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论文题目
ζ"潮汐丶
第一册《巨富》,是自“三言二拍”中精心选取的最经典的经商故事。
第二册掘宝,是自明清九部小说中选取的记载古人营商之法和经营技巧的小说。
第三册胡雪岩外传,再现红顶富商的奢华生活;发财秘诀,堪称晚清商场“厚黑学”。
第四册市声,讲述生意历史,毕现商人群相。阿英先生曾给予极高评价。
第五册交易所现形记,讲述上海“信交风潮”故事,是第一部中国现代金融业小说。
当今小说,以商人和商业经济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很多。阅读者往往将反映商场竞争和商人生活的小说当做涉入商海的“指南”来阅读。
而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反映商业经营和商人生活的小说相对显得稀少。古代小说中即便偶有描写商人经商的内容,也大多是从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以及反映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视角去阅读和分析。能从商人及其经营才华的角度去品味“商人智慧”,应该说是对我国古代涉及商人生活和经商活动小说的一种新解。这些小说往往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射出我国古代经商的理念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经商、谋商之人的经营气质会产生颇为重要的影响,不失为今人谋商智慧养成的一种便捷途径。
Remember↘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章回小说是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与讲史有直接的关系:章回小说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的“回”来自于讲史的次或段;章回小说的回目来自于讲史开宗明义的题旨;章回小说由“话说”、“看官”等构成的虚拟的说书场景来自于讲史的叙述方式。我国章回小说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五种类型:讲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侠型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历史演义”,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历史上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简称,描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兴起与灭亡的历史过程。《三国演义》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有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三国结束后不久,就有了陈寿的《三国志》,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松之引用魏晋人的著作达二百一十余种,资料详实,极大地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与此同时,关于三国的各种传说、故事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到元代时,便形成了一部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罗贯中正是综合《三国志》、民间传说和全相三国志平话等最终写成了《三国演义》。可见《三国演义》是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完成的。即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生平资料,目前知之甚少。明代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记载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据此可见他籍贯太原,大约生活在1310至1385年之间。相传他颇有政治抱负,而且是施耐庵的“门人”。其材料如果可靠,他的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他写的作品很多,除《三国演义》外,今传世的还有长篇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一说《水浒传》是他和施耐庵合写而成。《三国演义》的版本较多,其中明代的嘉靖本,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共二十四卷、二百四十节。每节有七言回目一句。而《三国演义》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一百二十回修改本。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英雄传奇,但它的思想内容十分复杂,融合了传统、官方、民间与作者个人的各种思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几种思想倾向:第一,极力突出拥刘反曹倾向。在《三国演义》中,以刘关张及诸葛亮为代表的蜀汉方面,是正义的代表。而曹魏集团则代表了邪恶。这种倾向并不是罗贯中首创,而是早已存在于民间,罗贯中只不过是继承了民间的观念。这样的倾向对于吸引读者的感情投入是必需的。这种倾向固然沿袭了传统的道德标准,但另一方面,拥刘也表现了对仁政和明君的向往,反曹则是对暴君和暴政的痛恨。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糅合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来表现对昏君贼臣及黑暗统治的痛恨,对圣君贤相和清平社会的渴望。所以,生活于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奉蜀为正统,不仅因为对否定蒙元正统地位,在“人心思汉”的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反映了人民的政治道德理想。因此,不能简单地视之为封建观念而加以否定。第二,强调建立在“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基础上的“义”。所谓“义”,本来是一个含混的概念,在《三国演义》中,简单地说就是友谊。《三国演义》中“义”的观念特别突出,“桃园三结义”、“义释曹操”等成了“义”的经典表现。“义”,其实是一种民间观念,作者是用民间的想象来描写三国时期的某些人物,并将这种观念作为一种道德品质集中地表现在刘备、关羽、张飞身上。“义”,使他们变君臣为兄弟,平等相待;“义”,令他们相互救困扶危、同心协力;“义”,让他们舍己救人、知恩图报。特别是关羽成了“义”的化身,虽然关羽身上的“义”被绝对化,而产生了重私情忘大义的弱点,但总的来说,并不损害他忠肝义胆、光明磊落的形象塑造。这在高层政治斗争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它虽然未必符合事实,但切合民间心理。第三,十分崇尚智慧。就写人而言,小说中,诸葛亮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传奇人物,他懂政治、精军事、通外交,是典型的智慧的象征,另外,周瑜、司马懿等人身上也突出地表现了这种观念。作者突出这些智者,使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智力的竞赛与角逐,因而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吸引力。就叙事而言,《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包容了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的战役,被人们称为全景性军事文学。其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突出智斗,是这一作品的特色。作品写战役,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外交关系交织在一起,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和一些情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端。比如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等,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所以《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400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也不下数十。毫无疑问,这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
第三,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虽事件复杂,却不琐碎支离,有曲折变化,然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基本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四,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三国演义》的语言与《水浒传》等小说是不同的,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这种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使它既能发挥白话之长,又能避免纯粹的文言之短。
《三国演义》不仅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广泛流传。
moneycc
《歧路灯》梗概:明嘉年间,河南开封贡生谭忠弼,为人端正谨慎,家教甚严。忠弼临终留其子绍闻八字:用心读书,亲近为人。同辈子弟,有夏鼎、张绳祖、管贻安、盛希侨等人浮华浪荡。谭忠弼既故,处长来引诱,闻因无约束而从之。五人结拜兄弟,同吃共赌。绍闻渐染恶习。几人开赌场,窝土娼,宠爱娈童,私铸银钱。绍闻陷于泥沼,入狱候审。家人倾家荡产,使得出狱,为偿债,绍闻伐尽祖坟林木,备尝辛酸,终迷途知返,立志悔过。年至不惑,潜心攻读,后得授知县。绍闻常以平生遭遇戒其子篑初,篑初随父读书,考场屡捷。后钦点翰林,重振家事。
《歧路灯》清代长篇白话小说,警世稀品。清代李海观作。一百零八回。李海观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寨村。该书叙述书香门第子弟谭绍闻堕落败家,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对封建社会的吏治、教育和当时市井社会的世态人情、风习流俗有广泛生动的描写,但多封建说教。
(清.李绿园著 现藏于南京图书馆)人生在世,立于成败两端,而成败之由,全在少年时候分路,资历或敦厚或浅薄,气质或安详或轻飘,往来或正经孤党等等,由此引出歧路一盏,照世间迷路人。
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大致同时问世于清乾隆年间,由豫人李绿园创作的
长篇小说《歧路灯》,洋洋70余万言,108回,在当时说部之林独树一帜。但是,此
书脱稿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都以钞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知者寥寥,并未引起
读者及学界的注意。本世纪20年代起,《歧路灯》始有印本出现,才开始了对之真正
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本文拟对本世纪20年代以来80年间《歧路灯》研究作一回顾,供《歧路灯》爱好
者与研究者参考,并希望对《歧路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帮助。
1
19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其卷八著录《歧路灯》一则,
引阙名笔记云:
吾乡前辈李绿园先生所撰《歧路灯》120回,虽纯从《红楼梦》脱胎,然描写人
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惜其后代零落,同时亲旧,又无轻财好义之人为之刊
行,遂使有益世道之大文章,仅留三五部抄本于穷乡僻壤间,此亦一大憾事也。
这是本世纪见知的最早的有关《歧路灯》的记载。其所谓“纯从《红楼梦》脱胎
”,当然是没有根据的,至于《歧路灯》之所以流传不广,其原因也不在于无人为之
刊行。但是,这段著录文字至少说明,学者已对这部小说发生了兴趣。30年代,孙楷
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歧路灯》,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亦转录了小
说考证的材料。
1924年,洛阳清义堂将《歧路灯》石印行世,共105回,前有杨懋生序及张
青莲跋,对李绿园及其《歧路灯》作了介绍,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歧路灯
成书以来的第一个印本,在《歧路灯》流传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正如张青莲
跋中所言:“冗务匆匆,未及校勘,仅依原本,未免以讹传讹。”因此书中亥豕
鲁鱼,随处可见,加之印数不多,流传仍是不广。1927年,北京朴社(景山书社)开
始排印出版冯友兰、冯沅君兄妹的校点本,可惜只印行了第一册26回,未见下文。朴
社排印本前冠有冯友兰写的一篇长序,对《歧路灯》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上的得失作了
全面的评价。冯友兰序中说:“《歧路灯》的道学气太重,的确是一个大毛病。
幸而李绿园在书中所写的,大部分是在上述‘此义’之反面……他那一管道学先生的
笔,颇有描写事物的能力,其中并且含有许多刺。”冯友兰对《歧路灯》所描写的当
时社会生活的种种情况均作了比较公允客观的评论,非常欣赏小说的语言(尤其是河
南方言)运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的成就。同年,冯友兰还辑成李绿园公诗钞;
朴社排印本前还有董作宾写的李绿园传略,对李绿园的生卒年及年谱作了初步考
证与整理。冯、董所作的两篇文章,可以说是近八十年来最早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李绿
园与《歧路灯》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由于印本的问世,给研究者提供了文本上的便利,于是,学界开始有研究论文发
表,但是,有价值的专论不多。其中,值得注意的有郭绍虞与朱自清的文章。郭绍虞
于1928年初在文学周报5卷25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介绍歧路灯的论文,将
歧路灯与《红楼梦》、《儒林外史》作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歧路灯》亦正有
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郭绍虞称赞“李绿园竟能于常谈中述至
理,竟能于述至理中使人不觉得是常谈。意清而语不陈,语不陈则意亦不觉得是清庸
了。这实是他的难能处,也即是他的成功处。这种成功,全由于他精锐的思路与隽爽
的笔性,足以驾驭这沉闷的题材”。朱自清于同年年底在一般第6卷第4号上发表
了一篇题为《歧路灯》的文章,认为《歧路灯》与《红楼梦》是“中国旧来仅有的两
部可以称为真正‘长篇’的小说”。朱自清的观点与郭绍虞大致相同,尤其对歧路
灯在情节结构上取得的成就极为赞赏,指出:“全书滴水不漏,圆如转环,无臃肿
和断续的毛病”,“在结构上它是中国旧来唯一的真正长篇小说。”朱自清在文末说
:“若让我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
以并驾齐驱的。”此外,1928年4月23日大公报·文学副刊上发表了一篇佚名的
文章评〈歧路灯〉,对《歧路灯》的人物塑造、社会生活描写及语言等,大加赞
扬,认为是“写真实主义的上乘”作品。又有徐玉诺,不仅帮助冯友兰搜集有关李绿
园与《歧路灯》的资料,还在1928年11月11日半月刊《明天》1卷4期发表〈歧路灯
〉及李绿园先生遗事,在1929年8月14日《明天》3卷8期发表墙角消夏琐记(其
一),在1929年10月16日《明天》2卷10期发表墙角消夏琐记(其二),对
歧路灯与李绿园作了考论,肯定《歧路灯》在无意中深刻攻击八股文先生及孔孟之
道的同时,也指出因作者现实生活经验不足而导致小说描写时见空洞的弊端。
郭绍虞与朱自清等人均只读了朴社排印本第一册26回,未及读到全书。他们的观
点,自然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却是代表了当时学界对《歧路灯》的一般看法,是本
世纪《歧路灯》研究早期的有影响的成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洛阳清义堂本印数
过少,朴社排印本未能完成;在此后的四五十年间,尽管有人对《歧路灯》持有很高
的评价,如李敏修于中州文献汇编·总序中盛赞《歧路灯》“开近世平民文学之
先声”,但学界很少有人对之作深入、全面的研究,《歧路灯》似乎再次面临被“埋
没”的尴尬境地。
2
直至本世纪60年代,河南学者栾星致力于《歧路灯》钞本的寻访工作,并搜集有
关李绿园与《歧路灯》的研究资料。栾星花十年的精力,于70年代完成了《歧路灯》
的校注工作,并辑成歧路灯研究资料一书。由于当时出版不易,一直到1980年,
才由中州书画社(现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灯》栾星校注本,1982年出版了
歧路灯研究资料。栾星以清乾隆末年钞本《歧路灯》为原本,参稽他本(见知
歧路灯清代钞本、民国过录本及清义堂石印本、朴社排印本共11种),校定全书为
108回,并作注千余条,于俚语、方言、称谓、名物制度及古人、古籍、历史事件、
三教九流行藏等,加以注释,详加考订,颇为精审,予读者以很大的便利。歧路灯
研究资料一书分李绿园传、李绿园诗文辑佚、歧路灯旧闻钞三部分,
后有附录:李绿园〈家训谆言〉81条。这部书提供了李绿园的家世生平、交游、
著述以及有关《歧路灯》的研究等多方面的宝贵资料,搜罗较为完备,编排亦颇合理
,且详注出处,为研究者所欢迎。
栾星校注本《歧路灯》出版后,立即在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地区引起热烈反响
,中国大陆的《光明日报》、文汇报,台湾的联合报,香港的文汇报、
大公报、《新晚报》等报章,纷纷以埋没二百多年的古典白话小说〈歧路灯〉
出版、一部被埋没二百多年的小说、再放光芒的〈歧路灯〉、被誉为〈
红楼梦〉以外又一巨著等标题加以报道,随之,一些学者在各类报纸或学术刊物上
发表研究论文,对《歧路灯》展开热烈讨论。
3
1981年、1982年与1984年,在河南省郑州、洛阳与开封先后召开了三次歧路灯
学术讨论会,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与1984年分别编辑出版了两部《歧路灯》论
丛,收录了提交前两次学术讨论会的部分论文和一些知名学者的文章。此外,散见于
各类刊物的论文亦为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自1928年至1983年底,在各类报刊上发
表的有关《歧路灯》的研究论文(含少量报道文章)有110篇左右。这些论文对李绿
园的生平思想、《歧路灯》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如结构、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
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探讨。亦有学者对小说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作专门研究,或对小说
所反映的清康熙、乾隆时期的开封城市经济、有关戏曲的描写及民俗等作详细的考证
。由于李绿园及《歧路灯》本身思想及内容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者们的研究涉及的
范围亦较广,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这些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歧路灯》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上都
是一部平庸的作品,根本不能与《儒林外史》相提并论;二是认为《歧路灯》是优秀
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与《儒林外史》在伯仲之间;第三种观点较为平和,认为歧
路灯不及《红楼梦》、《儒林外史》这些一流佳作,应属于二流作品,但还是较为
成功的,有其独特的风貌。
持否定观点的,可以蓝翎的文章“埋没”说质疑(见歧路灯论丛(一)
)为代表。蓝文认为:李绿园的“创作思想的确是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精神的
大倒退,大大发展了开创人情小说的《金瓶梅》本来就有的说教因素的落后面,使‘
人情小说’的发展岔向了歧路”,“《歧路灯》的确要宣传儒家的正统思想,把这种
腐朽的思想看成人生指路的明灯”,“作为文学欣赏的对象,《歧路灯》就相当缺乏
艺术吸引力,能让人愉快的读下去”,“是一部思想平庸艺术平平的古代小说”,与
《醒世姻缘传》一样,“就二者思想的落后和艺术的平庸来看,‘则伯仲之间,各有
短长,难分高下’。它们是同一创作思潮的产物,是‘人情小说’发展过程中一股混
杂着更多的泥沙和腐物的浊流”。其评价之低,在当时的学者中,可能没有第二人。
持肯定观点的,则可以张国光的长篇论文我国古代的〈教育诗〉与社会风俗画(
见歧路灯论丛(一))为代表。此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批驳蓝翎的“埋没”说
质疑而作,副标题即为〈歧路灯〉新论兼评〈“埋没”说质疑〉。张文对蓝文
作了严厉的批驳,并提出了对《歧路灯》的肯定性评价。张文认为“《歧路灯》是一
部值得借鉴的教育小说”,“李绿园不仅是一位小说家,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教育
家”,称赞“《歧路灯》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幅风俗画”,并且指出,《歧路灯》在
艺术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运用、人物描写诸方面均取得出色的成就,认为“作者虽
然主要是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刻划人物,但有时也不排斥浪漫主义”。张文的结论是,
“《歧路灯》是一部有较高的思想水平与艺术成就的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在反映
封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暴露当时的魑魅魍魉的丑恶本质的深度方面超过了前者(红
楼梦)”。张文建议,对这部“被埋没了二百多年的优秀古典小说”,“做父母的
似可以一读”,“青年人可以一读”,“治文学史的人,更必需读它”,“因为它确
可看作是新发掘出来的一部有价值的古代小说,即使不能与稍后的《红楼梦》并驾齐
驱,但也足以使《儒林外史》相形见绌”。如此高的评价,在当时的学术界也是罕见
的。至于持中间态度的观点,可以任访秋、范宁等人的文章为代表。任访秋在漫谈
〈歧路灯〉(见歧路灯论丛(一))一文中认为,“假若把《儒林外史》、
红楼梦列为第一流,那么《歧路灯》就不能不属于第二流。因为不论是思想同艺术
,较之前两书都是大有逊色的”,但对《歧路灯》的成就也作了肯定的评价,指出,
“《歧路灯》毕竟是一部长篇巨著,作者社会阅历较深,而各方面的知识也比较丰富
……所以作者对清代中叶的朝章国政,科场惯例,社会风俗……书中凡涉及到的,无
不一丝不苟认真地给以详细的论述与描绘,从而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
识,对于了解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是有着深刻的意义的。所以,在中国文
学史上是应该给它以一定的地位的”。范宁的〈歧路灯〉读后感(见歧路灯论
丛(二))也认为,“《歧路灯》整个思想主题是不高明的,人物塑造也不很成功
,但记录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中下层人物的思想状况,涉及的生活面相当广阔…
…读者可以从其中看到封建社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人间地狱”。实际上,任文与范文
肯定的主要还是在《歧路灯》这部小说的认识价值上,并不同意将之看成为一流佳作
。
无论是肯定也好,还是否定也好,毕竟反映了学术界对《歧路灯》的关注与热情
,对于李绿园与《歧路灯》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到了80年代后期,这种富于学术气氛的热闹局面渐渐趋于平静,直至今日,虽然中国
大陆学术界还不时有关于李绿园及其《歧路灯》的论文发表,杜贵晨在1992年出版了
著作李绿园与歧路灯(辽宁教育出版社),但终究没有形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学术
研究热点。
4
与此同时,中国台湾与香港地区的学术界,对《歧路灯》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
注。当栾星校注本出版后,似乎台湾与香港地区的热情比大陆为高,所给予的评价也
几乎是一致的赞扬与肯定。台湾出版界在80年代至少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歧路灯》
,较之大陆为多。但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则比较的冷静与平和。如发表于1983年1
月13日台湾中国时报王孝廉的歧路灯的再发现与再评价一文认为:“这部被
埋没了两百多年的小说是一本相当可读的小说,但充其量只能和另一本类似的小说
蜃楼志相等;将它与《红楼梦》、《儒林外史》并列而为清代三大小说,是有些言
过其实的。”此外,台湾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已有人将《歧路灯》作为研
究对象,撰写学位论文。如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生陈翠芬、辅仁大学中文研
究所硕士生郑在亮(韩国),在1986年与1988年先后以歧路灯研究作为学位论文
,获取硕士学位。郑在亮回韩国后,将学位论文陆续发表于本国的中国小说研究会
报等刊物,引起了韩国学者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
司出版了吴秀玉的李绿园与其〈歧路灯〉研究一书。吴秀玉热心于此项工作,曾
五次抵豫,二度入黔,搜集资料,访问学者,历五年寒暑,写成了这部30余万言的著
作。全书共分七章,对李绿园的家世、生平事迹、著述及《歧路灯》的流传、写作背
景、思想内容、创作艺术等各方面,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和探讨,资料之翔实,可
以说超过了以往任何《歧路灯》研究著作。这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歧路灯》
的专著,但在中国大陆似乎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纵观80年来《歧路灯》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学术界,在总体上对《歧路灯》
的评价不高,主要是认为其思想陈腐,道学气浓厚,专于说教,不具备反封建主义的
光辉,但对其在反映生活面之广以及描写方面如人物塑造、语言运用、情节结构等方
面的成就,仍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在此期间,除了在20年代与80年代曾有过两次
歧路灯研究的小高潮外,学者似乎很少有人愿意对之下工夫作一番深入研究,对于
《歧路灯》这样一部有着独特个性的长篇巨著来说,似乎也令人感到有点遗憾;但是
,据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李延年,在1998年以歧路灯研究作为学位论文
,获得博士学位。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研究李绿园与歧
路灯,以推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全面深入与发展。
幽兰依剑
还是叫小说 。 古代欧洲文学为后代许多重要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开了先河。古希腊、罗马人创造出神话、史诗、抒情诗、哲理诗、寓言、悲剧、喜剧、散文和小说等文学样式。这些文学想像丰富,瑰丽多姿,纯朴粗犷,生活气息浓郁,交替使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基本的艺术方法,成为后代欧洲同类文学的最初范例。[1]
古代欧洲文学又为后代奠定了文艺理论基础。柏拉图的“灵感说”、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贺拉斯的“寓教于乐”等文艺主张,为后代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提供了理论前提,并深刻影响了欧美各国文学
这些包括小说 统称 古欧洲文学
sammi_bo
小说在古代欧洲还是叫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
古代欧洲文学为后代许多重要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开了先河。古希腊、罗马人创造出神话、史诗、抒情诗、哲理诗、寓言、悲剧、喜剧、散文和小说等文学样式。这些文学想像丰富,瑰丽多姿,纯朴粗犷,生活气息浓郁,交替使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基本的艺术方法,成为后代欧洲同类文学的最初范例。古代欧洲文学又为后代奠定了文艺理论基础。柏拉图的“灵感说”、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贺拉斯的“寓教于乐”等文艺主张,为后代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提供了理论前提,并深刻影响了欧美各国文学。
话本是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
蝶香舞迷径
五本一套
第一册《巨富》,是自“三言二拍”中精心选取的最经典的经商故事。
第二册掘宝,是自明清九部小说中选取的记载古人营商之法和经营技巧的小说。
第三册胡雪岩外传,再现红顶富商的奢华生活;发财秘诀,堪称晚清商场“厚黑学”。
第四册市声,讲述生意历史,毕现商人群相。阿英先生曾给予极高评价。
第五册交易所现形记,讲述上海“信交风潮”故事,是第一部中国现代金融业小说。
当今小说,以商人和商业经济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很多。阅读者往往将反映商场竞争和商人生活的小说当做涉入商海的“指南”来阅读。
而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反映商业经营和商人生活的小说相对显得稀少。古代小说中即便偶有描写商人经商的内容,也大多是从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以及反映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视角去阅读和分析。能从商人及其经营才华的角度去品味“商人智慧”,应该说是对我国古代涉及商人生活和经商活动小说的一种新解。这些小说往往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射出我国古代经商的理念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经商、谋商之人的经营气质会产生颇为重要的影响,不失为今人谋商智慧养成的一种便捷途径。
小美人儿
重生之xxx
xxx宠妃/宠妻
庶女/嫡女xxx
x府x小姐
以上是常见的 但是不建议使用 因为太大众化了 小说题目还是要根据主要内容或者人物特征、名字来命名 我觉得你可以采用有诗意的 或者是人物在文中说过的一句话 切记尽量简短 小说不必短文章作文什么的 必须要写它的人才了解深意从而题目立意 所以你可以根据我说的自己构思一下 实在想不出你就说说大概我试试
北京阿拉蕾
《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搜神记》、《博物志》等。
1、《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3、《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明代许仲琳(存在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
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该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
4、《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
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了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5、《博物志》
《博物志》,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232~300)编撰,分类记载异境奇物 ﹑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
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也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
还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等等,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
ASKASK
原贴: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纪录片?
云飘飘在他乡
马奔er
April的梦想
烟雨话东吴
自考古代文学史选择题,清代世情的小说有哪些?
清代小说数量众多,流派纷呈。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从数量上看,章回小说大约有330多部,文言小说约有500多种,拟话体小说有近50种。从章回小说的题材而言,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有《说岳全传》、《水浒后传》、《隋唐演义》,世情小说有《醒世姻缘传》、《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小说有《儒林外史》,才学小说有《镜花缘》,才子佳人小说有《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侠义公案小说有《三侠五义》、《施公案》,狭邪小说有《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神怪小说有《西游补》、《绿野仙踪》。话本小说有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文言小说,长篇有燕山外史、蟑史,短篇小说集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谐铎》、《萤窗异草》、《夜雨秋灯录》等。(才子佳人小说是世情小说的一种。)《金瓶梅》是明代世情小说。
oldseven
雨天沉
莲子心blog
五本一套
第一册《巨富》,是自“三言二拍”中精心选取的最经典的经商故事。
第二册掘宝,是自明清九部小说中选取的记载古人营商之法和经营技巧的小说。
第三册胡雪岩外传,再现红顶富商的奢华生活;发财秘诀,堪称晚清商场“厚黑学”。
第四册市声,讲述生意历史,毕现商人群相。阿英先生曾给予极高评价。
第五册交易所现形记,讲述上海“信交风潮”故事,是第一部中国现代金融业小说。
当今小说,以商人和商业经济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很多。阅读者往往将反映商场竞争和商人生活的小说当做涉入商海的“指南”来阅读。
而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反映商业经营和商人生活的小说相对显得稀少。古代小说中即便偶有描写商人经商的内容,也大多是从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以及反映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视角去阅读和分析。能从商人及其经营才华的角度去品味“商人智慧”,应该说是对我国古代涉及商人生活和经商活动小说的一种新解。这些小说往往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折射出我国古代经商的理念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经商、谋商之人的经营气质会产生颇为重要的影响,不失为今人谋商智慧养成的一种便捷途径。
waterlily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