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开国功臣们的下场,郭子兴后人的结局挺不错了,朱元璋也算知恩图报、仁至义尽。
朱元璋作为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原本是没有机会问鼎天下的,而改变他人生的人便是郭子兴。
元朝末年,很多地方都在闹灾荒,朱元璋的家人因为没有东西吃,相继离世。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在草草埋葬了家人后,便去寺庙里做了和尚,为的只是有口饭吃。
一日,他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是他的儿时好友汤河。汤河告诉朱元璋,他在郭子兴手下做事,已经是个千户,希望朱元璋前去共谋富贵。
朱元璋在寺庙中整天受欺负,要不是为了糊口饭吃,早就离开了。
收到汤河的信后,朱元璋想都没想就动身前往汤河所在的濠州城了。
此时的濠州城已经被元军团团围住。然而此时的元军军纪败坏,作战毫无章法,破绽颇多,竟然就让朱元璋这种不会功夫,也没受过训练的普通人混进了城中。
结果,朱元璋刚进城就被当做奸细抓起来了,毕竟这时候谁会来投军呀?
好在当时郭子兴闲来无事,就亲自审问这个“奸细”。
当听到朱元璋说出汤河的名字时,郭子兴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人应该真是来投军的。
毕竟汤河就在城中,此事一对质就能知道真假,没人会拿这种事说谎的。
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敢冒着被元军抓住的风险前来投军,是个壮士,于是将他收为亲兵留在身边,而朱元璋的传说便从此刻开始了。
元军在围困濠州城一阵子后,便退却了,于是郭子兴的义军又开始活动起来。
在此期间,朱元璋因为作战勇猛、表现突出,逐渐被郭子兴提拔为亲兵队长,后来凭借军功,甚至做到了主管后勤的总管一职。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因为朱元璋脑子灵光,郭子兴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他商量。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郭子兴将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马氏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可见,郭子兴当时是多么器重朱元璋,自然对他是恩宠有加。
当元军的威胁解除后,义军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显眼。
当时,在濠州城内,有五位义军将领。
另外是个都是土生土长的平民,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拉起队伍反抗元朝的。这几人大字不识一个,也没什么文化,做事说话都是直来直去。
而郭子兴和他们不一样,他是富户出身,他起事是顺势而为,想要在这乱世分一杯羹。加上他识文断字,读过一些书,做起事来颇有章法。
也正是因为双方的这些差异,导致他们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时常有些摩擦。
不过因为郭子兴实力最强,另外几个将领又不齐心,双方才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不管私底下多么不喜欢对方,表面上好歹还是客客气气的。
然而,随着两个人的到来,这种平衡被打破了。
元军攻破徐州,义军的徐州守将膨大、赵均用前来投奔濠州。随他们而来的,还有他们手下的大军。
因为这二人是当时闻名的豪杰,因此濠州城的将领们很尊敬他们,让他们做了濠州城的老大。
然而,这二位也是各有特色。膨大有文化、有智谋,备受郭子兴的推崇。而赵均用则是个莽夫,很对另外四个将领的胃口。
于是,这小小的濠州城彻底分成了两派。
由于另外四个首领长期的怂恿,于是赵均用默许义军将领孙德崖对郭子兴下黑手。
孙德崖派人将郭子兴给打了一顿,然后丢到了地窖中。
得知郭子兴出了事,第一个着急的就是朱元璋。
这郭子兴即是他的老板,也是他的岳丈。郭子兴不仅给了他奋斗目标,还给了他一个家。那时候的朱元璋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他就算死也要把郭子兴给救出来。
朱元璋一方面派人去探查郭子兴的下落,另一方面叫上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一起去向膨大求助。
膨大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整个濠州城只有郭子兴和他是一路人,离了郭子兴,他也难以在濠州城立足,于是表示这事他管定了。
此时,朱元璋派出去的人来报,有人看到郭子兴被抓进了孙德崖家。
于是膨大决定兵分两路,他亲自去找赵均用理论,来吸引对方注意力,朱元璋则趁机将郭子兴救出来。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赵均用等人一看郭子兴已经脱困,干脆认怂,说一切都是误会,然后赔礼道歉、好说歹说才将膨大一行人给送走。
他们心里明白,矛盾再大也不能爆发正面冲突,不然就便宜元军了。
就这样又恍恍惚惚地过了半年,朱元璋觉得老窝在濠州城不是个事,他有更大的追求想要实现。
于是他精挑细选了二十四个勇士,然后和郭子兴告别,出去创业了。
朱元璋果然是个人才,他边走边招募士兵,到达定远的时候,他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上千人。
后来他又陆续收服了驴牌寨的三千人马、山贼泰把头的八百人马,接着击败元军缪大亨所部,收编两万人,进而攻陷了滁州。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有了争夺天下的底气。
就在朱元璋攻下滁州后不久,来了一个稀客,此人便是郭子兴。
原来,朱元璋走后,膨大意外身亡,虽然其儿子统帅了他的部队,但是完全不是赵均用的对手,赵均用成了濠州城唯一的老大。
而在赵均用等人的排挤、打压之下,郭子兴的日子过得很不好,要不是顾及到朱元璋就在不远处的濠州城,赵均用怕是早就对郭子兴下毒手了。
此时的朱元璋认死理:郭子兴对其有再造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于是朱元璋将滁州统帅的位置大大方方地让给了郭子兴,并将自己手下三万人马的指挥权一并交给他,自己继续在郭子兴手下为将。
由于小小的滁州城一下子涌入了太多人,于是朱元璋自告奋勇去攻打和州,很顺利地拿下了和州城。
恰巧,孙德崖因为濠州城中闹饥荒,粮食不够吃了,跑出来四处找食吃,也来到了和州。
郭子兴一听说孙德崖来了,顿时想起当年孙德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于是也带着自己的人马从滁州跑来和州。
本来吧,郭子兴是想来找孙德崖打架的,结果他发现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和州城太小了。
三人率领的十几万大军将和州城挤得水泄不通,好多士兵只能在城外安营扎寨,城里更是连转个身都难,这架根本打不起来。
孙德崖一看,这朱元璋和郭子兴是一伙的,兵马加起来比自己多,加上这和州本来就是朱元璋打下来的,自己这个外人也不好意思赖着不走,于是表示愿意离开。
对此,郭子兴同意了。
于是孙德崖点起大军即刻启程,他的前军已经出城了,孙德崖正在调度后军有序撤离,却突然遭到了郭子兴的攻击。
双方一番激战后,孙德崖被郭子兴给抓了。
正当郭子兴正琢磨怎么对付孙德崖,报当日之仇的时候,手下来报:朱元璋被孙德崖的手下抓了,对方要求用朱元璋换孙德崖。
郭子兴这人心胸虽然不怎么宽广,但是好歹恩怨分明,孙德崖加害自己,所以他要报仇。而朱元璋对自己好,他也记在心里。
所以他犯难了,到底要不要用孙德崖换朱元璋?这次放过孙德崖,以后不知道何时才有这样的机会了。
思来想去,孙德崖和朱元璋根本没法比,孙德崖就是一草莽,他死了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就是图个心里舒服。
而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是自己的女婿,在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救了自己,而且他是个人才,自己想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他。
想清楚就好办了,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先由徐达换回朱元璋,郭子兴再放了孙德崖,最后孙德崖再放了徐达。
不过,此后郭子兴就因为放走了孙德崖而后悔不已,整日郁郁寡欢,一个月后就去世了。
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对待他的后人其实挺不错的。
先说说郭子兴的二儿子郭天叙。
郭子兴去世后,他的部队一下子就群龙无首了。这时候韩林儿以义军盟主的身份任命郭天叙担任都元帅、郭子兴的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而朱元璋则为左副元帅。
三人虽然一起统帅郭子兴的部队,但是朱元璋屈居郭天叙和张天佑之下。
对于这个结果,朱元璋是没有异议的。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立刻让郭天叙和张天佑消失,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因为在他看来,郭子兴去世后,郭天叙继承他的地位是名正言顺的,朱元璋不能对不起郭子兴。
至于张天佑,他们二人在攻打和州的时候并肩作战过,也算是有些战友情谊的。反正都是副元帅,谁第二谁第三,没有什么争抢的意义。
不过有一点让朱元璋比较头疼,那就是郭天叙明白自己在军中缺乏威信,因此话语权最弱,所以总变着法子增加自己手中的权利。
当然,以他的阅历,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对手,每次图谋都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在攻打吉庆的过程中,由于元朝守军实力远超预期,郭天叙和张天佑死于乱军之中,朱元璋运气好一些,活了下来,于是他升任这支义军的都元帅。
再来说说郭子兴的三儿子郭天爵。
这孩子,说实话太不懂事了。
郭天叙死后,朱元璋成了这支义军的首领,郭天爵对此非常不满。
他认为自己应该继承郭子兴的地位,担任都元帅。
他也不想想,当初郭子兴到了滁州后,是朱元璋将首领的位置让给他的。而且郭天叙能当上都元帅是因为有小明王的任命,而不是直接继承的郭子兴的地位。
再说了,他也不想想,为什么当初义军三大首领里,为什么没有他的一席之地,明摆了他不够格。
结果,郭天爵为了那个本不该属于他的元帅宝座,竟然企图刺杀朱元璋,直接被当做刺客给处理掉了。
不过这怪不得朱元璋,一切都是郭天爵自作自受。
接下来说说郭子兴的亲生女儿郭氏。
郭子兴去世后,郭氏便一直留在军中。后来郭天叙、张天佑、郭天爵相继去世,他也就失去了依靠。
好在朱元璋一直牢记郭子兴的恩情,对其照顾有加。后来为了给她个依靠,干脆娶了她。
当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封郭氏为郭惠妃。
郭惠妃为朱元璋生下了蜀王、代王、谷王三个儿子,足以看出朱元璋多起恩宠有加。
这郭氏的结局算是很不错的了。
最后说说郭子兴的义女马氏。
这马氏就是人们熟知的马皇后。
她是朱元璋的贤内助,朱元璋能笑到最后,成为万人敬仰的皇帝,与马皇后的付出脱不了关系。
因此朱元璋一辈子都记得她的好,夫妻二人恩爱至极。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因此再也没立过皇后。
因为在他心中,只有马氏一人有资格做他的皇后,足以看出朱元璋用情至深。
肯定有人好奇,郭子兴的长子去哪里了。对此,史书上没有记载,应该很早就去世了。
毕竟古代医疗条件差,小孩子很容易夭折。加上元朝末年天灾四起,孩子养不大是很正常的,郭子兴的长子大概就是死于那个时候。
总的来说,朱元璋对郭子兴一家可谓是仁至义尽。除了郭子兴的三儿子郭天爵是自寻死路,朱元璋对待郭子兴的其他子女都是很够意思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郭子兴,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也就没有明朝的建立,他才是明朝的奠基人。
大概就是想透了这一切,所以朱元璋才没有像对待开国功臣那样,对待郭子兴的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