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维之泥沼泽中滑行
在百度输入谜团“谜团推理论坛”选第一个进!里面有个推理小说版块!
1、《恶魔吹着笛子来》[日]横沟正史 (珠海社)1999年第一版
故事中所提到的日本银座“天银堂珠宝店案件”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案件,即1948年帝国银行”椎名町支行毒杀案“,这点设定和金田一少年的蜡像城杀人事件极为相似,后者是引“三亿元事件”。
我用这本书去追忆我一去不返的中学时光,当时推理书看的少的可怜,唯一记忆犹新的典藏本。后来再看横沟的书,怎么看也觉得暴力又色情,特别是《暗夜里的黑豹》。
2、阿嘉莎 克里斯蒂自传[英] 阿加莎 克里斯蒂 (贵州社)1998年第一版
这本是在图书馆里借来看的,虽然不能算推理小说,但是这种对推理写作者的好奇心是从这时候就开始的。和见识广博的人聊天想必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即使不说话,只是聆听,也是很美妙的事情。这种事情,随着慢慢长大,再也不会那么美好,也很难遇到。
《哑证人》、《无人生还》、《白马酒店》几本书是后来看的,剩下都是看的电视剧和电影,看书的热情逐渐削减了。后来还给《无人生还》写过游戏攻略,真是自娱自乐。
3、《莫格街凶杀案》[美]爱伦 坡 (群众) 2004年第一版
唯一一本看了一半的书,想着一头栽到臭水沟里的醉鬼,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难以描摹。《金甲虫》、《黑猫》、《莫格街凶杀案》几篇是此书必看。
4、趣味推理[日]藤原宰太郎 浅野八郎 (警官)1996年第一版
太多泄底的故事,网上流传较广的一套小集子,不提也罢。
5、IQ皇家小侦探1995年第一版
感觉是盗版书,不知道我怎么会买这么一套书,里面有几篇短篇漫画还不错,至今不知道出处。好像是某个快要倒闭的书店大甩卖,临时去淘了一套出来,时间应该是上小学或者初中的时候,真的太早了,想想倒有些好笑。
6、全部变成F[日]森 博嗣 (北岳文艺)2006年第一版
去成都的时候在总府路上的书店买的,虽然我曾经说这本书是鸡肋,但是对推理爱好者来说,还不错了。和我想象中的“理科推理”还是有差距。另外里面的诡计我曾经在某本书里看到过,忘记了是故事会还是什么书,类似一分钟推理的故事里,泄底害死人啊。
7、钟表馆的幽灵[日]绫辻行人 (珠海社)2004年第一版
2007年才买的书,最早刚从书店里见到的时候没有买,但是记得前言里有东乡前辈的一段话。后来没书看,实在受不了,从浣月兄哪里邮购了,第一次搞网购,心里还有点虚。一并购来的还有《十角馆杀人预告》,剩下几本馆系列都是在网上看的。后来找YAKATA来玩,实在太变态了,玩到DISK2就没有耐性再玩下去。
8、《福尔摩斯探案集》[英]阿瑟 柯南道尔 不详
从朋友那里借来看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就在电视里看到那个坐着马车叼烟斗的人,记得当时还有搞笑版的福尔摩斯,说是红发会,福尔摩斯和华生赶着马车去某个庄园,福尔摩斯说,我们是不是太慢了,华生说,不慢啊,福尔摩斯指着一个从马车旁边爬过去的乌龟说,哦,我的朋友,真的很慢。后来在别人家看到有福尔摩斯的书,当时太小,对侦探没什么概念。再后来借来书看,真的很震撼,尽管有些人对这书不懈,但是我想说,里面出现的一些思想,像社工,只不过没有系统化,但是提出的时间要比米特尼克还早100年。
9、《绿胶囊之谜》[美]约翰 迪克森 卡尔(吉林)2007年第一版
也许网上说的有点过了,也有人指出指针的漏洞,什么的漏洞,但是如果推理小说只看诡计的话,那么真的失去了意义。文学作品始终不能脱离文学的本质。文学要表达的东西,不是靠最后一行的意外来的。
10、《玻璃之鎚》[日]贵志佑介 (台湾角川) 2004年第一版
我读的第一本台版书,也是最厚的一本推理小说,将近450页,还写了读后。从故事设定的思想上,的确有超前的远瞻,暂且不论诡计是否可以实现,值得借鉴的地方总是有的。个人觉得,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写的好,后半部分有些情节有点牵强附会。这本应该可以称得上“理科推理”。
11、《点与线》[日]松本清张
图书馆借来看的书。第一次读清张的书,也是唯一一次读清张的书。没有《砂器》的感伤,没有黑革手帖的野心,唯有震撼。沙滩边一对男女的尸体,看上去似乎是殉情自杀,一切的一切看似关联却又无关,看似无关却又关联。
12、《香港旅行谋杀案》[日] 斋藤荣
东乡曾经推荐过的一本书,写不在场证明必看。在某种意义上说,偷换空间与偷换时间在效果上有着对等的意义。
13、五个钟表[日]鲇川哲也
一个经典的短篇,偷换时间的不在场证明,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精密的计划,还需要足够好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