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在江西山区插队,那里田多人少,下田干活,劳动强度极大,老表有句老话“好汉不挣六月钱”。那时最令人羡慕的工作,一是当“脱产干部”,可以不下田劳动,还能领国家工资,二是当拖拉机驾驶员,当时拖拉机多数在跑运输,外快收入很多,同样不下田劳动。
男主七十年代的小说
白鹭
你好,遍地月光是写文革时期的农村的故事。符合您的描述哦!【摘要】
就是讲一些六、七十年代农村所发生的事情的小说【提问】
你好,遍地月光是写文革时期的农村的故事。符合您的描述哦!【回答】
whatever
70年代最让人羡慕的工作应该是供销社、食品公司’、棉花采购站,粮管所等一些跟人民生活有关的职业,因为那个时代物资匮乏,在这些单位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魚小软
在六七十年代最令人羡慕的工作,在现在来说很多人都已经下岗很多年了,在当时那个吃不饱的年代,供销社、粮站和电影放映员、工厂工人,这都是很吃香的工作,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个人可以经商之后小卖部小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供销社就面临着倒闭,因为毕竟国营单位没有个体经营的服务态度好,而且价钱也不能商量,所以慢慢的超市就取代了供销社。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也越来越多,买粮食不再需要粮本和粮票,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开始经营粮油,国营的粮站也都基本上关门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电视机的大面积普及,电影院放映员这个职业也不那么吃香了,90年代开始都已经很少去农村放电影,后来逐步逐步的电影放映员这个职业基本上就取消了,特别是现在偶尔想看一些大片,也都是去电影院,谁还会在农村或者是哪里放映电影根本就没人看,还不如在家里看电视。还有很多的单位像商业局、二轻局、供销社、粮食局等单位,这些在六七十年代都属于比较热门的好单位,现在都已经不行了,从90年代末期就开始逐步的有人下岗待业。
lickeyz
看完烧毁
作者: 赵瑜
简介:
我一直不喜欢滔滔不绝的爱情,甚至我也不喜欢滔滔不绝的女人。如果你非要坚持说女人最喜欢听的是男人情话,或者你非要说爱情靠情话的分养才能成活,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你看一下金基德的《空房间》。
欧舒丹
六、七十年代最令人羡慕的工作,是卖肉的和卖电影票的,这2个行当,是大热。如现在的明星一样受众人追捧。
那时在工厂里,每个月每人供应半斤猪肉,每个月供应食用油3两,油不够吃,肚子里没有油水,水煮菜寡淡的很,越沒油水越能吃。
粮食也是供应,多数人家粮不够吃。有的拿白面换玉米面,为解决吃油的问题,猪肉也就成了油的主要来源,
每家都想买肥猪肉,二,三等肉不是首选,物以稀为贵。卖肉的也就成了众人追捧的稀罕物。
那时的电影以样板戏为主,有时也放“打击侵略者”“平原游击队”地雷战等教学片,尤其是到了七十年代未,一些外国电影被引进来。
电影院开始火了,每天买票看电影的人,可说是人山人海,
电影院的买票小窗口,成了买票功防的主阵地,左右有多伙人,保护一人买票,头顶上小年轻的,从众人头顶上向小窗口爬行。每人限购十张。这是那时在工厂常见的一幕。
当时买电影票的,就成了大热之人。无论走到那,比明星都牛。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也是容易满足的时光。希望总是在前方引领。让人幸福,让人回味。
现在所有的东西都过剩了,物质丰富,一年四季新鲜菜不断,己完全告别了缺肉少粮,缺衣少食的生活。
更加幸福的日子,在向我们招手,感恩时代,感恩祖国。
liangdia
六、七十年代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城市里的工人
七十代知青回城,那个时候的人,最梦寐以求的就是回到城市里,能分到一份工作,进工厂当工人,那真是一家人的骄傲,捧上了铁饭碗,吃城市里的供应粮,这是那一代人的记忆,我小时候在农村住,每次去城市里姥爷家,我都特别开心,因为我姥爷就是工人,每个月开着四十多块钱的工资,我去我姥爷家,我姥爷就给我做大米饭吃。
这大米饭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可不是家家能吃得到的,在我记忆里,我家只有过年,才能吃大米饭。
我每次去城市里的姥爷家,我吃完了饭,就赖着不想走,每次我姥爷,都会给我装点大米拿回家去,我才高高兴兴的回家。我那个时候,非常崇拜我姥爷,我也希望长大,当个工人,也过上好日子,其实姥爷家,在那个年代生活的也不富裕,日子也是紧巴巴的,给我拿的那些大米,也是姥爷和姥姥省下来的。
姥爷的那份工作,一直工作到退休,退休之后的姥爷,日子过的比较清闲,因为条件好点了,姥爷还能喝上几口小酒。
jiang_d_q
我感觉六七十年代最令人羡慕的工作是:铁路职工,有白面、猪肉、糖定时供应,工作服,热闹的宿舍,乘火车有免乘证[呲牙][呲牙][呲牙]
烟火在路上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供销社营业员、食品站替生猪剪等级和卖猪肉的师傅、粮管所收粮划价人员、拖拉机站驾驶员、卫生院医生护士、信用社放贷员、乡村学校的教师、兽医站阉割仔猪技术员和替牲畜看病治病的兽医、邮电所骑自行车的邮递员、送电报的人员,其次还有公社电影放映员等等。
其实那个年代,凡是跳出农门,吃商品粮,有工作、有工资的都是乡村最羡慕的人员。现在这样工作是这样的,有的单位职工下岗,有的单位合并,有的单位不复存在,但是六、七年代在职上班的工人现在都退休多少年了,还有的人员已经先行一步,驾鹤西去唉…
amyhyd
书名:《我在七零搞玄学》
作者:红叶似火
内容简介
穿到修真界好不容易混成大佬,没享两天福又穿了回来。
一朝回到解放前,好气。
更气的是,这具身体亲妈软弱,继父伪善。
继兄整天惦记着把她卖了娶媳妇儿。
继姐一身怨气堪比厉鬼,没事总躲在屋子里扎小人:“等她考上,我就能上大学了!”
村长的小女儿神魂不稳,天天粘着她,背着人的时候却总爱自言自语:“她的金手指呢?”
姜瑜握着手里的隐身符:这儿呢!还有霉运符,失忆符,狂躁符,谎言符……随便拿,都送你们了!
icezone_冰之
六,七十年代农村流行的一句老话,"嫁军人,嫁同志"可见当时军人无尚的光荣,有单位男同志多么令人羡慕。记得小时候我是村中文艺锣鼓队成员,负责打鼓,每逢大年初一,村干部组织锣鼓队到军人家属家里尉问,拜年,还在军人家门头贴上横批,“光荣之家"新年气分相当热闹,意义非繁。
momoShim
确定是叫许三美吗?有一本女主穿越七十年代的小说,但名字是杨三美(嘤嘤嘤)。叫杨三美的奋斗,作者疲惫的候鸟。
文案
不管时空怎么变化,有些事情有些人是不会变的。
但人之所以在食物链的上端,在于她会学习。
如果一个满身创伤、心灰意冷的女人重新回到这个世界,
她会怎么面对呢。
内容标签:前世今生 布衣生活 女强 重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杨三美 ┃ 配角:柳涛,高旭等 ┃ 其它:重生文
lizron
你说的内容是有点印象,就是一时半会记不起来,我最近有在追一本快穿的,安慰下你吧,看着挺不赖的,等以后找到,再回来告诉你,暂时只能帮到这了炮灰逆袭人生蛮萤
小思饭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就是在全民所有制里面吃皇粮的人员,因为这部分人干着有工资,不干了有退休,是实实在在的铁饭碗,改革开放后,隨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取消城乡二元结构,砸烂铁饭碗,使全民有了共同竞争的平台,这就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向世界游走
过年回到老家,曾经看不起我家的三户人家,争着抢着到我家里,非要让我娶他们女儿。
在我小时候,我爸调任到镇政府做公务员,就在镇上租了房子,我也跟着我爸,从村里小学到镇上中心幼儿园读书。
隔壁是班上的周同学,她爸爸在
供销社上班,当初我们有个儿歌:妈妈买了糖果,宝宝挑食不要,阿姨告诉老师,老师告诉校长,校长告诉供销社。在我这个印象里,幼儿园阿姨的地位不如老师,老师的地位不如校长,校长的地位不如供销社。而我这个周同学,是我班级里的土豪,每天带不同的手帕过来,各种不同的图案不同的动物不同的颜色,每天班级上好多同学围绕着她。而且她是幼儿园班级上,最惹人艳羡的花朵,老师让她当班长,她有数不清的裙子和衣服。而我因为乡下土包 子,基本没有人搭理,连幼儿园老师也看不起我。所有游戏里的官兵捉强盗,警察抓小偷,我都是扮演强盗和小偷。
到了小学,遇到班级上的朱同学,她是一年级最美的班花,每天我们男的都借故跟她说句话就很开心,老师让她当班长。她安排我们男生背书学习,都乖乖地听她话,就怕她不开心。有一次放学,发现她就住在我家一个弄堂里,我每天跟着她后面,看着她倩影,就心满意足。有一天她邀请我去她家做客,我发现她家里什么日本电器都有,还有电冰箱,看到可以自动洗衣服的机器,我简直惊呆了。最尴尬的是在她家上卫生间,我被抽水马桶巨大的水声吓得提着裤子逃出来。后来才知道,她爸爸在邮电局上班,下班天天扛着好东西回来。
班级上转学过来的金同学,她的美貌吸引了我们,她和朱班长两个人因为美貌,让我们常常评论到底谁更漂亮打起来。因为两大美女的缘故,我们有事没事就去接近她们。有一天金同学邀请我们看电影,我们才知道她爸爸是在电影院放电影的,我羡慕得不得了。回到家里告诉我爸爸,我爸爸说金同学的爷爷是镇政府负责文教卫办的金主任,安排了金同学爸爸在电影院放电影。因为我爸和金爷爷的同事关系,找借口去了金同学家,看着家里无数的玩具,钢琴,我觉得简直是天堂。
后来我爸因为工作调动全家搬走了,我通过努力大学毕业也考上了公务员,在发改委工作,每天忙着审批各种项目,终身大事始终没有解决。
而这次重回故里,金同学出落的芙蓉如面,剪水双瞳,婉风流转,他爸妈非要叫我去做客,看着家里剥落的墙壁,家里的冰箱还是老早的雪花牌,电视机用的还是长虹,安装了空调。问了下近况,金同学爸爸后来电影院倒闭后下岗,就安排在镇政府里看门,后来金同学爷爷去世家里少了救济,金同学妈妈就在镇政府做保洁阿姨,两个人加起来退休工资还不到五千。金同学目前在幼儿园当老师,是全家最赚钱的,他们希望找我这样的女婿,可以光复他们金家。
然后又被朱同学妈妈拉了去,非要请我们去他们家吃饭。餐桌上,朱同学爸爸拿起了珍藏几十年的老酒,非要跟我喝,朱同学长得举步轻摇,媚如新月,肤如凝脂,对我明眸善睐,要是小学的时候对我这么热情该有多好。期间,说起邮电局分营,他因为没有拍马屁去了邮政局,邮政局因为邮储和快递分离,他被安排到邮政快递,邮政快递因为EMS和小包区分,他负责小包快递。他感叹,说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如果有关系,就应该去电信局,当年有个姓吴的女同事,通过两条中华香烟挤掉了他,去有电信局。现在退休工资比他高一千多。他说当年邮电局是威风八面吃香的喝辣的,如今低声下气,快递被民营挤压的,还有各种政 治任务,风里来雨里去,社会地位很低下。老两口退休工资不足以买房子。女儿现在在邮储银行工作,一年都要各种指标,所以希望我可以成为他的女婿,让他重新挺起腰杆,让女儿在工作上也有靠山。
酒醒后,马上有人到我家里来拜年,原来是小时候幼儿园周同学和爸爸妈妈。周同学现在蛾首蛾眉,杏雨梨云,婀娜翩跹,对我也是舒目笑颜。想起小时候她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如今我觉得云泥之间。后来才知道,原来周同学爸爸供销社解散后,一直在社会上打零工,她妈妈当年国营棉纺织厂下岗后,就摆摊。退休工资加起来不过五六千,而当年当老师的同学退休工资一万二了。当年都是靠家里关系进了令人羡慕的好单位,如今觉得还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最靠谱。现在周同学在市属国企,跟我单位有来往。希望两家可以结为秦晋之好。
三个女孩,各有千秋,都是当年镇上数一数二数三的小美女,如今都有意抛绣球给我,不知道我该怎么选择呢?
我心飞翔
朱彤琚:男,生于一九六四年六月十四日;籍贯,河南上蔡;现在驻马店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工作。
八一年十月入伍,在北京卫戍区服役两年;八四年分入税务系统,至今仍从事税收工作;八五年九月考入驻马店财税干校税务班(中专)八八年二月毕业;九0年考入中南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大专),九三年七月毕业;九三年九月考入郑州大学法律系法律学专业,九六年七月毕业(本科);二000年六月十日毕业于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中心;二00六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小说创作班。
keledie
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年轻人来讲,最令人羡慕的工作,一是能当上一位解放军战士,能当上连长、团长、师长什么的。军长、司令员不敢想。
最讨厌的是当民办教师。因为心烦,丧脑筋,嘈杂,每个假期学习开会,没个好睡处。每个星期接受上面检查,考核。特别是教启蒙班,照护学生上厕所问题、给学生擦鼻涕,给学生削铅笔。教室里灰尘满天,还要自己担水泼地面,帮助扫地,真是不堪回首。
在农村当一名计工员最吃香,比队长都有实权。如果有社员偷懒耍滑,可以直接扣工分。好多姑姑嫁嫁都主动亲近你。
在乡镇开广播、放电影,当粮店员、武装部长也可以。比如粮店员每到秋收,老百姓卖粮食要找他们拉关系。有个卖粮食的农民挑百多斤小麦完公粮,一个星期,来回十几里路。晒了三天大太阳,都不合格,到头他生气挑回来了。后来不交公粮不行,又挑去卖公粮,您说麻不麻烦。
政府公务员有特殊待遇,每月有工资,粮票、油票。农村人基本上没有。买块花布还要布票,你卖棉花,才有布票。为了弄到布票,生产队必须种棉花。
说不完,道不清。就说这些了,恐怕友友不喜欢。而今这些吃香的工作,在老人眼中还是吃香,因为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些香工作都演变成商业化,被有资本的人所垄断了。
maggiemu
文案
不管时空怎么变化,有些事情有些人是不会变的。
但人之所以在食物链的上端,在于她会学习。
如果一个满身创伤、心灰意冷的女人重新回到这个世界,
她会怎么面对呢。
内容标签:前世今生 布衣生活 女强 重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杨三美 ┃ 配角:柳涛,高旭等 ┃ 其它:重生文
葵瓜籽儿
那时候很矛盾,我们上小学,唱的一些歌曲是赞美农民好品质、长大要当农民之类的,而时不时听大人们聊天叹气,他们很羡慕干部、工人,叹自己命苦。记得歌词“贫下中农好品质,我们牢牢记心上”“问我长大做什么,我说当个好社员”……
will
lovegulin
teenagedoo
忘忧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最吃香的工作是家禽收购站,粮库,大队民兵连连长,治保主任,大小队长,会计,保管员,电工,水利设施管理员,大小队牲畜饲养员,供销社工作人员。
肖央央
看了几个答卷,令老夫莫名奇妙。乡村令人羡慕的工作不少,但与生产队社员没有半毛钱关系。农村人羡慕的工作,恰是城里人头疼的工作,内里完全不一样。
乡镇供销合作社商店,乡镇粮所,乡镇学校卫生院,都是城里人的饭碗,不在村生产队招工。他们家住县城,每星期一次往返上班。工资二三十元,生活清贫,但比社员好多了。
老夫家枣庄矿区,枣庄矿务局经常到农村招工,青年农民成国营矿工,堪比古代金榜中状元,光宗耀祖,人人羡慕。
农村里有什么令人羡慕的工作?这事不好意思说。一光棍老头喂队里的牛和驴,直接睡牲口棚里,另一年轻光棍和非光棍的男人都眼红。牲口棚草多,睡里面暖和,还可偷吃喂牲口的豆饼。饿死人的时侯,凡喂牲口的光棍,一个没饿死。
要宠我
70年代末期,我们家乡流传的时尚求职口头语:听诊器,方向盘,民办教师,代销员。听诊器冷然是令人羡慕的,求死负伤,收入也很可观;方向盘已成为人群中的普遍技能,80后人人都会驾车,一类是自驾车,方便自己出行,另一类以驾车为职业生涯的主要有客运和货运两种,这类驾驶员,工作很劳累,收入还是不错的;民办教师和代销员这两项工作已基本消失已尽,教师只有公办、合同,代课这三种,没有民办教师这个名称了,代销员变成了售货员、推销员或个体商业经营者。
三金
六七十年代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农村大队,生产队干部是最有权威,最令人羡慕的工作。因为他就像现在的一家之长一样,管理范围多,政治上入党,参军,上大学,农转非户口,没有他们的首肯是不好办的。在生产队劳动,哪个人干什么,能挣多少工分,队长说了算。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能请到队干部参加,就会觉着很有面子。有时一个决定就可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那个时代的农村干部,虽说有权,但大多数很廉洁,思想觉悟高。为了搞好生产,开会议事常常到深夜。工分也就和壮劳力的标准差不多。
自从改革开放、实行私有化以来,那个时代的队干部,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很多人思想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回忆过去、常常感慨万千!
现如今那代人大多已逝去,大小队干部职位还在,但名称已改,工作范围也有很大变化。
他们功过是非,后人自有评说。
胖子小姐
我知道有三个人气死了。一个是生产队记工员,一个是大队干部,具体职位不祥,一个是生产队长刚刚升大队干部。这仨人在分田到户后几年内气死了。
yiwangyihou
作为农村人,那时候对于“搞工作”的人( 非农业户口的劳动者)都是仰视的,虽然他们一个月拿三四十块钱工资,和现在比不值一提,但在当时他们家算是有钱的,如果哥哥在“搞工作”,他弟弟娶媳妇都比别人容易得多。
那时候区以下基本上没有工厂,有个拖拉机站,开拖拉机的师傅在社员群众眼里看起来就很高贵。供销社的售货员也了不起,那时候物资短,没有成品衣服卖,来一批布一下就抢完了,有的人为了能买到布,会找到售货员家里去送两个鸡蛋。
在食品收购站工作也很吃香,那时候生产队社员每家都有牲猪任务,不交任务就不能杀年猪,养一头猪很难,万一生病死掉了就完不成任务,那时候不像现在有饲料喂猪,人都吃不饱,养猪更难有营养,都是粗糠加野菜和树叶,所以养一头猪达到标准(130斤)需要两年时间,所以没有几个人能杀年猪,买一头小猪的成本大约18~28元,养到快要达到标准的时候一般一个月称一次,希望快点达到重量,等到去交任务的时候眼巴巴的望着收购员说好话,希望不要把自己的猪级别打低了,一般三个级别,一个级别大约相差两块钱,一头刚好130斤的猪,根据级别可以卖到5了 、55 、57块钱。我们公社的食品收购站每一个月杀一头猪,没有我们的份,主要供应公社大院,卫生所,拖拉机站,兽医站,林业站,供销社 ,我们公社管辖范围内没有餐馆。
其实在那时候,只要不是干农活的,都吃香。
yongyyy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要问我最羡慕什么工作。哈哈!我最羡慕邮递员。
邮政绿工作服一穿,骑上加重自行车。后座下方,一边一个负重踏板。上面一边放着通过后座,连在一起的大帆布兜子。里面装着满满的,报纸,杂志。兜盖上印着,中国邮政。走街串巷,到谁家门口,转铃一按。就会出来取邮件,嘿嘿!好神气!
那时大哥上班了,为了鼓励我学习,增长见识。给我订了儿童时代杂志。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我每个月,都盼着她,早点到来。
后来等不急,约莫差不多了。我就自己去邮局取。那时,邮局,电报,电话,都在一起。一来二去的就混熟了,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淘汰一批专用电池。有啤酒瓶那么粗。一半高。对于他们没用,我可当宝贝。要回来,回家接上小灯泡,还是很亮的。对于经常停电的年代,晚上能看书,这可是求之不得的。
后来哥哥,又给我订了少年科学杂志。知识,更丰富了。而且我也学着,在上面发表了文章。
我还拿着作品,参加了省里小发明小论文比赛。由于着急忙慌的,把发表文章的杂志,给弄丢了。遗憾,结果只得了三等奖。
后来邮递员都配了大摩托,幸福250。一踹,吐吐,一溜烟跑了。望着远去的摩托,我在想,啥时我也当个邮递员多好。
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现在手机遍天下了,有啥事情。有视频,一沟通,得了。小时候想像的千里眼,顺风耳,也历历在目了。幸福啊!
当年那帮人,早已退休了。都当爷了,甚至太爷了。享受天伦之乐了!
珊花浪漫
那时候在供销社上班的最吃香,你要想买点东西都得托人托脸,家里想买个洗脸盆都得给人家送两个鸡蛋,人家才能考虑是不是卖给你个洗脸盆,还有6---70年代时候卖肉的吃香,都想买肥肉,如果和卖肉的是熟人,你提前给他说一声,他会把肥肉给你留着,还怕被别人看见喽提意见。
gryffindor
六,七十年代最令人羡慕的工作:第一是食品公司卖肉的师傅,把师傅关系拉好了可以割肥肉给你,还有意识的超肉票三,四两(起过肉票半斤以上必须割下来)。第二是电影院售票员,如果认识他可以不排队(那个时候排队二个小时也不一定买得到票),私下把好票给你留着。你干啥都行,千万别当领导。那时候的领导今天红得发紫,说不定明天就被抓起来挨斗,挨打,每个单位的厕所和最脏最累的事,都是领导们干的。所以,现在对领导不满的人都十分想回到那个年代。
沙洲雪鹄
近20年来,曾经叱诧风云的传统手艺一个个被扔进垃圾堆。我11岁被逼着学木匠,结果连师傅钱都没有赚回来就被淘汰了,白白地帮师傅干了3年苦力。现在的农村,没什么传播手艺人了,特别是第8楼手艺,曾经是农村人崇拜的偶像,现在见了人都躲着走,但是第7类手艺人很可能越来越好。
第一:接生婆小孩子出生,我记忆最深的是我表弟。出生后第几天被我忘记了,当时妈妈带上我去的,我看见妈妈帮着包睡裙,妈妈帮小家伙的脐带一圈一圈的理好。30多年过去了,这一幕我记忆犹新。
那时的接生婆非常受欢迎,地位超过了医生。谁家要生小孩了,都要把接生婆接到家里去。家里也非常简陋,一盘热水,一把剪刀就是一间产房。
现在不一样了,女人们都是去镇上医院生娃,条件好的家庭,直接去县城,或者省城。接生婆已经销声匿迹了。
第二:媒婆我们这里有哭嫁的习俗,女孩子出嫁,要哭三天。所以,我对婚姻的印象也很深刻。
我姐姐结婚,有专门的媒人,我妈妈也做过媒婆。我们这里的媒婆地位很高。
从媒婆提亲双方都答应之后开始计算,要拿3封“梳子”,每一次,媒婆都有肉,最后成亲了,男方还要给媒婆一天大“猪腿”。在六七十年代,一条大猪腿,那可是很宝贵的了。
在六十七年代,婚姻很严肃,基本都是媒婆说了算,很受尊敬,在村里是很有地位的。现在,基本没有了,男欢女爱,自由婚姻,媒婆也只是形式而已。
农村人,都喜欢养猪,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妈妈每年都会养四五头大肥猪,养一头母猪。
农村人养母猪就是为了赚钱,每次生猪仔之后,满月了就会阉割。那会的割猪匠非常牛叉,他们不收钱,但是住家都会给他一只猪仔,并且让他自己选择。他家每年都有养不完的猪,很多人都想去学的一门手艺,现在偶尔还能遇到,但是,待遇没了,免费服务。
第四:铁匠我外公就是铁匠,在当地很有地位,他有四个儿子,全是铁匠。一家人的收益那是杠杠的。每年春节,就数他们家最热闹,因为徒子徒孙一大帮。
有好几年,我们家活路忙不过来,我舅舅会带着她的徒弟过来帮忙。
农村铁匠也是很吃香的,各种农用工具,基本上都离不开他们。关系好一点、人熟悉一点,打的工具钢火肯定好,耐用好用。
第五:篾匠六七十年代,就是20年前,篾匠也还是很吃香,很多的工具都是用竹子做的,特别是厨房用的。就是到了今天,我爸用竹子编一个背篼,市场价也是100元。他每年靠这个手艺,还能搞个两三千的收入。
第六:木匠我爸给我搞了一套房子,是当地木匠做的。好像是1996年,那个时候,左邻右舍的老乡,一起帮忙上山砍树,一起做房子,非常热闹。在农村,结婚用的家具、床、房屋装修,都需要木匠,收入可观。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梦想,我们这还有“木匠好学,难打望天凿”。可以想象得到这里面的确有技术难度。
第七:石匠石头工具在农村也很吃香,比如大家都熟知的石堆、石磨就是专门的石匠杰作。虽然现在有了更先进的电动工具,但是石匠的地位还是很稳的。现在,他们主要是给是死人做墓碑,在五六十年代,一个石磨可能几块钱,一个石匠要搞十天半月才可以。现在他们做石碑,动不动就是五六百上千的价格,收入稳稳的。这个手艺,应该很难被淘汰,说不定还会越来越厉害。
第八:唢呐客我们这把吹唢呐的人叫“唢呐客”,以前非常受欢迎,我舅舅还带组织过乐队,参加“多彩贵州”获得第一名。现在有人拿“唢呐”开玩笑,听到唢呐的声音好像很不吉祥。可是,我们这里却很看中这个手艺。
做房子、装修新房、结婚、寿酒等等,红白喜事,都要吹唢呐。这个可能需要一定的音乐天赋,所以会的人很少。
一般是两个人一组,有大号、小号两种,每个场景的吹法不同。以前的农村,唢呐吹的越响,说明主人家越有威望,家族势力越大。但是,到了今天,就算是结婚,也很难听到唢呐声了,他们也是走走形式,一天到晚吹不了几声,生怕别人知道一样。
第九:补锅匠补锅匠为很吃香,家里的锅碗瓢盆用坏了舍不得丢,农村有句俗话“敲锅沿补锅底”,可以看得出来农村补锅匠的地位相当受欢迎。
第十:屠夫我们寨上有30多户人家,至少有5人是屠夫。六七十年代,他们就靠在家杀猪卖肉,养家糊口,生儿育女,每个屠夫的生活都不错,直到现在,还是有人去学屠夫,他们宰杀牛、狗、鸡鸭鹅、猪。每年的收入还是很乐观的。
就时代发展来看,在农村人眼中,除了教师以外,混得最好的就全屠夫了,其他手手艺几乎被淘汰了。
你们那里还有些什么吃香的手艺么,评论区一起分享。
看过餐没了
六七年代人们都羡慕的工作现在都不存在了,即使存在的单位现在也不怎么样,除了,银行,税务,政府上班的人,现在也是靠本领,也不能子顶父职了
小熊_D
六七十年代在农村年轻人最向往的工作有流行语:听诊器、方向盘、公家人、营业员。也就是说当个医生,或给某个单位开车,在县和公社里当差或商店里的营业员是最好的工作。其实还是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好,生活困难的原因。干这几项工作对家里有帮助。尤其是营业员能买到便宜的或紧缺商品,无论是货车司机还是小车司机,也都能接触到生活物资。公职人员特别是在粮食部门、物资供销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工作更吃香。
山寺
六七十年代的最让羡慕的工作是,白大挂,方向盘,供销社的营业员,当时在农这三个工作是最让人羡慕的工作,也就是,医生,司机,营业员,可现在医生扔然吃响。
我爱加菲猫
六十、七十年代,最令人羡慕的工作,是在供应部门的工作,如粮站、供销社、蔬菜公司、食品厂等等。那时,一个供销社的售货员、食品厂杀猪的都很“了不起”,因为很多人都去求他们“开后门”,买点不要票证I的“处理品”、猪下水之类。現在,这些单位都已不存在,拿了“下岗补贴”之后,各奔前程了。有些混得不错,不会混的则很惨……
豆酱娜
我有一个女同学,家里一共三个女儿,父亲是乡镇的电影放映员,我超级羡慕她家的孩子,电影票一张二毛钱,现在看起来真的不多,可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真得很穷很穷的。
虽然,我是干部子女,但我那个时候这么想——换个爹,多好。
镇子里有一个邮电局,里面有一个小伙子,挺帅气的人,经常到我们院子里送报纸信件,其中就有我家。
我羡慕他们的工作,是因为他们常年骑着一辆绿色的高杠自行车,在那个年代,绝对很拉风!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喜欢上了那个送信件的邮递员。
我妈妈,当时在乡村供销社工作 ,在很多电影电视里 ,这个工作绝对高大上 ,我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 ,是因为商店里有新球鞋,白手套 ,我从来没有穿过 ;有好吃的饼干,糖块儿 ,真的能做到入口即化 ,还有水果罐头 ,我每天盯着它们不眨眼 。我羡慕这份工作的一个原因 ,感觉他们打算盘,算账的样子,太爽了 ,还有收钱的样子 ,这绝对是一份好工作 !
这些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
县级以下的电影院 ,基本上完全倒闭了 ,家里看电视,电影特别方便 ,这些电影院没有存续的必要 ,大城市还是有 ,观影效果也超赞 ,只是小城市的人无缘一睹芳容 。
那些零售的商店 ,变成了商超 ,变成了街头随处可见的便利店 ,柜台的后面依旧有收银的 ,这个行业 ,大概率还可以存续很长时间 ,因为有需求 。
那个送报纸的小伙子 ,现在成了一个父亲 ,成了县里邮电局的小领导,据说邮电局的新业务 ,是上了奶茶项目 ,还接手了部分快递业务 ,这真的让人啧啧称奇 。感谢支持
窝暖
看了那么多回答,说六七十年代基本上都符合实际。但忽略了最最吃香的,那就是政工干部。他们想收拾谁就收拾谁,那怕你正在好好干着吃香的工作,说不定明天你就干不成,而且还要挨批斗。
青蛙璐璐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怎么样了?
在那六、七十年代,乡村里还是很穷的,冬天没有炉子取暖,成天冻得大人小孩鼻涕流在前胸,双手始终揣进袄的袖子里不出来。夏天更难过没有电扇和空调,热的人们昼夜难眠。再热的天也得下地做农活,因此很多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经常中暑。
因此村里的农民特别羡慕村里的大队干部,他们下地做农活比较少一点,而且在村里有一定的影响力。
当时农民们还特别羡慕村里的赤脚医生,他们也不下地做活,只是成天背着出诊包东走西转给群众看病。并且在村里威信也很高。
村里的农业技术员也是人们羡慕的工作,每天在村的田野上转转,看看那块地需要打药,就通知那个生产队按排人去打药。不用下地做农活。
当时农村看喇叭的广播员,也是村民们非常羡慕的工作,他们每天看好村里的扩音器喇叭,一天三顿饭时负责放新闻报道和音乐。村干部有通知时,再让他们播出。也不用下地做活。
农村的民办教师也是村民羡慕的工作,不用下地做活,每月还有5块钱的补助。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些令人羡慕的农村职业,如今早已化为乌有。光剩下村干部和赤脚医生还在村里继续工作着,据说他们每月还有工资,临老还有养老金。
小媞媞儿
从三名退休人六七十年代从事最风光职业的今昔人生,看三个企业的起落。
六七十年代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十分落后,物资匮乏奇缺。特别是在我们北方贫困山区人多地少,土地零散脊薄,刀耕火种。人们过着半年饥饿半年粮的日子。
如果谁家一年能吃到一两次肉;能喝到一碗糖水;能吃几顿细粮(白面、大米)的人家,绝不是平常人家。所以当年在我们这里从事供销社、粮站、“02”(收猪卖肉的国营单位)的工作人员,手里握有特殊稀缺物资的大权。就成了三里五乡被人羡慕的香饽饽,令人刮目相看。
我村当时正好有三名工作人员(现在退休10~20年了),分别在当地人民公社供销社、粮站、“02三个单位工作。他们三人当年的风光绝不亚于现在的乡镇长。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决定是否卖给你或卖给你多少白糖、红糖、白面、大米、猪肉、布匹等。
如果谁家有生小孩,想喝一碗红糖水;如果谁家有老人生重病,想喝一碗大米稀粥;不求人是绝对办不到的。
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企业的光环一下子变得黯淡无光。这些企业的工人分流的分流,下岗的下岗。他们有的养过鸡,养过羊,养过猪,当过商贩。还要向原单位交一部分钱。等到了退休年龄以后。生活才逐渐稳定下来。根据他们的不同资历,每月退休金在三到四千元不等。
现如今是市场经济。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过去人们的生活过的是有什么吃什么;现在的生活达到了想吃什么有什么的程度。
小小见习医生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是供销社售货员,其次是粮站职工,水站管理员等。民办教师属于最末等。
(70年代的乡村供销社)
著名作家路遥在《人生》中描写了一个细节:一名售货员工作不力,领导警告说,再不好好表现,把你调去当民办教师!
上世纪的那个年代,是国家计划经济物资极其匮乏奇缺的时代。人们购物全凭人户票证,如布证粮票……由售货员一手配卖物品。
那个年代,农民缴售公购粮很受煎熬,排队验粮入仓结算一系列手绪相当麻烦费时,有的甚至需要2天。若有粮店职工熟人就好办事。
(6、70年代农民缴售公购粮队伍)
农民种地最需要的是水利。无论是大集体、自留地或联产承包责任田都需要浇水。作为乡村水利员有很大的用水分配权。
民办教师是当年的工分加补贴的特殊农民,全天劳动日(时值X角Ⅹ分)加上公社每月4、5元教育补贴,除上课外冬季义务早起拉车送粪,农忙时带领学生帮助生产队收获庄稼,还要参加平整土地修建塘库等劳动。
(6、70年代全国及省地通用粮票)
总之,当年掌握物权分配的人员是最令人羡慕的工作。如今,这些人员包括如当年的赤脚医生、幼教、乡镇“八大员”等都已退休并享受退休金或政府养老补贴,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给予温暖的关怀和照顾。
神小仙
民办教师。乡村赤脚医生。谁要有了其中一个工作?老百姓都羡慕的五体投地。那时间民办教师工资一月12元。上缴生产队四元。那个高兴劲儿就没法说了。那是的八元钱。相当于现在的800元。小日子过得真舒服。
iichan
六七十年代如今的乡镇,那时叫人民公社,在公社范围内拿工资的人与现的差不多,可能现在没有了拿国家工资的供销社,饮食店,药店等服务性行业的人了,六七十年代,正是上山下乡的年代,知青对在公社范围内能有份拿工资的工作,就好比从地狱到了天堂。那时,在公社范围内有份工作最让我羡慕,它是:县邮电局公社分所的总机接线员,每天的工作在总机前接线传递电话,最有现代气息的一份工作,估计现在巳经不存在了,手机代替了它,时代高科技陶汰了这份那时我最向往的工作。
喧哗默默
我是农村人,六七十年代最好的工作应该是生产队里的大队书记,队长,会记,等等了。改革开放都多少年了,那一代的人都是父辈或者爷爷辈的人了,现在应该颐养天年了吧。生活也应该不错,因为你们都懂得。哈哈!!!
念Ann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羡慕的工作是:
1,供销合作社,买化肥,肥皂,火柴,红糖,煤油等都凭票供应,好一点的香烟都要找熟人才买的到。
2,食品,几毛钱一斤的肉,也要凭票供应。
3,粮食,买米,买面都要票,连歺馆吃饭都还要粮票。粮食收购的级别都由粮食收购员说了算。
4,棉花站,一年只下半年收只棉花,工作很轻松。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在社会中占了主角,这些过去吃香的部门都相继垮台和变更其它行业。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是前进的。
瘦子*-*
六七十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凡是吃公家饭的,都是让人羡慕的工作。咱只举跟农民有直接关系的几个例子。
供销社,那时候大部分商品都是凭票,可是供销社里头的职工就能不用票买到,所以好多人都巴结他,让他给买点。
粮所的职工,他们买大米白面不用粮票就行。农户卖了猪,公家开给你猪饲料条子,你有人的可以买大米,玉米或白面,没有人的就只能买瓜干,谁都想巴结着里头的人买点大米白面。
食品站职工,农户卖猪,只有食品站这一条路,验级员他说给你几级就是几级,有人的三级可以给你二级或一级,没有人的一级他可以打成二级或三级,全凭他一句话。还有,他们买肉不用票,老百姓有票都不一定买到。
市场经济以后,这几个部门都垮台了,当官的都想办法调走了,大部分职工都回家务农了。
枯藤
我一个朋友,那时在县食品公司上班,他说那时吃香的很,他儿子,一个分配到银行,一个分配到税务局,都不去,想方设法挤到食品厂里上班了。谁知后来都下岗了。
格蕾丝
还有,那时的电影放映员也狠吃香。每个公社就两三个,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尤其是年青人,放映之前挂银幕都是他们帮忙,放映中围在放映机旁,看放映员熟练地换片,散场了帮着收东西。哪个姑娘娶了放映员,那可昰全公社天大的新闻。
勤劳的蜜蜂
六七十年代乡村最令人羡慕的工作,有粮站,食品站,供销社的营业员,还有电影放映员,在广播站上班的。放电影的,广播站的,毕竟是少数,一个乡只有一两个人。而在乡粮站,乡食品站,乡供销社上班的人,相对地多一些。
以前,农村各乡都有一个供销社,负责一个乡的生活物资供应。各大队有一个代销店,他们的货源是有保障的。供销社其实就是小百货商店,卖烟,酒,盐,糖,酱油,锅瓢碗盆等。有布匹,没有成衣卖,买布回家请裁缝上门做衣。香油是归粮站卖的,肉归食品站销售的。发的烟票,酒票,糖票,大表纸票都是在供销社买的。
在农村的粮站,主要是收购粮食,平时不忙,在收公粮时特别忙。但是权利不小,可以决定稻谷的等级,稻谷的干燥程度,就在他一句话。说你稻谷不干,直接拉走,在粮站的晒场上重新晒。特别是收“购”粮时,一句话可以决定卖多少钱。以前,征购粮食,公粮为征,按市场价收购为”购”。粮站收“购”的稻谷是要付现钱的。
乡食品站,主要收购生猪,是有任务的。一个大队要交多少头生猪,指标分到各生产小队。生产小队派到各户,基本上是轮流交生猪。生产队会贴补上交生猪户的。去食品站卖猪,如粮站收粮一样,可以决定你生猪的级别等级,过磅时弊病甚多。等你牵去的猪拉过粪以后,再过磅。这样明显称少了多少斤,食品站有熟人,就相对宽松许多。
以前的供销社的营业员,大部分都混得不好。供销社撤销了,只有极少数留编,其他的人“下岗”,不领工资。乡食品站后来也撤销了,我见到原来我卖生猪时的营业员,他也回家了,反正待遇不好。粮站的相对好一些,问过熟人,保底工资。反正没有以前风光。他们这一批人,几乎都过了退休年龄了。只有广播站的,仍然在上班,纳入宣传部门了。我见到的,只能代表我们这儿。请勿对号入座。
没有蟹子的空空君
六七十年代,物资紧缺,买个牙膏、肥皂、白糖都要找人开后门,那时候,站柜台的营业员最吃香,最令人羡慕,文革时期,我家邻居是一名供销社的营业员,她工资不高,但是她很有实权,能帮人们买到一些日用品和白糖、红糖,能给大家找一些布票,经常有很多人,到她家求她帮着买物品,人们都羡慕她有一个好工作。
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很难买到,永久、飞鸽自行车,有票才能购买,人们为了买到自行车,托关系、找后门,商业部门、物资部们都是人们羡慕的好工作,找工作都想到商业、物资部门。一九七三年,我下乡当知青时,我父母为了买到一辆自行车,找了很多关系,还给人家送了礼,才找到一张自行车票,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改革开放以后,工厂多了,物资丰富了,大小超市很多,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人们再也不为购买物品发愁了,国家允许个体经营,以前的商业部门、供销社和物资部们,很多单位都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职工们也下岗了,有一部分职工调换了工作,有一部分职工停薪留职下海当了个体户。
现在,这些商业部门、供销社、物资部门的职工,也早已退休,安享晚年了。
zwf001
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质奇缺,乡村最羡慕的工作是供销社,食品站,粮管所的工作,要买东西凭票证且限时限量供应。在这些单位工作容易获得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处。现在改革开放,物质极大地丰富,想买什么随时都可兌现,且物质平靓正,不断更新换代。这些单位的工作再不受人羡慕,那些职工也已退休了。
tianshilaner
如果要拿现在给过去比,最起码要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比出结果来。要说过去生活艰苦,那确实是艰苦,但那时一个人工作要养一家人,孩子多的五六个,少的也是两参个,如果现在同样是一个人工作,能养活几个人?现在的年轻人养孩子,有多少不靠父母的,恐怕大家心里都有数吧!
非FFF
那个时候最令人羡慕的人两种境遇,一种放不下身段,高不成低不就,一事无成不说,家里的生活也不太好;还有一种利用原有的经验和人脉自己积极的创业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