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钻研。大概是金先生写书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大量准备。
我就想谈个恋爱小说晋江
三金
那是因为金庸文采卓绝,博览群书,胸有成竹而且在构建小说的思路上很有天赋。金庸小说里面很多的名字出自古典文学诗赋中,而且大多数的武功绝学也是取自古诗文学。他著作的武侠小说中很多名字都带有霸道的江湖气!
比如田伯光、云中鹤、钟万仇,汪建通、左冷禅、向问天、梅超风等等。这些人物名字只要你第一次看到听到就觉得与人物的性格,武学修为,人物形象都是吻合的。这样就可以加深你对人物的理解。
金庸的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量非常惊人,如果金庸没有熟读各种历史学书和文学作品肯定达不到这样的创作高度。从小金庸就对文学的喜爱痴迷。饱读群书的积累对日后的创作可以信手粘来。最难得可贵的是金庸对历史也颇有研究,他的作品有非常清晰的历史时间脉络。作为武侠迷们可以在读完一部作品后忍不住去搜集前后时间的武侠作品,衔接的武侠人物让人痴迷!说一下我比较喜欢的金庸小说里的名字,起的真好听好记!
田伯光、汪剑通、玄难大师、不戒和尚、绿竹翁、向问天、丘处机、左冷禅、岳不群、梅超风、韦一笑、李莫愁、灭绝师太、令狐冲、任我行、冲虚道长、杨逍、枯荣大师、周芷若、风清扬、阳顶天、裘千仞、金轮法王、小龙女、黄药师、洪七公、一灯大师、欧阳锋、鸠摩智、李秋水、天山童姥、王重阳、东方不败、周伯通、杨过、乔峰、虚竹、张三丰、孤独求败、石破天。
boychen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学会了,自然先有功底。然后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学通了,自然文字铿锵有力运转自如。音韵学好了,再有唐诗宋词的底子,文字就有如奇男子美妇人一样,令人一见之下,钦慕不已。
如果诗经读透了,那写人的各种情感真实朴素而感人肺腑。论语孟子读通了,写出的故事荡气回肠气壮山河。中庸读透了,虽然开始读没什么,但时间越久,和浮华过往的内容一比,就显得轻飘浮夸。大学读透,别的各种小术和怪力乱神,连着上面的诗经,各种虚伪的情感都会浅显得无所遁形。读过易经,整个故事就深邃玄妙,道理变幻莫测但道理湛然。读过春秋,那就是有玄幻小说里的圣物法器的加持,自然带有厚重的威仪。总之都是国学的一部分。起名字,编武功,讲故事,写小说,兴文艺,那都是用处的一部分。好比孙悟空如果不学长生,而是学菩提祖师的那些天花乱坠的流派,任意一样也是能修成正果。
umtty
唉呀,胡编滥造的武侠小说,成年人的童话小说,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就怎么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编得好就行了,正所谓画鬼容易画人难,鬼,谁也没见过,画好画坏无人指责,画人就不同了,人,每天都见。
-耿岳-
诸多武侠小说中,四川唐门是用暗器和毒药的名家。
有不少史学家考证,蜀中唐门、四川唐门、峡江唐门实指四川(今重庆)开县的唐家拳,这一门派以拳术和竹镖自成一系,从明末传至今天。实际上,四川唐门除拳术外,还会使用暗器,但不会用“毒”,并不是武侠小说中所说“唐门即毒门”。唐门用“毒”一说,当属后来的武侠小说作家们虚构演绎而成。
grace潇潇
金庸小说像教科书,武功绝学一套一套的,一招一式的,对于我这种文艺青年来说,看得太累了。大家都说好看,我就想看看,可每次就是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 武侠小说我只看古龙的!古龙小说太有意境了,非常浪漫文艺,看得实在过瘾! 友友们更喜欢看金庸小说还是古龙小说呢?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脚踩西瓜皮
一问一答实话实说。
网上有介绍过金庸的家世,小的时候金庸有个姑姑学武,伴随着金庸长大, 在金庸脑海里 就深深烙下了武学方面知识,为以后写武侠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清新何何
李忠海
原贴:恋爱先生顾瑶是个怎样的人
日光微澜
大红
luokaipanda
原贴:谈张欣小说?
sundayevening
大家从小都接触过不少武侠著作,即便是没有看过文字作品也看过不少影视作品,比如天龙八部以及笑傲江湖,这些比较经典的武侠剧不能勾起不少人的童年回忆。而这些作品背后的创作者就是人们熟知的金庸先生。而且大家也注意到在这些武侠剧当中出现了不少武林绝学同样也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这些武林绝学全部都是金庸先生命名的,但这些武功的由来,真的就是完全由他自己想象的吗?并不完全是,至少有一部分武功在历史上确实有一定的渊源。通过一些古代学者的读书笔记,或者是关于武术记载的文献,有一部分高深莫测的武林神功确实在古代曾经出现过。就比如少林寺的易筋经,根据记载,这是明代的一位叫做紫凝真人的道士所作的一本经卷,里面所讲解的都是一些练气健身的方法,并且详细记录了修炼的内容以及一些道家理念。
再比如说降龙十八掌,原本的名字并不是十八掌。在萧峰接任丐帮帮主之后,对以前降龙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其中他的义弟虚竹也做了一定的贡献,通过和擒龙功进行融合将原本的掌法整理为十八式,包括是亢龙有悔、见龙在田等招式。因此在这之后,这一武林绝学才正式命名为降龙十八掌,且这些招式的命名都和易经有关,在现实当中,包括历史上并不存在这种武功。这属于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当中杜撰出来的内容。但是能够对降龙十八掌当中的各种招式进行系统命名,这足以体现了金庸老先生的渊博国学知识。
对于少林一指禅,这门绝学的来历可有些说法了。关于它的出现,还有着一个故事。据说以前有一位禅师,当时佛学禅宗并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僧人的修行讲究的是以缘而顿悟,这特别看重和尚们的天赋。每次弟子们问禅师一些佛学问题,这位禅师并不做过多的言语,而单凭一根手指来指引他的弟子门人。禅师的行为引起了他身边一位小和尚的好奇。有一天小和尚被禅师留下来看守寺院,由于禅师不在,别人只能够询问小和尚。而这时小和尚也学着他的师傅一样用一根手指来和别人交流。
没想到此时别人也立刻顿悟,连忙对小和尚行跪拜之礼。小和尚暗中窃喜,并把这件事告诉了禅师。但是禅师却要求小和尚把之前的动作再做一遍,等到小和尚伸出手指的时候禅师立马用刀将他的手指斩了下来。这便有了一指禅的说法。而且在福建少林寺也有关于一指禅的练功秘诀,被福建南少林称为是寺中上乘武功。在抗战期间,由于寺庙被毁,一指禅的功夫开始向外流,曾经在上海等地也出现过。
其实对武学文化有一定研究的人都知道金庸老先生在武侠小说里面,对于武林绝学的描述和命名都不是完全凭想象来的。在武侠小说当中出现的这些武功,有很多都在武术史上曾经出现或者与之有一定渊源。就比如在心意六合八法拳当中,曾经提到的十二势,是根据自然界的禽兽行为来命名,古代也有关于五禽戏的记载,自然界当中的各种动物,在生活当中的习性能够使得他们的躯体非常灵活。
而人们便在这些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将它们的行为模仿,并且记载在健身或者武术的资料上。而且十二势当中关于龙虎鹤豹的动作描述非常详细,贯穿在整套拳法当中,也为武侠小说当中的打斗提供了生动的动作来源。根据这套拳法的拳谱,可以在一些武术文献当中找到他的影子。而其中的动作也和易经八卦当中的一些卦象有关。就比如小说当中手记载的华山派有两位一高一矮的老者,两人使用的都是单刀,而他们的刀法由来也是参照周易当中的两仪四象的说法。
通过对武术史的考证,可以得知这套拳谱是由当年的陈抟老祖所创立的,而最后传给了李东风。本来在拳谱当中还记载了剑法,但是李东风的弟子并没有习得剑法,而单单学习了拳法。不过在华山上面倒是有不少道士仍然在练剑,但是倚天屠龙记里面所记载的华山派并不擅长剑术,由此可见这和拳谱所描述的内容是一样的。不过在金庸小说当中也确实有一部分武功是凭空想出来的。
jiangluck
作为金迷十多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部分武侠历史上是有的,如
1 .少林七十二绝技(一指禅 铁砂掌 五毒掌)
2. 易筋经(实为达摩祖师为缓解僧侣疲倦研究出的一套养生功法,并非内功心法)
3. 鹿鼎记中的内功心法《四十二章经》,在佛家经书中确有其书。
4. 《侠客行》中侠客岛石壁上的蝌蚪文,刻的是无上内功心法太‘’ 太玄经‘’ 出自李白同名古诗侠客行·赵客缦胡缨最后一句‘’ 谁能书阁下 白首太玄经‘’。详情可查阅我的头条号文章‘’ 《侠客行》逐句详解‘’
5. 六脉神剑出自医家,六脉神剑主要包含左手大拇指手太阴肺经少商剑、右手中指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剑、右手无名指手少阳三焦经关冲剑、右手小指手少阴心经少冲剑、左手小指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剑,这是右手六脉,其实左手也有六脉。 详情可参看我的头条号文章 (金庸武侠小说中人物及武功名称来源详解)
6. 凌波微步出自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两句。
7. 降龙十八掌 出自易经‘’ 乾卦 渐卦 坤卦 震卦‘’等,分别为第一式 见龙在田 第二式飞龙在天 第三式 鸿渐于陆 第四式 或跃在渊 第五式 羝羊触蕃 第六式 潜龙勿用 第七式 利涉大川 第八式 神龙摆尾 第九式 密云不雨 第十式 突如其来 第十一式 双龙取水 第十二式 鱼跃于渊 第十三式 震惊百里 第十四式 损则有孚 第十五式 时乘六龙 第十六式 龙战于野 第十七式 履霜冰至 十七式合一为第十八亢龙有悔
还有一些是根据人物特点,环境所描写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purple_i
因为金老爷子太博学了嘛。
在金庸武侠里,人物名字和武功名字,都不是拍脑门瞎起的,基本上都有含义。
有些是表达了寄托,有些是出自典故,还有些比较恶搞的。
“六神磊磊”有过文章专门介绍金庸招式和出处,题主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这里我只说几个我自己原本就知道的。
先简单说下人物名郭靖、杨康,是希望孩子不要忘记“靖康之耻”,这是父母对孩子的寄托。
杨过,字改之,是知错就改的意思,南宋有个文学家叫刘过,字改之,这不是巧合。典出《左传》: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阿朱、阿紫,成语“恶紫夺朱”,结合故事情节看,非常有深意,典出《论语》: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木婉清,出自《诗经》: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还有“武当七侠”,名字都是化用诗句的,比如张翠山是化用了欧阳修的词《玉楼春》:
别来已隔千山翠,望断危楼斜日坠。当然了,武当七侠都是真实存在的(除了殷梨亭原名殷利亨),这个取名的功劳就不算在老爷子头上了。
张无忌、杨不悔这两个名字,结合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深意。
再一个小人物寿南山,出场打了个酱油,最后真的高寿,可谓寿比南山。这是老爷子的小机灵。
当然,不能不说的是云中鹤,四大恶人之一,金庸最讨厌的表哥徐志摩,笔名云中鹤。
“凌波微步”,这是我最熟悉的一招,以前为了泡妞专门背了曹植《洛神赋》,第一次看到这个就会心一笑: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少林寺各种武功,这个就不多说了,大多数原本就存在的。同理,太极拳、鹰抓功、大小擒拿手等也就不说了。
代宗如何:小师妹的功夫,出自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降龙十八掌,招式名称都来自《易经》,如第五招“潜龙勿用”,你翻开易经第一篇就是:
“初九:潜龙,勿用。”庖丁解牛,出自《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黯然销魂掌,出自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老爷子在作品中就引用过这句: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很多化用诗句的,比如“无边落木”,是化用杜甫的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类太多就不一一举例了,要想知道就去看“六神磊磊”或者多读古诗吧。
以上。
葵瓜籽儿
金庸武侠一共只有十四部半,但贵精不贵多。其小说除去恢宏大气的江湖框架、性格鲜明的人物以及升华至“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外,武功名称也非常引人注目——就这十四部半的小说里,出现的武功有400余种,仅从数字上来看也能体会到金庸老爷子的用心良苦了。
这400种武功,有学者专门做过统计,其中掌法以及拳脚209种,奇门武功(内功)30余种,轻功9种,剑法100种 , 刀法33种 , 鞭法12种 , 棍枪法23种。这些林林总总的武功,除了历史上原本有之的一部分,其余名称基本是以武功(或习武者)的性格特色,糅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再加以夸张、变形而得成的。
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武功不必多说,如小龙女与杨过双修的玉女心经,正是全真道的密传内家武功,这里也体现出这一武功与王重阳的纠葛。再如少林《易筋经》,也是明清两朝出现的真实武功,有人说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金庸则将其“钦定”为达摩老祖面壁九年所作。又如游身八卦掌,更是中国传统武学的经典掌法,金庸的描述也与现实相仿,如《雪山飞狐》中的“(商宝震)脚下每一步都按着先天八卦的图式,转折如意,四梢归一……”。
有趣的是那些虚构的武学。通俗一些的比如说《连城诀》里的唐诗剑法,就是简单从唐诗诗句中化出来的,这一点小说中也明说:“你门中这‘唐诗剑法’, 每一招都是从一句唐诗中化出的。”又如《葵花宝典》,这是一部由“前朝宦官”创作的武学,而“葵花”二字也的确与宦官有关。明史·舆服志中有内使监“其常服 , 葵花胸背团领衫”的记载,这里的内使监就是明太祖置的宦官衙门。
唐诗剑法和《葵花宝典》算“俗气”的,高雅一些如《凌波微步》,自然源于《洛神赋》;再如金乌刀,小说里也直言是取太阳融雪之意,指专克雪山剑法之意。这一类武功命名也是以武功特色为基础,寻章摘句而成,有如“火焰刀”“枣核功”“开山掌”一样通俗的,也有如“冰魄银针”“软红蛛索功” “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泼墨披麻剑法”一样高雅的。
当然更有趣的是取典更深的武功。谢逊的七伤拳,是取典于《诸病源候论》中的医理;降龙十八掌,是取典于《周易》;华山派的养吾剑法,是取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个典故就很妙,因为华山本有气剑二宗之争,一门剑法偏偏用“养气”的典故,可谓贴切。不过个人最喜欢慕容氏家的“参合指”——这套武功源于“参合陂之战”,这一战是后燕的亡国之战,可以说正扣慕容氏复国之路了。
abcdefglm
说起来,可以想到各种各样出彩的名字是一个优秀小说家必备的基本素质,只不过很多人会在人物姓名上下功夫,金庸不但在人物名字上下功夫,还开创性的创作出很多风格迥异,千姿百态的武功绝学,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早期长篇小说里面,就特别注意人物名字,比如最具代表性的是《水浒传》,也许是延续“宋江三十六人赞”的一贯风格,对于地煞七十二星的人物,施耐庵不仅给了他们名字,还给了他们相应的绰号,让人一看绰号就对这个人有了大概了解,比如说鼓上蚤,母大虫等等。而《红楼梦》更是把人物名字运用到了极致,每个名字都有符合自身性格特点的含义,还会呼应整个章节,令后人研究它就研究出一门“红学”出来。
在金庸之前,武功招数其实已经有体现,但是不是很明显,比如《水浒传》里武松有个绝技“玉环步鸳鸯脚”,还有一些诸如“八步赶蝉”、“沾衣十八跌”、“五虎断魂枪”等一些经常出现的常规武功。在他之前,武功绝学往往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人物和情节。
而金庸先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派宗师,如何体现一个新字,除了在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等上面下功夫,武功绝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金庸先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在情节方面诸多借鉴西方文学的构思,在武功绝学方面就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了。在前两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里,武功绝学就开始一一塑造出来,比如“百花错拳”,步步是错,合起来就是绝技,就特别有意思。而到了《射雕英雄传》里,武功绝学被抬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整部书的重要线索就是“九阴真经”,射雕取得了巨大成功,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宗师地位,这样的以武学秘籍作核心的创作手法无疑是十分超前的,事实证明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
我想,正是因为《射雕英雄传》的巨大成功,才让金庸先生愈发重视对于武功绝学的描述,当一个东西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功和利益时,你能不好好研究它嘛,何况金庸本来就功底深厚,塑造一些武功绝学的名字真心不困难。实际上,如果一个普通人不停的去写作,如果侧着一个方面,比如侧重人物名字,侧重武功名称,侧重武器种类,那就会到处查资料苦思冥想,照样可以想出很多精彩绝伦的名字来,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个《越女剑》十五部作品,这么多的历练想出一些奇妙名字,绝非难事。
在下面诸多创作里,金庸继续延续了射雕的套路。比如神雕里面,李莫愁就特别觊觎师妹的“玉女心经”,到结尾时候,更是引出“九阳神功”,对下一部作品《倚天屠龙记》里的武当派峨眉派以及主人公更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后面作品像《笑傲江湖》,围绕着“葵花宝典”“辟邪剑谱”展开的尔虞我诈,残酷斗争,更是体现了绝学的重要作用。
起名字对于一个经验老道的写手来说,其实真的不难,比如说“降龙十八掌”这个名字,十分霸气,其时对应伏虎拳而来,当然也可以说其他数字,但是明显十八这个数字更有气势。比如“九阴真经”,九乃极数,所有数字九是最大的,彰显武功厉害。后面“九阳神功”亦是如此。像“蛤蟆功”“灵蛇杖法”完全就是仿生起名。而有些武功起名特别有含义,比如“百花错拳”、“辟邪剑谱”名字跟意思是相反的,让人印象深刻。
可以对比看一下,同时期一样出名的几位武侠小说家。古龙对人物名字和武器特别看重,所以有好多好听的人物名字,比如中原一点红、西门吹雪、楚留香、李寻欢……可以说最漂亮的武侠小说人物名字当推古龙。梁羽生对于武功描写也十分细致,武功名字也是颇多,不过他的书基本上都是在一个体系下面,从开始到结束几乎大部分主角都有关联,武功要么是天山体系下,要么是融汇正邪两派,变化的多姿多彩明显比不上金庸的。
至于题主提问的金庸怎么想到那么多名字的,题主如果自己尝试写写小说,自然而然也会想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名字来,只不过可能没那么高明罢了。
.露水安娜与海豚
金庸老先生精通传统文化,因此将很多国学典故化为小说中的武功名称、门派名称或是人名。这样的名称难以穷尽,这里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名称出自《庄子》第一篇《逍遥游》,派中人物名称与武功名称也多与《庄子》有关,很有意境。例如:无崖子取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李秋水取自庄子·秋水;丁春秋出自《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一句;北冥神功出自《逍遥游》第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当然,逍遥派中也有与《庄子》无关的名称。如凌波微步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不过《庄子》一书推崇超凡脱俗的神仙人物,因此是一脉相承的;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则出自佛教传说,相传释迦牟尼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佛教的武学名称,自然多取自佛教,如般若掌之般若、摩诃指之摩诃,都是梵文音译的佛教术语,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摩诃是“大”的意思;拈花指取自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拈花微笑的典故;狮子吼也是佛教用语,指佛陀说法如狮子吼,能震慑群兽,高僧说法也可以称狮子吼。
《射雕英雄传》中五绝的设定也很有趣。因为在传统文化中,五方对应五行,因此五绝也与五行有关:
东方属木,黄药师名字有两个草字头。黄药师住在桃花岛,也与木有关,而他的“落英缤纷掌”取自《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木对应的颜色为青,所以黄药师常着青衫。
南方属火,所以段智兴出家法名一灯。其绝学一阳指暗合了火的阳气。另外说一句,一阳指的名称来自古语“一阳来复”,指复卦第一爻为阳爻,象征冬至阳气渐长。
西方属金,欧阳锋的名字中带着金。金主杀伐,因此欧阳锋行事阴毒狠辣,杀人如麻。金对应的颜色为白,所以欧阳锋出场着白袍。火克金,所以一灯的一阳指是欧阳锋的克星。金克木,所以欧阳锋能在桃花岛上杀人,嫁祸黄药师。
北方属水,因此北丐姓洪,带着三点水。
中方属土,王重阳的重字带着土。而且五行以土为尊,象征帝王,因此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胜出。木克土,所以黄药师囚禁了王重阳的师弟周伯通很长时间,还从他手中骗到了《九阴真经》。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士常斋”,回复关键词“金庸”,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smallyu
金庸小说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先生在书中创作除了许多的绝世武功。大部分人看武侠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幻想能练成书中的武学秘籍,纵横天下笑傲江湖。
至于金庸先生能塑造出如此之多脍炙人口的武林绝学的名字,灵冲霄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金庸先生熟读经史子集,有很深的国学底蕴金庸先生笔下塑造的武林绝学大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国学内涵。如“降龙十八掌”中“亢龙有悔”、“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等招式名称出自《易经》的爻辞(以上三招均出自乾卦爻辞)。“凌波微步”则出自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绝世秘籍《九阴真经》中,各位读者耳熟能详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则出自《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少林七十二绝技中,以“般若”“金刚”“韦陀”等佛家术语命名的绝学也不在少数,可见先生在佛学上亦有不俗的造诣。
二、金庸先生见闻广博,书中许多武学现实中是存在的比如绝世秘籍《易筋经》,真实的历史中是存在的。只不过此《易筋经》非先生书中描写的达摩祖师亲传的少林神功,而是明朝道士所创的道家导引之法。
太极拳、剑也是国术中的半壁江山,俗语有云“文有太极安天下”即使如此。此外萧峰血战聚贤庄时所用的太祖长拳,也是传统武术中大放异彩,源远流长的一枝传承,据传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三、金庸先生人生阅历丰富,情感细腻古墓派“玉女素心剑”,两情相悦之际,一双佳人或「抚琴按萧」、或「扫雪烹茶」、或「松下对弈」、或「池边调鹤」。当真是说不出的风流旖旎。
而若非有丰富的人生阅历,金庸先生安能设计出“黯然销魂掌”中「六神不安」、「魂不守舍」、「徘徊空谷」、「力不从心」、「行尸走肉」、「孤形只影」、「饮恨吞声」、「心惊肉跳」、「穷途末路」、「面无人色」、「呆若木鸡」这般消极索然的招式与意境?
我是灵冲霄,擅长武侠,相声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臭宝嘛咪
有些绝学其实历史上是有的,有些是从古典文学里摘抄出来的,有些是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还有些是跟据人物性情风格编出来的。我下面举例各书主要绝学。
飞,胡家刀法是和故事人物家源相关。
雪,胡苗二家祖上是闯王近卫,刀剑双绝,苗家剑法,自然与其人物风格相关。
连,血杀刀法,血海魔功,自然与血刀老祖性情有关,血刀门是全金庸里最残暴变态的门派,该书情节也非常压抑。连城刀决,取自书名,全金庸最强刀法。
天,故事情节最大气,绝学超多。乔峰,降龙十八掌(全金庸最强掌法),幕容复,参合指,斗转星移(出自围棋),段,凌波微步,一阳指,六脉神剑,北冥神功(南华经),虚竹,天山折梅手,八荒六合功。这些都来自古代文学作品中。小无相功,易筋经,达摹掌法取自历史武学。化功大法,取自武功特性。
射,碧海生潮曲,落英神剑掌,指弹神通,蛤蟆功,左右互擒,空明拳,打狗棍法,七星七绝剑,先天功均与环境有关。
白,武功层次低,李文秀的锤法出自古代武学。
鹿,层次低的渣,化骨绵掌,取自武功招势。
笑,故事情节最曲折,葵花宝典,辟邪剑谱,寒冰神掌,独孤九剑(全金庸最强剑法),吸星大法。与武功招势有关
书,百花错拳,与人物性格有关。
神,暗然销魂掌,玉女心经与性格,生活有关。九转龙象功,与武功内容有关。玄铁重剑功,与武器有关
俠,金庸全系列最强功夫世界。太玄经(全金庸最强内功),神照经,金乌刀法,天山神剑功,与诗词典故有关。
倚,九阴神功,九阳神功,九阴白骨瓜,乾坤大挪移,混元霹雳手,狮吼功,七伤拳取自武功特性。圣火令功法,取自袄教。纯阳无极功,太极拳、剑,大力金钢指,取自历史武学。
碧,金蛇剑法,取自武器特点。
鸳,鸳鸯刀法,夫妻刀法,取自袁冠南夫妻人物特点。
越,越女剑,取自故事内容,全金庸最强武器。
最后说明以上内容全手写,所有绝学都记在脑子里,二十年都没忘!所以我才是最厉害的。
HYOTEI
金庸能把关于历史问题改变成书,不得不佩服金老爷子国学功底深厚。有一部分武学是金庸自创,有一部分干脆就是拿来就用,还有一部分是其他一些典籍的名字,金庸自创的武功以丐帮打狗棍法,降龙十八掌最为成功,拿来就用的功夫欧阳锋的蛤蟆功,是属于借用最成功的典范。至于其他功夫,像逍遥游,本是孟子所写。以及玉女心经本来就是一本经书。玉女经与素女经基本是记录夫妻房事的东西,能拿来当做绝顶武学这个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不仅武学如此连经书内容,金庸也不少借鉴。例如桃花岛一节,郭静背诵九阴真经,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自老子道德经。以后哇哇撸撸一段梵文,一诺不懂,也不知道出自何处。
不仅这些东西有出处,名字不是随随便便拿来就用的,其中暗含的东西,太多,比如天龙八部里的阿朱,阿紫。其名出自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以乱正色。通过这段文字似乎已经奠定了阿朱的命运。
乔峰。乔峰本名萧峰,其姓得自养父农户乔三槐。“乔”字已暗含其并非本姓,如乔装,乔模乔样等,而“峰”字又遥接其父之名“远山”。金老爷子此名深意所在。
杨过,字改之,其名及字都是郭靖取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又南宋辛派词人刘过,字改之。杨过之名应该是借鉴刘过之名。
令狐冲、任盈盈。《老子》四十五章曰:“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郭靖杨康,取自靖康之耻。
五绝之名,东方甲乙木。故东邪黄药师之名,南方丙丁火,南帝号一灯。西方庚辛金,西毒欧阳锋。北方壬癸水,北丐洪七公。中方属土,故王重阳。无论四方八位如何变化,终究归于中土。这也暗合了五绝之首王重阳更胜一筹的哲理,火克金,故一灯一阳指可以克制欧阳锋的蛤蟆功。
asdfghj12345
谢谢邀请!
其实很简单啊,老话说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学的人才能下笔如有神助,金老爷子很明显就是个博学的人。看他的小说,有一种看历史的感觉,里面不但穿插历史人物,还有医卜星相各种三教九流的知识,可见他知识之博。腹有诗书气自华嘛,博学了自然就能起出好名字。
Tenshi_7
其实不太多,说多者全外行,不通武谱才认为多的。
金庸武侠小说各功夫名,名自编名,从而可随意自编武术名了。但不出形象化才入文学的。
如六脉神剑,是指皇家杀人不必动手,仅手指一伸一点谁的名字,千里万里即杀之了。
如降龙掌,要饭的只有一根棍子,名打狗棒,剩下的仅手掌了。
如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搞阴谋者全如此。
如逍遥,飘忽忽随意洒脱。
如练功顶级,相反则化功大法。
依据人格配武功,很任意的。
有武门派别居各山头,是道观自然现象,佛兴后,道观僧占多,名山全佛庙了。无佛时全道家开山立观成名山的。
所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古人句在,可为见证。
中国内陆是武侠达仙侠话本时,日本入侵的,北人南迁文人富商多些,香港是首选地。
解放后,清理宗派邦会,大小把头逃入台湾香港或国外去了。
宗派邦会归黑社会,又称地头蛇。国民时期蒋介石也让青红帮三分的,此为强龙不压地头蛇,所以名誉上国民政府最大,实际控地方实权的是宗派邦会。因而蒋介石仅名誉上统一了各省军阀,实际上同蒋要军费又捣蛋的多点。
宗派邦会入香港,现在仍存在呢,古词古意古仪仍传承着呢。
仙侠作者入香港,再发展就土著人化去仙气,成古龙金庸等香港武侠作者了。
各宗派邦会切口语,在香港多少知晓些,加入侠克书内,就内行又真实了。大陆缺宗派邦会编啥都一眼假了。内地西化太严重,古词古意古仪全不通了。
台湾古样保留第一,香港澳门第二,但不如日本韩国,大陆还不如世界各国的唐人街保有的多呢。
邦会切口,就是其山门黑话,除其门人其他人听不懂。
因而,现在的内陆小说与文艺仿欧格式的,没半点中国土著式的。这就是文学文艺的顶峰样板,是哈姆菜特,因而演义人员愿换国籍不当中国人了,只捞钱才滞中国的。
古文在台湾港澳与世界各国的唐人街中,现实很残酷的。
有没有土著基础传延,是写出文学文艺味属哪里的决定关键。香港中国土著味浓些,才出金庸这类大师们的。
(他的指头很厉害,指谁制裁锥的)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猫头鹰
像金庸老爷子他们生活的年代,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文化底蕴也不同。
有些对我们来说很难做到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很寻常。
出口成章这种事情真的很多见你。
而且老爷子的天分也很好。这个是强求不来的。
小华
金庸有着超强的国学功底,很多厉害武功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比如降龙十八掌来自易经卦象。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正是卦像,意思也与卦象意义密不可分。所谓飞龙在天乃龙的最高境界。最强的亢龙到了尽头就是毁灭,亢龙有悔说的正是凡事最好的时候也不要做到尽头,要留有余地。亢龙有悔正是十八掌最强一招,但也要留有余地。
金庸作品中大量来自传统文化的例子。比如逍遥派神功和洪七公的轻功都来自庄子逍遥游。
九阴九阳来自阴阳之说等等。
金庸的武功正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国学功底作为基础才如此栩栩如生,并自成一套完整的逻辑自洽的武功体系。
☞蓝水古力罒℡
一部分是古籍经典早就有的,一部分是金先生编的。
金庸的小说,最厉害的是情节和故事的设计,那么多曲折离奇的故事都能编出来,何况武功名称。
凡是觉得金庸小说好看的人,一定是生在那个年代,即使金庸小说被多次的拍成影视作品,看的人还是看小说的那些人,现在的新生代就不会觉得好看,甚至根本不看。
你还记得那些武功,你还记得那些名称,证明你已经不小了,甚至已经老了,你耳熟能详的武功名称,在今天的孩子们看来,没有任何新意。
ellenblow
最近刚好在看国学小名士。其中就有一道题是金庸先生书中的武林绝学与出处的连线。那一道题里的武林绝学所有出处都是诗句。现在没有无线,回头接了无线我再把原题找给大家看一看。
安利一下大家去看国学小名士,里面有一个老师说得很好,我们看三国演义要对照着三国志看,还要对照着后汉书看,还要对照资治通鉴看。 很多文学作品包括史书都是相互印证,相互辩证。金庸先生书看多了,武林绝学的招式自然是信手拈来,我们书看多了,经历多了,重新看一本书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我们就拿楼梦来说,看第一遍能把人物关系理清楚就很厉害了。看第二遍我们可能就会思考贾府是怎么一步步衰败的,作者又埋下了什么伏笔。看第三遍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研究研究里面的诗词歌赋,还有里面的谜语。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谜底是烟花的谜语。烟花璀璨一时,但终究烟消云散,暗示着贾府的命运。这个伏笔比较明显。大家也普遍知道。一个谜语就有如此魅力,那么里面的诗词歌赋,作者又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呢。我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头几遍诗词歌赋都是直接跳过。我倒是想建议大家也建议自己有空去研究研究里面的诗词歌赋。
ddcat83
如果你多看一眼些旧派武侠小说,多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解,就会发现金庸先生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简单列举一些:
[蛤蟆功]——宫白羽《偷拳》。
[弹指神通]——宫白羽《十二金钱镖》。
[降龙十八掌]——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有降龙八掌。
[屠龙刀]——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屠龙师太用的就是屠龙刀。
[倚天剑]——李白诗“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越女剑]——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越女与袁公比剑。
[乾坤大挪移]——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有乾坤大挪移之法。
[双剑合璧]——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有紫青双剑合璧。
[神雕]——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里有神雕。
另外如人物刻画等等借鉴得就更多了,新派武侠小说对前人都有借鉴不只金庸,甚至现在的武侠小说网络修仙等都在汲取前人的馈赠。
也并不能因此否定金庸先生的伟大,金庸先生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创造新兵器、新武功、给女主起个好名字。
如果有时间可以看一些旧派武侠小说,如《蜀山剑侠传》等,看完后你会跟我有同样感触。
SmileQueen
武侠小说不是玄幻小说,很多武功招式的名字在现实中是真的存在的,金老爷子也化用了很多真实的武功名字。有一些则是根据深厚的文学功底,取材于传统文化,比如《易经》。
比如少林的易筋经,明朝末年便有了。还有少林的一指禅,也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有人还在练,从五指禅逐渐减少手指数量。尤其是涉及到太极,八卦等概念的武功,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游身八卦掌,心意六合八法拳的鹰蛇生死搏,这是鲜于通用过的。要想了解这些,就一定要多读武学方面的书,清代学者凌廷堪的《校礼堂文集》、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康戈武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周明和周稔丰的易筋洗髓经(修订本)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多读书才是一切的基础。
金老爷子对传统文学的化用可谓是信手拈来,寓意深刻,比如降龙十八掌的每一掌的名字,大多是取自《易经》里的内容。尤其是亢龙有悔,寓意深刻,金庸的武功不仅是有招式的,还是有哲理的。华山派的养吾剑法,是取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凌波微步”则出自曹植的《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更加隐晦的是慕容氏家的“参合指”。这套武功源于“参合陂之战”,这一战是后燕的亡国之战,正符合慕容氏的复国之路。越是文学功底深厚的人读金老先生的书,就越是觉得好看。
金老先生融合儒释道,尤其是在佛学方面造诣很深。金老爷子给武功起名是有很深的哲理的。比如《书剑恩仇录》里的百花错拳,每一招都和各门派的招式相似,但实际上并不是,正因全都打错了,对方才防不胜防。甚至到了更高的层次,已经到了无招胜有昭的境界。像独孤九剑,太极剑,要领悟的是剑意和哲理,已经不是单纯的招式描写了。金老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进武学的哲理中,引人深思。
lvcpdan
为什么喜欢金大侠,就因为中华文化功底很深,好多不懂的事,经过他的描写,不知不觉,就会深深的喜欢上了中华文化,所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大侠。这就是金大侠的魅力。
钻石_JT
谢邀。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学好金庸武侠中的武功都来自哪些典故。
《易经》——降龙十八掌“降龙十八掌”是金庸武侠中的绝世武学,刚猛凌厉,是侠之大者的武学。降龙十八掌的招数主要出自《易经》。第一掌叫做“亢龙有悔”,出自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
不仅“亢龙有悔”,降龙十八掌的十八个招式名称几乎全都来自《易经》,
第一式——亢龙有悔。出自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
第二式——飞龙在天。出自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第三式——见龙在田。出自易经·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第四式——鸿渐于陆。出自易经·渐卦: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第五式——潜龙勿用。出自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
第六式——利涉大川。出自易经·需卦: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此式还见于《易经》之同人卦大畜卦颐卦益卦涣卦中孚卦未济卦。
第七式——突如其来。出自易经·离卦: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第八式——震惊百里。出自易经·震卦: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第九式——或跃在渊。出自易经·乾卦: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第十式——双龙取水。或言此招源自佛经。待考。
第十一式——鱼跃于渊。或言此招源自佛经。待考。
第十二式——时乘六龙。出自易经·乾卦·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第十三式——密云不雨。出自易经·小畜卦: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此式又见于易经·小过卦: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第十四式——损则有孚。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第十五式——龙战于野。出自易经·坤卦: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第十六式——履霜冰至。出自易经·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
第十七式——羝羊触藩。出自易经·大壮卦: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第十八式——神龙摆尾。出自易经·履卦: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也是《天龙八部》中绝世武学,段誉从密洞中学得,练就了天下无敌的轻功。其实,的原始含义是指涉女子的,确切地说是洛神,出自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也是有名的诗人。
原意是形容洛神体态轻盈,浮动于水波之上,缓缓行走。因为是写洛神的,所以可以浮动在水波上。洛神,又名宓妃,远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儒风小编不得不说,金庸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描写“洛神”的“凌波微步”发挥创造成一种轻功,妙哉!
《黄帝内经》——六脉神剑“六脉神剑”出自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乃大理段氏的最高武学,由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所创。所谓六脉神剑,是指含于指尖的内力隔空激发出去,使其以极高速在空中运动(区别于隔空点穴)的一门技术。
早在上古奇书皇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六脉源自于人体中十二经脉中的六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金庸将十二经脉中,与手有关的经脉单独拿出来,称为六脉神剑的理论基础。
《庄子》——逍遥游《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学的是洪七公的“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掌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闲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楚辞》抱朴子——九阳神功
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九阳,天地的边沿。
楚辞·远游:“朝濯发於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王逸注:“九阳,谓天地之涯。”晋嵇康琴赋:“夕纳景于虞渊兮,旦晞干於九阳。”唐李白明堂赋:“于是横八荒,漂九阳。”
道家以纯阳为九阳。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振天专以广扫,鼓九阳之洪炉。”晋陆机列仙赋:“呼翕九阳,抱一含元,引新吐故,云饮露飡。”
《庄子》——北冥神功北冥神功是《天龙八部》中,道家的上乘武学。北冥出自《庄子》。
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又指传说中阳光照射不到的大海,在世界最北端。在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中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北冥是鲲的栖息之地。
《周易》——两仪剑法武当派武学,武当二高手与令狐冲过招时所使。
两仪,出自《周易》。易传·系辞上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般认为两仪就是指的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大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变化消长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阴阳有四对关系: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礼记》《左传》——玄冥神掌玄冥在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主要指神的名字,如水神、冬神、北方之神等等。而道家则用来形容“道”的,道教称肾之神。到汉代,汉族民间用来指阴间,九泉;同时用于汉代郊祀歌名,歌词为:“玄冥陵阴,蛰虫盖臧……”取首二字为歌名。到唐代以后,就有用来称为北方的,也有用来称为冬季的。而到了现代,“玄冥”则成为各种武侠小说里武功怪异人的代名词了。
《韩非子》——参合指参合,指验证相合;并列;符合。语出韩非子·主道:“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
《五灯会元》——拈花指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拈花一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后汉书》——混元功混元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六九:“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璣。”后汉书·班固传:“厥道至乎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外运混元,内浸豪芒。”李贤注:“混元,天地之总名。”唐方干处州洞溪诗:“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宋司马光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封神演义》第八二回:“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太玄》——太玄经《太玄经》,金庸小说中的最强武功,在《侠客行》书中二十章出现。
主角石破天误打误撞下,参透“侠客岛”上惊天动地的武功秘诀《太玄经》图谱,成为一位震古烁今、不可企及的武学大宗师。
《太玄经》为古代汉族哲学著作。汉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扬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
《金刚经》——金刚般若掌西域少林外门武学,刚相曾使之打张三丰。
《心经》——波罗密手“波罗密手”是武侠小说中“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smile000000000
我觉得是这么想的。
1,肯定是国学做基础。
2,创作时先想读音,前后鼻音搭配,读来上口,这是一定要的。
3,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名字的选择,什么经 拳 剑 刀 谱
4,随后加之数字的作用。
5,还有就是考虑字了,得做到比划详略得当,多少搭配,这就是难点,付之五行八卦阴阳这那乱七八糟一通解释,读者就会觉得很牛逼了!
willis1981
金庸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除此以外他还兼有社会活动家、政治评论家等称号。金庸先生一生写过十多部武侠小说,在武侠迷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金庸先生在他的作品里创造出数量众多的武林绝学名称,这些名称不仅听起来高雅,而且与所属的门派非常贴切,让人印象深刻。那么金庸先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金庸先生的家世显赫,他从小就受到家族的熏陶,对历史和武侠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金庸先生出生在名门望族,他的祖上姓查,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在清朝时期就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说法。
查家家风纯良,崇尚读书,金庸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这种家风的熏陶,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后来他对武侠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读了《荒江女侠》、《七侠五义》、《水浒传》等小说,金庸先生的这些经历为他今后从事武侠小说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金庸先生的文学功底深厚,他懂得融会贯通,很多武林绝学的名称由此而来。
金庸先生先后在求学期间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这在他今后的文学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就是取自《黄帝内经》中对人体十二经脉的描述;北冥神功取自《庄子》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说法;武当派的绝学两仪剑法出自《易经》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诸如此类的武林绝学比比皆是,这些名字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究起来大有学问,这是金庸先生才高八斗的生动体现。
3、作为一名著名的小说家,很多武林绝学的名称是金庸先生创造出来的。
对于小说家来说,他们必备的一个技能就是虚构故事、为故事中的人物取名字,为人物匹配相应的性格和特长等,在武侠小说中为武林高手创造一个惊世骇俗的武林绝学名称必不可少。
金庸先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梯云纵、白驼雪山掌、龙爪手、柔云剑术等等,这些都是金庸先生虚构出来的武学名称。
结语金庸先生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数量众多的武林绝学名称,一方面得益于家族的熏陶,其次是因为他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另外他作为小说家的独创性非常重要,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武功名称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名扬四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Lee
金庸先生的武功招式的英文版,译者用心良苦,但看了还是笑坏肚皮。
「 九阳神功 」,译成 Nine Men’s Power,九个男子的力量。
「 九阴真经 」,变为Nine Women’s Story,九个女人的故事。
阴译成女人,阳译为男的,也不能说不可以,但是略有知识的外国八,都知道 Yin And Yang 是阴阳,不一定指雌雄。
「 九阴白骨爪 」,更滑稽,译成 Nine Women Catch A White Bone,九个女人抓着一个白骨。
《雪山飞狐》中的「 胡家刀法 」,译为 Dr. Hu’s Sword,胡博士的剑。可以直译为胡氏Hu’s,为甚么要加上「 博士 」呢?大概是从金庸先生得到剑桥博士衔头的印象吧?
也不是甚么都添加,有的却是删减,像轻功「 水上飘 」,只译为 Flying Skill 飞行技能,就辞不达意了。「 吸星大法 」译为吸取全中国的星星 Suck Star Over China,那个中国从哪里来?「 打狗棒法 」,变成 Guide of Dog Beating 打狗指南,那个棒字又去了哪里?
同样的,「 飞龙在天 」,变成 Flying in the sky,为甚么不加一个 Dragon 呢?
「 黯然销魂掌 」,译为深深忧郁的掌压 Deep Blue Press,译者懂得不把蓝色和忧郁混淆,已记一大功。
最妙的还是「 葵花宝典 」,译成 Sunflower Bible from gentleman to a lady,向日葵的圣经,让绅士变为淑女。
「 潜龙勿用 」是 Don’t bother me while I amsleeping 别吵我睡觉。
多一个 R 和少一个 R 都搞不清,有一部西片的字幕,对白说:Don’t Bother Me。( 别吵我 ),字幕打出「 别兄弟我!」
我叫阮阮阮
一行有一行术语,360行,把自己工作的术语说出几十个,个个也是独一无二的。我先来,,,,,一眼入物。二马共享,三大为生,三生万物,三六十行,四海为吾,五海一体, 六生自地,七字言语,八史任游,九地求图,十九八一。其实第个都可以写本小说了,人的想象力一旦打开,你就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了。是做梦。
饼干皇叔
现在的人,的确会有此一问,事实上,金庸先生笔下的武学名称,早就在江湖上广为留传,当然是在一定的圈子里,比如说:旧时没有电影等现代传媒吧,但茶馆很多,光喝茶也不是个事,谁家还没有二两茶呢?说书先生,对,就是说书先生,一代代的,口耳相传,那些剑仙侠客,武学绝招,全在他们绘声绘色的描绘里;另外,真正的武学里,也的确有许多招式,套路名称如此,再就是练功的方法等。现在六十岁左右的人,年青时稍喜受练武的,或多或少,儿时都知道这些名称。
onox
神雕侠侣写的时间比笑傲江湖早大概七年,写神雕侠侣的时候金庸还没想出来独孤九剑,写笑傲江湖的时候金庸才加的独孤九剑,你瞎分析毛线。不过后来金庸修正小说,又改了许多,想把以前小说里的悬疑都解释串通起来
清雅的香水百合
前两天读了地藏经,才知道,天龙八部,这个词是地藏经的一句经文,金庸先生对佛教有很多研读和体会,尤其是在丧子之后,另外金庸对古典诗词也都熟读于心,文学底蕴深厚,凌波微步,这句就是来自于古诗曹植的《洛神赋》
Janly
脑子里的东西不同,我们脑子里是豆腐,是屎,人家金老的脑子里是深厚的国学素养。
金老先生博古通今,尤其是对元明清史及佛学思想有着极高造诣。
笔下的武林绝学,都来自于这些文化:
逍遥派北冥神功,来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丐帮降龙十八掌,许多招的名字都来自于周易的八卦:飞龙在天,见龙在田,潜龙勿用……
九阴真经总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来自于老子的道学思想。
九阳真经总纲: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都说来自佛家思想。
两仪剑法,岱宗如何,八卦掌八卦刀,六合刀,般若掌,龙象般若功……
还有少林武当的绝学更不必说了,都是有着深远的经典文化传承。
所以,金老爷子不是瞎想出来的,都是有史有料可寻的,对我们来讲,只能是望洋兴叹高山仰止了。
虔诚的修女
谢谢邀请。金庸老先生是这行的泰山北斗,他看的书肯定不会少,一个满腹经纶的人,为各种武林绝学取名字,取有深意的名字,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debby1981
金庸武侠一共只有十四部半,但贵精不贵多。其小说除去恢宏大气的江湖框架、性格鲜明的人物以及升华至“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外,武功名称也非常引人注目——就这十四部半的小说里,出现的武功有400余种,仅从数字上来看也能体会到金庸老爷子的用心良苦了。
这400种武功,有学者专门做过统计,其中掌法以及拳脚209种,奇门武功(内功)30余种,轻功9种,剑法100种 , 刀法33种 , 鞭法12种 , 棍枪法23种。这些林林总总的武功,除了历史上原本有之的一部分,其余名称基本是以武功(或习武者)的性格特色,糅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再加以夸张、变形而得成的。
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武功不必多说,如小龙女与杨过双修的玉女心经,正是全真道的密传内家武功,这里也体现出这一武功与王重阳的纠葛。再如少林《易筋经》,也是明清两朝出现的真实武功,有人说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金庸则将其“钦定”为达摩老祖面壁九年所作。又如游身八卦掌,更是中国传统武学的经典掌法,金庸的描述也与现实相仿,如《雪山飞狐》中的“(商宝震)脚下每一步都按着先天八卦的图式,转折如意,四梢归一……”。
有趣的是那些虚构的武学。通俗一些的比如说《连城诀》里的唐诗剑法,就是简单从唐诗诗句中化出来的,这一点小说中也明说:“你门中这‘唐诗剑法’, 每一招都是从一句唐诗中化出的。”又如《葵花宝典》,这是一部由“前朝宦官”创作的武学,而“葵花”二字也的确与宦官有关。明史·舆服志中有内使监“其常服 , 葵花胸背团领衫”的记载,这里的内使监就是明太祖置的宦官衙门。
唐诗剑法和《葵花宝典》算“俗气”的,高雅一些如《凌波微步》,自然源于《洛神赋》;再如金乌刀,小说里也直言是取太阳融雪之意,指专克雪山剑法之意。这一类武功命名也是以武功特色为基础,寻章摘句而成,有如“火焰刀”“枣核功”“开山掌”一样通俗的,也有如“冰魄银针”“软红蛛索功” “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泼墨披麻剑法”一样高雅的。
当然更有趣的是取典更深的武功。谢逊的七伤拳,是取典于《诸病源候论》中的医理;降龙十八掌,是取典于《周易》;华山派的养吾剑法,是取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个典故就很妙,因为华山本有气剑二宗之争,一门剑法偏偏用“养气”的典故,可谓贴切。不过个人最喜欢慕容氏家的“参合指”——这套武功源于“参合陂之战”,这一战是后燕的亡国之战,可以说正扣慕容氏复国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