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连中老年小说
synthia04
planezhm
参照金庸的小说可以得出
1.把亲情的比重加大,母亲对子女的,隔代的等等。
2.不要太唯美时尚,一些俗语啊,方言啊都可以用。
3.注重对人性的挖掘,比如各种义气,各种爱。
4.既然涉及到神仙,不如放一些历时久远,老一代人都耳熟能详的仙人道士,以引起他们的回忆或兴趣。
不过难的是,改完后还算不算仙侠小说?
winston
我唯一看过的一篇百合文
《蛊毒》作者:绝歌
简介
凌蔚,因一次陪同表妹伊绮旅游摄影,而被精通蛊术的恶毒蛊婆盯上,回到家中,她发现她的表哥伊骏招惹上蛊毒界南派的人,从而被扯进古老而神秘的蛊术世界。她在精通用蛊之道的玉氏后人玉冰纱(又名封轻扬)的帮助下、在暗中那只无形的大手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走向那遗失千年而又神秘莫测充满诡谲的千年蛊城,蛊城中,等待着他们的是那经历千年演化的变异蛊虫、神秘的蛊术还是那充满险恶的人心?
我不敢尝试看百合文,这是我不小心看到的,原先还很奇怪为什么男主角还没出场,没想到。。。但是我还是看完了,这是一篇很特别的文,两位主角的探险,神秘的蛊术,很是引人入胜。全篇的感情都是以暧昧为主的,当然最后面有一段小H(就一点点肉汤),我还能接受的范围。
希望楼主能够喜欢
阿尔山
本人最喜欢佛笑我妖孽的gl小说,很好看的。鬼医十三降头gl惜花录《鬼迷心窍》。都是精品。。
寂寞吸血姬
(个人觉得不是特别好看)
花容无双
(不错的)
安静
异世孽缘
(绝大的玄幻经典。超级赞!0)
夜曦(也是绝大的,好看啊)
醉红颜(很不错作者:独孤长恨)
神翼(绝歌)
紫龙劫
(绝歌)
夺君天下
(叁仟的文,也是经典文啊)
纵横
双姝劫匪(绝歌)
将军计
月舞苍穹
永远,有始无终
月迷
绝世驸马
奇缘——孟丽君新传
(有些咬文嚼字的感觉,看着还可以啦)
潇洒大陵行(作者:星辰)是np的
世间本无事
日出东方
(这两篇都是易白首的经典文)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最后推荐几位gl文的作者大人吧。
首先是
绝歌。我自己看到第一篇gl文就是她的,然后被迷得七荤八素的!!好看啊!
还有就是
彼岸箫声莫
老鸨的h写的很牛13啊!文笔也好。
久居深山
思丝细语
穷游双城记
有朝一日刀在手,
第一战场指挥官,这两部很好很好看【作为一个书龄9年的书粉的推荐】
老婆粉了解一下,这个是娱乐圈小说也很好看。
重生之温婉,嫡长孙,这两部比较长是古言。
国民男神是女生:恶魔住隔壁。别看名字那啥,内容绝对有质量有保障。代替哥哥重回电竞神坛。
青珂浮屠:女主是女扮男装,算无遗策,清冷强大,不会武功,纯粹以智谋天下。
从头爽到尾,又不觉得突兀,很舒服,看文的时候觉得她就该这么强。
唯一后面感觉崩的一点就是,女主明明女扮男装,还很多男的对她动心,无论是对手还是朋友
原贴:书荒了,求书女生小说啊?
dengxiao
哈哈,其实女主是相当的聪明啊, 而且女主相当的淡然。 厉害
一霎移魂变古今 (女主扮猪吃老虎呀,其实她什么都会的,呵呵,后来男配那叫个后悔啊)
冒牌失宠妃文 / hx—vivian
简介:
只是胡乱地许了个愿,居然就真的灵魂穿越,附身到了那位弱不禁风的失宠王妃的身体里。
这样的烂桥段,她看了不下N遍,有朝一日,竟让她真的碰到。
原想好好地在那不可一世的王爷面前表现表现的,没料想,那人竟不是怜香惜玉之辈。
那么,
他,如何才能接受那位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行为举止迥异于前的王妃?
她,如何才能让那高高在上的封建专制大沙猪放下身段全心全意倾心于她?
既然是那么有发展潜力的失宠穿越,那就让她在王府好好发展吧!
小说:心怀不轨
作者:何奈
文案:程蔓涨红着脸瞪着眼前正对她耍流氓的某人,“秦淮,你是个变态!”
那人眉头一皱,道,“你说谁?”
“……”
下一刻他好似恍然大悟般,转而望住她,一双清眸似笑非笑,“程蔓小姐,你别告诉我,到现在你还不清楚你男朋友的名字。 ”
* *
那一年,风华正茂的秦准星目一沉,伸出手,皱着眉头道:“程蔓,你这么怕我做什么?我又不会吃了你,过来。”
程蔓道:“不要,和你牵手会怀孕的。 ”
后来。
秦准语带疲倦,英俊逼人的眉目间却分明渗着咄咄寒芒:“程蔓,你到底要逼我到什么程度才肯罢休?”
程蔓道:“直到你放过我。 ”
。
原贴:书 书 书啊
指尖芭蕾舞
一个不相信世间有鬼有神的唯物主义者,因为神的错误,被迫两次死亡,不得已离开了原来的时空,变身豪门世家之女,这一世,她只希望做个平凡人,能够平平安安过到老,不要莫名其妙再死第三次。 可是一个死过两次的人,能够平凡得了吗?显赫家庭里一个不受宠的小姐,能够一生平安吗?
人生多变,世事难料,她先后邂逅了朗眉星目的束连成,面如冠玉的束潇然,才貌非凡的端木?牐普┠獾氖尚?。 。。。。
他们无一不是身世显赫,有人若即若离,有人当堂拒婚,有人温柔守护,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才是能够真心相托的良人? 。
原贴:书 书 书啊
sylviavincent
蜀汉五虎将里有一员老将,有很多成语可以放在他身上——老当益壮、老而弥坚、老骥伏枥、宝刀未老。这员老将正是黄忠。
不少人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觉得黄忠很好,很强大。的确,黄忠的武力值极高,斩夏侯渊时按照推算大约是在七十二岁。
正常来说,七十多岁的老人别说是上阵杀敌,平常走路一不小心都可能摔个跟头。但黄忠不一样,古稀之年仍然可以斩杀一员上将。也就难怪千古传诵,连戏文里也有定军斩夏侯。但这并不是三国演义的读者们觉得黄忠很好,很强大的主要因素。
黄老爷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战,还是和关羽的那一战。
这一战总共打了三场:
第一场,两人真刀真枪地厮杀,关羽的武器是大刀,黄忠的武器也是大刀,斗了一百个回合不相上下。这足以说明,论武艺,年迈的黄忠并不逊色于关羽,从体力上来说,关羽甚至还占了一些便宜,但依然是不相上下的结果。
第二场,关羽的马是宝马赤兔马,黄忠本就吃亏,加上运气很差,马失前蹄,几乎要白送给关羽一个人头。但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是一个极度自负的人,见到黄忠因战马的缘故而失利,关羽自恃身份,并没有趁你病要你命,这让黄忠非常感动。分析罗贯中先生的谋篇布局,安排马失前蹄这个意外,似乎是想要向读者暗示黄忠败给关羽非战之罪。
可见在罗先生的心目中,黄忠尽管已经垂垂老矣,公平对决的情况下至少能跟关羽打一个五五开。
第三场,由于黄忠迟迟拿不下关羽,加上关羽故意手下留情,黄忠的领导韩玄起了疑心,要求黄忠拿出杀手锏——神箭术。本来这第三场,黄忠可以说十拿九稳能够取关羽性命,但因为之前关羽曾经放自己一马,黄忠是一个讲道义的人,故意拉了两次空弦提醒关羽。黄忠此举可以说顶着莫大的压力,关羽却因为自负不以为然,最后黄忠无奈,再不射箭领导就真的认为黄忠是一个叛徒了,只得瞄准关羽的头盔。
一箭之下,绝无虚发,纵然关羽心比天高,也吓得后背被冷汗湿透。
三场下来,总的来说,黄忠隐隐略胜关羽一筹。甚至可以说,拿出了弓箭的黄忠,若关羽以十二分谨慎应对可以压着关羽打,若关羽不这么做,很可能被一箭爆头。
如果纯粹放冷箭的话,再来十个关羽也不是黄忠的对手。
黄忠与关羽一战时,已经六十多。六十多岁的黄忠这么猛,这么神勇,那么如果年轻20岁黄忠岂不是可以和吊打吕布关羽张飞?
有的读者认为黄忠是大器晚成的类型,六十多岁才是黄忠的巅峰,年轻时武艺未成可能只是一个二流武将。也有一些读者认为,黄忠如果真的那么强,不可能一直寂寂无名,显然黄忠还是没实力。
我认为黄忠年轻时还是有实力的,大器晚成这种说法有一点不符合常理。
武术届有句言语:拳怕少壮。年轻人气血旺盛,力量大,反应快,这些先天优势不是靠经验、技巧就能抹平的。放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或许还有年龄越大内力越深的说法,三国演义这类小说往往是比谁的力量大,谁的速度快。
超一流的武将从来都是天生的。那么年轻时的黄忠为什么没有像吕布关羽张飞那样名声显赫呢?
吕布之所以名扬四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追随了董卓。董卓是什么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代权奸。加入董卓的阵营,就意味着吕布主要活动的范围是在当时的政治中心,想要出名自然比远离政治中心的荆州一带容易。
比较典型的例子,张任其实也是一个顶尖的武将,武艺上可以和张飞交手十几个回合而不落下风,智谋上就完虐张飞了,故意败给张飞诱敌深入以伏兵围杀,如果不是赵云来救援,恐怕张飞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但即便张飞赵云联手,也未能擒住张任。最后还是诸葛亮定计,张飞、赵云、黄忠、魏延联手才活捉了张任。
这样一个颇具实力的武将,同样是寂寂无名之辈,难道不是因为益州偏远的缘故?!
除此之外,跟随怎样的领导也是一名武将能否出人头地的重要因素。
董卓虽然无能,但至少知道爱惜吕布之才,吕布遇到董卓这样的领导,不能说不是一种幸运。黄忠的仕途远不如吕布这么顺,最初,黄忠投靠在刘表麾下。刘表是何等昏庸糊涂的人物,自然不必跟读者多说。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琦,都任由自己的后妻蔡氏迫害,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由此可见,刘表根本没有识人之能。曹操评价刘表只用了四个字:虚名无实。可见在曹操眼里,刘表就是一个大草包。后来荆州完全被蔡氏族人把持,也恰恰证明了刘表是一个不堪大用的废物。黄忠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干活,又怎么可能受到重视呢?!
黄忠毕竟跟吕布不一样,吕布为了名利可以去跟随董卓,良禽择木而栖。黄忠是一个极为讲道义的人,不会这么做。加上刘表没有一丝的野心,黄忠纵有一身武艺又到哪里去施展呢?!
黄忠的一生本该是英雄盖世的一生,却被刘表活生生埋没了大半生,实在令人惋惜。
所以我认为,黄忠年轻时的的确确是很强的,远胜于年老体衰之时。但能够吊打吕布这个问题,没有真刀真枪打过一场,实际上很难下定论。
60岁的黄忠能够战平关羽,那我觉得年轻二十岁的黄忠至少也是战平关羽张飞的,但至于吊打吕布我觉得不大现实,最高上限也就是吕布巅峰期水准。更何况两人都是三国时期的神射。
但有两点,黄忠是吕布望尘莫及的。
一是带兵能力,吕布带兵只靠匹夫之勇,从定军山一战可以看出黄忠具有着一定的带兵能力。二是人品,黄忠的人品绝对是三国里少有的。仅凭这两点,如果没有陈宫出谋划策,吕布打仗绝不是年轻时黄忠的对手。
古代武将仅仅靠武力是行不通的,真正超一流的武将应该是智勇双全。赵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几乎就没打过败仗。赵云的武力也是极强的,但在长坂坡一战之前,其实知道赵云是何等人物的并不多。一是因为赵云为人比较低调,二是在古代信息不发达,一名武将的实力必须通过大战役才能体现出来,被世人所知。这也是黄忠为什么半生默默无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年轻的黄忠我觉得刨除箭术,纯武力值来说至少与关羽张飞齐平,上限巅峰吕布,但若说吊打他们三个,那就有些不现实了。
VivienneXi
人上岁数就被年轻人轻视了,黄忠绝对的厉害,能和盛年时的关羽战平了,可见刀法出众。若在年轻时体力上充沛,刀法快,关羽不见得能坚持得了一百回合。老黄忠另外还有一手绝活,箭法出众,百步穿杨如同儿戏,射关羽时是手下留情了,不留情关羽也可能就一败涂地了!
嘟嘟在路上
老年黄忠能战平巅峰时期的关羽,若他年轻20岁,打败吕布、关羽、张飞等超一流高手也没太大压力,至于吊打那就是开玩笑了。
三国演义中,黄忠刚出场就已经年近六旬,算是一个年纪非常大的老将了,然而他一出场就和关羽打了个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实力可谓是非常恐怖。看到黄忠平关羽的战绩,很多人都非常疑惑,60多岁的黄忠都能打平关羽,那么如果黄忠年轻20岁,是不是就可以吊打吕布、关羽、张飞了呢?
黄忠大战关羽
黄忠刚出场时,是借诸葛亮之口,诸葛亮说黄忠虽然年近六旬,但仍然有万夫不当之勇,让关羽不要轻敌。在此之前,诸葛亮夸赞敌人,大多是为了激起手下将领的斗志,但是这一次就有所不同了,因为这一次他特地交代,让刘备也去增援关羽,怕关羽太多自大,栽在黄忠手上。
诸葛亮如此在意黄忠,令关羽大为不满,在关羽看来,黄忠都60岁了,再强能有多强?60岁的人,放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个半截身子埋在泥土的人了,而且关羽可是天下名将,他是不愿意相信黄忠能有多强的,结果当关羽对战黄忠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老将黄忠,确实是名不虚传!
原文: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黄忠收军入城。云长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黄忠与关羽大战100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双方各自退兵,而关羽对黄忠的评价是名不虚传,说明关羽还是非常认可黄忠的实力的。关羽为人是多么的高傲,20回合击败徐晃的颜良,在他眼中不过是插标卖首,此时面对黄忠他却大赞,并且准备用拖刀计斩杀黄忠,这就说明,在关羽看来,两人堂堂正正对战,他是斩杀不了黄忠的,只能用计谋斩杀黄忠。这其实就足以说明,此时的关羽和黄忠,战斗力是相差不大的!60岁的黄忠能打平关羽,那么年轻20岁,40岁的黄忠,能否吊打吕布、关羽、张飞呢?
要了解40岁的黄忠能否吊打吕布、关羽、张飞,我们得先知道三国演义中,武将的战斗力是怎么变化的。
首先我们来看吕布。三国演义中,吕布的战斗巅峰期,公认的是在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时,此战中,吕布一人大战关羽张飞二人,丝毫不落下风,令天下震惊,也正是此战,奠定了吕布三国第一猛将的地位!此战发生于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之后徐州小沛城外,张飞因抢夺了吕布的战马,被吕布逼上门质问,两人又一次发生交战,此战双方打了100回合不分胜负,张飞实力大进,而吕布也开始走下神坛,战力下降。此战发生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可以看到,吕布从巅峰期到实力下滑至和张飞差距不大,用了7年时间。
其次我们再看关羽。关羽的巅峰期应该是在白马之战中,此战关羽一回合斩颜良,三回合诛文丑,令天下大惊!此战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再说到关羽和黄忠的这一场大战,此战发生于赤壁之战后,应该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就是说关羽从巅峰期下滑至和黄忠差距不大,用了8年时间。再看襄樊之战(公元219年),关羽实力下滑至和庞德差距不大,可以看到,关羽从巅峰时期下滑至一流猛将时期,用了19年。
通过对比吕布和关羽的实力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双方过了巅峰期后,实力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下滑,七八年时间,下滑至普通的超一流水平,19年时间下滑至一流水平。也就是说,把黄忠的年纪往前推个20年,他的战斗力肯定是要比60岁提升一个档次,因为关羽从巅峰期到襄樊之战的老年期,实力就是下滑了一个档次的。这就意味着,50岁的黄忠,战斗力很可能是与巅峰期的关羽差不多,而40岁的黄忠,战斗力很可能超过关羽!
再加上时间从建安十三年(208年)往前推20年,也就是公元188年,此时还是东汉中平五年,汉灵帝还在位,黄巾军才刚刚平定,此时的吕布、关羽、张飞都还未进入巅峰期,战斗力很可能还在强一流的水平,他们确实不会是巅峰期黄忠的对手!所以说,年轻20岁的黄忠,确实是可以击败当时的吕布、关羽、张飞,至于说吊打,这就是开玩笑了,再怎么说吕布、关羽、张飞,也能和黄忠打个五六十回合的。
结语
如果黄忠年轻20岁,他的战斗力将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妥妥超一流,而且那个时候的吕布、关羽、张飞都还未进入巅峰期,他们根本就不是黄忠的对手,所以说黄忠是可以击败吕布、关羽、张飞的,只不过黄忠应该还做不到吊打他们三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劳德坡山
黄忠是五虎上将之一,之所以他能成为五虎上将,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忠在长沙大战中三次与关羽战平,这是黄忠的武力肯定,二是黄忠在定军山之战斩杀曹魏主将夏侯渊,这是黄忠的战功肯定,既有武力,又有战功,所以黄忠成为五虎上将之一。
那么黄忠的武艺在三国演义中处于什么地位?
答案很明显,黄忠处于一流水平,基本上可以在三国演义中排名前十的位置。三国演义排名前十的武将是:吕布、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典韦、许褚、黄忠、颜良、文丑。
三国二十四名将
最能证明黄忠武艺的就是长沙之战大战关羽,这个时候黄忠多大年龄呢?三国演义中没说,只知道是个老将,如果从黄忠去世时70多岁来推算的话,战长沙时黄忠应该是60岁左右,那关羽当时多大年龄?刘关张三人结拜兄弟时,刘备最大,刘备这一年是48岁,那关羽比刘备小,年龄差不多是45~48岁,这只是大概的估算。
关羽与黄忠单挑一共打了三次,第一次是两人单挑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这是实打实的单挑,交战之后,关羽找不到黄忠的破绽,从武艺上说,关羽的武艺与黄忠相当,而且关羽内心都想着用计谋打败黄忠,也就是拖刀计,关羽想着第二天可以用拖刀计来打败黄忠。
关羽
关羽打了一辈子仗了,当年温酒斩华雄、白马杀颜良、延津斩文丑,都不过是数个回合就杀死了对方,华雄算是二流武将,颜良与文丑都算一流武将,都死在了关羽手上,关羽巅峰时期的武艺是恐怖的,刀法快、赤兔快、速度快构成了关羽武艺最大的特点,天下武艺,唯快不破,这也是关羽早年能杀华雄、颜良、文丑的原因所在。
从关羽自身的角度来看,黄忠的武艺在颜良、文丑之上,要不是从武艺上无法打败黄忠,关羽也绝对不会去想用拖刀计来对付黄忠,而且黄忠的年龄比关羽还要大上十几岁,这对于骄傲的关羽来说,都是平生第一次。
黄忠
第二次两人单挑时,战了五六十回合,双方还是不分胜负,关羽就想着用拖刀计了,于是佯装败走,黄忠追赶,正当关羽准备回马拖马砍向黄忠之时,关键时刻黄忠的马失前蹄,把黄忠掀在了地上,这个时候关羽有机会一举杀死黄忠,但是关羽没杀,而是放过了黄忠。
第三次两人单挑时,战了三十回合,黄忠佯装失败逃走,关羽就追,结果黄忠拉了两次空弦,第三次才射实箭,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相当于还了关羽的不杀之恩,两人惺惺相惜,所以从武艺上说,两人是不分高低的,非常地接近。
黄忠后来的战绩还包括:入川之战时,十个回合战平泠苞,与李严四五十回合战成平手,汉中之战时,黄忠与张郃二十回合战平,十个回合战平了韩浩与夏侯尚的联手,二十回合与夏侯渊战成平手,最后一个回合斩杀夏侯渊。
关羽战黄忠
夷陵之战时,黄忠三个回合杀死史迹,数个回合打败潘璋,最终中了东吴的计谋,被马忠一箭射中了肩窝,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回顾黄忠一生的战绩,最有含金量的还是跟关羽的三次单挑,现在问题来了,年龄的大小对于武将的武艺影响到底有多大?如果老年黄忠能战平关羽,那年轻的黄忠有多厉害?
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吕布,吕布在虎牢关时,张飞与吕布单挑50回合不败,七八年以后的小沛,张飞与吕布单挑100回合不败,也就是说吕布的武力衰减了50%。
第二个例子赵云,赵云刚出道时,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战平,到了穰山之战,也就是五六年之后,赵云三十回合战平许褚,还面对许褚、李典、于禁三人联手全身而退,并且30回合打败张郃,一个回合斩杀了高览,高览可是战平了许褚,同时张郃、高览与颜良、文丑并列河北四庭柱。
赵云武力一直处于上升
从赵云的战绩来说,他的武力增强了100%都不止,如果说刚出道时,赵云与文丑武艺一样,那一个回合斩杀高览就得双倍的武力,还有30回合打败张郃,同样如此,文丑都没有把握30回合打败张郃,这就是武力的增强,而且赵云一直在增,长坂坡之战又斩杀曹营将领五十多员,汉水之战时,张郃、徐晃面对赵云不敢出战,这都是武力增强的表现。
第三个例子张飞,张飞在虎牢关时,第一个单挑吕布,50回合不分胜负,小沛之战时,张飞单挑吕布,已经是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武力增强了50%,到了后期,张飞三次单挑张郃都不能打败对方,都是平手,以张飞巅峰期的武力,应该打败张郃不成问题的,赵云三十回合能打败张郃,马超二十回合能打败张郃,张飞与马超武力相当,居然打不败张郃,这就是武力衰减,差不多衰减了50%,武力值波动较大。
张飞武力变化较大
所以武将是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产生武力的波动,并且这个波动数值还不小,那么如果黄忠年轻20岁,他的武力水平如何?能不能打败吕布、关羽和张飞?
黄忠战关羽时是60岁左右,如果年轻20岁就是40岁左右,40岁只能算个中年人,在古代40岁的人可能都去世了,比如周瑜、郭嘉,都是在40岁前去世的,所以40岁对于古人来说,也不是巅峰,古人的巅峰期应该是在二三十岁的时候,这个时期年龄轻,力气大,反应快,速度快,身体的各方面素质处于巅峰期,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一样的道理。
同时还要看黄忠的对手武力如何,如果40岁的黄忠战40岁的吕布,那黄忠是无法打败吕布,吕布的年龄比刘备还要大,也就比关羽大,算起来比黄忠只小几岁而已,差不多是一个时代的人,吕布的武艺可是天下第一,就算40岁的黄忠武力比60岁的黄忠增强30%,只怕也是无法打败吕布,最多就是战平吕布。
吕布武力后期衰减
黄忠想要打败吕布,除非是20岁的黄忠,对战40岁的吕布,张飞都能一百回合战平处于下滑期的吕布,继续打下去的话,吕布占不到便宜,同理,20岁的黄忠战40岁的吕布,除了武力上黄忠不能占绝对优势的话,其他方面都可以秒杀吕布,综合起来也能打败吕布。
如果40岁的黄忠战40岁的关羽,两人应该还是平手,虽然40多岁的关羽战平了60多岁的黄忠,但让黄忠年轻20岁的话,关羽同时也年轻了,两人武力都在上升,所以有点点差距,但是不会相差太多,所以两人还是平手。除非黄忠年轻20岁,关羽的年龄不变,黄忠就能打败关羽,不过这样就不公开了。
老将黄忠
如果40岁的黄忠战40岁的张飞,黄忠应该能打败张飞,因为50岁的张飞三次战平了张郃,张郃的武力只能算二流,张飞武力下滑太多了,比关羽的武力下滑还要多,关羽虽然下滑了,好歹武力还是一流,张飞都滑到二流了,所以武力不如黄忠。但是,如果是20岁的黄忠战20岁的张飞,黄忠不一定能打败张飞,两人可是平手,因为20岁的张飞武力超强,吕布都打不败张飞,黄忠即位年轻40岁,也只能跟张飞打成平手,主要原因是张飞武力变化太大了。
coralie
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里有一位老将黄忠,他的前半生籍籍无名。但是当他投靠刘备后,在迟暮之年,他的人生绽放出异彩。他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称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为此不顾他人的反对,将他封为五虎上将之一。对此让人不由得对黄忠有个疑问,如果他在年轻的时候征战沙场,是否能够与吕布、关羽、张飞等人一比高下?
一、怀才不遇的黄忠。在历史上,黄忠的出现十分突兀。他在《三国志》中的传记仅仅只有一个段落。而且黄忠的记载还十分简略,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他年轻时经历了什么。他出场就是在刘表的手下,官职很低,只不过是个中郎将。在曹操占领荆州的时候,他才担任了裨将军的职务。
黄忠作为一名降将,被封为裨将军。如果和张辽、张郃这些降将最初的待遇来比较,似乎还不算低。但是,在这中间有曹操优待荆州投降人士的原因。如果没有这种因素,黄忠的待遇会比裨将军还要低。黄忠能够享受这种待遇,主要还是依靠他的资历,而不是因为才能得到了曹操的赏识。
仅仅从黄忠的待遇,我们就能够看出一丝端倪。那就是黄忠作为一员老将,依然是长沙的主要军事将领。他的资历就代表了他的才能,如果他真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早就该被年轻人所淘汰了。这是因为中下层人士对他的军事才能认可,才会承认他的地位,没有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
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黄忠怀才不遇的情况。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中下层人士的公认,却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可。在当时的荆州,虽然不参与中原逐鹿,可是也并非是没有战争。仅仅江夏的黄祖,就遭到东吴持续不断的进攻。黄祖最终战败被杀,荆州也遭到惨重的损失。而黄忠这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则被闲置在一旁,得不到重用。
有人说在《三国演义》中神亭之战中的那位帮助太史慈的无名小将就是年轻时的黄忠。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黄忠在神亭之战中一人独挡十二名东吴大将,在完成任务后到营寨寻人帮助。战后,黄忠脱身而去,并没有随着太史慈参加到东吴的阵营。既然黄忠无意投奔东吴,那么黄忠在江南想要安身,就只有选择刘表的荆州了。
但是太史慈参加了东吴阵营,并且被委以对抗荆州的重任。黄忠和太史慈有神亭之战的过命交情,自然也会引起当权者的猜疑,因此黄忠得不到重用也是情有可原的。再加上刘表无意扩张领土,只保守荆州的土地,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黄忠虽然智勇双全,也只能处于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了。
二、如果黄忠在年轻时遇上吕布、关羽和张飞。黄忠在与关羽交手的时候,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将了。在那个时代,黄忠已经是年事已高的人了。因此,他在刘备的阵营中,先是被魏延讥笑说年迈之人不以筋骨为能,后是被关羽说不愿与老兵同列。可是就算是这个年纪的老将,黄忠依然杀出了自己的威风。
在战长沙之役中,黄忠单挑关羽。头一天大战一百余合,双方不分胜负。第二天斗了五六十合,关羽诈败想用拖刀计,不意黄忠马失前蹄,被关羽饶了性命。第三天黄忠和关羽斗三十余合,同样诈败。黄忠在两次虚射警告关羽后,第三次射箭正中关羽的盔缨根上,关羽因此败回。
我们看黄忠和关羽的交手,他面对关羽丝毫不落下风。如果黄忠再加上百步穿杨的技能,关羽不免落败。关羽在与黄忠交手三日后,对黄忠丝毫没有必胜的把握。要不是长沙太守韩玄暴虐无道,逼反了百姓,关羽想要战败黄忠夺取长沙还真是一件未可知的事情。
不过此时的关羽也不是处于巅峰状态的关羽。此时离他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近十年。假如黄忠处于他的武艺巅峰时刻,也就是正当壮年的三四十岁的时候,关羽还没有达到巅峰的时刻。在那个时候,黄忠要比关羽占有一定的优势。
关羽单挑也有他的特点。他的青龙偃月刀势大力猛,一般人难以抵抗,很快就会被他斩于马下。但是如果能够抵挡住他的头几次攻势,就会拉入持久战中。黄忠在长沙与关羽的交手,可以显示出黄忠根本不怕关羽的头几刀,他至少能够和关羽打成平手。
但是关羽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对弓箭的防御力比较低。他的兵器沉重,无法像马超、赵云那样拨打雕翎,一旦遇到乱箭就很可能吃亏。这使得关羽成为中箭较多的将领,在徐州还被弓弩所困,无法冲出重围。如果黄忠动用他百步穿杨的绝技,是有把握打败关羽的。
如果黄忠遇到吕布,就不大好说了。这是因为吕布的武勇太强,黄忠实在难以匹敌。在虎牢关前时,吕布在天下英雄面前大显身手。只是在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围攻下,才被迫败走。而且吕布不但骁勇善战,还弓马娴熟。在辕门射戟的时候,在两百步外一箭射中方天画戟的小枝,其难度堪比黄忠的百步穿杨。因此,黄忠的弓箭绝技在吕布面前占不了便宜。
如果黄忠和吕布相遇,应该可以抵抗数十合,但到最后终究难免一败。这是因为在虎牢关前,关羽张飞两人才和吕布打成平手。黄忠的武力只是与关羽相当,自然难以打败吕布。只有说用弓箭取胜,那只能看机会了。如果趁着吕布疏忽之机,以弓箭打败他也不是不可能的,但面对弓马娴熟的吕布,那种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至于说黄忠要面对张飞,应该与面对关羽差不多。这是因为关羽和张飞的武艺谁高谁低,难以有一个公论。关羽称赞张飞的武艺高过自己,说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自然是一种自谦之词,也是对张飞武艺的一种肯定。可是在实际的战斗中,关羽的战绩要远胜张飞。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都没有多费功夫,世人称赞关羽张飞都是威武雄壮的将领,只是张飞比关羽稍差一点。因此黄忠能够和关羽交手不落下风,自然也不会败给张飞。这一点,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赏部下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证实。
在刘备封赏部下的时候,他封黄忠为后将军。当时的诸葛亮就劝说刘备说,黄忠的名望,一直是不能和关羽、马超相提并论的,如果你封黄忠为后将军,就和关羽、马超同列了。马超、张飞在最近的战役中,一直在身边看到了黄忠的表现,知道他的功劳,还可以理解。但是关羽远在荆州,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这样还不如不封赏黄忠为后将军为好。刘备没有同意诸葛亮的意见,依然封赏了黄忠。
我们从诸葛亮的反对意见,也可以看到张飞对黄忠封赏的意见。他亲眼看到了黄忠的表现,对黄忠担任后将军也说不出什么反对意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的表现是如何的出色。在定军山丧命的曹军主将夏侯渊,也是一员勇将,在潼关之战中,他敢于在大家都惧怕马超的情况下,前去和马超拼命。
可就是这样一员勇将,连一合都没抵抗住,就被黄忠斩于马下。试问一下,这样的表现,并不是五虎上将中每一个都能够做到的。因此张飞、马超等人才会对黄忠心服口服。如果是黄忠年轻时遇到张飞,他还是能够战胜张飞的。不过从张飞与马超的葭萌关之战的表现看,他的避箭功夫要强过关羽,黄忠要以弓箭取胜要难度更高了。
结语:黄忠的前半生默默无闻,在他投入刘备阵营后才大放异彩。这是因为他前半生怀才不遇,既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主公,又没有遇到能够施展能力的舞台。是刘备发现了他的才能,提拔重用了他,才让他在生命的后期,用自己的功绩在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如果黄忠在年轻的时候遇上吕布、关羽和张飞等人,我们可以想见,凭着他出众的刀法,两石的强弓,是丝毫不会惧怕他们的。除了面对吕布这样弓马娴熟的天下第一强将,黄忠难以取胜。在面对关羽和张飞的时候,黄忠都是有一定胜利几率的。关羽在封赏时,说不愿意与黄忠这样的老兵同列,但是如果黄忠不老的话,估计他就没有机会说这样的话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萧木落叶
文景之时,奉行休养生息,并没有特别大的战役发生,连文帝都感慨李广生错时代,李广在文景之时,年轻气盛,因为才能出众,多为倚重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郎中。
此段话证明,李广从孝文帝时期就已经从军了,当匈奴人没事来大汉朝打个牙祭,吃个午饭动不动骚扰之时,李广以平民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入侵。因为他善于骑射,斩的人头多,被认命为汉廷中郎。平民子弟参军,凭借一腔孤勇,在万军丛中如入无人之境,李广勇气可嘉,在文帝时期,他属于少年英雄正当时。
李广初生牛犊的性格,加上年轻气盛,什么二百五匈奴人,连猛兽都不放在眼里,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那些冲锋陷阵和与猛兽搏斗的事,李广没有少干。他随文帝出行时,文帝就说啊:“你可是生错时候了,要是生在高祖时代,以你的本事,封个万户侯都没有问题。”在文帝时期,当时的政策是休养生息,对外的战役并不是太多,所以李广在文帝时期,只是受到文帝欣赏,并没有多大可能去打一场特别打大的战役,匈奴人侵扰并不是为了能灭大汉,其实他们是知道自己的实力的,来也就是打个劫,弄点好吃好喝的而已。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
到了景帝刚登基的时候,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对天起誓要造反时,李广随从周亚夫平叛,在城楼上夺取敌人军旗,自此扬名立万,城楼夺旗,特别是战时,是特别鼓舞军心的事情,坏就坏在,他的将军印是梁孝王授给他的,没有国家正式批文的将军印,不是合法的。回朝后,念在军功的份上,不罚就算了,所以也没有给他封赏。
就这件事看来,李广确实只是一介武夫,连将印该谁颁发都没有搞清楚,虽然梁孝王有意拉拢,但是毕竟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boss,你端谁的碗,还看不清楚吗?
不过好在他年轻而善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在皇帝面前为他美言了几句,说这是个人才,天底下恐怕没几个人比得过了,是人才就有恃才傲物的毛病,他屡屡和敌人正面交战,不顾生死,你不对他好一点,怕是会失去这一员良将的。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勇猛杀敌而出名。
可以想见,在景帝时候,还没有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出世的时候,李广可以算得上年轻有为,国之栋梁,除却他,谁还可以担得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在景帝时期的政策也主要是休养生息,只要匈奴不犯,他也乐得清闲,所以李广在景帝时期的作用和文帝时期没有不同,多以防御为主。和匈奴的争端,景帝一朝16年,双方只有偶尔的小规模摩擦,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所以李广的作用在这两朝时期,都是防御为主,当然也偶有小胜利,射杀匈奴射雕人,以少胜多的小战役等。
特别是他那个以少胜多战,可以说打得特别无厘头,匈奴人入侵上林时,一个官宦没事带人出去玩,或者是溜达,他肯定不是侦查敌情去了。结果遇到匈奴人,官宦肯定打不过,最后找李广求救,李广一阵神操作,把匈奴人团灭了。大家都说跑吧,李广说,跑什么跑,躺地上睡觉,还得躺得随意一点,这样匈奴人就觉得我们后面有援兵,不敢上前。
结果李广是对的,匈奴人真的以为他们有援军,硬是没敢上前复仇,都躺到半夜了,匈奴人一直在等汉军的援兵,李广早就脚上抹油,溜之大吉了。
司马迁能把这个战役写上《史记》,证明景帝时期,确实和匈奴没有大的战役,这个小摩擦,都不算个战争。李广是守卫有功,但是没有一个功劳可以到封侯拜相的地步。
汉武帝扶植新的军事力量,善用外戚,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异军突起,李广善于防御,而汉武帝时期的对于军事,以进攻为主,所以李广的军事理念不合当时政治氛围到汉武帝刘彻即位,形势就有所转变了,李广已经错过职业最佳期了,最勇猛无敌的岁已经过去了,这就像一个人的黄金时期,从精力到闯劲都会更加勇猛,黄金期一过,总会有所衰退。
李广主要的优势在于防御,而汉武帝时期,对于防御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汉武帝在位的时期,就对匈奴下了猛药,谁和你联姻,谁和你乞和,不存在的。他曾18次出兵征伐匈奴,河套、漠南、漠北三大战役几乎团灭匈奴,匈奴的主力部队所剩无几,彻底扭转了匈奴经常打牙祭的不良之风。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已经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李广善于防御在这时期,属于跟不上时代形势,军事思想保守,作战方式不适应新时期的理念,过于老旧。
第二、汉武帝刘彻善于提拔身边人,喜欢用外戚,他的小舅子卫青,他小舅子的外甥霍去病,都是自己人,这些人都是背景的,李广不过一介武夫,打打仗,利用利用就好了,再加上汉武帝亲手培植了新的军事力量,卫青、霍去病是作为军事新生力量茁壮成长起来的,旧有的力量,可以保存,但是已经没有再进行扶持的必要。
李广一介武人,必然有他自身的性格特点,过于粗豪,不善变通,这也是他的致命伤,与他同时期的程不识就聪明多了,程不识在景帝时,由于屡次直言进谏被封为太中大夫。李广只知道打仗,并不知道要个上司搞好互动,景帝那么谦和的领导,他都没有拿下,更别说武帝这样的上司了。
李广虽然也骁勇善战,但是他同时代的年轻人,卫青、霍去病更加优秀,在一群狮子面前怎么能脱颖而出,比才能略有不足,比出生哪一个不是皇亲国戚,能建功立业的大功劳,肯定是轮不到他的,这也是他出身的悲哀,有些人是你注定只能仰望的,哪怕你和他们呼吸一样的空气,吃同一种粮食。
表面上看,李广一生未封侯,和怀才不遇有关系,其实与他性格中的偏执有莫大关系,说白了,他只是一个会打仗的武夫,并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变通李广一生未封侯,外部原因看是怀才不遇,但是他自身也有问题。
李广的军旅生涯有一个耻辱之事,他被匈奴俘虏,假死而逃脱。当时匈奴兵力众多,李广部不敌,李广被生擒,单于念他是名将不愿杀他,他趁匈奴人不注意就杀了身边守卫逃出来,回到京都,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自己的死罪,削职为民。虽然他保住性命,这件事算是他从军生涯的政治污点。
本来他低调一点也没有事,可以平安度过一生,但是他偏偏心胸狭隘,有仇必报。有一次他不知道哪里晃荡去了,回来太晚,城门已关 ,他大喊开门,霸陵亭尉不给开门,说了几句难听话,就是将军来了都不能开门,更何况现在你已经不是将军了,这门不能开。本来几句难听话怼回去就好了,但是他生生的记住了,后来寻了一个机会把这个亭尉给杀掉了。
杀掉亭尉这事过去了,他又犯了小心眼的毛病,这次是生生把自己气死了。在漠北之战时,李广任前将军,应听从大将军卫青的调遣。卫青令他侧面打击匈奴,他偏偏不听,非得正面出击,战场上以自己的经验为主,漠视主帅命令,这老头的倔毛病又犯了。阵前与帅赌气本就是大忌,他率军绕道匈奴军的侧面,结果迷了路,没能参战。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大小小七十多仗,如今终于有幸跟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的老头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刎颈自杀。他到死都认为这是天意,但凡他心胸开阔一点,何至于自刎谢世。
纵观李广的一生戎马倥偬,最后虽然不是马革裹尸,但是也算是功劳赫赫,匈奴人听到李将军的名字都闻风丧胆,他历经文、景、武三代帝王,始终没有拜相封侯,还落得个“刎颈谢世”,让人不得不唏嘘感慨。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其名篇滕王阁序中感叹道:“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昌龄的出塞里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世对他多有同情,所以才有那么多诗歌歌颂于他。
悠悠岁月,时光荏苒,李广早已不在,是非成败转头空,留得身后事,博得后人评。
pennycrane
荷未央未央
1.李广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文帝时代信任老臣,李广正值少年郎,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却是武中将,武帝时代偏爱青年将领,李广却已经白发苍苍。由于官职卑微,李广一直戍守在抗击匈奴最前线上。
2.文帝景帝时代,他屡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他的威名也为匈奴胆寒。后来汉匈开战,匈奴几乎都是把精锐部队投入到李广所在部队,这也是李广对匈奴战绩不佳的一个客观原因。
3.但是,在西汉前期,正是由于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军人的奋勇作战,才遏止了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过分南下侵扰,为汉朝反击匈奴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4.与汉朝其他将领不同,李广可以说是一个匈奴化了的汉朝将领,他的带兵特色和作战方略都有很强的匈奴特色,比如军令宽延,逐水草而居。作战勇猛,精于骑射,但缺少了汉朝军队所特有的纪律性和整体性特色。而汉军对匈奴的优势,正在于严格的纪律性和协同作战能力。这正是李广之所以无法在对匈奴作战中建功的重要原因。在汲取了别人长处的同时,却屏弃了自我的优点,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5.李广战史中最精彩的战例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127年的出击战,一次是两年后的河西会战,第一次,他率一万大军被匈奴单于三万主力合围,几乎全军覆没,却也使匈奴遭受了同样的杀伤,并使得卫青可以穿越匈奴两路主力的空隙,直导匈奴后方。第二次,他的四千先锋队被右贤王四万主力包围,鏖战六天,全军只剩四百人,却有力的配合了霍去病西出酒泉,痛击浑邪王。从两次战役中可以看出李广的特点,作战勇猛,冲击力迅速,战斗力强大,却多为以硬碰硬的打法,缺少战术的变通,且贪功恋战,易于本队脱离,造成被敌人包围的不利局面。相比之下,霍去病则聪明的多,在匈奴改变部署的情况下毅然改变行军路线,直导其薄弱环节,终取得完胜。
6.平心而论,李广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但他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个帅才。其单兵作战能力勇猛,却缺少通观全局的能力。他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先锋,好的将军,却作不成一个好的元帅。后来漠北决战,卫青令他从侧翼出击,从军事角度讲,并非是看轻李广的才华,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李广作战冲击力强,运动迅速的特点,可惜天不助李广,一场沙暴毁灭了李广最后的机会,也使他遭受了横刀自刎的悲惨结局。但是,作为一个将军,他将永远得到我们的尊重
afriken
李广祖辈是秦时大将李信,可谓武勋世家。
他年轻时,精通骑马射箭,在抵御匈奴的侵略时,屡立战功。在做文帝随身侍从时,可以与猛兽搏斗,获得了文帝的青睐。
他年老时,屡次带兵出击匈奴,但都无功而返,武帝认为其命不好,因此嫌弃他,怕他参战影响到与匈奴关键战役的胜败。
一、文帝时英气勃发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加大汉边军抵御匈奴的侵略保卫家乡,因为他武艺娴熟、精通骑射,经常可以斩获匈奴人的首级,因功被升迁为汉中郎。
李广的名声渐渐地传开,且因其祖上是秦大将李信,武略传家,因而获得了汉文帝的青睐,特许他随侍在身边,成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史记》: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期间发生过与猛兽搏斗的事迹,汉文帝对他大加赞赏:“可惜呀,你没生活在高祖时代,如果在那时能封个万户侯!”
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显示了他期望很高,认为李广封侯是迟早的事。李广当时年轻,不能独当一面,只能跟随大将周亚夫、张武等在大汉边境作战,虽常有斩获,但未有开疆拓土之功,功劳只够加官,未达到进爵(封侯)。
二、武帝时命运多舛景帝时,在参加平定七国之乱中的昌邑之战时立了大功。本来可以封侯了,可是他得意忘形,接受了梁王授给他的将军印,因此得罪了景帝。
还师后,其他将领都先后封侯,唯独李广被景帝厌恶无封无赏。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军事实力发展到巅峰的年代,正史记载在这期间有26位将领因军功封侯,可是李广在汉朝大军五次主动出击匈奴的战役中,独自领军却以三次迷路无功而返和二次全军覆没吿终。
汉书·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旨,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公元前119年,汉朝发动漠北之战前,汉武帝特意下旨大将军卫青,怕李广的霉运给这次远征带来不利的战果,不让他做先锋与匈奴单于交战,作为统兵大将,已经得不到皇帝和元帅的信任,何其悲哀!
李广最后的谢幕战,也十分的不幸,他又迷路了,错失了战机,使得已经被卫青主力打败的单于残部顺利逃脱,卫青因此要治其贻误战机之罪,李广不堪受辱,拔刀自刎。
年轻时,英姿勃发备受汉文帝青睐;年老时,命运多舛屡屡失败,让汉武帝对其失去信心。李广的心中,直到死时都念念不忘的“封侯”成为其人生最大的遗恨。王维的一首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道尽了李广的悲哀!
jane11252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李广。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个典故。李广何许人也?为什么功高而又难以封侯呢?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
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为何难封?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文景之治时期,崇尚黄老之术,多用老臣;武帝时期,又多用年轻之能臣,而此时李广又老了。
在“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联军,立下战功。梁王刘武看上李广之才,私授李广将军印,李广不识事务,竟然接受了。刘武当时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逼宫时,希望李广能支持他,这一点汉景帝刘启很明白。当时李广为什么要接受将军印呢,还是一点原因李广眼光短浅,分不清利害关系,自以为立下战功,梁王授给将军印,这是对我的奖赏,我还要拿回京城炫耀一番。结果李广此举触怒皇帝,未受到丝毫奖赏。
李广数不能封侯,于是向搞星相占卜的王朔抱怨道:“自从汉朝北击匈奴以来,我未尝不在其中,然而其他将领都封侯位列三公,然而我却没有封侯,难道我命中注定不封侯?”王朔说:“你想想,你有没有做什么亏心事情?”李广说:“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杀了已经投降的八百人。”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及将军所以不得封侯者也。”杀俘虏在古代本身就是不道义的事情,何况又杀了800人,因此李广必会遭到报应。果然从李陵投降匈奴之后,李广家就衰败下去。
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时,卫青让李广从侧路袭击,但李广一介勇夫思想的顽疾又出现,他请战当先锋,但卫青却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李广怒而回部。一是卫青了解李广,李广自以为是,不听指挥,没有大局意识,跟敌人小打小闹行,大规模作战就不能胜任了;二是卫青看到李广年纪也大了,体力和精力都不足,而且李广急于封侯,想最后一博取得战绩,因此在他这种急于求胜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卫青还是很理智的拒绝了李广的请战请求。但就是让李广从侧路进攻,李广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他带领队伍迷了路,没有及时和卫青主力部队会合,以至让单于逃跑。卫青责怪了李广几句。李广顿时感到一阵悲凉:“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引刀自刭,死的很悲壮,百姓闻之皆恸哭之。最终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
生不逢时飞将军李广,可谓生不逢时,年轻时战事太小,年老时又战不动了。年轻时年轻气盛,不懂官场规矩;年老时又被武帝嫌弃。正是:率性而为自不知,桃李不言自成蹊。
Raik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