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我佐刘备》真三国无双之子龙传奇《异说三国》《三国风云之猛将传》《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打工在东汉末年《三国神隐记》我是阿斗,我不要人扶《阿斗》《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这些都是完本
投奔曹魏的三国小说
[历史]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贾仁禄外号"路人甲",一个小公司的网管,痴迷于网游.因疲劳过度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重生在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成了曹操手下一个普通普通的曹兵甲,而三国里无人不知无人不...
shanshanmufeng
原贴:三国小说
柳月凌风
穿越小说啊……下面是文章题目列表哦~~~
笑倾三国
越色吴歌
穿越三国
三国之恋
戏三国
贼三国
称霸三国
梦-三国
握住传说的手
祸害红颜
三国绮梦
三国梦
无痕三国
月落三国
三国风云
梦回三国
一靥鬼魅
猫家穿越记事本三国篇(原六猫穿空记)
三国风流策
弱水三千(三国小桥)
无双黑子传
谁人解我女儿媚
蜀殇
我主三国
三国奇情
三国天下
红尘三国
遗忘三国
乱世三国
三国神算
三国问情
梦舞三国
赤壁三国梦
梦起三国
穿越——三国诀
三国梦痕
情到三国
戏梦三国
活在三国:情人
三国很无敌
CEO闯三国
回去[三国穿]
阴错阳差穿越三国
萦情三国
乱舞三国梦
红莲乱三国
琬转三国
情断三国
缘梦三国
遗情三国
穿越终极三国
逆转三国恋
穿越三国——早生华发
乱世女王(三国穿)
侠盗神偷闯三国
幻游三国
思无邪(三国穿越)
三国恋之小乔
梅雨寂(三国穿)
姬恋三国无双
双双穿越三国记
三国贾氏妻
三国游 美男拥
锁情,三国乱
洛水宓妃—三国红颜
穿越三国・流光记
三国恋之甄宓
当孔明遇上我
我与诸葛孔明
穿越三国之孔明你小心
话说偶的习惯就是:不管看完没看完,只要瞟过一眼的文,就要留下个名字做记录哈~~
以上是偶想当年本着“只要和三国有关就要看呀”的疯狂思想而积累下的阅览记录,有不少其实自己也米看完……话说穿越文看多了就会感觉千篇一律的……比如主角常常是女的而且还一定会和那个时代里的一个或多个名人发生纠结的爱恋……
列举一下题目给亲做个参考吧,如果遇到不喜欢的只管轻飘飘地掠过就好了~~~总之,咳咳……慎入吧……(偶不是指BL,偶是说可能有烂文啦!)
PS:其实非穿越文里面好看的也很多啦,当然,这只是个人兴趣的问题……
原贴:三国小说
shell
三国郭嘉传
<<情倾三国>>
三国战神
《天生郭奉孝》
汉末争雄·吕布
http://cmfu.com/showbook.asp?bl_id=54593
三国之温侯再生
http://cmfu.com/showbook.asp?bl_id=24790
飞将
http://cmfu.com/showbook.asp?bl_id=89634
全本《黄粱三国》
重生之我是曹操
三国董卓大传 作者:吴老狼
情动三国 作者:马可·菠萝
周瑜的三国 作者:暴雪狐
三国之指点江山 作者:鹰在天涯
异时空纵横三国梦 作者:风华爵士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 作者:叶恋
刘氏三国 作者:唐泰斯
只看过这么点三国类的小说,知道的都介绍给你了~~ 自己去看吧!!!
原贴:三国小说
monkey365
悍戚
庚新历史|连载
新新书《绝代武神》已经上传发布,恳请支..
易中天品三国
易袁王历史|连载
新易中天品三国的过失知多少
三国百花吟
野狼之吻|完结
新第四十三章 是反奸吗
第一武将
绿痕言情|完结
新后记--专心的幸福
三国之北伐中原
崛起绝灭历史|完结
新第四百零九章 甄家五女
三国新马超
隐于深秋历史|连载
新熊猫活动
三国之铁骑纵横
我的伤心军事|完结
新天下太平
雄霸天下
辰思宇历史|连载
新第四十八章
拳皇三国
狼的诱惑历史|完结
新第七回
三国之铁骑纵横
我的伤心谁做主历史|连载
新134一天两夜
三国新吕布
黑石头都市|完结
新483章:努力再更新
吕氏三国
启龙|完结
新第四节 献帝登位
无双鬼才
燕雀哀鸿鹄历史|连载
新第336章 诸侯之盟(上)
三国之辅佐曹操
武汉烟神历史|连载
新第三百九十九节
三国之极品董卓
梦与君同vs诸葛历史|完结
新第459章:贾诩的算计
三国之暴君
在造乾坤历史|完结
新第七章 暴力解决,鸡犬不留!
三国赋梦
还来一梦网游|完结
新第四章 活着
孩子他爸给我滚
蔚芊都市|完结
新118幸福的延续
网游三国
无事|完结
新网游三国 (9)
三国之马踏天下
路人家穿越|完结
新第279章 一统西凉
点击加载更多
原贴:三国小说
huiiuhsiis
黄粱三国 星沉三国 凉州马超(这本太监了 不过挺好看的)好看的不一定有名 现在我也在找三国 我把我看过的N本 我看的上眼的给你 像 恶汉.混在三国当军阀 个人认为是不错的军事小说但却是失败的三国小说 其实看三国就是因为喜欢三国人物而看的 否则想看战争的话哪个朝代没战争 所以他们里面基本不收什么名士猛将就失去了同人三国的激情
原贴:三国小说
yangrui
强烈推荐:最适合你条件的,人又帅,老婆又多,前期2乔都有的是第一本~~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三国厚黑传,混在三国当军阀
个人建议,写的特别深入人内心,至今个人觉得非常好的是~~~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非YY)
最特别的一本玄幻三国系列,非常经典~~~~混世三国~~
感觉特别色色的,凄凉的~~~~飘零三国
这几本确实非常好~~
给你个网址,自己选一本来看看吧,多得很
狼得羊
原贴:三国小说
cxfwzh
曹贼和恶汉是我最喜欢的三国系列小说,一样的热血心,一样的兄弟情,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感受的东西,虽然恶汉没有看完,但是我觉得真的很不错,作者文笔非常不错,结构严谨,故事的发生和历史的贴近程度很高,看完它会让你有一种喜欢的感觉,虽然题目给人的感觉“坏”,但是人很“好”,三国之暴君颜良我也看过,非常喜欢!
原贴:三国小说
鐵腕Zoe
恶汉 一个丑男子称霸三国的故事
三国之宅行天下 有点像玄幻(后半段)
黄须儿 讲曹彰的,武功可以,关羽是师傅
重生在三国 前面虐诸侯后面虐外族,1994章好像
凤翔三国 女扮男装助曹操
三国之袁绍之子 三国猎艳录 三国之袁谭回忆录 讲袁家的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很感人,老落泪,讲与孙尚香的母子情
兵动三国 三国兵锋 张辽新传 我是赵云手下的一个兵,跟随曹操,修改三国,孙策,江东美周郎,江东周郎,三国之辅佐曹操,三国之辅佐刘备,争霸三国之黑暗大军阀
原贴:三国小说
liuecho
网游之魔魂世界
作者: 优雅的狂妄
简介:
姐姐给你看很刺激的东西哦。2046年的五月一号,16岁的少年正在昏暗的巷子里游荡,忽然有个漂亮姐姐这么对他说。虽然这只是INTERNET的虚拟场景,虽然那个姐姐只是一个虚拟人物,但那一头及腰长发,那一对露趾高跟凉鞋,那一双媚眼中的诱惑,还有红唇白齿间的芬芳,都让少年失去了判断能力。
鸿笺小字
男主的:
《恶汉》;
《天生郭奉孝》;
《重生之我是曹操》;
《飞将》;
一统**;
《三国策之贾诩传》;
《吕布新传》;
《三国兵锋》;
《郭嘉新传》;
东莞太史慈(主角能和吕布一争高下);
《三国残兵》;
《汉献帝新传》;
《曹冲》;
温酒斩三国;
智*********;
《三国王者》;
三国之我是路人甲;
《三国求生记》;
《三国立志传》;
《风流三国》;
《混在三国当军阀》;
黄梁三国;
《三国寻娇》;
《逆命者曹丕》;
《白日梦之三国》;
《商业三国》;
《三国路》;
《异说三国》;
异时空新三国传奇;
**三国;
痛快淋漓闯三国;
恒侯再生;
我是阿斗,我不要人扶;
孙策;
《三国战神》(武艺比吕布还强的主角);
《情动三国》;
《天生郭奉孝》 冰水石
《乱三国之亲兵传奇》 风灵子夜
《异说三国》 造粪机器
《桓侯再生》 知宇之乐
[三国梦想] **三国
[三国梦想] 混在三国当军阀
[三国梦想] 三国求生记
[三国梦想] 情动三国
[三国梦想] 三国厚黑传
[三国梦想] 三国之力挽狂澜
[游戏生涯] 欲望三国之独战天下
[虚拟网游] 三国之模拟城市
乱臣贼子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虽然没当君主,但历史上有名的MM一个没落下,成了刘备手下凌驾于诸葛庞统的军师,还有很多私人描写,游走与各大势力之,用现代知识把MM)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桓侯再生
义之传说
异说三国
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无奈三国
乱世风云---凤翔三国
三国董卓大传(好多还在萝莉阶段的MM都被主角收了)
三国豪杰欲征天下
细数三国豪杰
商业三国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三国神隐记
三国之傲视天下
全球三国
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三国求生记
三国之男才女貌
三国战神
三国游侠传
新三国策
铁血英雄的霸王三国
三国之模拟城市
重生在三国
三国之帝国崛起
三国袁尚传
YY之华丽三国(这里不仅历史MM全在了,还有很多作者加进的新MM,写的很艳)
希望能采纳O(∩_∩)O谢谢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原贴:三国小说
风尘孤狼
qwert8044
三国的小说太多了 (完本)
三国袁尚传
一朝醒来,发现在这世家门阀把持的乱世,名士猛将并不是召之即来的,佳人也不是那么好泡的。最最头疼的是——对头是强大的,前途是渺茫的。不想被历史的车轮碾碎的话一切的一切还得靠自己。 看转世重生的袁三公子如何与众多枭雄、英雄、奸雄逐鹿于乱世,如何与众才子、猛男、俊杰追花逐艳。 不想成为他人的鱼肉唯有比别人更加心狠手辣,主角为权谋腹黑型。本文参考正史为主,演义为辅,间夹历代兵家战例、轶闻典故、华夏文化民俗。希望打造本还过得去的小说。 谋臣、猛将,文治武功。美女、才女、儿女情长。阴谋、阳谋,奇正相间。枭雄、奸雄,乱世争霸。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贾仁禄外号“路人甲”,一个小公司的网管,痴迷于网游。因疲劳过度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重生在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成了曹操手下一个普通普通的曹兵甲,而三国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绝色大美女貂婵竟是他的老婆。手里捧着这个超级烫手的大山竽,在三国乱世中挣扎求存,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决定竭尽全力的保护这个身世可怜的美女,但以他那微薄的力量,他能做到吗?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无奈三国
三国是一个氏族门阀强盛的年代,其强大甚至可以与皇权抗争,权力的顶点皇帝会卖官贩爵,也未尝不是对氏族势力的反抗和妥协。 强盛的汉朝,战乱的三国,在此年代的华夏需要更先进的科技吗?不需要!一直到唐朝我们的科技都是领先的。可正是这种长期的领先,造成我们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惰性。 一个现代人到了古代会如何,虽然他想做一平凡的人,可是古代的生活和现代的生活格格不入,那么如果他不能适应社会,必然需要局部的社会适应他,当适应了他的人越来越多时,必然导致小集团为了捍卫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去同化更多的人,于是雪团越滚越大,当雪团大的足以成立政体的时候,他的手下会如何,黄袍加身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迫害,捍卫利益,再迫害,再捍卫利益这一个循环怪圈就像一个怪兽,一步步逼着他走上争霸之路。 当一个现代人建立的势力兴起,现代的思想和古代势力相结合,新的华夏诞生了。
混在三国当军阀
残阳如血,朔风似刀,大地一片苍凉。 訾水河畔,马跃迎风傲立,一双黑眸寒沉似水,手中钢刀高举向前、直刺长空…… 马跃身后,两千精骑缓缓展开,铁甲诤诤,汇聚成一道钢铁洪流,矛刃森森,闪烁着死亡的冷焰。 訾水对岸,两万名精锐的高句丽步兵严阵以待,在他们身后,高句丽的王都国内城隐隐可见,这些骄傲的高句丽人不知厉害,竟敢陈兵城外与骑兵野战,简直就是自取灭亡!破城当在今日! 马跃回头森然一笑,残阳的余辉映着他的眸子,燃烧成两团幽冷的红焰,两千将士的目光霎时聚焦在他脸上。 “打破城池,放假三天!率先入城者,赏千金!” “嗷呜~~” 马跃话音方落,两千精骑就疯狂地嚎叫起来,一边嚎叫一边忘形地挥舞着手中的钢刀和长矛,眸子里已经燃起熊熊野火,就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狼群,露出了滴血的獠牙。
三国立志传
身为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员,优秀的革命小将兼医务工作者的主角穿越到三国建安七年。 亲戚都很牛,姐夫是那位把自个倒吊在城门楼子上叫嚣精忠报国,以死谏主的王累。 自己的叔公就是那位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许劭和许靖。 至于自已鬼上身的这位兄台日后竟然和黄皓这个死太监一块儿忽悠刘禅这位蜀汉后主,把持朝政的奸臣陈祗。 虽然知道历史上刘禅跟自己的关系很铁,问题是自己鬼上身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历史还会重演吗? 主角之后历经了千险万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志向和目标: 全国要统一,自然要靠民族和谐才能统一 民族和谐了,大家都有爱了,自然很好统一,三国,也需要和谐,更需要爱…… 世界无非你我他和谐世界靠大家! 和谐的战车必将捻碎一切阻碍!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谐三国 本书风格轻松,主角会带大伙去瞅瞅那些三国名人的真实面孔!
如果楼主喜欢看军事小说 唐朝 明朝 的也有很多
原贴:三国小说
山窝窝
三国曹昂传,穿越成曹昂不是新闻,穿越成小时候的曹昂却是新闻。
这时老爹曹操还在尽职尽责做着济南相,生母早死的曹昂还没有被丁氏收养,妾侍之子的身份让他备受欺凌,而野心勃勃的族兄们也正在一旁虎视眈眈。
在这混乱的汉末,谁能够力挽狂澜、只手遮天?!
尽在三国曹昂传!
《霸蜀》:重生魏延之子,雄霸后三国时代!
内有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外有三国第一奸司马懿,还有半敌半友的东吴大帝。
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杀出重围,称霸天下。
悍戚:愿以天下独步之铁骑,踏遍这万里河山。
武者,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幸也!
就以我大汉皇叔之名,前方便刀山火海,亦将铁蹄踏平之!
我是刘闯,这是我的故事!
《曹贼》:
三国,又见三国!
不过这一次的主角,可不是那个大杀四方的董肥肥。 好吧,我承认,三国我独爱曹操,神马刘皇叔、孙仲谋的最讨厌了……
这本书是讲述一个小曹贼的故事。[1]
不是曹丕,不是曹植,也不是曹安民……
一如恶汉的热血,但会尝试着加入一些新的素材。不再是一位的争霸,其实望父成龙,也挺有意思。
有点爽,有点白,可能还有点雷……
希望大家能喜欢这本书,喜欢小曹贼!
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馒头
男主的:
《恶汉》;
《天生郭奉孝》;
《重生之我是曹操》;
《飞将》;
一统**;
《三国策之贾诩传》;
《吕布新传》;
《三国兵锋》;
《郭嘉新传》;
东莞太史慈(主角能和吕布一争高下);
《三国残兵》;
《汉献帝新传》;
《曹冲》;
温酒斩三国;
智*********;
《三国王者》;
三国之我是路人甲;
《三国求生记》;
《三国立志传》;
《风流三国》;
《混在三国当军阀》;
黄梁三国;
《三国寻娇》;
《逆命者曹丕》;
《白日梦之三国》;
《商业三国》;
《三国路》;
《异说三国》;
异时空新三国传奇;
**三国;
痛快淋漓闯三国;
恒侯再生;
我是阿斗,我不要人扶;
孙策;
《三国战神》(武艺比吕布还强的主角);
《情动三国》;
《天生郭奉孝》 冰水石
《乱三国之亲兵传奇》 风灵子夜
《异说三国》 造粪机器
《桓侯再生》 知宇之乐
[三国梦想] **三国
[三国梦想] 混在三国当军阀
[三国梦想] 三国求生记
[三国梦想] 情动三国
[三国梦想] 三国厚黑传
[三国梦想] 三国之力挽狂澜
[游戏生涯] 欲望三国之独战天下
[虚拟网游] 三国之模拟城市
乱臣贼子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虽然没当君主,但历史上有名的MM一个没落下,成了刘备手下凌驾于诸葛庞统的军师,还有很多私人描写,游走与各大势力之,用现代知识把MM)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桓侯再生
义之传说
异说三国
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无奈三国
乱世风云---凤翔三国
三国董卓大传(好多还在萝莉阶段的MM都被主角收了)
三国豪杰欲征天下
细数三国豪杰
商业三国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三国神隐记
三国之傲视天下
全球三国
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三国求生记
三国之男才女貌
三国战神
三国游侠传
新三国策
铁血英雄的霸王三国
三国之模拟城市
重生在三国
三国之帝国崛起
三国袁尚传
YY之华丽三国(这里不仅历史MM全在了,还有很多作者加进的新MM,写的很艳)
希望能采纳O(∩_∩)O谢谢
原贴:三国小说
大快活
第一,在南宋以前三国时的正统一直是曹魏,这段历史时期也被叫做魏晋南北朝。
第二,从南宋偏安一隅,所以提高蜀汉的地位,南宋后又以曹魏为正统,但民间却深受“尊刘贬曹”思想的影响。
第三,蜀汉占有血统上的正统性,刘备自称是西汉皇族后羿。曹魏占有法统性的正统性,汉献帝禅位给曹丕的。而孙吴就缺少这种正统性了。
第四,所以魏、汉(蜀)都有一定的正统性,存在感也就比较高,而吴国的存在感低,大家都不了解孙吴,穿越到吴国的小说也就没人爱看,没人爱看也就没人爱写了。
love玩美
七星鱼
Jingjin
舞者之心
周爵爷
原贴:曹魏五虎将是谁?
fish21433
原贴:曹魏五虎将是谁?
小麦想走遍中国
三国汇总
三国董卓大传作者:吴老狼
===================================================
桓侯再生作者:知宇之乐
=====================================================
三国争霸之异军突起 作者:蓝色宝剑
=======================================================
阿骨之乱三国 作者:阿骨
=========================================================
我是蒋干 作者:yuyuwin
=========================================================
全球三国 作者:比萨饼
==========================================================
三国厚黑传 作者:小鸟02
============================================================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 作者:关驹
=============================================================
周瑜的三国 作者:暴雪狐
=============================================================
乜视三国 作者:六只手
-===============================================================
情动三国 作者:马可·菠萝
======================================================================
无奈三国 作者:问天
=========================================================================
三国志之黄天当立 作者:恨我
======================================================================
梦想三国志 作者:happycat
======================================================================
乾坤三国 作者:帝樱萝
=====================================================================
三国清 作者:大马哈鱼
=================================================================
龙腾三国传 作者:强者
==================================================================
风流三国 作者:浴火重生
====================================================================
新三国策 作者:晶晶亮
=====================================================================
三国狂想曲 作者:地鬼
==================================================================
三国之乱世风云 作者:瑞根
===================================================================
玄武三国 作者:loudinwei
=====================================================================
商业三国 作者:赤虎
==================================================================
一统三国(现代文版) 作者:司马
======================================================================
三国之指点江山 作者:鹰在天涯
======================================================================
异时空纵横三国梦 作者:风华爵士
=====================================================================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 作者:叶恋
=====================================================================
铁血三国传作者:东方云
======================================================================
星沉三国 作者:萧枫
========================================================================
三国王者 作者:天豪
=====================================================================
三国之温侯再生 作者:舍杯酒
========================================================================
我意三国 作者:易飘零
===========================================================================
白日梦之三国 作者:古龙岗
================================================================================
痛快淋漓闯三国作者:涩黑咖啡
============================================================================
双向思维之魂入三国作者:云逸飞鳌
==============================================================================
刘氏三国传 作者:唐泰斯
==================================================================
三国我说了算 作者:缘梦星空
==================================================================
三国无双之赵云传 作者:乐侠
=========================================================================
重生之傲视三国 作者:小柯
我收集的抢书网,三国系列汇总。 多吧,你可以到抢书网搜来看 。
原贴:三国小说
独神在世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司马家族不反,曹魏也是会统一三国的,司马家族是捡了一个大便宜,曹魏已经为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魏蜀吴都有雄心和意愿统一天下,谁统一了天下,就靠谁更有实力了。到了三国后期,统一天下的拼的就是国力了,而曹魏明显是占优势的。在人口的对比上,魏国有100多万户,兵力约50万,蜀国约有30万户,兵力10万,吴国约有50万户,兵力20多万。就人口和兵力上说,魏国是占有明显优势的,毕竟打仗消耗的就是人口啊!还有一点就是粮食生产和经济方面了,都说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粮草和金钱不足是坚持不下去的。而粮食生面魏国也是占有优势的,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回到北方是下定决心休养生息发展巩固实力了,这魏国潜力就显示出来了。因为曹操占据着中原,中原地区开发的比蜀吴地区更早,可耕地面积更多,加上魏国的人口多,生产的粮食自然也多了,曹操还让军队闲时去屯田呢,曹操这一波操作,蜀吴是不能相比啊,魏国渐渐的拉开了和蜀吴的差距了。诸葛亮看到这个情况很着急了,知道如果给了魏国安稳发展20年之后,魏国就有绝对实力统一天下了,蜀吴就完蛋了,而蜀国肯定第一个完蛋了,所以诸葛亮六次北伐征伐魏国,试图打破魏国发展步伐,可惜天不从人愿,北伐没有收到效果,而且还拖累蜀国的国力,为曹魏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再说将领方面,诸葛亮死后,刘备之前的老将死的死老的老,青黄不接啊,搞出个“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境况。吴国从周瑜去世后,孙权是安于享乐,老将们也是死的死老的老了。魏国虽说老将也死了不少,可年轻一代的将领比蜀吴还是多一些的,也是强一些的。诸葛亮北伐不成功,好运气就到头了,运气就轮到曹魏这边了,魏国攻打蜀国,刘禅最后投降了,蜀国灭亡了,最后的吴国也是被司马炎给灭了。司马家族不反,曹魏还是会统一天下的,只不过曹操的后代都短命所以给了司马懿篡魏的机会,当然司马懿的后代也争气,不是酒囊饭袋,能力还是有的,有超过蜀吴的实力,当权者也不昏庸,司马家族统一天下也就顺利成章了,就算司马懿不篡魏,曹魏也会统一天下的,这就是大势啊!
天下的民心就希望结束战乱,国家归于一统,谁有实力谁就统一天下了,而魏国实力最强,自然统一的机会更多,不管谁当权都是实力最强为胜者,这就是大势!
沫沫ooj
难!因为曹魏政权的根基主要在山东河南河北,而司马家族根基在山西及以西地区为主,对统一中国有内在和外在的迫切需要,曹魏政权的眼光一直只是渴望收服江南地区,希望带来财富粮食的稳定供给,孙权也深知对方的要求,称臣贡粮贡钱就成了双方都喜欢的战略台阶了,也是很多网友不明白的原因,东吳孙权打胜仗却称自己是罪臣贡钱贡物的原因了,以后曹操爷子孙都是装模作样带兵打江南,只要孙权遵守游戏规则又立马班师回朝,但是中国的地形决定了,如果黄河流域与长江上游结合,长江中下游就成战略孤岛了,司马家族就是脚踏这种格局的中间线,对占领西蜀的后果心知肚明,所以由司马家族完成对中国的统一,是巧合也是命中决定的。
萧丹
我认为如果司马家族不反,曹魏政权肯定能统一三国的。但前提是必须重用人才邓艾。其实在三国鼎立曹蜀吴中,曹魏政权是最厉害的,地盘多,人才广,众所周知,在战乱年代,总有地盘多,就等于站住了脚跟。
灭亡蜀国最关键人物就是邓艾。灭吴国最重要人物是羊祜,两人都是将才。
邓艾是一个将才,能力非常出众,姜维与邓艾交手都是败多胜少,姜维可以孔明一手提拔的,即使这样,邓艾依旧可以打败姜维。姜维也曾大才邓艾,可邓艾一个反间计就可以让姜维乖乖的班师回朝。可见一个人在优秀,也得有坚强的后盾,明智的君王。
曹魏政权要想统一三国,最大对手还是蜀国。蜀国自从诸葛孔明去世后,就没有多少人才。除了姜维,君王刘婵更是昏庸无道,听信一个太监的话,叫一个太监总览朝政。几千人的疲惫部队,几万人竟然打不过,可见一个将才也没有。再说东吴,孙权死后便陷入内乱,这场内乱消耗了东吴不少实力,短期内不会对曹魏造成更大的伤害。
总得来说,曹魏要想统一三国,第一肯定先平蜀汉,蜀汉就一个姜维,你在有天险支撑,你能力在强,有一个昏庸的君王也成不了大器。反而曹魏就不一样,人才出众,兵精而将广,总会统一三国。
木兰裳
实际上,晋朝司马家就是曹魏政权,不过换了一个老板而已。
三国形势,由曹魏政权统一三国,几乎就是定势。除非曹魏政权发生大的变故,由其内部崩盘,从而错失统一的优势。但综合三国魏蜀吴后期,吴蜀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远远赶不上北方。
所以,吴蜀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CAsquirrel
我们知道三国后期司马家族夺取了曹魏政权最后三国归晋,但是如果我们做个假设,如果三国时期没有司马家族,历史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司马家族是西汉开国时的大族,人才,财富都是三国时期士族中顶级的,在三国后期司马家族孤注一掷,全部出仕曹魏。因为司马懿的风头盖过了司马家族其他人的风光,在某种情况下,司马家族可以说是三国后期的第四方力量,如果没有这种力量,曹魏的实力将大打折扣。
如果三国历史没有司马家族,影响最大的将是曹魏政权,蜀汉和孙吴相对稳定,当公元220年后。也就是曹操去世后,三方会有哪些变化呢?
司马懿算是曹丕的老师,如果没有司马懿,曹丕能坐上那个位置吗?当然也有可能,但不会有司马懿辅佐的时候几率更高,如果曹植当权呢,风花雪月的曹植可能当权后会性情大变,适合做一位管理者,但这种概率有多大,如果是曹真当权,那曹魏就更差了。
此时荆州还未丢失,曹魏实力大减,关于在荆州的命运会有改变,而蜀汉内部派系的矛盾会因为没有丢失荆州而不会爆发,此时正值蜀汉最强盛之际,完全可以实现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
就综合实力而言,依然是槽位最强,但有隐患没有司马家族的力量,后续发展会乏力,至少要比历史上同时期的槽位差得多,蜀汉方面应该排第二,孙吴最弱。
按照隆中对的战略三国,最后的结局十有八九会是蜀国统一,当然如果没有司马家族,会不会有其他士族帮助,曹魏就不可得知,但是应该也不会比司马懿做的好,也没有司马家族的实力强大。
三国后,如果司马家族不反,曹魏政权会不会统一三国?大家怎么看,欢迎有不同论点的朋友在下方评论。
ritasteven
公元249年正月,身居太傅之职的司马懿(公元179年—251年,字仲达),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当时曹魏政权的掌权派曹爽(曹真之子)等人及家族。曹魏政权,开始进入了司马氏大权独揽的阶段,并在公元265年十二月,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篡魏而建立了晋国,后于公元280年四月灭吴,三国历史正式结束,历史进入了晋朝。提问中所说的,“如果司马家族不反,曹魏政权会不会统一三国呢?”假设,司马氏没有造曹魏的反,那么曹魏一统天下的可能性是极高的,甚至是肯定的。因为,在三国末期的时间段内,曹魏政权对蜀汉、孙吴政权,基本上是采取了战略守势。这一是因为,蜀汉与孙吴保持着较牢固的盟友关系,在东、西两线牵制着曹魏政权。因此,使曹魏不能轻易向蜀、吴任何一方,发动大规模的、决定性的进攻。二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氏与忠于曹魏政权的宗室成员及文武大臣之间的争斗。并且,这种争斗不是仅局限于宫廷政变、屠杀,而是还有兵变、投敌等大事件。其中,有公元255年的母丘俭、文钦反于淮南(司马师,就是在此次平叛得胜返回时,在许昌病逝的),公元257年魏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举兵,反抗司马氏。还有,夏侯霸(夏侯渊之子)降蜀等事件。因为,这些政变、兵变和降敌等事件,更使曹魏无力发动统一战争。而如果,曹魏政权内部没有发生司马氏家族的造反、篡魏,而是平稳的发展,那么,曹魏不仅完全有实力一统天下,甚至能提前实现国家的统一。
没有名字的名人
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能一统天下的君主!
曹叡死后,由于没有继承人,立养子(曹彰的孙子)曹芳为帝。正始五年(244年)二月,曹芳在曹爽的建议下,下诏令曹爽率兵伐蜀,结果无功而返;
伐蜀不行,对付曹丕的老婆郭皇后(此时已经是太后了)有的是办法?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听何晏、邓飏、丁谧之计,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太后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曹爽自此专权。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曹爽最终屈服……
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师联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请依霍光故事废曹芳的帝位,得到许可。
接着,最有可能翻盘的曹家唯一的希望亮相了,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曹髦被郭皇后招到宫中拥立为帝。
曹髦还是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帝王!他继位之后,大赦天下,改齐王曹芳嘉平年号为正元,又下令削减天子的车马服饰和后宫费用,并罢除宫廷及官府中的无用之物;
正元元年(254年)十月七日,曹髦派身边的一批侍从官员到国内各地巡视,代表天子了解各地人情世故,慰问地方官员和百姓,同时调查有无冤案和官员失职的情况;
十九日,曹髦命礼官评定在废立天子过程中出谋献策的公卿朝臣们的功劳,并按功绩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奖赏;
正元二年(255年)二月十二日,东吴大将孙峻率军号称十万开至寿春。镇东大将军诸葛诞率部迎击,斩杀吴左将军留赞,并将捷报送到京都。三月,册封皇后卞氏,大赦天下。四月三日,封皇后卞氏之父卞隆为列侯。二十三日,任命征南大将军王昶为骠骑将军。七月,任征东大将军胡遵为卫将军,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征东大将军。貌似曹髦还是有可能统一天下了?慢着!!!
八月二日,西蜀大将姜维率师进犯狄道,雍州刺史王经领兵在洮西迎战,大败,只好退守狄道城。二十三日,曹髦任命长水校尉邓艾代理安西将军,与征西将军陈泰联兵抗蜀。九月十九日,派太尉司马孚率精锐部队增援。
十二月十六日,曹髦又下诏说:“数月前洮西大战的时候,我方将士有的英勇战死沙场,有的不甘被俘跳入洮水溺亡,其尸骨都无人收拾,弃于荒野。我常为这件事难过。
今特告征西、安西两将军,各令部下到战场旧地和附近河道中清理寻找我方将士尸体,一一收殓安葬,以慰死者,以安生人。”
大臣们对曹髦都是心服口服!,然而,曹髦让大臣们心服口服的却不是政治上服从!而多是学问上的敬佩。中书令虞松说:“您既然用心以古为鉴,贯通古今,又说出善言,赞扬凸显少康的杰出,使他的光彩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应该记下您的话成为文章,永远垂范后人。”颇有曹丕的风采!
与曹丕比?太嫩了!甘露五年五月初七(260年6月2日),曹髦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出了宫。干什么去了?讨伐司马昭?就这么几个人儿!
中护军贾充从外而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众人想要退却,贾充之军将败,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弑杀于车下。曹髦死时尚不满20岁……
司马昭闻讯,大惊,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马孚奔跑过去,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着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
尚书左仆射陈泰因过于悲恸,不久吐血而死。
时隔快二十余天,司马昭又因群情激愤,诛杀了成济三族,成济兄弟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被军士从下乱箭射杀。
这就是魏国最后的希望了!我是不相信曹髦领着几个宫廷卫士就能把蜀汉给灭了,还有东吴呢!
钟会、石苞盛赞他才同陈思,武类太祖。非常人也,武帝更生也。
也有人说:”以他的能力,当一个平平安安、衣食无忧的大学教授,绝对可以做到。他也不幸而智商颇高。否则,倘若他是一个糊里糊涂的人,一切完全听由司马昭做主,可能获得司马昭的宽容,不致死于非命。”这个话说的我还是比较认可的。为什么曹髦就不能完成大一统呢?让我用他自己的话来结束这个问题:
“与其苟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
如果司马昭把政权还给曹髦,他也会“高贵赴死”了!曹魏已经没有可能完成大一统。
icefinger
会,就算司马氏不篡位,曹魏政权一样会统一三国,这与谁篡位没关系,这是国力的差距。
就魏、蜀、吴三国国力分析来看,魏国不管换谁篡位,最后的赢家都是北方政权,除非遇见个十分十分昏庸的帝王。
领土领土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当时的大汉十三州,魏国就占据了十州,尤其是,当时的各个方面优势都在北方,魏国在综合实力上十分占优。东吴占据扬州、交州,与魏国共占荆州,虽然领土也算大,战乱也让大部分人逃到南方,但当时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尚未开发,光是山越就让吴国经常大费脑筋。
而蜀国就更小了,仅仅是凭借着山川险要才占据了一州之地,物力、人力包括物产等方面跟魏国与吴国都没法比。吴国也仅仅比蜀国好上一点,凭借着长江天险,在初期领导人都差不多精明的情况下,利用北方水土不服才守住南方基业。
人口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人口永远都是第一位,尤其是在古代,人口多就决定了人才,就决定了军队数量。我们在史料上经常发现进攻方在入侵时经常会带走当地的人口。
只算三国灭亡时的人口数量,当时蜀国仅仅只有28万户,约94万人,吴国一共有52.3万户,约230万人,魏国共66万户,约443万人。而在蜀国的94万人中,士兵占了10.2万,官吏占了4万;吴国230万人中,士兵占了23万,官吏占了3.2万;虽然魏国的军队没有明细的数目,但史学家推测当时的魏国至少有40万的军队。
除此之外,人口多就代表了人才的基数。益州地理狭小,人口也少,所以蜀汉后期,人才十分匮乏。而到了三国后期,吴、蜀两国人才越来越少(吴国比蜀国强),而魏国却人才辈出,这也是人口所带来的间接影响。
体制曹魏的体制是完完全全的中央集权体制,而吴国却有点像诸侯,类似中世纪那种,蜀国作为外来户,本地士族对他很多也不感冒。从这也能看出对比。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包括国内稳定,政治动乱等等,但据史料推测,北方的魏国都比吴、蜀稳定的多。所以,就算没有司马家族,魏国一样会统一天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简单的来说,就是北方开发程度高,领土大,物资多,人口多,这也是为什么分裂基本上都是由北向南统一的原因。
河狸
司马家族怎么可能会不反呢?
有些事一旦做了,就回不了头了。
司马懿23岁时被曹操强征入府,他内心是不情愿的,他是看不起曹操的,以至于曹操要请他来,都要说“再不来就把他收监”。到他73岁去世,他终于活成了曹操,也做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
他用了整整50年,终于活成了他厌恶的样子。
权臣争斗向来如此,一旦权臣不能掌握政治局面,秋后算帐是必不可少的流程。因为如果不彻底否定权臣,那么帝王统治的合法性从何而来?霍光权倾一时,死后霍家的凄惨景象司马懿是看得到的。所以,曹芳都已经19岁了,司马懿还是赖着摄政位不还。因为他知道,一旦还了政,他本人善终或许可保,司马家族必然会遭到彻底清算。
可能司马懿到最后一刻,彻底读明白了曹操。
既如此,如果司马懿不反呢?
如果司马懿高风亮节,还就真还政了,曹魏政权必然会迎来一场更加血腥的政治斗争。司马懿杀的人太多了,结的仇也太多了,他和他的盟友们必然会遭到曹氏集团的疯狂报复。
司马家族继续留在北方的可能性很低,很有可能会选择到江东避难(提前上演一出衣冠南渡)。司马师、司马昭等都是人杰,他们深知曹魏政权虚实,东吴必然会倾大兵往夺淮南。曹魏的东南战线会退缩至黄河。丢失淮南一带,会使得襄阳一线缺少侧翼屏障,势不能久,东吴因此会进而夺取中原。曹魏势力退缩至黄河,与东吴对峙。
蜀汉政权的丞相此时正是蒋琬费祎等人,他们是诸葛亮的忠实拥趸,此时曹魏北方有变,天时已现,蜀汉必然会倾全兵夺取关中。蜀汉政权的后继力量不够,充其量会夺取凉州,与曹魏在关中对峙。
于是,三国就会形成更加稳定的结构,类似于北魏时期与南朝的对峙。作为南方势力的代表的孙吴政权,如果能快曹魏一步整合好内部政治力量,突击北方,完成统一不是不可能的事(朱元璋就曾经做到过)。蜀汉政权占据凉州后,必然会再争夺关中。
最后,魏蜀吴三国会提前200年形成北周、北齐、南梁那样的对峙局面。可能没有了两晋时期的乱像,隋唐那样的盛世会在公元4世纪就到来了。
ziyanni
直接决定西晋王朝,一统天下的,其实有两派人,一派是灭亡蜀汉的人,代表人物是邓艾、钟会。一派是灭亡东吴的人,代表人物是羊祜、王濬以及张华。
所以说如果司马家族不反曹魏,只要看看这两派人马能否在曹魏得到重用,那么就能够得知,曹魏能够一统江山了。
邓艾是司马懿一手提拔,钟会家族深受曹魏大恩。邓艾是司马懿的铁粉。的确是司马家族的铁杆粉丝,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司马懿提拔上来的。过去邓艾只是一个屯田的军官,压根就没什么权力。
他比较好学,尤其是对地理知识,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不过就算你是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伯乐的话,一切也都没有任何价值。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三国志》
邓艾是遇到了伯乐,他的伯乐就是司马懿。此前邓艾还在搞屯田的事务,完全看不出有发家致富的可能。
可是他向司马懿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后,得到了司马懿的信任。首先就是开凿河渠,兴修水利。其次则是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军屯。
司马懿对此非常满意,从此开始重用邓艾,所以说如果司马懿不掌权的话,那么邓艾也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么他日后也就无法从阴平小道杀过去,灭亡蜀汉王朝。
钟会家族世代都是曹魏臣子。在讨伐蜀汉的大军之中,主帅并不是邓艾,而是钟会。作为曹魏重臣钟繇的儿子,钟会在曹魏地位也是相当高的。
因为非常聪明,20岁的钟会就出道做官了。等到司马家族夺取了曹魏权力以后,钟会主动投效到了司马昭帐下,成为了他的心腹。
钟会成功帮助司马昭,粉碎了曹髦妄图夺权的计划。由此可见,钟会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此后入蜀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司马家族没有反叛的话,钟会依旧可以得到提升,以他钻营的表现,加上丰厚的家底,爬上来是早晚的事情。
钟会带着20万大军入蜀,成为了牵制姜维8万人马的重要力量,为邓艾偷袭蜀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即使司马家没有造反,钟会依旧可以这么做。
小结:由此可见,一比一打平手,未必能灭蜀。司马家不夺权,虽然钟会依旧能够成为领军统帅,可是邓艾就没办法被提拔上来了。邓艾要是不从阴平小道偷袭的话,那么灭蜀的计划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未必能够灭亡蜀汉。
羊祜是曹魏嫡系,王濬和张华都深受司马炎厚恩。羊祜是夏侯霸的女婿。在灭吴的战役之中,前期所有的工作,都是羊祜一个人在做。他作为荆州都督,对东吴观察研究了十多年时间,为晋武帝灭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夏侯家族和曹家一直以来是不分家,因为曹操的老爸曹嵩是夏侯家的孩子,只是过继给了曹腾做养子,所以说曹操既是曹家人,也是夏侯家的人。
夏侯渊是曹操的兄弟,夏侯霸是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羊祜。所以说羊祜是夏侯霸的女婿,也就是夏侯渊的孙女婿。
祜卒二岁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因以克定之功,策告祜庙,仍依萧何故事,封其夫人。策曰:“皇帝使谒者杜宏告故侍中、太傅钜平成侯祜:昔吴为不恭,负险称号,郊境不辟,多历年所。祜受任南夏,思静其难,外扬王化,内经庙略,著德推诚,江汉归心,举有成资,谋有全策。昊天不吊,所志不卒,朕用悼恨于厥心。”---晋书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里面,那么我们就能知道羊祜对司马家族最初是什么态度了。当司马懿和曹爽争权的时候,羊祜是两不相帮,不愿出山。
司马昭掌权以后,羊祜也是拒绝了他的提拔,在家留守了十多年时间。一直等到司马炎上台以后,羊祜才是真正开始发力了。
他被司马炎任命为荆州都督,总领荆州地区的军务。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羊祜开始研究起了灭吴的计划。
以羊祜和夏侯家族的关系,再加上他本人的才华。如果司马家族没有反叛,其实他也是有机会成为荆州都督的,曹魏灭吴也是有希望的。
王濬和张华,没有司马家的提携,可上不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里所讲的就是王濬带着大军顺着长江攻打东吴的场景,由此可见,攻打东吴的主力,其实就是王濬从益州带来的这支水军。
在曹魏政权还在的时候,王濬的地位并不高,一直处于混日子的状态。可是司马家取代曹魏以后,王濬逐渐开始发力。
先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后来又被提拔为广汉太守,晋武帝时期,王濬平叛有功,被封为有实权的益州刺史,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了。
在晋武帝的支持下,王濬在益州拼命建造大船,以此作为灭亡东吴最好的工具。此后王濬成为了攻打东吴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所以司马家不篡曹魏,王濬估计也没什么希望被提拔上来。
张华是支持晋武帝伐吴的重要大臣,也为晋武帝伐吴提供了很多建议。在伐吴的过程中,张华主要负责后勤粮草的供应。
及将大举,以华为度支尚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晋书
张华本身是没有做官的,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才得到了司马昭的重用,担任了中书郎的职位。司马炎称帝以后,张华的春天总算来了。
他被司马炎封为了黄门侍郎,关内侯。因为他超强的记忆力,成为了晋武帝的得力帮手。此后甚至被封为中书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晋丞相。
如果没有司马昭的话,可能就没有张华的未来。张华要是没上台,那么支持晋武帝伐吴的就会再少一个人,伐吴的机会就更渺茫了。
小结:羊祜对王濬和张华,一比二的关系。这三个人对伐吴的成败,同样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司马家如果不篡曹魏的话,那伐吴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
总结:司马家一统天下,是有优势的。司马懿提拔了邓艾,司马昭提拔了王濬和张华,这三个人在一统天下的大业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所以如果司马家不掌权,我们很难得知,是否会有相应的其他人才,被挖掘出来,来帮助曹魏一统天下。或许江山一统的时间,会再往后拖延吧。
参考资料:
晋书
《三国志》
壞簲芞
司马懿不反,曹魏照样能统一三国。
我们研究历史往往陷入一种个人英雄主义之中,过分夸大个人在历史之中的作用,这是《二十四史》所倡导的帝王将相历史一样,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思想还在原地踏步。
可以这样反问一下,如果司马懿控制蜀国,能不能统一三国?诸葛亮如果一直活到司马懿掌权时代,三国的历史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诸葛亮掌控蜀国没有办法进军中原,司马懿掌控蜀国也比诸葛亮好不到哪里去!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司马懿不反,曹魏照样能统一三国,至于统一三国的时间可能短一些、也可能长一些,总归能统一三国。(三国241年形势图,东吴的经济中心处于和曹魏结界地带,其他地区属于半开发地区,蜀汉只有益州一地)
司马懿站在曹操的肩膀上统一三国,没有曹操何来司马懿的成就?在晋书.宣帝纪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而且大家都非常熟悉,也即是“三马同槽”的典故。
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这个典故记载曹操对司马懿不放心,有“狼顾之相”,并且梦到“三马同槽”,嘱咐曹丕要小心司马懿。这一典故中已经点名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实,司马懿最后反叛接手的是曹魏的大盘,只不过处理了一部分反对派官员,曹魏的整体实力并没有多大损失。
如果司马懿没有接手曹魏的大盘,而是接手蜀汉或者吴国的大盘,司马懿能统一天下吗?我看那就是一个笑话了。司马懿首先接手了最有可能统一三国的魏国的实际权力,这是统一三国的根本所在,而司马懿的个人才能在其次,不能本末倒置。(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剧照,三马同槽典故说明了一个事实,司马懿接受了曹魏的大盘)
三国后期综合实力对比。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奠定了曹魏雄厚的国家实力,这是曹魏统一的根本所在。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综合实力对比如下:
一、权力构成对比。
曹魏是沿袭了东汉中央政府的做法,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基本消除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然后统一按照中央集权的做法统治各地,形成稳固的中央统治集团,有大国气象。
蜀汉政权则是有五大股政治军事实力集团组成,故旧集团、荆州集团、益州集团、东州集团和新投降就谈集团。故旧集团以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等组成,荆州集团则是以诸葛亮为首,益州集团则是四川本地集团,以黄权等为首;东州集团则是刘璋的老部下,以李严、法正等为首;新投降集团则是以马超、马岱、姜维等西凉人士为首。
益州集团保守,东州集团分裂,其余三个集团主张北伐,中央集权统治未能贯彻到位,政权内部处于割裂状态,政见不一,后主刘禅后期不思进取也是各个集团角力的结果。
东吴这一政权也是分派系的,孙权是一个外来人的政权,主要依靠江南世家大族的支持才得以稳固。赤壁之战之时,东吴分成鲜明的两派就可见一斑了,主战派和投降派各占半壁江山。赤壁之战胜利后,投降派也没有受到多大的打击,因孙权还要依靠这些本地世家大族支撑局面。
从三国权力构成对比来看,蜀汉政权权利集团小而杂,东吴是两派杂糅,只有曹魏形成了鲜明的中央集权,对于发挥国家综合实力来看,曹魏独占鳌头,有利于统一大业。
二、疆域和经济实力对比。
曹魏占据了淮河流域以北的传统中原地区,有十州之地,包含现在的江苏、安徽、湖北一部,河南、山东、河北、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各一部。
蜀汉仅仅有一个益州,包含现在陕西的南部汉中地区,四川、重庆,其他如贵州、云南等地都是虚名,看似占据,但开发程度非常低,没有多少人口和财富收益。
东吴完整占据的是交州,扬州、荆州和曹魏分占,东吴的疆域看似很广阔,其实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却是和曹魏分占的荆州和扬州。其他地区广阔,人烟稀少,开发程度非常低。
曹魏占据的地区人口、经济发展都非常充实,反观蜀汉和东吴的人口和经济发达地区也就一两个州的水平,综合对比之下,曹魏比其他两个国加起来还要强不少。
三、人口和军事力量对比。
历史资料有据可查,公元263年,曹魏统治下的户数有663423户,人口总计4432881人;同年蜀汉户数有28万,人口总计940000人,军队总数102000人,官吏4万;280年,东吴户数总计523000户,人口230万,军队总数23万,官吏32000人。(以上数据来自《三国志》记载)
这里面曹魏一方军队人数没有确定,不过按照通行占比总人口10%的数量来分析,曹魏一方的兵力应该在45-50万人左右。
东汉末年之时,全国人口总数56486856人(公元157年统计),到西晋统一三国之时,人口总量不足800万。其中有很多人隐匿山林或者逃亡到偏远的山区生活了,也有很多人成为了奴隶,不在统计人口数量之列。
曹魏(后期为西晋)人口数量、军队总量都是前两者之和还要多,而且,曹魏还拥有三国之中最多的骑兵部队,军事力量强悍。(曹操、曹丕父子剧照)
四、人才力量对比。
三国时期,各种人才大都来源于中原地区,包括诸葛亮等人,曹魏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聚集地,人才辈出,非偏远之地的四川、东吴等地可以比拟。曹操乃至之后司马懿手下的能臣、名将大都出自曹魏统治区,如果不是司马懿掌握实权,其他人也可总揽曹魏地区的人才。
诸葛亮北伐之时的主要对手并非是司马懿,而是魏明帝曹睿,他让自己手下的能臣轮番上阵就拖垮了诸葛亮。
只不过司马懿的后人建立了西晋,所以司马懿很多事情被美化了;而诸葛亮也是被后世美化的代表人物,这两个历史人物美化的结果就是弱化了中原地区人才辈出的那些名人们,其实他们在当时是不弱于司马懿、诸葛亮的,这是一个误区。(曹睿剧照,诸葛亮北伐的对手,诸葛亮被完虐)
综合对比之下,司马懿是站在曹魏三世建立的基业之上统一三国,功劳绝大部分在曹氏三代身上,而并非是司马懿。xiaoyongdongdong
公元249年,司马懿联合了一批出身士族且受到曹爽排挤的曹魏重臣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屠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五千多人,篡夺了曹魏的军政大臣,并且将曹魏的军政大臣世袭给自己的儿子司马师,经过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四位司马家族的人,才最终篡夺了魏朝,建立了晋朝。
司马懿的前半生看起来低调,勤恳,忠心,与后期发动高平陵政变狠毒、绝决、果断的司马懿完全不同,为什么司马懿家族要造反?
司马昭
从历史上看,司马懿家族的造反既有偶然因素,又是必然因素,所谓的偶然因素就是因为曹爽的专权。魏明帝曹睿去世前,找了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担任辅政大臣,刚开始两人还能相安无事,互相商量办事,但是到了后期,曹爽开始专权,开始排挤司马懿,而独断专行。
于是就演变成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曹爽在排挤司马懿的同时,还排挤了朝中不少非自己亲信的重臣,这一批人后来成为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的主力,曹爽自以为权力斗争胜利,实际上司马懿在韬光养晦,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给予曹爽致命一击,那就是高平陵政变。
所以司马懿造反的偶然因素就是与曹爽的权力斗争。
高平陵政变
而司马懿造反的必然因素却是因为当时天下大势的发展,士族的崛起,以及曹丕与士族妥协,推出的九品中正制,说得直白点,就是皇族与士族对权力的争夺,哪怕没有曹爽,还是有其他皇族成员出来争权,而司马懿作为当时天下士族的领袖,承担起带领天下士族与皇族争夺权力的责任,士族与皇族争权,必然会发生造反,因为权力的蛋糕就这么大,不够分给所有人,只能有极少一部分拥有,不是皇族就是士族,而且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士族崛起从东汉末年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家政权能够据守一方,这与他们得到部分士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地方上的士族垄断了舆论、做官的途径、知识、地方上的经济以及藏匿了大量的人口,不用向中央交税,俨然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而在朝中做官的绝大部分官员是士族的代表,他们所代表是天下士族的利益,而不是皇帝的利益,皇帝与士族之间迟早会进行一场彻底的斗争,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造反和政变,这也是高平陵政变发生的必然因素。
曹爽
如果司马懿不发动高平陵政变,结局会如何,曹魏会不会统一三国?
如果司马懿没有发动高平陵政变,曹魏肯定统一三国,这是确定会发生的。原因很简单的,因为曹魏的实力最强,比蜀汉和东吴的实力之和还要强,如果蜀汉和东吴没有联合起来向曹魏发动进攻,而是各自休养生息的话,因为曹魏的基本盘最大,实力最强,人口是蜀汉和东吴之和的1.5倍,光是增加人口这一项,每年就比东吴和蜀汉之和多1.5倍。
其他的资源也同样是这样,比如粮食产量也比东吴和蜀汉之和多1.5倍,如果整个天下没有特别的事发生,曹魏的实力永远比东吴和蜀汉之和强1.5倍,就能轻松灭亡其中一个国家,而只要灭亡了其中一个国家,另一个国家也无法生存,所以曹魏就能统一三国。
三国实力对比图
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曹魏的皇帝不能是个昏君,只要是像曹髦这样有点水平的皇帝都能做到,实力到了这个地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虽然曹魏内部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对付外敌上,国内的势力还是能够一致对外的,比如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当政期间,魏国淮南地区发生过三次叛乱,但是司马家族掌控的曹魏照样能灭亡了蜀汉。
但是,曹魏即使能统一三国,其内部强大的士族势力也会无孔不入,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不可能人人是明君,一个朝代就那么几位明君,曹魏也同样如此,当曹魏的皇帝不是明君而是一个昏君的时候,那些时刻在暗中注视这一切的士族力量就会崛起,就会与皇族争夺权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旦士族崛起,在朝中掌控政权的话,短时间内是不会倒台的,而是把皇帝的权力会越架越空,直到最后取代皇帝。
司马懿家族
看看两晋时期的皇帝就会明白,当时的士族已经崛起,已经强大到何种地步,尤其是东晋时期,有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王就是琅琊王氏,马就是司马皇族,也就是说当时作为士族领袖的琅琊王氏已经与司马皇族共分权力,说是共分权力,实际上权力还是掌控在琅琊王氏手中。
而越往后发展,皇帝的权力越弱,士族的权力越强,最终还是让士族篡夺了皇位,所以就算司马懿没有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就算曹魏可以在某一位明君的带领下统一三国,但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曹魏的权力仍然会在之后被士族所取代,这种取代是一种不可逆的操作,曹魏皇帝会眼睁睁看着权力被取代,朝代被更替,没有任何办法。
司马懿夺权
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天下大势的影响下,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薄弱的,都是不可阻挡的,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领袖夺取曹魏的江山是不可阻挡的,同样的道理,其他士族以同样的手法照样可以夺取司马家的江山,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就是这样。
靓汤
先直接说答案,无论司马家族反与不反,最终三国都必将走向统一,司马家族篡魏后,加速了统一的进程而已。
下面,掌心先从宏观层面,说说为什么三国必将走向统一,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证明王朝正统性的需要。在封建社会,一个政权能否长期稳定地存在,证明政权合法正统是最重要的。
曹魏王朝虽然是献帝禅让得来的,程序到位,手续完备,但如果不能真一实现华夏大一统,那个也只是自嗨而已。毕竟还有蜀汉,东吴两个自称为帝的政权存在。
这一点非常像战国时期,虽然七个诸侯国都自称为王,但如果不能统一,那就只能算作诸侯国,所以七国都时刻想着兼并统一,以到达周天子的地位,这才算是真正的王朝。
正如 《三国演义》第一回道: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所以无论是曹魏政权,或者是后来的司马政权,甚至蜀汉、东吴,无不是以实现最终统一为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的皇权的合法正统性,才能确保江山永固。
另一方面是华夏文化的向心力。周代建立了以周王为天子代表政权主权,各诸侯分封建国的王朝体系,封土建国制,经过几百年的兼并和交流,形成了华夏文明的共同认识,这一共同认识就是以后几千来,必然走向统一的核心纽带。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秦王朝,统一了文字、道路、度量衡,统一实现郡县制,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里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大一统的华夏文明是分久必合的内因。
上面是从宏观层面讲了,为了必然会走向统一的内因,下面再具体分析三国最终的必然性。
一是力量对比。曹魏政权代汉后,由于占据中原,得经济、政治、文化,和统治面积、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又经过几十年的稳定发展,国力已经非常强盛。
据《三国志》记载,在晋统一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的人口和兵力数,魏国103万户,总兵力约50万;蜀国28万户,兵力10万;吴国52万户,兵力23万。
东吴虽然也得到了发展,但由于蜀汉长期坚持北伐,造成国力严重衰退,三足鼎立的政治平衡格局被打破,这为三国最终统一,创造了重要条件。
人口和军队数永远是一个国家获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最终司马政权依靠人口和军队的压倒性优势,取得最后胜利。
三国自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曹魏,至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分裂了60年,这期间三国之间征连连,用兵无数。
甚至上溯到公元184年黄巾之乱起,长期的战乱,民生凋敝。曹操曾在诗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当时民生的真实写照。
一个统一稳定的王朝已经是人心所向。
换句话说,如果司马家族不反,三国最终也会走向统一,统一三国的也许是曹魏,也许是东吴,也许是蜀汉,只不过是时间长一点而已。
司马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晋王朝,继承了曹魏的政治, 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优势,同时以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为代表的新势力,其政治统治力显然强于已经走向没落的曹家王朝,更加壮大了统一三国的实力,从而加速了三国的统一进程。
以独特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拉拉
实际上,恰恰是因为司马家族动了谋朝篡位的“小九九”,才导致三国统一的进程滞后了不少。倘若不是“四马分曹”打乱了曹魏王朝的发展轨迹,光凭蜀汉和东吴这两个地方割据政权的势力,根本无法与曹魏并存半个世纪之久。
曹魏国力远胜蜀吴,天下归魏实乃大势所趋;我们常说,三国时期是“魏蜀吴三足鼎立”,其实这就太抬举蜀汉和东吴了。因为,与坐拥中原的曹魏相比,仅得益州一隅的蜀汉和控制东南的东吴,充其量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地方割据政权而已,两者即便凑在一块,其国力也还是逊色于曹魏。
从疆域上来看,在东汉三十州中,仅曹魏一家便独占了九个(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雍州)。而实力次于曹魏的东吴,才大致控制扬、梁、荆三州,其中扬、荆两州北部,有部分州郡还是控制在曹魏手中。至于蜀汉则混得更差,仅控制益州一隅之地。从人口规模上来看,曹魏拥有440余万人,东吴拥有250万人,而最弱的蜀汉其人口还不足百万。也就是说,蜀吴两国人口相加,也还是比曹魏人口少了100万左右。
由此可见,曹魏的综合国力对比于蜀吴两国,可是占据着很大的优势。因此,三国时期的格局并非“魏蜀吴三足鼎立”,而应该是“蜀吴联合,以抗强魏”才对。所以,天下归魏其实是必然结果,跟“司马家族反不反”没有必然联系。
然而,司马家族虽并没有改变曹魏统一天下的结果,但却很大程度上延后了其统一天下的进程。因为,曹魏皇族本身并不昏暗,开国的魏文帝曹丕及之后的魏明帝曹睿,都是文韬武略的明君。即便是被司马家族架空后,曹魏皇族也有一位满腔热血的高贵乡公曹髦,他不甘沦为傀儡,有冒死“拨乱反正”的决心和勇气。
倘若司马家族不是从一开始就打着谋夺曹魏江山的算盘,而是尽心辅助曹魏幼主,尽力报效朝廷,曹魏王朝便不必被内部斗争和杀戮所耽误,可以加快消灭蜀吴,统一天下的步伐。
可惜,司马懿不光狼子野心,而且还心狠手辣。他不顾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的知遇之恩,夺权专政,架空宗室,欺压曹魏幼主。
当初,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曾以洛水为誓,承诺只要曹爽服软投降,则只免去他的官职,宽恕其一族及党羽。结果,司马懿事后却背信弃义,以谋反的罪名将曹爽全族诛杀殆尽,还将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一众臣僚,全部斩尽杀绝。
而通过血腥政变夺权的司马懿,之后更加疯狂,开始对曹魏内部反对自己的势力进行疯狂的镇压和杀戮。王凌、令狐愚因不满司马懿专权独断而起兵,司马懿率军讨伐,王凌事败,服毒而死。然而,司马懿并不满足于军事上的胜利,居然还挖开王凌和令狐愚的坟墓,将两人剖棺暴尸三天。一系列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司马家族在曹魏内部掀起了一系列政治斗争,致使曹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陷内耗漩涡之中,无法将精力和重心放在对蜀吴的攻势上。这无疑使曹魏统一天下的进程被动延后,从而导致三国并存的局面进一步延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真相只有2222个
XMUZL
无论司马家族反与不反,最终三国都必将走向统一,司马家族篡魏后,加速了统一的进程而已。
北方地区经济、人口、文明程度、战争资源等都比东吴有明显优势,况且曹魏拿下蜀国后,占据长江上游,对吴战略优势是全方位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三国形势,由曹魏政权统一三国,几乎就是定势。除非曹魏政权发生大的变故,由其内部崩盘,从而错失统一的优势。但综合三国魏蜀吴后期,吴蜀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远远赶不上北方。
所以,吴蜀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adamzhuang
应该问题不大,曹魏的势力本就远胜于蜀汉和东吴,只要皇帝不傻,一统天下是迟早的事情
曹魏是中国北方的割据政权,它由魏武帝曹操奠基,魏文帝曹丕正式创立,继承的是前朝炎汉的法统,幅员包括青、幽、并、冀、豫、徐、凉、司、兖等中原九州和荆州,扬州北部少数郡县,与此同时,南方的蜀汉与东吴只分得不完整的益州,荆州和扬州以及一个偏远的交州,要不是中原战乱曹魏国力未复,蜀吴早就灭亡了
换句话说,如果司马家不反,那么曹魏皇室凭借祖先的遗产,统一天下的硬件实力是完全足够的,现在的问题只是软件,也就是曹睿继任者曹芳以及权臣曹爽的能力如何?
曹爽的能力不用说,贪财好色欺君罔上是什么都占了,偏偏军事政治才能又不咋的,一个高平陵之变就把政权军权乖乖的交出去。至于魏元帝曹芳,由于他8岁就少年继位,在位15年基本被司马家架空,碌碌无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才能,但是史料记载曹芳喜好宠幸亲近一群小人,常在后园游乐饮宴,也是一二世祖的形象,曹操的江山交到这两个人手里,估计也是悬。也许没有司马家,曹魏凭借强大的基础国力也能自保,但若是要说一统天下,曹爽曹芳是难以完成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再暴饮暴食剁嘴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认为司马氏无论有没有篡位夺权,都会统一三国。原因如下:
第一,司马氏即便没篡权,也改变不了曹魏大权旁落的下场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魏政权实际上已经落入司马氏手中。实际上,自魏明帝曹睿死后,魏国皇帝就大权旁落了。魏明帝一生雄才,但他没有儿子,这使得在皇帝接班人选上出现大问题。魏明帝死前,才立养子曹芳为继承人。此时曹芳年幼,加之只是养子,大权旁落是必然的。魏国的权力,先是落入曹爽手中,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铲除曹爽集团,司马氏遂控制朝廷。因此,就算后来司马氏不篡位,曹魏政权也是控制在司马氏手中,本质并没有多大区别。
第二,蜀国就是曹魏政权所灭司马氏统一中国,有两大事件:其一是灭蜀;其二是灭吴。实际上,在司马炎称帝前,也就是曹魏政权仍存在时,就已经完成统一中国的第一步。当时魏国实际掌权人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率十几万大军发动灭蜀之战。魏军摧枯拉朽,一路挺进到成都,蜀国灭亡。因此,蜀国灭亡与司马氏篡位夺权并没有关系。
第三,司马炎未篡位,仍然可以荡平东吴吴国灭亡时,司马炎已经篡位夺权,晋政权取代了魏政权。然而,就算司马炎与祖父司马懿、父亲司马昭一样,只掌握大权而不称帝,仍然足以统一中国。为什么呢?理由有三:
其一,曹氏皇族已经无力抗衡司马氏了。从司马懿血洗曹爽集团开始,曹氏以及拥护曹氏的集团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打击。从朝廷说,皇帝曹芳阴谋倒司马氏被废,皇帝曹髦发动政变被杀,支持皇帝的大臣几乎被杀光。从地方说,以淮南为首的地方军事集团,连续发动三次兵变,即王凌兵变、毋丘俭兵变与诸葛恪兵变,全部失败。经过镇压三次兵变,已经无人有实力叫板司马氏了。因此,司马炎无论称不称帝,不会影响伐吴的结局。
其二,东吴没有实力与司马氏抗衡。在司马昭灭掉蜀国后,曹魏控中汉中、益州之地,占据长江上游,对东吴帝国形成一个环形包围圈。此时的曹魏帝国,无论在经济上、军事上、土地面积上、人口上都远超东吴。东吴不仅居于劣势,且已经没有任何外援可以依靠,要抵挡住曹魏帝国,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说几乎不可能,但还是有一线生机,如果东吴有英明的君主,那么还是可以一拼的。可惜的是,东吴不具备这一因素。
其三,孙皓的残暴统治,注定东吴必亡。孙皓是三国时代最变态、最残暴的皇帝,在他统治下,官员人人自危,百姓民不聊生。这种暴虐的政权要是不亡,没有天理。因此,无论司马氏有没有取代曹魏,只是发动对东吴的全面战争,东吴必亡。
邵东家
【历史总是在关注之后变得如此简单!】
在“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氏家族彻底把控了曹魏政权,魏帝曹芳成为傀儡,与东汉末年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架空汉献帝,两者是何其相似来尔!我们今天不妨大胆假设:倘若司马氏家族没有反心,曹魏政权能不能统一三国?
完全可以统一天下!曹魏能够一统天下,靠的是超越蜀、吴的综合国力,而不是曹魏代言人。首先,我们先对比三国之间的各项指标差距!
政治实力:
曹魏建立之初便“奉天子以令不臣”,掌握了汉庭绝对的政治资源。建立魏国之后,曹魏又继承了前朝政治架构与政治资源,可以说是在政治实力方面,曹魏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话来讲就是:“此诚不可与争锋!”
军事实力:
依据学者考证,魏国全盛时期总兵力约为70万;
蜀国全盛时期总兵力10余万;
吴国全盛时期总兵力约30万。
魏国总兵力约为蜀国与吴国总兵力之和的两倍!
这绝对不是不切实际的夸张与空想,魏国占据着长江以北、当时中国土壤最为肥沃、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域,不是吴国与蜀国可以抗衡的。
人口数量:
在古代,人口是战争的第一动力,也是战争的第一保障,更是战争的根本!打仗就是打钱,钱从何出来?老百姓手中来。人口基数越大,生产力越高,经济越好!以下是三国编户齐民人口总数。
曹魏常规在编人口:4432881人
蜀汉常规在编人口:1082000人
东吴常规在编人口:2562000人
全国郡县编户齐民人口:7672881人
学者推断三国时期编户齐民人口与流民、黑户等总计约800万人。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曹魏的人口总量比蜀汉与东吴人口总和还要多将近80万。
经过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曹魏政权的综合实力是远远超过蜀汉、东吴两国的。所以,曹魏的一统天下是必然的,这是有国家实力所支撑的!有了这一个共识之后,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既然曹魏的统一是大势所趋,那么司马氏篡权与否又有什么重要性呢?
举个例子:曹魏就像是一块胡椒披萨上用量最多的胡椒,蜀汉就像是着色的细小且稀少的胡萝卜墩儿;东吴像是装点门面却又没有滋味的青椒片片。不论此块披萨是如何的切割,尝到嘴里的感觉永远是胡椒味的,因为它就是胡椒披萨。司马氏就像是胡椒面的选料,本来是白胡椒(曹氏掌权),突然有一天却变成了黑胡椒(司马氏掌权)。不管是白胡椒也好,黑胡椒也罢,这个披萨它都会是胡椒口味,不会是别的。
总而言之就是:北方的一统天下是实力使然,也是大势所趋,这个大前提是不变的。至于北方政权是谁在把持,这与统一大业无关紧要。如果是曹氏掌权,那就是曹魏一统天下;如果是司马氏掌权,那就是晋朝一统天下,只是换汤不换药!
【文 / 秦风汉韵论古今】
yin音yin
其实三国后期,无论司马家族反与不反,最终都难以统一局面的出现,而按照三国后期局势的发展,由占据北方实力最强的曹魏实现统一,也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原因有三:
1、当时三国鼎立局面当中,北方势力最为强大。早就在司马炎称帝建立曹魏后不久,司马炎就发动过对东吴的讨伐,虽然结果是以失败告终,但足以看出当时曹魏势力的强盛。
并且,如果司马氏家族不反叛,为曹氏政权所用的话,保持司马懿在外掌握兵权的状态,曹魏对于蜀汉和东吴的优势也会一直存在。
既然司马氏不反,尚为曹氏所用,那么最终覆灭蜀汉和东吴的,依然会是北方的曹魏政权。
2、南方蜀汉和东吴内部发展被动除了北方曹魏政权的势力强大之外,西南的蜀汉政权和东南的东吴政权,发展都显露被动之势。
蜀汉一方即便有姜维等人积极北伐防守,但败多胜少的局面,已经显露了西南的颓势。这也就是后世司马昭敢于力排众议,大举伐蜀的原因。而且,北伐政权先攻略蜀汉,占据长江上游优势,再图下游东吴的策略,决定了曹魏会首先大举进攻蜀汉。
而东吴则呈现出了更加明显的颓势,孙皓继位之后,无心朝政,让东吴朝中人心惶惶。对于北方和上游曹魏攻势,也是采取了非常被动的策略。两相对比之下,东吴较之曹魏毫无优势可言。
3、在统一大势当中,曹魏为最有实力实现统一的势力。当时曹魏无论是在地理位置和实力上,都是最适合成为三国之中最终的胜利者。占尽天下三分之二的曹魏政权,拥有着其他两方无法匹敌的优势,即便曹魏无心统一天下,那么蜀汉和东吴也无法攻略曹魏。
在曹魏立于不败之地的情况之下,按照历史一般发展规律来看,最终三国鼎立的稳定局面终会变为由一方实现大一统局面,那么曹魏最终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也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了。
loling917
首先,司马家族不可能不反,曹魏羸弱,是个聪明人,有点野心都会造反,比如邓艾和钟会,曹魏如果自身如果没有出个人才或者明君,统一三国还是有难度的。因为司马懿家族后代也不太行,可能撑不到统一的那会。应该假设没有人造反,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统一的。
在阳台上剥橙子
大家好,我是一名历史领域的爱好者,很高兴收到头条的问答邀请,三国后期,如果司马家族不反,曹魏政权会不会统一三国?以下是我的回答:
我认为司马家族不反的话,曹魏政权肯定是会统一三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像三国演义开篇写的那样,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统一就是社会的主流,虽然经历了短暂的分裂,但是大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现在问题就是为什么不是蜀汉或者东吴来统一中国?原因有很多,首先,在东晋永嘉之乱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都在北方,洛阳长安一带,所以北方政权有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具体体现在,在三个国家中,属曹魏的土地,军队,民众,财富等最多,只要假以时日,利用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必然会统一中国;其次,我国北方主要是游牧民族,民风彪悍,军队有战斗力,人民有尚武传统,而江南水乡,民风柔弱;最后,地缘上看,中国北方居高临下,攻打地势平坦的南方有巨大优势,而且历史上大多数的统一战争包括解放战争在内都是南征,只有朱元璋和蒋介石的北伐是从南方北上统一中国的。
第三,上面已经讲明,从北方统一中国是大势所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所以无论是曹魏还是司马氏,又或者是李氏王氏,都不会改变历史的进程。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见解,有不恰当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评论,谢谢各位!
luojie
在东汉末年,群雄四起,最后曹刘吴三家势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然后在曹操苦心经营之下,等到曹丕登基的时候,魏国终于成为了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可是,魏国一直以来强扶的炸弹在曹丕死后爆发了,那就是司马懿,如果说诸葛亮是司马懿的宿敌,曹操是唯一能够管住司马懿的人,曹丕也只能制衡司马懿,那么在曹丕死后,就没有人能限制司马懿了。
最终,三马食槽的梦上演了,魏国灭亡了。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曹魏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就是司马家族的反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曹家的大忠臣却是帮助司马家族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人忠臣名叫蒋济,在曹操还是曹丞相的时候,就成为了主簿,可以说蒋济很早就走进了曹操的核心势力之中。曹操虽然是枭雄,但是也经历过很多窘迫时期的。
比如赤壁大战、比如被马超追杀等等,而在樊城一战中,关羽用了一招水淹七军,打败了于禁,曹操非常害怕,但是蒋济却出面说,孙刘两家各怀鬼胎,关羽势力变大吴国肯定不会允许,所以我们眼前的危机只需要等着就可以,吴国自会来解围,果不其然,关羽的荆州失守,而曹操也借机突破了围困。到了曹丕称帝之后,蒋济也是继续被重用而且敢于劝谏。
可是,蒋济虽然一心为了魏国,但也有犯糊涂的时候,曹睿死后,曹芳登基,重用曹爽而不用外臣,此时蒋济受到排挤,于是就和司马懿联手,逼得太后把曹爽革职。原本做到这一步,蒋济就认为已经完事了,但是他根本没有发现司马懿的狼子野心,曹爽在被革职之后,被司马懿说是谋反,此事过后,司马家族独揽大权。而蒋济知道真相之后,也是非常懊悔。
但是,司马懿可是出了名的老奸巨猾,他要给蒋济封赏,而且不允许拒绝,这是什么意思?只要蒋济受了封赏,那就相当于承认了自己是和司马懿联手的。蒋济辅佐了曹家四世,不想到了最后落了个卖主求荣的骂名,气急攻心之下,生了一场大病,并且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死了。如此看来,司马懿能够真正掌权,蒋济可是稀里糊涂地没少帮忙。
司马家族是西汉开国时的大族,人才,财富都是三国时期士族中顶级的。在三国后期,司马家族孤注一掷,全部出仕曹魏,因为司马懿的风头,掩盖了司马家族其他人的风光,在某种情况下说,司马家族可以说是三国后期的第四方力量,如果没有这种力量,曹魏的实力将大打折扣。
司马懿算是曹丕的老师,如果没有司马懿,曹丕能做上那个位置吗?当然,也有可能,但不会有司马懿辅佐的时候几率更高。如果曹植当权呢?风花雪月的曹植,可能当权后会性情大变,适合做一位管理者,但这种概率有多大?如果是曹真当权,那曹魏就更差了。
此时荆州还未丢失,曹魏实力大减,关羽在荆州的命运会有改变。而蜀汉内部派系的矛盾,会因为没有丢失荆州而不会爆发。此时正值蜀汉最强盛之际,完全可以实践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
就综合实力而言,依然是曹魏最强,但有隐患,没有司马家族的力量,后续发展会乏力,至少要比历史上同时期的曹魏差得多。蜀汉方面应该排第二,孙吴最弱。
按照隆中对的战略,三国最后的结局,十有八九会是蜀国统一。当然,如果没有司马家族,会不会有其他士族帮助曹魏就不可得知,但是应该也不会比司马懿做得更好,也没有司马家族的实力强大。
舞夜阳光
说句实在话,司马懿反胃。正是龙中队说过的天下有变。也就是说如果是碰到了比较强身一点的蜀国。说不定会被一波反推掉。估计那时候就大大促进了三国统一了啊。
Echo瑩瑩
如果司马家族不反,曹魏最后也会统一三国,只是在时间上会延长一些。
首先,从局势上来说,北方平原是历史文明发源地,逐鹿中原也是群雄争霸的必争之地。从局势来说曹魏占据了绝对优势。蜀汉先失荆州后失街亭每次北伐都被粮草所困。东吴几次北上都以失败而终。
第二,在人才方面,蜀汉和东吴皆是人才凋敝,而曹魏则人才济济。
司马家族在三国后期有绝对优势,战乱时代都是时势造就英雄,有能力怎愿甘做人臣。司马家族的掌权也是加速了三国归晋。
sally绫
在,群雄四起,最后曹刘吴三家势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然后在曹操苦心经营之下,等到登基的时候,魏国终于成为了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可是,魏国一直以来强扶的炸弹在曹丕死后爆发了,那就是,如果说是司马懿的宿敌,曹操是唯一能够管住司马懿的人,曹丕也只能制衡司马懿,那么在曹丕死后,就没有人能限制司马懿了。
最终,食槽的梦上演了,魏国灭亡了。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曹魏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就是司马家族的反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曹家的大忠臣却是帮助司马家族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人忠臣名叫,在曹操还是曹丞相的时候,就成为了主簿,可以说蒋济很早就走进了曹操的核心势力之中。曹操虽然是枭雄,但是也经历过很多窘迫时期的。
比如、比如被追杀等等,而在樊城一战中,用了一招,打败了,曹操非常害怕,但是蒋济却出面说,孙刘两家各怀鬼胎,关羽势力变大吴国肯定不会允许,所以我们眼前的危机只需要等着就可以,吴国自会来解围,果不其然,关羽的荆州失守,而曹操也借机突破了围困。到了曹丕称帝之后,蒋济也是继续被重用而且敢于劝谏。
可是,蒋济虽然一心为了魏国,但也有犯糊涂的时候,死后,登基,重用而不用外臣,此时蒋济受到排挤,于是就和司马懿联手,逼得太后把曹爽革职。原本做到这一步,蒋济就认为已经完事了,但是他根本没有发现司马懿的狼子野心,曹爽在被革职之后,被司马懿说是谋反,此事过后,司马家族独揽大权。而蒋济知道真相之后,也是非常懊悔。
但是,司马懿可是出了名的老奸巨猾,他要给蒋济,而且不允许拒绝,这是什么意思?只要蒋济受了封赏,那就相当于承认了自己是和司马懿联手的。蒋济辅佐了曹家四世,不想到了最后落了个卖主求荣的骂名,气急攻心之下,生了一场大病,并且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死了。如此看来,司马懿能够真正掌权,蒋济可是稀里糊涂地没少帮忙。
dymydream
不会,就算司马家不反,也会有其他家族反。
曹操,寒门出身的创业者,在他的一生中,始终秉承着联合名门望族同时吸纳平民英才的用人之道,凭借其出色的个人魅力和手腕,将诸多势力完全整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这样士族、寒门、平民、皇室,北方所有的政治势力都被曹操捆上了曹家的战车。
这样复杂的鸡尾酒政府可以说达到了各方制衡的相对稳定,既保证了名门望族的地位,又丰富了人才储备,就像合力公式F0=F1+F2,其合力之大不可估量!这时候,势力相对薄弱的外姓诸将和诸曹夏侯是曹魏政权的柱石,掌握了中外实权,逐渐的羽翼丰满。
这些势力的逐步壮大是曹魏政权稳定的基本条件,他们与曹家真正的一荣俱荣,是维护曹家政权最坚强的力量,初代的曹魏政权因此而稳固。转眼间,曹操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我相信他始终是倾心于曹植继承自己的事业。
随着太祖武皇帝的衰弱,当初跟随他的“圆桌骑士”们也大多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光。支撑曹魏的擎天柱,或者说世家大族头上的封印开始松动了,他们不想被约束。所以他们不能允许国家的继承人继续维持曹操的用人政策,他们看中了地位危机的嫡长子——曹丕!
转眼间,曹操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我相信他始终是倾心于曹植继承自己的事业。
随着太祖武皇帝的衰弱,当初跟随他的“圆桌骑士”们也大多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光。支撑曹魏的擎天柱,或者说世家大族头上的封印开始松动了,他们不想被约束。所以他们不能允许国家的继承人继续维持曹操的用人政策,他们看中了地位危机的嫡长子——曹丕!
看看现在曹丕身后的人,大多数是北方的大士族,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看看现在曹植身后的人, 大多是年轻的政坛新锐。在“黑暗势力”的阴谋与阳谋的攻势下,曹植败了,失去了继位的资格, 曹操只能选择他的长子,他也许对子桓仍然抱有一丝幻想,希望他子承父业,压制豪强,他拼上了 一生的基业,豪赌最后一局。不幸的是,这一次孟德没那么幸运。 继位的文皇帝继承了父亲的多疑,他的屠刀首先伸向了诸曹夏侯。也许是夺嫡过程太过惊心动魄, 曹丕对诸曹夏侯由为警惕和苛刻,清洗了政府中一大部分亲族势力,取而代之的是士族势力的官 员,曹氏宗族通通被限制在封地,同时严加看管。同时,他承认了“九品官人法”,这等于是正式 和士族势力妥协,从此以后,曹魏政府大多是由士族势力组成,从此不复曹操时代的盛况。但好在 曹丕足够腹黑
随着曹魏政权的最后精华的陨落,士族势力彻底挣脱了封印,这些人等了很久,从东汉末年董卓入 京时士族就有代替宦官和外戚掌握政权的野心,只不过被袁绍玩儿脱了。这一次他们志在必得,他 们就像潜伏的野兽,定住了王座上年幼的皇帝。稍有可乘之机,士族代表人物司马懿立刻发难,他 赌的就是曹爽的愚蠢,这次幸运女神没有眷顾曹家。 在司马懿掌握了中央政权后,曹魏各地发生叛乱,比较著名的史称“淮南三叛”。具体过程在这里 不做详细介绍,我想说的是,虽然发生了反对司马家族的反叛,但需要看到的是,反对司马家只是 表现形式,其本质并不是维护曹家政权的战争,而且世家大族争夺中枢控制权的战争。至此,曹丕 种下的种子,长出了邪恶之花,曹魏政权就此被士族摘了果子。 曹丕为了权力不惜以出卖曹操的政策为交易筹码,其执政时代开始,过分打压诸曹夏侯势力,排挤 外姓诸将,最终被士族势力取代,到了摘果子的时候,自然没人在意曹魏这棵果树的想法。
李子舍乙
曹魏统一是大势所趋,北方地区经济、人口、文明程度、战争资源等都比东吴有明显优势,况且曹魏拿下蜀国后,占据长江上游,对吴战略优势是全方位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雁渡寒潭
谢谢邀请。
司马家族反与不反差别不大,司马家实际掌握着魏政权的兵权,攻蜀伐吴一直是司马家族控制的。
司马家大权独揽司马懿辅佐了曹家四代人,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司马懿是四朝重臣,最终朝廷掌握在司马懿手中。
司马懿同曹爽辅佐8岁的皇帝曹芳之时,曹爽欲独揽朝政,挟持了曹芳,加害司马懿,但被司马懿识破,曹爽被杀。曹爽死了以后,司马懿已经是朝中说一不二的权臣,虽然依然还有反对势力,但对于四朝老臣司马懿来讲基本很容易就可以应对。
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位辅佐曹芳,但是曹芳感觉司马家族势力太大,欲废除司马师,但计划泄露,曹芳被废,曹髦继位。此时的曹家政权实际的控制权已经在司马家族手中,反与不反只是借口的问题。
司马师死后,弟弟司马昭继位,但曹髦继承了曹芳的做法想要罢免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当时司马昭已经控制了整个朝廷,曹髦的做法无异于自寻死路,最终曹髦被杀,司马昭给出的说辞是曹髦想要谋害皇太后。司马家的实力已经不惧朝廷内的任何势力,当时的皇帝却想罢免,只能以悲剧收场。
曹奂继位以后,司马昭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在攻蜀伐吴的战场上一直是司马家说了算。司马家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是始终掌握着兵权。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伐蜀,蜀灭亡。此时司马昭未反,蜀国已经灭亡。
司马昭死后,长子司马炎继位相国。司马炎逼迫曹奂让位,之后司马炎称帝。司马炎之后密谋伐吴,咸宁六年,吴国灭亡。司马炎作为实际的领头人,不反依然可以灭吴,因为司马炎已经控制了曹魏政权。
司马家族的历任继承者都能征善战,并一直控制着魏国的兵权。司马家反不反只是时间问题,对于历史的进程没有太大影响。
总结司马家族能人辈出,掌控兵权,总理朝政,但是却不急于称帝,到了司马炎时期万事俱备才逼迫让位。
司马家族的才能和眼光是蜀国和吴国继位者不能比的,因此司马家族不反,曹魏政权依然会统一天下。
只能带走风
你觉得司马晋是靠什么一统三国的呢?造反之后窃夺的是整个曹魏江山啊,没有这些基础,司马家族顶天了是个望族。三国中,吴蜀的二代君主都胸无大志,偏安一隅,曹魏的君主虽然都短命,但比起另外两个算是励精图治了。三国归魏,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惜曹爽不争气,没有守住曹魏基业。
莫影茹5373
既然是说五虎上将,那么说的是只可能是《三国演义》了,在《三国演义》里五虎上将毫无疑问都是超一流的存在,而五子良将里徐晃、张郃、张辽三人可以算一流,于禁和乐进则只能算二流偏上,五虎上将对五子良将那是有着绝对的优势。
《三国演义》里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交过几次手,基本都是五子良将被吊打。像在穰山之战时,赵云三十多个回合就击败张郃,马超在潼关之战时八九合就击败了于禁,二十个回合杀败张郃。
五子良将在面对五虎上将只有两次战斗坚持的时间稍微长点,一是沔水之战徐晃对关羽,两个人打了八十多合不分胜负,不过这是因为关羽右臂刚刚刮骨疗毒,不能用力的情况下。
还有一个是汉中张郃对张飞,张郃劫寨中计被张飞堵上,打了三五十个回合。不过这是张郃要等援军拼死苦战的结果,援兵没来张郃立刻就萎了。从之后在瓦口关张郃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见了张飞都要逃命看,两个人的差距还是很大。
甚至不少战斗五子良将中的两人联手,表现也很难看,像下邳土山之战,徐晃和许褚两个人双战关羽照样被杀退,许褚的武艺还比五子良将更强,换个来更难看。
还有赤壁之战徐晃、张郃两人双战赵云,许褚、张辽、徐晃三人对战张飞,虽然当时曹军败军之际,徐晃等人状态不佳,但是多对一结果战后诸将多有带伤也是事实。而在汉水之战时张郃、徐晃两人围攻黄忠一人却始终无法击败他,赵云来救援时张徐两人干脆不敢迎战。
所以综合双方在战场上的交手情况来看,徐晃、张辽、张郃三人任意两人联手,大概可以和五虎上将一人打平,而于禁和乐进两个人即使联手,对上五虎上将中任意一人都很危险,所以五虎上将最多上三个人,就可以击败五子良将。
lubbo
谢邀!
在下的结论是:曹魏五子必胜蜀汉五虎!
因为“战斗力”绝非那骗小孩的单挑比划,将领的战场综合发挥,才是其战斗力的真正体现。
而想要了解史上真正的三国战场,那“战斗力”就必须是综合军事能力以及其战绩来说明。
下面,请看这十位将军在战场上的表现。
关羽(仅胜两场,其余尽数失利)
1.下邳之战,不敌曹操,投降(败,人没逃掉)
“(刘)备将关羽屯下邳,(曹操)复进攻之,羽降。”————
2.白马之战,与张辽一同突袭敌军,关羽直取麾盖,于万众之中刺杀颜良,斩其首级而回!袁绍诸将无人可挡(胜,此战关羽勇力绝伦,自此声名大噪)
“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3.曾不敌乐进,被击败(败)
“(乐)进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
4.曾不敌文聘,损失军事装备(败)
“(文聘)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又攻(关)羽重辎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
5.与东吴产生摩擦,遭甘宁逼退(败,虽没接战,但白白消耗粮草做了无用功)
“(鲁)肃便选千兵益(甘)宁,宁乃夜往。(关)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
6.襄樊之战,额头中庞德一箭(败,负伤)
“(庞)德亲与羽交战,射(关)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7.襄樊之战,借天时之利,水淹七军,破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胜,于禁军自己被大水冲垮了,关羽此战几乎没有损失,一战下来,关羽名声空前的大)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于)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关)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8.襄樊之战,围樊城数月不下,遭徐晃接连击破两次(败,以全盛之师优势对阵,打不过徐晃夹杂新兵的援军,关羽此仗败得非常窝囊)
“(徐)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关)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惧入围,破之,或自投两水死。”————
9.襄樊之战,心态膨胀,被陆逊玩弄智商(败,智商碾压)
“(关)羽览(陆)逊书,有谦下自托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
10.襄樊之战,大败于吕蒙(败,丢城失地,大败亏输)
“(吕)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11.华容之战,在孙桓手里吃过亏(败)
“(孙桓)从讨关羽於华容,诱羽馀党得五千人,牛马器械甚众。”————
12.襄樊兵败,被潘璋部下小人物生擒(败,人没了...)
“(潘)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张辽(仅败一场,其余均胜仗)
1.小沛之战,击败刘备、夏侯惇(胜)
————
2.吕布战败被俘,张辽带人降曹魏(败,史上下邳城破后,张辽直接投降,并无后戏)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张)辽将其众降。”————
3.白马之战,于关羽一同突阵(胜)
“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4.东海之战,献策劝降昌豨,只身进入敌营(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张)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
5.攻陷邺城。招降流民军(连胜,又招降了一个)
“复从攻邺,邺破,(张)辽别徇赵国、常山,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
6.克袁谭、破辽东贼(连胜)
“(张辽)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破辽东贼柳毅等。”————
7.白狼山之战,以少击多,大破乌桓,斩其单于蹋顿(胜,此战曹军处于劣势,张辽以少击多,足见其勇猛)
“从征袁尚于柳城.....(张辽)遂击,大破之,斩单干蹋顿。”————
8.天柱山之战,破敌(胜)
“(张辽)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
9.合肥首战,斩将陷阵,威猛骁悍(胜,发生在孙权前锋刚到时,张辽再次以弱制强,挫敌锐气)
“(张)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10.合肥追击战,几乎生擒孙权(胜,发生在吴军撤退时)
“(孙)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张)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11.与王凌等一同击败遭遇台风的孙权军(胜,此战张辽抱病出征)
“(王凌)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淩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张飞(胜多败少)
1.下邳之战,被吕布击溃(败)
“(吕)布取下邳,张飞败走。”————
2.当阳断后,据水断桥,猛者风范(胜,气势上已胜一筹)
“(刘备)使(张)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3.攻克巴郡,生擒严颜(胜,史上并无严颜投降的记载,不过确实受过张飞的敬重)
“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张)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4.入蜀期间,分兵夺城(胜)
“(张)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
5.设伏诱敌,击破张郃(胜,史上的张飞并非莽夫,小有谋略)
“(张)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合军交战......飞遂破(张)郃,郃弃马缘山....”————
6.施计诱敌,却瞒不过曹休(败)
“(刘)备遣张飞屯固山......(曹)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徐晃(近乎全胜,仅受挫一次)
1.平贼,初露锋芒(胜)
“太祖授(徐)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
2.征讨吕布,收降其将,击斩眭固(连胜)
“(徐晃)从征吕布,别降布将赵庶、李邹等。与史涣斩眭固于河内。”————
3.击败刘备,白马之战协助击杀颜良(又连胜)
“(徐晃)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
4.延津之战,击破文丑(胜,史上文丑并非关羽所杀,实则亡于曹军的冲击之中)
“(徐晃)进至延津,破文丑...”————
5.再击强贼,破之(胜)
“(徐晃)与曹洪击强贼祝臂,破之。”————
6.官渡之战,击败韩猛,烧毁袁绍粮草(胜,关键性胜利,官渡之战天平在此倾斜)
“(徐晃)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功最多...”————
7.劝降韩范,献策智定河北诸城(胜,智取,不战而屈人之兵)
“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徐)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侮,晃辄降之。”“(徐晃)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
8.讨毛城,设伏取胜(胜)
“(徐晃)别讨毛城,设伏兵掩击,破三屯。”————
9.平河北,破袁谭,讨平原,皆胜(再度连胜)
“(徐晃)从破袁谭于南皮,讨平原叛贼,克之。”————
10.攻太原,胜,斩商曜(胜)
“讨太原反者,围大陵,拔之,斩贼帅商曜。”————
11.关中之战,再建奇计,击败梁兴,击破马超(胜,徐晃能利用地形、洞察敌人心理,智勇双全再度体现)
(徐)晃曰:“公盛兵于此,而贼不复别守蒲阪,知其无谋也。今假臣精兵蒲渡坂津,为军先置,以截其里,贼可擒也。”......晃以步骑四千人渡津。作堑栅未成,贼梁兴夜将步骑五千余人攻晃,晃击走之,太祖军得渡。遂破超等。”————
12.再征凉州,平贼、斩梁兴(胜)
“(徐)晃与夏侯渊平鄜、夏阳余贼,斩梁兴,降三干余户。”————
13.征张鲁,讨氐族,降之;攻陈福,破之(胜,连战连捷)
“(徐晃)从征张鲁。别遣讨攻椟、仇夷诸山氐,皆降之......解将军张顺围。击贼陈福等三十余屯,皆破之。”————
14.汉中之战,击溃陈式(胜)
“(刘)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徐)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
15.于阳平击溃高详(胜)
“以(曹)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于阳平。”————
16.襄樊之战,接连击败关羽(胜,此战面对士气空前旺盛的关羽军,徐晃是绝对的劣势,犹能接连取胜)
“(徐)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关)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惧入围,破之,或自投两水死。”————
17.治军严整有序,有周亚夫之风(治军能力胜人一筹)
“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徐)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
18.随军进攻南郡(即江陵城),围半年不克,败于朱然之手(败,此为徐晃唯一没有得胜的战役,当然朱然也很厉害)
“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魏攻围然凡六月.....(夏侯)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朱)然名震于敌国...”马超(败多胜少)
1.平阳之战,攻郭援,高干(胜,此战马超表现勇猛)
“(马)腾遣(马)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超将庞德亲斩援首。”————
2.击破刘雄鸣(胜)
“马超等反叛,(刘雄鸣)不肯从,超破之。”————
3.渭水突袭,陷曹操入险境(胜,割须弃袍是子虚乌有,不过可以推测,渭水之战就是其创作原型)
“(马)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
4.许褚怒视,马超不敢动(败,气势上就输了一截,许褚裸衣都马超也是假的,马超根本不敢动手)
“太祖顾指(许)褚,褚瞋目盼之。(马)超不敢动...”————
5.关中之战,遭贾诩碾压智商(败,为将者,没有脑子才是最致命的)
“(曹)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马)超等疑之.......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
6.关中之战,被曹操打得大败(败,窝里斗,不败也难)
“(曹)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
7.关中之战失利后,再败于张郃之手(败)
“(张郃)又破马超,平宋建。”————
8.复攻陇上,杀韦康(胜,史上是马超先反,后在邺城为官的全家才被灭族,小说时间线错乱、颠倒黑白,把不孝子变成了正义的一方)
“(马)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
9.击退夏侯渊援军(胜)
“(夏侯)渊救(韦)康,未到,康败。去冀二百余里,(马)超来逆战,军不利。”————
10.后不得众心,被赶出凉州(败)
“(杨)阜、(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梁)宽、(赵)衢闭冀城门,(马)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11.围祁山,夏侯渊、张郃来援,马超不战而走、损失装备(败)
“(夏侯渊)遂行,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郃至渭水上,(马)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败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
12.转投围攻成都的刘备,刘璋一听援军到便投降了(胜在名气大)
“先主遣人迎(马)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刘)璋即稽首”————
13.下辩之战,不敌曹休,败退。(败,此战实际操作者是曹休而非曹洪)
“会刘备遣张飞、马超等从沮道趣下辩......太祖遣都护曹洪御超等,超等退还。”乐进(全胜)
1.随军征伐,每战先登(胜,乐进作战非常骁勇)
“(乐进)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皆先登有功。”————
2.征张绣、围吕布别将,皆胜(连胜)
“(乐进)从征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破别将...”————
3.击眭固,攻刘备(再连胜)
“(乐进)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沛,皆破之...”————
4.与于禁征伐袁绍军(胜)
“(于禁)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
5.官渡之战,力战,击杀淳于琼(胜,亲身斩将,正史中,能临阵斩将的人很少)
“(乐进)从击袁绍于官渡,力战,斩绍将淳于琼。”————
6.平河北,攻击袁谭、袁尚,击杀严敬(胜)
“(乐进)从击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
7.攻破黄巾余党(胜)
“(乐进)别击黄巾,破之”————
8.围攻并拿下邺城,攻击袁谭,先登陷阵,击败袁谭,再攻雍奴(三连胜)
“(乐进)围邺,邺定,从击袁谭于南皮,先登,入谭东门。谭败,别攻雍奴,破之。”————
9.击败管承(胜)
“太祖征管承,军淳于,遣(乐)进与李典击之。承破走...”————
10.于荆州击败关羽、苏非等(胜)
“(乐)进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
11.与文聘再战关羽,有功(再胜)
“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文聘)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
12.再攻刘备部属,大破之(胜)
“(乐进)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13.合肥追击战,克敌有功(胜)
“后从征孙权,假(乐)进节。”“(张)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黄忠(胜居多)
1.入蜀期间,攻城有功。(连胜)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刘备)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
2.汉中之战,击斩夏侯渊(胜,助刘备夺取汉中,也是黄忠的成名战)
“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3.冒险截粮,被截断归路,为赵云所救(吃了亏)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PS:史上并无任何关于黄忠箭术高明的记载,但其武勇过人,胜过同时代多数人(“先登陷阵”这点跟乐进很像,同时代跟他俩一类型的还有孙坚、凌统)
张郃(胜多败少)
1.袁绍公孙瓒对峙期间,张郃协助打败公孙瓒,多有功勋(胜)
“(袁)绍以(张)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郃功多...”————
2.官渡之战,攻曹营不下(败,此战张郃事先已预料到不能打,袁绍强求之,错虽不在张郃但他确实败了)
“...而(袁绍)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
3.夺取邺城(胜)
“(曹操)授以众,从攻邺,拔之。”————
4.平河北,击袁谭,破雍奴(连胜)
“(张郃)又从击袁谭于渤海,别将军围雍奴,大破之。”————
5.击破陈兰,梅成(胜)
“(张郃)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破之。”————
6.击破马超、韩遂,收降杨秋(连胜)
“(张郃)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
7.攻武都氐族人,又破马超,平宋建(再连胜)
“(张郃)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又破马超,平宋建。”————
8.宕渠之战,不敌张飞(败)
“(张)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合军交战......飞遂破(张)郃,郃弃马缘山....”————
9.汉中之战,张郃曾成功抵御刘备(胜,此役使得刘备第一次谋取汉中的计划搁浅)
“(刘)备以精卒万余 ,分为十部,夜急攻(张)郃 。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10.汉中之战,亦曾不敌刘备(败)
“(刘)备挑(张)郃战,郃军不利。”————
11.江陵之战,夺下吴军江心洲堡垒(胜)
“郃别督诸军渡江,取洲上屯坞。”————
12.同为江陵之战,围攻半年不克,被朱然击退(败)
“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魏攻围然凡六月.....(夏侯)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朱)然名震于敌国...”————
13.与司马懿一同击溃刘阿(胜)
“(张郃)与司马宣王击孙权别将刘阿等。追至祁口,交战,破之。”————
14.街亭之战,以断水源之计击破马谡(胜,关键战役,使诸葛亮北伐计划全盘崩溃)
“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15.将凉州三郡重新纳归曹魏版图(胜)
“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
16.料定诸葛亮军事行动(谋胜一筹,料敌机先并不是每个将领都做得到的)
“(张)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诸葛)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17.攻蜀将王平,不能克(败)
“(王)平别守南围......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18.在诸葛亮败退之时,追击,中伏身亡(败,人也没了...)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张)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合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合右膝,薨”赵云(胜多败少)
PS:单骑救主确有此事,但没有什么“百万军中来去自如”“单挑曹营几十员大将”这种小孩子才信的事情。事实上,在刘备败逃时,赵云一路保护着甘夫人和幼主,殿后而归。
1.随刘备击败过夏侯惇,生擒夏侯兰(胜)
“(赵云)与夏侯惇战於博望,生获夏侯兰。”————
2.入蜀期间,攻取二郡,与刘备会合于成都(胜)
“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
3.汉水之战,智勇足备的赵云上演一出空营计,反败为胜(胜,史上诸葛亮跟“空城计”无丝毫关系,其原型是赵云的“空营计”以及魏将文聘的“空城计”结合)
“(赵)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黄)忠等......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4.北伐期间,失利(败,此战虽败,但由于赵云邓芝处理得当,伤亡并不惨重)
“(赵)云、(邓)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于禁(胜多败少)
1.征徐州,攻破广威(胜)
“使(于禁)将兵诣徐州,攻广戚,拔之...”————
2.濮阳之战,接连击破吕布军(连胜)
“(于禁)从讨吕布于濮阳,别破布二营于城南,又别将破高雅于须昌。”————
3.在兖州作战,所向皆破(连胜)
“(于禁)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皆拔之。”————
4.平定黄巾余党(胜)
“从征黄巾刘辟、黄邵等,屯版粱,邵等夜袭太祖营,(于)禁帅麾下击破之,斩邵等,尽降其众。”————
5.攻伐袁术将桥蕤等(胜)
“(于禁)从围桥蕤于苦,斩蕤等四将。”————
6.下邳之战,参与擒拿吕布(胜)
“(于禁)禽吕布于下邳。”————
7.与曹仁、徐晃等在河内郡击破眭固(胜)
“(于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
8.延津之战,力敌袁绍主力(胜,关键性战役,给曹军争取了不少时间)
“太祖(曹操)初征袁绍,绍兵盛,(于)禁愿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选步骑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9.与乐进征伐袁绍军(胜)
“(于禁)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袁)绍别营......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
10.原武之战,再度击破袁绍军(胜)
“太祖复使(于)禁别将屯原武,击(袁)绍别营于杜氏津,破之。”————
11.博望中伏,被刘备所破(败,史上刘备一点都不弱)
“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刘备)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12.襄樊之战,遭大水淹没(败,此战虽为天时导致,但亦有人谋,于禁援襄樊而不备舟船,应当负起一定责任)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以上,便是十位将军的具体事迹。
看到此处,如果你沉浸在蜀汉五虎天下无敌的梦里无法自拔的话,那在下还是奉劝你回去看小说和电视剧吧,告辞!不送!
hpcanon
蜀汉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那么五虎与五子,究竟哪个组合更强呢?
关羽VS张辽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
白马之战,曹操同时派遣张辽和关羽对付颜良。可是关羽率先于万军之中斩杀颜良,解除袁绍对白马的围困,可见这表现是高于张辽的。
关羽在南郡之战中,曾经被周瑜借用“绝北道”,即断绝曹仁的援军,其实绝北道之战关羽打的似乎并不精彩,徐晃、乐进、满宠、文聘等魏将都打败了关羽一次。但是能够被一群魏国名将群殴,恰好证明了关羽的能力。南郡之战最终结果是周瑜夺取江陵,曹仁败退,这证明关羽“绝北道”的效果还是达到了。
关羽最巅峰的一战还是樊襄之战,此战关羽“威震华夏”,打得曹操都想迁都以避其锋芒,作为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也被关羽擒获。
张辽虽然威震逍遥津,但是对手是号称“孙十万”的孙权,魏国很多名将都用孙权刷了一次经验,而关羽的对手,全都是魏国名将,为了应对关羽北伐,无论是五子良将还是八虎骑,曹操把能够调动的名将都调来了。所以关羽的樊襄之战含金量是高于襄阳之战的。由此可见,关羽强于张辽。
张飞VS张郃
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引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军还南郑,巴土获安。——三国志
宕渠之战,张郃被打的十分狼狈,差点就被张飞安排了,最终以张飞大获全胜结束。尽管张郃也善于带兵打仗,但是,跟张飞比起来,就差远了。
黄忠VS于禁
黄忠阵斩夏侯渊,成为为汉中之战最终胜利的标志,而且黄忠当时已经老年,可谓老当益壮,对比于禁,率领七军支援曹仁,却被关羽擒获。由此可见,黄忠强于于禁。
马超VS徐晃
马超的确悍勇,但是却有勇无谋,最终被曹操打得家破人亡,投靠刘备以后也是名过其实,并没有立过什么实际的功劳。
而徐晃在樊襄之战后期,却打败关羽,解除关羽对樊城襄阳的围困,虽然关羽兵败的主要原因还是此时吕蒙已经白衣渡江,江陵失手,关羽军无心恋战,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敢于追击万人敌的关羽的,由此可见,徐晃强于马超。
赵云VS乐进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三国志
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北伐的部分,首回便是“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说的是赵云作为北伐先锋,连斩魏国五员大将,之后诸葛亮用计谋夺取魏国三座城池。然而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历史上赵云并没有跟随诸葛亮的部队,更不可能作为先锋斩杀五将了,这只是罗贯中强加给赵云的功劳。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重墨描写的赵云不同,赵云在三国志中记载并不多。
历史上赵云并非“五虎上将”之一,有记载的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独立率领军队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以赵云为主将,邓芝为副,率领疑兵进军斜谷道,与魏国大将军曹真对峙在箕谷,诸葛亮亲率主力进击祁山,陇西三郡背叛魏国响应诸葛亮,诸葛亮得已兵不血刃夺取三郡。实际上赵云并没有圆满的完成诸葛亮交代的任务,不久以后就被曹真识破疑兵,被包抄后路。虽然赵云凭借悍勇全身而退,但是撤退途中烧毁栈道,导致蜀汉以后也无法从这一路北伐,整体来说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说:“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三国演义有“据汉水赵云寡胜众”的精彩表现,这个故事来源于汉水之战,但是这个故事不见于正史,而是野史云别传,可信度并不高,而正史中乐进以胆识英烈跟随曹操,官渡之战斩杀袁绍部将淳于琼,又跟随曹操击败袁绍二个儿子,又大破黄巾,雍奴,管承等贼寇。由此可见,乐进强于赵云。
综述,五虎上将对比五子良将,结局是3:2,五虎略胜一筹。
参考文献:
《三国志》
yishenyuqin
刘备的五虎上将是:义关羽、猛张飞、勇赵云、锦马超、老黄忠。
曹操的五子良将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
三国武艺最高的二十四位三国战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和姜维。
赵云>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五虎上将的战斗力直接碾压五虎良将,但是个人武力值不代表带兵行军打仗的能力。
liulaike
世界上有三种关系很硬:一起站过岗,一起下过乡,一起同过窗!
虽然马超威振天下,和曹操也曾不共戴天,但刘备相信的人,还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尤其是桃园弟兄,以及山人诸葛亮!
马超虽然位高为五虎上将,但实际上,在后来西蜀核心圈子中的实际权位,远不如关张和赵云。在刘备取西川之后,马超再也没有立过大功。
事实上,马超并不是等闲之辈,他祖上是东汉名将马援,而父亲马腾乘着乱世,再次崛起为西北地区的割据军阀。
作为大帅之子,马超在不久以后就成为了少帅,他和韩遂建立了军事联盟,和曹操展开了角逐,开始了更大的奋斗。
于是,建安十六年,在潼关、渭南一带和曹操的浪战中,马超曾展示出他奇葩的想象力。《三国志》记载:
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
马超想利用交流的机会,活捉曹操,但粗人许褚多少有些不解风情,他一个眼神就坏了马超和曹操的好事。
年轻的马超终究不能够干了老艺术家曹操,但他让曹操说了一句话:“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这一句评价,几乎可以媲美“生子当如孙仲谋”。
建安十七年,马超和曹操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虽然父亲马腾、兄弟马铁、马休还在曹操控制的邺城,但马超却不顾他们生死,依旧在西北骚操作。
在凉州争战中,马超不仅失去了领地,而且他的战争行为直接导致曹操在邺城报复性地杀人,马腾人死于刀下。
马超在投靠张鲁后,被任命为都讲祭酒。张鲁曾经想过嫁女给马超,但有人认为,马超是一个靠不住的人。三国志注记载的理由是:
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
或许在人们看来,不顾及家人生死的马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英雄好汉。
曹操对马超家族的杀戮,激起了马超的愤怒。三国志注里说,马超曾经捶胸吐血地说过:"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
而暂时投靠的张鲁,永远不是一颗可以抗衡曹操的人物,刘备才是曹操一生的死敌。于是建安十九年,马超脱离汉中入西川,此时刘备正在和刘璋作战,即将成为益州新主。
正在围攻成都的刘备,知道了名震西北的马超到来,于是就有了取城方略。三国志注记载:
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
很显然,生力军马超到来是天降一个大礼包,虽然马超带的部队不足,但刘备暗中派兵给他,让刘璋们以为,来了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于是,成都很快投降!
在取西川中,马超在和刘备第一次合作中就立了大功。于是,刘备任命马超成为平西将军。
刘备取西川以后,马超也在西川定了下来,刘备没有亏待曾经和曹操逐鹿一方的英雄,也给予了马超足够的尊重。
《三国志》记载,马超在蜀汉先后成为:左将军、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斄乡侯,看上去地位极高。但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门之后,再也没有机会独立指挥大军,独当一面。
事实上,马超在西川期间,只有建安二十二年策动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以侧应张飞。此外,他都被淹没在历史的深处。
而这段时期,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曾经发动过襄樊大战,张飞在汉中挫败过张郃,黄忠也在定军山阵斩夏侯渊。
很显然,马超虽然得到了尊重,但并没有得到绝对的信任。
或许对于出身很高,又曾经是一路诸侯的马超,刘备有理由保持警惕。毕竟当年他为了自己的霸业,曾经不顾家人生死!这样的人,不控制好不行!
于
题主的问题是:马超投奔刘备带了不少兵马,为何日后不被重用?
马超投奔刘备后,为什么日后没有被重用!
因为马超本身就不是一个上将之才。
马超身上有两个光环,一个是能打、一个是出身好,但是论起运用计谋可就差多了。
马超在和曹操作战的时候,就曾经中了曹操的反间计,马超、韩遂互相猜疑,结果被曹操打败,差一点让曹操给抓起来。
后来,马超东山再起,夺取了冀城,打算以这里为基地新四面扩张。可没想到的是,上一任刺史韦康的手下不服马超,定好计策,先在卤城反对马超,在马超出城远征的时候,冀城的梁宽、赵衢关闭了城门断了马超的后路。
马超进退维谷只能逃往汉中,最后投奔了刘备。
如果说被曹操用反间计是他和其他将领之间没有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所以被曹操抓住了机会,那么冀城这件事儿,马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般人夺取了冀城之后,收拢了上一任刺史的手下,哪怕真的忠心耿耿,是不是也得考察一下呢?
所以,最应该做的就是马超在远征的时候,从自己的本部人马中抽出一支部队镇守冀城,然后上一任刺史的兵马和自己一起远征,看看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如何。
如果看着不错,可以把打下来的城池让他们去守卫,这些人的家眷在冀城,他们防守的地方也不是自己的本乡本土,基本上不会有二心。
如此一来,马超的军队忠诚没问题,规模也会越来越大,规模越大实力越强投奔他的人越不会造反了。
谁曾想,马超的操作竟然是带着自己人去打仗,被别人断了后路就怪不得人家了。
关键是,马超竟然是将门之后,竟然做出这样的操作,真是让人不可理喻啊。
这种事儿我觉得赵括都干不出来。
所以,马超过去的军事生涯证明他很容易被别人忽悠。刘备又不糊涂,怎么敢重用他呢?
当然,马超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是将门之后,并且家族在西凉地区根深蒂固,对刘备来说他还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旦刘备夺取关中地区,就可以开始启用马超。刘备只需派马超前往西凉,凭他单人单骑就能够将西凉纳入蜀汉的手中。
西凉地区的骑兵当时冠绝天下,如果刘备夺取了关中,又掌握了西凉骑兵,他统一天下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了。
所以,章武元年,马超被晋升为骠骑将军,兼凉州牧,准备随时随刘备北上收复凉州。
可惜的是,章武二年马超就去世了,他也就只能一生无用武之地了。
当然了,马超活着也没用,因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汉元气大伤,从此耗尽了统一天下的资本。
Xueteng1990
并不是没有得到重用。而是他自己的地位不同的结果
首先马超和其父都是西凉集团军的代表,在西凉地区的地位也是别的将军不能取代的。
马超受封五虎上将后,由于他的地位,就如让他去镇守西凉地区。
在加上马超活的不大,属于英年早逝。
所以给人感觉,马超在西凉,没有参加别的战争,就是没有重用,销声匿迹一样。
又英年早逝,更是给人一种错觉了。
幸福的碳原子
从公元213年到214年,近两年的时间,刘备都未攻下成都,后来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又沿江西上,攻取了桂阳、江州等郡。在214年初,到达成都的南面,形成了包围之势。但是,就这样刘备也未能立即拿下成都。而马超投降后,率领大军到达了成都城下,史书记载,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如果马超只率领少数人马,那么不至于使城中之人感到震怖,更不至于使刘璋立即决定投降。由此可见,马超率领的人肯定是不少的。
其次,也没有史书记载,刘备没有重用,反而刘备给了马超高官厚禄。马超的投降,立即使刘璋束手投降,刘备顺利得到成都,这是一件大功。紧接着,汉中之战,马超与张飞同为先锋,马超又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汉中之战,刘备攻打张郃时,也就率领了一万的精兵。同时,到汉中之战后期,蜀汉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马超策动的这万余人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为汉中之战赢得了不少兵力。所以,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把仅跟自己两年的马超排在关羽、张飞之后。可以说此时马超是蜀汉政权军事上的第三人。
到了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刘备又加封马超为骠骑将军,而张飞却只是车骑将军,位在马超之后(关羽在219年已死)。骠骑将军可不是朝中的“太傅、太保”一样的闲差。汉朝将军排位是:大将军、四征将军(征东、西、南、北)、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右左后将军。可见刘备是任人唯贤,唯才是举,黄忠和魏延被重用也是一个例子。可见,马超此时是深受刘备的重用。位列张飞之前,刘备为了弥补张飞,也只能让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