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古代书籍和电视剧中都会出现一种无色无味,杀人于无形的毒药—鹤顶红。皇帝赐大臣死罪会在赐他的酒里面加上鹤顶红,古代人为了打击陷害政敌、或自尽等经常往酒里掺这种鹤顶红将其灭口。
《水浒传》中潘金莲喂武大郎喝的药里面加的也是鹤顶红,而且,考古证明,慈禧太后害死光绪皇帝用的也是鹤顶红,那么“鹤顶红”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又会有剧毒呢?
鹤顶红,原指的是丹顶鹤头上的那块鲜红色的斑迹。但是不管以前的史料记载还现在的科学研究,都没有发现丹顶鹤头上那块红色的斑迹含有剧毒,那么为什么鹤顶红会和这种剧烈的毒药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鹤顶红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民间毒药,学名也叫“砒霜”。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它是一种白色的粉末状晶体,无色无味,含有剧毒。因为古代人的化学提炼技术有限,所以砒霜中的三氧化二砷和其中的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呈鲜红色。
在古代人眼里,突兀而色彩艳丽的东西往往都很危险,而这种剧毒物质呈现的颜色和丹顶鹤头上的那么红色很相近,所以古人称之为“鹤顶红”。
在进入人体以后的潜伏期从数分钟到四五个小时不等,通过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破坏人体中某些细胞的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进入食道以后,会刺激胃肠粘膜,使其溃烂、出血,严重的会因为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那为什么古代人都爱用银针试验各种食品,从银针的表现能看出来食物里面有鹤顶红么?
其实这也和以前的化学提炼技术有关。鹤顶红本身的物质三氧化二砷是不会让银针变黑的,所以以现在的生产技术和提炼出来的高纯度砒霜银针是试不出来的。古代时候砒霜里面常常会伴有少量的硫或者硫化物的杂质。而带有硫的物质对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从而产生化学反应在银的表面产生一种硫化银的黑色物质。这便是古时候人们“银针试毒”的原理。
所以,银针试毒并不是万能的。如果遇到没有含有硫化物的毒药,比如传说中的含笑半步癫、断肠草之类的,银针是不会变黑的,也有些没有剧毒的食物用银针试毒会变成黑色,比如鸡蛋黄等等。
砒霜是一种毒药也是一种良药。
本草衍义:“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大块者已是下等,片如细屑者极下也,入药当用如乳尖长者。”
其实不管是古代医学还是现代研究都表明,少量的砒霜是可能有益人类的健康的,可以用来治疗一些血液类的疾病。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未来的医学技术肯定能让古代人发现含有剧毒的砒霜变成治疗人类疾病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