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可以用来书写历史,历史可以引导文学潮流的方向
历史与社会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又又求逢考必过
现在历史穿越型题材的小说大多都是以爽文为主,作者在叙述铺垫的时候并不怎么在乎整体的逻辑,而读者也就看看过了瘾,也不在乎那么多东西。确实在想要找几篇符合逻辑的文章会难很多,但是还是有几本小说非常不错的。
《宰执天下》这部小说中,主角韩冈穿越到北宋,不但是征战沙场的乱世,更是经纶济世的时代,这篇文章有起码的依据在,没有像是无根浮萍乱写的感觉,其中主角韩冈的经典原型也值得人去赞赏。
《锦衣夜行》为了让故事一切都变得合情合理,在书的前半部分使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一个小乞丐机缘巧合之下变成锦衣卫,再后来一路挣扎向上的故事。原本繁杂的语言应该会给读者带了繁琐的感觉,但是这个作者的描述上总是恰到好处,反而看起来更加贴合逻辑。
相比较现在大多数爽文热血沸腾的剧情,或者是女频亲亲我我,宫斗心计的桥段,这几篇小说的作者在叙述上更加的认真负责,每一个挖的坑都会填上,不会再最后造成烂尾的后果。
克里斯蒂
------《秦》历史小说,酒徒写作第一部作品
------《明》架空历史,酒徒第二部小说凭此一举成名,红透网络文学世界,被誉为“架空历史小说的开山鼻祖”。
------《盛唐烟云》,隋唐三部曲”之一,奠定了他在架空历史小说领域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隋乱》(网络版原名《家园》)历史,隋唐三部曲”之一,在17K小说网拥有千万读者,繁体中文版曾创下台湾金石堂、诚品、博客来三大连锁书店畅销排行榜三榜齐上的傲人销售纪录,并已签约影视公司,即将搬上荧屏。而《隋乱》的泰文版则成为中国第一部被翻译成外文出版的网络小说。
------《开国功贼》历史,隋唐三部曲”之一
------《烽烟尽处》历史,酒徒首次涉足民国故事和抗日战争,堪称17K小说网2012年度又一神作
------《男儿行》历史穿越,元末农民起义,农民
1、重生之改变历史》连载于起点中文网,作者桓公是起点中文网上的一名写手,出生于1997年2月12日,年仅13岁。小说主角因踩到地雷而穿越回南宋孝宗时期,开始自己改变历史的道路,,败大理,灭女真,并西夏,俘虏成吉思汗,篡国为帝。
2、这里,是南宋孝宗中期,主角被炸回古代,开始自己改变历史的道路,败大理,灭女真,并西夏,俘虏成吉思汗,篡国当皇帝,一样都不少!
3、
公,男,重生之改变历史作者,是起点中文网上的一名写手,出生于1997年2月12日,年仅13岁。桓公与2007开始看网络小说,第一部看的小说是红极一时的仙侠小说《诛仙》,随后又看了《盘龙》、《傲剑凌云》和《斗破苍穹》等网络知名小说,并于2010年8月份开始在起点网上连载自己的处女作重生之改变历史。现本书正处于“新书上传”阶段。
原贴:重生历史军事小说有哪些?
Lanson_chen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
1. 过去事实的记载。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 鲁肃 於凡品,是其聪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 注引吴书:“[ 吴王 ]志存经略,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 指已过去的事实。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3. 经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便是野鸡道台的历史了。” 清 黄人 <钱牧斋文抄>序:“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历史而自为风气。”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会留着个知道她的历史的仆人。” 4. 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金一 文学观:“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历史上,多不过三四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国 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菡子 《源远流长》:“历史在发展着,丰富着。” 5. 指历史学科。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编辑本段词语意义
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相关书籍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
我个人认为,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是真实存在的,而文学很大程度上是杜撰的,也许会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文学存在于历史之中。
原贴: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董泽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来30个文学常识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
原贴:历史文学常识有哪些?
姐儿
原贴:兵马俑有哪些历史典故?
小建
原贴:兵马俑有哪些历史典故?
谭斌食光漫步
adaikevin
漂流的牙刷
Escoplutopsy
原贴:重生历史军事小说有哪些?
bencky0063
原贴:魔兽争霸有哪些历史版本?
萱毛坨
原贴:历史文学常识有哪些?
woyaodouniwan
原贴:历史文学常识有哪些?
gamee
原贴:求初一历史1000字论文
班比陈
女巫JeNny
阿拉姜
原贴:历史考研科目有哪些
跟着胃走
原贴:历史考研科目有哪些
i依莎貝
原贴:历史考研科目有哪些
小猪璐璐0612
最有名的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佘老太君了吧。拓跋宏作为皇帝被记载的比较多,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佘太君。
因为杨家将戏曲故事的传播,佘太君这个人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戏曲舞台上,佘太君智勇绝伦,与杨业在七星庙成就姻缘;杨业遭奸臣迫害,战死沙场。佘太君不畏权势、为夫伸冤。其后掌管天波杨府,统领杨门虎将,成为大宋擎天之柱。在杨宗保战死沙场后,佘太君甚至以百岁高龄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戏曲故事激励忠义、荡气回肠,佘太君俨然一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形象。戏曲终究为后人创作,然则历史上是否果有佘太君其人?
历来的文史学家,都将佘太君的人物原型,指向了府州折氏,佘太君即折太君,是为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之女。折氏是个世代大家,女子众多,所嫁女子,只要其丈夫或子孙,官职达到一定级别,即可享受各种封赠。如笔者在前文关于折氏婚姻的论述中所列,折氏女婿中,官职达到知州一级及以上者,即有5人。而如果折氏外甥官职也达到这个标准,则作为母亲的折氏女子,即可享受郡君太夫人的封赠,即这些折氏女子均可被称作“折太君”。但有一位更加像戏曲中的佘太君。她是“张折氏”。
张折氏生活在北宋中晚期,是皇城使、宁州刺史、管勾麟府路军马公事张构的母亲,封号“崇仁县太君”,亦可称“折太君”。府州人张岊,因为在庆历元年(1041)保卫府州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获得升迁,府州张氏,从此在政治上崛起。“张氏世家府州,县曰府谷,邦乡素号巨族,后世子孙各以功名奋立取美仕、建奇勋,或统帅方面而总兵权,或列镇要藩而安民社,任军政、在城寨者不可胜数。自国家兴师以来,一切兵机计划之谋、边防便宜之务,悉付张氏昆季。由是疆场绥静、羌戎慑伏,外饵跳梁之患,内宽吁食之忧”。张括墓志中的这段话,道出了府州张氏家族的兴盛。张岊的儿子张世范,娶妻折氏。张世范以东头供奉官的职衔,为延州绥德城兵马都监,与夏人作战,战死沙场。其子张构,因晓勇善战,军功卓著,官至宁州刺史、管勾麟府路军马公事。建中靖国元年(1101),张构去世,时50岁,这位守寡多年的折太君,年龄当在70岁左右。
原贴: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trista_zho
谢邀。
提到大同,你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煤。
的确,如果说山西是中国的煤海,那大同就是煤海中最重要的那座岛屿。
也因此,大同被称为我国的“煤都”。
但其实,大同是一座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王朝的京师,辽朝、金朝的陪都,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就让这里产生了很多的名人。
先说说皇帝。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定都大同,从此,北魏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北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北魏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北魏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等5位皇帝,都在大同出生。
其中,元宏是最特殊的一位。
北魏王朝在元宏任上,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连皇室的拓跋氏都改成了元氏。
当然,对大同最大的影响,就是元宏迁都洛阳。
喜欢听音乐?
好嘛,张亚东、阿宝,这全国闻名的音乐人,都是大同人。
……
当然,古往今来大同还有很多名人,悦史君就不一一列举。
最后想说一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
原贴: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疯行
薛纶,生于明嘉靖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1534年),卒于万历十九年五月十三日(1591)。其后人居于马家皂乡东要泉村。东要泉薛氏祖籍直隶兴化人(今江苏兴化)。其先祖(一世祖)士秀,明初从军,到山西河曲镇戎,被扩入军户并举家随军迁居驻地。后调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天成卫(今天镇县)镇守,全家遂入卫籍居于遂家焉。靳伟 [清] (1854~1933)靳伟,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卒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古城镇靳家窑村。其父靳天理,先后娶妻两房,生有五子两女。靳伟排行0,故也有人称其靳二先生。幼时学于私塾,少年习武,对七节鞭尤其擅长,十八岁中武秀才。由于天资聪明,长大后外出经商,业务拓展到晋、冀、蒙、平一带,雄踞晋北。张万邦 [明]张万邦,字三锡,阳和卫人(今阳高县),明代高级将领。张万邦的祖父张勋,嘉靖(1522-1566)、隆庆年间(1567-1572)曾担任指挥使官职,死后因战功被朝廷赠与劳禄大夫、一品正职。张万邦的父亲张秉忠,承袭指挥使官职,继而升任都指挥使,万历(1573-1620)前期担任大同东路参将,死后也因战功获赠总兵官一品官阶。王家屏 [明] 明朝首辅 (1535~1603)王家屏(公元1535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阴县河阳堡人,曾以吏部左侍郎兼东图大学士入予机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毕士安 [宋] 宋朝宰相 (938~1005)毕士安(938年—1005年),一名士元(嘉定赤城志卷九),字仁叟,一字舜举(武夷新集卷一一毕公墓志铭,隆平集卷四本传),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宋太祖乾德四年(九六六)进士。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九九二),召入翰林为学士。宋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事。咸平中,复为翰林学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初,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二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简。曹文诏 [明] (?~1635)曹文诏(?—1635年),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朝崇祯年间将领,号称第一良将,官至总兵。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道武帝拓跋珪 [南北朝] 北魏开国皇帝 (371~409)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6年,16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即位称代王。娄昭君 [南北朝] (?~562)娄昭君(501年-562年),鲜卑族,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妻子,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生母。因娄昭君三个儿子先后登基为帝,故而她三次封为皇太后;娄昭君为人高亢明爽,处事果断,遵从俭约。太宁二年(561年),娄昭君患病在北宫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谥号神武明皇后,葬于义平陵。李培仁 [清] (1866~1906)阳高名人——李培仁 (1866~1906)晚清留日学生。大同市阳高县人。 1904年考入山西大学堂,1905年冬被选送日本政法大学留学。时山西争矿运动受当权者和英人干扰,陷入困局,留日学生对清廷的丧权辱国行径强烈不满。1906年10月,山西争矿斗争出现曲折的消息传到日本,李培仁悲愤交加,决心以死抗争。13日,毅然纵身跳入东京新宿海二重桥下,溺水而亡。王遵文 [清] (1832~1895)王遵文(1832~1895),灵丘水涧人,字艺庵。其父王思祖,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王遵文在私塾就学,咸丰九年(1859),赶赴太原访求高师。他写了一篇文章,转呈主持晋阳书院的田京卿过目。田读后赞不绝口,便收纳王遵文于门下,于是王遵文学业大有长进。咸丰十一年(1861)任太学。王峻 [南北朝] (?~573)王峻(?~573),字峦嵩,灵丘人。天资聪慧,有谋略。东魏时任相府墨曹参军,后因犯错误被免职。后任仪同开府(宰相级别)、相府外兵参军、营州(辽宁省凌源县南)刺史。王辅臣 [清] (?~1681)王辅臣(?—1681年),山西大同人,绰号“西路马鹞子”,本为李姓,明末清初军阀。早年追随姐夫刘某参加农民军,嗜赌,一掷千金,后与王进朝为谊子,改姓王。随明末山西大同守将姜瓖反清,不久投降于阿济格,免于被诛,没入辛者库为奴。多尔衮死后,王辅臣获得顺治帝重用,经洪承畴保举,官至总兵。曹变蛟 [清] (?~1642)曹变蛟(?-1642),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少年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为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平定多次-,很受天子器重。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拓跋窟咄 [南北朝]拓跋窟咄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之子、道武帝拓跋圭的叔父。拓跋什翼犍死后,苻洛认为其年长,逼他迁徙至长安,苻坚礼待他,教他书学。后因叛乱便随慕容永东迁,慕容永以他为新兴太守。拓跋仪 [南北朝] (?~409)拓跋仪(?-409年),鲜卑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秦明王拓跋翰之子,道武帝拓跋珪的堂弟,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将领。拓跋仪有谋略,少能舞剑,骑射过人。初封九原公。登国三年(388年),出使后燕,窥伺后燕的间隙以便消灭后燕。回朝后,改封平原公。登国六年(391年),与陈留公拓跋虔等大败黜弗部。同年随道武帝征讨刘卫辰,获刘卫辰尸首,道武帝大喜,改封其为东平公。登国九年(394年),拓跋仪奉命在黄河以北督促屯田。登国十年(395年),后燕进犯五原,拓跋仪率兵驻屯河北,包抄燕军后路。平定并州后,拓跋仪因功劳大,升任尚书令。拓跋什翼犍 [南北朝] (320~377)拓跋什翼犍(320年―377年),鲜卑族,平文帝拓跋郁律次子 ,烈帝拓跋翳槐的弟弟,十六国时期代国君主。建国元年(338年),拓跋什翼犍兄长烈帝拓跋翳槐去世,拓跋什翼犍继位,改元建国。建国二年(339年),设置百官,分掌众职。以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建立法制,使百姓安居乐业。东自濊貊,西至破落那,南距阴山,北达沙漠,全部归服,人口达数十万。建国三年(340年),迁都云中郡盛乐宫。后和匈奴铁弗部交战数年,并与前燕联姻。建国二十八年(365年),匈奴铁弗部左贤王刘卫辰背叛代国,归附前秦。拓跋什翼犍率军讨伐刘卫辰,刘卫辰因惧而逃。陆万友 [五代十国] (903~986)陆万友(903~986),五代灵丘人。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后汉祖刘知远起兵灭后晋时,提拔为护圣指挥使。乾祜二年(949),汉隐帝刘承佑继位,被任命为天雄军(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节度使。广顺元年(951),后周太祖郭威起兵反汉,陆万友为郭威出谋划策。当郭威称帝时,提拔他为散员指挥使兼奖州(今湖南芷江县西)刺史。显德七年(960),恭帝柴宗训继位,他出任安州(今湖北安陵)防御史。 北宋初年,他历任沂州(今山东临沂县)、蕲州(今湖北蕲春县)防御史。王鸿志 (1923~2000)王鸿志(1923.2~2000.4) 男,汉族,原籍山西省大同市。民国27年(1938年)毕业于天津医专,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中央鼠疫防治所、察哈尔省防疫队任医师。1952年调多伦县工作,曾任多伦县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门诊部主任。并被选为多伦县第一次、第二次、第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伦县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技术职称为副主任医师。1952年,多伦县医院建立,王鸿志是创建人之一。刘良佐 [清] (?~1667)刘良佐(?-1667)明末叛将。字明辅。大同左卫(山西大同)人。初与高杰同属李自成部农民军,后降明,官至总兵。弘光帝立,封广昌伯,守颍州,为四镇之一。1645年,清军南下,他率部投降,掳弘光帝于芜湖,献交清军。隶汉军镶黄旗,封三等子。曾到江阴劝降,被阎应元痛斥。后至江西与金声桓、王得仁作战。官至左都督。1666年,因病休官。独孤信 [南北朝] (502~557)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随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阳郡公。傅汝钧傅汝钧(1889-?) 山西阳高人。1927年4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晋绥军总司令阎锡山为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6月14日,阎锡山将所部改为10个军,傅汝钧任第五军军长兼第五师师长。1912年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步兵科。1914年10月毕业后分配到直系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曹士杰团。宗爱 [南北朝] 北魏大宦官 (?~452)宗爱(?―452年),北魏大宦官,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太子太师、中秘书,封冯翊王。因获罪而成为阉人,在太武帝时任中常侍。后与太子拓跋晃的属官不和,就罗织罪名致使拓跋晃忧愤而死。拓跋晃死后,太武帝非常悼念,宗爱怕祸及自己,就弑杀太武帝,立太武帝幼子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后又杀拓跋余。拓跋翰 [南北朝] (?~452)拓跋翰(?―452年),鲜卑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母椒房舒氏,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初封秦王,官拜侍中、中军大将军,后改封东平王。拓跋翰为人忠诚正直,因此百官都很畏惧他。后来镇守枹罕,以信义恩惠安抚众人,受到羌戎的敬重顺服。正平二年(452年),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尚书左仆射兰延等认为太子拓跋晃之子拓跋濬年幼,想立拓跋翰为帝。曹文诏 [明] (?~1635)曹文诏(?—1635年),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朝崇祯年间将领,号称第一良将,官至总兵。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崇祯八年(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死后,明王朝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辽东从军曹文诏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曹变蛟 [清] (?~1642)曹变蛟(?-1642),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少年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为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平定多次-,很受天子器重。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赵九恩赵九恩,男,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41年出生,山西大同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吴永平吴永平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47岁,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曾任大同矿务局挖金湾矿矿长、同家梁矿矿长、晋华宫矿矿长、同煤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现任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柴京津柴京津 (1955.9—)山西大同人。擅长中国画。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高级美术师。作品人日获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银奖;长啸图获孺子牛杯全国书画大展铜奖;郑成功收复台湾图获世界华 人艺术展优秀作品奖;《地道战》获第八届全国群英奖优秀作品奖;黄土地获全国金彩奖牡丹杯三等奖。出版有柴京津画选、《剪纸技法》、中国剪纸艺术等。王吉贞 [清]王吉贞,山西大同人,祖籍河南,原姓李,康熙年间曾官至兵部侍郎。其父为陕甘总督王辅臣。曾在吴三桂反清期间力劝其父讨伐吴三桂。王辅臣 [清] (?~1681)王辅臣(?—1681年),山西大同人,绰号“西路马鹞子”,本为李姓,明末清初军阀。早年追随姐夫刘某参加农民军,嗜赌,一掷千金,后与王进朝为谊子,改姓王。随明末山西大同守将姜瓖反清,不久投降于阿济格,免于被诛,没入辛者库为奴。多尔衮死后,王辅臣获得顺治帝重用,经洪承畴保举,官至总兵,平西王吴三桂极力笼络,跟随吴三桂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帝。王振翼 (1901~1931)王振翼(1901—1931)又名仲一、振一、壮飞。山西天镇人。中共顺直省委工委书记。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马庭英 (1926~2009)马庭英 (1926~2009)山西灵邱人。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工作,历任晋察冀军区警卫营战士、文书,野战10旅供给处见习股员、侦察连司务长,师政治部指导员,志愿军师直组织股长、炮兵某团组织股长,某师卫生营教导员,坦克某团协理员,解放军第二政法干校学员,第一机械师1团3营教导员,大同市城区公安分局教导员、书记。韩玉峰韩玉峰 (1933~)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1950年入伍,历任解放军、志愿军师宣传员、摄影员,建工部大同工程总公司文工团团员、党委宣传部干事,山西歌舞二团团员,山西大学中文系助教,山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处长,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省作协第二、三届理事,省文联顾问、文联艺术学校校长,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房光房光 (1959~)山西灵丘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1976年参加工作。历任石家田乡电影放映员,灵丘县委通讯组新闻干事,灵丘县城关镇副镇长,助理记者,山西省文学院合同制作家。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钟声扬 (1939~2009)钟声扬 (1939~2009)山西灵丘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历任县报,中学教师,县文化馆考古员、创作员,人民公社主任、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朔州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及刊物主编,专业作家。朔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省作协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袁秀兰袁秀兰 (1962~)笔名树林。女。山西左云人。中共党员。2007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儿童文学作家高级研讨班。1981年参加工作任教师,1990年起在左云县委宣传部供职,大同市作协副主席,大同市优秀专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阎雪君阎雪君 (1968~)原名闫学军。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系。1990年参加工作,先后供职于阳高县制药厂、阳高县委宣传部、阳高县农行、大同市农行、山西省农行、大同市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华夏银行总行。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魏文华魏文华 (1919~)笔名青心、项阳。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1947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解放前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任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玉兰》、库尔玛、小姐等,报告文学、新闻通讯边境夜宿、红铃虫王国漫游记等数千篇。离休以后潜心撰写反映中国农-动及反侵略战争题材的历史小说。王中朝王中朝 (1956~)笔名拔剑、白云天等。山西广灵人。民进成员。1970年参军入伍,同年参加工作。历任郑州《百花园》杂志,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副主编,小小说出版主编,中外读点主编,《百花园》杂志社编委会成员、副总,编审。民进郑州市委副主委,郑州市人大代表、常委,郑州市作协副主席。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李琦李琦,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西大同,国家一级演员。 李琦1996年出演小品一个钱包踏上演绎生涯,1970年,李琦考入陕西人民艺术剧院,1979年获得全国戏剧“梅花奖”,1997年出演《甲方乙方》逐渐被人们熟知,2001年出演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2001年的春晚上,李琦和刘金山、尹相杰、刘惠等人演绎了《康定情歌》,2004年李琦出演《满汉全席》、《好事多磨》等。王兰王兰 (1941~)笔名武一梅。女。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赤峰市林西中学。历任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牧骑队员,赤峰市师范附属小学教员,红山区文化馆干部,赤峰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人大代表,赤峰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中国作协内蒙古分会理事,赤峰市第二届政协委员。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王保忠王保忠 (1966~)笔名王往。山西大同人。1985年毕业于山西省朔县师范学校。1989—1993年在山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脱产进修。1994年后历任大同县农委干事,县委通讯组副组长,县文联主席,并兼任大同市作协副主席、小说研究会会长。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吕新吕新 (1963~)生于山西雁北。现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抚摸》、《光线》、《梅雨》、《草青》、成为往事等,中短篇小说集《山中白马》、《夜晚的顺序》、葵花、中国屏风等。刘俊刘俊 (1958~)笔名桑恒、夏周。山西灵丘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又毕业于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函授)。1973年参加工作,历任山西大同矿务局王村矿掘进工人、团支部书记、党办秘书,大同矿务局组织部干部、文艺创作部部长兼《开拓》杂志主编,现任中国煤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煤矿文联阳光杂志主编。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刘介愚 (1931~2007)刘介愚 (1931~2007)笔名剑羽。山西大同人。初中文化。1949年后历任绥远省干校文工队、绥远省文工团、内蒙古文联创作员,内蒙古文艺、《草原》文学月刊社诗歌及散文、组长、编委,内蒙古革命回忆录室主任,-回忆录撰写组副组长,内蒙古延安大学暨民族学院校友会及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副编审。井绍云井绍云 (1947~)山西浑源人。下乡知青,当过工人。1985年毕业于河北省电大中文专业。历任张家口市文联干部、作协副主席、主席等职。河北省作协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曹杰曹杰 (1935~)笔名陆桑。山西阳高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大同煤炭技术专业学校煤田地下开采系。历任大同煤矿技术员、党委宣传部干部,山西日报社记者,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党办主任,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专业作家。山西省文联第五届委员、主席团委员,省作协第四、五届理事。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白锐 (1931~1990)白锐 (1931~1990)山西大同人。中-员。1950年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文学系学习。1961年后历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研室主任,文化部外联局亚洲处处长,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文化参赞,驻朝鲜大使馆文化参赞。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诗集赵基天选集(合作),金日成著作选,朝鲜话剧剧本打击侵略者,朝鲜歌剧剧本血海等。石作衡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905~1941)石作衡(1905—1941),山西省浑源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在1921年考入山西陆军学兵团,后又入北方军校。在学习期间,石作衡怀着富国强兵、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愿望,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军事学术。毕业以后,石作衡分到第九师第十五旅。由于他为人禀性正直,办事认真负责,后晋升为本旅特务连中尉排长。李坤霖李坤霖,1973年5月25日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93级。高锦高锦(原名高峰),1977年3月2日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魏春光魏春光,男,山西大同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200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代表作有现实主义青春剧其实不想走。孟瑶孟瑶,1985年6月13日出生于山西大同,中国女演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2008年因参演香港导演王晶的电影《我的老婆是赌圣出演女一号而成名。2009年连续拍摄了两部香港影片《金钱帝国》 和未来警察。2013年参演电影笑功震武林,出演武林七怪中的“一代囧师”曼玉姐。2014参演中泰合拍悬疑惊悚爱情片泰恋 。李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李建成大地测量学家,1964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集宁市,籍贯山西省左云县。199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于润沧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于润沧(1930.3.20- )矿山工程设计专家。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祖籍山西省浑源县。1954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现任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日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 地球物理学家 1955年8月18日生于山西大同。197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拓跋廓 [南北朝] (537~557)西魏恭帝拓跋廓(537年―557年),鲜卑族,汉名元廓,西魏文帝元宝炬第四子,西魏废帝元钦异母弟,南北朝时期西魏最后一位皇帝,554年―556年在位。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授予太学助教。西魏恭帝三年(557年),掌握军事大权的宇文护废掉西魏恭帝,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政权,西魏灭亡。元钦 [南北朝] (525~554)西魏废帝元钦(525年―554年),西魏文帝元宝炬长子,母为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 ,南北朝时期西魏第二位皇帝,551年―554年在位。公元525年生于范阳(今北京),551年即位,沿用文帝年号,552年去年号,称元年。元宝炬在位17年,551年病死,元钦嗣位。元钦时期,宇文泰独揽朝政,与东魏多次激战。西魏军政多所革新。554年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北魏孝武帝元修 [南北朝] 北魏最后一位皇帝 (510~535)北魏显宗孝武帝,名元脩,一说元修(510年-535年),字孝则,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5年),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是妾李氏。遍体有鳞文,好武术,性格强硬胆大,为人无礼。他曾被封为汝阳县公、通直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建义年间,辞散骑常侍一职,为平东将军、太常卿,后来又为镇东将军、宗正卿。530年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后又改加侍中、尚书左仆。元朗 [南北朝] 北魏第十四位皇帝 (513~532)元朗(513年-532年12月26日),字仲哲,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四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焘五世孙,景穆帝拓跋晃玄孙,南安惠王拓跋桢曾孙,章武恭王元彬之孙,章武庄武王元融之子。公元531年被立为皇帝,不久禅位于平阳王元修,高欢攻入洛阳后,与元晔一同被杀。北魏节闵帝元恭 [南北朝] 北魏第十三位皇帝 (498~532)魏节闵帝元恭(498年-532年),字修业,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母王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三位皇帝,531年―532年在位。元恭于正始年间袭封其父的广陵王爵位,历任散骑常侍、仪同三司等职。530年,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杀害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谥号节闵帝。拓跋纂 [南北朝]拓跋纂,拓跋仪之子。五岁,太祖命养于宫中。少明敏,动止有礼,太祖爱之,恩与诸皇子同。世祖践阼,除定州刺史,封中山公,进爵为王,赐步挽几以优异之。纂好酒爱佞,政以贿成。世祖杀其亲嬖人。后悔过修谨,拜内大将军。居官清约简慎,更称廉平。纂于宗属最长,宗室有事,咸就谘焉。薨,谥曰简。元晔 [南北朝] 北魏皇帝 (509~532)元晔(509年-532年),字华兴,太武帝拓跋焘玄孙,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南安惠王拓跋祯之孙,扶风王元怡次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二位皇帝,530年-531年在位。530年12月5日(农历十月三十日)被尔朱兆与尔朱世隆拥立。531年4月1日(农历二月廿九日)被废为东海王。次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被北魏孝武帝赐死。元英 [南北朝] (?~510)元英(?—510.12.9),字虎儿,原名拓跋英,孝文帝改革后改姓元,代(今山西外长城以南大同、左云一带)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军事将领、音乐家。太武帝拓跋焘曾孙,景穆帝拓跋晃之孙,南安王拓跋桢之子。拓跋祯 [南北朝]拓跋祯,拓跋干之子,通解诸方之语,便骑射。世祖时,为司卫监。从征蠕蠕,忽遇贼别部,多少不敌,祯乃就山解鞍放马,以示有伏。贼果疑而避之。高祖初,赐爵沛郡公。后拜南豫州刺史。大胡山蛮时时钞掠,前后守牧多羁縻而已。祯乃设画,召新蔡、襄城蛮魁三十余人,祯盛武装,于州西为置酒,使之观射。先选左右能射者二十余人,祯自发数箭皆中,然后命左右以次而射,并中。拓跋干 [南北朝]拓跋干,拓跋纂之弟,拓跋仪之子。机悟沉勇,善弓马,少有父风。太宗即位,拜内将军、都将,入备禁中。太宗出游于白登之东北,干以骑从。有双鸱飞鸣于上,太宗命左右射之,莫能中。鸱旋飞稍高,干自请射之,以二箭下双鸱。太宗嘉之,赐御马弓矢金带一,以旌其能。军中于是号曰“射鸱都将”。从世祖南巡,进爵新蔡公。高宗即位,拜都官尚书。卒,谥曰昭。拓跋仪 [南北朝] (?~409)拓跋仪(?-409年),鲜卑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秦明王拓跋翰之子,道武帝拓跋珪的堂弟,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将领。拓跋仪有谋略,少能舞剑,骑射过人。初封九原公。登国三年(388年),出使后燕,窥伺后燕的间隙以便消灭后燕。回朝后,改封平原公。登国六年(391年),与陈留公拓跋虔等大败黜弗部。同年随道武帝征讨刘卫辰,获刘卫辰尸首,道武帝大喜,改封其为东平公。拓跋休 [南北朝]安定王拓跋休,景穆皇帝之子,皇兴二年封,拜征南大将军、外都大官。休少而聪慧,治断有称。高祖初,库莫奚寇边,以休为使持节、侍中、都督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仪同三司、和龙镇将。休抚防有方,贼乃款附。入为中都大官。蠕蠕犯塞,出为使持节、征北大将军、抚冥镇大将。休身先将士,击虏退之。入为内都大官,迁太傅。及开建五等,食邑二千户。拓跋胡儿 [南北朝] (?~463)拓跋胡儿(?―463年),景穆帝(追谥)拓跋晃之子,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生母为椒房尉氏。和平四年(463年)去世,死后追封为乐陵王,赠征北大将军,谥号康王。因拓跋胡儿无子,献文帝以拓跋胡儿之兄汝阴王拓跋天赐的第二子拓跋永全为后,袭封其爵,后改名为拓跋思誉。拓跋太洛 [南北朝] (?~468)拓跋太洛(?―468年),景穆帝(追谥)拓跋晃之子,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生母为椒房慕容氏。皇兴二年(468年),拓跋太洛去世,死后追赠为征北大将军、章武郡王,谥号敬王。因拓跋太洛无子,孝文帝初年,以南安惠王拓跋桢第二子元彬为后,嗣其爵位。拓跋长寿 [南北朝]城阳王拓跋长寿,景穆帝拓跋晃之子,皇兴二年封,拜征西大将军、外都大官。出为沃野镇都大将。性聪惠,善抚接,在镇甚有威名。延兴五年薨,谥康王。长子多侯,早卒。次子元鸾,字宣明。始继叔章武敬王元彬,及兄卒,还袭父爵。正始二年薨,时年三十八。赠帛六百匹,诏中书舍人王云奉旨临吊,赠镇北将军、冀州刺史,谥怀王。拓跋桢 [南北朝] (?~496)拓跋桢(?-496年),北魏景穆太子拓跋晃第九子,刘椒房所生,皇兴二年(468年)封南安王。任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拓跋桢孝顺母亲,但是聚敛-,被削除封爵,禁锢终身。后来,他支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复封南安王,为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太和二十年五月,到邺城,背上长疮而亡,谥号惠。有三子:元英、元彬、元怡。之后,穆泰谋反,拓跋桢由于生前知而不告,追夺爵封。拓跋云 [南北朝] (446~481)拓跋云(446年-481年),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之子,文成帝拓跋濬之弟。任城文宣王王元澄之父,生母孟椒房。任城康王。拓跋云年五岁,景穆帝驾崩,号哭声不绝。太武帝听闻后呼召,抱着他哭泣曰:“你为什么知道并成人的思想!”。和平五年(464年)封为任城王,拜使持节、侍中、征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文成帝时,拜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坐大官,听理民众诉讼,当时甚有名誉。拓跋洛侯 [南北朝] (?~461)拓跋洛侯(?-461年),景穆帝拓跋晃之子,文成帝拓跋濬异母弟,生母不详。和平二年(461年),被封为广平王。同年去世,谥号殇王。因拓跋洛侯无子,以兄弟阳平幽王拓跋新成第五子元匡(拓跋匡)嗣后,袭其爵位。拓跋万寿 [南北朝] (?~462)拓跋万寿(?-462年),北魏景穆帝(追谥)拓跋晃之子,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弟弟,生母不详。和平三年(462年),被封为乐浪王(北史作乐良王 ),并拜征东大将军,镇守和龙。拓跋万寿性贪婪暴戾,同年(462年)正月癸未日 ,在远征归还的途中忧伤而死,谥号厉王。拓跋天赐 [南北朝]汝阴王拓跋天赐,景穆皇帝之子,和平三年封,拜镇南大将军、虎牢镇都大将。后为内都大官。高祖初,殿中尚书胡莫寒简西部敕勒豪富兼丁者为殿中武士,而大纳财货,简选不平。众怒,杀莫寒及高平假镇将奚陵,于是诸部敕勒悉叛。诏天赐与给事中罗云督诸军讨之。前锋敕勒诈降,云信之。副将元伏曰:“敕勒色动,恐将有变,今不设备,将为所图。”云不从。敕勒轻骑数千袭杀云,天赐仅得自全。拓跋小新成 [南北朝]济阴王拓跋小新成,景穆皇帝之子,和平二年封。颇有武略。库莫奚侵扰,诏新成率众讨之。新成乃多为毒酒,贼既渐逼,便弃营而去。贼至,喜而竞饮,聊无所备。遂简轻骑,因醉纵击,俘馘甚多。后位外都大官。薨,赠大将军,谥曰惠公。拓跋子推 [南北朝]拓跋子推,北魏时期人物,是京兆王、青州刺史。京兆王拓跋子推,景穆皇帝之子,太安五年封京兆王。位侍中、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子推性沉雅,善于绥接,秦雍之人,服其威惠。入为中都大官,察狱有称。显祖将禅位于子推,以大臣固谏,乃传高祖。高祖即位,拜侍中、本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未至,道薨。拓跋新成 [南北朝] (?~470)拓跋新成(?-470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次子,文成帝拓跋濬之弟。生母袁椒房。历史上称阳平幽王。拓跋新成在太安三年(457年)封为阳平王,拜征西大将军。后来成为内都大官。皇兴四年(470年)薨,谥“幽”。长子阳平庄王拓跋安寿承袭爵位,被孝文帝后赐名为元颐,薨于青州刺史。次子广陵康侯拓跋衍,字安乐,后卒于雍州刺史。三子巨平县公拓跋钦,字思若。元顼 [南北朝]元顼,字宝意,元颢弟。起家为通直郎,转中书郎,历武卫将军、光禄少卿、黄门郎。出除平北将军、相州刺史。为大宗正卿。封平乐县开国公,食邑八百户。庄帝初,拜侍中、车骑将军,封东海王,食邑千户。俄迁中书监、左光禄大夫,兼尚书右仆射。又拜车骑大将军,加侍中。顼无他才干,以亲属早居重任。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颢败,潜窜,为人执送,斩于都市。元颢 [南北朝] (485~529)元颢(485-529年)北魏宗室,字子明,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孝文帝元宏之侄,北海平王元详长子,袭父爵为北海王。后累次升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徐州刺史,被御史弹劾而除名。孝昌三年,被重新起用,恢复王爵,加使持节、假征西将军、都督豳、华、东秦诸军事、西道行台,率军征讨宿勤明达等叛贼,以功增封食邑八百户,进号征西将军,授尚书右仆射,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元禧 [南北朝] (?~501)元禧(?-501年),字永寿,北魏宗室大臣,孝文帝之弟。累任太尉,封咸阳王。孝文帝死后,受遗诏辅政。骄奢成性,贿赂公行,广营田产,开采盐铁,为北魏宣武帝所恶。后阴谋举兵反叛,事泄被杀。元干 [南北朝] (469~499)元干(469-499年),字思直,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第三子,母为韩贵人。太和六年,封河南王,加卫大将军,除侍中、中都大官,迁车骑将军,领吏部尚书,出为豫州刺史。迁都洛阳后,改封赵郡王,除冀州刺史,转特进、司州牧。为人贪淫,不遵典法,为御史中尉李彪所劾,免官还第。太和二十三年(499年)薨,年三十一,谥号为灵,陪葬长陵。元雍 [南北朝] (?~528)元雍(?-528):北魏献文帝之子,魏孝文帝之弟。字思穆。先封颍川王,改封高阳王。宣武帝时,屡迁司空,议定律令。孝明帝正光元年(520),进位丞相,与侍中元叉同决庶政。富贵冠一国,一食值钱数万,有憧仆六千、使女五百,曾与河间王元琛斗富。孝庄帝初,大都督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时被杀。元羽 [南北朝]广陵王元羽,字叔翻,北魏献文帝之子。太和九年封,加侍中、征东大将军,为外都大官。羽少而聪慧,有断狱之称。后罢三都,羽为大理,加卫将军,典决京师狱讼,微有声誉。迁特进、尚书左仆射,又为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元详 [南北朝] (?~504)元祥(?~504年),字季豫。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子,母亲为高椒房,孝文帝元宏异母弟。北海王。历任侍中、司空、大将军、录尚书事、太尉、太傅等。美姿容,为人荒淫贪婪,多行不法。孝文帝死后,受遗诏辅政。正始元年(504年),为高肇所谮,废为庶人,被宣武帝元恪派人杀死。元子直 [南北朝]元子直,字方言,元劭兄。少知名,为清河文献王所赏爱。起家除散骑侍郎,转中书侍郎。后除通直散骑常侍,迁给事黄门侍郎。元子直,字方言,元劭兄。少知名,为清河文献王所赏爱。起家除散骑侍郎,转中书侍郎。元勰 [南北朝] (473~508)元勰(?年—508年),字彦和,原为鲜卑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后,遂为洛阳人。他曾为侍中、中书令,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支持者,也是各项改革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元勰是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加侍中、征西大将军。太和二十年(496年),改封彭城王。他聪明好学,博览经史,好文学。孝文帝欲迁都洛阳,但担心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首先争取彭城王元勰的支持。元钊 [南北朝] 北魏皇帝 (526~528)北魏幼主元钊(526年—528年),鲜卑族,孝文帝元宏曾孙,京兆王元愉之孙,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在位仅四十五天。元钊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祖父为京兆王元愉,父亲为临洮王元宝晖。 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528年3月31日),北魏孝明帝元诩突然去世,胡太后先是将孝明帝-,即北魏女主敬哀公主(即元氏,史称元姑娘)伪称为皇子拥立为帝。元宝炬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西魏开国皇帝 (507~551)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南北朝时期西魏开国皇帝。元宝炬生于正始四年(507年),其父元愉反叛兵败后自杀,元宝炬兄弟几人也被幽禁在宗正寺直到宣武帝元恪驾崩后才恢复自由并重新编入宗室属籍,初任直阁将军,先后被封为邵县侯、南阳王,不久升任太尉、加侍中。永熙二年(533年),进位太保、开府、尚书令。元宝晖 [南北朝] (?~528)元宝晖(?—528),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三子元愉的次子,生母杨氏。508年,其父京兆王元愉据冀州谋反失败,与爱妾杨氏都被杀害。元宝晖兄弟四人以年幼获免,均被囚禁,宣武帝崩后才得附于宗室属籍,元宝晖的大哥元宝月袭爵。灵太后后又改封他临洮王。524年,元宝月去世,元宝晖袭位。元宝晖在528年之前去世,因为这年元宝晖的儿子元钊被灵太后拥立为帝时,元宝晖被称为故临洮王。元宝月 [南北朝] (?~524)元宝月(?-524),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子元愉长子、临珧王元宝晖、西魏文帝元宝炬、元宝掌、平原公主元明月之长兄。永平元年(508年)八月宣称元恪被权臣高肇所杀,据冀州称帝,改元建平,立杨氏为皇后。同年九月,被尚书李平俘获,押送京师途中自缢而死。一说是被高肇秘密绞杀。杨氏生下遗腹女儿后也被处死。其有四子并女儿均被赦免,后又得附于宗室属籍,追封元愉临洮王.身为长子元宝月袭爵.改葬父母,追服三年。元恌 [南北朝] (494~500)元恌(494年-500年6月21日),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七子,生母郑充华。元恌未被封王,景明元年四月三十己亥,其异母兄元恪在位期间,元恌夭折,年七岁。就敛于华林枣间堂,葬于文昭皇后(元恪之母贵人高照容)陵东。后以增广文昭后坟茔,徙窆北岗。元悦 [南北朝] (?~532)北魏顺帝元悦(?—532年),530年—532年在位,孝文帝庶子,降梁前曾封为汝南王、侍中、太尉。元悦“好神仙道术,绝房中夫妻之爱,而更好男色”,史载他“为性不伦,俶傥难测,又绝房中而更好男色,轻忿妃妾,至加捶挞”。建义元年(528年)四月,尔朱荣兵入洛阳,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海王颢等降梁。永安二年(529年)正月,元悦请求梁武帝萧衍允许他回魏,得到梁武帝的许可。元怀 [南北朝] (488~517)元怀(488年-517年),字宣义,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五子,宣武帝元恪的同母弟弟。生母贵人高照容,封广平王。宣武帝猜忌本族,破孩激烈,亲弟元怀亦以奢侈遭元恪软禁在华林别馆。元恪令四门博士董征,授元怀以经传。515年,宣武帝逝世,元怀才得还家。熙平二年(517年)三月廿六日,元怀逝世,谥号武穆。532年,元怀第三子元修即位,追尊元怀为武穆帝。《魏书》元怀传缺失,近代墓志出土,得为补缺。元恂 [南北朝] (483~497)元恂(483年-497年),原名拓跋恂,原字元道,后改字宣道,北魏宗室,北魏孝文帝元宏长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兄,母孝文贞皇后林氏。元恂生于太和六年(482年),太和七年(483年),生母林氏按北魏惯例(子贵母死)赐死,元恂由嫡祖母冯太后养育。太和十年(486年),得名恂,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孝文帝远征南齐,元恂留守新都洛阳。元恂嫌河南酷暑,穿胡服。元法僧 [南北朝] (454~536)元法僧(454年—536年),鲜卑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玄孙,阳平王拓跋熙曾孙,阳平靖王拓跋他之孙,江阳王拓跋钟葵之子,北魏宗室,任徐州刺史。525年正月据徐州反魏称帝,国号“宋”,年号“天启”,都城徐州,迫于朝廷军事压力,称帝仅半个月即投降了南梁,备受优宠,高寿而终。拓跋笃 [南北朝]拓跋笃,字阿成,阳平王拓跋熙的孙子,阳平靖王拓跋他之子,拓跋吐万和拓跋钟葵的弟弟,北魏宗室、官员,先后担任太子右率、北中郎将、抚冥镇将、光禄卿、平北将军、幽州刺史等官职,死后谥号贞。拓跋钟葵 [南北朝]拓跋钟葵,北魏宗室,阳平王拓跋熙的孙子,阳平靖王拓跋他之子。拓跋吐万 [南北朝]拓跋吐万,北魏宗室,阳平王拓跋熙的孙子,阳平靖王拓跋他之子,为阳平王世子,早卒。死后,追赠为冠军将军、并州刺史、晋阳顺侯。拓跋他 [南北朝] (416~488)拓跋他(416年―488年),一作拓跋佗 ,鲜卑族,道武帝拓跋珪之孙,阳平王拓跋熙长子 ,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将领。拓跋他身高八尺,身材相貌俊美,性格谨慎忠厚,武艺过人。初袭父爵为阳平王。延和三年(434年),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山胡人白龙叛乱,因功改封临淮王,任镇东将军。不久改封淮南王,任都督豫洛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等,镇守虎牢。拓跋黎 [南北朝] (?~428)拓跋黎(?-428年),北魏道武帝第八子,明元帝拓跋嗣八弟、生母段夫人、广平王拓跋连同母弟。天赐四年(407年)道武帝封拓跋黎为京兆王。京兆王死于神䴥元年(426年)。有一子拓跋根,袭其爵,改封江阳王,加平北将军。当拓跋根薨时并无子嗣,显祖献文帝以南平王拓跋霄第二子元继为拓跋根之后。后来元继长子元叉(又名元乂),因是灵太后妹夫,在灵太后临朝时权倾朝野被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拓跋连 [南北朝] (?~426)拓跋连(?-426年),是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第七子,明元帝拓跋嗣七弟、生母段夫人、京兆王拓跋黎之同母兄。天赐四年(407年)道武帝封拓跋连为广平王。广平王死于始光四年(426年)。死时并无后裔。太武帝为继绝他的世系,下诏以阳平王拓跋熙之次子拓跋浑袭其爵位,改封南平王、加平西将军。拓跋处文 [南北朝] (403~416)拓跋处文(403年-416年),北魏道武帝第六子,明元帝拓跋嗣六弟、生母不详。天赐四年(407年)道武帝封拓跋处文为长乐王。长乐王聪辩夙成,但是却死于泰常元年(416年),当时只得十四岁。明元帝拓跋嗣非常伤痛,自小敛至葬礼,也时常亲临哀恸。长乐王陪葬于太祖道武帝的金陵。无后裔,所以死后爵除。拓跋脩 [南北朝] (?~416)拓跋脩(?-416年),北魏道武帝第五子,明元帝拓跋嗣五弟、生母不详。天赐四年(407年)道武帝封拓跋脩为河间王。泰常元年(416年)去世。无后裔。太武帝拓跋焘为继绝他的世系,下诏以河南王拓跋曜之子拓跋羯儿袭其爵位,改封略阳。拓跋曜 [南北朝] (401~422)拓跋曜(401年-422年),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第四子,明元帝拓跋嗣四弟、生母王夫人。天兴六年(403年)道武帝封拓跋曜为河南王。五岁时,曾在道武帝前射雀,道武帝惊叹其箭术。长大后,拓跋曜武艺出众,与阳平王拓跋熙等一齐督诸军讲武,众皆佩服他的武勇。泰常七年(422年)薨,当时只得二十二岁。拓跋曜有七子,其中长子拓跋提骁烈有父之风,官至车骑大将军、统万镇都大将。拓跋熙 [南北朝] (399~421)拓跋熙(399年-421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第三子,明元帝拓跋嗣三弟,生母大王夫人。天兴六年(403年),道武帝封拓跋熙为阳平王。拓跋熙聪达有雅操,为宗属所钦重。明元帝拓跋嗣派拓跋熙治兵于东部,下诏拓跋熙都督十二军校阅,甚得军仪,明元帝特嘉许他,赏赐隆厚。其后派他征讨西部越勤,立下大功。泰常六年(421年)三月十六日去世,死时只有二十三岁。明元帝哀恸不已。北魏孝明帝元诩 [南北朝] 北魏第十位皇帝 (510~528)元诩(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宣武帝元恪次子,母宣武灵皇后胡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延昌元年(512年),成为皇太子。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去世,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元愉 [南北朝] (488~508)元愉(488年-508年),字宣德 ,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三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弟,母袁贵人 ,北魏宗室。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受封京兆王,历任都督、徐州刺史、护军将军、中书监、冀州刺史。永平元年(508年)八月,元愉在冀州谋反称帝。同年九月,元愉兵败被擒,自杀而死(一说是高肇派人杀死),时年二十一岁。大统元年(535年),其子南阳王元宝炬称帝,建立西魏政权,追谥元愉为文景皇帝。北魏宣武帝元恪 [南北朝] 北魏第八位皇帝 (483~515)北魏宣武帝元恪(483年―515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次子,母文昭皇后高照容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八位皇帝,499年—515年在位。太和七年(483年),元恪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元恪即位,是为宣武帝。延昌四年(515年),元恪去世,终年三十三岁,庙号世宗,谥号宣武皇帝,葬于景陵。拓跋弘 [南北朝] 北魏第六位皇帝 (454~476)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文成帝拓跋濬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465年―471年在位。太安二年(456年),拓跋弘成为太子。和平六年(465年),继承皇位。文成帝拓跋濬 [南北朝] 北魏第五位皇帝 (440~465)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同年十月,宗爱又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文成帝即位之后,便诛杀宗爱。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时年二十六岁,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拓跋谭 [南北朝]临淮王拓跋谭,真君三年封燕王,拜侍中,参都曹事。后改封临淮王。世祖南讨,授中军大将军。先是,刘义隆以邹山险固,有荣胡家,乃积粮为守御之备。谭率众攻之,获米三十万以供军储。义隆恃淮之阻,素不设备。谭造筏数十,潜军而济。贼众惊溃,遂斩其将胡崇,贼首万余级。薨,谥宣王。拓跋伏罗 [南北朝]拓跋伏罗,太武帝拓跋焘之子,太平真君三年受封晋王,加任车骑大将军。后来,拓跋伏罗统领高平、凉州各军讨伐吐谷浑君主慕利延。军队到达乐都,拓跋伏罗对各将领说:“如果走正路,恐怕军队的声势先传出去,他们必定会远逃。如果潜伏军队出其不意,这是邓艾擒获蜀将的计策。”各将领都感到为难,拓跋伏罗说:“率领军队制服对方以取胜,在万里之外选择便利,不待请命是可以的。”于是从小路行走。拓跋建 [南北朝]拓跋建,景穆帝拓跋晃及南安隐王拓跋余之兄弟。拓跋建于太平真君三年(442年)被封为楚王,。正平二年(452年)改封广阳王。同年广阳王薨,以“简”为谥,是为广阳简王。拓跋建其子拓跋石侯袭其爵位。死后以“哀”为谥,是为广阳简王。拓跋晃 [南北朝] (428~451)拓跋晃(428年—451年7月29日),鲜卑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长子,母夫人贺氏,北魏宗室。延和元年(432年),拓跋晃被立为皇太子。太武帝率军攻打北燕时,命拓跋晃留守处理尚书省事务。太延五年(439年),太武帝攻打北凉,拓跋晃留京总理朝政,由宜都王穆寿辅佐。不久随太武帝攻打柔然。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下诏灭佛,平素喜好佛法的拓跋晃在这一问题上与父亲产生极大矛盾。拓跋余 [南北朝] 北魏皇帝 (?~452)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母闾左昭仪,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在位仅八个月。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受封吴王。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正平二年(452年),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拥立拓跋余为帝,改元永平(或作承平)。拓跋余自认为自己没有按照长幼顺序登上皇位,便厚赐大臣以收买人心,一个月的时间,国库挥霍一空。拓跋绍 [南北朝] (394~409)拓跋绍(394年-409年),字受洛拔 ,鲜卑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次子,明元帝拓跋嗣异母弟,母贺夫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天兴六年(403年),受封清河王,任征南大将军。天赐六年(409年),拓跋绍母亲贺夫人有过失,道武帝即将下令杀她。因天色已黑未处决。贺夫人密告拓跋绍救她,拓跋绍当晚与帐下武士、宦官数人偷入宫中,杀害道武帝。不久被其兄拓跋嗣诛杀,时年十六岁。明元帝拓跋嗣 [南北朝] 北魏第二任皇帝 (392~423)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公元392年-公元423年),鲜卑族,道武帝拓跋珪长子,太武帝拓跋焘之父,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二任皇帝。公元403年,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公元409年,诛杀谋逆的拓跋绍后,登基为帝,改元永兴。公元410年,北伐大破柔然。公元423年,亲征刘宋,辟地三百里。公元423年,由于御驾亲征,积劳成疾而终,享年32岁 ,谥号明元皇帝,庙号太宗。拓跋窟咄 [南北朝]拓跋窟咄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之子、道武帝拓跋圭的叔父。拓跋什翼犍死后,苻洛认为其年长,逼他迁徙至长安,苻坚礼待他,教他书学。后因叛乱便随慕容永东迁,慕容永以他为新兴太守。拓跋什翼犍死后,苻洛认为其年长,逼他迁徙至长安,苻坚礼待他,教他书学。后因叛乱便随慕容永东迁,慕容永以他为新兴太守。刘显被打败后,遣弟亢泥等迎拓跋窟咄,遂逼南界,于是诸部骚动。拓跋翰 [南北朝]拓跋翰,拓跋什翼犍的第三子和嫡次子,母昭成皇后慕容氏,封秦王,谥号明。子拓跋仪、拓跋烈。后娶其寡嫂贺兰氏(拓跋珪母),生拓跋觚。魏书·列传三称拓跋翰去世于代建国十年(公元347年),但由于他的父母在341年才结婚,此记载很可能有误;而且,按魏书·列传三的另一记载“秦明王翰,昭成皇帝第三子。拓跋寔君 [南北朝] (?~376)拓跋寔君(?-376年),一作拓跋实君 ,鲜卑族,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庶长子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伯父。拓跋寔君禀性愚昧,残忍无仁道。建国三年(340年),拓跋什翼犍将新归顺的百姓分成南、北二部,各自设置大人监察,拓跋寔君负责监察南部。当初,拓跋什翼犍因弟弟拓跋孤推让君主之位给他,便将一半国土授予他。拓跋孤死后,其子拓跋斤未能继承其职,因而心怀不满,想伺机作乱。拓跋诘汾 [汉] 代国第十四任皇帝 (?~220)拓跋诘汾(公元?年--公元220年),谥代国第十四任皇帝。号“圣武皇帝”,史称“圣武帝”或“代圣武帝”,公元213年—公元218年在位。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四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前任首领拓跋邻之子(一说,其谥号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时所追加的)。其子:代国神元皇帝拓跋力微(174—277年)。拓跋诘汾在位时,部落势力并不强,如果没有后来拓跋力微的发展,也许就没有北魏了。拓跋邻 [汉] 代国第十三任皇帝拓跋邻,代国第十三任皇帝。谥号“献皇帝”,史称“献帝”或“代献帝”。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三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魏书·官氏志记载拓跋邻「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分其氏。」魏书·序记记载有神人告诉拓跋邻:「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建议部落迁徙。拓跋邻当时已老,乃传位予子拓跋诘汾。拓跋侩 [汉] (?~209)拓跋侩(公元?年--公元209年),代国第十二任皇帝。谥号“威皇帝”,史称“威帝”或“代威帝”,公元180年—公元209年在位。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二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拓跋盖 [汉] 代国第十一任皇帝 (?~180)拓跋盖(公元?年--公元180年),代国第十一任皇帝。谥号“僖皇帝”,史称“僖帝”或“代僖帝”。公元159年—公元180年在位。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一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拓跋机 [汉] 代国第十位皇帝 (?~159)拓跋机(公元?年--公元159年),代国第十位皇帝。谥号“定皇帝”,史称“定帝”或“代定帝”,公元114年—公元159年在位。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拓跋肆 [汉] 代国第九任皇帝 (?~114)拓跋肆(公元?年--公元114年),代国第九任皇帝。谥号“和皇帝”,史称“和帝”或“代和帝”。公元105年—公元114年在位。他是北魏追尊的第九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拓跋俟 [汉] 代国第八任皇帝 (?~105)拓跋俟(公元?年—公元105年),代国第八任皇帝,谥号“元皇帝”,史称“元帝”或“代元帝”,公元55年至公元105年在位。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八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拓跋珪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拓跋利 [汉] 代国第七任皇帝 (?~55)拓跋利(公元?年--公元55年),代国第七任皇帝。谥号“景皇帝”,史称“景帝”或“代景帝”。公元13年—公元55年在位,公元55年去世。他是北魏追尊的第七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拓跋推寅 [汉] 代国第六任皇帝 (?~13)拓跋推寅(公元前?年—公元13年),代国第六任皇帝。谥号“宣皇帝”,史称“宣帝”或“代宣帝”。公元前41年—公元13年在位,是一位跨越了公元前与公元后的稀有而杰出的统治者之一。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六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魏书·序记记载他在位期间,鲜卑族南迁大泽(可能在今天的呼伦湖一带),并使鲜卑部族由狩猎走向游牧生活。拓跋越 [汉] 代国第五任皇帝 (?~前41)拓跋越(前?年--前41年),代国第五任皇帝,谥号“安皇帝”,亦称“安帝”“代安帝”,公元前81--公元前41年在位他是北魏追尊的第五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拓跋楼 [汉] 代国第四任皇帝 (?~前81)拓跋楼(前?年--前81年),代国第四任皇帝,谥号“明皇帝”,史称“明帝”“代明帝”,公元前130年至公元前81年在位。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四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有研究认为,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追尊的早期始祖,单名者大多为杜撰。拓跋观 [汉] 代国第三位皇帝 (?~前130)拓跋观,(?-公元前130年),鲜卑族。北魏追尊的第三位师祖,代国第三位皇帝。公元前175年,拓跋观继位。为鲜卑族领袖,估计在位期间约相当西汉后期,其事迹不详,仅魏书·序记有记载其名。公元前130年,拓跋观去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时谥号“庄皇帝” ,史称“庄帝”或“代庄帝。拓跋贷 [汉] 代国第二任皇帝 (?~前175)拓跋贷(前?年—前175年),代国第二任皇帝,谥号“节皇帝”,史称“节帝”或“代节帝”,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75年在位。他是北魏追尊的第二位始祖,为索头部鲜卑族杰出领袖,其事迹不详,魏书·序记仅载其名。拓跋什翼犍 [南北朝] (320~377)拓跋什翼犍(320年―377年),鲜卑族,平文帝拓跋郁律次子 ,烈帝拓跋翳槐的弟弟,十六国时期代国君主。建国元年(338年),拓跋什翼犍兄长烈帝拓跋翳槐去世,拓跋什翼犍继位,改元建国。建国二年(339年),设置百官,分掌众职。以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建立法制,使百姓安居乐业。东自濊貊,西至破落那,南距阴山,北达沙漠,全部归服,人口达数十万。建国三年(340年),迁都云中郡盛乐宫。拓跋寔 [南北朝] (?~371)拓跋寔(?--371年):代国第32任皇帝、代国末任皇帝(北魏追封)。谥号“献明皇帝”,也称“献明帝”、“代献明帝”或“代末帝”。他是鲜卑索头部首领、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子,初封“世子”。公元371年春,长孙斤谋反,刀弑代王拓跋什翼犍,拓跋寔格挡时受伤,并诛杀长孙斤。公元371年五月,拓跋寔去世。七月其子拓跋珪出生,是为“道武帝”,并追尊拓跋寔为“献明皇帝”。陈汝银陈汝银, 峰峪乡吉家会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8日生,1956年就加入参加中国共产党。1992年至1995年任中国公商银行山西省分行行长,期间曾兼任之职务有:1995年任山西省政协七届常委。]吕日周吕日周, 杜庄乡落阵营村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5日生,1970年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副理事长,兼任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中国民营(私)经济研究会等几家研究机构联盟执行会长。2003年2月,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日新陈日新, 吉家庄乡佛堂寺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5月生,民国三十七年(1948)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平朔露天煤碳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平朔矿区工委副书记、平朔第一煤炭有限公司董事长、平朔安太堡矿联合管理委员会主席。张力财张力财, 党留庄乡小铺村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生,民国三十四年(1945)参加革命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加入在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大同县县长、县委书记。后任雁北地委企业部部长。刘万银刘万银, 阁老山乡阁老山村人。民国十五年(1926)12月27日生。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6月至1979年4月北京朝阳区武装部部长。1984年11月至1987年4月在北京军区新原县干休所休养。陶生财陶生财, 周士庄镇罗卜村人,民国十四年(1925)生。1964年至1980年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1年3月,陶生财参加了北京前门饭店召开的为期1个月的全国“三料”工作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5年7月,陶生财再次出席了在北京友谊彬馆召开的为期20天 的全国“五料”工作会议,并做了大会发言。还受到领导的亲切接见。方新方新, 原名丁庶亨。俆町乡徐町村人。生于1916年7月,幼时在家半耕半读。十一界三中全会后,任青海省文教办公室副主任,1973年任青海省委-部长兼政协秘书长。同年8月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安晋安晋, 党留庄乡傔铺村人,1915年出身于一个中农家庭,自幼喜好读书。中国共产党员。1964年,任中共青海省候补委员,省财贸办副主任、商业厅厅长。1985年离休康世安康世安 生于民国二年(1913)10月1日,河北省阳原县东井镇大石庄村(原属大同县东南乡)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四年(1945)5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任大同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民国三十四年(1945)10月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11月,任中共大同县委书记。任忠杰 [宋]本科殿试赋,题目是赏罚之令,信如四时任忠杰中状元后,历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尚书省礼部员外郎等职。大定二十一年(1181)十一月,任忠杰与掌管天历的-校验所食(日蚀)时刻分秒。另外,以礼部员外郎奉命
原贴: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bdccb
将军是一个地方的名人,也是当地的骄傲,今天介绍几位山西大同籍的解放军髙级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张 瑞,山西省大同市人,解放军中将。1943年3月出生,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第二炮兵装备技术部副部长、第二炮兵装备部部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等职务。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刘治忠(1941-1997.11.25),山西大同人,曾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
△顾德欣,山西省大同市人,解放军少将。1946年5月出生,1965-1970年就读于山西大学,1979-1982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外交学院研究生院。1982年入伍,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由于资料不全,没有配照片,欢迎友友们补充。
原贴: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偷胡萝卜的兔子
盘点山西大同十大历史名人,你认识几位?
1、薛氏三兄弟,明代,山西大同府天城卫有薛氏三兄弟,他们分别务农、做官和经商,各尽其业,最后成为当地著名的大户。薛氏一家,长兄务农,三弟经商,以资助老二读书。老二登进土第,得授高官。这种耕读商的家庭,反映了明代山西商人家庭结构的一个特点。薛氏始祖薛士秀,约明初从戎河曲,后定居大同府天城卫。薛士秀生薛镇,镇生薛庵。庵生四子,即薛春、薛云、薛雨、薛雷。薛春生二子,长子薛经,次子薛绮。绮生三子,即此处所说的长子薛某(佚名)、次手薛纶,三子薛缨。
薛纶从小聪颖,记忆尤其过人。少年时同长兄一起在私塾读书,兄尚未读完一句,纶已目数行,兄再读时,纶已熟记,背诵如流。薛纶才思敏捷,数百言文章可立刻成就,且文藻秀美。长兄对薛纶的才华深为佩服,便放弃学业,继承父业屯田耕作,资助薛纶读书。 薛纶在长兄自我牺牲精神的鼓舞下,越加奋发读书。终于在隆庆二年(1568)登进士第,进入仕途。万历十年(1582),任陕西按察司副使。不久,辞官回籍。有人很惋惜他的离职,薛纶说:“我有幸继承先辈之产业,兄耕弟贾,助我求学,才有今日之位,我愿已足矣!”
薛纶弟薛缨是两淮盐商。明中叶,由于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人在边疆屯田纳粮换取盐引的开中制度,渐被纳银的折色制度所代替,盐商也分化为边商和内商。边商专纳米、豆、草束,依靠贸易盐引谋利。内商则坐场掣盐,进行交易或转售他人。由于内商处在支配盐的运销的地位,获利多,资本增殖快。所以,山西、陕西、安徽等地的大盐商,纷纷寓籍淮安、扬州,薛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定居扬州的。 薛氏家产五世没有分开过,是由兄弟共同经管。自从薛缨经商两淮在扬州置产后,薛家在大同和扬州两地都有家产、人口。为了照管两地的子弟、田宅、奴婢等事,薛纶辞官后,经常往返于大同和扬州之间。可见,薛氏当时在大同和扬州的产业已相当可观。
2、武明皇后娄昭君(501-562年),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鲜卑族,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妻子,北魏真定侯娄提的孙女,赠司徒娄内干之女,北齐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生母。
平日柔顺勤俭,谦卑自守。亲自纺织针补,视姬妾所生诸子均十分慈爱,不异己出,对诸子每人必赐一袍一裤。时常向高欢进言,有才必用,不能以私废公。处事能够顾全大局,委曲求全。
高欢受封渤海王后,娄昭君为渤海王妃。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任其位,娄昭君进封渤海太妃。550年,次子高洋称帝,尊娄昭君为太后。559年,高洋去世,太子高殷继位,尊娄昭君为太皇太后。560年,娄昭君废黜高殷,改立六子高演为帝,娄昭君再度为皇太后。561年,高演去世,娄昭君立九子高湛为帝,仍为皇太后。562年,娄昭君去世,与高欢葬于义平陵,谥号神武明皇后。
3、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
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随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阳郡公。西魏建立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用以招抚被东魏所占据的荆州的百姓。之后大败东魏弘农郡守田八能、都督张齐民、刺史辛纂,于是平定三荆。不久,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率军突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部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了三年。大统三年(537年)才回到长安。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威,便上书请求治罪,得到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宽宥,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使持节、仪同三司和浮阳郡公的官爵照旧。
后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大统六年(540年),东魏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其与李弼出兵,侯景撤军后,独孤信担任大使,抚慰三荆。北周建立后,升任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不久,被晋公宇文护逼迫在家中自尽,时年五十五岁。
4、王遵文,官员。字艺庵。大同市灵丘县城小西关村人。其父王思祖,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王遵文在私塾就学,咸丰九年(1859),赶赴太原访求高师。他写了一篇文章,转呈主持晋阳书院的田京卿过目。田读后赞不绝口,便收纳王遵文于门下,于是王遵文学业大有长进。咸丰十一年(1861)任太学。同治元年(1862)开科考试,他以小京官的职务在刑部任职。当时与稷山县王念堂、朔县的王向甫、定县的王镜逸在北城被称为“山西四王”,均以才德超群,受到上司的青睐。
5、徐化溥,男,字云山,号云门,自称云门山人,明末清初阳和卫人(今阳高人),顺治年间贡生,明末清初地方著名学者。清朝顺治初年(1644-1661),大同府历经“姜变”移驻阳和,
世居阳和城内的徐化溥更加显露出来。在阳和府衙为官的曹秋岳(名溶,浙江嘉兴人,曾任职阳和兵备道)、魏环极(名象枢,直隶蔚州人,官至刑部尚书)等人,都是当时名著学界的人物,与徐化溥交谈后,不由得惊叹阳和小城竟有如此高士。从此,徐化溥的名气更大了。其间,徐化溥被阳高卫及大同府推举为岁贡,还被聘请在阳高卫县学担任教师。顺治七年(1650),知府胡文烨计划撰修云中郡志,熟知当地情况又学识渊博的徐化溥应聘并最终成为顺治云中郡志的主要执笔者。
6、王家屏(公元1535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阴县河阳堡人,曾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予机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所以,在雁同、朔州地区民间以“王阁老”相称。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辅助朝政。王家屏执阁六年,时间虽短,但给当时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贪权武断,“推诚秉公,百司事一无所扰”(《明史》);他恪尽职守,“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他注意处理同内阁诸臣关系,与同僚们和睦相处。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内阁首辅。他老成谋国、施政严谨、品格高古,然而既不遇时,也不遇主,昏暗腐败的君主粉碎了他的“尧舜之臣”美梦。王家屏并有著作传世:一种是收入《四库全书》的王文端公集十四卷;另一种是复宿山房文集四十卷。
7、毕士安(938年—1005年11月14日),本名士元,字仁叟,一字舜举。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进士。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992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宋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事。咸平中,复为翰林学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元年(1004年),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力主真宗亲征。景德二年(1005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简。有文集三十卷,今已佚。《全宋诗》录有其诗。
8、曹文诏(?—1635年),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朝崇祯年间将领,号称第一良将,官至总兵。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崇祯八年(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
死后,明王朝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
9、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
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
公元386年,16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即位称代王。又在当年四月定国号为“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并称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10、曹变蛟(1609-1642),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少年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为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平定多次暴乱,很受天子器重。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统兵有方,敢战敢为,为抵抗满清异族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崇祯十五年于松锦大战壮烈殉国。此役,明军大部崩溃,诸军皆逃,唯变蛟亲率部下冲后金军大阵,直抵皇太极中军,箭射后金大纛,吓敌酋使其中军后退里许,惜大势难挡,终因势孤力穷,兵败并俘,不愿投降后被后金残杀。
原贴: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东游
大同作为北魏帝都,辽金陪都,九边重镇,历史地位不容小觑,但客观的说,古代大同走出的名人确实不多,甚至与他的隔壁朔州市相比都相差悬殊。就我所知历史上大同的著名人物主要有:娄昭君(北齐国母),独孤信(三朝国丈),李存孝(五代第一猛将),曹文诏(明末猛将,但此人也有人说是朔州怀仁人,个人倾向于是大同人)。此外北魏从明元帝拓跋嗣到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元恪都出生在大同。而相比朔州的人才比大同多得多,张辽(五子良将之首),尉迟恭(门神),李克用(后唐太祖),斛律光(落雁都督),尔朱荣(北魏枭雄),贺拔岳(西魏北周的奠基人),麻贵(明朝名将),王家屏(内阁首辅)等。
原贴: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季彤
伊筱苒
作文我爱历史约1100字左右,作者魏晨诺,请您欣赏。公文易作文网荟萃众多优秀学生作文,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请使用右侧或文章底部的作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本站作文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习作,不能当作范文使用。
我爱历史
轻轻叩开历史殿堂的大门,香远益清,漫着雾气而出,令人倾心而淡雅。
“历史,我的最爱”.不知几何如此呐喊,但对历史的一片爱都定格在我心里,无法忘了,我爱历史爱得无法自拔。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远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学者说出,中华民族有“30万的民族根系,10000年的文明,5000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区域文明的交流,融和,升华的果实。中国历史自黄帝时代起则约有5000年。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时算起,在那着之前则称为“史前时代”,历史中传说伏羲做八卦,黄帝时代仓颉文字;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年(前1350)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文契刻符号。
我爱历史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渊博,还有一些名人。他们的经历给后人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史料
启蒙时代的夏朝,夏朝从前数千年杰出首领的代表,具体而言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以及女娲.,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黄帝,颛帝,自三皇五帝,历年无确数,最当不下数千年.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之后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老子,墨子,庄子,韩非等人。出现了许多学术流派,较出名的有10大家,即道家(自然),儒家(理论),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兼爱非攻),杂家(合各家所长),农家(君民同耕),小说家(道听途说)等。文化上则出现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屈原,他著有《楚辞》、《离骚》等> 文学作品,孔子编成了《诗经》,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吴起等。科记史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出现了鲁班首次分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史的基础。
我爱历史,爱它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秋思”;爱“大庇天下塞士俱欢颜的忧国之心”。也爱曹操“周公吐哺,天下归志的大志”。无论是陶渊明的
舒适,还是杜甫的哀愁;不管是李白的放荡飘逸,还是辛弃疾的报国之心。都是中国文化,这还只是中国文化的一小部分,而这文化终会生生不息,繁衍出跟加美丽的华夏文明。
我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