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如果要排一个历史上最强军师排行榜,首先我们要知道几个评测标准,以史为鉴先列出下面3个评估标准,各位看官看看有无道理!
1、起兵前综合实力与反抗对象比较(差距越大,得分越高)
2、加入团队前后战绩比较(差距越大,得分越高)
3、最终结果比较(完成大一统比割据政权得分要高)
根据这三条评判标准,以史为鉴把自己心目中前十的军师和理由列出来,供大家批判。
第十名:范文程
范文程据说是范仲淹的后人,但是在明朝末年,范文程投降了努尔哈赤,成为努尔哈赤的参谋。
在辽东时期,范文程就多次参赞军机并亲自上阵和明军对阵,有多次劝降明军的记录。但是因为努尔哈赤等人仇视汉人,范文程这个阶段一直并未有好的出头之时。
等到皇太极继位,他深受皇太极倚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
后来在范文程妻子被抢的情况下,范文程还替皇太极分析战略,认为攻略中原的时机已经出现,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中国通史》中评价他为:疏言天下事,定计取中原!
范文程一直活到康熙五年,历经四朝都获得重用。虽然范文程极具争议,但是仅仅从军师角度而言,满清从一隅之地,进而统一全国,范文程其中功不可没。以史为鉴给他打分如下:
综合实力差距:7分
加入团队战绩:5分
最终结果评分:8分
综合得分:20分
第九名:范蠡
范蠡和文种都是楚国人,因为俩人在楚国无法出头,于是相约一起跑到当时被认为蛮夷的越国,这是大概公元前511年的事。
当时因为越国挺自大,瞧不起文种和范蠡,直到勾践战败,越国面临灭国之时,才重用范蠡和文种,这是公元前494年的事情。
范蠡和文种替勾践出谋划策,约定十年休养,十年生息。
经过二十年的谋划,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完成霸业。以史为鉴给他打分如下:
综合实力差距:7分
加入团队战绩:7分
最终结果评分:7分
综合得分:21分
第八名:王猛
王猛出生贫寒,在东晋士族门阀没有出头之日,但是恰好遇到北方热心好学,虚心求教的苻坚,俩人一见如故。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苻坚政变成功,王猛得以大展宏图,短短几年时间就升至三公之位,苻坚还要加给他位居三公之上的录尚书事,王猛对此殊宠辞而不受。
王猛主政期间,仅仅花了十年时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十分天下,前秦居其七,东南地区的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北伐”。
可惜王猛早死,苻坚不听王猛遗命,最后执意攻打东晋,最后落得国破身亡,王猛打下的基础也在短短几年间丧失殆尽,算是一个遗憾。以史为鉴给他打分如下:
综合实力差距:8分
加入团队战绩:8分
最终结果评分:6分
综合得分:22分
第七名:诸葛亮
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多次寄人篱下,漫无目的流亡。诸葛亮出山后,在战略上规划占据荆州、益州,发展实力,而后北伐曹魏,一统天下的思路,才得以让刘备有机会三分天下。这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的事情。
之后刘备开始一路向上,赤壁打败曹操,占据荆州,随后占据益州。
到了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正式登基,建立蜀国。四十一岁的诸葛亮任丞相。
诸葛亮花了十四年时间,成功将四处流亡的刘备打造成为蜀汉皇帝,功不可没。
可惜刘备为了兄弟,怒发冲冠亲征东吴,导致大败。
以史为鉴认为诸葛亮接受托孤重责,却并未能带领蜀国走向最初隆中对的宏图,虽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人钦佩。
但是单从蜀汉最后的结果而言,诸葛亮真的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以史为鉴给他打分如下:
综合实力差距:8.5分
加入团队战绩:8.5分
最终结果评分:6分
综合得分:23分
第六名:管仲
管仲可以说是春秋第一相,齐桓公小白继位时,齐国刚刚结束混乱,周王说话没人听,各大诸侯又要抵抗游牧民族劫掠,还要内斗,打得不亦乐乎。
齐桓公面对管仲这个差点杀了自己的人,倒是非常放得开,直接问:寡人有三疾,好色、好酒、好田猎,对称霸有影响吗?
管仲说:你就好吃好喝吧,只要信任人才,这些都不叫事!
于是齐国就在管仲的治理下,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成功让齐国成为诸侯之首。
管仲在官方的评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秦国著名军事家尉缭子评价齐桓公和管仲说: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
管仲在齐国当了四十一年的相国,齐国差不多称霸三十多年,功绩非凡。以史为鉴给他打分如下:
综合实力差距:7.5分
加入团队战绩:8.5分
最终结果评分:8分
综合得分:24分
第五名:伊尹
伊尹是商代最著名的人物,从一位奴隶身份转身成为商汤的主要谋士,伊尹又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
并且刻意塑造商汤亲民宽厚的形象,采用各种手段试探夏朝的影响力,让商从一个小部落一步一步壮大,最后取代夏桀,建立中国第二个朝代--商朝!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
伊尹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以史为鉴给他打分如下:
综合实力差距:8分
加入团队战绩:8分
最终结果评分:9分
综合得分:25分
第四名:姚广孝
有人会说,姚广孝何德何能,竟然可以排到这么靠前的位置?
这倒不是以史为鉴偏爱姚广孝这位黑衣宰相,让我们用事实说话,来看看姚广孝的功绩。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的时候,在朱元璋皇后的葬礼上,姚广孝才以僧人的身份被派到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手下。从此和朱棣相交甚欢,经常出入燕王府内密谈。
十五年后,朱元璋逝世前指定长孙朱允炆继位,开始削藩。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燕王的位置也岌岌可危。这是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
在这种危急时刻,姚广孝密劝朱棣起兵,朱棣道:“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办?”姚广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第二年,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朱棣被诬陷为造反,被迫起兵,号称“奉天靖难”。
1400年,朱棣多次战败,打算回军修养,但是姚广孝极力劝谏下,朱棣听从姚广孝之建议继续进军。
姚广孝又对朱棣建议道:“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京师兵力单薄,一定能攻克。”朱棣采纳他的建议,在淝水、灵璧接连战胜对手,并渡江进入京师。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姚广孝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被称为黑衣宰相。最后以僧人的身份于1418年(永乐十六年)病逝,终年84岁。
以史为鉴认为:短短四年时间,以区区一地之兵,竟然可以造反成功,一统全国。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就是朱棣和姚广孝这独一份了。
著名明朝文人李贽评价姚广孝称: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以史为鉴给他打分如下:
综合实力差距:9分
加入团队战绩:8分
最终结果评分:9分
综合得分:26分
第三名:张良
秦始皇可以说是千古一帝,统一六国之后不知道得罪了多少六国贵族,但是行刺秦始皇最接近成功而在青史留名的,恐怕也仅仅有荆轲刺秦王、张良博浪沙误中副车,再加上高渐离用琴行刺秦始皇这几位了。
张良随后帮助刘邦短短一年时间,就首先攻入咸阳,灭亡秦朝。随后安定民心、约法三章等著名的政策也是张良给刘邦的建言。
在鸿门宴上,也是张良力挽狂澜,让项伯阻止意在沛公的项庄舞剑。
张良这时候还是韩国的臣子,随口几个主意就替刘邦解决了大危险。等到韩王被项羽击败,张良彻底投奔刘邦。
刘邦这时候形势大好,得意忘形之下被项羽击败,只带领数十骑逃脱,其他诸侯又纷纷抛弃刘邦投向项羽。张良这个时候替刘邦讲了一番著名的:“下邑奇谋!”核心就是策反项羽手下大将英布、彭越,信任韩信,让其自由发展。
刘邦又想分封六国诸侯,被张良一顿说:还没有取得天下就想着分封六国,六国是靠不住的,这是亡国之道,靠得住的唯有自己的实力!
吓得刘邦赶紧收回了制作好的六国玉玺等物品。
汉朝建立后,张良明哲保身,只有在太子一事上被吕后强求着出了个主意,其余时间都在闭门,最终得以善终。以史为鉴给他打分如下:
综合实力差距:9分
加入团队战绩:9分
最终结果评分:9分
综合得分:27分
第二名: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就是民间传说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也是传说中预言奇书烧饼歌的作者。
以史为鉴为什么把刘伯温排在第二位呢?
刘伯温出山前面临的局面是红巾军起义风起云涌,但是都是各自混战,元朝虽然腐败,但依然兵力雄厚。
朱元璋这时候名义上还是归属于“小明王”韩林儿手下,周围还有张士诚、陈友谅等集团虎视眈眈。
在这个时候,刘伯温投奔朱元璋,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这一年是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
在张士诚和陈友谅打算联合攻打朱元璋的时候,群臣震怖,许多人不是想着投降就是想着躲避,只有刘伯温替朱元璋出主意,诱敌深入,严阵以待,先打陈友谅再打张士诚的决策。才得以在鄱阳湖一战中击败陈友谅。
刘基辅佐朱元璋在短短八年时间内,剿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起义军,攻占了元大都,统一了全国,开创了明朝洪武之治。以史为鉴给他打分如下:
综合实力差距:10分
加入团队战绩:9分
最终结果评分:9分
综合得分:28分
第一名:姜子牙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
姜子牙可以说是周朝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姜子牙拒绝了丰饶的中原地区,把自己的封地安排在当时的边疆齐国,开创了齐国文化。
姜子牙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极高,是古代最著名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不论哪朝哪代,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被尊称为武成王,和孔子一文一武并列。上面提及的张良、诸葛亮等人物仅仅是武庙十哲之一,武庙主人就是姜子牙。排行第一毫无疑问。
我是以史为鉴,上面排行以及理由您还满意吗?点个赞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