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主题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内涵,反应社会现实问题。作者会依据自己所想要表现的问题来选择题材,在题材选择上,会选择更易于表现自己主题,更吸引读者的题材。题材是为主题服务,从属主题,我认为。
新写实小说的主题与叙事
gogochanel
顾名思义,主要区别在“情”和“事”。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明显透露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并三观明显。而叙事散文主要是对某事物的具体描述,叙事性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为主,并洋溢着抒情气氛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它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佘欣蒂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laishujie
新写实小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总是以人类的导师自居,他们总是期望自己的小说能够成为人类生活的教科书。他们把自己与读者的关系看成牧师与信徒的关系,把自己与故事人物的关系认定为裁决者与竞赛者的关系。所以,现实主义小说在讲述故事时,总是夹杂着大量的非叙事话语,那怕是最具含蓄风格的文本,作家也会在整体上运用象征或隐喻等修辞性评论的方法显示自己的价值或情感取向。新写实小说的作家由于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也就失去了价值判断的尺度,失去了情感天平的砝码,新写实小说的叙述也就只能是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只能是“零度状态”的叙述。在大部分新写实小说中,叙述者往往都是充当单纯的旁观者或书记官的角色,他不像传统小说的叙述者那样随意对故事人物作种种的心理分析,在客观、平静的叙述中也很少夹杂解释、说明、议论、抒情等非叙事话语 , 即便偶尔发表意见,多半也是采用自由间接引语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或情感取向含混在故事人物的意识之中。这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家自觉的、有意采用的客观化叙述策略,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们放弃理性、放弃理念之后无可奈何的叙述选择。
从故事的角度看,现实主义要求小说中的任何情节、细节,都必须发挥一定的功能,承担不同的责任;要求作家根据第二能指的需求确定故事情节的取舍,根据因果链条的需要,组织情节的发展。所以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大都是一个具有因果承接关系的封闭性的艺术整体。其中总有一个主要人物或中心事件象一根红线贯穿作品的始终,且大都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叙事结构模式。但是在新写实小说中,由于拒绝意识形态阐释,由于缺少终极的价值指向,情节的发展往往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性,故事也大多以平面化零碎化的状态呈现,从而构成一种似乎是未经任何选择加工“生活流”或“叙事流”状态。不重情节结构的戏剧化,追求叙事方式的生活化,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也就成为典型的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叙事特点。
DicKan
新写实小说是近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文学倾向,“新写实”现象最早受到评论界比较集中的关注,是1988年秋在无锡举行的“现实主义与先锋派”研讨会上。新写实小说既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就是“新写实小说”。
aqcolour
他们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题是要写是事情,
而思想是你对该事的看法。
小说和故事的联系都是他们是写事的,但区别则从表述手法、文章选材、主体内容分析
情迷北纬51度11分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由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用理性关照一切,传统的叙述者大多采用的是高于生活、高于故事人物的视点。新写实小说的作家在对待生活和人物方面放弃了理性或理念的关照,他们的小说也就不再显示叙述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方方的《风景》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小说中,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幼婴,他宁静地观察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的生活流水般地讲述他所看到、听到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叙述者的智力判断力 、甚至人生的经验明显不如故事中的任何人物 。当然,《风景》叙述者的安排是新写实小说中一个极端、特殊的个案,但哪怕在《烦恼人生》、《一地鸡毛》这些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觉叙述观点的作品中,读者也很难感觉到叙述者或隐含作者高于印家厚、高于小林的地方 。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已经不再凭借理性或理念的力量站到高处,俯视生活、俯视人物,而是放弃自己的思想武装,解除作者的特权走进芸芸众生,用下沉的视点去观察生活,观察作品人物的一举一动。
CookicLin
小说侧重于情节散文侧重于抒发感情.
叙事散文 和 小小说, 根本就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因为他们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
文学体裁常见的是四种: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文章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一篇文章,一般看一段,大概就能知道它是什么体裁。 也就是说,看到一篇文章,首先是判断出的是体裁。 也就是说,以上四种。
体裁看出来之后,然后才是看文章内部语言的组织方式是用何种表达(其实就是文章的语言写法)
也就是说,体裁是体裁,写法是写法,这两者根本是两码事。
如果要比较的话,只能这么比:这篇文章到底是什么体裁?是散文还是小说? 这才是在一个水平面上能比较的东西。
抑或说,按照文章内部表达方式来对比:那么就是,这篇文章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还是议论文?
这三者才是在一个高度上比较的了的。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
叙事散文,和小说 的表达方式上都是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为了直观一些,你就可以把这两者都理解为记叙文)。
所以说,虽然文章的体裁不一样,可是丝毫不影响文章内部语言的组织形式,即,文章表达方式。
体裁不一样,但是表达方式又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来看文章。
叙事散文和小小说,他们的体裁不一样。 可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基本是一样的,主要是用记叙这种表发方式来叙述事物的发展过程。
你的问题,不是不懂区分文学体裁,而是不懂文章体裁为何物,以至于把文章体裁放到文学体裁这个层面上来对比,这当然是完全没法比的,只会越搞越糊涂。
那,我给你列出来。你自己查查资料,区分区分,他们到底是从什么角度来划分文章的。
体裁分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文章体裁三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这实际上是按表达手法中的几种基本手法划分的,说白了就是按语言组织方式划分的)
文学体裁一般按照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这个实际上是按文章深沉结构和表达内涵划分的)
你可以看看,这两种体裁的划分法。
直观一点说,你只能把,文学体裁和文学体裁放在一起比较,只能把文章体裁和文章体裁放在一起对比。 而不能把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交织在一起比较。
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如果按文学体裁划分,他就只有四种(一般都是按四分法分)。
如果按文章体裁划分,他就只有三种。
也就是说,这就相当于一个数学中的“2乘2因素设计”你只能把因素一和因素一中的水平对比,只能把因素2和因素2中的水平对比,这两者不存在交互对比。
举个例子。 比如说,鲁迅的藤野先生这篇散文。
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篇文章的总体内容就有两个维度。(只有两个,不可能再多)
第一个维度,他的文学体裁是什么? 判断:散文。
第二个维度,他的文章体裁是什么? 你思考之后,看一看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用记叙方式来叙述事件的,因此,判断:记叙文。
然后,是把这两个维度综合,合并之后的称呼就是“叙事散文” 。
第二个例子。 比如,庄子梁惠王上 这篇散文。
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篇文章的总体内容就有两个维度。(只有两个,不可能再多)
第一个维度,他的文学体裁是什么? 判断:散文。
第二个维度,他的文章体裁是什么? 你思考之后,看一看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用议论方式来说明道理的,因此,判断:议论文。
然后,是把这两个维度综合,合并之后的称呼就是“议论性散文”
所以说,判断一个文章,所谓的,叙事散文。 其实,是分开来合并之后的称呼。叙事,是以表达方式来划分出的文章体裁为维度划分出来的。 散文,是以文学体裁的维度划分出来的。
他们如果不综合,如果只按某一个角度来看,那么,上面我举的例子中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按照维度不同,他有两种称呼:一是记叙文,而是散文。 合并起来,才叫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和小说。区别在哪。
这两者之所以可以对比,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维度是相同的。 即,他们都是属于记叙文。
如果小说不简略的话,那么小说的“全称”就应该是“叙事小说” 因为小说这种文体本身就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就可以省略了前面的叙事两个字。
所以说,“叙事散文”和“叙事小说”这两者是可以对比的,因为他们有一个维度是一样的,这就相当于数学中的“A乘B > A乘C (A>0) ” 意味着 B>C 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其他同理。
叙事散文和小说,都是记叙文,那么他们怎么区分呢?
我们这里把,叙事这个因素当做我上面数学式子中的A,两者一样, 所以呢,我们只需要在一个维度上对比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叙事这个维度,是属于文章体裁。 所以我们丢掉这个维度。
用一篇文章的另一个维度 文学体裁 来区分文章。
他们的文学体裁,一个是散文,一个是小说, 你想想小说和散文的区别是什么? 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这我就不用介绍了吧,你肯定能区分散文和小说的区别。(如果你不能区分,我建议找自己的语文老师好好去复习一下文学基础)
虽然他们都是叙事事件,可是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二者的叙述角度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小说的叙述角度是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叙述整个事件,读者不能察觉到作者,而且往往会把自己置身于小说的场景中,甚至于把自己当做角色中的人物。 总而言之,就是读者没法从文章中体会出作者的“操作”,相对来说,整篇文章给人一种客观事实的感觉,文章里的世界是“自然发展的”。
但是叙事散文就不一样了,叙事散文所叙述的事件,并不是连贯的,而且不是“单纯的叙事”往往参杂着自己的主观感受。 典型的叙事散文类型都是,叙述某个场景或者事件一段,然后下一段写的是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过几段,接着叙述事件或者场景(而且,可能很多次的场景都不连贯,都不是叙述的一件事” 散文的主体在于表达观点。
绿皮火车
作为文学创作现象的“新写实小说”产生在80年代中期,大约是在“文化寻根”思潮以后,可以看作是“后寻根”现象,即舍弃了“文化寻根”所追求的某些过于狭隘与虚幻的“文化之根”,否定了对生活背后是否隐藏着“意义”的探询之后,又延续着“寻根文学”的真正的精神内核。以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感表达等,拒绝虚幻的理想,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作品,呈现出一种新的风格,为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新写实小说则把“意义”规定在描写现实生活本身即生存过程之中,在新写实小说里得到了进一步的渲染,民间的日常生活场赴正式地充斥了小说的主要画面。对于中国文学在90年代的走向,特别是对于文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消解,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们都注重冷静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庸常生态,注重对世俗人生的叙写,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意味的思考。对生活琐事表现 出极端的关注,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强调, 使这些新写实小说读来真实亲切、生动感人。
一、还原本相,真实再现小人物平庸普通的生活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是还原生活本相,拒绝虚幻的理想,摒弃传统现实主义中的强烈政治色彩,瓦解文学的典型意义,不再追问生活有什么意义,强烈地体现人的生存意识。
在描写普通人们的普通生活时,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们努力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的强调生命本能欲望,注重描写“食色”, 例如刘恒的《伏羲伏羲》,池莉的《烦恼人生》。我们可以从这种“普通公民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平凡且又显得琐碎的家庭生活、班组生活、社交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与“诗意”。
表现对下层社会里人们命运的同情与理解 , 这是新写实小说作家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如,方方的《黑洞》,刘震云的《塔铺》,在对这些下层社会里日常生活的叙写中,作家力图真切地展示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命状态、精神状态 , 从而含蓄地表露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二、零度情感,生活流式的叙事方式
新写实小说叙事的特点是:不重情节结构的戏剧化,而重叙事方式的完全生活化;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的“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着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我们将这种特征称为生活流式的故事结构。叙事方式在主体性方面尤其比较冷漠 , 取消了作家的以往的情感介入,即所谓“零度情感”, 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再批判什么,这种旁观者的角度使得作家得以完成对原态生活的记录。
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就是采用了典型的生活流式的故事结构,再如池莉的烦恼人 生、方方的《黑洞》等等,都是运用了这生活流式的叙事方式,读来真实而生动,细致而感人。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被人称为平面叙述,它不采用传统小说的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结构方式,而是按生活时间的先后流程结构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常是杂乱无序的日常琐事、自然的庸常的生活事件。新写实小说由于强调纯态事实,拒绝文学的典型性意义,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构成与人物塑造,目的是削弱存在于人物背后的意识形态内容,给我们思考生活提供了另一种方式。
三、民间语境 , 通俗的平易语言
新写实小说以通俗的语言叙写世俗人生、俗风俗尚,透露出一种浓郁的民俗色 彩。如方方的《风景》,池莉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新写实小说常常在真实地叙写生活的同时,也描绘一些十分丑陋的生活场景, 不净化不掩饰,常以俗但之语描写凡俗场景、世态人情。因此,有人认为:新写实小说“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凡俗场景的描写,用艺术画面展示出大量污卑、航脏、不堪人目但闪烁着血烂烂真实光焰的细节。”这种说法非常中肯,如刘震云的《官人》,池莉的《你是一条河》。
由此可见,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注重以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叙写人生故事,作家们属意于写出真实生动的生活,注重生活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描摹,重视描写的逼真感,而不对生活作美化和粉饰,不避粗俗丑陋、庸俗卑劣,甚至追求现实生活的残酷与赤裸,努力写出生活的本真色彩。
四、冷峻旁观,自然忧伤的审美色彩
新写实小说可以说大多为至情至性之文,不雕琢不粉饰,只是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这种叙写自己身边熟知的俯拾即是的故事,这种让生活像生活本身一样展示出来的审美情趣,使新写实小说具有自然的审美色彩。
新写实小说创作注重作家的真情实感 , 并非像有人说的“从感情的零度开始写作” 。从作品中读者还是能看到作家的喜好与憎恶、赞美与针眨的。如《烦恼人生》、《风景》、《一地鸡毛》、《黑洞》……凡此种种,都说明新写实小说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哀婉的情调,一种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总之,新写实小说的创作以其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生 活流式的叙事结构、通俗平易的语言、自然悲婉的审美风 格 , 构成其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的独特风貌。然而,新写实小说又是在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中成长的,也吸取了一些现代派艺术的营养,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虽然新写实小说创作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勿容置疑,它确实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王珏温楠楠
94年诞生了很多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皮特和阿汤哥唯一一次合作的《夜访吸血鬼》,吕克贝松的杀手莱昂,当然少不了这部鬼才昆汀的《低俗小说》。IMDB排名第五说明影坛对这部影片的高度认可。
一部由几个小的短篇构成的故事,短篇本身充其量也就是一般的“低俗小说”,一对情人抢劫餐馆,瘾君子吸毒过量,拳击手被黑帮老大追杀,黑帮小混混“办事”……就是这样一些美国黑帮惯用的老段子,在昆汀手上,却成就了一部精彩的《低俗小说》。
至于原因,想必只有一个,就是那富有想象力的多段换装结构。把一系列在时间轴上连续排列的故事打乱,构成一个时间环,然后随意取一个起点,事件就以这个时间环上的顺序开始叙述。一件事情,一个场景,往往被多角度的描述。而这个事件中的主角,往往在另外一个事件中成为配角。虽然听起来很复杂,事情被打乱了,没有逻辑性,但昆汀高超的叙事技巧让整个故事清晰明了,完全没有晦涩感。看似随意的安排,其实是必然的发展。而这个蓄意的换装结构,也揭示了故事中一系列暴力的、黑暗的事件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暗示暴力的时间就像一个环一样,没有终点。
影片没有主角,各个时间通过一些人物串联起来。故事分开始的序幕以及四个正文“朱尔斯和文森特”、“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金表”、“邦妮的处境”构成。“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中的主角文森特在“金表”中成了出场就被打死的龙套角色,“金表”中的主角布奇在其他篇中也只出场一面,但是,故事中每一个形象都很鲜明,也都很有趣。比如,在“朱尔斯和文森特”中朱尔斯念圣经后是杀人,在“邦尼的处境”中念完圣经后却把人放了“文森特”去杀布奇,却在他家厕所里面被打死;黑帮老大在“金表”里面被同性恋强奸,都是很巧妙的安排。
从几个角度讲事情很早就有了。黑泽明的《罗生门》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但是昆汀用另一种方式叙述,同样成功了。这种环状的叙事应该是开创性的。最近看的《罪恶之城》也是这种叙事方式,但是,从纯叙事的方面说,《低俗小说》仍然更盛一筹。不过,如果要我说喜欢哪个,我会选《罪恶之城》,原因?因为《低俗小说》的对白是它的一个亮点,但是我英语有限,没法完全挖掘出影片的巧妙,另外,对影片展示的美国“风情”并不是很感兴趣。从纯叙事上说,确实很佩服昆汀,不愧是电影界的“鬼才”导演。
评分:9
smileholly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新写实小说在20世纪90年代的变异,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现实叙事的另一种类型。作为对先锋小说沉湎于技巧的反叛,新写实小说期求要回到现实,要写出生活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
昆仑之巅
洗洗睡了
cc1966
嘻哈红萝卜干儿
原贴:新写实小说的理论界定
YukoChow
半块方糖tlh
longman
原贴:小说形象与主题的联系
赣州山人石峰
20世纪80年代,小说界出现了“新写实小说”。对“写实”倾向的小说的关注,主要出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原因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尽管先锋性的小说探索占据重要地位,但许多作家仍在“写实”的轨道上写作,并在文学观念和艺术方法的不断调整中,出现一批与以前的“写实”小说(或“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成果。另一方面原因是文学界的一些人存在着对已被过分渲染的“先锋小说”的某种不满情绪。认为它们疏远了中国现实生活处境,和疏远了“读者大众”。
momoming
我是文子心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散文是文学创作的一大样式。散文在古代文学中出现的较早,为了区别韵文、骈文,将凡是不押韵、不排偶的散体文章,统称为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文学体裁的划分越来越细,原先包括在内的随笔、报告文学、游记、小品文等都己独自成体。现如今,人们仅把文艺性的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称之为散文。
抒情散文,是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散文虽然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成为其突出的特点。它或者触景生情,或者直抒胸臆,一般来说通篇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是面对的是现实中的自然景物,作者也会赋予它较为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同时作者常常运用象征、比拟等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都是抒情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特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教育大影响深的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须带有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素材,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滕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自清的《背影》等,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
简单归纳一下,抒情散文重在“情”,不需要完整的情节。叙事散文重在“人与事”,需要有具体的叙述和描绘。一篇散文是采用抒情还是叙事,一是要看文章所准备的素材适合哪一种,二是看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抒情散文通常需要作者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驾驭能力强,而叙事散文则需要作者善于谋篇布局,详略得当。最后一点最重要,那就是作者善于观察,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生活中人与事的亮点。
两类散文中的优秀作品已告之众友,有时间不妨认真品读借鉴一下。
为了便于表述,下面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是我曾经辅导过的学'生的文章。两个小作者同是五年级的学生,同一个题目:我的老师。(文章标题可自拟)
席文杰(兰铁一小)我的班主任卲老师
本文采用了叙事的手法。首先对班主任邵老师的外貌、性格加以描写,一个很少用的绝活儿“用粉笔头射同学”,写了老师的作风泼辣,一句“邵妈”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生动形象,非常有画面感。紧接着小作者选择了班主任的二件事:a、在课堂上进行以诗词为主题的男女生PK。以展示教师授课的多样化。b、总复习期间,班主任的父亲住院动手术。同学们都担心会影响自己的期末成绩和拉下班级的年级名次时,邵老师没有请假,仍然坚持站在三尺讲台上。表现了班主任老师舍弃小家,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两件事很有代表性,既表现了教师技能,又体现了师德,人物形象一下就立了起来。
彭永涵(畅家巷小学)姬老师,我想对你说
本文则是采用了抒情的表现手法。开篇第一句:“您是我心中,最激昂、最热情,最抒情的一首交响曲!”写出了姬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学生对老师四年相处结下的师生感情。这篇小文没有叙述具体的事件,甚至没有人物描写,而是采用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的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展示班主任姫老师的对待学生的各个方面。有姫老师带给学生的“春的清新和甜美”,有姬老师在教学方面犹如“夏的火热和泼辣”,有学生在四年来“秋的收获和惊喜”,有老师在培育树苗中“冬的严谨和呵护”……做为一名学生,语言上可能有些稚嫩,但感情却是真挚饱满的。读完以后也十分感人。
我是文子心语。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友有所帮助。
本文是原创+首发。构思+码字实属不易。请勿随意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