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很小,还住在农村的平房里,家家都有一个灶台,上面放着一口8“印”左右的大铁锅,我记得那个大铁锅,是老百姓吃喝的主要炊具。
无论是焖饭、煮大碴子、捞小米饭、蒸玉米面大饼子,还是炒菜、炖菜,或是做汤,甚至烧白开水,都用那同一口8“印”的大铁锅,换做是现在我们是难以想象的,至少烧水会用专门的水壶,以防止串味。
但当时或许还小,或者是那时候已经习惯了,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像儿时,谁家“办事”放席后,会给左邻右舍送“折罗”一样(各种剩菜混在一起),照样吃的津津有味。
记得那时候,爷爷算是半个手艺人,谁家要搭灶台都会找爷爷去帮忙,爷爷总是让对方先去买大铁锅,然后根据大铁锅的尺寸,再搭建灶台。
记忆中,我问过爷爷,为什么要先买大铁锅再搭建灶台,爷爷跟我说,大铁锅的尺寸都不标准,必须照着实物搭建,才能保证严丝合缝。
后来,我问过爸爸,为什么尺寸不标准,爸爸笑着跟我说,老百姓用的东西,都是粗人打造的,哪会那么标准。
其实,关于铁锅的尺寸计量单位“印”,只是农村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直到今天这种“印”的计量单位,也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爷爷曾告诉我,“印”是指刚出生小孩的脚印长度,差不多是十厘米到十二厘米左右;也有人说“印”实际上是“几捺”或者“几揸”(拇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还有人说,“印”是成年人手掌的宽度。
反正各种说法,1“印”的尺寸都在十厘米左右,总体来讲还是有很大误差的,其实想想也知道,当年老百姓用的大铁锅本就不是什么精密仪器,再加上受限于当年的技术,也没必要那么精确。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每当爷爷给人家搭灶台的时候,都一定要先等主人把锅买回来的原因吧!
其实,根据我们这里的通说来讲,3“印”铁锅的直径是40厘米,4“印”铁锅的直径是46厘米,6“印”铁锅的直径是60厘米,8“印”铁锅的直径是72厘米,10“印”铁锅的直径是85厘米。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每“印”之间的大铁锅,间隔并不一样;同时不同地区相同印数的大铁锅尺寸也不一样;还有人说,同一地区的相同印数铁锅,也存在一些尺寸差异。
总的来讲,“印”这个单位,就不是一个标准的计量单位,它只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用来区分不同尺寸大铁锅的粗略计量单位。
当年,家家户户使用的大铁锅,大多数是在6至8“印”之间,如果人口多的,会用到10“印”左右的大铁锅,据说那种办宴席的大铁锅,尺寸可以达到20“印”左右。
现在回想一下,当年的那口大铁锅,虽然很容易生锈,但是做出来的饭菜,吃起来却格外的香,妈妈做饭,我烧柴火,更是难忘美好的温馨画面……
可现在早就搬到了楼上,除了偶尔出去吃“铁锅炖”,还能看到那种锅外,日常生活中再也用不到那种大铁锅了,不过大铁锅带来的美好童年回忆,让我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