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小说?
天龙八部续集有声小说
多啦C梦的口袋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的得意之作,自出版后被多次拍摄成各种版本的影视剧,已为广大百姓熟知,其中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了。但这《天龙八部》名字,却少有人知了。
天龙八部其实是指佛教八位护法神,即诸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在佛教中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天龙八部》中各种人物形象性格突出,人物命名各异,但细细品味,其人物结局都包含着佛教悲天悯人的思想根源金庸先生以《天龙八部》为名。
《天龙八部》整部小说也体现着佛教悲天悯人的思想,这便是其深意了。其实最开始是想描述段誉、乔峰、虚竹、慕容复、鸠摩智、游坦之、丁春秋、段正淳8位人物,但随着写作的延续,人物越来越多,但名字已定,以后便也没有修改了。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小轩的铺子
对“天龙八部”这一书名重加考虑。我们没必要在考证“天龙八部”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上花费太多的脑筋。或许天山灵鹫宫是“天”;大理段氏王朝是“龙”(大理又有“天龙寺”);或许“天下第一恶人段延庆是“天”(因为他“不
乐本座”);天山童姥是“龙”(因为她住灵鹫宫而又童身姥齿);修罗
刀秦红棉似“夜叉”(厉害);王夫人似“乾达婆”(爱养花,弄香气);
钟万仇、甘宝宝夫妇似“阿修罗”(男的极丑而女的极美,男极妒而生血
光之灾);无恶不做叶二娘似“迦喽罗”(每天吃一童子);阮星竹似“紧
那罗”(善于歌舞);康敏(马夫人)则似“摩呼逻迦”(人身而蛇头,
自恋又冷血)……且不说“似”未必“是”,即使考证出来了,也无多大
的意义。
这是因为,本书中所有的人物,都生活在“天龙八部”的世界之中。所
有的人物,都有“天龙八部”的特性或影响。说穿了,“天龙八部”的真
义,就是——非人。
《天龙八部》所写,看似人的世界;其实又是非人的世界,因为在这一
世界中,没有什么人过得真正的幸福而快乐。相反,正如陈世骧先生所说,
在这一世界中: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例如段誉,他遇上了第一个美丽少女钟灵,是他的同父异母妹妹;他遇
上并答应要娶她为妻的又一个少女木婉清,又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妹妹;他
如痴如醉地爱着的王语嫣,还是他的同父异父妹妹……要么,他不能娶王
语嫣为妻;要么,他只有承认“天下第一恶人”是他的生父:唯一的“解
脱”之法,居然是其母刀白凤的另一桩“情孽”,命运对段誉是何等的不
公!
萧峰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当丐帮帮主当得好好的,却被人反叛;刚刚平
息,又生出一折,说他是契丹人,是“辽狗”,从而从当世英雄,变成了
武林公敌;继而他去追查身世之秘,反惹得父、母、师等人的惨死,而他
却要身背罪名,最终弄明白,杀人者原来却是他生身父亲。
虚竹更惨,一是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二是刚刚得知
父母消息,即眼看着父母双双自杀;三是他“想当和尚而不得”,总有一
股宿命的力量与他拧着。
更绝的是,作者将这三位正派、义气、仁慈的主人公,都安排了一个神
秘而痛苦的身世:
——段誉的生身之父,居然是“天下第一大恶人”段延庆!而他的母亲
唯一的一次不贞(为了报复段正淳)居然怀上了段誉!
——虚竹的母亲,原来是“天下第二恶人”叶二娘!而他的父亲,少林
寺方丈玄慈,居然会犯淫戒、坏清规!
——萧峰的父亲萧远山,本来是一位受害者,后来却变成了复仇狂,杀
了乔之槐夫妇及玄苦大师等人;萧峰以为那杀人者是“大恶人”,谁知这
大恶人竟是他的父亲!
他们的父母中,总有一人沾上“恶”字,而且都并非小恶,而是大恶;
并非假恶,而是真恶。面对这一身世,你不能不说造化弄人,命运玄妙,
善恶一体,正邪同源。果真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这一世界充满了痛苦。
然而,更为玄妙的是,制造这些痛苦、灾难和不幸的,既非神怪,亦非
空洞的命运,而是人类本身。
人类本身创造了非人的世界。
人类的欲望、本能的泛滥失控,使人变成非人,使人世变成非人的世界。
“天龙八部”由此而来。——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小说的人物与故事,全
都变成了寓言与象征。
这也就是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是个体的人(个性形象)、
社会的人(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人,或这一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
是寓言人物——象征符号(人性及其人类欲望、本能的某种表意符号),
在这三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层次上,我们能读出不同的审美意义。
《天龙八部》中的人欲及本能的象征,明显地分为下面几类:
(1)“王霸雄图”一类,这是人类最大的贪欲——权力欲的表现,也
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最为突出的一类,同时还是对人类自身危害最大的一
类。代表人物如慕容博、慕容复、段延庆、丁春秋等等。慕容博为害最大,
段延庆成了天下第一大恶人,丁春秋最令人厌恨,而慕容复迷梦最深。还
有丐帮的全冠清之流,人格低下。
(2)“血海深恨”一类,若说上面是“贪”,则这一类是人类之“嗔”,
这也是一种为害较大,流毒深广的人欲病毒、本能疾患。代表人物有萧远
山、叶二娘、游坦之、钟万仇等等。萧远山滥杀无辜,叶二娘更是每天害
死一个婴儿而令人不齿,游坦之为此毁了一生,钟万仇因此面目全非。还
有无数的中原豪杰,在民族冲突和民族仇恨中失去理智,盲目仇恨,以至
于酿成大祸,或送了性命,连萧峰也一度为此而发狠发狂。
(3)“情欲之痴”,这是一种更为普遍的人类欲望本能。之所以也是
一种“病毒”,是因为它令人丧失理智,发痴发癫,痴而生怨,癫由怒生。
段正淳的那些情人们,如王夫人、木红棉、甘宝宝、阮星竹,包括他的夫
人刀白凤,更包括段正淳本人,无不因情而生孽,怨怒不已,互相攻杀,
身不由己,心随怨生。连少林寺的方丈、德高望重的玄慈大师也在这上面
栽了大跟斗。主人公段誉亦差一点犯了乱伦之罪,陷入万劫不复之境,至
于让天下人笑话,那更是在所难免。更具代表性的也许还是逍遥派中的逍
遥子(无崖子)、天山童姥及李秋水三人,不死不休,怨怒痴盲,终生坠
入不幸之中,又给旁人造成了极大的不幸。至于潭公、潭婆、赵钱孙这个
“奇异大三角”,那更是不必说了。
(4)云中鹤贪淫好色,为人所不齿,上面的情痴,还有一个“情”字,
而云中鹤则连这也没有,只有赤裸裸的欲,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鄙
下流,所以他名列四大恶人之末。此人最为令人不齿。
(5)南海鳄神岳老三,为虚名、甚至是恶名而误了一生。做梦都想做
“岳老二”;别人说他“不恶”,他反而将人脖子扭断。
(6)大轮明王鸠摩智道貌岸然,名高艺精,满口佛法,舌绽莲花,但
一生又贪又嗔又痴,内心五毒俱全,与其外表及其“公众形象”殊不相称。
因为他是佛门高僧,因而有更大的典型意义。
(7)马夫人康敏,也是一个特殊的典型,她不完全是情痴情怨,而是
情嗔情怒,更主要的还是天性凉薄,贪婪无度,是极端的“自恋”及“自
私”的典型。凡她得不到的东西,她都要毁掉;凡她看不顺眼的东西,也
同样要毁去。所以她不但杀夫、害情人,还要害与她不相干的萧峰,只因
萧峰没正眼看过她一回!此人与王夫人、木红棉等不可同日而语,须另当
别论。
(8)书中的阿紫是又一种典型,她又嗔又痴,以作恶取乐,有如天生
的邪恶,难怪给金庸代笔的倪匡要弄瞎她的眼睛。
(9)包不同爱出风头,心眼其实不坏,对主公慕容复更是忠心耿耿,
而且还保持大节不亏,但此人好辩成性,好发“妄语”,且不分敌我友,
都要“非也,非也”一通,令人哭笑不得,其实这也是一种病态。
(10)江南一阵风风波恶是好斗成性。此人并无血海深恨,也非一味嗔
怒,只因天性好斗,因而不惜生命,越凶险越有兴,越奇异越有趣,冲锋
在前,惹事生非当然就免不了,与包不同一样,这也是(另一种)病态。
《天龙八部》一书中所写的人欲本能,当然都不是用现实主义的笔法,
而是将人性的弱点及病态,加以集中、夸张、放大,乃至于变形地表现出
来。如“函谷八友”,各痴一艺,写得虽是篇幅不长,但却让人惕然生惧。
而少林寺中的那位管菜园的劣僧缘根,也在极短的篇幅中将人类的劣根性
表露无遗。
因为是人欲本能的象征,所以一方面出奇,一方面深入,使这部书让人
叹为观止。
前述的“冤、孽”,正是由这些欲望、本能造成,而且冤冤相报,孽孽
相连,形成了一张奇异的关系网络,组成“非人的世界”。而将正常的人
也变成“非人”。写到这一层,《天龙八部》一书的题旨,自然又深了一
层。
再深入一层,我们就能抓住小说的命意及题旨了。那就是“超度”与“点
化”。
金庸创造这样一个“天龙八部”的“非人”的世界,并探出了这一世界
形成的原因,自不仅是因为“好奇”而已,而是要以此“点化”世人,当
然首先就是要“超度”书中的人物。
《天龙八部》的第五卷书,在结构上是总束全书的,如前所述,是盆景
的底座。而在叙事上,则又是“点题”之卷,从书中的每一个人的“结局”
中,让人受到震动和启发。
佛家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到了天
龙八部的第五卷书,“报应”的时候终于到了。——
慕容博的“王霸雄图”与萧远山的“血海深恨”在那个无名老僧——你
叫他是“佛的化身”也无不可——的点化、治疗之下,终于同时幻灭,归
于光大,阴阳互济,相视一笑了前怨。
那位又贪又嗔又痴的西域高僧、吐蕃国师、大轮明王鸠摩智的结局更是
奇特:
他武功佛学,智计才略,莫不雄长西域,冠冕当时,怎知竟会葬身于污泥之中。人
孰无死?然如此死法,实在太不光采。佛家观此身犹似臭皮囊,色无常,无常是苦,此身
非我,须当厌离,这些最基本的佛学道理,鸠摩智登坛说法之时,自然妙慧明辩,说来头
头是道,听者无不欢喜赞叹。但此刻身入枯井,顶压巨岩,口含烂泥,与法坛上檀香高烧,
舌灿莲花的情境毕竟大不相同,什么涅盘后的常乐我净,自在无碍,尽数抛到了受想行识
之外,但觉五蕴皆实,心有挂碍,生大恐怖,揭谛揭谛,波罗僧揭谛,不得渡此泥井之苦
厄矣。
想到悲伤之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第45回)
鸠摩智半晌不语,又暗一运气,确知数十年的艰辛修为已然废于一旦。他原是个大
智大慧之人,佛学修为亦是十分睿深,只因练了武功,好胜之心日胜,向佛之心日淡,至
有今日之事。他坐在污泥之中,猛然省起:“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
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
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他回顾数十年来的所作所为,额头汗水涔
涔而下,又是惭愧,又是伤心。……(第46回)
这位西域高僧,终于在武功内力尽失之时,在枯井底污泥处,在死亡的
恐惧中,找回了真我,也找回了真理。最后恍然大悟,真正地成了一代高
僧,为佛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化戾气为祥和,正是本书的宗旨。
其他人物,如玄慈、叶二娘终于为自己的情孽与嗔怨而一死解脱;段正
淳风流一生,最终与他心爱的女人死在了一起;妙的是,段正淳的“报应”
不仅是为情而死,而且是他的夫人对他的报复,他唯一的儿子,居然是段
延庆所生。段延庆一生梦想复辟,终究好梦难圆,而落下了一世的骂名,
只因心中尚存一丝人性的光明,不忘“观世音”的恩德,不忍杀不肯认他
为父的儿子,最终飘然远去,也算得上是一种最好的结局了。丁春秋一生
喜好阿谀奉承,最后却在自己招来的徒子徒孙的痛骂声中,身中生死符,
弄得不能生,亦不能死,到少林寺中度其余生去了。阿紫与游坦之,也先
后跳崖,去追寻其一生最大的美梦,对于他们而言,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最
好的结局了吧。
最妙的是,在小说的最后,交待了慕容复坐在离大理不远的一座坟头
上,演其“登基”之戏,做其皇帝之梦。这一结局,一方面是表明此人迷
梦不醒,迷而至痴至疯,这也是他必然的结局;另一方面则是,此人不死,
还在做皇帝之梦,世间的冤孽尚不能就此了结,只要有人还在坟头上做戏,
世间恐怕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安宁。
四 题旨——意义
看到这个标题,一定有人感到奇怪,前面所说的题旨,难道不是本书的
意义吗?又何来“题旨——意义”一说,是不是故弄玄虚?
当然不是故弄玄虚。题旨是题旨,是作者主观的设计和隐喻;意义是意
义,是小说客观的蕴藏。当然这种意义也非完全脱离其题旨而存在的,所
以只有说“题旨——意义”,这才合适。——小说的题旨,我们已经说了,
是佛学的寓言,即“冤孽与超度”。但小说的思想及其审美意义,却不止
于此。
如若将《天龙八部》一书仅仅当成一部佛教哲学经典的演绎、寓言来看,
那还不能真正领会它的妙谛。
《天龙八部》写到第48回,即写到段誉在了解自己的身世真相之后,
回到大理,继承王位;保定帝出家,并教导段誉,做皇帝一是要爱民,二
是要纳谏,千万不可在年老之时,自恃聪明,于国事妄作更张,更不可对
邻国擅用刀兵,到此即可结束了。做为一个“写云南大理国”的故事,从
段誉离家走江湖开头,又以段誉归家做皇帝告终,正好是完整的;再则,
作为一部佛学演绎之书,写到大理保定帝避位出家为僧,亦可以算是完满
了。
可是作者又写了第49、第 50两回。而且,在第 49回的开始,似乎换
了一副笔法,写大宋皇宫中太皇太后高氏病危,及宋哲宗赵煦迫不及待地
要自做主张、变法图强。这一段完全是史笔,写的是史实,与原书中的人
物及情节,似乎并不相干。
或许,作者只是为了章回的整齐,写这最后两回,正好是50回,每卷
10回,整齐划一。
但不论怎样,有了这最后两回,无疑使小说更加完整(交待了萧峰、虚
竹的结局),更主要的是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再度升华。——如果说此前的
故事,还只是“冤孽与超度”,即不脱佛家之旨,属于古典文化传统思想
范畴;有了这最后的两回书,则使小说的主题提升到现代意识的崭新层面,
即完成了国际主义、和平主义及人道主义的新的主题。
如果说在此之前,萧峰等人还不过是一般的江湖侠士及武林豪杰,而有
了这两回书之后,萧峰就升华为和平主义及人道主义的真正的人类英雄。
书中的萧峰,原先以为自己是汉人,所以在辽宋冲突之中,明确地站在
汉人的立场上,率领丐帮英雄为保家卫国而战斗,与辽国为敌,立下奇功。
后来突然逆转,萧峰原是契丹人,而中原武林反以他为敌,不仅不让他再
做丐帮之主,还逼得他在中原已无立身之地。他只有回归自己的祖国,做
了南院大王,握有兵权。这时,若按阿紫之意,以及他的父亲萧远山的传
统做法,他完全可以,甚至“应该”率领辽兵南下复仇,将宋人江湖及其
江山打得落花流水。但萧峰却没这样做,甚至,在耶律洪基逼他率兵南下,
并封他为宋王兼平南大元帅时,他反而想要挂印而去;后来被囚,仍然不
改初衷;再后来被救,他更是为辽宋两国罢兵而立下殊勋,不惜“欺君犯
上”,得罪结义兄弟兼辽国之主耶律洪基,最后他只得自杀以全忠义。
萧峰的自杀,使很多人不理解。耶律洪基就想不通:“他到底于我大辽
是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
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
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是为什么?”——当场的宋人英雄,
更是难以理解:“乔帮主果真是契丹人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帮助大宋?”
“两国罢兵,他成了排难解纷的大功臣,却用不着自寻短见啊”……众人
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想来说去,均是不知所云。
这是书中最惊人的一笔。所有的奇异加在一起,也不致于有这件事那么
让人震惊。萧峰之死,成了所有读者心中的最大悲痛。
他之所以要死,是因为他是契丹人,他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他也愿意
对耶律洪基皇帝尽忠,对结义兄长尽义;然而,他又是一位真正的人类英
雄,他同样热爱全人类,不分民族、国别。在民族冲突中,他不想成为民
族的罪人及国家的罪臣,更不忍看到生灵涂炭。所以,他先公后私,先人
类后民族,先民族后朝廷,先朝廷后兄弟。最终只有牺牲自己,才能平息
所有的波澜。更深一层,我们也要看到,在那样的时代,萧峰这样的超越
国家界限的国际主义者,超越民族仇恨的和平主义者,及超越历史的人道
主义者,的确难以被人理解,亦难生存于世。所以唯有一死,以助作者完
成一个更深刻的寓言。
萧峰劝辽王罢兵,并牺牲自我,固然是由于他的“君子一诺”(他曾发
誓不杀汉人,但其实他后来在聚贤庄还是杀了汉人);也是由于他虽是契
丹人,但却生长于大宋,是以既爱契丹,亦爱大宋;既有契丹人的英勇,
又有汉人的仁义心肠;但再进一层,还是因为他有这种“双重国籍”的特
殊身份,站在雁门关的交界处、国境线、制高点上,听到了宋人骂辽人为
“辽狗”,辽人骂汉人为“宋猪”;看到了两边的官兵一样的“打草谷”,
一样的残害百姓,一样地把人不当人,从而成了真正的“猪狗”……这使
他真正地悟到了“人之为人”的真谛,也使他真正地超越了民族的立场及
偏见。
书中有一段话,最能表现萧峰的思想境界,那就是,慕容博要与萧峰父
子谈一笔“交易”,用他的命,换萧峰侵宋,说得萧远山都有些动心了,
然而萧峰却不答应。他说“杀母之仇,岂可当做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
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
为?”——这也许还只表明了他的英雄气慨,还有一段——“你可曾见过
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
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第43回)上
面这段话,是萧峰的精神境界的体现,少林寺无名老僧夸他“宅心仁善,
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说得固然也对,即萧峰仍在“佛
家精神”的范畴之内。
但,我们若从金庸小说创作的历程来看,《天龙八部》无疑是对前此小
说主题思想的一种超越。——以前的书,都是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为主
题的。无论是郭靖、杨过、张无忌或是陈家洛、袁承志、胡斐,都是汉人
英雄,都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都愿为此而奋斗和牺牲,这当然也了不起。
但萧峰更了不起,他也爱自己的民族和祖国,却又能更上层楼,以天下苍
生为念,表现出国际主义及和平主义的精神。——这只要听一听书中辽兵
的欢呼,和宋人的感叹,就能明白它比民族、爱国、战斗、牺牲,具有更
崇高的意义和价值。这是现代意识借佛之形式来表现。
自从写出萧峰这样一个非汉人的大英雄,金庸的小说创作才真正说得上
是超越了武侠小说的传统和极限;超越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和局限,以现代
人的深刻思想,对传统进行成功的改造,以传统文化的形式表现出现代的
伟大的人类精神。
是以,有人称《天龙八部》是佛家宏旨,也有人称之为现代精神,其实
是二者的成功的结合,且不露痕迹。
有了这两回书,《天龙八部》更接近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
有人说,它就是中国式的《战争与和平》,因为在此之前的中国文学史上,
不论是雅、是俗,都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描写战争而又超越战争的大仁慈、
大悲悯的文学巨著。
而且,它不仅描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同时还写了同
一国家、同一民族之内的帮派之间、集团之间的战争;更深入到人性深层,
描写人与自我、理智与欲望本能的更为残酷的战争。
作者通过传奇的情节,夸张的人物形象,以深刻的笔法,揭露了人性的
奥秘,及其人类种种变态与疯狂的心理和性格,给人类提供了一面独特的、
明亮的镜子,照见人类灵魂世界,反应人类生存的痛苦和悲哀。——说到
镜子,我们不禁想到本书的第24回中,借阿紫之手,给马夫人康敏提供的
一面镜子:“马夫人往镜中看去,只见一张满是血污尘土的脸,惶急、凶
狠、恶毒、怨恨、痛楚、恼怒,种种丑恶之情,尽集于眉目唇鼻之间,哪
里还是从前那个俏生生、娇怯怯、惹人爱怜的美貌佳人?她睁大了双目,
再也合不拢来。她一生自负美貌,可是在临死之前,却在镜中见到了自己
这般丑陋的模样。”——这与其说是她的外形,更不如说是她的灵魂的形
象。
《天龙八部》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它描写了残酷与恐怖,更在于它的怜
悯和慈悲。你可以看成是佛之音旨,更可以看到人道主义的伟大胸怀。
自《神雕侠侣》一书中写到北丐洪七公、西毒欧阳锋这一正一邪的终身
仇敌,在华山之颠相拥、大笑而逝,金庸小说的思想深度便进了一层。不
再仅仅平面地描写人间的正邪善恶,肤浅地表现好人与坏人的故事,而是
深入到人性的深沉隐秘的世界中去,表现“天使与魔鬼一体”的真实的人
性内容。《天龙八部》正是这样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本书作者的立场,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正邪善恶,人物形象不再黑白分
明。而是对所有的人——包括“四大恶人”,以及慕容博、萧远山、游坦
之、阿紫、王夫人、木红棉、甘宝宝、阮星竹、玄慈……等等恶人、做恶
事的人、犯错误的人,给予伟大的同情与怜悯。甚至连鸠摩这样的坏蛋,
阿紫这样的邪恶之花,也一样给他们出路,让他们感悟,或写出他们天性
中仅剩的一点人性的光亮,让他们生得心安,死得其所。
这样的思想境界,绝非一般的武侠小说所具有。一般的武侠小说,常常
是为血腥而血腥,为残酷而残酷,迎合低级趣味,培养嗜血的魔性,让人
目不忍睹。
《天龙八部》充分地表现了人道主义的同情与怜悯,却又并不混淆是
非,善恶不分,更不会颠倒黑白。——不少人误以为金庸正邪不分,善恶
不明,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会——其实,只要看一看本书的第五卷,看
一看书中各色人等的结局和下场便可明白。
同样是死亡,康敏之死,使人及她自己看到的是灵魂的丑恶;段正淳及
他的女人们之死让人感伤;玄慈、叶二娘之死让人震动;阿紫、游坦之之
死让人同情;萧峰之死更让人悲痛和崇敬。……死亡虽是人类的同一归宿,
但它也像一面镜子,照见人格及人的一生,作者在这方面的艺术分寸的把
握,非常的准确而细致。
如何区分佛家宗旨、精神与人道主义的情怀、思想?这是我们要讨论的
最后一个问题。
不排斥这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乃至很大的共同性。众生平等之佛家理
念,与人人平等的现代人文精神,就难以截然区分。佛家的慈悲怜悯,与
现代人文精神也血脉相通。重要的区别,在于出世与入世之分,厌世与爱
世之分,及否定人性与肯定人性之分(或全盘否定与部分肯定之分)。
也许我们能在虚竹这一形象及其人生经历中找到最好的例证。
虚竹是一心一意想当和尚,一心一意坚守佛门之戒,但他遭遇不幸,碰
到了阿紫,又碰到了天山童姥,让他一一破戒:荤戒、酒戒、淫戒、杀生
之戒、自杀之戒……一一都犯了。但,那些都不能认真算数,是因为受到
外界的欺骗或压力,不得不如此,或是无意中如此,并非虚竹本人之愿。
唯一让虚竹自己犯戒、抵挡不住的,是所谓“世间第一大诱惑”,即男
女之欲。终于,在那黑暗的冰窖中,虚竹不由自主,与“梦姑”男欢女爱。
这产生了两个影响,一是虚竹不再忌荤、忌酒;二是从此心中有了“她”。
因而后来有在灵鹫宫中,与段誉“同病相怜”,醉酒、谈情、结拜一幕戏。
虚竹因此而终于被逐出少林寺,离开佛门。
但,他的人格形象,却没有因此而改变。作者还为他安排了——出人意
料地——与“梦姑”重会,并结为夫妻的美妙结局,这显然不符合佛家宗
旨,但却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而这正是本书超越佛家精神局限的最好的例
证。
再回过头来看段誉。他也算得上是佛门俗家弟子,自幼相信佛道,并因
真正地信佛,而不愿意学习杀人的武功,以至于离家出走。他在江湖中的
遭遇十分奇特,但很少违背佛家宗旨,只有对王语嫣的痴情,却是用任何
佛理也无法“解脱”。他的痴情虽然受尽了别人的奚落与鄙视,自己也无
数次反省和自责,作者也时常调侃和幽默。但,在大的关节处,作者对段
誉的痴情,却显然抱着同情和尊敬的态度,并为他大开绿灯,使之获得圆
满的结局。一是让王语嫣在枯井底、污泥处回心转意,离开无情的慕容复,
而投入深情的段誉的怀抱;二是让段誉成为段延庆的儿子,以便绕过乱伦
的深渊。作者之所以如此,正是其明确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佛家讲贪、
嗔、痴是“三毒”,自然包括“痴情”;佛家要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
无不包括“戒色”,但段誉这位佛家子弟却能痴情而不造孽,好色而获认
可,无疑是拜人道主义思想所赐。
萧峰的师父玄苦虽然是少林寺的高僧,但玄苦只教武功,不教佛学,所
以萧峰始终是俗世的英雄。他的思想境界虽然无疑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
响,但其最后的升华,却是作者的一种有分寸的“提拔”。对此,我们在
前文中已做过分析,不须再说。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即从肯定人的个性、尊严、利益的角度,从自由、
平等、博爱的角度,我们能在《天龙八部》中看到更丰富、更新颖的思想
内容,这未必是小说的题旨,但却无疑是它的意义。——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更能说明《天龙八部》的妙处及其艺术成就。
原贴:有关小说天龙八部
cinsiley
阿朱确实不是非常漂亮 跟王语嫣没的比 应该是和钟灵她们一个档次吧
从书上看 萧峰和阿朱并不是一见钟情 是属于那种喜欢服侍别人的女人 她在聚贤庄被萧峰救过后 一方面出于感激 另一方面是觉得萧峰这样的人是很需要人来照顾的 因此“爱”上了他
而萧峰真正爱上阿朱其实是在阿朱临死的时候 他得知阿朱为了他而甘心被他打死 所以非常感动得爱上了阿朱
小说里对两个人的感情描写不多 主要还是体现出萧峰这种大男人 大英雄的豪迈气概
原贴: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soloist
阿朱应该很漂亮的,金老给他小说中的英雄所爱的女人的容貌从来都是很美的。至于萧远山说阿朱不是“倾国”的容貌,我们虽可以承认阿朱不是天龙第一美女,但那也是出于萧远山爱护儿子的心情,恼怒萧峰不珍惜自己的性命所致。原文如下:
那人骂道:“你这臭骡子,练就了这样一身天下无敌的武功,怎地为一个瘦骨伶仃的女娃子枉送性命?她跟你非亲非故,无恩无义,又不是什么倾国倾城的美貌佳人,只不过是一个低三下四的小丫头而已。天下哪有你这等大傻瓜?”
——第二十回 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电视剧中给萧峰眼神的特写只是为后面二人情感埋伏笔,奉劝您多看原著,少看电视剧。
至于阿朱的美貌可以从她第一次以真面目出场时,段誉的评价中看出,原文如下:
段誉从松木梯级走上“听雨居”门口,只见阿碧站着候客,一身淡绿衣衫。她身旁站着个身穿淡绛纱衫的女郎,也是盈盈十六七年纪,向着段誉似笑非笑,一脸精灵顽皮的神气。阿碧是瓜子脸,清雅秀丽,这女郎是鹅蛋脸,眼珠灵动,另有一股动人气韵。
段誉一走近,便闻到她身上淡淡的幽香,笑道:“阿朱姊姊,你这样一个小美人,难为你扮老太太扮得这样像。”那女郎正是阿朱,斜了他一眼,笑道:“你向我磕了三个头,心中不服气,是不是?”段誉连连摇头,道:“这三个头磕得大有道理,只不过我猜得不大对了。”阿朱道:“什么事猜错了?”
段誉道:“我早料到姊姊跟阿碧一般,也是一位天下少见的美人,可是我心中啊,却将姊姊想得跟阿碧姊姊差不多,哪知道一见面,这个……这个……”阿朱抢着道:“原来远远及不上阿碧?”阿碧同时道:“你见她比我胜过十倍,大吃一惊,是不是?”
段誉摇头道:“都不是。我只觉老天爷的本事,当真令人大为钦佩。他既挖空心思,造了阿碧姊姊这样一位美人儿出来,江南的灵秀之气,该当是一举用得干干净净了。哪知又能另选一位阿朱姊姊。两个儿的相貌全然不同,却各有各的好看,叫我想赞美几句,却偏偏一句也说不出口。”
——第十一回 向来痴
而萧峰眼中的阿朱只是“娇美”二字,原文如下:
乔峰见她脸上花纹斑斓,凹凹凸凸,瞧不清真貌,将她僧袍的衣袖在溪水中浸得湿透,在她脸上用力擦洗几下,灰粉簌簌应手而落,露出一张娇美的少女脸蛋来。乔峰失声叫道:“是阿朱姑娘!”
乔装止清混入少林寺菩提院的,正是慕容复的侍婢阿朱。
她改装易容之术,妙绝人寰,踩木脚增高身形,以棉花耸肩凸腹,更用面粉糊浆堆肿了面颊,戴上僧帽,穿上僧袍,竟连与止清日常见面的止湛、止渊等人也认不出来。
——第十八回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萧峰第一次与阿朱见面时对这个小丫头应该没什么印象,原文:
只听得一个北方口音的人大声道:“慕容公子是跟敝帮乔帮主事先订下了约会吗?”包三先生道:“订不订约会都一样。
慕容公子既上洛阳,丐帮的帮主总不能自行走开,让他扑一个空啊。岂有此理,真正的岂有此理!”那人道:“慕容公子有无信帖知会敝帮?”包三先生道:“我怎么知道?我既不是慕容公子,又不是丐帮帮主,怎会知道?你这句话问得太也没有道理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乔峰脸一沉,大踏步走进林去。段誉跟在后面,但见杏子林中两起人相对而立,包三先生身后站着三个少女。段誉的目光一碰到其中一个女郎的脸,便再也移不开了。(三个少女:阿朱,阿碧,王语嫣)
——十四 剧饮千杯男儿事
第一次对话:
风波恶摇了摇头,道:“我打你不过,强弱相差太远,打起来兴味索然。乔帮主,再见了。”他打了败仗,竟丝毫没有垂头丧气,所谓“胜固欣然败亦喜”,只求有架打,打得紧张火炽,那便心满意足,是输是赢,却是全不萦怀,实可说深得“斗道”之三昧。他举手和乔峰别过,向包不同道:“三哥,听说公子爷去了少林寺,那儿人多,定然有架打,我这便撩撩去。你们慢慢再来罢。”他深恐失了一次半次打架的遇合,不等包不同等回答,当即急奔而去。
包不同道:“走罢,走罢!技不如人兮,脸上无光!再练十年兮,又输精光!不如罢休兮,吃尽当光!”高声而吟,扬长而去,倒伦输得潇洒。
王语嫣向阿朱、阿碧道:“三哥、四哥都走了,咱们却又到哪里找……找他去?”阿朱低头道:“这儿丐帮他们要商量正经事情,咱们且回无锡城再说。”转头向乔峰道:“乔帮主,我们三人走啦!”乔峰点头道:“三位自便。”
——十四 剧饮千杯男儿事
直到聚贤庄一役后,二人的会面,阿朱已露情感,可萧峰还是未表露出对阿朱的什么情意,原文如下:
乔峰呆立在石壁之前,不禁怒火上冲,只想挥刀举掌乱杀,猛然间想起一事:“我离丐帮之时,曾断单正的钢刀立誓,说道:我是汉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决计不杀一个汉人。可是我在聚贤庄上,一举杀了多少人?此刻又想杀人,岂不是大违誓言?唉,事已至此,我不犯人,人来犯我,倘若束手待毙,任人宰割,岂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行径?”
千里奔驰,为的是要查明自己身世,可是始终毫无结果。
心中越来越暴躁,大声号叫:“我不是汉人,我不是汉人!我是契丹胡虏,我是契丹胡虏!”提起手来,一掌掌往山壁上劈去。只听得四下里山谷鸣响,一声声传来:“不是汉人,不是汉人!……契丹胡虏,契丹胡虏!”
山壁上石屑四溅。乔峰心中郁怒难伸,仍是一掌一掌的劈去,似要将这一个多月来所受的种种委屈,都要向这块石壁发泄,到得后来,手掌出血,一个个血手印拍上石壁,他兀自不停。
正击之际,忽听得身后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说道:“乔大爷,你再打下去,这座山峰也要给你击倒了。”
乔峰一怔,回过头来,只见山坡旁一株花树之下,一个少女倚树而立,身穿淡红衫子,嘴角边带着微笑,正是阿朱。
他那日出手救她,只不过激于一时气愤,对这小丫头本人,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后来自顾不暇,于她的生死存亡更是置之脑后了,不料她忽然在此处出现,乔峰惊异之余,自也欢喜,迎将上去,笑道:“阿朱,你身子大好了?”只是他狂怒之后,转愤为喜,脸上的笑容未免颇为勉强。
阿朱道:“乔大爷,你好!”她向乔峰凝视片刻,突然之间,纵身扑入他的怀中,哭道:“乔大爷,我……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谢谢老天爷保佑,你终于安好无恙。”
她这几句话说得断断续续,但话中充满了喜悦安慰之情,乔峰一听便知她对自己不胜关怀,心中一动,问道:“你怎在在这里等了我五日五夜?你……你怎知我会到这里来?”
阿朱慢慢抬起头来,忽然想到自己是伏在一个男子的怀中,脸上一红,退开两步,再想起适才自己的情不自禁,更是满脸飞红,突然间反身疾奔,转到了树后。
乔峰叫道:“喂,阿朱,阿朱,你干什么?”阿朱不答,只觉一颗心怦怦乱跳,过了良久,才从树后出来,脸上仍是颇有羞涩之意,一时之间,竟讷讷的说不出话来。乔峰见她神色奇异,道:“阿朱,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跟我说好了。
咱俩是患难之交,同生共死过来的,还能有什么顾忌?”阿朱脸上又是一红,道:“没有。”
乔峰轻轻扳着她肩头,将她脸颊转向日光,只见她容色虽甚憔悴,但苍白的脸蛋上隐隐泛出淡红,已非当日身受重伤时的灰败之色,再伸指去搭她脉搏。阿朱的手腕碰到了他的手指,忽地全身一震。乔峰道:“怎么?还有什么不舒服么?”
阿朱脸上又是一红,忙道:“不是,没……没有。”乔峰按她脉搏,但觉跳动平稳,舒畅有力,赞道:“薛神医妙手回春,果真名不虚传。”
——第二十回 悄立雁门 绝壁无余字
萧峰对阿朱的好感不知什么时候有的,但情意却是在第二十一回才表露,原文:
萧峰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刀头上挣命的勾当,我的确过得厌了。在塞外草原中驰马放鹰,纵犬逐兔,从此无牵无挂,当真开心得多。阿朱,我在塞外,你来瞧我不瞧?”
阿朱脸上一红,低声道:“我不是说‘放牧’么?你驰马打猎,我便放牛放羊。”说到这里,将头低了下去。
萧峰虽是个粗豪汉子,但她这几句话中的含意,却也听得明明白白,她是说要和自己终身在塞外厮守,再也不回中原了。萧峰初时救她,只不过一时意气,待得她追到雁门关外,偕赴卫辉、泰安、天台,千里奔波,日夕相亲,才处处感到了她的温柔亲切,此刻更听到她直言吐露心事,不由得心意激荡,伸出粗大的手掌,握住了她小手,说道:“阿朱,你对我这么好,不以我是契丹贱种而厌弃我么?”
阿朱道:“汉人是人,契丹人也是人,又有什么贵贱之分?
我……我喜欢做契丹人,这是真心诚意,半点也不勉强。”说到后来,声音有如蚊鸣,细不可闻。
萧峰大喜,突然伸掌抓住她腰,将她身子抛上半空,待她跌了下来,然后轻轻接住,放在地下,笑眯眯的向她瞧了一眼,大声道:“阿朱,你以后跟着我骑马打猎、牧牛放羊,是永不后悔的了?”
阿朱正色道:“便跟着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后悔。跟着你吃尽千般苦楚,万种熬煎,也是欢欢喜喜。”
萧峰大声道:“萧某得有今日,别说要我重当丐帮帮主,就是叫我做大宋皇帝,我也不干。阿朱,这就到信阳找马夫人去,她肯说也罢,不肯说也罢,这是咱们最后要找的一个人了。一句话问过,咱们便到塞外打猎放羊去也!”
阿朱道:“萧大爷……”萧峰道:“从今而后,你别再叫我什么大爷、二爷了,你叫我大哥!”阿朱满脸通红,低声道:“我怎么配?”萧峰道:“你肯不肯叫?”阿朱微笑道:“千肯万肯,就是不敢。”萧峰笑道:“你姑且叫一声试试。”阿朱细声道:“大……大哥!”
萧峰哈哈大笑,说道:“是了!从今而后,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蔑鄙视的胡虏贱种,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
有一个人……”一时不知如何说才是。
阿朱接口道:“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说得诚挚无比。
萧峰纵声长笑,四周山谷鸣响,他想到阿朱说“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她明知前途满是荆棘,却也甘受无悔,心中感激,虽满脸笑容,腮边却滚下了两行泪水。
——千里茫茫若梦
原贴: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徐浩然卍解
原来叫她马夫人,是因为她老公是马大元,后来乔峰听墙角,发现给她破处的是段正淳(应该是吧?),然后又和白世镜,全冠青都有染,于是乔峰陷入了混乱,不知道应该叫她马夫人,段夫人,白夫人还是全夫人,于是只好叫回本名。
至于拥抱,第一,乔峰不在乎这个,本来就是个叫花子,有是杀人狂,还怕抱一个女人嘛?第二,主要当事乔峰因为杀了阿朱,为了弄清真相,已经什么都不管了。
原贴: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babmail
《五星大饭店》没续集,至于日本是有一个很短的几十分钟的结局而已,那个结局算是海岩写的,但并不是海岩内心真正的想法,用海岩自己的说法,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那个结局是潘玉龙和豆豆在一起了,是为了迎合日本女性的口味,因为日本女性比较希望男主的感情从一而终。
GAO
《天龙八部》为什么叫天龙八部?
金庸先生留下了十四部经典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天”指的是《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这四个字,是佛经中的用语,在很多的大乘佛经经典中,都有曾引用过”天龙八部“,例如:”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来自于巴利语,是一种古代印度的俗语,不是梵语但与梵语相接近。
“非人”的意思,通俗地可以理解为:人类以外地事物。其中包括八种神道怪物,这八种神道怪物,排在首位的叫“天”、次位的叫“龙”。
而“天龙八部”中的“天”与“龙”,就是来自上文所说的”非人“。佛教中的天,是天神,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佛教讲究轮回,认为即使是天神,寿命也会有终结的时候,而天神死的时候,会出现五种症状,也就是所谓的”天人五衰“了,”天人五衰“又分为”大五衰相“和”小五衰相“。
在佛经中的”龙“,与人们印象中的”龙“相差无几,佛教中认为的龙,力气极大,《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作为西域番僧,其所掌握威力极大的武功,正是”龙象般若功“、"龙”和“象”一样,在古印度佛教中备受尊敬,是力量的象征。
以上便是解释了天龙八部中的天龙。
此外,还有“夜叉”、“夜叉”中有“夜叉八大将”的说法,其源自于佛教密宗根本经典之一大日经。
一行是唐朝时期的僧人,同时也是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他就曾注解了大日经,成书大日经疏。大日经疏中详细记载了“夜叉八大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伙比较熟悉的。
例如“阿修罗”、在很多神话小说中,都会出现“阿修罗”的身影。
“迦楼罗”、一种大鸟,以龙为食物,传说迦楼罗就是金翅大鹏鸟,在坊间传说中,也曾说岳飞是金翅大鹏鸟转世。
”紧那罗“、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西游记后传》中,”无天佛祖“就是”紧那罗“。
此外,还有”乾达婆“、”摩呼罗迦“(一种人身蛇头的蟒蛇神)
综合上文所述,可以知道《天龙八部》的由来,“八部”指的是八种神道怪物,分别是”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乾达婆“、”摩呼罗迦“。一共有八种。
而“天”和“龙”、排在了八种神道怪物的首次两位,便特意拿出来取名,连起来便是“天龙”
《天龙八部》刚刚出版时,也有人称其为八部天龙。
醉卧伊人膝
如果仅从小说来看,我们很难理解什么是“天龙”什么又是“八部”。但是和佛教联系起来就有些道理了,比如说在《西游记》中白龙马最后就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所以说这个“八部天龙”可能就是佛教用语,代表佛教的八种护法神。
他们分别是“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因为前面两个“天”和“龙”比较重要,因此这“八部”被冠为“天龙”这两个字,既然解释了名字的由来,那么金庸为什么用这个名字个小说起名呢?因为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对应这一部。
首先是天:天也就是帝释天,帝释天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是众天神之领袖。而在《天龙八部》中只有乔峰能够担当起“天”这个称号。
龙:即指龙神,在《天龙八部》中能够称为龙的只有段誉,因为段誉后来成为了大理国的皇帝,皇帝不就被称为是“真龙天子”吗?
夜叉: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另外夜叉也有敏捷、勇健、轻灵的意思。在《天龙八部》中能够称得上夜叉的也就是虚竹了,因为虚竹让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诸魔甘心屈居其门下,并且让他们弃恶从善。再加上虚竹修炼的是逍遥派武学。
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既然乔峰是帝释天了。那么阿朱就是这个乾达婆。
阿修罗:阿修罗王常常率领部和下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食物,帝释天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在《天龙八部》中于乔峰作对的也就是“慕容复”了。在加上慕容复身边总有美女相伴。所以这个阿修罗非慕容复莫属。
迦楼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记载的一种巨型神鸟,平时靠捕食龙为食,而且吃得非常多。最后一生所吃的龙的毒素一起发而死。在《天龙八部》中鸠摩智一生醉心于武功绝学,试图将少林七十二绝技融合在一起。差点而死。
紧那罗:也被称为歌神、歌乐神、音乐天,有的人说这个是阿紫,也有的人说是暗示书中的游坦之。
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所以这个蟒蛇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在小说中应该就属丁春秋了。因为丁春秋武功极高,心狠手辣,善于用毒。
薇薇歸來
21-1 遇到了就是有缘,妙妙角不请自来。
其实,妙妙角看到这部小说前,甚至在读过小说后,都是一样的有这个疑问:“《天龙八部》为什么叫天龙八部?书中除了大理国天龙寺之外根本没有出现什么天龙呀?什么八部就更是不知从何说起,为何如此?”
再细细一看,在《天龙八部》开篇前,作者专门有“释名”一章,对此有详细解说。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陀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却是北宋时期宋国、辽国、大理、西夏、吐蕃等国的人和事。大约定位于北宋哲宗元祐、绍圣年间,即公元1094年前后。
作者进一步解释道:
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就像《水浒》中有母夜叉孙二娘、摩云金翅欧鹏。
其实,小说中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虽是借用了佛教经典中名字甚至特性等,但同样也有如佛教经典中所谓的“喜、怒、哀、乐、爱、恶、悲、愁等感情”,甚至表现得更加强烈。
“天龙八部”本来就是神话性的,佛陀说法也多半以神话性的人物作譬喻,有一种比较抽象的含义。抽象则内容较为广泛,包含的范围较大,不像具体之人与事有特定所指。
小说以现实存在过的历史事实为脉,粗线条基本符合大家的认知,从中也能找到历史教材上出现过的人物。但不代表这就是历史,正如作者所说:“故事为虚构,人物的感情力求真实。”
小说中的人物有很多都身具特异武功,大多是超现实的。譬如说“逍遥派”的北冥神功、唯我独尊功、凌波微步、传音搜魂大法等等,让读者仿如进入了玄幻修真界,直呼这一段恐怕又是金大师找人代笔之作云云。
另外,小说中还有诸多超现实的情节,有些人物表现出来的性格极其怪异,常常让人“爱则爱到骨子里,恨则恨到骨子里”。譬如说马夫人康敏因为一个眼神搅乱丐帮,阿紫与游坦之的“孽债情缘”,逍遥派天山童姥、无崖子与李秋水的感情纠葛,慕容氏与萧远山父子的仇怨等等,使整个故事跌宕起伏,让人时而咬牙切齿时而哈哈大笑。
总之,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其实是颇有深意的,首先“强调这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带有魔幻性质、放纵想象力的作品”。其次也是在强调,这部小说写尽了世间百态、诸般人物,正如前述佛教经典中的“天龙八部”。妙妙角回答,必定原创。欢迎点赞鼓励或留言交流,喜欢请关注,谢谢!(网图侵删。)
小柳同学
“解不了 名缰系嗔贪”指鸠摩智身为出家人,却六根不净:不但因为贪欲,对大理的六脉神剑剑谱巧取豪夺,对段誉威逼利诱,还想要一人挑了少林寺,以名震天下。本因无欲无求的“高僧”却为了名利大行嗔贪。
“却试问 几时把痴心醉”应该指的是王语嫣,段誉对其的爱恋可谓天下皆知,而她的一颗心却始终挂在慕容复身上。
原贴: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samivysky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对于康敏临死前的要求萧峰怎能拒绝。而无论处于封建礼教还是人言可畏,英雄气概的萧峰怎能对丐帮兄弟的夫人示爱呢?无奈,称之为康敏,也就将其视之为未出阁的姑娘。如此示爱方能真正满足了死者最后的遗愿。
原贴: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乙路人。。
quibftiy
原贴:欢乐元帅有没有续集?
热爱
年少时读小说总不求甚解,对于喜爱的武侠小说也总是只关注情节,而对于小说的言外之意却未加详考。近来心态渐老,开始怀旧,重读重看金大侠的《天龙八部》,感慨,感慨。仔细想想小说人物,对照书前释名,方知天龙八部为何叫天龙八部?
原来书中主要人物与天龙八部神道怪物都能一一对应,按释名所言,天龙八部者,分别为天神、龙神、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迦。
一、天神:
八部之首,纵观全书,代表团队为大理王室,代表人物有段誉、段正淳、段王府禇、古、傅、朱四大家将,帝释是众天神的领袖,当以段誉为代表。天龙书中,以段誉其人落墨最多,其为人呆气十足,行事颠三倒四,莫名其妙之至,但也称得上一身正气,又是一国之君,四大家将常相护,以帝释待之,合情合理。而释名已作解释,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是至高无上的,只是比人能享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各人天神之号也算名副其实。段誉身居帝位,又有王语嫣常伴身边,自然较常人福报绵长;段正淳是大理王爷,艳福齐天。而四大家将虽武功不算出色,勇猛却可与四大天王相比。
二、龙神:
代表团队为丐帮,代表人物有萧峰、宋奚陈吴四长老。而在佛教中,龙神是很受人尊敬的,古印度人还认为龙是水中力气最大的生物。而萧峰是金庸书中的第一条好汉,是一个让人崇敬的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其刚猛威风是冠绝天下的,“降龙十八掌”使将出来当真势不可挡,当是龙王化身。丐帮是天下第一大帮,行事光明磊落,主要人物如宋奚陈吴四长老均是一代英雄人物,这由萧峰在杏子林的话中便可看出。虽也有小人如全冠清,但释名也说“有的大蟒蛇也称为龙”,龙蛇混杂,正是说明这种情况。
三、夜叉:
代表团队为灵鹫宫,代表人物为虚竹、竹剑、兰剑、梅剑、菊剑。佛经中夜叉的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有“夜叉八大将”和“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担负着维护众生界的使命。小说开始,灵鹫宫是人闻人怕的名词,神出鬼没,给人种生死符,这与夜叉倒也有几分相似。后来在虚竹的领导下,却也转型成为了维和部队,四剑侍更是美丽的夜叉。
四、乾达婆:
代表人物是王语嫣。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段誉既是天神,那服侍他的乾达婆自非王语嫣莫属了,而且一想起美丽的王语嫣,眼前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顾盼生辉,人见人爱,不是乾达婆却是谁?
五、阿修罗:
代表团队为四大恶人,代表人物为段延庆。“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阿修罗王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爱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乱,越乱越好”的事,阿修罗又疑心病很重。这些都是四大恶人的写照。四大恶人中男的面目狰狞,但叶二娘却是一个绝色佳人。四大恶人性情偏激、行事邪恶,唯恐天下不乱,专门与大理段氏作对,实际上就是段延庆在与段正明段正淳争权。而事实上每人都有善良可爱或可悯之处, “恶贯满盈”段延庆为恶最大,最残忍无情,但是他的受苦也最深,叶二娘对玄慈的情深义重,南海鳄神岳老三的憨直诚实,就是贪淫好色的云中鹤,也有善心救王语嫣的时候,真是非常特别。
六、迦楼罗:
以慕容家族为代表,核心人物是慕容博慕容复父子。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南慕容、北乔峰”,慕容复一现身就注定要与萧峰作对,甚至与游坦之联手对付萧峰。慕容家族为了图谋复国,他们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因而成了《天龙八部》的世界中的最大的罪恶之源和最大的毒瘤。但他们本身就是悲剧人物,常作悲苦状。小说的结尾处,段誉等人看到慕容复坐在坟头上,让一群乡村小孩朝拜,慕容复对这群小孩说:“众爱卿平身。朕既兴复大燕,身登大宝.人人皆有封赏。”这正是体内积蓄毒气极多、病入膏肓了。
七、下种神道紧那罗:
代表人物是马夫人。紧那罗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马夫人是段正淳的情人,外表美艳如花,但实际上极为阴险毒辣,似是仙女而实为妖怪,切合人非人的主旨。
八、摩呼罗迦:
代表人物是游坦之。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而游坦之的一张脸被铁面具弄了个一塌糊涂,望之不类人,却像个人身怪面的妖怪。
以上各主要人物对号入座完毕,终于算是明白金大侠天龙八部的含义。八部无绝对好坏,只需回归本觉真心,便可成佛。天龙二神自不用说,如夜叉之虚竹,本有慧根,成佛只是时间问题,如阿修罗之段延庆、迦楼罗之慕容博,最后也是顿悟。
人之本性,也或如是。
我是六甲番人,如喜欢本文,请您点赞或点评,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小早
金庸是很推崇佛教的,他的作品很多都有关于佛教的描写,特别是《天龙八部》,其中有大段的佛教术语解释,能让读者对佛教稍有了解。
《天龙八部》就是一个佛教术语,是指
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实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摘自网络!八部中各部你都可以在百度上找到资料。有兴趣可以深入了解。
我们看《天龙八部》的时候可以体会到有一颗佛心是很重要的,比如段誉和虚竹,从未想过要名利双收从未想过要练高深的武功,但结果都是名利双收武功高强!反观慕容复,我觉得整本书里他一直在努力奋斗,但由于心思歹毒,居心不良,结果不仅啥都没得到,连自己拥有的都丢了,最后还疯了,幸好还有个阿碧。
同时读者关于《天龙八部》还有一个八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是天众——乔峰,龙众——段誉、夜叉——虚竹、乾达婆——阿朱、阿修罗——慕容复,迦楼罗——鸠摩智,紧那罗——阿紫,摩呼罗迦——玄慈,这个不一定准确,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不管怎么样,还是挺好记的[耶][耶]
同时著名学者陈世骧曾对《天龙八部》作了一个精要的概括:冤孽与超度。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读。因为“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正是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hubin
如果仅从小说来看,我们很难理解什么是“天龙”什么又是“八部”。但是和佛教联系起来就有些道理了,比如说在《西游记》中白龙马最后就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所以说这个“八部天龙”可能就是佛教用语,代表佛教的八种护法神。
他们分别是“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因为前面两个“天”和“龙”比较重要,因此这“八部”被冠为“天龙”这两个字,既然解释了名字的由来,那么金庸为什么用这个名字个小说起名呢?因为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对应这一部。
首先是天:天也就是帝释天,帝释天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是众天神之领袖。而在《天龙八部》中只有乔峰能够担当起“天”这个称号。
龙:即指龙神,在《天龙八部》中能够称为龙的只有段誉,因为段誉后来成为了大理国的皇帝,皇帝不就被称为是“真龙天子”吗?
夜叉: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另外夜叉也有敏捷、勇健、轻灵的意思。在《天龙八部》中能够称得上夜叉的也就是虚竹了,因为虚竹让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诸魔甘心屈居其门下,并且让他们弃恶从善。再加上虚竹修炼的是逍遥派武学。
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既然乔峰是帝释天了。那么阿朱就是这个乾达婆。
阿修罗:阿修罗王常常率领部和下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食物,帝释天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在《天龙八部》中于乔峰作对的也就是“慕容复”了。在加上慕容复身边总有美女相伴。所以这个阿修罗非慕容复莫属。
迦楼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记载的一种巨型神鸟,平时靠捕食龙为食,而且吃的非常多。最后一生所吃的龙的毒素一起发而死。在《天龙八部》中鸠摩智一生醉心于武功绝学,试图将少林七十二绝技融合在一起。差点而死。
紧那罗:也被称为歌神、歌乐神、音乐天,有的人说这个是阿紫,也有的人说是暗示书中的游坦之。
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所以这个蟒蛇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在小说中应该救属丁春秋了。因为丁春秋武功极高,心狠手辣,善于用毒。
cat0727_sg5
“天龙八部”出自佛经。 八部分别为:
1.天众
2.龙众
3.夜叉
4.乾达婆
5.阿修罗
6.迦喽罗
7.紧那罗
8.摩侯罗迦
金庸先生就是根据八神不同的特性来塑造书中的人物的。
1.天众:天神。英勇神武,有王者之风,但命运悲惨,代表人物:萧峰。
2.龙众: 龙神。出身尊贵。代表人物:段誉。
3.夜叉:鬼神,恶魔。亦好亦坏,轻灵,敏 捷。代表人物:四大恶人。
4.乾达婆:香神。飘渺,变幻莫测。代表人物:阿朱。
5.阿修罗:多疑,暴躁、执拗而善妒。代表人物:慕容复。
6.迦楼罗:鸟神。狠毒,以龙为食。代表人物:鸠摩智。
7.紧那罗:乐神。人非人,代表人物:阿紫。
8.摩侯罗迦:蟒神。先天不足,聋呆无知,最终修成正果。代表人物:虚竹。
小说主旨出自陈世骧先生1966年致金庸的一封书信,是对《天龙八部》的评论。大意是人生来有情,既然有情,人就必然要受感情的折磨,现实并不总像小说中那么完美,人总要遇到感情,这一挑战总有一天会降临于你,你必将经受一番磨难。总的来说就是造化弄人,也是《天龙八部》这本书的全书主旨,在这本书中所出现人物无不为自身的贪嗔痴爱所困,造就了一个“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婆娑世界。
记忆永恒
《天龙八部》是取自佛教的“八部天龙”,而”八部天龙“在佛教典籍中涵盖了天众、阿修罗、龙众、乾达婆、夜叉等八人,这八人更像是代表了八种人,八种精神,涵盖了世界上众生喜怒哀乐。何人才可超脱。
当时的香港,不管上直达贵人,下至市井小民,都比较喜爱风水玄学一类,而金庸先生钟爱佛教,尤其是佛教典籍中关于众生,因果,教人弃恶从善等思想。他的很多作品中也都有体现,比如《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以佛教典故阐述苍生大义和个人得失的关系。
而《天龙八部》的出世,对佛教体现的尤为突出,不止主角之一的虚竹出身佛教,更有很多笔墨出现了大理的天龙寺,藏传的鸠摩智。还有一种说法,说小说中刻画的人物,也一一对应着八部天龙,如天众-乔峰,龙众-段誉,摩呼迦罗-虚竹,慕容度-阿修罗等等。
fiona
金庸研究佛学,融入《天龙八部》中,是14部中佛学意味最浓的小说。
原著小说前言释名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截取其中关键段落,欣赏一下:
1、小说开篇第一句话:“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
2、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段誉本身信佛,这部书应该是以段誉视角看众生);
3、这部小说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
有很多人分析“八部”分别代表着原著小说中的谁谁谁,“天龙八部”都是“非人”,从小说中每个人物身上都能找到八部中的一些相。
正如“释名”所言,小说借用了“天龙八部”这个词,更直观的意义就是告诉你这是一部蕴含“佛理”的小说。
小说借“玄苦大师”之口说出了佛家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嗔痴贪存在于小说中的方方面面:
段誉对王语嫣;
鸠摩智对武学;
萧远山、庄聚贤对于报仇;
虚竹对于少林寺;
段延庆对大理世家;
萧峰对于身世;
慕容复、慕容博对于复国;
..........如是种种,然最后所有人的结局都以“佛理”化解,甚至慕容博、萧远山的内伤也只能用“佛法”来化解,本身就是对“佛”至高无上的尊崇。
我遇到过几个学佛的朋友,他们对于“佛法”的执着,在我等外人看来,十分偏激;然而对于他们而言,“不信佛”的外人亦是偏激。“佛”至高无上,我做不到崇信,至少能做到不亵渎。
兰花瓣
主要原因是,原著小说就叫《天龙八部》。
先抖个机灵,下面是正儿八经的了。
金庸的《天龙八部》1963年开始连载,花了四年多连载完,可以说是鸿篇巨作,到现在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为什么金庸会用天龙八部这么有佛教意味的名词来给小说命名呢?一件小事可见端倪。
在《天龙八部》连载完不久,金庸的长子,可以说是他最爱的儿子,十多岁的年纪,发表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人生皆苦,没有意义,很有佛教思想。
很多人看了之后跟金庸说,小孩子不能有这样的思想,应该好好引导。金庸反而觉得儿子的想法非常好,因为人生就是这样的。他还夸儿子早慧。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金庸本身就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才会认同儿子这种消极出世的想法。这种思想跟《天龙八部》里表达的人生皆苦非常相近,正是有这样的思想基础,金庸才会创作这样的小说。
但,我要说的重点是,金庸只是粗略了解佛教,恰好他的思想又跟佛教的某一方面接近,然后才选的这个主题。金庸并没有理解到佛教思想的真正精髓,所以才有后面的悲剧。
佛教神话里,天龙八部的出现代表什么呢?不是讲人生皆苦,而是更高一层,轮回皆苦。轮回中有六道,天龙八部之中的大部分属于天道,阿修罗则属于阿修罗道,都是比人活得自在,有神通,寿命很长的众生。
天龙八部这么厉害,可以跟身边媲美了,但他们也在轮回之中,也是会死的,等到寿命到了,还是会掉进轮回之中,转投人或者畜生等道。
佛教故事里用天龙八部的故事说明了轮回皆苦,六道里最厉害的天道也是要死的,而且死之前也是很痛苦。
到这里,金庸都理解对了,人生乃至轮回确实很苦。但是,他没看到另外一半。
佛教虽然讲究人生皆苦,但他却不提倡自杀。普通人要是觉得活得很苦,自然就会想到自杀,一了百了。佛教不提倡这个。
佛教提倡的是,既然你已经看破人生,觉得人生皆苦,就应该利用难得的生命勤苦修行,证悟菩提,跳出轮回。
金庸虽然没理解这一层,但他自己切切实实做到了利用难得的生命。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耕耘的一生。每天上万字,除了写连载还要写社评,还要处理明报的一些事务。他虽然没在修佛,但也算是珍惜自己生命,把生命发挥到了极致,还影响到了其他人。
这也是一种修行。
金庸自己奉行的信条是,我虽然看到了人生没什么意义,但我可以勤苦修行,充实生命,影响他人。
可惜的是,他的长子像他一样,看到了前一半,他却没来得及把后一半总结出来,传给长子。
1973年,年仅19岁的金庸长子,在美国自杀。据说是与女友吵架之后,一时想不开,寻了短见。
曾经有个很著名的讨论,“为什么不在小时候就向孩子揭露现实的残酷?”下面众说纷纭。我觉得,孩子缺少应对残酷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知道人生没有意义,孩子一定会像金庸的长子那样,对现实很容易绝望。
我们应该先让孩子知道面对各种困难的方法,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自然就会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那时,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对抗残酷,而不是消极逃避。
人生固然是很苦,但我们也不容逃避。就算必须要死,也要像萧峰那样,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而死。
叁月
大家在读金庸小说的时候,会发现,金庸本人对佛教很是推崇,几乎每本小说都带有佛教的影子。
我小时候对于《天龙八部》电视剧的名字不是很理解,以为是一部电视剧有八部曲呢。
在上了高中之后才明白,原来天龙八部是佛教术语,前后两个词调换过来就是八部天龙。
八部天龙是佛教中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分别也为,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龙八部》小说其实是将八部天龙的命运赋予到了小说中的人物上面。
不过金庸并没有解释清楚这八个人分别是谁,只有通过小说剧情去推断。
其实关于八个人物分别是谁的争论一直都有,只是金庸也没说出来到底谁分析的是正确的。
随着金庸老先生的故去,这一答案怕是永远的成为一个谜团。
afrajiang
八部天龙原出于佛经。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金庸在这里用这个名称作为书名是为了说明他刻画的人性格各不相同,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人就如同天龙八部一样让整个剧情丰富多彩。
极光恋人
金庸先生在采访中回答过这个问题,就是取“天龙八部”的佛教含义“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因此天龙八部注定是一部悲剧。
细数下天龙之中的角色,结局最好的居然是鸠摩智,他被段誉吸干内力后,大彻大悟,终成一代高僧。其他角色则是一个比一个虐。
主角虚竹,是三兄弟中金庸虐的最轻一个。父亲少林方丈玄慈,母亲四恶人叶二娘,刚和父母相认,双亲就死在眼前,最后和梦姑归隐缥缈峰。看上去结局不错,但虚竹修炼北冥神功,早已注定悲剧。
主角段誉,被虐的次之。和无数女孩真心相爱,但他爹都告诉他,这是你亲妹,你们不能相爱。好不容易他母亲刀白凤告诉他真相,他不是段正淳的儿子,可以和那些女孩交往,他却爱上了王语嫣。新版中王语嫣对于段誉的追求一直都没回应,即使老版中段誉娶了王语嫣,但段誉也修炼了北冥神功,还是注定悲剧。
主角乔峰,那就被老爷子虐的没边了。身为天下第一大帮帮主,却被人揭发为辽人。追查当年真相,又一直在被冤枉,而制造冤案的还是他亲爹,无法报复。好不容易有了个心心相应的女子,却又被自己误杀了。最后自己夹在汉辽中间难以做人,只有一死以止干戈。
说下为什么修炼北冥神功注定是悲剧。逍遥三老修炼的武功都存在缺陷,天山童姥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会还童,李秋水小无相功缺陷是子午时分真气逆行,这点是在鸠摩智身上体现的。北冥神功的缺陷天龙中无一字提及,但剧情中依然透露。在少林,虚竹和丁春秋大战,明显丁春秋被虚竹吊打,而虚竹的功法基本全部来自逍遥派,那么逍遥子实战能力绝对甩虚竹几条街,如果北冥神功不存在缺陷,那么丁春秋偷袭逍遥子只会像空像偷袭张三丰一样被反杀。
天龙中所有角色都一样“求而不得”,只有放下才得解脱。
ζั͡Demon
“天龙八部”是佛教所说的八类天神,又称“八部众”、龙神八部”,既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罗迦。1、天众,既佛教所说的众天神。佛教认为,佛所教化的世界叫做三千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又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而每一界又有许多天,如所谓的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和无色界四空天等。每一天皆有一天神作为主宰,如四大天王、帝释、兜率天王善喜、他化自在天王自在、大梵天王尸弃等。2、龙众,“龙”是梵文Naga的意释,是传说中能兴云降雨的神。据说此宰身长无足。3、夜叉,是一种能食鬼又能伤人的鬼,有的住在地上,有的的居住在天上。4、乾闼婆,香神或乐神,据说是奉侍帝释而司乐之神,经常以音乐歌舞来赞美如来。5、迦楼罗、既金翅鸟,其大无比,可除毒蛇之害。6、阿修罗,意译非天,妈似天而非天。是一种凶神,。7、紧那罗,即歌神,能以歌赞美佛陀,。8、摩~罗迦,即大蟒神。天龙八部诸天鬼神都受到佛的教化,皎依佛法,并以护持佛法、保护众生为天职。其中,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故统称“天龙八部”。
小夹子同学
感谢你的问题,金庸笔下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及《越女剑》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天"天"和"神"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小时候天龙八部看了不下五遍(黄日华版本)一直以为有八部,也就是还有7部,长大后才知道多么可笑!《天龙八部》写于1963年,历时4年创作完成,当然后来啊紫眼镜瞎了那段开始部分就是有倪匡代笔了,天龙八部是金庸老先生非常得意的作品
金庸老先生文化底蕴非常高特别是对佛学跟哲学的研究也非常的深厚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以及武功招式的起名很多也是根据佛学而来比如说般若金刚掌,擒龙手,易筋经,洗髓经等等都是佛门武学,用现代的话来说,金庸老先生当时是一个佛系少年
再看天龙八部 也叫龙神八部,八部众,"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有佛"就是出自法华经:提婆达多品
那么天龙八部有哪八部呢?分别为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一天众:即二十诸天以及其他天神,如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陀、阎王
二龙众:职掌兴云布雨的龙王,有人大龙王、十六龙王
三夜叉:又译作“药叉”,是一种能吃鬼也能害人的恶鬼
四乾达婆:乐神和香神。飞天就是乾闼婆的形象。
五阿修罗:是一种非神、非人亦非鬼的丑陋之极的怪物。阿修罗为“六道”之一,意为“不编正”、“非天”等,一般都是三头六臂,双手持日月刀
六迦楼罗:是一只巨大的金翅鸟,它的双翅展开竟有336万里、每天要吃一条大龙和五百多条小龙。《说岳全传》则干脆让它转世投胎变成了岳飞,所以传说岳飞又被称为大鹏金翅鸟
七紧那罗:即“二十四诸天”中新增补的天神。普陀山普济寺中所塑紧那罗形象为马面和鹿面,半裸体
八摩睺罗伽:即大蟒神。偷蛇的贵族,或是蛇面,手持笙或腰系花鼓,手持鼓槌。
可见金庸老先生取名字之慎重
wincoco
谢邀。
“天龙八部”又称“八部天龙”,是佛教里除了人外的八个护法神族群。这是句基本上是大家都知道的废话,但是不能不说。
在金庸老爷子众多作品之中,只有《天龙八部》被称为“武侠小说中的红楼梦”。也只有《天龙八部》这部小说,是实行多主角模式的,这在金庸老爷子的作品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主角?
天龙八部,芸芸众生。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了,在整个《天龙八部》里,“生老病死”和“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这佛家七苦轮番上阵,折磨着小说中每一个人物;是的,你没看错,“每一个人物”!上至风流王爷,“老种马”段正淳。下到杏子林中那个出场就跪了的,丐帮七袋弟子张全祥。全都在苦海尘世中沉沦挣扎,每个人都自以为抓住了救赎的希望,结果终究还是特么的“如梦幻泡影”,狗咬尿泡一场空!
严格来说,《天龙八部》里每个人都无奈的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在自我和世俗礼教中苦苦挣扎,却一一落败。
社会是由人组成,人却被社会操控。
《天龙八部》之所以叫《天龙八部》,我想就是因为八部众之间的恩怨纠葛,就连佛祖也觉得头疼。而人世间的恩怨情仇,又远胜于八部众!
以大主角萧峰为例。这里插一句,很多人喜欢称他乔峰,我更喜欢称他为萧峰;因为只有萧峰,才能显得出这个人物的厚重!
萧峰出生于契丹,是个契丹人。但是却在宋国长大,自幼接受宋国教化。在他人生的前二三十年,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反对自己的母国为业,以杀戮自己的同胞为荣。他这师父汪剑通也真够可以的,没这么坑人的!讲真,要搁一般人,知道真相以后对宋人的仇恨肯定是爆炸的;没这么缺德的!误杀了人家父母也就罢了,还教唆人家去杀自己的同胞!
然而,萧峰虽然短时间的迷茫过,但他在宋辽边境的雁门关,看到宋辽互相“打草谷”,军队以猎杀对方的平民为荣的时候,终于大彻大悟!
乔峰缓缓的道:“我一向只道契丹人凶恶残暴,虐害汉人,但今日亲眼见到大宋官兵残杀契丹的老弱妇孺,我……我……阿朱,我是契丹人,从今而从,不再以契丹人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
两国相争,受苦的从来都是百姓!从来历史都只会记得开疆拓土帝王将相的姓名,没谁会去在意那些战死沙场的士兵,更何况无辜丧命的百姓!然而更可笑可悲的是,两边百姓你骂我“宋猪”,我骂你“辽狗”,为了统治者们的江山功业,拿自己的小命拼的多么高兴!再看看辽主耶律洪基和宋帝赵煦,两个一南一北,果然都不是东西!实在看不出来他们对百姓有什么“恩义”!
何其痴愚的众生!佛祖看了估计也头疼!
最后,在西亚许多地方,至今他们称中国为“契丹”,也就是说,在不少人眼里,我们都是“契丹人”……
我没拿契丹一毛钱啊!不要污蔑我哦!
微微的栗
天龙八部,语出佛经,每逢佛及大菩萨们说法,及有大的法会时的护法众。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亁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其中以“天”部及“龙”部为首,故称为天龙八部,其中大多是非人,即人们平常观念里的鬼神等。
“天”是指六道之中的天人,大多是是欲界天的天人,比帝释天及梵天层次要低,有如中外各民族中都有的星座神话等神。佛经中,天人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福报更大、寿命终了之后,也是堕落下三趣的。天人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即所谓“天人五衰”,如同我们人得重病甚至要死时,脸色必然有灰败之相。
“龙”是指龙神,在八部中,有守护天宫、注雨等职责。佛经中的龙,和中国传说中的龙略有区别,有时也称大蟒蛇为龙。事实上,我们对于龙及龙王的观念,也是从佛经中来的。古印度对龙很是崇拜,认为水中生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而我们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如“西来龙象”,即是指从天竺西域等处来的高僧。
“夜叉”是译音,也翻成药叉。一般人的观念认为夜叉即是指恶鬼,但佛经中夜叉又分为:天夜叉、地夜叉、虚空夜叉,都是非人。也译为轻捷、勇健、秘密,是威猛神武的大力士。在平常的如水陆道场中,发符的使者,即是药叉等神将,但有很多夜叉是大菩萨的化身。
“乾达婆”是虚空中的音乐神,为欲界天、色界天等的天人奏乐。其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一词在梵语中又有“变幻莫测”的意思,因而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叫做“乾达婆城”。也有修道人住在高山顶上,入定时就有听到虚空中的乐声,这种天乐或许不属于银河系统,不知是否为庄子所讲的天籁?
“阿修罗”也不一定我们平常观念里的魔,其已经超出了鬼道,三界天人中都有阿修罗。只能形容是天人中的恶人,吃素,不饮酒,脾气大,个性坏,但有修持,若没有相当的福报还成不了阿修罗。阿修罗其实与天人是平等的,力量也不相上下,正如西方文化中的上帝与魔鬼始终对立。其男的非席丑陋,女的却非常漂亮,故而中国文学常把美女写成可怕的阿修罗化身。 佛经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与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 ,互相妒忌抢夺,战况惨烈,所以我们常称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
“迦楼罗”是大鹏金翅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相传岳飞即是“大鹏金翅鸟”转世。它每天要吃一个龙王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它一生以龙,即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后来被佛度化后,就戒它不许再食龙,以至后世庙子里,到了中午有将供佛的食物,挑些出来盛入盘子念个咒,拿到外面去供迦楼罗。
“紧那罗”是非人,有时让能你看见,有时不让你看见。据说中国云贵黔山区传说的山魈,就是这一类,留在地上的脚印足跟朝前,足趾向后,看起来像是倒退着走路的,他们偶尔会与人类接触,男的很丑,女的很漂亮,都能歌舞,是帝释天的乐神。
“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
凌小菲
对于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为什么叫天龙八部,相信很多人都是充满不解的。因为这部小说不像《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之类的其他小说,大家大概都能了解书名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但是,唯独这一本《天龙八部》,大家就不是很清楚了。
据相关资料查阅,“天龙八部”这个词源自于于古印度,是佛教中的说法,相信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天龙八部”也被称“龙神八部”和“八部众”,主要是用来指代佛教中的几种护法神。
第一个说的是天众,这里的天就是神的意思。在金光明经疏这本经书中就提到说,外国把天作为神的称谓。举几个例子,像佛教中就有大梵天、兜率天、大功德天、帝释天、韦驼天等二十诸天护法神。另外,佛教中还有轮回的概念在,天道也属于六道轮回。
第二个就是龙众。他们在传说中能呼风唤雨,是掌管行云布雨的神。佛教另一本经书《华严经》中就记载了许许多多的龙王,比如,娑竭罗龙等。但是,这里的龙王跟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龙王不同,佛教中的龙王是指蛇王,水里的王者,他们能够从大海里取水来灌溉人间。
第三个就是夜叉。法华玄赞里面曾经讲到说,夜叉行动十分敏捷,有翅膀能飞,也能贴地而行,夜叉一族男丑女美。在印度神话中是吃人的恶鬼,但是,在佛教中他们却能够作为宗教的守护者而存在,这正是体现了佛教的兼容并包,万物众生皆平等的概念。
第四个是乾闼婆,在传说中是天上的乐者,侍奉着帝释天。这一族一开始是被婆罗门教所尊崇的神灵,在阿送婆吠陀这本经书中曾提到说乾闼婆一共有6330个。在另外一本经书智度经的第十卷中也曾经提到说乾闼婆王所奏响的赞美佛祖的乐曲,让三界众生都为之动容。
这也说明了乾闼婆一族原本就是专为佛祖的赞美乐曲而生的,是佛教欢快的象征。比如说,我国的敦煌莫高窟墙壁上的那些美轮美奂的飞天就是化用了乾闼婆的形象。
第五个是阿修罗,他们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类有罪恶的神,同天人比是相反的存在。与夜叉一样,这一族也是男的丑女的美。同样的,虽然他们行为暴虐,但是,佛教也把他们收了作为护法神而存在。不仅如此,阿修罗道还是轮回六道中的一道,在传说中,他们总是与天道众之间起摩擦,爆发战争。
这之间的战争又被引申出今天修罗场的含义。
接下来一个就是迦楼罗,他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类体积庞大的神鸟,为了更加符合中国的文化,佛教进入中国时就将它的形象和鲲鹏结合,这之后就出现了金翅大鹏鸟的称号了。但是,它在传说中比鲲鹏还是要大的多,两者习性也是相反的,它把龙作为食物。
在探玄记这本经书的第二卷中曾经提到过说,在整个南瞻部洲仅仅只能容下一只。在《西游记》这本书中,它不仅仅成为了佛祖的舅舅,还摇身一变,成为了佛教的护法神。
然后,就是紧那罗,在传说中是歌唱之神。这一族也有男女之分,男的长着马头,女的则长相端庄。与乾闼婆相比,前者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流行派偶像歌手,后者则是高雅音乐的演奏人。
最后一个则就是摩睺罗迦,在传说中这一族虽然长着人类的身体,但是,头却是蛇类的。非人非蛇,所以,他们又被称作为大蟒神。
以上所描述的这八个种族中天众跟龙众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又把他们称作“天龙八部”。这几族中的神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古印度,尤其是这里面的一些坏神也在佛教中被收做护法神。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宗教的兼容并包,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去对付异教徒。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这本小说,是以大宋作为时代背景,通过描述大宋及其周边国家之间的恩怨,从哲学的高度对社会人性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描写,展示出了一幅声势浩大、令人神往的鸿篇大作。所以虽然说“天龙八部”是一个佛教用语,但是,用来命名这本小说却是恰到好处。
参考资料:
『天龙八部名称的由来、佛教中的天龙八部』
lunatongyue
天龍八部,是佛教概念,指佛教護法隊伍中以天、龍為首的八種神話種族,包含天眾、龍眾、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八類佛教的護法神。此八種神話種族以「天眾」和「龍眾」為首,故稱「天龍八部」,又稱龍神八部、八部鬼神、八部眾等。
金庸曾以此為名,寫成小說天龍八部 。
由於一般認為作者是有意以佛家「天龍八部」中的八種神靈隱喻書中人物,加上本書亦是作者眾多小說中少數多主角的作品,所以經常有人猜想「八部」分別代表哪八位角色。
而實際上作者在最初的報紙連載的釋名中,確實曾提及是八部互有聯繫的短篇故事(大概各有一位主角)組成一個大故事,但後來在報紙連載的發展卻看不出「八個故事」的痕跡,而在後來明河社官方出版成書的版本中(一般稱為第二版),釋名中提及「八個故事」的部份更已被刪除,加上作者本人亦從未表態是指哪八個人物,所以「八個故事八位主角」應該是作者一個最終未有付諸實行的構思,而強行挑選八個角色代表「八部」並沒有意義。
shinee
天龙八部是金先生,武侠传的巅峰之作。其名含义颇深。一诺就在这里胡说八道一番。天龙八部,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因为出自佛经,所以天龙八
部也是金庸群侠传里僧人戏份最多的一部书。少林玄字辈各位高僧,天龙寺各位高僧,自己鸠摩智,加之整部书所有的重要人物或多或少都与佛家有所瓜葛。包括室外高人逍遥三老看似与佛家没有半点关系,可偏偏金庸和他们开个大玩笑,三老的武功继承人居然是少林寺最末一等的小沙弥。不胡扯了,最后说一下八部在整部书里对应的人吧。
一,天众的代表,是萧峰。 萧峰在书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如天神一般”,无论是身材、相貌、气质、还是武功、人品、性格。另外,萧峰其实是书中第一主角,与天神的首领地位一致。释名中说“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
二、龙众的代表,是段誉。八部以天众、龙众最为重要,段誉是第二主角,可当这一位置。段誉是大理皇帝,在中国人眼里,皇帝就是龙;古印度对龙的尊敬,也与段誉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段誉最后继承大理国君的位置也肯定了他是龙众代表。
三、夜叉的代表,是四大恶人。夜叉是经常以集体名义出现,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界’。”可见,金庸的意思是夜叉并不都是人们想象中的恶鬼,夜叉也有好的一面。
四、乾达婆的代表,是阿朱。
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从这段释名中我们很容易想到,乾达婆就是阿朱。与“帝释天”萧峰关系最亲密的两个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朱对萧峰来说只是缥缈隐约的,空留一缕香气,却带走了萧峰的心。
五、阿修罗的代表是慕容复。阿修罗有以下特点:他经常率部和帝释天战斗;他往往被帝释天打败;他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他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却唯恐天下不乱;他疑心病很重,疑心佛祖偏袒帝释。阿修罗的这些特点几乎与慕容复完全一致:慕容复与萧峰并称“北乔峰南慕容”;慕容复被萧峰打败。
六、迦楼罗的代表,是鸠摩智。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由此看来鸠摩智最符合这一特性,整部书中,武功最全的就是鸠摩智,精通各家武学,却因武学而废了自己的武功。
七、紧罗娜的代表,是阿紫。紧罗那,善于歌舞,也是帝释的乐神之一。联系到前面的乾达婆,很容易判断紧罗那是阿紫。
八、摩呼罗迦的代表,是虚竹。传说“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在首楞严经中对摩呼罗迦有以下解释:“摩呼罗伽。此云地龙。亦云蟒神。聋呆无知。虚竹最后成为身兼灵鹫宫主与西夏驸马的蟒神——亦即与“天龙”段誉相对应的“地龙”。
嘻嘻哈哈Jessie
金庸先生太会取名了,《天龙八部》、《笑傲江湖》这两部书的名字都不是他的原创,但都非常有味道,非常有内涵,在他的其他小说名字之上。
至于为什么要叫“天龙八部”,金庸先生在小说的第一篇“释名”里已经“释”过了,在这里,按照他老先生的原意,尽量说得清楚明白点:
1、所谓“天龙八部”,就是佛经里面记载的八种神道怪物,经常约在一起去听佛说法,以“天”和“龙”这两种神为首,所以名称也派他们做代表,叫“天龙八部”,意思就是有天、龙等等八个神怪。
那这有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以八种神道怪物,来比喻众生相,也就是各色人等,有欢喜,有悲苦,比如一直做着复国大梦的慕容复,英雄盖世的乔峰、憨笨瓜虚竹、酸腐书生段誉、卑鄙又爱吹法螺的丁春秋,还有风流情种段正淳等等~
此外,还由于要写的云南大理国,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家,很多代皇帝做完了皇帝就跑去做和尚了。
所以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主题曲叫“难念的经”,可以说非常贴切,林夕果然有才: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啊啊啊.....
2、八部包含了:天、龙、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这八个神怪。
其中,天是天神;龙是龙神;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闻香就会饱的神;阿修罗这种神道则更特别,男的很丑,女的很美,神仙版美女与野兽;“迦楼罗”是一种大鸟,头上有一个大瘤,鸣声悲苦,以龙为食。岳飞,字鹏举,传说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就是这种鸟;“紧那罗”样子似人非人,善于歌舞,属于乐神;“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蛇头。
伦森从此不同
《天龙八部》的书名源自于佛教,也可以叫八部天龙,佛教这里的龙不是指我们理解的瑞兽龙,而是指八类神道怪物,也不是指八类人,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写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意思是“非人”,不是人类,所以千万不要混淆。
哪八类?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依据许多大乘佛经的描述,佛陀当年向诸大菩萨、大比丘众讲经说法时,天龙八部也时常前来集会,听佛说法。
所以,金庸取名《天龙八部》的意思也很清楚,用佛教的八类神道怪物比喻小说中的各类江湖人物和各种恩怨情仇世间百态,最后小说大结局发生在少林寺藏经阁,扫地僧用佛法让主要任务放下仇恨,正好与佛教里的八部天龙听佛说法暗合。
中国法拉利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罗,七归那罗,八摩听罗迦。 “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第五个征状或说是“玉子离散”),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释是众天神的领袖。 “龙”是指神。佛经中的龙,和我国的传说中的龙大致差不多,不过没有脚,有的大蟒蛇也称为龙。事实上,中国人对龙和龙王的观念,主要是从佛经中来的。佛经中有五龙五、七龙王、八龙王等等名称,古印度人对龙很是尊敬,认为水中主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此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如“西来龙象”,那是指从西方来的高僧。古印度人以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中国人也接受这种说法,历本上注明几龙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龙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罗龙王,他和幼女八岁时到释迦反牟尼所说法的灵鹫山前,转为男身,现佛之相。她成佛之时,为天龙八部所见。 “夜叉”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夜叉”的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叫做“乾达婆城”。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王往打败,有一次他大败之后,上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释迦牟尼说法,说“四念处”,阿修罗王也说法,说“五念处”;释迦牟尼说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罗王偏又多一品,“说三十八道品”。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罗王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爱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乱,越乱越好”的事,阿修罗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阿修罗其心不端故,常疑于佛,谓佛助天。佛为说‘五众’,谓有六众,不为说一;若说‘四谛’,谓有五谛,不说一事。”“五众”即五蕴”,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观念。阿修罗听佛说法,疑心佛偏袒帝释,故意少说了一样。 “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 “紧那罗”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这部小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 大理国是佛教国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弃皇位,出家为僧,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据历史记载,大理国的皇帝中,圣德帝、孝德帝、宣仁帝、正廉帝、神宗等都避位为僧。《射雕英雄传》中所写的南帝段皇爷,就是大理国的皇帝。《天龙八部》的年代在《射雕英雄传》之前。本书故事发生于北宋哲宗无祜、绍圣年间,公元一○九四年前后。 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就象《水浒》中有母夜叉孙二娘、摩云金翅欧鹏。
cj妹妹猪
天空八部是指佛家的八位神,小说中是描写八类人人生的走向。
大概是萧峰是天神,帝释
段誉是龙神
夜叉是四大恶人
剩下的就是鸠摩智是迦楼罗
慕容复是阿修罗,一直与天神作对但是从来没赢过的神
阿朱是乾达婆
紧那罗是阿紫(乾达婆和紧那罗都是天神的侍者)
摩呼罗迦是虚竹。
正是在对八位天神的映射,也反映人间的各种矛盾,比如契丹和大宋等等问题,所以叫天龙八部。
mikey1304
天龙八部,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
“天众”,佛教宇宙观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之说。
龙众“龙众”中的“龙”,跟我国传说中的“龙王”或“龙”不同,主要生活在水中,实为那伽。我国“龙”的历史已经被推到8000年前,就时间来说,应该是我国的龙文化被印度吸收,佛经中有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等名称。
古印度人对龙非常尊敬,认为水中生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此尊称德行崇高的人为“龙象”,如“西来龙”指从西方来的高僧。古印度人以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这点也和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龙很相近。
“迦楼罗”指“金翅鸟神”。这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颗凸起的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每天要吃一条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命终时,体内积聚诸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
因为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曾有旧小说称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
“紧那罗”是歌神,是专门演奏法乐的音乐家。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
yesloveme
“天龙八部”,又称为“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非人”实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喽罗,七紧那罗,八摩侯罗迦。
“天众”,“天”是指“神”,包括著名的护法二十诸天中的大焚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驮等。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第五个征状或说是“玉子离散”),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释是众天神的领袖。
“龙众”中的“龙”,和我国的传说中的“龙王”或“龙”大致差不多,不过没有脚,有的大蟒蛇也称。事实上,中国人对龙和龙王的观念,主要是从佛经中来的。佛经中有五龙五、七龙王、八龙王等等名称,古印度人龙很是尊敬,认为水中主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此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如西来龙”,那是指从西方来的高僧。古印度人以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中国人也接受这种说法,历本上注明几龙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龙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罗龙王,他和幼女八岁时到释迦反牟尼所说法的灵鹫山前,转为男身,现佛之相。她成佛之时,为天龙八部所见。
“夜叉”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夜叉”是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乾达婆”又称为“香神”,是一种不吃酒内、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专管演唱俗乐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叫做“乾达婆城”。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王往打败,,上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释迦牟尼说法,说“四念处”,阿修罗王也说法,说“五念处”;释迦牟尼说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罗王偏又多一品,“说三十八道品”。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罗王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爱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乱,越乱越好”的事,阿修罗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阿修罗其心不端故,常疑于佛,谓佛助天。佛为说‘五众’,谓有六众,不为说一;若说‘四谛’,谓有五谛,不说一事。”“五众”即五蕴”,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观念。阿修罗听佛说法,疑心佛偏袒帝释,故意少说了一样。
“迦楼罗”是指“金翅鸟神”。这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
“紧那罗”是歌神,是专门演奏法乐的音乐家。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
“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这部小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
大理国是佛教国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弃皇位,出家为僧,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据历史记载,大理国的皇帝中,圣德帝、孝德帝、宣仁帝、正廉帝、神宗等都避位为僧。《射雕英雄传》中所写的南帝段皇爷,就是大理国的皇帝。《天龙八部》的年代在《射雕英雄传》之前。本书故事发生于北宋哲宗无祜、绍圣年间,公元一○九四年前后。
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就象《水浒》中有母夜叉孙二娘、摩云金翅欧鹏。
天众的代表,是萧峰。萧峰在整部书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如天神一般”,无论是身材、相貌、气质、还是武功、人品、性格。另外,萧峰其实是书中第一主角,与天神的首领地位一致。释名中说“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萧峰虽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还是不免英年早逝,他的悲哀虽然与天神不同,但却都是最令人扼腕的。萧峰不但是天神,还是天众中的首领——帝释天。
龙众的代表,是段誉。八部以天众、龙众最为重要,段誉是第二主角,可当这一位置。段誉是大理皇帝,在中国人眼里,皇帝就是龙;古印度对龙的尊敬,也与段誉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龙王自幼向佛,这和段誉也一致。另外,大理历代皇帝出家都在“天龙寺”,这足以证明大理皇帝与龙的关系,也暗指了段誉的“龙神”地位。
夜叉,经常以集体名义出现,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金庸提到:“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可见,金庸的意思是夜叉并不都是人们想象中的恶鬼,夜叉也有好的一面。根据上面依据,我认为夜叉是四大恶人。四大恶人是金庸精心打造的一个组合,他们面目狰狞,凶恶残暴,与我们常说的“夜叉”一样。但同时四大恶人也有心中永远得痛,也都有好的一面,就连云中鹤这最坏的恶人也曾救过王语嫣。所以,四大恶人的夜叉组合告诉了我们没有绝对的善恶。
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从这段释名中我们很容易想到,乾达婆就是阿朱。与“帝释天”萧峰关系最亲密的两个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朱自然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阿朱刚出场就“变幻莫测”,易容成多个角色,但她身上的香气却让段誉识穿了身份。还有一层引申的含义,那就是:塞上牛羊空许约,阿朱对萧峰来说只是缥缈隐约的,空留一缕香气,却带走了萧峰的心。从此,“帝释天”萧峰出现了“天人五衰”的征兆。
阿修罗毫无疑问是慕容复。阿修罗有以下特点:他经常率部和帝释天战斗;他往往被帝释天打败;他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他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却唯恐天下不乱;他疑心病很重,疑心佛祖偏袒帝释。阿修罗的这些特点几乎与慕容复完全一致:慕容复与萧峰并称“北乔峰南慕容”;慕容复被萧峰打败;慕容复性子执拗而善妒;他是大燕太子为了复国唯恐天下不乱;他疑心病很重…………尽管“阿修罗”慕容复总与“帝释”萧峰作对,但他永远都是失败者。
释名中写道:“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迦楼罗显然是鸠摩智。鸠摩智宝象庄严;他与大理天龙寺为敌,整个书中都在跟“龙神”段誉过不去;最终走火入魔,其痛苦如同自焚。但鸠摩智是幸运的迦楼罗,他最终把体内的“毒气”(内力)还给了龙(段誉),也因此而悟道,成为岳飞一般的“大鹏金翅鸟”。
紧罗那,善于歌舞,也是帝释的乐神之一。联系到前面的乾达婆,很容易判断紧罗那是阿紫。紧罗那在梵语中是“人非人”的意思,其实她是个样子和人相似,但头上长有一角的善于歌舞的女神。阿紫的“人非人”我是这样理解的:阿紫自幼生活在星宿派这样一个恶劣环境中,性情变得不可捉摸。一方面狠毒狡诈,一方面又单纯痴情。说阿紫的“人非人”就是说到她抱着姐夫的尸体跳崖那刻也没有人能理解或者了解她哪怕一点点。
释名中只说“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在首楞严经中对摩呼罗迦有以下解释:“摩呼罗伽。此云地龙。亦云蟒神。腹行之类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聋呆无知。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脱彼伦类也。”也就是说,摩呼罗迦是与天龙相对应的地龙,原本是腹行类,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于“聋呆无知”,反而能“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最终挽回前因,摆脱腹行类,脱胎换骨。经此解释,大家该明白了吧,摩呼迦罗就是虚竹!虚竹本是普通的少林和尚,是“腹行类”,但由于“聋呆无知”,反而得福,脱胎换骨,修慈修慧,最终挽回前因(本是玄慈与叶二娘之子),成为身兼灵鹫宫主与西夏驸马的蟒神——亦即与“天龙”段誉相对应的“地龙”。
《天龙八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所谓“天龙八部”是佛经用语,包括八种神道怪物,作者以此为书名,旨在象征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wit123
为什么叫天龙八部,写天龙八部时金庸年逾不惑,佛学研究已久,所以用了这么一个很佛教的名字。八部天龙其实是佛教的护教的八种神魔,至于究竟象征了小说里的哪些人物向来众说纷纭。
天龙八部格局非凡,三个主人公迭遭奇遇,或好或坏,都离不开一个孽字。基本上上一代的孽缘深刻的影响了他们。萧峰一生悲剧自是从雁门关惨变开始,段誉的众多妹妹们也是如此,影响虚竹的孽缘是他“后一派”的师父无崖子与童姥李秋水等人的牵扯。
无人不冤,无情不孽,就像金庸说的“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金庸是借这层意思展开小说,因而对人性、社会进行思考的。
封存、不在來過
据悉,“天龙八部”这个词源自于古印度,是佛教中的说法,这八部分别对应8个佛教中的护法神,分别是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这8个护法神有分别对应8位主角。
其中,天众是指丐帮帮主萧峰;龙众是指大理皇帝段誉;夜叉是指四大恶人;乾闼婆是指阿朱;阿修罗是指大燕太子慕容复;迦楼罗是指鸠摩智;紧那罗是指阿紫;摩呼罗伽是指虚竹。
在《天龙八部》中,金庸用8位护法神的属性来暗示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的走向。比如剧中代表夜叉的四大恶人,「恶贯满盈」段延庆,「无恶不做」叶二娘,「凶神恶煞」南海鳄神,「穷凶极恶」云中鹤。
四大恶人虽然作恶无数,但是每个人又都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甚至还曾救过人,金庸也正向想借着小说中的人物来说明,其实在世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和坏人。至于一个人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还要由世人来评价。
Miss
你好,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看:
金庸先生当时之所以要用“天龙八部”这个书名,是因为小说描述写的大理国是佛教国家,皇帝经常因信仰佛教而弃帝位出家为僧,这在历史上非常奇特。
在大乘佛教的佛经里都说到,每当佛祖向诸菩萨,比丘等讲授佛经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说“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是指相貌似人而实际上不是人的芸芸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龙”为首所以称之为“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具体指: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呼罗迦!
《天龙八部》的故事背景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这是武侠小说中绝无仅有的,而它的时空背景也极其辽阔,历史涉及宋(这里指北宋),大理,契丹,西夏,吐蕃等王朝及政权。在地域上则广及中原,云南,西藏及漠北等地。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笔下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到目前为止已被翻拍多次,足见其地位之高,影响之大,不失为一部传奇经典之剧!
sandy双儿
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
“天龙八部”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先来说说佛经中的八部天龙是什么。佛经里的天龙八部是护法神,分别是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
金庸小说里的天龙八部都是有所代表的。
八部天龙的天代表天神,有至高无上的能力,应该就是主角乔峰,乔峰的武功,气质,人品在天龙八部中首屈一指,其代表天,当之无愧。
八部天龙的龙指的是段誉,而段誉是大理国的皇帝,龙又象征皇帝,所以段誉为龙,合情合理。八部天龙的阿修罗毫无疑问是慕容复,因为阿修罗经常带领部下和天帝战斗,而慕容复就是经常找乔峰麻烦的人,乔峰代表天,他自然就代表阿修罗。而且书中的主人公都与八神一一对应,你知道阿紫、虚竹分别对应哪一个呢?盈盈
兔丝子
原贴:有关小说天龙八部
猪油白糖
原贴:有声小说 有声小说网
KongQisen
原贴:有关小说天龙八部
小V
那人骂道:“你这臭骡子,练就了这样一身天下无敌的武功,怎地为一个瘦骨伶仃的女娃子枉送性命?她跟你非亲非故,无恩无义,又不是什么倾国倾城的美貌佳人,只不过是一个低三下四的小丫头而已。天下哪有你这等大傻瓜?”
——第二十回 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电视剧中给萧峰眼神的特写只是为后面二人情感埋伏笔,奉劝您多看原著,少看电视剧。
至于阿朱的美貌可以从她第一次以真面目出场时,段誉的评价中看出,原文如下:
段誉从松木梯级走上“听雨居”门口,只见阿碧站着候客,一身淡绿衣衫。她身旁站着个身穿淡绛纱衫的女郎,也是盈盈十六七年纪,向着段誉似笑非笑,一脸精灵顽皮的神气。阿碧是瓜子脸,清雅秀丽,这女郎是鹅蛋脸,眼珠灵动,另有一股动人气韵。
段誉一走近,便闻到她身上淡淡的幽香,笑道:“阿朱姊姊,你这样一个小美人,难为你扮老太太扮得这样像。”那女郎正是阿朱,斜了他一眼,笑道:“你向我磕了三个头,心中不服气,是不是?”段誉连连摇头,道:“这三个头磕得大有道理,只不过我猜得不大对了。”阿朱道:“什么事猜错了?”
段誉道:“我早料到姊姊跟阿碧一般,也是一位天下少见的美人,可是我心中啊,却将姊姊想得跟阿碧姊姊差不多,哪知道一见面,这个……这个……”阿朱抢着道:“原来远远及不上阿碧?”阿碧同时道:“你见她比我胜过十倍,大吃一惊,是不是?”
段誉摇头道:“都不是。我只觉老天爷的本事,当真令人大为钦佩。他既挖空心思,造了阿碧姊姊这样一位美人儿出来,江南的灵秀之气,该当是一举用得干干净净了。哪知又能另选一位阿朱姊姊。两个儿的相貌全然不同,却各有各的好看,叫我想赞美几句,却偏偏一句也说不出口。”
——第十一回 向来痴
而萧峰眼中的阿朱只是“娇美”二字,原文如下:
乔峰见她脸上花纹斑斓,凹凹凸凸,瞧不清真貌,将她僧袍的衣袖在溪水中浸得湿透,在她脸上用力擦洗几下,灰粉簌簌应手而落,露出一张娇美的少女脸蛋来。乔峰失声叫道:“是阿朱姑娘!”
乔装止清混入少林寺菩提院的,正是慕容复的侍婢阿朱。
她改装易容之术,妙绝人寰,踩木脚增高身形,以棉花耸肩凸腹,更用面粉糊浆堆肿了面颊,戴上僧帽,穿上僧袍,竟连与止清日常见面的止湛、止渊等人也认不出来。
——第十八回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萧峰第一次与阿朱见面时对这个小丫头应该没什么印象,原文:
只听得一个北方口音的人大声道:“慕容公子是跟敝帮乔帮主事先订下了约会吗?”包三先生道:“订不订约会都一样。
慕容公子既上洛阳,丐帮的帮主总不能自行走开,让他扑一个空啊。岂有此理,真正的岂有此理!”那人道:“慕容公子有无信帖知会敝帮?”包三先生道:“我怎么知道?我既不是慕容公子,又不是丐帮帮主,怎会知道?你这句话问得太也没有道理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乔峰脸一沉,大踏步走进林去。段誉跟在后面,但见杏子林中两起人相对而立,包三先生身后站着三个少女。段誉的目光一碰到其中一个女郎的脸,便再也移不开了。(三个少女:阿朱,阿碧,王语嫣)
——十四 剧饮千杯男儿事
第一次对话:
风波恶摇了摇头,道:“我打你不过,强弱相差太远,打起来兴味索然。乔帮主,再见了。”他打了败仗,竟丝毫没有垂头丧气,所谓“胜固欣然败亦喜”,只求有架打,打得紧张火炽,那便心满意足,是输是赢,却是全不萦怀,实可说深得“斗道”之三昧。他举手和乔峰别过,向包不同道:“三哥,听说公子爷去了少林寺,那儿人多,定然有架打,我这便撩撩去。你们慢慢再来罢。”他深恐失了一次半次打架的遇合,不等包不同等回答,当即急奔而去。
包不同道:“走罢,走罢!技不如人兮,脸上无光!再练十年兮,又输精光!不如罢休兮,吃尽当光!”高声而吟,扬长而去,倒伦输得潇洒。
王语嫣向阿朱、阿碧道:“三哥、四哥都走了,咱们却又到哪里找……找他去?”阿朱低头道:“这儿丐帮他们要商量正经事情,咱们且回无锡城再说。”转头向乔峰道:“乔帮主,我们三人走啦!”乔峰点头道:“三位自便。”
——十四 剧饮千杯男儿事
直到聚贤庄一役后,二人的会面,阿朱已露情感,可萧峰还是未表露出对阿朱的什么情意,原文如下:
乔峰呆立在石壁之前,不禁怒火上冲,只想挥刀举掌乱杀,猛然间想起一事:“我离丐帮之时,曾断单正的钢刀立誓,说道:我是汉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决计不杀一个汉人。可是我在聚贤庄上,一举杀了多少人?此刻又想杀人,岂不是大违誓言?唉,事已至此,我不犯人,人来犯我,倘若束手待毙,任人宰割,岂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行径?”
千里奔驰,为的是要查明自己身世,可是始终毫无结果。
心中越来越暴躁,大声号叫:“我不是汉人,我不是汉人!我是契丹胡虏,我是契丹胡虏!”提起手来,一掌掌往山壁上劈去。只听得四下里山谷鸣响,一声声传来:“不是汉人,不是汉人!……契丹胡虏,契丹胡虏!”
山壁上石屑四溅。乔峰心中郁怒难伸,仍是一掌一掌的劈去,似要将这一个多月来所受的种种委屈,都要向这块石壁发泄,到得后来,手掌出血,一个个血手印拍上石壁,他兀自不停。
正击之际,忽听得身后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说道:“乔大爷,你再打下去,这座山峰也要给你击倒了。”
乔峰一怔,回过头来,只见山坡旁一株花树之下,一个少女倚树而立,身穿淡红衫子,嘴角边带着微笑,正是阿朱。
他那日出手救她,只不过激于一时气愤,对这小丫头本人,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后来自顾不暇,于她的生死存亡更是置之脑后了,不料她忽然在此处出现,乔峰惊异之余,自也欢喜,迎将上去,笑道:“阿朱,你身子大好了?”只是他狂怒之后,转愤为喜,脸上的笑容未免颇为勉强。
阿朱道:“乔大爷,你好!”她向乔峰凝视片刻,突然之间,纵身扑入他的怀中,哭道:“乔大爷,我……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谢谢老天爷保佑,你终于安好无恙。”
她这几句话说得断断续续,但话中充满了喜悦安慰之情,乔峰一听便知她对自己不胜关怀,心中一动,问道:“你怎在在这里等了我五日五夜?你……你怎知我会到这里来?”
阿朱慢慢抬起头来,忽然想到自己是伏在一个男子的怀中,脸上一红,退开两步,再想起适才自己的情不自禁,更是满脸飞红,突然间反身疾奔,转到了树后。
乔峰叫道:“喂,阿朱,阿朱,你干什么?”阿朱不答,只觉一颗心怦怦乱跳,过了良久,才从树后出来,脸上仍是颇有羞涩之意,一时之间,竟讷讷的说不出话来。乔峰见她神色奇异,道:“阿朱,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跟我说好了。
咱俩是患难之交,同生共死过来的,还能有什么顾忌?”阿朱脸上又是一红,道:“没有。”
乔峰轻轻扳着她肩头,将她脸颊转向日光,只见她容色虽甚憔悴,但苍白的脸蛋上隐隐泛出淡红,已非当日身受重伤时的灰败之色,再伸指去搭她脉搏。阿朱的手腕碰到了他的手指,忽地全身一震。乔峰道:“怎么?还有什么不舒服么?”
阿朱脸上又是一红,忙道:“不是,没……没有。”乔峰按她脉搏,但觉跳动平稳,舒畅有力,赞道:“薛神医妙手回春,果真名不虚传。”
——第二十回 悄立雁门 绝壁无余字
萧峰对阿朱的好感不知什么时候有的,但情意却是在第二十一回才表露,原文:
萧峰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刀头上挣命的勾当,我的确过得厌了。在塞外草原中驰马放鹰,纵犬逐兔,从此无牵无挂,当真开心得多。阿朱,我在塞外,你来瞧我不瞧?”
阿朱脸上一红,低声道:“我不是说‘放牧’么?你驰马打猎,我便放牛放羊。”说到这里,将头低了下去。
萧峰虽是个粗豪汉子,但她这几句话中的含意,却也听得明明白白,她是说要和自己终身在塞外厮守,再也不回中原了。萧峰初时救她,只不过一时意气,待得她追到雁门关外,偕赴卫辉、泰安、天台,千里奔波,日夕相亲,才处处感到了她的温柔亲切,此刻更听到她直言吐露心事,不由得心意激荡,伸出粗大的手掌,握住了她小手,说道:“阿朱,你对我这么好,不以我是契丹贱种而厌弃我么?”
阿朱道:“汉人是人,契丹人也是人,又有什么贵贱之分?
我……我喜欢做契丹人,这是真心诚意,半点也不勉强。”说到后来,声音有如蚊鸣,细不可闻。
萧峰大喜,突然伸掌抓住她腰,将她身子抛上半空,待她跌了下来,然后轻轻接住,放在地下,笑眯眯的向她瞧了一眼,大声道:“阿朱,你以后跟着我骑马打猎、牧牛放羊,是永不后悔的了?”
阿朱正色道:“便跟着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后悔。跟着你吃尽千般苦楚,万种熬煎,也是欢欢喜喜。”
萧峰大声道:“萧某得有今日,别说要我重当丐帮帮主,就是叫我做大宋皇帝,我也不干。阿朱,这就到信阳找马夫人去,她肯说也罢,不肯说也罢,这是咱们最后要找的一个人了。一句话问过,咱们便到塞外打猎放羊去也!”
阿朱道:“萧大爷……”萧峰道:“从今而后,你别再叫我什么大爷、二爷了,你叫我大哥!”阿朱满脸通红,低声道:“我怎么配?”萧峰道:“你肯不肯叫?”阿朱微笑道:“千肯万肯,就是不敢。”萧峰笑道:“你姑且叫一声试试。”阿朱细声道:“大……大哥!”
萧峰哈哈大笑,说道:“是了!从今而后,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蔑鄙视的胡虏贱种,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
有一个人……”一时不知如何说才是。
阿朱接口道:“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说得诚挚无比。
萧峰纵声长笑,四周山谷鸣响,他想到阿朱说“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她明知前途满是荆棘,却也甘受无悔,心中感激,虽满脸笑容,腮边却滚下了两行泪水。
——千里茫茫若梦
原贴:金庸小说《天龙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