是人才就有恃才傲物的毛病,他屡屡和敌人正面交战,不顾生死,你不对他好一点,怕是会失去这一员良将的。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勇猛杀敌而出名。
可以想见,在景帝时候,还没有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出世的时候,李广可以算得上年轻有为,国之栋梁,除却他,谁还可以担得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在景帝时期的政策也主要是休养生息,只要匈奴不犯,他也乐得清闲,所以李广在景帝时期的作用和文帝时期没有不同,多以防御为主。和匈奴的争端,景帝一朝16年,双方只有偶尔的小规模摩擦,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所以李广的作用在这两朝时期,都是防御为主,当然也偶有小胜利,射杀匈奴射雕人,以少胜多的小战役等。
特别是他那个以少胜多战,可以说打得特别无厘头,匈奴人入侵上林时,一个官宦没事带人出去玩,或者是溜达,他肯定不是侦查敌情去了。结果遇到匈奴人,官宦肯定打不过,最后找李广求救,李广一阵神操作,把匈奴人团灭了。大家都说跑吧,李广说,跑什么跑,躺地上睡觉,还得躺得随意一点,这样匈奴人就觉得我们后面有援兵,不敢上前。
结果李广是对的,匈奴人真的以为他们有援军,硬是没敢上前复仇,都躺到半夜了,匈奴人一直在等汉军的援兵,李广早就脚上抹油,溜之大吉了。
司马迁能把这个战役写上《史记》,证明景帝时期,确实和匈奴没有大的战役,这个小摩擦,都不算个战争。李广是守卫有功,但是没有一个功劳可以到封侯拜相的地步。
汉武帝扶植新的军事力量,善用外戚,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异军突起,李广善于防御,而汉武帝时期的对于军事,以进攻为主,所以李广的军事理念不合当时政治氛围到汉武帝刘彻即位,形势就有所转变了,李广已经错过职业最佳期了,最勇猛无敌的岁已经过去了,这就像一个人的黄金时期,从精力到闯劲都会更加勇猛,黄金期一过,总会有所衰退。
李广主要的优势在于防御,而汉武帝时期,对于防御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汉武帝在位的时期,就对匈奴下了猛药,谁和你联姻,谁和你乞和,不存在的。他曾18次出兵征伐匈奴,河套、漠南、漠北三大战役几乎团灭匈奴,匈奴的主力部队所剩无几,彻底扭转了匈奴经常打牙祭的不良之风。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已经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李广善于防御在这时期,属于跟不上时代形势,军事思想保守,作战方式不适应新时期的理念,过于老旧。
第二、汉武帝刘彻善于提拔身边人,喜欢用外戚,他的小舅子卫青,他小舅子的外甥霍去病,都是自己人,这些人都是背景的,李广不过一介武夫,打打仗,利用利用就好了,再加上汉武帝亲手培植了新的军事力量,卫青、霍去病是作为军事新生力量茁壮成长起来的,旧有的力量,可以保存,但是已经没有再进行扶持的必要。
李广一介武人,必然有他自身的性格特点,过于粗豪,不善变通,这也是他的致命伤,与他同时期的程不识就聪明多了,程不识在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李广只知道打仗,并不知道要个上司搞好互动,景帝那么谦和的领导,他都没有拿下,更别说武帝这样的上司了。
李广虽然也骁勇善战,但是他同时代的年轻人,卫青、霍去病更加优秀,在一群狮子面前怎么能脱颖而出,比才能略有不足,比出生哪一个不是皇亲国戚,能建功立业的大功劳,肯定是轮不到他的,这也是他出身的悲哀,有些人是你注定只能仰望的,哪怕你和他们呼吸一样的空气,吃同一种粮食。
表面上看,李广一生未封侯,和怀才不遇有关系,其实与他性格中的偏执有莫大关系,说白了,他只是一个会打仗的武夫,并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变通李广一生未封侯,外部原因看是怀才不遇,但是他自身也有问题。
李广的军旅生涯有一个耻辱之事,他被匈奴俘虏,假死而逃脱。当时匈奴兵力众多,李广部不敌,李广被生擒,单于念他是名将不愿杀他,他趁匈奴人不注意就杀了身边守卫逃出来,回到京都,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自己的死罪,削职为民。虽然他保住性命,这件事算是他从军生涯的政治污点。
本来他低调一点也没有事,可以平安度过一生,但是他偏偏心胸狭隘,有仇必报。有一次他不知道哪里晃荡去了,回来太晚,城门已关 ,他大喊开门,霸陵亭尉不给开门,说了几句难听话,就是将军来了都不能开门,更何况现在你已经不是将军了,这门不能开。本来几句难听话怼回去就好了,但是他生生的记住了,后来寻了一个机会把这个亭尉给杀掉了。
杀掉亭尉这事过去了,他又犯了小心眼的毛病,这次是生生把自己气死了。在漠北之战时,李广任前将军,应听从大将军卫青的调遣。卫青令他侧面打击匈奴,他偏偏不听,非得正面出击,战场上以自己的经验为主,漠视主帅命令,这老头的倔毛病又犯了。阵前与帅赌气本就是大忌,他率军绕道匈奴军的侧面,结果迷了路,没能参战。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大小小七十多仗,如今终于有幸跟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的老头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刎颈自杀。他到死都认为这是天意,但凡他心胸开阔一点,何至于自刎谢世。
纵观李广的一生戎马倥偬,最后虽然不是马革裹尸,但是也算是功劳赫赫,匈奴人听到李将军的名字都闻风丧胆,他历经文、景、武三代帝王,始终没有拜相封侯,还落得个“刎颈谢世”,让人不得不唏嘘感慨。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其名篇滕王阁序中感叹道:“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昌龄的出塞里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世对他多有同情,所以才有那么多诗歌歌颂于他。
悠悠岁月,时光荏苒,李广早已不在,是非成败转头空,留得身后事,博得后人评。
pennycrane
荷未央未央
1.李广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文帝时代信任老臣,李广正值少年郎,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却是武中将,武帝时代偏爱青年将领,李广却已经白发苍苍。由于官职卑微,李广一直戍守在抗击匈奴最前线上。
2.文帝景帝时代,他屡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他的威名也为匈奴胆寒。后来汉匈开战,匈奴几乎都是把精锐部队投入到李广所在部队,这也是李广对匈奴战绩不佳的一个客观原因。
3.但是,在西汉前期,正是由于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军人的奋勇作战,才遏止了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过分南下侵扰,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4.与汉朝其他将领不同,李广可以说是一个匈奴化了的汉朝将领,他的带兵特色和作战方略都有很强的匈奴特色,比如军令宽延,逐水草而居。作战勇猛,精于骑射,但缺少了汉朝军队所特有的纪律性和整体性特色。而汉军对匈奴的优势,正在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这正是李广之所以无法在对匈奴作战中建功的重要原因。在汲取了别人长处的同时,却屏弃了自我的优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5.李广战史中最精彩的战例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127年的出击战,一次是两年后的河西会战,第一次,他率一万大军被匈奴单于三万主力合围,几乎全军覆没,却也使匈奴遭受了同样的杀伤,并使得卫青可以穿越匈奴两路主力的空隙,直导匈奴后方。第二次,他的四千先锋队被右贤王四万主力包围,鏖战六天,全军只剩四百人,却有力的配合了霍去病西出酒泉,痛击浑邪王。从两次战役中可以看出李广的特点,作战勇猛,冲击力迅速,战斗力强大,却多为以硬碰硬的打法,缺少战术的变通,且贪功恋战,易于本队脱离,造成被敌人包围的不利局面。相比之下,霍去病则聪明的多,在匈奴改变部署的情况下毅然改变行军路线,直导其薄弱环节,终取得完胜。
6.平心而论,李广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但他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个帅才。其单兵作战能力勇猛,却缺少通观全局的能力。他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先锋,好的将军,却作不成一个好的元帅。后来漠北决战,卫青令他从侧翼出击,从军事角度讲,并非是看轻李广的才华,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李广作战冲击力强,运动迅速的特点,可惜天不助李广,一场沙暴毁灭了李广最后的机会,也使他遭受了横刀自刎的悲惨结局。但是,作为一个将军,他将永远得到我们的尊重
afriken
李广祖辈是秦时大将李信,可谓武勋世家。
他年轻时,精通骑马射箭,在抵御匈奴的侵略时,屡立战功。在做文帝随身侍从时,可以与猛兽搏斗,获得了文帝的青睐。
他年老时,屡次带兵出击匈奴,但都无功而返,武帝认为其命不好,因此嫌弃他,怕他参战影响到与匈奴关键战役的胜败。
一、文帝时英气勃发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加大汉边军抵御匈奴的侵略保卫家乡,因为他武艺娴熟、精通骑射,经常可以斩获匈奴人的首级,因功被升迁为汉中郎。
李广的名声渐渐地传开,且因其祖上是秦大将李信,武略传家,因而获得了汉文帝的青睐,特许他随侍在身边,成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史记》: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期间发生过与猛兽搏斗的事迹,汉文帝对他大加赞赏:“可惜呀,你没生活在高祖时代,如果在那时能封个万户侯!”
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显示了他期望很高,认为李广封侯是迟早的事。李广当时年轻,不能独当一面,只能跟随大将周亚夫、张武等在大汉边境作战,虽常有斩获,但未有开疆拓土之功,功劳只够加官,未达到进爵(封侯)。
二、武帝时命运多舛景帝时,在参加平定七国之乱中的昌邑之战时立了大功。本来可以封侯了,可是他得意忘形,接受了梁王授给他的将军印,因此得罪了景帝。
还师后,其他将领都先后封侯,唯独李广被景帝厌恶无封无赏。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军事实力发展到巅峰的年代,正史记载在这期间有26位将领因军功封侯,可是李广在汉朝大军五次主动出击匈奴的战役中,独自领军却以三次迷路无功而返和二次全军覆没吿终。
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旨,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公元前119年,汉朝发动漠北之战前,汉武帝特意下旨大将军卫青,怕李广的霉运给这次远征带来不利的战果,不让他做先锋与匈奴单于交战,作为统兵大将,已经得不到皇帝和元帅的信任,何其悲哀!
李广最后的谢幕战,也十分的不幸,他又迷路了,错失了战机,使得已经被卫青主力打败的单于残部顺利逃脱,卫青因此要治其贻误战机之罪,李广不堪受辱,拔刀自刎。
年轻时,英姿勃发备受汉文帝青睐;年老时,命运多舛屡屡失败,让汉武帝对其失去信心。李广的心中,直到死时都念念不忘的“封侯”成为其人生最大的遗恨。王维的一首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道尽了李广的悲哀!
陈小灰是豚豚
原贴:小说排行榜的点击排行榜
jane11252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李广。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个典故。李广何许人也?为什么功高而又难以封侯呢?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
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为何难封?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文景之治时期,崇尚黄老之术,多用老臣;武帝时期,又多用年轻之能臣,而此时李广又老了。
在“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联军,立下战功。梁王刘武看上李广之才,私授李广将军印,李广不识事务,竟然接受了。刘武当时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逼宫时,希望李广能支持他,这一点汉景帝刘启很明白。当时李广为什么要接受将军印呢,还是一点原因李广眼光短浅,分不清利害关系,自以为立下战功,梁王授给将军印,这是对我的奖赏,我还要拿回京城炫耀一番。结果李广此举触怒皇帝,未受到丝毫奖赏。
李广数不能封侯,于是向搞星相占卜的王朔抱怨道:“自从汉朝北击匈奴以来,我未尝不在其中,然而其他将领都封侯位列三公,然而我却没有封侯,难道我命中注定不封侯?”王朔说:“你想想,你有没有做什么亏心事情?”李广说:“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杀了已经投降的八百人。”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及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杀俘虏在古代本身就是不道义的事情,何况又杀了800人,因此李广必会遭到报应。果然从李陵投降匈奴之后,李广家就衰败下去。
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时,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但李广一介勇夫思想的顽疾又出现,他请战当先锋,但卫青却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李广怒而回部。一是卫青了解李广,李广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没有大局意识,跟敌人小打小闹行,大规模作战就不能胜任了;二是卫青看到李广年纪也大了,体力和精力都不足,而且李广急于封侯,想最后一博取得战绩,因此在他这种急于求胜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卫青还是很理智的拒绝了李广的请战请求。但就是让李广从侧路进攻,李广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他带领队伍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以至让单于逃跑。卫青责怪了李广几句。李广顿时感到一阵悲凉:“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引刀自刭,死的很悲壮,百姓闻之皆恸哭之。最终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
生不逢时飞将军李广,可谓生不逢时,年轻时战事太小,年老时又战不动了。年轻时年轻气盛,不懂官场规矩;年老时又被武帝嫌弃。正是:率性而为自不知,桃李不言自成蹊。
Raik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