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问:我家孩子不喜欢看书,喜欢听书。您觉得听书好还是看书好?听书和看书有多大区别?
下面是我的回答。
先亮观点:对孩子而言,听书整体不及看书。
接下来,我从孩子接收信息的角度,说说两者的区别。
听书刺激耳朵,看书刺激眼睛听转化为说,看转化为说和写先说“听书”。听得多的孩子,比较会说,他会将他所听到的用嘴巴说出来。表达过程中会有一些即时的词汇。而看得多的孩子,因为看不如听来得快,其刺激耳朵的机会少一些,转化为说的机会也相对少些(当然了,读得认真的孩子,也会在心里默读,也是比较容易转化为口头表达的)。
我们再说“看书”。看得多的孩子,比较容易转化为书面表达,也就是写作。我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文字本身是实体的、形象化的,看得多了,自然较容易转化为手写。但听不一样,听是有音而无形,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能说会道的孩子,但是要他写出这个词,他有时写不出来——道理很简单:听是控说的,看是控写的;二是听书的特征很多时候是一遍忽忽而过,很少回过头再去听一个词、一句话,这跟看书完全不可比,看书的过程是,看到好词好句,可以多停留。想回味精彩的段落,可以往回翻。另外,看书最大的好处是,比较容易记笔记,写即时读书笔记,或停下来系统思考。
孩子还小的时候,识字、写字、文字表达很重要。这就要看书。听书易识音而不易识字形,至少对孩子写作文是不利的。
所以说,听书多的孩子比较会说。看书多的孩子既会说,还会写。
听书相对粗糙,看书相对细腻听书不易专注,看书锻炼专注为什么听书相对粗糙呢?
孩子有时候一边玩一边听,还不粗糙吗?孩子对词语的理解本来就不深,声音一遍刺激而过,在脑中不多作停留,还不粗糙吗?听书不束缚孩子的双手和双眼(对大人而言,倒是好的,可以一边做事一边学习),耳朵听着,手上动着,眼睛还东转转西西转,看着好像挺便捷的,但我想说,这不仅粗糙,还非常不专注。非常不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
我认为,阅读是不能去寻求捷径的。听书就有点追求所谓效率的意思。但我想说,家长朋友们,千万别让孩子捡了芝麻,丢了个大西瓜——孩子本身就好动,你还要让孩子在阅读中(听书)解放他的手和眼,他就真的要翻天了。阅读就应该是手、眼、脑三者完美合一:手端书或记笔记,眼观字或记下字形字句,脑子跟着思索。只有这样的阅读,才真正是吸收了的。反行之,对孩子真的没有多大好处。阅读就该专注,没有专注,一天听一本书也没用啊!
再说细腻,看书可以是细之又细的,听书当然不是,也很难是。举个例子,我们读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大家一定记得小说中有一长串主人公(许三观)用嘴巴“炒菜”的经典段落,因为太过精彩,这样的段落我们会品得很细——为什么作者可以写得这么好?作者的手法是怎么样的?作者的黑色幽默和语言的节奏感为什么那么突出?面对这样的桥段,我们会停下来,就好像欣赏艺术演出一样,目不转睛,细细品砸。当然了,不排除听书,也有朗诵得非常棒的——但听书本身——这个动作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很难直观地品砸段落——因为只有音,而没有形嘛!
听书依赖电子设备,看书就是看书更多时候是拿手机,手机不可控啊最后,我想说的是,听书本来也不错。毕竟我们这些80年代生人也听书,我们也是听着单田芳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就着一台收音机,坐在大树下,一听就是一下午,那感觉真是美妙至极。那时频率也少,不是音乐,就是评书。
现在不一样了,一台手机玩遍天下。孩子可能一开始是在听书,听着听着,就玩游戏去了。听着听着,就看网络电影、电视剧去了。恐怕不是听书听一下午,而是拿着手机玩一下午。孩子本身没有形成学习自律,而我们家长把这么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所谓“听书工具”撂给孩子,学习有效率吗?不,玩起来很有效率!
书呢,书是朴素的,永远像我们身边的真朋友好老师,不花里胡哨,也不花言巧语,但她就是那么很真诚地给你温暖、给你力量。只要你认真端起她。
这位家长,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