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其中《命若琴弦》曾被导演陈凯歌拍成电影《边走边唱》。
昔有琉璃瓦小说
[游戏]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本文vip章节为千字6塔豆。我那说不出的秘密,同凉生的一样,是无时无尽的忧伤。 她叫姜生,他叫凉生。她以为他是哥哥,他以为她是妹妹。惨淡的家境和生存的压力让妹妹姜生彻底地依赖与信任哥哥凉生,并不...
123
原贴: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有哪些
littlecorn
是兵士厌战思乡情绪的表达,来自《诗经》,句子很凄美。
离开妻子儿女、父老乡亲外出作战的士兵,是在杨柳依依的春天告别家乡和亲人出发的。经过近一年的行军征战,流血牺牲,幸存的将士们才从远方长途跋涉向着家乡回归。此时冬天到了,外面天寒地冻,将士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受尽了苦难,那些年轻的兄弟,他们还没有成亲,就倒在了敌人脚下;那些有了妻子儿女的士兵,他们不知道这次征战的命运是一去不回。回程的路上下着大雪,前方的道路被风雪掩埋,故乡你在何处?外出的游子心里头无限悲伤。
魏小妞
网游之邪龙逆天,永生,仙逆,长生不死,琴帝,御道,神墓,杀神,九转金身诀,白中仙的修道生涯,魔极天道,修真研究生生活录,异样世龙逍遥,狂神。你有问题在追问,希望您采纳。
原贴:有木有好看的小说
marshm
有类似的如口袋精灵,怪物世界等的网页游戏,但没有网游神奇宝贝。
单机的话有掌机游戏系列,如口袋妖怪火红叶绿·宝石版·珍珠钻石白金·心金银魂等版本(可以去口袋吧下载)
原贴:有木有网游神奇宝贝小说
一骑征尘
简单 借景抒情 恋爱时信誓旦旦 生活在一起了 时间在推移 感情在流逝 人在衰老 两人的情感在疏厌 有一个人老心不老 牙口不好 只想吃嫩草 于是另一方的悲情和抱怨就产生了
Barnypok
多了去了好吧。。。也就个引子的作用。。。
楔子:
戏曲、小说的引子。一般放在篇首,用以点明、补充正文,或者说引出正文或是为正文做铺垫。 元 杂剧也有在本与本或折与折间使用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格局:“ 元 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有些小说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的结局就可以称作楔子。金圣叹删改《水浒传》,将原本的引首和第一回合并,改称“楔子”。并解释说:“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就是以甲事引出乙事之意。
一般楔子的作用是为下文故事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在网络小说中一般楔子讲的都是前世或上一代的恩怨)总之楔子为下文故事情节做了很好的悬念,一般在小说故事高潮总会扯上点楔子的事。
例: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儒林外史》
原贴:有楔子的小说有那些
carnelian
有啊。给你来介绍一些么?
红袖添香言情小说站看呢。特别好看噢。
穿越:天降倾城妃(完)
文
/
李燕LIYAN
你从不曾说过你爱我,却总要将我禁锢在你身边,以为那只是你的霸道与自私,醒悟之时才知道,原来你已经将我爱入了骨髓,而我却浑然不知。
女人,你把爱丢在哪里
文
/
九天明月
这是两个单身女人的一段艰难的情感历程,有辛苦,有心酸,有对生活的感概、感叹,也有对人性的探究和思索。
《盛夏晚晴天》
文/柳晨枫
2012华语言情小说大赛的获奖网络小说。小说已被改编成电视剧,将由当红明星刘恺威担任制作人,搭挡人气女星杨幂共同主演。刘恺威表示该剧将携同《千山暮雪》导演杨玄、编剧郭宝贤共同打造《盛夏晚晴天》,并将突出该剧“商战悬爱”的特点。由于刘恺威与杨幂这对超高人气的情侣档出演,使得该剧未播先红。
痴缠不休:我的极品冷少(全本)
文
/
夏漠流年
原贴:有木有好看的小说
hxb
原贴:有木有?求推荐小说?
随风驹
吴越最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季
亦舒《玫瑰的故事》《风满楼》开到荼靡
清冷秋月《左手幸福右手伤痛》
章小如《有时爱情徒有虚名》
乐小米《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毕淑敏《鲜花手术》紫花布幔
詹馥华《寄住在贝壳里的海》
耽美类小说:【心战】【警官 借个胆爱你】【悍匪】【暖阳】【逆着阳光说爱你】【重生之渣受】【没事偷着乐】【楼上楼下】【租书店老板】【爱哭鬼】
玄幻:玄幻小说;斗破苍穹
凌天传说
遮天
武动乾坤
傲世九重天
酒神
异世邪君
斗罗大陆
唐寅在异界
凡人修仙传
冰火魔厨
尘缘
寸芒
盘龙
生肖守护神
星辰变
永生
阳神
长生界
叱咤
诛仙。 。
原贴:有木有?求推荐小说?
wjpwjp
原贴:极品家丁中宁雨昔什么身份
halaxing
原贴:有木有网游神奇宝贝小说
太连清
大家都知道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看似歌咏环境的诗,往往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员外解读主要是从道学领域,不喜勿喷。关雎蒹葭等都有道学的影子,采薇也应有这含义。我们看到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采薇于首阳山,是不是有修道的迹象,再加上薇是一种豆类植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道家的丹药。是不是?我们看一看:
全诗六段,一、二、三、四写春夏秋冬四象,五段四象归中之象,最后是第六段,总写丹道修炼。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喻人之神,往,子丑寅卯辰巳,为六阳位,为春夏,内半周功夫,由内向外为往,从身体下田到头顶,真阳上升,“杨柳依依”,春夏时节,再次证明是丹道的前半周功夫。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还是喻神,来,午未申酉戌亥,为六阴位,为秋冬,外半周功夫,由外向内,所以为来,从头顶回到下田,真阴下降。“雨雪霏霏”,秋冬时节,证明是丹道的后半周功夫。
这样我(神意)驭使着真气完成周天循环,后面四句讲周天温养,最后消天了饥渴,扑灭了愁思,就是道成。
员外也不知是否为采薇的真意,读者试着看看。
fftlg
借所见之景,抒心中之情。
此句中“杨柳”也好“雨雪”也罢,表面看是在描写一种自然景象。但诗句中自然景象的存在多是服务于情感的表达。即,“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首诗取自诗经·采薇,是以一位戍边战士的口吻讲述了初戍边,戍边时,戍卒归的所见所感。这首诗的精华就如同清人方玉润所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 而末章即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一】昔日杨柳,今日雨雪的对比,反衬时间流逝采薇通篇,主人公多次使用采薇,表现了主人公的一种焦虑急切的心情,想要快点归乡。如今,终于踏着雪回来,回忆起初时的杨柳,这时间不经意间已经过了这么久。
杨柳之时去戍边,戍卒归来正雨雪。杨柳为乐景,去戍边之时,与家人分离,这般苦楚,借由乐景加倍反衬。原本,回家是主人公一直希望的,本应高兴的,可真到了回家的时候,面对这满天大雪,饥寒交迫,生出一种悲愁。
因此,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景物描写之后,进一步点出道路难行,饥寒交迫,心境悲凉。
也就是说,杨柳雨雪之景,不仅仅是自然之景,更是心的悲喜冷暖。
图片来源:piqsels(CC0)
瞳瞳Eliy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张国荣,陈百强。今我来思,无穷哀思。
杨柳,雨雪满满颜色,绿与白。人法地,地法天。
昔我往矣,儿童无知即无畏,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杨柳都可以让风依靠,天得一以清的大音希声境界,所以杨柳依依。
我们可以永远当永远不老的婴儿吗?不能的,儿童是要长大的,儿童是要学习,学习才能不愚蠢,为学日益。
矛盾的是十年寒窗苦读以后,今我来思,雨雪纷飞,险恶的思想抑郁侵袭长大的我们而来,秋裤大叔,什么刚学会就老了,什么懂包容就老了。我想静静,不想抱着枕头睡,抱着枕头睡,就泪水雨雪纷飞了。
今我来思,就是天无以清境界。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是为道日减境界。
人世间的锐气,纷扰,灰尘,光污染都是雨雪霏霏。诗经的深意是古人的心和今人的心都是一样的。
昔我,今我,还需要经思想炼狱,反者,道之动境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未来呼啸,大音希希。
funny_cui
我是时小墨,喜欢文学作品,喜欢发呆,欢迎喜欢文学的文友一起交流文学哦!欢迎有不同观点的文友留言评论,一起探讨哦。
诗中的一个“我”,但有“昔往”“今来”之分;同一条路,有“杨柳依依”的离情别绪与“雨雪霏霏”冷寂凄凉之别。在这一“往”一“来”之中,包含了多少人生感慨!
一个雨淫雪纷的日子,戌卒终于踏上了归途。长久的戌边生活在他的内心留下了极重的创伤,只听他忧伤无限的呼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年离家时,杨柳垂拂,春光烂漫;而今我回乡的路上,却是雨雪纷飞,寒气逼人。
诗以杨柳依依,春光流泻来渲染昔日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无畏无忧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途中的悲苦。一股深邃的悲凉之意,从画面里 汨 汨流出,意义深永。
此人必定是青年离家老迈才归家,少离老归途中倍添感伤,不然怎么会有直切肺腑,如此悲情的呼告。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借由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中评说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评鉴得再恰当不过了。
采薇:不见杨柳依依,唯有雨雪霏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小雅·采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把戍卒军人从归乡心切,再到归乡时的万千感慨娓娓道来,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而采薇,也被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诗篇前三节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
四五节用写实的手法,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第六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仿佛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又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
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他步履蹒跚地,哀唱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欢迎关注,阅读更多诗词相关文章。
一片面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5),载渴载饥(6)。
我心伤悲(7),莫知我哀(8)!——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曾被誉为"诗经里最美的诗句",以其场景大框架的转换铺垫情绪,看似平实唯美却缠绵无尽,紧接5、6句画面急转,使一路征战途上的细节赤裸毕现,犹如雕刻技艺,先轮廓再细节,节选最后两句点题抒怀就是题额。若脱离原诗单独看这第六章"昔我……霏霏"像无形里的设悬解悬,不禁让读者先入为主猜测,猜测这是何人出于何情写出此情此景,到后来恍然大悟。抽丝剥茧出穿梭时间空间的沧桑蹉跎,物是人非韶华流转,四处奔战无可依的戍卒口吻,全诗以采薇起兴,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心无托处的思亲思故之情,满纸心酸泪。
"昔我……霏霏"一脱从军麾战诗的铿锵,竟有缠绵入骨之感。曾经电影画皮2里最经典的片段就是周迅饰演的小唯犹抱琵琶青丝垂膝半遮面时悠悠惋惋唱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铮铮弦音沉浮着,底下是她"我曾经爱过一个男人"的求之不得、弃之不舍,"我曾经离开的时候杨柳依依,而今我回来却已白雪靡靡……",解锁了"最美诗句"的花样解读之"曾心怀明媚,依依前行。今心如冰雪,谁解严寒",哀莫大于心寒无人懂。所以小唯除却唱出天狼国与白城厮杀之际的兵卒之痛,霍心一腔热血付流水的蹉跎,也如泣如诉了自己和靖公主求情若渴却物是人非的哀怨还有对生命轮回的感叹。
QY张小帅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全文赏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
下面,有书君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此句的深意。
一、 从此句出处来看其深意:
这四句是历代传颂的名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被晋人谢玄誉为《诗经》中最好的诗句。
采薇是一首反映戍边士卒思乡情愫的悲歌,全诗共分六章,“昔我”四句是末章的开头四句。
这位戍卒在长久的期待之后,终于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踏上了回乡的漫长路途。他不禁想起,当初我告别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柔长的柳丝随风低拂;而今,我要回到家乡,却已经是雨雪迷濛的冬天了……。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听到戍卒深沉的感慨:从春到冬,多少个日夜在思乡的痛苦中熬过去了,我终于活着回来了!
“昔我”四句是《诗经》中以景写情的成功范例。
“杨柳依依”,在春风吹拂下的杨柳摇曳不定,是多么轻柔,就像亲人们分别时的依依深情;“雨雪霏霏”就仿佛是戍卒此刻的心境:一片凄迷,一片冰冷。这两种不同的景物都非常贴切地渲染出不同的感情氛围,增加了诗歌的魅力,故得以世代相传。
二、 从此句的情感基调来看其深意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就是此句流露出的深深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绝世文情,千古常新。现代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三 、从写作手法来看其深意
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
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
总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传诵古今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greenmaggie
大家的回答都说到全诗意思,但针对提问,想多说几句。
方玉润说: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旋生还,生矣,何必之有耶?不知道您有这个疑问,是因为方玉润这个说法吗?
诗经是有很多起兴,但这里的景色一般还是说成是“赋”,铺陈叙事,前一句是回忆出征离家之景,后一句则是生还归家之景。
生还本该开心,但“近乡情更怯”,更有可能“十五从军征”回家后孤老的景象。况且,同一条路,不论景色还是人世,均已不同。青春蹉跎,世事茫茫,诸多感慨,何其悲哀。
而更重要的是,王夫之品评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当初出征离家,本是伤心事,但却见妩媚的杨柳依依;现在回家,九死一生,本是开心事,但却逢寒冷的雨雪霏霏。其快乐悲哀,都在景色的反衬中更加凸显。
这大抵就是所谓“深意”吧。
最后还想说,柳有惜别之意,一般还是说霸陵折柳的典故,汉代以后的事,诗经远在此前。
vanessafan
这四句诗,是诗经“釆薇”中的四句诗,是作者借景抒情的意思。再加上最后四句,就知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了。下面将这八句连起来,供大家欣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下面诠释这八句诗的意思;回想我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摆。如今我回来的途中,却是雪花纷纷飘落时。我在艰难的路上慢行,又饥又渴疲惫不堪。满心的伤感满心的悲伤,有谁能知道我的哀痛?
这个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匈奴,经过几年的战乱结束后,终于盼到返乡回家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吟唱出来的这首诗歌。
从最后这八句诗可知!匈奴在途:中回忆起,出征时的杨柳依依,到回来时,所遭受到的饥寒交迫,并无人知晓的伤感。是以景作铺垫,抒发回来时的饥寒交迫。也是杨柳依依的美景,对比饥寒交迫的反差。
只凭题主的四句诗?看似是写天气的。但天气也可以联想到,作者饥寒交迫的身心感受。所以,雨雪霏霏的深意?就是作者身心疲惫不堪的感受。
综上;我们理解古诗,也需要浮想联翩,不然悟不出来它的深意。
石o寶
《诗经》中的"昔我往㞺,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什么深意?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必伤悲,莫知我哀。
当初出征时,春天杨柳飘。如今回家来,漫天大雪飞,
路上慢吞吞,肚饥嘴又干,心中多悲伤,又有谁能知。
这是戍边战士的歌唱,一方面他满怀保家卫国、与敌奋战的豪情,另一方面心中又充满难与家人团圆的悲伤。
选自诗经.小雅。这是早期战争诗的代表作。
skipskip2
您好谢邀!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的诗经.小雅.采薇,这是诗经里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这一年当中,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诗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让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儿在家等着他,或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他也要坚持到相见的一天。
我们看到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点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春天的到来,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的严寒。整篇诗中充满人性的美,古代虽然交通不方便,但造就了人们思维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名诗。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经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的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釆薇的内容来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
阿亮在路上
《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此四句诗出自先秦.佚名采薇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显然,此四句是写景记事的,按其陈述内容可知是指一个人从春天出去到冬天回来的整个过程。以实物状态描写衬托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回想起我当初出征戍边时,杨柳依依随风摇曳;而如今,在我征战后归来的途中却已经是雨雪纷飞的日子了。
说明时间过得真快,又将一年过去,这也如同我的心情一样。春天里,派遣我去戍边,高兴得似柳枝依依不舍,而当我出征归来时却心情沉重,如雨雪般冷浸。
既写景记事,又伤怀抒情,那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何深意?
透过现象看本质,此四句中首先用词讲究,诸如“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皆相对有寓意。
尤其是“依依”和“霏霏”,这两组叠用,把不舍与失落感同时刻画得很淋漓。不但将柳枝的婀娜多姿、雨雪的飞扬飘洒描述的贴切又生动,而且还借助此景形象地揭示了一位征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此四句关于对时间上的浓缩很逼真也自然,让阅读者不生唐突之感。星转斗移,岁序更新,本来是一个安宁的日子,却因战争变得残酷。这时光白流了,我的心情定然很遭,难免不伤悲!
一言以蔽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深意即人意表达。清人王夫之曾评价此四句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图片来自网络,违规即删)
葡萄恬恬
感谢邀请!很好的问题!这是诗经中最美的一首诗。要想了解这首诗中的杨柳、雨雪等意象的含义,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全文: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场景呢?这是一个阴云密布雨雪霏霏的寒冬,一个多年征战在外没有回过家乡的老兵,步履蹒跚地走在归家的途中。白雪茫茫道阻且长,边关渐远,家乡渐进。这首诗是三千年前的一个老兵,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很显然,这是一首百感交集有无限哀愁的诗歌。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其实第一眼看到的是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色,然后我们的情感在这些景色中发生移情作用,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与这些景色相契合的情感。这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叫通感。而诗中的这些具有感情暗示作用的景色,中国文化中叫意象。我们可以想象,假如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是绿草如茵阳光明媚的话,我们自然就会产生一种畅快怡然的心情。所以,诗歌中的意象的选择非常重要,它是我们情感上的载体,由意象而意境,由意境而心境,这是古代诗歌情感发生的一般规律。所以,这首诗中的杨柳、雨雪等意象,既是写实,更是写虚,写出了一种迷茫、无助的心态。
在中国的诗歌文化长期的发展中,有一些东西已经成为表情达意固定的手段。比如送别,我们常用的意象就是杨柳、长亭。比如写离愁别恨,我们一般会读到江水、青草。比如闺怨,一般以明月、高楼的意象来表达,写到个人的志趣高洁,那就去写蝉、写冰雪、写松柏、写菊花等。写乡愁就写杜鹃、鹧鸪鸟。
lookdan
读诗是要沉下心的,中国的古典诗词更要反复吟诵,然后闭目仔细体会其中的韵味,比如《诗经》里的这首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诗中有一些字词现在少用,在此注解,“薇”是一种豆科野菜,“靡”意为“无”,“玁狁”是古代少数民族,“遑”意为“闲暇”,“聘”意为“音信”,“盬”(gǔ)意为“止息”,“常之华”意为“常棣之花”,“牡”意为“雄马”,“业业”意为“高大”,“腓”(féi)意为“庇护”,“弭”是弓的一种,“鱼服”指鱼皮袋子。
这首诗是以一个老兵的口气吟唱的,全诗共六节,每节八句,前五节叙说的是出征北方玁狁民族的艰苦,征战多年,一直不能回家,最后一节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数千年来常为人吟诵引用的名句,大意是:
昔日出来时,杨柳依依。如今归来时,雨雪纷飞。道路难走迟缓,又渴又饥。我心伤悲,无人能懂啊!
对于这首诗,每个人读后都会心有悲伤,但所伤不尽相同,有人感伤昔日之我已不在,今日之我无可奈何,也有人想起年轻的故事,想起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而更多的人会忽生乡愁,故乡是每个人的心中乐土,昔日背井离乡尚是青春年少,黑发飘扬,如今欲归未归,却是鬓发如雪,苦涩难言。
中国人总有故土情结,总在不经意时就想起故乡老家,比如此时,大雪节气已过,冬至将到,大半个中国或雪或雨,又该到春运时候了吧,我心伤悲,谁知我哀?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2013shan
很多人都喜欢这句诗,有人称这四句为诗经最佳。又是杨柳,又是下雪的,多美,多抒情,还叫采薇,名字也好听,让人联想到一首歌《小薇》“小薇啊,你可知道我爱你...”,情深款款,诗情画意,其实,它是首哀歌。
1 出自哪里?
这四句出于诗经 小雅 采薇。薇,不是紫薇,而是野豌豆,一种野菜。关于采薇,还有个典故,周武王平定天下,叔夷,伯齐这两位义士,隐于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所以采薇还含有志坚品洁,甘于贫穷之意。
2 采薇说的是什么?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采摘薇菜啊,薇菜发芽了,说回家啊,已经年末了。)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没有家室,猃狁来侵犯,没有空闲休息,与猃狁作战。)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采摘薇菜,薇菜柔嫩,说回家啊,心里忧伤。)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如焚,又饥又渴,战斗还未结束,谁又能捎回我书信?)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采摘薇菜,薇菜都老了,说回家啊,转眼又十月了。)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战事没完没了,没有空闲休息。忧愁啊,生怕回不了家。)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什么花开得盛?棠棣花。什么战车高大?将军的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上战车出征,战马奔腾。哪敢安居,一月三次得胜。)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驾上公马,公马骏驰。将军高高扶持,士兵靠它掩护。)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公马整齐训练有素,鱼皮箭袋装利箭,没有一天放松,猃狁侵犯战事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薇,野菜,野外常见,行军战士常用来充饥食用。八句为一章,重章叠句,前三章写了薇菜从“作”(发芽)到“柔”(柔嫩,长成嫩苗)到“刚”(坚硬,成熟)的四季变化,也意味着战士从春到秋的作战艰辛,归心如焚,后两章写战士艰苦作战,同仇敌忾的情形,最后一章等到战争胜利了,可以回家了,却是“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为国为家,与敌作战,好不容易回家了,却满心悲怆,凄苦悲凉,既写出了士兵的爱国主义情怀,更传达出战争带来的深沉的悲哀。
3 这两句诗应该怎么理解?
先纠正人们常弄错的,雨,应读yu四声,做动词,下的意思;思,语气助词,凑足音节,相当于矣,无义。
这句诗什么意思呢?当初我离家出征的时候,杨柳正依依,柳絮纷飞,如今我回家了,却下起了大雪,雪花纷飞啊。
表达的是一位出征战士回家时的感慨,离别之时,杨柳正青,亲人送我,依依难舍,征战数年,历尽艰辛,如今可以回家了,又累又渴,满身风尘,大雪纷扬,道路难行,当初送我的人还会在等我吗?我的辛酸悲苦又有谁知道?极其画面感,意味深长。仿佛看到了一位雪中艰难挪移,蹒跚而行,孤独无依的战士正在雪地里往家赶的背影,佝偻着身体,衣服残破,白了鬓发,满身雪花,一路风尘......
柳,古人送别要折柳,依依惜别之意。来时,柳絮飘飞,正值春暖花开,多美好的时节,出征的战士却与亲人一一告别,对家无限眷恋,对亲人饱含深情,说不完的离别相思,却又不得不踏上征程,以乐景衬哀情。归时,战争胜利了,可以回家了,多么快乐的事情,却雪花乱飞,已是深冬炎寒,荒草萋萋,寂静清冷,了无生机,家何在?家人可还在等我?只有漫天的飞雪依旧肆意张扬,诉说着归途战士的悲伤......
悲歌当泣,远望当归,最绝望的莫过于欲归,家无人。
愿每一次远行,有人等,有家在。
小清新阿里
当然不是,古文中“柳”即为“留”的意思,曾经我离开时,那柔柔的柳条依依不舍的轻抚着我,而今我回家之时,大雪纷飞,道路泥泞,满目疮痍,我心中的悲,又何谁说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用这种对比十分强烈的情景,来表达出征之人内心的悲伤,也表达了对战争的一种反对。
青青子衿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既是文学的,也是文化的。据说清代大诗人王士祯7岁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就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句到底有什么深意?
1、立足全诗,了解具体含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出自《诗经》中的采薇,这是一首写给战争时期军人的诗,他们既要保家卫国,常年在外征战,又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同时,诗中还写到了退役士兵年老之后,重新回到家乡时的犹疑与彷徨。
我们首先看全诗的内容,对整首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去分析个别句子。这样把句子放到具体的文章和情境中,联系上下文,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内涵。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通读全文之后,我们发现这四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当年我离开家乡出征的时候,还是杨柳摇曳的春天;如今我踏上归途,已经变成大雪纷纷的冬天了。
2、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写时间从表面上来看,“杨柳依依”是在写柳枝随风飘扬,表明是春天;“雨雪霏霏”是指又下雨又下雪,说明是冬天。
看起来是“春去冬回”,那是不是指一年的时间呢?综合全文来看,并不是。
从前面几句话可以看出,他刚离开故乡的时候还没有娶妻生子,原本以为采薇的时候就可以回去了,但是每次都没有,在边疆征战数年,直到人老了,再也扛不动兵器了,才回到家乡。
所以这四句话是在感慨时间的流逝,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有异曲同工之妙。
3、以意象塑造环境,以心境表达情感古人大多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使用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的方式,呈现出“意象——环境——心境——情感”的模型,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比如这里所使用到的杨柳,“柳”字谐音“留”,在古诗词中经常用来表示惜别与挽留。诗中“雨”与“雪”,塑造了一种雨夹雪的环境,冰冷刺骨,在路上行走也十分艰难,这种环境的冲击力给人悲凉之感。
再结合前文送别的场景,他离开的时候没有娶妻生子,那当年送他的应该是爹娘,但如今归来已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自己从少年变为蹒跚的老人,爹娘早已不在。
诗中出现的“雨雪”,不仅仅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也是退役士兵的心理描写,这是他心中的雨雪,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内心的无奈与黯然一下子全都涌现出来。
这四句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句,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这种一脉相承的情感。古往今来,我们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这种物是人非的情况,内心的悲怆之感不谋而合,而这种简单而又真实的感情最能拨动每一位读者的心弦。
欢迎关注@知书达影,一起了解文化小知识,享受生活中的小美好。
张小七
请先读一下原诗,只有读懂原诗所咏的是什么,才可能对诗意有深刻的理解与独特的见解。
这首诗上句言的是“昔”,下句言的是“今”,“昔”如何,“今”如何,这是诗要告诉大家。那么“昔”如何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昔日我到这里的时候,杨柳青青一派春日之景象;那么“今”如何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日我来到这里奇托哀思,雨夹着雪飘飘落下,一低凄凉寒冷的景象。
上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与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形成鲜明对比,形成极大反差,而且这种鲜明反差,是通过自己之景象表达出来的,是通过“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来表达出来的。
那么这首诗,只是为表达自然景象吗,这当然不是,诗中有“我”有“我之思”,这就告诉读者,此诗并非是着意写景象的,而是将“我”之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象之中,表达出“我”昔之喜悦与今之悲来。
这首诗寄情于物,形象地表达出“我”昔今之不同情感。这首诗其实借的一位女子之口,说的是“昔日春风十里的季节,我来到这里与君相会,阳光灿烂,杨柳依依,花开正艳,我与君倾诉着心中的爱恋;寒冬初临的季节,我再次来到这里,寒风阵阵雪雨绵绵,不见了君身影,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悲伤与思念。”这里所说君应是“我”的恋人,今“我”所以思念,一是“君”可能去征战而未还,二是“君”可能是个负心汉,离这位女子而去了。
“昔我来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雪霏霏”。这两句诗来自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采薇,即然拿出这二句来让人阅读,那就不要再去照抄原诗的意思了,就以这二句话单独来看,所能表达出什么,做为一番评论。希望评论区再探讨。
(图片来自于网络)
折翅恶魔
这几句诗哪怕就是单独地吟诵,我们也能感觉出来不是仅仅描写自然天气吧。这该是个怎么样的时节呢?让我们想起这几句上古的诗?
从前面的“杨柳依依”到后面的“雨雪霏霏”,很明显地季节区别。不但有时间上的跨度,在感受上也完全不同。走的时候春风和煦,杨花飞舞,柳树依依。而现在呢?冻雨夹雪,纷纷扬扬,湿冷交加。而且“今我来思”,说明还只是在回家的路上,这种极端恶劣的天气加深了吟唱者对家乡的思念,对自己长年在外漂泊苦旅感到悲伤。
这几句诗是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是在前面反复吟诵,描写在外征战士兵思乡望归之情后的感叹。全诗比较长,我们分成几个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采用反复吟唱的形式,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这个士兵,一边采摘山间豆苗,一边感叹自身境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猃狁是当时的少数民族,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边境战争。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三段诗文重叠反复,变化的是豆苗儿都老了,从发芽到十月,一刻都没有安定,都在征途中觅食,思念家乡的心情格外痛苦(孔疚)。
第二部分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这里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整首诗的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时刻要准备作战,取得胜利。
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马儿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第三部分通过与出征时的景色对比,加深了思乡的彻骨之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整首诗叙事、抒情,层层递进,在最后一部分达到高潮。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这几句可以说是出于《诗经》,但已经超越了采薇而存在。绝世文采,历久弥新,我们今天读到这些句子,也不禁黯然神伤,主要是体会到了写诗人所感受、表达的生命流逝感。
我们不是三千年前在边关征途中采薇吟唱的戍卒,但我们同样是在时间的洪流中艰苦前行,无法回头。
某一天,我们站在同一个地点回望以前的自己,泪水湿了眼眶,也许还会想起这四句古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liguojun1984
题主问:“作者只是想描写自然天气吗?”我觉得不是。
从古至今的中外名著里,除了纯粹科普性的文章,哪有一篇文章是单单描写景物和自然天气的啊?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感情之复杂,更不可能是只写自然天气的了。我仔细看了看下面答友的回答,有说这首诗是写离别的,有说这首诗是用了什么什么意象,什么什么手法。我仅仅是个人觉得,他们说的都对,但不全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有偏差。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这是先秦时的一首“歌”,采诗官将它收录到《诗经》后给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小雅·采薇,并归于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篇。我们在平时最常见的是这首诗的以下四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因为其实这四句只是歌词嘛,所以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啊,想我要出外征战的时候,那四月杨柳的枝头已经伸长了很多,微风吹来了,枝头随风摇摆;现在百战而归,在回家乡的路上大雪纷飞。天气这样,我饿又累,所以走的很慢啊。我现在满心的悲伤,可又有谁能体会到呢?
我为什么说,好多答友的回答不全面,有偏差呢?那是因为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太多啊。我们仔细看看翻译,这首诗说离人走的时候啊,天气很好,杨柳依依。回来的时候却大雪纷飞。仔细想想这其实很矛盾——走的时候是一种离家之苦,离开了父母妻子,并且这一走又不知生死如何。心里除了对家人的留念,还有背井离乡的不舍,更有对生死之事的恐惧。我们说啊,相由心生,意思是:我们心里怎么想,我们的眼里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那对一个将要离家的人来说,走的时候心里都是不好的情绪,怎么会看到杨柳依依呢?他看到的应该是大雪纷飞啊!战后回来的时候啊,应该是一种劫后余生的确幸,是一种要回到家乡的喜悦,可又为什么说大雪纷飞而不是杨柳依依呢?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文友会说,那是因为走的时候就是春天啊,并且人家是不舍得离开家乡啊,所以诗里说杨柳依依,是为了表达离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回来的时候,一路颠颇,又累又饿,并且天气确确实实是在下雪,所以人家说是大雪纷飞。再说诗人想以杨柳依依表达离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不舍,而大雪纷飞让人想到他出征时的九死一生,也表达了即将归家那种近乡情更怯的思绪。是很简单的以乐写哀、以哀写乐。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很正确。
我代表的一部分人对这首诗的理解也没错。所以说这四句诗至少就有两种正确的观点。而这正是这首诗精彩的地方,可矛盾的地方也就在这啊。可又是因为它的矛盾,所以我说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感情很复杂。每个人也就只能就着自己经历对这是诗进行解读。
有答友说这首诗所用的比兴手法。什么是比兴呢?比就是比喻啊,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兴是你想起这个能让你想起这个比喻的感悟,是兴起的意思。我怎么看这首诗的比兴呢?这首诗用“兴”很多,用“比”很少啊。
茶诗也请各位文友留下你们的理解哦。我们一起讨论。
ant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语成谶。自古及今恐怕是真的没有几个人能理解诗作者究竟为何而哀伤。
易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搞不明白天地阴阳刚柔变化之道,自然也就无法理解此诗中所谓“柔止、暮止、刚止、阳止”是指什么?也不会明白作者所谓“采薇”采的究竟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曰归曰归”?更不能理解为什么“昔我往矣”就会“杨柳依依”,为什么“今我来思”就会“雨雪霏霏”!
如果只是描写从军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和强烈的思乡情绪,那么就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的,因为这只不过是人之常情,怎么可能会“莫知我哀”?
《诗》不是普通的文学作品,它讲的是道理,是可以用来治理教化天下的宝典!!!
leafsun
此四句来自诗经.小雅.采薇。此诗共分六章,前五章用赋法写征夫的征战生涯,末章写征夫解甲归乡的情状,其中末章前四句历来为人所激赏。大致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此四句借景抒情,含蓄蕴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言当初离家赴边之时,抒情主人公的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随风摆动的杨柳枝,“依依”二字又有留恋不舍之意,此中寄予了其深切的别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当下抒情主人公行走在回乡的路上所见之景。大雪纷飞,路途艰难。
“霏霏”二字又有泪流不止之意,如南朝诗人范云有诗句:“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唐朝贾至有诗句:“抚弦心断绝,听管泪霏霏 ”等。
因此,此二句虽写大雪落下的状态,也点出了抒情主人公当时的悲伤的情绪。
这四句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很婉转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状态。
二、此四句在时空的对比中抒发了深致的生命感慨。
昔与今,往与来的对比,昔往不舍,内心伤悲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有乐情衬哀情之说。然,今之可来,却并不欢喜。
以前五章所写之思乡,用“岁亦莫止”,“心亦忧止”,“岁亦阳止”几句一层层地叠加怀乡的痛苦。
到得真的可以归乡,抒情主人公本应欢喜才对,但哀景本来就衬不出乐情,所为者何?即使是后面的四句也表达得极为含蓄:“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这种哀情着实需要细细忖度。汉乐府有诗十五从军征或可做一个注脚: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此诗中,抒情主人公十五岁就从军边塞了,归来时已垂垂老矣。回到家,都不能知道还有哪位亲人还活在这世上。得人指点及回到家里,果然只有自己一个孤独地活在这世上了。那种悲怆与茫然的心理让人不忍卒读。采薇中的抒情主人公也可能是早早离家从军征战,一年一年的盼归,而真正可以归家时或许也如十五从军征里的抒情主人公一样已是垂垂老者了。那么他面临的事情也一般无二了。
三、此四句的意象选用精妙恰当
此四句的意象一是杨柳,一是大雪。即是情景的描写,同时也包含着更深刻的含义。
杨柳,春天的物象,此句同时也点出了离家从军的日子是春天时节,而春天是生机勃发的象征,也比喻一个人的青春阶段。
因此也就指代了抒情主人公是年少从军边关,这里的情感又多少有些复杂,离家赴边固然悲伤,但前五章表达的就是抗敌守边的爱国热情。
因此,当初从军想来也有一股誓要保家卫国的豪情在。雨雪是冬天的物候特征,很明显归家的时间是冬季,而冬季是万物伏藏的时节,感觉中没有活力,给人死气沉沉之感。
在古人诗歌当中,深秋已引发了人生暮年的感慨,更何况冬季。冬季是一年的最后一季,也指代人的进入老年阶段。
因此,在少小离乡而老大得回,虽喜却也无可喜。
因为抒情主人公将要面临的就是初时熟悉的家人早已离世,如当初从征时父母为之相送。如今归来又有谁能来相接?
其一生几乎所有的时光都赋予了边关与战场,又由于征战的不停辗转,不能与家人通消息,亲情对于自己而言,就是“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人生的意义仅止于此。
如果没有战争,也许他过两年就会成婚,会有自己的孩子,耕田种地,过着平凡的生活。
也许相较而言,后者才是他所向往的,也因此才会在征途中产生“靡室靡家”的遗憾之感。
杨柳与雨雪二词概括了抒情主人公的一生,为国为王奉献了自己的所有时光,而自己做为个体的生命意义到底在哪里,可有实现过一分两分?
可以想象,抒情主人公冒着严寒大雪,孤独的行走在归乡的路上,是如何也乐不起来的,不但没有什么值得乐的,内心里却有着别人所不能理解的伤悲巨痛。
对于他来说,莫大的悲哀是没有人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也许人人都在为他终于活着走出了战争,得以归乡是莫大的喜事,但这种喜乐担不起个体生命意义的失落。
张雯vivi
这四句诗出自《诗经》中的采薇,全诗如下:
为什么要先看全文呢?
读诗嘛,断章取义是万万不能的。
需要对整首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具体分析句子,把句子放到文中,联系上下,才能以小见大。
这首诗,是我们高中课本上学的,由于有许多生僻字,大家记得最熟的恐怕也就最后几句经典的了,记得当时老师还要求背诵这两几句。
这几句话是这首诗最经典的地方,它经典的原因大概就是它所蕴含的深意了。
直观来看,这四句是写景,“杨柳依依”——青翠的柳树,枝条扶风飘扬,说明是春天;“雨雪霏霏”,其中“雨”在这里读四声,作动词用,是下雨的意思。这句是写,在下雨,又有雪,雨夹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说明是冬天。
再来看整个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就是说,当年我离开的时候,还是春天,当我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
是不是说,春去,冬回,也就一年的时间呢?
结合全文看,并不是。读这首诗的时候,让我想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从一二行诗句可以看出,他离开故乡的时候还没有娶妻生子,在边疆,历经艰苦,九死一生,每次都说等采薇的时候就可以回去了,但是每次都没有,就这样盼望着、盼望着,直等了数十年,人老了,扛不动兵器了才回到故乡。
所以这两句,是在感叹时间,一走,就是几十年。
在诗歌赏析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意象。古人不大喜欢直接表达,许多时候都是借物抒情。意象——环境——心境——情感,万变不离其宗,这里几句诗也是如此。
诗中杨柳,谐音”留“,因此,古诗词中用来表达惜别,挽留之意。
诗中雨雪,雨夹雪,冰凉,寒冷刺骨,泥泞,行走艰难,饥寒交迫,归来时的这种环境本身就给人悲凉之感。
可以想见,前后结合,离开家乡时,还有人挽留,有人送别,前面说到诗中表面他离开时没有娶妻生子,那当年送别他从军的人应该是爹娘。如今回来”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物是人非,自己都是蹒跚老者,当年的爹娘已经不在。诗中的雨雪,其实是战士心中的雨雪。凄楚、悲怆之情流露。”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诗词,一切美好的事物。
请关注:一隅城南。
疯之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能是诗经中流传最广的几句诗了。
这几句诗出自《诗经》中小雅.采薇,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写的是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这四句话换成现代汉语就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这几句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战士出征正是初春时节,杨柳吐绿,细嫩的柳条随风轻摇,像是招手,又像是对征人的恋恋不舍,依依惜别;转眼,时光流逝,年老的将士终于完成戍边任务,能够回家了。回家的路上,风雪载途,霏霏大雪,仿似既下在泥泞的路上,也落在白发苍苍的征人身上,那么凉,那么痛!
诗歌有颜色的变化,出发时青青的杨柳,归乡时霏霏的白雪,眼前颜色的改变,写出了时间的跨度,青春年少,白发苍苍,悲伤的心自然流露!
同时,杨柳吐绿,本是非常具有生命力,同时给人喜悦感情的景物,但是,在这里用来表达离别时的感情,所以是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而大雪本来就是洁白,寒冷的,在归乡路漫漫的时候,眼前的茫茫大雪,让前路更加危险难走,何日才能到家啊,征人心情更加迷茫,和茫茫白雪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同时,上句“昔我往矣”,和下句“今我来思”中“昔”“今”对仗对比也非常不错。如曹植“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情诗》),颜延之“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等等。
而杨柳的柳谐音“留”,加上这里写离别时的景物,后来,杨柳成为写离别的独特意象,表达离别时候的依依不舍。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
唐小贱啊
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什么深意?仅此几句就看出诗人感慨万千,用形容词借物比喻来调侃心中的心酸深意远大靠懂和悟。
想起昔日以往的我不免空感叹,看那杨柳又依依,随风摇荡好不自在。今日我又来思念从前过往,欣赏眼前的风景,难有的闲情逸致为何天公不作美,雨和雪又纷纷而至呢,让人好不伤怀。
灯影朦胧
《诗经》分为风、雅、颂,而题主说的这句,是《诗经》里 “雅”中的采薇这首。
这首诗歌是描写一个边防士兵在戍边之后归途中的感伤心情。因为写得感情饱满,让人为之不禁感动。
尤其是题主说的这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是全首诗词的点睛之笔,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非常妙的佳句,一直流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它说的是:往昔我从军上了战场,那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好时节;如今我终于打完仗在归来的路途上,却看见大雪已经漫天飞舞了。这感人的诗句让人喜爱,又让人感到一丝忧伤。
有人说这句是所有《诗经》中最为优美的诗句,这并不是没有道理。
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从句子的词语来看这句诗歌的意境之美。这句话一共16字,但是读起来非常流畅又非常有感情。比如“依依”,就是写杨柳飘扬时的那种优美婀娜的姿态,它轻轻盈盈的相伴在身旁,让人感觉似一位朋友一样亲切可爱,非常有意境和美感。而“霏霏”,就是写雨雪飘落下的那种芊芊感觉的样子,飘在半空中是雪,飘落在地上是雨,有一种捉摸不透的东西,或许是阴郁,或许是清爽,让人不可知。所以也是非常有意境的感觉。
仅仅这两组词语,就把这句话推到了文章最高潮的地方,给人无限的快乐和爽快感,这种感觉是非常美的。
然而我们再看“杨柳”和“雨雪”,又发现它们都有“留住”的意思。去时杨柳依依不舍,想留住君,但是没有办法,君为了自己必须的使命而要离去;回来时雨雪霏霏飘洒,想留住君,让君多看看这家乡的美景和故人,或许这次能留住吧!
诗人写这两种自然环境,不仅让我们看到景色的美妙,有一种轻轻的快乐之感,又让人自然而然的感觉到有一种另外的情愫在里面。这情愫是什么呢,也许是诗人盼归的渴望急切的心情,也许是一种不能言喻的离别之后又归来的伤感之情。
而妙就妙在,这样自带美感的文字,却还有着与人一样的灵动感,让人感觉到它的真实的存在感。
用身旁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出人的各种心情上的转换,意境不言自知。
第二:从诗人的感情来看这句诗歌的最终立意。借景抒情一直是诗人们经常用的写作手法,比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比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这些都是借景抒情的美丽诗句。
而《诗经》雅里采薇的这篇,也是采用的这种写作手法。用杨柳和雨雪,描述客观环境的状态,然后借此再抒发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
我们从这句诗词中可以知道,作者虽然对自然环境充满着无限的喜爱和赞美,但是在这种喜爱之情的背后却是隐藏着自己的一颗思念故土的心思,和对岁月流逝太快,不能很早回归的惆怅心情。
这是作者最终写这首诗词所要表达的感情所在,也是这首采薇最终的立意所在。
点题之笔,非常到位。
会让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假如我们是时光的恋人,到半老徐娘的时候,我们是否和作者有一样的忧伤怀思?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境遇,比如两地分居的夫妇,因为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在一起,当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百感交集,有一种难言的、不可名状的忧伤和兴奋感,错综复杂。又比如远离故乡很多年的游子,在多年后回归家乡,落叶归根时,他们的那种岁月沧桑和惆怅之感。
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有着各种的感叹和对人对事深深的眷恋之感,这是人之常情。
生于自然中,我们有感于自然,也有感于自己的处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这句话的深意就在于这里,描写自然,来衬托心情,来表达思念。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一起交流!谢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任文字千千万万子,我只取一瓢畅饮!遇见安苒,遇见读书的自己!】
papaya2049
1,揭示战争的持久,去的时候,杨柳青青,回来的时候,已经大雪纷飞了,期间,不知经历了几个寒暑。
2,揭示战争的残酷,自古杨柳便有送别之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也可以理解为:当初从军的时候,亲友的送别之情,而今归来,已不见送别之人。或许死于战乱、或许死于饥荒……
feyama
这是描写一位被遣出征戍边的士兵的诗歌,是描述情景交融的名句。诗人以杨柳依依通过对杨柳婀娜多姿的描写,表达了士兵对故乡和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通过对大雪纷飞飘扬的描述,让人联想到他出征时遭遇到的千辛万苦和种种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士兵对即将归家那种悲怨的心情。是典型的以乐句写哀景,以哀句写乐景。
elliot_an
出自诗经·小雅的采薇一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结合上文,这部分写的是一个年老的边卒回归时所见的景致,这个景致是怎么样的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一个雨雪纷飞的天气,那是不是仅仅说明天气不好呢?不是的,作者后面感叹说:“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位老者虽然在归途了,但他返回的内心是无比痛苦的,这种情感和他往日里看到的那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杨柳依依”恰恰是表现了一种温和与晴朗,但“雨雪霏霏”就是一种悲凉与哀寒了。两者对比以后,更加体现了那种回归时的内心痛苦,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
正如清代学者王夫子所言,恰恰是这四句话“以乐景写哀,一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而之后的“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更加说明他凄惨的景致与内心的思考。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已痛苦至极,有能得到谁的怜悯呢?
这是一个孤苦老兵在“雨雪霏霏”的日子里的一道孤独身影,一声哀叹。但确也无可奈何。
文/牛在看你
小A家的饭团
如果百度了来回答,自然不会出大错,但我想那样没什么意思。我就按我想的说,有错请指正。任何诗词都不会用专门的语句来描写自然天气或景色,肯定是寓情于景等手法吧。具体到这句,有往、来的动作描述,有昔、今的时间对比,当然就更不会是只想描写自然天气了,肯定是表达一种情绪,从杨柳与雨雪的对比、依依与霏霏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一种伤感、追忆的情绪。
huzi1212
感谢邀请!很高兴能在这里和你一起欣赏美诗!
你说的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小雅.采薇是诗经中最美的诗。其中的四句诗是通俗易懂的,也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昔我往昔,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飞飞。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的前两句是说:遥想当年我不远万里去边关征战,离开家的时候正是春天最美好的时节。青青的杨柳丝丝缕缕,随风飘舞。让人缠绵缱绻,不忍道离别。如今我九死一生,征战归来。却已是万物凋零、寒风刺骨、雪花飘飘的冬季。诗中的细致、生动的描写,春季和冬季不同景物的变换。寓意着在匆匆的戎马生涯中,光阴在无声无息中已悄悄流逝。潮起潮落,花谢花飞,月缺月圆。四季在不停地变更、轮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年离开家时,目送我出门的年轻漂亮的的妻子,现在在哪里呢?她是否还在村头望穿秋水的盼着我回去团圆呢?还是早已另嫁他人了呢?我那年老慈爱的父母是否还健在呢?还有我那可爱的孩子如今可已长大成人?
想到此处,不禁让人伤心落泪,感慨万千。可心中的悲凉又有谁能懂?于是就有了下文的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最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我归心似箭,但无奈雪天路滑、行路艰难,又渴又饿、力不从心。心中不免凄凉、伤感!我复杂的内心又有几人能懂?
品读此诗,不禁让人想到战争的残酷,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美好!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有没有小小的感动呢?在下方写评论吧!
淋雨而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不曾断绝过,即是在那只剩下灰烬的年代,星火一直蕴藏在灰烬的心脏,待到山花烂漫时重新绽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什么深意?先不说这四句的深意,我们先说该如何去理解什么是诗?
诗为情而生:这个情可以是儿女爱情、可以是爱国情、可以是手足情……;诗就是为抒发感受而生:这个感受可以是柔情的、可以是悲愤的、可以是激昂的、可以是迂回的……;总之,诗歌就是为表达自我情怀、自我感觉的一种表现体,诗就是为了表现自我的心思。诗适合让人去感受,不适合分段,逐字逐句的分开的解释它的含义。一定要前后通篇的看,而且是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去感受诗的真意才是最饱和的。
我们再回到正题去回答题主的问题。
这四句话出自《诗经》中的一首——采薇。这是一篇在战火停息后,一个士兵在返家途中情之所至吟唱出来的诗歌。
以采薇起兴,追忆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思归之情,难归之因的“忧心烈烈”忧伤感情。这首诗最曼妙的不单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在它的第二段,当士兵放眼望去看到“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时,一下从忧伤之情转而激昂的战斗之景,表达出军人的豪迈之情,威武之师的自豪。
再又反转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话是整首诗的感情升华。这是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流逝的感慨引发的无限哀伤之情。回忆以往,表面是说杨柳茂盛葱葱,其暗语以往自己是怎样的年富力壮;而现在的我呢?已是风烛残年,处在了人生四季的末端——冬季。
这首诗凄婉动人,情调忧伤,但也含有自豪之情。写景中夹议论,抒情中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是《诗经》中的上品。
读着读着,眼泪已浸满了双眼。
张鹏华是普通青年
诗经.采薇是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诗人抓住“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这两种分别代表春天和冬天的自然景物,描述了军旅生活的漫长。
jackomiss
古人的写诗,特别是在汉代以前,是绝对的生活经验的感知,你觉得很美的东西,很多时候都只是他们的大白话而已。但是,你要把自己放在那样的一个情景中,就明白古诗的韵味了。
讲一个关于这首诗的切身例子,那是三年前的春天刚来的时候,我离开西安往甘肃去;那时候车过陕西中部的平原,麦芽青青,杏花飘飞;等到冬季回家,穿过陇山,一时大雪纷飞,然后念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诗句,瞬间感觉时光流转,青春逝去的一种伤感情绪。
这就是诗的感染力,词句只是最次要的,有了情感,有了场景,就自然有好句了。
像风一样自由
您问深意,说明您不满足一般的解释,这种探究的精神值得学习。这句诗的至深含义如果用现代一句话解释就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那情太单纯
这几句诗不单单是描写景物的变化,更是主人公心境的变化,也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呼喊与渴求。
这四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我们可以将其后面的四句诗连起来一起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采薇是一首战争诗,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这位士兵眼前重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征战对于国家的统治者来说,是扩大疆土,是向征服其他部落的机会,是建功立业、撰写历史的时机,但对那些在沙场上用命搏杀的士兵来说,是对生命的担忧,是对故乡的思念,是他们想逃脱的噩梦。
“杨柳依依”表现这位征夫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和采薇中的这位战士一样,我们不喜欢战争,我们希望的永远是和平,是留在故乡,是陪在家人身旁,是过着幸福安详的日子。21世纪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生活在战争地区,受着战火的折磨,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将和平铭记于心,让历史不再重演,让和平之鸽飞到全球!
我是江城女子林忆南,了解更多文艺知识,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林忆南”,感谢阅读。
zaoshanghao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采薇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作于西周时期。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全诗最后一句感人至深,感情强烈。在那个春光烂漫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我们依依离别,杨花飘飘,柳絮纷飞。如今我回到故乡,淫雨霏霏,雪花朵朵。通过强烈的季节性景物对比,烘托主人公戍边离家之久,也就可以想见主人公的思乡之情是如何的强烈。昔日的景致美好。而我离开时的心境却是茫然恐慌;如今大雪纷飞,我回到了故乡却是激动难名。这两句以乐景衬悲情,以悲景写乐事,把这种感情与景物的冲突写到了极致,更具有冲突性,但这种冲突性又具有合理性,都是统筹在思乡之情上。
虎头
这四句出于诗经 小雅 采薇。薇,不是紫薇,而是野豌豆,一种野菜。关于采薇,还有个典故,周武王平定天下,叔夷,伯齐这两位义士,隐于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所以采薇还含有志坚品洁,甘于贫穷之意。
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场景呢?这是一个阴云密布雨雪霏霏的寒冬,一个多年征战在外没有回过家乡的老兵,步履蹒跚地走在归家的途中。白雪茫茫道阻且长,边关渐远,家乡渐进。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很显然,这是一首百感交集有无限哀愁的诗歌。
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其实第一眼看到的是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色,然后我们的情感在这些景色中发生移情作用,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与这些景色相契合的情感。这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叫通感。而诗中的这些具有感情暗示作用的景色,中国文化中叫意象。这首诗中的杨柳、雨雪等意象,既是写实,更是写虚,写出了一种迷茫、无助的心态。
这首诗八句为一章,重章叠句,前三章写了薇菜从“作”(发芽)到“柔”(柔嫩,长成嫩苗)到“刚”(坚硬,成熟)的四季变化,也意味着战士从春到秋的作战艰辛,归心如焚,后两章写战士艰苦作战,同仇敌忾的情形,最后一章等到战争胜利了,可以回家了,却是“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为国为家,与敌作战,好不容易回家了,却满心悲怆,凄苦悲凉,既写出了士兵的爱国主义情怀,更传达出战争带来的深沉的悲哀。
诗人以杨柳依依通过对杨柳婀娜多姿的描写,表达了士兵对故乡和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通过对大雪纷飞飘扬的描述,让人联想到他出征时遭遇到的千辛万苦和种种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士兵对即将归家那种悲怨的心情。是典型的以乐句写哀景,以哀句写乐景。
古往今来,“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人只看到和平盛世,可甚少会想到将士的悲哀。当他们变作一座座石碑时,哪来的感同身受,只有每逢节气才会让人唏嘘几句。
战争结束,士兵归乡,换来的是什么?也只有这唏嘘的几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missou
其实就是超前的艺术体裁,绝美的意象,工整的音韵(都是相对于那个时期而言),现在看来惯用的时空强烈对比手法,所有这些也许还不足以说服你它是诗经最美篇,但是但是,汉字特有的音节和词组会给你最终的答案
小呆妈
当然不只是单纯描写自然天气。从字面意思来看,被遣戍边的士兵出发时,杨柳依依随风飘,现在回来时,路途上大雪纷飞。更深层的意思是,前两句表现出在春天出征时对亲人的恋恋不舍的心情。后两句表现的是征途中种种磨难,衬托出回家时满怀哀伤的心情。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正心养心慢生活
这四句是历代传颂的名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被晋人谢玄誉为《诗经》中最好的诗句。
这首诗是以一个老兵的口气吟唱的,全诗共六节,每节八句,前五节叙说的是出征北方玁狁民族的艰苦,征战多年,一直不能回家,最后一节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数千年来常为人吟诵引用的名句,大意是:
昔日出来时,杨柳依依。如今归来时,雨雪纷飞。道路难走迟缓,又渴又饥。我心伤悲,无人能懂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话是整首诗的感情升华。这是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流逝的感慨引发的无限哀伤之情。回忆以往,表面是说杨柳茂盛葱葱,其暗语以往自己是怎样的年富力壮;而现在的我呢?已是风烛残年,处在了人生四季的末端——冬季。
这首诗凄婉动人,情调忧伤,但也含有自豪之情。写景中夹议论,抒情中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是《诗经》中的上品。
古往今来,“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人只看到和平盛世,可甚少会想到将士的悲哀。当他们变作一座座石碑,化为一个个无名氏之后,还有谁能记住他们?还有谁来感同身受呢?只有每逢节气才会让人唏嘘几句。
战争结束,士兵归乡,换来的是什么?也只有这唏嘘的几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幻想曲进行中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悟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着,其观物亦真”。
这句诗出于普通人的口吻,背井离乡,归来时家乡变换,青春不在,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的心情。
所以这句诗从古至今,评价都是极为高的,除了王国维对它的高颂,《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政治家谢安也说它是《诗经》最佳。
回到这首诗本身,它诉说的是士兵对家的思念,出征保家卫国,何时才能还乡呢?战场上烽火连天,不敢定居,又有小人作妖要陷害我,回头看不到家里的音信,前方也不知道会命丧哪儿?好不容易熬到战争结束,走在了返乡的路上。
熬了许久的期待,当真正走在回家路上,那种忐忑,那种不安,即便是艳阳高照,也是无法驱散的,“近乡情却”说的便是如此,返回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害怕它的变化,害怕不被接纳,害怕熟悉的一切变得陌生,害怕这种不确定的“未知”。
这首诗最高明的也是这个,以季节更替来代表战士在每个阶段的心情,从期望,忧闷,痛苦,再绝望,写尽整段离乡生活的心酸,而这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即是这段经历的总结,也是这段经历最终的一种情绪,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就是离家越近,越是思绪万千,越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