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发生的,现今或未来可通过其痕迹完会重现的,称历史。
九年级历史论文
媛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就有记录事件的习惯,一个地域、国家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记录下来,就是这个国家的历史。地方也有事件记录,如县志就是地方的历史。个人做过的事自己记录下来,就是个人的历史。记录过去,可供后人回顾,回顾历史可以知道我们从哪里走来,避免曾经犯过的错,以史为鉴。
对于个人来说,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转眼就成为你的历史,时间不会倒流,历史无法改写,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你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写自己的历史,不要给自己写黑历史,因为历史无法改写。
原贴:历史是什么?
灵----雪染的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的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家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原贴:三国演义历史
大冀霸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是时间的记录,过去的展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体现了国家兴亡、朝代更迭、人类进化、文化传承等的演变过程。给人启迪和警示,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一本教科书。
原贴:历史是什么?
羞兰花
历史是记录一个民族从蛮荒到萌懂文明兴旺发达的历史脉搏,观古史而知兴替,看衣寇而知端正,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未来的明镜。但大英帝国的国王确说历史是皇帝说给太子的童化故事,怎么粉施也不过份。
原贴:历史是什么?
Janesesame
我认为: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也是一面镜子,它是以今天为界限记录以前发生的事,更是社会、人文、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所经历或客观发生的事的经历和积淀的过程……!
历史上有以下分类
①按地域分:世界历史、亚洲史、欧洲史、非洲史、大洋洲历史、美洲历史、中国历史等。
②按时代分: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
③按学科分:哲学史、宗教史、思想史、史学史,艺术史、电影史、美术史、建筑史、广告史、文化史、文学史、教育史、博物馆史、经济史、农业史、自然科学史、数学史、医学史、交通史等。
④按种类分:人类历史、动物历史、植物历史、地球历史等。
⑤按研究对象分:个人历史(即传记)、画家历史、国王历史等。
⑥按历史的可靠性分:正史、野史、传说、故事等。
同时,历史也是人们对过去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地理环境的变化的分析、研究、总结、发展和传承的一个过程和诠释……。
比如《史记》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始二年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130篇,52万多次。书中记载了很多古代著名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且对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和吴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生活在下层的劳动人民也给予了很大的同情。
《史记》这部文学巨著和史学巨著在我国的文学和史学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鲁迅曾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贴:历史是什么?
Michelle Kwo
这个问题属于大是大非,本来应该是处庙堂人议论的,身在江湖不必讨论。不过看庙堂高手们都汲汲于盈利,猥琐了知识分子的使命,可以试着论述一下:
1、要搞清楚什么是历史的本质,需要首先要分析为什么老虎不需要历史而人类却需要。为什么?大概老虎没有对错的问题,没有伦理问题。为什么人做错了事会悔罪,而老虎不会?什么导致了人有了伦理审美感,觉得是人类获得生存需要更复杂的策略,策略对错对人生存影响太大了。比如卡扎菲,做出了交出核武器的决策,结果就死的很难堪,更重要是国家陷入了危机中。即策略复杂使人类需要相互配合,就产生了相互的责任,从而产生了伦理上的悔罪感。这种对失败责任的悔罪感,迫使人类必须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以避免失败。
因此,产生历史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具有基于复杂生存策略失败带来悔罪责任感,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历史感。这种历史责任感的积累,产生了两个事情:历史成功的自豪感和个体的从属感。于是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
2、(1)如何才能构成人类的复杂策略?即构建复杂策略的基础是什么?那就是个体的从属感。(2)在此从属感基础上,如何寻找出跨越时代的人类轨迹,从而预判未来,找到预防失败的策略。因此,进一步我们得出:
3、历史的本质就是在创造个体归属感的基础上找到人类的未来方向。对于打造个体归属感上,中西史学有不同的方法。中方突出文化价值之上的英雄与理想感召,西方人不注意这些,所以中国历史有时候充满文学手法和小说技巧。对于寻找历史未来的方向,中国历史承认价值的永恒和时间形势的变异。西方人历史总是认为那个价值就是历史。所以西方人理解历史,历史总是非要是一个东西,比如绝对精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矛盾、文明之冲突。我们理解历史,历史是永恒价值与形势的博弈。
有人能看懂不?
原贴:历史是什么?
icebert
历史有两项基本任务,一是记录,二是评价。
长期以来,人们相信人类的记录可以还原过去,所以无论古今中外,都特别看中“实录”,据实而书,不隐瞒,不粉饰。文天祥的《正气歌》中说:“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这是春秋时期两个用生命来捍卫史官道义和实录使命的故事。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史书《史记》,人们提及它,最先想到的也是实录精神。
但这里所谓的“实录”,严格来讲,并非针对现实而言,而是针对权力而言。中国历史上,权力对于史书的歪曲比比皆是,二十四史,绝大部分是胜者对自己的粉饰,对失败者的污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董狐司马迁不为权利秉笔直书的精神就显得特别宝贵了。
但是从记录与现实的关系来看,记录永远是无法恢复现实的,记录再客观,再详细,它仍然只是部分的信息,而且,记录永远是人在记录,是人就有主观性,即使你不表达好恶,不评论,但材料择取间,事实上已体现出你对历史的判断。
所以,我们所接触的历史,从来不是真实客观的历史,而是被无数记录者和历史学家主观过的历史。历史的意义不在复原,而在鉴今,即为当下的现实提供价值和意义。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同一段历史不断被讲述,但他从来都不是重复,而是更新,当时代发展,新的眼光会照进陈旧的记录,而给予人新的启发,新的感喟,新的评价。就象桌子,它的颜色并不取决于桌子的物理特性,它停在那里,纹丝不动,但是阳关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亮度射向它,它的颜色就会发生细微的变化。
所以,历史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被讲述的故事,它以真实为名,引发我们对未来与现实的思考,确定现实的安全性,未来的可行性。但所谓的真实只是一种幻觉。不过,我们还是需要这种幻觉,这不源于科学,而源于人类内心深处对安全感的永恒渴求,无时或离。
原贴:历史是什么?
贻贝
历史:是什么?回答可能适是而非,这是现在我如今的理解!
历史三个方面:一,记实,哪年,哪月,哪时,何人,何事,无需掺杂其它个人情感立场,这便是最真实的历史。二,传记,被记载流传下来的历史(青史或美名),这便是我们学习的历史。三,权衡,历史事件背后的权谋。我觉得历史便有这三种含义,记实、传记与权衡。
一,记实,我们只需要知道哪年,哪月,哪时,何人,何事,后边的意义不需要去权衡,这是最单纯的历史。无关乎其它,如何日历,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什么事,我们要了解的便是这些。对于常人而言,了解这些便已可以,探寻背后的权衡没有太多的意义。
记实,不需要多说,书本学到的,自己看到的一些都是记实,你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现之所做,这便是最基本的历史,但这种历史很少,不值得史官浪费笔墨,所以这种便很少。
二,传记,被记载流传下来的历史(青史或美名),这种正是我们学习的历史,也是在弘扬的一种历史,大秦威严,大汉强盛,大唐豪迈,大明傲骨,及种种历史人物,有可以激励的人物,也有引以为戒的人物。
传记,这种很多了,二十四史记录了不知道多少,课本学习的陈涉世家,项羽本纪等等,这种便是我们通常会了解的,也是帝皇史官愿意给后世看到的历史。
三,权衡,历史事件发生的变化,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这便是历史中的权谋。一个大事件的发生,有其必然性也夹杂着一定的偶然性。如秦始皇,横扫六合灭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件事便是后世一直有大一统王朝出现的直接原因。
权衡,如秦扫六国,汉破匈奴,唐灭突厥,明逐残元,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秦若不扫六国,若有朝一日,秦国衰弱,六国是不是攻秦呢?若汉不破匈奴,汉会不会为匈奴所破国呢?唐若不灭突厥,有朝一日唐焉不会为突厥所灭?明不逐残元,会不会给残元喘息,卷土重来呢?
历史,如何看?看个人喜好,如只是感兴趣什么时间什么事,便看基本的记实就好,不必去探究背后。若喜欢人物,可以看传记,里边会有详细的古文,翻译看比较容易理解。若要权衡,那便看的多,历史人物,历史时期,当时经济,当时政治,当时文化种种,如此才能更好的代入,权衡,那件事背后的权谋。
原贴:历史是什么?
CARMEN潘潘
什么是历史?许多人回答:文字记载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但是,许多人在问: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吗?又问:如果不能确定文字记载是真实的,还叫历史吗?
要回答这个问題,首先要弄懂什么才算历史。
历史面对的是已经消逝的过去,消逝的就消逝了,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重現。
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夠得到曾经存在过的真实呢?
那就要看各位想要得到的是“绝对的真实”还是“相对的真实”。
如果“绝对的真实”,这世上就沒有真“历史”,文献(例如史記)就一定可靠吗?名人回忆录中的 美化和謊言,自古以來还少了吗?即使是名人的回忆录,也是不可靠的。大家該有过这种经历,自己讲过的事,事隔多年后听别人说起,自己往往会大为驚詫: 我当初是这么说的吗?
那么考古地下出土的东西,总是绝对真实的吧?考古发现的遺址和遺物,往往具有第一手史料的优势。但中国 的传世历史文献,常为当时多数文史资料为政治服务,同时,考古材料卻往往是古代片段遗留之殘余,就历史的全面性和复杂性來看,考古材料是无法取代历史文献的,两者只 能相辅相成。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光从考古,就得到“绝对真实”的历史。
但如果是“相对的真实”,却是有可能的。所谓的“历史”,是过去人类的所有活动(包括心智活动)”。是从史料(包括文献、考古等等)中所能復原的过去人类所有活动。从各种史料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比较,逐步地接近真实,這就是历史的本色。
因此,这世上沒有办法得到真实的历史,一部分是历史的真实,一部分纯属人为撰写。
比如,史記中那么多私人的对话,太史公又是如何得知?基本上,中国古代人记載事情许多都沒有附上出处,只是太史公時代的书籍,已经使我们无法得知太史公根据什么写出那么多私下的话语。
不难看出我们看到的历史不一定是真实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人为编写的。
这就是历史。
原贴:历史是什么?
宠爱灵魂
历史就是过去的年代里出现的人和所发生的事。
如果用高科技手段,把整个历史录下来,打开机器,我们便可知历史真相。但遗憾的是历史是人写的,且是胜利者写的,于是,真实的历史就成了一个谜。后世解谜的就成了历史学家,演绎历史,新编历史,篡改历史,便成了玩电视剧的人的生财之道。
历史终于被一些人玩烂了。
原贴:历史是什么?
宇文晴空
感谢悟空问答!。历史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不少人的理解中似乎与普遍认定的“历史”事实有着同理追逐的概念。其实,历史与历史的本质在客观理念中是不能等同界定其不同历史内容的价值观。因为历史的本质是产生和形成历史的基本要素,它是历史起源的核心依据,也就是说,什么时代的历史本质只能创造或代表该时代的历史,并成为该历史的主角。
而就历史整体而言,其最大标志和含义只能表达与证实人类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组合各个不同时代所发生的人为事态的大略记载,并称永久不变的历史。因此,我们对历史本质的探索与明确认定对社会末来新的历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人们的想象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知道什么叫历史的本质:历史的本质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运用自己的大脑意识与精神智慧通过人性共识再建立一定的人文信念并在此基础上感召社会团体,使人们拧成一股无比巨大的群体力量去完善和改造旧的世界。这种不断的循环规律也就成了每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不同历史象征。所以,历史的本质不同于历史的概念,它的最根本的区别还不只是表现构成历史内容的不同,因为随着历史本质的不断变换,也就必然产生经常改写或变换历史的过程。如朝代的更替,元朝换明朝,明朝换清朝,清朝又换民国等,这些都是历史本质改写的見证,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历史本质形成的不同历史结果。
但是,历史必竞就是历史。历史本身的内容一经已成为过去的事实它就无法改变自己并且将自己永远停留在一个无限延长的时间段里。如二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代表创造的中国万里长城,包括他所做到的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和建立封建皇帝制度等都是成了迄今为止无法改变的永恒历史。然而,当我们站在不同的历史角度上回顾并翻开封建王朝的历史本质第一页谱写的资料,看到秦始皇是如何改变历史和如何创造新历史时你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本质既不但可以改变历史也可以创造新的历史。它是人类可以借鉴并用传承的方式一代推动一代地为人们的精神智慧转换为物质财富,为全民所享受。
所以,我们重视对历史本质的理解和总结并非对真正了解历史的人在认知历史层面所持的不同政见与观点在思维质变方面的遏制,也不是在为了分辩与见证如何理解历史的过程。当然,在许多专题研究历史的人中,也有不少深入到历史的本质进行认真地探讨并确定了哪一个时代所沉淀的历史,哪一个代表时代的伟人功不可没。虽然我们的历史大都是人民创造的。
原贴:历史是什么?
hukuharaai
历史是前人已经发生的事件,是客观存在。尽管我们说:“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撰写的”,但是不管这些“胜利者”怎么去“撰写”但是已经发生的就是发生的,不管他怎么掩盖,哪怕是不为人知。这个就是历史,客观存在的,存在时间这个维度的。
原贴:历史是什么?
泙啝睿潪
我觉得历史像海航的灯塔,能为您照亮前方迷失的路。
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在历史当中找到它的身影,有史可寻,才能明白自己的人生,前方的路才不会迷失自我。比如明朝大学士朱升所说“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曾国藩所说“天下百病,生于赖也”。
在历史当中可以找到做人的准则,比如北齐书.元景安传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名联谈趣》中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人不仅仅要读好书,也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多用心去体会世间百态。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1931年日军占领东三省,开始侵华战争...这些历史在都在重复着告诉您,今天的生活的来之不易,了解历史,才能珍惜当下。
历史是什么,我觉得就像是航海的灯塔,为您照亮前方的方向、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能够遨游其中、像无尽的大海,浩瀚无边。
华夏五千年,蕴藏的文化何其之大、历史典故何其之多、名言警句脍炙人口、诗词歌赋让人爱不释手。历史包罗万象,后人能窥探一二,亦是后人之福。
历史很难解释到底是什么,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来解释的话,那就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原贴:历史是什么?
fansty_wang
历史是一部教课书,我们祖国的历史,更能教育,激励,鞭策我们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学习历史,就是要了解它的过去,认清它的未来。历史风帆,从来都是在乘风破浪中前进的,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大风大浪,困难险阻,它都不会改变航行的方向,依然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前进。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不乏可歌可泣的民族抗争史,不乏悲痛的民族血泪史。古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历史不是简单地记录事件的发生,史学家们所争论不休的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借鉴前人得失,古为今用。
原贴:历史是什么?
消失de回归线
历史的本质就是真实的记录宇宙万物的变化、发展、特别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真实状况的记录。宇宙中地球文明的存在赋予了历史的记录本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过程推动了历史越来越真实的记录文明发展过程、任何文明的、善良的、丑恶的现象都被人类从四面八方、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给历史这一记录仪。所以历史是与人类的文明分不开的、是人类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历史又反过来赞美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历史的本质就有人类文明本质的特征。没有人类的文明就没有历史的本质、历史与人类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推动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历史的本质。
原贴:历史是什么?
格格巫
历史是人类的自身的记忆。
艺术也是人类的自身的记忆。
那么人类的记忆在历史与艺术之中的差别是什么呢?事实上,我觉得,历史的作用,是找到或者是整合已经成为记忆的一种事物的规律性的存在,能够启示后世的人们,认识了解到自己。所以,历史是逻辑的事物。1+1=2。是为了找到答案的一种已经分明的事物。而艺术是反逻辑的,或者说,艺术是在规律性的存在之外,它是一种状态。所谓的状态,它就是某一种混合了多种逻辑的心情或感情的表述。
原贴:历史是什么?
Akane
让我来把你弄糊涂吧。
在某种意义上,历史就是现实,现实就是历史。
历史是现实的拉长状态。
现实是历史的集合形态。
现实就是从你头顶看你。
历史是从头顶到脚用CT断层扫描你。
……
不知道有没有成功把你绕晕呢?[抠鼻]
原贴:历史是什么?
louisfeng
谢谢邀请:
历史是历史学家把每一个历史阶段发生的,对社会有深刻影的典型事例的记录。把那些重大的历事件详实编入史册,供后来人学习借鉴。博览历史,让今天的我们更加清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对于推动人类文明,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大做用。完善人类的发展预期,促进人类各项事业如期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历史是一本教科书,教会了我们前行时如何面对所有的问题。让我们在前行时更加顺畅的发展,让人类社会的文明从一个高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借鉴历史的事例能避免我们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人类社会历史经历的农隶制,封建制,共和制的过程,就是人类历发展的必然规律。从前三个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的发过程就是新旧交替,先进代替落后,文明代替野蛮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虽然历史是波浪式的发展,但是社会在发展,新文明代替旧文明是不可违的规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不难发现,如《共产党宣言》所总结的一模一样。"至今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一切阶级劳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这是著名的政治家马克思对人类历史最精辟的总结。
原贴:历史是什么?
kenny1976wei
真正的历史哲学实具有证明天道不爽或表明世事符合天意的意义。那认世界为必然性所决定的看法与关于天意或神意的信仰并不是彼此排斥的。按照思想或理论看来,神圣天意的基础即是概念。概念是必然性的真理,它包含有扬弃了的必然性在自身内。反过来,同样可以说,必然性是潜在的概念。必然性只有在它尚未被理解时才是盲目的。因此假如把以认识人类事变的必然性为历史哲学课题的学说,斥责为宿命论,那实在是再谬误不过了。
当我们说某物是必然的时,我们首先总要问为什么?我们总以为必然的事物必是被设定起来的,是一个有前提的经过中介的事物。但假如我们停留在单纯的中介过程里,那么我们就还没有理解必然性的真正意义。那仅仅是通过中介派生出来的事物,其存在取决于他物,而非取决于自己,因而它仍然仅是偶然的东西。与此相反,我们所要达到的必然性,即一物之所以是一物乃是通过它自己本身,这虽然可以说是中介性的,但它却同时能扬弃其中介过程,并把它包含在自身之内。因此对于有必然性的事物我们说:“它是”,于是我们便把它当成单纯的自身联系,在这种自身联系里,它受他物制约的依他性也因而摆脱掉了。
常有人说必然性是盲目的。这话可说是对的,如果意思只是说,在必然性的过程里目的或目的因还没有自觉地出现。
必然的过程开始于彼此不相干、不相联的孤立散漫的情况的实际存在。这些情况乃是一个自身崩溃的直接现实性,由于这种否定就发生了一种新的现实性,这里我们便得到一种具有双重形式的内容:一方面作为已经实现的实质的内答,一方面作为孤立散漫的情况的内容,这些情况好象是一肯定的内容,而且最初令人觉得它们好象确是那样的肯定的内容。后一种内容本身实系空无的,因而转变为它自身的否定面,这样就成为已经实现了的实质的内容。这些直接的情况自身瓦解为形成他物的条件,但同时又被保持其为较高实质的内容。
于是我们便说,从那样的情况和条件里,某种别样的事物产生了,因此我们又称这样的过程的必然性是盲目的。反之,我们试考察一下目的性的活动,在这里我们便早已认识到有一个目的作为内容,于是这种活动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识见的了。当我们说世界是受天意的支配时,这意思就包含有目的或天意在世界中一般是有效力的,是预先独立自主地决定了的,所以由此而产生出来的事物,是与前此自己预先知道了的、和意愿了的目的相符合的。
有许多人想借排斥天意的必然性以示尊敬上帝,事实上是通过这些抽象想法把天意降低为一盲目的、无理性的妄作威福的偏心。平素的宗教意识常说到上帝的永恒不变的命令,这里即包含着明白承认必然性是属于上帝的本质。由于人在脱离了上帝的情况下,有他自己的特殊意见和愿望,大都感情用事,任性妄为,于是他就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他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与他的本意和愿望完全不同。正与人相反,上帝知道他的意志是什么,在他的永恒的意志里,他决不为外来的或内发的任何偶然事变所左右,因此凡是天意所向的,也必然会坚定不爽地得到完成。
原贴:历史是什么?
搁浅
在农业革命之后,为了更好地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用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人类开始对过往的事情有意识地记录、储存下来。当政治组织发展的越发复杂之后,人类也开始对社会实践生产事件都记录下来,用来作为后世的借鉴。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方法这本书中开篇就提出了梁氏对历史的看法。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什么是活动之体相呢?
人类为生存而活动,也为活动而生存。没有了活动,那么人类社会就会停息。凡活动,以能活动者为本体,以所活动者为表相。
历史就是综合记述了参与活动的种种本体与其活动所表现之种种表相,用有结构的文体记载下来。
所以,非活动的事项,例如天象,地形等属于自然界现象,就不属于史学的范围。反之,凡活动的事项,人类情感理智意志所产生者,皆活动之表相,也是使史学的范围。
这个表相,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人类活动的结果;二、人类活动的现状。凡史迹都是人类过去活动的形成的遗痕,史学家的工作就是把这些遗痕记录下来,再以结果反推当时的情况,让过去的时代再限于今天的读者面前。
关于人类社会之赓续活动,则是将整个人类社会作为史家们研究的方向,以社会为范围,记录下来人类群体或其大多数共同的事业的延续或更迭。
人类活动自然就会有结果,以及这些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历史就是记录整个社会所有活动的总和,是所谓算总账,所以历史可以称之为是因果,即之前发生的事情,体现出来的,现在的结果,而现在的结果为因,又会孕产将来的结果。
如此因果相续,必然要理清其中的因果关系,然后找到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总结其社会发展的总规律,这也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
原贴:历史是什么?
MAK
中国文化最重视历史,中国文化的特点是文史哲不分,一个文人,必须要学习这三样,否则就不配称作文人。
可是,要说到历史的“本质”,就很麻烦了,因为这在中国文化上是个空缺,我们从没有考虑过这东西。本质这个概念来自于西方哲学范畴,大意是说,抛开现象层面,探究某个事物最核心最内在的东西。历史的本质,应该在问,抛开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事件,追问“历史”是个啥。
历史是啥,其实很简单,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真相是什么样。
说起来很简单,想起来很复杂,这里面涉及几个问题:
第一,正史的可信度有多少。大家都知道,一个事件的发生,一定是有不同角度的看法的,每一个历史大事件的发生,不同角度的看法就更多,正史只是一个评价角度,代表了记录者一种观点。记录者观点不同,记录的细节侧重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会就不同。
比如义和团事件,这就是曾经争议很大的历史事件,前后历史观的不同,事件记录非常不同。同样是杀洋人、杀信洋教的教民,如果是记录这些洋人是侵略者,教民是卖国贼与汉奸,那么大家会觉得杀得好!杀得越多越好;如果说这些洋人大多是商人和传教士,没有做什么大奸大恶之事,来中国也是符合两国条约的,教民更是一些普通中国人,他们绝大多数只是信了洋人的教义而已,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卖国行为,那么义和团就变成了滥杀无辜的乱匪了。
第二,野史可信度有多少。一个历史事件发生,既有参与的几方当事人,还有更多的旁观者,尤其是历史大事件,涉及的都是权力中心区人物,旁观者很难走近他们,记录内容也多是当时的道听途说,再加上没有时间的沉淀与见证,恐怕也难说就很公允公平。“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卑未篡时”,我相信这样的记录大量存在,真假很难辩。
第三,后人记录前人的历史,会尽量保持真实度,但就算如此,后人出于自己的目的故意歪曲的也大量存在。本朝记录顾及更多,各种春秋笔法的运用,让第一手材料已经面目全非真假难辨了。
所以说,如果说历史的本质是历史真相,而历史“真相”就是历史观!
每个记录者站在什么角度,这是最重要的,可能远比所谓“真相”更重要许多。每个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都只是他个人历史观之下的看法,同样一件事,材料有很多,采用哪个,弃用哪个,行成最终符合逻辑推理的行文。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了,但大体是不错的。
很多人都有疑问,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呢?是啊!就算知道了真相,又能如何呢?更何况还很难说“这就是真相”。
我个人认为,历史除了一个个故事以外,更重要的是故事里的一个个“人”。人的行为是人的心性的外化体现,学习历史,更主要在于思考人的心理与性格,以及这样的心性对结果的作用。这可能是比故事与真相更有现实意义的东西。
原贴:历史是什么?
荤君
历史,是一本书,记载了过去的一切,有喜乐,有甜蜜;也有辛酸,也有苦辣!
历史,是过去的梦,梦里有芳香,有灵气;也有恶臭,也有污气!
历史,是一面镜子,启迪着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前进!
原贴:历史是什么?
smiley
我觉得历史是人类对于过往进程的理解,和对于这个理解的表达。
记得前几天,有朋友在知乎上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以前我们肯定太平天国,反对曾国藩,但是现在是倒置过来的?
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证上面的观点:
人类的过往进程,我们现在的人不可能对于进程中的细节了如指掌;就算随着科技发展,我们此刻世界的信息,新闻和大数据可以被记录在服务器和云端,但是100年后,那时的人们能够全然了解我们此刻一个事件人们真实的感受和温度,决策者的踟蹰和苦衷吗?
这不是科技能够解决的问题。
所以历史看上去是史料,但是实质上只能是对于人类过往的一种理解。在一个历史时期里,我们关注和肯定的是太平天国敢于“打破旧世界”,而在现在我们的视角会更加放平……
我无意于评价上面案例本身,只是借此举一个例子。很多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认为“任人打扮”这一点其实也维持了话语权的多元,也使得人类在看过去的人类,未来的人类在看现在的我们的时候,有更全面的目光:既然都是理解,多元化的理解总能为后世增加一些思考角度,进而增长些许智慧吧。
原贴:历史是什么?
chocolateh
历史的本质是什么?历史的本质是总结过去,全衡现实,展望未来的发展进程。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的追求,更理想信念的未来发展。这就是历史,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进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原贴:历史是什么?
锋芒阳光
历史的本质就是人类社会活动完成了的客观实际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唯一的事实。比如当我回答这个问题,回答的同时及完成的过程就构成了历史,也就是是现实的人完成了的那个实践过程。
原贴:历史是什么?
理财规划师_Jaso
历史是什么?
答:历史就是自然界和人类发展的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经历;地球的经历,人类的经历。这就叫历史。
所谓历史,它含有三层意思:1.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2.对过去的事情记载;3.人的历史认识。
从第一层意思解释中,我们知道,历史包括了大至社会形态、国家、民族,小至个人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无穷无尽的、各色各样的、此起彼落的事件、事物、事态、事情的形成、发展、转换、变化结束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或者叫做“本来的历史”。
这个客观存在的“本来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东西,历史的东西处在过去的阶段上,时间是不可停止的,也不可逆转的。对于我们来说,那个客观存在过的“本来历史”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必须也只能依据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它的“截体”,或者说经过一种中介来认识它,这就是有关历史记述及留下来的过去的遗存。也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过去的历史,我们把它统程为“写的历史”,这样就有了不是本来客观存在的历史的“非本来历史”。这是第二层意思。
通过别人的眼睛看过去的历史,是通过别人的认识来认识过去的历史。这是一种间接的认识,即通过一种截体、中介认识了本来客观历史。这样就从“写的历史”或“历史记述”扩大到包括过去遗留的实物和现象生活中的历史东西,即把它记载的“载”,不仅理解为文字的记述,而含有“截体”的意思。
历史“史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凭借。历史科学任务是求真,把历史描述出来,使过去的东西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过去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写的历史则是主观认识。写下来的历史也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它是历史学家主观认识的客观存在。这是第三层意思。
所以我们要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才能在历史中前进。
原贴:历史是什么?
aipesen
《三国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或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浪漫小说《红楼梦》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原贴:三国演义历史
lvguansi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是“历”,亦即历法。
地点,人物,事件是“史” ,亦即某年某月某日,在某个空间上,某些人,发生了某些事。
然后,这些内容被当世或后世记录下来形成的著作,就是历史。
原贴:历史是什么?
新惠
先了解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可知未来。所以毛主席曾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在1941年九月十三日在延安一次对当时妇女生活调查团讲话中指出:人类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对学习历史,硏究历史应该用毛泽东思想,才能学好历史为今天人们服务。
原贴:历史是什么?
最初的梦
历史不是故纸堆里的旧事,它能给你开拓点完全不同的新思路。
今天从何老那里听来一个新的比较历史角度:比方说manager这个词来自控制manage,manage则来自意大利语maneggiare,控制马匹——然后这个词又来自拉丁语 manidiare。
我们现在给它翻译成经理人,但是其实正确反应应该是“御”,御就是用缰绳控制马匹的意思,然后出现驾驭这个词。
【禮·王制】千里之內以爲御,这个千里就是战车能直接投放的极限距离。
所以御的含义又衍生为国王能直接控制的区域,也就是所谓王幾,御前也就是直辖的意思了。
因此司马司徒司空就是典型的化家为国,官员是天子的私人秘书。
这个东西在秦汉以后我们就逐渐看不到了,但是在西方一直延续到近代,进而和资本主义的资本家/职业经理人联系了起来,最后彻底完成了词义的变化。
资本家在语言中暴露了最真实的身份——你的领主。那么家臣/家奴反而是正常应当是世袭的(这里完全可以参考八旗的包衣啊哈),所以而孔子周游列国可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虽然对他来说,他在维护周礼,但是放到历史之中来说,他实际上是在打破世袭官僚的统治而识图推广和培养职业官僚。
与此同时也就搞懂了西欧扩张的文化基因,封建制度到无土可封的地步时必须崩溃,孔子的弟子也是以所谓无土贵族/文化贵族为主,这时如果没有新的殖民地,它自然是要积累矛盾的。
在历史的巧合下,恰好是资本主义给西欧了一个扩张的出口,而不是封建自由天然匹配资本主义。
对于散户来说,怎么可能对公司指手画脚呢?参与决策的方式是成为职业经理人,而如果想人人持股(对应西欧升级的方式是获得领主身份而非科举),显然唯一的办法是扩张(做出业绩),获得新的土地。
因此扩张是内生矛盾推动的,殖民是资本主义的要求,但更是封建体制参与分红的要求,对土地的要求转化成了对股权的要求,早期资本家和土地贵族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起码他们都没有科举。
对分红的需求遏制了对土地的争夺,完成了转型。
在这里最有趣的是,对于封建社会来说没有股权的是奴隶,部曲,因此他们也是免税的——没有股权是他们免税的内在逻辑。
股东提供的是他的武力和财产,收获的是徭役和赋税,因此明末大量自耕农投充到免税的宗室和有功名者名下为奴以求避税,暗含的逻辑是他们扩大了统治集团的利益,而统治集团负责为国家负责——自耕农觉得自己的股权太小,还要承担税收和徭役,有时候觉得亏逼了,宁可放弃一切。
但是宗室和有功名的人却不乐意在守城的时候开仓,结果他们输掉了公司本身。
这是不完整的封建制和不完整的资本主义的结合悲剧,反而说明了士绅一体纳粮和不养宗室的他大清更彻底的职业官僚和自耕农的结合更有优越性,而不是封建自由更有优越性。
只有封建自由和资本主义结合的时候,它才迸发出了史诗般的扩张热情,社会每一个成员都为殖民而服务,颇有几分八旗每个人都是地主,打仗类似于罗马公民兵的意思。
而职业官僚体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注意,不是官僚资本。而是国家统筹的资本主义,区别于人人做领主式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对西方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玩意儿,它同样爆发了令人震撼的生命力,进而让他们显然产生了巨大的困惑。那么威胁论也好,文明冲突也罢,也就不足为奇了。
历史好不好玩?有没有趣?跳出西方中心,好好读历史吧。
原贴:历史是什么?
阳光下的雪人
历史就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不断斗争的过程,毛主席说:“一些阶级消灭了,一些阶级胜利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马克思说:“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毛主席都是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不可否定,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发展过程没有不充满矛盾斗争的,这个矛盾斗争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也包括人与自然的斗争。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斗争史。
人类社会从低级的原始社会阶段,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然后走向社会主义,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的理想社会)这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就需要不断地同自然环境作斗争,这包括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和对生产工具的改造,以提高生产力水平。
同时,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同样也一直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这就是因为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随着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的不断丰富,也就自然出现了私有制,由于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社会就产生了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人类社会也正是由这种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每一次大规模的阶级斗争以后,社会总会向前推进一步,比如说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如此,中国从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到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都是如此。正是这样的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就是历史。
人类社会从私有制的产生到公有制的建立,从阶级的产生到逐步消灭阶级,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质的飞跃,当然,这个质的飞跃是要通过长期的艰巨的斗争才能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一个由野蛮走向文明,由感性走向理性,由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私有制”是人类文明的感性发展—低级阶段的产物,有着它的历史必然性;然而,随着人类文明进入理性发展阶段—高级阶段,“私有制”就必然要被“公有制所取代,人类必将最终走向公平、正义的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当然,这个结果必然是要通过漫长的斗争才能成为现实。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自然得出历史是人类发展进程的斗争史的结论。在阶级斗争和自然斗争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这就人类社会的历史,这就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文明史。
原贴:历史是什么?
Althas
历史的本质就是人们用客观、全面、真实的文字形式,再现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一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始终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一经形成,则显得相对稳定。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人类文明从磨擦生火开始,依次经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出现、铁制农具广泛运用,到机械化大生产等,生产力的每一次发展、突破都带来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在生产力的发展下,出现了剩余产品。于是,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原始公有制瓦解。所以,历史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深刻揭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原贴:历史是什么?
liuweitao0819
历史是什么,这的确是一个好问题。
我不想去掉书袋,去学术性地讲解历史的定义。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会认为,历史只不过是以前发生的故事,与当下的自己无关,所以,对历史不感兴趣,或许认为历史不怎么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失去了以前的记忆,你记不得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自己在哪里工作,自己肩负着什么的任务而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那该是一种什么的人生呢,我想,你一定会追本溯源,想尽办法去寻找自己的身份,否则,自己永远都会活的浑浑噩噩中,这样的人生没有人想拥有。
同理,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记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如果失去了历史,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记忆,成为一个失忆的人,一个失忆的人是一个不完整的人,所以,历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贴:历史是什么?
anniezh2002
汉语中的“历史”,是个既“老”又“新”的词汇。
说“老”,是一些老学者认为,裴松之所注《三国志》,是“历史”一词的渊薮。
其吴主传记载赵咨出使魏国,能言善辩,折服魏文帝曹丕。裴松之在注中,详述赵咨之应对,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歴史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云云。
据此,最早的“歴史”,是“歴览史籍”之含义。
说“新”,则是自明代,“歴史”有了“新”含义。
明万历年间,大学者袁了凡作歴史纲鉴补。其“歴史”,为“歴代史籍”之意。
近代,“歴史”之含义又有变化。
约于明末,日本人翻刻歴史纲鉴补,在日本广泛流传。其版本清末“倒流”传入中国,使“歴史”一词普遍接受。此时之“歴史”,含义汉语“史”字含义相同。
“历”这个简化字,有三个繁体字——“歴”“厤”“曆”,一般认为可通用。其实,相互含义还有细微区别。与“史”相连的,应该是“歴”,为“经过”“度过”“普遍”“列次”之义。所以,前面多次用了“歴史”这个写法。
“史”,本义为官职,“以手持中”,象形加会意,表示“史官”中正,后来引申为“既往一定时间、空间所发生之事”的含义。
“历”和“史”并用,其实还是这个含义——“一切过往,皆为历史”。
在西方,比如英语“history”,原义为“讲故事”,后来引申为同于汉语。
具体来说,近现代“历史”一词的含义,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客观历史”,即过往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在“客观历史”中,又包括“广义历史”和“狭义历史”两类。
“广义历史”,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客观过程。通常来说,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两大类。
“狭义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以始以来的运动变化客观过程。这个“历史”,又被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人类史”是“人类学”研究的对象;“社会史”,是“历史学”“社会学”等研究的主要对象。
“狭义历史”,还指分门别类的一些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如地球“生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客观历史,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如地球沧海桑田“地理”变化的客观历史,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等等。
第二个层次,是“历史学说”,即人类对客观“广义历史”和“狭义历史”的主观认知。
这种认知,或涵盖很广,或视角极集中。
如,国内最近有一本徐鸣所著的大历史,副标题是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文明,英文标题是BIG HISITORY。
国外也有一部“大历史学派”开创者大卫.克里斯蒂安所著起源:万物大历史,英文标题是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
而另外一些“史籍”,则视角很集中,如“某某断代史”“中国铁器史”“中世纪服饰史”“匈奴史”,等等等等。
“历史学说”,既然是人们的主观认知,一是叙述之真伪、全偏,与作者眼光、立场、素材、取材等密不可分,必然受到时代的限制;二是即便对“客观历史”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必然是一个对“历史真相”及背后复杂原因渐进接近的过程。
人类对于“客观历史”认知的目的,在于更多更全更细更真地了解“历史真相”,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附带说一句,此文与任何书籍销售无关。
原贴:历史是什么?
眼里不揉沙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告诉世人,每一个朝代周期盛衰运行的规律与运作程序。它让我们变清,好人,善人,小人,坏人的区别。教导我们怎样把事情做好。第二历史的改朝换代是社会发展的净化器,吸收着古人超然的智慧能量,洗理着社会不良的物质,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仁道,更健康,更文明。是社会发展的良性助力器。
原贴:历史是什么?
宝贝xiao耨耨
历史就是过去。
佛家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
对于现在的我们,观察讨论过去的人或者事物,能够让我们了解更多东西,明白更多道理。
同样的,对于未来的人,现在的我们也是历史。
原贴:历史是什么?
tranceeva
群主问的是:历史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文字记录,有人说是故事,这都不是历史的本质。大家注意没有,有文字记录的叫历史,没有的叫传说,除非找到化石。为何要记录历史?仅仅是为了记住那些人和事,当然不是。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历史的本质是文化的沉淀,是文明的进化。有人说,《红楼梦》是野史,野史,就是老百姓心里写的历史。为什么说《红楼梦》是野史呢?它记录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有句名言这样说的,“岁月无语唯石能言”。《红楼梦》从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经济制度,到家族制度,无所不写。从社会生活来讲,皇家生活,贵族生活,员外生活,平民生活,奴才生活,无一人不写到。还有,医道,茶道,食道,道道相通。所有这一切,都是文化。有时候,历史没有《红楼梦》描写的具体,例如,贵妃省亲,就了解了皇家生活细节。
原贴:历史是什么?
Minus_大M
原创
每个人对历史的概念都不相同,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观,都有自己的感悟,研究到最后,历史也许是悲观,也许是乐观。历史毕竟由人构成,由人述说,由人篡改,甚至史书中无处不透露着史官的观念。但无论如何,我们也构成了历史。
历史上有许多让人肃然起敬的人,也有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历史谜团,更有让人嗟然长叹的历史拐点。那么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历史呢?你的历史观又是怎样呢?
原贴:历史是什么?
逐華流照君
1.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客观存在的事情。
历史客观存在,不可改变,只能通过研究,尽可能还原历史事实。
2.历史与现在和未来,构成相对的时间关系。
3.历史对地理地貌的改变主要基于自然运动和人为改造。
人类文明越进步,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造能力越强。从人类社会以来,地理环境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4.历史对现在和未来社会发展奠定物质、思想文化基础。
5.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客观的,是趋势。
英雄、统治阶层等的产生,也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现在应客观评论,辩证分析。
以现在的视角评论历史,必然是主观意识主导,毕竟谁能还原当时,谁能身临其境?靠史料?靠考古?那些只能佐证一些事件,对于细节还是很多遗漏,有时候,细节恰好颠覆认知。
原贴:历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