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区别,小说写的真实点,网剧就有点夸张了哦。但肉容还是一直的,网剧好看。
琉璃剧版和小说区别
sara-laura
大概情节改动不大。但网剧不可能照搬原著,所以还是有不少改动的。
比如说陈玉楼进入瓶山元墓的剧情,在小说里前两次进入瓶山元墓都是众位盗墓者与罗老歪和他的手下一起去的,一直到了第三次鹧鸪哨三人才加入他们一起去的,所以在小说里,前半部分的主要人物是陈玉楼,后半部分的主要人物是鹧鸪哨。
但剧中这一点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在剧中。潘粤明与高伟光两人在相遇后便一同进入元墓,第一次盗墓失利后,电视剧就采取了双线叙事的方法。一边是鹧鸪哨到苗寨那里寻找克制蜈蚣的东西,另一边是陈玉楼第二次进入元墓。
其次还有关于怒晴鸡的剧情也有许多改变。小说中的怒晴鸡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家进入元墓它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网剧中它则只出现了一回,很令人遗憾。
古儿
仙侠剧琉璃好看吗?答案是因为而异,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琉璃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正是因为琉璃的播出,才使得演员成毅一炮而红,之前的成毅都是被雪藏或者参加参演一些配角,也许是多年的积淀让成毅的演技也得到了提升,在琉璃中的演技绝对是可圈可点的,另外女主袁冰妍的演技也是没得挑剔的,袁冰妍在许多电视剧中都有角色参演,而此次在琉璃中担任女主也是将“褚璇玑“演活了。
故事改编自十四郎小说《琉璃美人煞》,讲述了六识残缺少女褚璇玑与金翅鸟禹司凤几世的爱恨情仇,故事剧情紧凑,故事线明显,没有过多废话的剧情,另外此剧更大的一个亮点就是特效上导演很舍得花钱,绝对不是五毛钱特效能够睥睨的,无论是打戏还是平时仙侠中的施法动作,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也是仙侠剧琉璃得以突出的特点所在。
另外让我对这部剧比较好评的一点就是又虐又甜,十世爱恋,前九世都是以悲剧收场,虽然前九世都是回忆的形式出现,但是并没有拖沓剧情,一切以第十世剧情推动,第十世的悲喜都是挺让人震撼的,禹司凤的护妻举动,在成毅的扮演下,彷佛就像真的出现在现实一样,另外剧情中在道具制作方面也是没得说,女主兵器”定坤“绝对不是普通电视剧上的塑料模具所能比得,让人感觉就非常真实,这应该大部分也归功于这部剧对特效的投入吧。
琉璃的播出也是收获了不少观众的芳心,璇玑的霸气与可爱,玲珑的乖巧,司凤的帅气,还有三界的代言人刘学义饰演的柏麟帝君,都让人印象深刻,如果选择仙侠剧观看的话,琉璃确实是一部不错的选择!
原贴:仙侠剧琉璃好看吗?
megangle
2019年年初,潘粤明,高伟光,辛芷蕾主演的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开播,成为典型的一部高开低走的盗墓探险网剧,着实有些可惜。
网剧怒晴湘西高开低走,就是前面拍得不错,但中后期有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节奏的问题,剧情过于的拖沓了,有注水的嫌疑。
本贴并不分析网剧怒晴湘西节奏的毛病,大致分析一下,怒晴湘西网剧对原著小说的还原和改编。
网剧怒晴湘西对原著‘玄学’的舍弃
这个“玄学”指的是《鬼吹灯》原著小说里,那种无法用科学说明白的“封建迷信”知识。拿掉的原因当然是目前国内官方的限制。
网剧怒晴湘西开播之际,当时是一次性放出了6集的内容。当时口碑不错,豆瓣开分达到8.5,除了演员潘粤明饰演男主角陈玉楼,比较形神具备不错之外。
当时大家交口称赞的是网剧还原了原著小说的精髓,最典型的是第2集,第3集。陈玉楼一伙人,在攒馆(义庄)碰到耗子二姑,陈玉楼夜追叼走耗子二姑耳朵的肥猫,误闯果子狸捕食的领地,果子狸利用尿液,将陈玉楼迷昏过去。
当时,耗子二姑一段很受好评,到处都是耗子二姑的截图,再到恐怖氛围的营造。
但是在实际上,这段对于原著的改编,主要就拿下了“玄学”的描写,原著描写如下。
只见那老猫反反复复地喝了吐、吐了喝,把肠胃中的胆汁都吐净了,已经开始吐出暗红色血汁,可它硬是一声不吭,最后终于什么都吐不出来了,才倒地不起,瞪着两只绝望无神的猫眼望着天空圆月,一下下地抽搐着猫爪猫尾,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首先就是老猫中了狸子的道后,自己喝水洗干净肠子,等待被狸子给吃掉肠子一段。网剧版狸子吃肠子有,但洗肠子一段将其删掉了。可能是觉得太过残忍血腥,加上不好表现吧。
只见有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老,满身凶服,骑着一头雪白雪白的小毛驴,一脸不阴不阳的表情,就在断碑后站定了死死盯着马式开看。
老狸子被连踢带撞,当即骨断筋折,软塌塌地掉在草里一动不动了。它所骑的那只兔子后腿被撞断了一只,口吐鲜血,拖着伤腿,飞也似的逃进草里,很抉就不见了踪影。
怒晴湘西原著里陈玉楼中道过后,看到墓碑后的是名小老太太,还骑了一只小毛驴。最后被鹧鸪哨踢死过后,小老太太当然就是狸子精了,而小老太太骑的那只小白毛驴,实际是只大白兔子。
网剧版陈玉楼看到的是耗子二姑的复活,当时是仰拍的角度,再加上阴森森的氛围,这段的恐怖感营造得确实不错。
但网剧和原著的不同也很明显,原著明显有将狸子当“妖”来塑造的。网剧版还是用“幻觉”来塑造的,后面也有交代是因为狸子屎的关系,这是中国恐怖惊悚作品,在官方限制的情况下,只能这么塑造的原因。
网剧怒晴湘西拿掉原著“玄学”的地方,可以说比比皆是。
后面的湘西僵尸王成精,再到地宫里的蜈蚣等,个中的情节当然更是不用多提了,因为例子根本举不完。
网剧怒晴湘西和原著人物塑造也不同。
实际,怒晴湘西原著里角色只着重塑造陈玉楼,鹧鸪哨和罗老歪三个角色,红姑娘的戏份也比较多,但其它的人物角色,基本都属于酱油的程度。
如鹧鸪哨的师弟师妹,老洋人和小师妹花灵,原著小说里六翅蜈蚣首次正式出场的时候,两个角色稀里糊涂的就死掉了。
群盗虽是有备而来,可事出突然,见那大蜈蚣蓦地里现身出来,竟连躲闪都忘了,老洋人和另外两名盗伙,当场就被六翅蜈蚣卷落桥下,惨叫着摔死在枯潭底部的乱石之中。
可就在这时,只见那六翅蜈蚣倏然间从石桥下蹿了上来,两只腭足攫住花灵,振动六翅百足,拖着她游上无量殿的重檐大顶。
鹧鸪哨双枪子弹射尽,尚且来不及更换弹匣,就急着去看花灵的伤势。只见她身上被蜈蚣腭足戳穿了几个窟窿,鲜血汩汩流淌,面如金纸一般,真是“身同五鼓衔山月,命似三更油灯尽”,进气少、出气多,眼见是香消玉殒救不活了。
看到,原著小说里老洋人和花灵完全是打酱油的,哪像网剧版本里,塑造出了一个有些毒舌,活泼贱格,箭法如神的老洋人。
小师妹花灵更是不用说了,长相俏丽可人,医术十分过人。与昆仑美女与野兽般的懵懂情愫,可以说感动了不少观众。
而说到了昆仑摩勒,原著里昆仑和身边的花麻拐,戏份差不多也是打酱油的程度,稀里糊涂就死了。
但网剧里昆仑是陈玉楼的过命的兄弟,死时非常的悲壮。花麻拐成为老魁首派去帮助陈玉楼,甚至是卸岭一派军师类的角色。
罗老歪身边的副官,不但戏份多还成为剧情反转的重要角色。
可以这么说,网剧怒晴湘西丰富了角色的形象,让一个个角色更加的有血有肉。但也造成了不小的问题,配角有喧宾夺主之嫌。
比如反水的副官和花麻拐的戏份,着实是太多了些。而网剧把小师妹花灵塑造得不错,最终死得却非常的草率。
更不用提,网剧为了扶正鹧鸪哨和红姑娘的官配线,在感情戏上着墨得太多了,最明显的就是第八九集抓怒晴鸡一事,抓个鸡就抓了三集。
网剧怒晴湘西与原著不同地方还有很多,毕竟电视剧和小说是不同的载体。但后来下墓下个三集,斗个蜈蚣斗个三集,斗个白猿再斗三集,最终剧情就高开低走了。
更多关于怒晴湘西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Sidneyleecn
如今以盗墓寻宝为题材的影片很受欢迎,怒晴湘西就是由经典盗墓寻宝小说改编的网剧,在剧情设定和整体制作上来看,还是值得称赞的,获得了业内人士好评。不过,自开播以来,豆瓣评分从8.5直降到7.2,虽然评分拉低,但是网友评价不错,值得推荐!
从剧情来看,这部网剧是由天下霸唱的小说《鬼吹灯》改编的,基本上以小说原版为出发点。
影片中的陈玉楼、鹧鸪哨就是从小说走出来的原型,非常贴合原著人物特点。从这一点来看,编剧并没有胡乱改编,还是相当有职业精神的。
导演管虎在拍摄之前的鬼吹灯系列时,由于在影片中选用了众多小鲜肉影音,让网友吐槽阅历不足,只看到嬉笑和打闹,并没有对盗墓相关剧情的演绎。
而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管虎一改之前的选角,主演大换血,都是资历相对较老的明星,演技都是实力派,将角色形象饰演得比较生动。
主演阵容相对自带流量的小鲜肉明星来说,还是颇具实力的。
潘粤明在影片中饰演陈玉楼,在剧中是卸岭魁首,高伟光饰演的鹧鸪哨是个搬山道长,在影片中战斗力很强,战斗力甚至超过陈玉楼。这也让网友觉得潘老师的主角光环太弱了,觉得他的表现与原著的人物设定有一定的冲突,没有把原著的人物特点给演绎出来,因此引发了网友争议。
网友认为潘粤明没有把人物魅力给演绎充分,反而是鹧鸪哨的主角光环盖过了陈玉楼,这对原著的书迷来说,自然是怨气大增。但是书迷或许期待过高,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不同,自然也导致对演员成见颇深。但是从演技上来看,三个主演的实力还是非常过关的。
辛芷蕾在剧中饰红姑娘,善于破解古墓的机关,颇具侠肝义胆,以自身实力获得豆瓣好评。
不管怎么说,好剧情加上演员的实力组合,还是让这部影片成为一部成功的网剧,只播出3天就收获了三亿多的播放量,在新生代网剧中也堪称经典了。
最后,就影视剧本身而言,和小说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如今把文字予以影视化,在人物形象的表达和设定上,就一定会有所取舍。而且在人设方面,也会增添一些具有深意的内涵式设定,改编时自然会有些许出入,网友也不必过于计较。
紫藤花
作为悬疑小说系类的《鬼吹灯》是改编为网剧最多的小说之一,被改编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可谓十分成功,为《鬼吹灯》系列网剧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可是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的改编却难以达到精绝古城的高度,网剧和小说剧情还是略有差距。
一定程度上讲,鬼吹灯之怒晴湘西还是十分符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演员选角上就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邀请了刚刚演完一人分饰两角的悬疑网剧《白夜追凶》的主演潘粤明来担任男一号卸岭总把头陈玉楼,还有古装高冷男神的代言人高伟光来饰演搬山魁首鹧鸪哨。
可是,怒晴湘西中陈玉楼的塑造却差强人意。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小说中,卸岭魁首陈玉楼是个十分重情义,有大情怀的人。有一双天生的夜眼,眼力独到,可以鉴别各种古墓。特别擅长“望、闻、问、切”的下乘之术。带领卸岭弟兄和罗老歪以及搬山派去湘西的神秘之地--瓶山,盗取元墓。而在网剧怒晴湘西中,陈玉楼虽然沿用了小说的人物风格,但却在人物技能上略显不足。这样反倒凸显了陈玉楼心气高傲,一味蛮干,不服输的性格。在盗取元墓的过程中,屡次遇难,都是被他人所救,自己的独门技术似乎毫无用场。不禁让期待已久的观众朋友们失望。
更重要的一点是,怒晴湘西的剧情过于拖沓,节奏非常缓慢。这部剧作为腾讯视频的VIP会员。每周更新固定的集数。在等待和期待中,可以看到剧情过半,只有一个大BOSS古墓中的蜈蚣精,搬山卸岭两派人都没能降服,让一只怒晴鸡和蜈蚣精打了两集。实在是有点心疼等待的时间和为腾讯做的贡献币了。剧情过半,还没有看到真正的大BOSS湘西尸王,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元墓。反倒是牺牲了非常喜欢的昆仑,以及搬山派的二师兄老洋人和花灵。看的让人泪点不断下滑。
虽然有这些差强人意的地方,但是这部剧总体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毕竟小说和电视的制作差别还是很大的,这部鬼吹灯之怒晴湘西还非常值得观看的。
Jasmine-mo
rock老七
sherry2010sq
没有翅膀的鱼
o新奇杂货铺o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除《三国演义》外,作品还有历史演义系列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神魔小说《三遂平妖传》,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施耐庵的《水浒传》也是他最终整理完成的。
《三国演义》自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问世以来,即有众多版本。仅现存的就有明代刊本大约30种 ,清代刊本70余种。如叶逢春本、黄正甫本、余象斗本、汤宾尹本、朱鼎臣本等。而平时人们提到最多的有三个版本:罗本、嘉靖本、毛本。
“罗本”:罗贯中成稿的版本,只存在于传说中,供后人膜拜。
“嘉靖本”:通常指“嘉靖壬午本”,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刻于嘉靖初年。
“毛本”:明末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过的版本,是我们现在最常见到的版本。
大体上,明朝的版本为“嘉靖本”的变本,清朝的版本为“毛本”的变本。此外,还有"周曰校本"、"夏振宇本"等其他的变本。受阅读所限,我们只讨论“嘉靖本”和“毛本”的区别。
两个版本之区别简单说来如下:
1、回目结构。嘉靖本共20卷240回,毛本则为120回,基本上将原来的两回合成一回,同时对回目的名字做了调整,使之对仗工整。另外嘉靖本在卷首有“三国志宗僚”,分蜀魏吴列出了小说中的大部分主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毛本则没有这一部分。
2、尊刘黜曹。毛本对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删改。一方面用辞更精练、语句更通顺,主要目的是增强了尊刘黜曹的所谓正统观念。毛氏在读三国志法中说:“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很多删改即是围绕着这三人进行的,另外为了突出刘备的忠厚仁者形象也进行了很多加工。
3、诗词赞语。嘉靖本有大量的诗词赞语,毛本对此进行了大幅度的削减和调整。
<<< 文字方面 >>一、关于曹操1、曹操出场。嘉靖本中是这样写的:“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刘玄德斩寇立功)。对曹操有不少赞叹溢美之辞。到了毛本,就变成了:“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2、纵归关羽。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对曹操不告而别径投刘备,曹操部下包括程昱皆劝曹操派兵追杀,曹操坚持放归关羽。嘉靖本引“宋贤”的诗来赞美曹操,并在诗后说:“此言曹公平生好处,为不杀玄德,不追关公也。因此,可见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关云长千里独行,在毛本中,这一段都被改写消失了。
3、乌巢烧粮。大胜袁绍后,曹操把部下私通袁绍的书信全部烧毁,既往不咎。嘉靖本引“史官”之诗加以赞美:“史官有诗曰:‘尽把私书火内焚,宽洪大度播恩深,曹公原有高光志,赢得山河付子孙。’此言曹公能捞笼天下之人,因而得天下也。”曹操乌巢烧粮草。毛本中,这一段也消失不见了。
二、关于诸葛亮1、上方谷欲害魏延。六出祁山时,诸葛亮派魏延引司马懿兵至上方谷,欲一把火烧死司马懿,嘉靖本中说诸葛亮本想同时烧死魏延,结果天降大雨,二人得活。
却说孔明收兵,回到渭南大寨,安营已毕,魏延告曰:“马岱将葫芦谷后口垒断,若非天降大雨,延同五百军皆烧死谷内!“此乃孔明欲将司马懿、魏延皆要烧死,不想天降大雨,二人得生。后孔明死时,遗计与马岱,将延斩之。(孔明火烧木栅寨)
后面还有诸葛亮排下苦肉计于马岱再害魏延的描写。这些内容在毛本中尽数消失了。
2、劝刘备杀刘封。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比刘禅大。关羽败走麦城前,曾向刘封求兵。刘封从孟达之言,坐视不救,关羽死后孟达降曹。刘封与之决战不敌。败回成都。嘉靖本文字如下:
入见汉中王,哭拜于地,细奏前事。玄德怒曰:“辱子!有何面目敢见吾也?”封对曰:“叔父之难,非逆儿不救,乃孟达之阻也。”玄德转怒曰:“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之人,安可听谗贼所阻也!”封泣而告曰:“一时被伊以利害说之,致获大罪。”玄德犹豫未决。忽孔明入,玄德问曰:“辱子如此,何法治之?”孔明附耳低言曰:“此子极其刚强,今日不除,后必生祸于子孙耳。”玄德遂令左右推出斩之,又问随封将士。众皆将孟达说封之事,及刘封扯书斩使之事,一一奏称;又将扯毁的书信,呈与玄德。玄德看毕,急回心曰:“吾儿虽然刚强,有此忠义之心也,凛然可爱。”便叫留人之时,早已斩讫,献首级于阶前。玄德恸哭曰:“孤一时造次,废股肱矣!”孔明曰:“若欲嗣主久远之计,杀之何足惜也。作事业者,岂可生儿女之情耶!”玄德曰:“纵使他日杀孤之子,孤不忍今日废忠义之人也。”文武闻之,无不下泪。武士奏曰:“刘封临死,但云‘悔不听孟子度之言,果有此危矣’!”玄德泣曰:“吾儿至九泉之下,必痛恨于孤矣。”(汉中王怒杀刘封)
毛本将上述文字中与诸葛亮相关部分尽数删除。
三、关于关羽1、白马斩颜良。关羽降曹后,第一功便是“斩颜良”,小说中是这么描写的:“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这一段,嘉靖本和毛本是一样的。但是在这后面,嘉靖本还有一段文字:
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云长策马刺颜良)
这段文字在毛本不见了。
2、貂蝉下落。曹操在下邳大胜吕布,并于白门楼将吕布斩杀。接着在嘉靖本中写道“操将吕布妻小并貂蝉载回许都,尽将钱帛分犒三军。”(曹孟德许田射鹿)。而在毛本中写“将吕布妻女载回许都。大犒三军,拔寨班师。”并未提及貂蝉。在后面的篇幅中,貂蝉均未再出现。
<<< 赞语方面 >>>1、毛本在全书卷首有一首“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为明朝文学家杨慎所作,为其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这首词被毛氏父子放到了《三国演义》开篇,使得很多人误以为是罗贯中所作,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也是这首词。杨慎生于明弘治元年,于嘉靖三十八年去世。比罗贯中晚近200年,自然在嘉靖本中是没有的。这首词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毛本把这首词放到前面,也是画龙点睛,相得益彰。
2、蒋干过江东说周瑜,周瑜举办“群英会”,大宴众将。在会上佯醉舞剑作歌:
【嘉靖本】: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业成。王业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兮,吾将醉。吾将醉兮,舞霜锋。(群英会瑜智蒋干)
【毛本】: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该诗体现了周瑜立志江东的决心而使蒋干放弃了游说的打算,后面才引出了蒋干盗书,曹操误杀蔡瑁张允等精彩情节。可以看到,毛本诗更显得精炼而更有气势。
3、刘备三顾茅庐,二顾时遇到诸葛亮三弟诸葛均,拥炉抱膝歌曰:
【嘉靖本】:凤翱翔于万里兮,无梧不栖。吾困守于一方兮,非主不依。自躬耕于陇亩兮,以待天时。聊寄傲于琴书兮,吟咏乎诗。逢明主于一朝兮,更有何迟。展经纶于天下兮,开创镃基。救生灵于涂炭兮,到处平夷。立功名于金石兮,拂袖而归。(玄德风雪访孔明)
【毛本】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仔细读这两个版本的诗,可以发现,嘉靖本显得困顿、急迫而狂傲。而经毛本一改,虽然短了许多,但显得乐天而从容,有运筹帷幄的大家风范。
4、还是二顾茅庐,刘备雪中遇诸葛岳父黄承彦,黄口诵诸葛所作梁父吟一首:
【嘉靖本】: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空中乱雪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想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白发银丝翁,岂惧皇天漏?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毛本】: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除个别字句变化外,少了“白发银丝翁,岂惧皇天漏?”一句,这首诗变成了10句,显得很奇怪。
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比比皆是,但从以上所列几处基本可以对其差异观其大概。
由于毛本的普及程度,读过嘉靖本的人一定读过毛本,所以不存在读嘉靖本还是读毛本的问题。毛本相对嘉靖本更精练成熟,文学性更强,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尊刘黜曹”问题;嘉靖本则更接近于元代的话本,有大量的赞语,文字上天马行空,读来更加有趣味,喜欢《三国演义》的友友当不可错过。
cream
我是木子君,就个人对于两个版本的粗浅认识,回答如下:
一、书名。嘉靖版的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而毛版的书名是《三国演义》。
嘉靖元年本,约定俗成通称为”嘉靖本“,到了后来,就出现了以李卓吾,李笠翁、钟伯敬等人的评本,在此基础上,清代毛伦、毛宗岗父子以尊刘抑曹的的王朝正统思想为指导,又进行了修改,简化,就成了现在通行的《三国演义》版本。
如果你在书店看到两个名字的三国,请记得,他们都是《三国演义》,只不过版本不同。
二、尊刘抑曹思想。好多人都认为,罗贯中从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出发,一味丑化曹操,极意美化刘备。实际上不然,在毛本《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毛伦,毛宗岗的思想,和罗贯中的思想并不一致。
在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曹操虽多有批判,但也不乏赞美之词。例如曹操的出场,在嘉靖版中,是这样介绍的: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刘玄德斩寇立功一章)
而在毛版中,毛伦毛宗岗父子很看不过惯曹操,就把这一段给删改了,缩为冷冰冰的几句话:“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
在关云长千里独行一节中,不仅引斐松之评语和“宋贤”的诗来赞美曹操,而且还进一步进行阐发:“此言曹公平生好处,为不杀玄德,不追关公也,因此可见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而这一段,又在毛版中被删除。
官渡之战后,曹操把部下私通袁绍的书信都付之一炬,并引”史官“之诗进行赞美:史官有诗曰:尽把私书火内焚,宽洪大度播恩深,曹公原有高光志,赢得山河付子孙。此言曹公能笼络天下人心,因而得天下。也都被毛本删掉。
以上可以看出,罗贯中在写三国之时,对当时英雄比如曹操都尽量客观,并不想掩饰曹操的优点,对这些优点也不吝赞美之辞。在塑造曹操的形象时,凡是史料上所有的,能够显示曹操优点的事迹,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都加上描写,并进行了艺术夸张;同时,他还虚构了一些情节,来赞扬曹操。
比如在徐州破吕布之后,曹操劝降不从,执意从死。而曹操不但把陈宫的老母妻子都送回许都思养,嫁其女,待之甚厚。而这些,在毛版中,都删除了。
对刘备,罗贯中虽然颇多赞美,但其实还是把他当作”枭雄“来写的。
如云长延津诛文丑中,写关羽斩文丑,袁绍欲杀刘备,备以言自解,作者评云:此玄德极枭雄处。可见他对于刘备的认定是,不是一般的枭雄。在刘玄德败走夏口中,关羽提起昔日欲曹操而被刘备阻止之事,说当时若从吾愿,可无今日。刘备回答说:此时亦为国家惜耳,若天道辅正,安知不为福也。
接着,罗贯中就引用斐松之的话,说刘备的回答并非真话,实际上也就显法了:即使对所谓义同生死,情同骨肉的关羽,刘备也没忘记耍弄权术,和”极枭雄“之类的评语可以互参,而这些,都被毛版所删改。
三、结构上毛版更优化毛版被认为是所有版本里“艺术性”最优的一版,加入了今古经学大师郑玄治家的逸闻,如加入了家中婢女故意惹怒郑玄,而以《诗经》内容对答的段子;同时也删掉了原版一些后人如周静轩的鄙俚之诗,引进了唐宋不少诗词,删掉了冗余的诏令、奏章,使行文更紧凑。使之变得爱憎分明、浅显易懂,更为读者接受,为三国史圈粉无数。
以上,即是嘉靖版《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毛版《三国演义》的区别之处。
我是木子君,请关注我哦。
乖宝宝
“三国”故事有两大系统:
一个是以“嘉靖壬午本”为主,衍生出的叶逢春本、黄正甫本、李卓吾本等等;
另一个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卓吾本基础上修订而来的版本,被称为“毛本”,也就是我们今天市面上通行的《三国演义》。
虽然这两种系统之间有较深的关联,但从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有了两个系统的分化。
比较两种文本风格的区别,不能看具体的字句,因为不同编者进行整理,在具体表述上必然会有所不同,这是正常现象。
比较两者区别,应该从“文本内涵”、“形式特征”两方面入手。
先来说说“形式”上的差别“毛本”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将章节内容进行规划和整合。
“嘉靖本”一共有240回之多,每一章基本上是七字单句的回目。比如第一章就叫做“祭天地桃园结义”,第二章叫做“刘玄德斩寇立功”。
而“毛本”将章回题目由七字单句变成了两句对偶,并且对不同章节内容进行合并和概括。“嘉靖本”中的第一、第二两章,在“毛本”里变成了“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这种形式上的变化说明了一个问题,《三国演义》这本书从通俗市井逐渐走向案头。
仔细思考一下,七字单句这样的章回题目更适合什么样的体裁作品?
图册、评书、戏曲这种带有表演性的艺术,其标题往往都比较简练,形式规整容易宣传和记忆;内容相对较短,更利于商业传播。
所以说,“嘉靖本”这样的形式更接近于表演类的通俗艺术,这与《三国演义》创作的目的吻合。
据说罗贯中做书商,为了供给说书等艺术提供故事文本,曾经做过调查工作,调查受众喜欢听哪一类故事,结果发现“战争”题材的故事比较受欢迎,而“三国”时代尤为明显,于是就写作了这样一本小说。
而“毛本”这种对偶式标题,记忆起来要比“嘉靖本”更难,说书人如果采用这么长的标题和故事情节,表演场次就少,而受众也不容易记住其中的内容。
所以说,这样的标题形式更适合集结成册,放置于书桌上供人阅读,也就是“案头文本”。
而“毛本”对于“嘉靖本”还有另一个明显的改动,那就是添加了很多“诗歌”进去。
话本、戏剧等表演艺术在开场之前往往会有一个“定场诗”,如今相声这样的形式有些剧场还有这样的传统,比如德云社就经常使用。
而这个“定场诗”不是书中的内容,但往往和其有关,不同的说书人有不同的选择,有人用这首,有人用那首,“嘉靖本”更接近于表演类文本的形式,在“定场诗”等内容上就没有固定的文本。
而“毛本”不同,它更接近于案头阅读的形式,那就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形式来开篇,所以就将明代杨慎所作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了卷首诗。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是元末的小说,卷首诗却是明代人的作品,这是毛宗岗父子后来加入进去的。
除此之外,“毛本”中经常能看到“后人有诗赞曰”、“有诗单表此事”等等内容,都是这个道理。
说书的时候可以根据现场氛围来决定是不是念一首诗,或者临时发挥写一首通俗打油诗,但阅读的时候就必须把它固定下来,其质量还不能太低。
所以,“毛本”当中的很多诗词质量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叙事手法非常成熟。
再来讲讲“内容”上的不同上文说到,“嘉靖本”的章回有240节之多,“毛本”变成了120回,这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在内容上有了大量的删节。
这种删节有两个主要方向,体现了“毛本”和“嘉靖本”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倾向性。
第一个方向是删除了关于曹操的正面形象描述。
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演义》,曹操“奸雄”形象非常鲜明,这是“毛本”的功劳。它将“嘉靖本”中一些关于曹操正面形象的塑造部分通通删去,使得文本具有更鲜明的特色,艺术成就更高。
或许有人会想,这不是改变了作品的原意吗?其实不是。
“尊刘贬曹”的倾向在宋代以来就在民间盛行,比如苏轼在《东坡志林》当中记载了说书人现场的景况:
闻刘玄德败,顰蹙而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畅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而“嘉靖本”在“尊刘贬曹”的倾向里,还有关于曹操的正面形象混杂其中,或许是保留了一些说书故事的丰富性,但从实际上来说是冗余成分。“毛本”将之删去,会使得故事更为精炼,艺术效果更好。
同理,“毛本”还删去了很多关于人物的心理描写。
比如,同是“三英战吕布”的情节里,“毛本”主要描写的就是打斗场面,而“嘉靖本”却有很多心理描写。
我们来看具体的对比:
“毛本”:
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嘉靖本”:
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刘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骠马,刺斜里去砍。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呆了。“毛本”明显要比“嘉靖本”更为简练,打斗场面也更为突出,对于气氛的烘托也更为有效,这是在艺术效果上进行的优化。
第二个方向就是价值立场上的区别。
“嘉靖本”在故事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一种观点: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这样的内容出自很多人物之口,王允、诸葛亮、张松等等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有学者统计,全书一共出现过六次之多。
而这些在“毛本”当中通通被删除,所体现的正是两者“民本”思想的差异。
但并不能说“嘉靖本”的内涵就比“毛本”的要更深刻,这需要考虑时代的背景。
“嘉靖本”比较接近罗贯中的原著,而罗贯中生于乱世,有“图王”之志,所以在对于“民本”的表述上自然有这样的倾向。而“毛本”的编纂者虽然也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变迁,但战乱年间较短,大部分人生还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其所采取的立场自然就有所不同。
总结来说,《三国演义》的“毛本”和“嘉靖本”两个系统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内容还形式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分。
但从艺术效果和传播影响力上来说,“毛本”无疑是更为出色的,也是对“嘉靖本”的一种改良。
这样的现象其实很常见,比如说书人石玉昆所用的话本《三侠五义》被俞樾改写成《七侠五义》,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艺术效果都有长足的进步。“毛本”与“嘉靖本”的关系和此类似。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pegciqueen
嘉靖版与毛版的区别及其他
第一章明清小说评点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版本变迁
一、《三国演义》的两大版本系统
(一)“嘉靖本”系统
1、嘉靖本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有庸愚子(蒋大器)作的序、修髯子(张尚德)的作的引。该书共24卷,每卷10则,共240则,有七言一句的小目,如第1卷第1则祭天地桃园结义。这个本子被认为是最接近罗贯中原著的本子。
2、“嘉靖本”系统的其他版本
(1)叶逢春本、黄正甫本、周曰校本、李卓吾评本、钟敬伯本,李渔本,均称为《三国志演义》
(2)这些版本多从“嘉靖本”而出,内容和形式上无多大区别,只有李卓吾评本将240则合并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
(二)“毛本”系统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评点。毛本《三国志演义》,正统的道德色彩更加浓厚,但在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其评点文字也多有精到的简介,故称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近人常将它简称为《三国演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普通的各本子,均从此本出。
二、“嘉靖本”与“毛本”在思想观念上的区别
以“嘉靖本”为代表的版本系统与“毛本”的差别不仅仅是一般版本文字上的差别,更重要是思想观念的上差别,这是学术界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一)“拥刘反操”倾向的轻重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总体上是较之于毛本《三国演义》相对较轻。从两个简单的例子来看。
1.“嘉靖本”中刘备的出场: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生平不甚乐读书,喜犬马,爱音乐,羡衣服,少言语,礼下于人,喜怒不形于色,好郊游,天下豪杰,素有大志,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第1卷第1则)
“毛本”中刘备出场介绍: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以下同)
评论:少了“喜犬马,爱音乐,羡衣服”,是对刘备“仁君”形象的强化。
2.“嘉靖本”中曹操的出场介绍: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叹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汉相曹参二十代孙,曹操曾祖曹节字元伟,仁慈宽厚,节生四子,第四子名曹腾,字季兴,桓帝朝为中常侍,后封费亭侯,养
宇宙神龙
“嘉靖版”与“毛版”《三国演义》到底有何区别? 我想这是许多“三国爱好者”思考的问题吧!
在我个人看来,想要弄清楚“嘉靖版”与“毛版”《三国演义》的区别,必须先了解《三国演义》这部伟大巨作的发展历程。
自从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以来,流传之广,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刻本有二十多种,清代刻本还有七十多种。可以说其版本之多,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是无与伦比的。这大概与中国古代历史有关吧!
从形态来看,三国演义的版本大致分为三种
1.三国通俗演义
2.三国志传
3. 毛宗岗父子评改本《三国志演义》
《三国志通俗演义》为明嘉靖壬午本《三国演义》即“罗本”,由民间长期流传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编成的。早在唐末,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李义山骄儿诗即云:“或谑张飞胡(大胡子),或笑邓艾吃(口吃)。”到了北宋,出现了专讲三国分立故事的说话人。元朝又出现了许多搬演三国故事的杂剧,并且出现了一部三国志平话,这部平话从黄巾起义开始讲到西晋的统一,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历史资料,编撰出《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通俗演义一问世,便出现许多刊本。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加以修改,使小说的文字内容更加完整,称为“第一才子书”,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120回本的《三国演义》。毛本一出现,罗本反而湮没无闻了。
《三国志》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最早刊本为明嘉靖年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亦称“罗本”、“嘉靖本”。这是公众认为最接近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原本。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群众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典范创作之一,也是成就很高、影响很大的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故事很早就流传于民间。南北朝时,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已采用了不少民间传说故事。据晚唐李商隐骄儿时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知,三国故事在晚唐已流行于民间。苏轼《东坡志林》说:「涂巷小儿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在北宋都城汴梁,已有民间艺人说演具有「拥刘反曹」倾向的三国故事。金元杂剧搬演三国史事者至少有三十多种。元代英宗至治年间(一三二一 -- 一三二三)有建安虞氏刊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凡上中下三卷,后来的《三国演义》,在此书中已粗具规模。
罗贯中(约一三三○ -- 约一四○○)就正是在上述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博采正史、杂史、传记、佚闻,并联系他丰富的生活经验,才写成不朽的《三国演义》,后刊印于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罗氏此书问世后,新刊本纷纷出现,均以罗本为主,只做了些考证、批评、文字增删和回目卷数的整理工作,内容无甚改动。《三国志演义》,60卷,120回,通常所称“毛本”。是目前最通行的版本。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对罗本作了较大的修改,附上评语,加以刊印,共七十五万言,成为至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其师金圣叹称为「第一才子书」。
毛宗岗父子评改本《三国志演义》 这个版本版本最为突出,有第一才子书之称,近代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毛本为基础,删去毛氏的评语,纠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并加上少量注释,成为一个较好的通行本。但是,由于受过去的研究水平的限制,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中仍然存在著很多"技术性错误",包括人物错误、地理错误、职官错误、历法错误和其他类型的错误。尽管如此,它至今仍是发行量最大的版本。
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出版社又进行了整理,但其中具有学术价值的并不多,其中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理本三国演义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至今最好的版本。校正书中大量存在的"技术性错误",并以校理一览表的形式,依次列出"技术性错误",指出错误所在,提出校正意见,说明校正依据;同时,针对读者不知道或似是而非之处进行注释,深入浅出,给人以新知。
《三国演义》自诞生以来,其以恢弘的气势,宏大的场景,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及生动感人的人物描写,赢得历代藏书家和刻书家的青睐,也受到普通读者的热烈欢迎。目前,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形成了一个庞大体系。仅现存明代刊本就有30余种,清代刊本70余种,各种版本之间,源流之复杂堪称古代小说之最。
其实,在庞大的《三国演义》版本体系中,影响最大的是嘉靖元年本和毛纶、毛宗岗评改本(即“毛本”)。元末明初,罗贯中写成原本《三国演义》,经过流传,演化为现存各种版本的共同祖本:元祖本。总之,《三国演义》版本繁多,源流复杂,这也体现了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在我个人看来,从各种版本的《三国》来看,嘉靖版与毛版《三国》从本质上来说区别不大。毛本三国的主题思想还是和罗贯中一样的“尊刘贬曹”,他只不过美化了语言,丰富了内容,修改了部分细节,使《三国演义》这本书更加具有了“名著”的气息。
毛氏父子以简便易懂的语言重新装点了一番。毛氏父子不但完善了“俗本”的文字,还丰富了内容。毛氏父子依照“古本”对《三国演义》重新做了一个大整理,删繁就简,取其精华,舍弃糟粕,才能使现代读者以窥全豹。可以说要是没有毛氏父子,《三国演义》的影响力与受众面绝不会如此广泛。
我想这或许就是嘉靖版《三国演义》和毛版《三国演义》的区别所在了吧!
沫沫沫小兔
我是竹史铁骊,试为君一答。
嘉靖版和毛版,究竟有什么区别?不妨让我们从一桩三国演义中的悬案,两个大家熟悉的人物身上说起。
他们是谁呢?一个是有万夫不当之勇,赫赫威名的关羽,一个是演义中武艺时高时低变化无常的颜良。这桩悬案就是,关羽到底怎么杀的颜良。
东汉孔融:“颜良、文丑,勇冠三军!”
宋朝陆游:“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等是人间号骁将,太山宁比一毫芒。”
对颜良文丑,有人夸上天,有人踩下地。直到互联信息爆炸的今天,演义里颜良文丑的武力水平究竟如何,都还在网友键盘下争论不休,也算得上三国演义另一桩悬案。
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悬案怎么来的: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话说官渡之战打响,曹操亲率五万军,迎战袁军先锋颜良,但双方一见面,旋即为颜良麾下军马整齐的阵势所震慑。吕布手下旧将宋宪、魏续不忿,相继上阵与颜良单挑,都很快被杀。接着徐晃出马战颜良,大约二十合后败走,使得曹军诸将栗然。
要知道徐晃可不是一般人物,演义中除典韦许褚夏侯惇之外,徐晃就堪称曹营武力翘楚,他竟然才撑了二十个回合,这颜良也太强了吧!
回营后,谋士程昱力荐曹操召来关羽。次日颜良列阵,关羽与曹操坐在山顶朝下望。书曰:
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关羽跨上赤兔,果断冲入袁军。颜良当即被关羽所杀。关羽还割下颜良首级,绑在马脖子上,顺利返回。颜良军士气大损陷入混乱,曹操在白马之战中大破袁军。
这不禁让人有点糊涂,徐晃出马,与良战二十合,败回本阵,诸将还在栗然。
第二天一转身,被关羽一刀秒了。那这么说,关羽秒徐晃,岂非只用半刀就够了?
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因为之后219年,演义的襄阳之战中,关羽和徐晃有过直接的交手,八十回合不分胜败,关羽选择主动脱战,最终全军还败于徐晃之手。
道理完全解释不通啊。
作为参照系的徐晃直接要崩溃了!而且这其中的逻辑错误还相当低级,难道是罗贯中老先生哪里搞错了不成?
同时,据三国志关羽传所述,颜良也确实是死于关羽之手,演义所写,并非虚言。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这一下就让人更加懵圈了。究竟是哪里的逻辑上出问题了?
实际上,三国演义中颜良之死,这个逻辑BUG本身是并不存在的。
个中关系,罗贯中老先生早就用两句话交代得清清楚楚了。这两句话就是:“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这两句颜良赞诗,除了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以外,被各个古本采用。
其实,三国演义绝大多数版本都来自嘉靖版,除了赞诗,接着还有一段说明文字,原文是:“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
并且,在颜良被杀前,各个演义版本都有颜良想要问话的描述,包括有,方欲问时,却欲问之,恰欲问之。
可见在罗贯中老先生的原意很明显,颜良之死是因为刘备嘱托,而根本没做和关羽战斗准备,所以才被杀死的。
换个角度说,无论早有预谋预先就寄信联系,还是无意中利用了颜良的大意,关羽肯定不道德地偷袭了颜良。这也是罗贯中先生在演义中对该一历史事件的分析,其中的逻辑结构展示得十分清晰。
从书中描写看,全副武装的河北精锐士兵根本是得到了颜良的将令,才会对关羽任由来去,不加阻拦。我们从演义中绝不难体会到作者的用意:如果不是偷袭或诈伪,关羽在河北军阵中断然杀不了颜良,何况还割了首级从容离开。
而关羽死后归神时,罗贯中又借着普净禅师顿悟关羽之语,也言明了颜良之死:“向日白马隘口,颜良并不待与公相斗(汝)忽然刺之”。再次描写了颜良之死,有不道德欺骗成分,麦城死了,也别光自己叫冤枉。
所以一切很清楚。"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这次突如其来的袭击,改变了官渡大战的战局,甚至改变了整个三国的战争进程。
好吧,很抱歉兜了一大圈。现在终于可以回到版本的正题上了。
既然罗贯中先生早已经明言了缘由。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一件本不该成为悬案的叙述,却硬生生成为了悬案呢?
答:这就是因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国演义,绝大多数源于三国演义毛宗岗改编厚版本,简称毛版三国,也有人叫清版三国。答:那嘉靖版是什么?它是明朝第一个三国演义正式的印刷刻本,也是明代三国主流版本。毛宗岗(1632至1709后)是浙江诸暨人,字序始,号子庵,生于明崇祯五年,成年后主要活跃于清康熙年间,清初文学批评家。
当时文坛怪杰金圣叹,因评点《水浒》而名声远扬。毛纶毛宗岗父子也想仿效金圣叹删改水浒的作法来收拾三国。
所以对外假称得到《三国演义》罕见古本,对罗贯中原著进行修改,并在章回之间夹写进批语,题为“圣叹外书、声山别集”,又伪作金圣叹序,冠于全篇卷首,名为第一才子书。
这次修改,对以嘉靖版为代表的明代版本三国演义变动很大,不仅情节有增删,还有整顿回目,全书定为120回本,并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与原著比较,毛本在文字技巧、语言修饰方面有所提高。内容上尊刘抑曹的正统观念,和天命论明显加强,尤其对关羽做了极大美化。
不知熟为因果,但这一点充分迎合了康熙朝廷,拿掉明代武圣岳飞,将关羽包裹推上新武圣人之位的需求。这令它大受支持,从而取代了旧版本,广为流行。甚至盛极一时。
建国以来,国内的通行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这是以清朝毛宗岗版本为基础,删去毛氏父子所做评语,改配有少量注释的一个通行本。
也就是说,一般我们看的都是毛版,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有嘉靖版和其他版本少量印刷出版,其发行量和影响力远远不及毛版。所以直至今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国演义,也大多是毛版。
所以类似这些逻辑混乱搞出的锅,是毛宗岗父子为了迎合满清泡制出来的,罗贯中先生,和嘉靖等三国演义版本是不用背的。
最后,也顺道帮颜良文丑两位大将正一下名,斩颜良事出有因,而我们从颜良文丑对曹军将领的对战情形看,论武艺,颜良文丑都是超一流武将,和关羽张飞应只在伯仲间。
文很长。
谢谢您的阅读。
huanan
“嘉靖版”与“毛版”《三国演义》在思想观念上存有不同区别: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有庸愚子(蒋大器)作的序、修髯子(张尚德)的作的引。该书共24卷,每卷10则,共240则,有七言一句的小目,如第1卷第1则祭天地桃园结义。这个版本被认为是最接近罗贯中原著的版本。
毛版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评点。毛版《三国志演义》,正统的道德色彩更加浓厚,但在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其评点文字也多有精到的简介,故称为后来最流行的版本。近人常将它简称为《三国演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普通的各版本,均从此版出。
嘉靖版对曹操多赞颂之语,显然是出自对英雄豪杰的欣赏之情;毛版将这些赞颂之语删去,表现出鲜明的“贬曹”倾向;正统观念更为浓烈一些;“嘉靖版”对曹操祖先家世的介绍也多赞颂之语,既是对客观事实的交代,也为后文曹操在逃离京城后能迅速拉起队伍讨伐董卓埋下伏笔,对其家世全部删去,只突出其祖父是宦官,显然是出自“贬曹”的观点。
嘉靖版为代表的版本与毛版的差别不仅仅是一般版本文字上的差别,更重要是思想观念的上差别,这是学术界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个人观点,请多指教!
kuanggogo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篇临江仙,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作者是明朝中叶人杨慎。这首词可谓家喻户晓,词意豪迈大气,意境深远。纵观王朝更替兴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那么现在出现了一个疑问,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那么明代中期文人的词又为何出现在《三国演义》上呢?答案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三国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的原作,而是清朝人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过本子,也就是现在市面上通行的本子--毛版《三国演义》。
现在罗贯中的手稿或者原作,已无从探寻。现在比较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就是本文要说的嘉靖版《三国演义》。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这个版本比较完整。称为嘉靖版《三国演义》,又称罗本三国。比毛宗岗的版本更接近罗贯中原作三国的面貌。这个版本与毛本有很大不同,在内容目录上,嘉靖版《三国演义》共有240则故事。毛本是把240则故事合二为一回,共120回。此外还有文字描写上,情节上也是略有差异。 如两版目录的差异,嘉靖版目录节选:第一则:祭天地桃园结义 第二则:刘玄德斩寇立功 第三则:安喜张飞鞭督邮 第四则:何进谋杀十常侍 第五则:董卓议立陈留王 第六则:吕布刺杀丁建阳 第七则:废汉君董卓弄权 第八则:曹孟德谋杀董卓 第九则:曹操起兵伐董卓 第十则:虎牢关三战吕布。而毛本对应的目录: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嘉靖本和毛本在文字描写上也是有很大差异,拿第一回举例,先讲毛本,毛本开篇是这样描写的: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霓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以上就是我们熟悉的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改增删的通行版本的《三国演义》关于第一回的描写。那么在看一下罗本,也就是嘉靖本的开篇有什么不同,以下为嘉靖本的描写: 后汉桓帝崩,灵帝即位,时年十二岁。朝廷有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相辅佐。至秋九月,中涓曹节、王甫弄权,窦武、陈蕃预谋诛之,机谋不密,反被曹节王甫所害,中涓自此得权。 建宁二年四月十五日,帝会群臣于温德殿中。方欲陛座,殿角狂风大作。见一条青蛇,从梁上飞下来,约二十余丈长蟠于椅上。灵帝惊倒,武士急慌救出,文武互相推拥,倒于丹墀者无数。须臾,不见。片时大雷大雨,降以冰雹,到半夜方住,东都城中坏却房屋千余间。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省垣皆倒,海水泛溢,登、莱、沂、密尽被大浪卷扫居民入海,遂改年熹平。自此边界时有反者。熹平五年,改为光和,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见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于是帝忧惧,遂下诏,召光禄大夫杨赐等诣金商门,问以灾异之由及消复之术。赐对曰:臣闻《春秋》讖曰:“天投蜺,天下怨,海内乱。”加四百之期,亦复垂及。今妾媵奄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税,见宠于时。更相荐说,旬月之间,并各拔擢:乐松处常伯,任芝居纳言,卻俭、梁鹄各受丰爵不次之宠,而今缙绅之徒委伏畎畮古亩字,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俗之行,弃捐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幸赖皇天垂象谴告。《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此逸书也。唯陛下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断绝尺一,抑止槃游。冀上天还威,众变可弭。 议郎蔡邕亦对,其略曰:“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也。天于大汉,殷勤不已,故屡出妖变,以当谴责,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蜺坠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赵娆,贵重天下;永乐门史霍玉,又为奸邪。察其赵、霍,将为国患。张颢 、伟璋、伟姓璋名。赵玹、盖升盖,音合,姓也。并叨时幸,宜念小人在位之咎。伏见郭禧、桥玄、刘宠皆忠实老成,宜为谋主。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不宜听纳小吏,雕琢大臣也!且选举请托,众莫敢言,臣愿陛下忍而绝之。左右近臣,亦宜从化。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则天道亏满,鬼神福谦矣!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例,受怨奸仇。谨奏。” 帝览奏而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事遂泄漏,邕等被罪。中涓吕强怜其才,奏请免罪。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这十人执掌朝纲,自此天下桃李,皆出于十常侍门下。朝廷侍十人如师父,由是出入宫闱,稍无忌惮,府第依宫院盖造,不题。 两个版本对比,有很大的区别,毛本加上了文章开头所讲的明代文人杨慎的临江仙的词,而嘉靖本没有这首词。毛本删去了上奏的表文,使故事简洁明快。罗本则文笔更加细腻。还有毛本张飞的字是“翼德”。罗本写为“益德。”按正史陈寿写的《三国志》上所说,张飞的字是写为“益德”而不是毛本的“翼德”。
嘉靖本《三国演义》在内容上尊刘抑曹的思想上没后面的毛本那么强烈。写刘备曹操都是按英雄来写的,刘备没毛本所写的那么仁厚,而曹操也没毛本上描绘地那么奸诈。按罗贯中的笔法,他的原作写魏蜀吴三方应该是比较公正的。 到了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对之前的《三国演义》版本加以修改,使小说的文字内容更加完整,更具有文学观赏性,被后人称之为“第一才子书”,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120回本的《三国演义》。毛本一出现,原来的嘉靖版反而湮没无闻了。如果说符合罗贯中原作的三国,相对于毛本,嘉靖本《三国演义》更加符合。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做。这是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在小说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深远!三国的历史虽然已经久远,
小蕾
自从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问世以来,流传之广,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刻本有二十多种,清代刻本还有七十多种。可以说,《三国》版本之多,在古代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这大概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从形态来看,三国演义的版本大致分为三种
1.三国通俗演义
2.三国志传
3. 毛宗岗父子评改本《三国志演义》
其中以毛宗岗父子的版本最为突出,有第一才子书之称,近代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毛本为基础,删去毛氏的评语,纠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并加上少量注释,成为一个较好的通行本。但是,由于受过去的研究水平的限制,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中仍然存在著很多"技术性错误",包括人物错误、地理错误、职官错误、历法错误和其他类型的错误。尽管如此,它至今仍是发行量最大的版本。
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出版社又进行了整理,但其中具有学术价值的并不多,其中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理本三国演义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至今最好的版本。校正书中大量存在的"技术性错误",并以校理一览表的形式,依次列出"技术性错误",指出错误所在,提出校正意见,说明校正依据;同时,针对读者不知道或似是而非之处进行注释,深入浅出,给人以新知。
关于我国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版本
《三国志通俗演义》为明嘉靖壬午本《三国演义》即“罗本”,由民间长期流传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编成的。早在唐末,三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李义山骄儿诗即云:“或谑张飞胡(大胡子),或笑邓艾吃(口吃)。”到了北宋,出现了专讲三国分立故事的说话人。元朝又出现了许多搬演三国故事的杂剧,并且出现了一部三国志平话,这部平话从黄巾起义开始讲到西晋的统一,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前人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历史资料,编撰出《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通俗演义一问世,便出现许多刊本。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加以修改,使小说的文字内容更加完整,称为“第一才子书”,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120回本的《三国演义》。毛本一出现,罗本反而湮没无闻了。
《三国志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最早刊本为明嘉靖年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亦称“罗本”、“嘉靖本”。这是公众认为最接近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原本。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群众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典范创作之一,也是成就很高、影响很大的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故事很早就流传于民间。南北朝时,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已采用了不少民间传说故事。据晚唐李商隐骄儿时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知,三国故事在晚唐已流行于民间。苏轼《东坡志林》说:「涂巷小儿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在北宋都城汴梁,已有民间艺人说演具有「拥刘反曹」倾向的三国故事。金元杂剧搬演三国史事者至少有三十多种。元代英宗至治年间(一三二一 -- 一三二三)有建安虞氏刊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凡上中下三卷,后来的《三国演义》,在此书中已粗具规模。
罗贯中(约一三三○ -- 约一四○○)就正是在上述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博采正史、杂史、传记、佚闻,并联系他丰富的生活经验,才写成不朽的《三国演义》,后刊印于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罗氏此书问世后,新刊本纷纷出现,均以罗本为主,只做了些考证、批评、文字增删和回目卷数的整理工作,内容无甚改动。《三国志演义》,60卷,120回,通常所称“毛本”。是目前最通行的版本。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对罗本作了较大的修改,附上评语,加以刊印,共七十五万言,成为至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其师金圣叹称为「第一才子书」。
要了解三国风云,除了史书,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历代不同的版本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三国演义》自诞生以来,其以恢弘的气势,宏大的场景,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及生动感人的人物描写,赢得历代藏书家和刻书家的青睐,也受到普通读者的热烈欢迎。目前,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形成了一个庞大体系。仅现存明代刊本就有30余种,清代刊本70余种,各种版本之间,源流之复杂堪称古代小说之最。一部《三国演义》,无数种版本,这便构成了了解、研究并传播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70年前,郑振铎即发表〈三国演义〉的演化和罗贯中及其著作,提出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三国演义》的最早刊本,其作者为罗贯中。此说一直延续了许多年。1995年,学者张志和在国家图书馆发现了明书林黄正甫刊〈三国志传〉版本。这个版本虽曾收入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但从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张志和先生将明书林黄正甫刊〈三国志传〉与嘉靖壬午本三国通俗演义进行了对勘,得出结论,这个原刻于福建的嘉靖黄刊坊刻本至少比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早20年,这个本子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早于明代其他三国志传的“最初整理写定”本和各种《三国演义》刊本的祖本。同时,张先生的结论对作者是否为罗贯中提出了质疑。
其实,在庞大的《三国演义》版本体系中,影响最大的是嘉靖元年本(即俗称“罗本”)和毛纶、毛宗岗评改本(即“毛本”)。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演义》沿用的是这两个体系。
据研究者调查,在现存的明代版本中,存世最多的要算万历至天启年间的各种三国志传本,世称“俗本”。根据比较,研究者认为,这些版本虽晚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但其所宗祖本刊刻的年代要早于嘉靖壬午,也就是说流传于世的三国志传本应早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有研究者认为,三国志平话刻本出现40年之后罗贯中才开始创作三国志传,而后其他各种志传刻本都以罗著为宗,因此可以断定三国志平话刻本要早于志传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正是在各种志传本基础上产生的。
近年来,国外一些《三国演义》学者研究成果颇丰。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学者魏安对现存《三国演义》各种版本进行细致研究,包括先后考查了26种不同的非毛评版本,其中包括被认为刊行年代可能早于其他版本的上海图书馆所藏残页,及西班牙爱思哥利亚修道院图书馆藏嘉靖二十七年叶逢春本三国志传,卷端书名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史传等。魏安通过研究认为,元末明初,罗贯中写成原本《三国演义》,经过流传,演化为现存各种版本的共同祖本:元祖本。其正文为10卷,卷首有总歌。后元祖本分化为AB系统的祖本和CD系统的祖本,分别在明中叶刊行。
总之,《三国演义》版本繁多,源流复杂,各种研究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尚有许多问题尚待澄清。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咖啡和膏药-岱恩小V
毛版最流行,是集大成者;
嘉靖本,由于时间上更接近,传言最接近原著!但演义虽然是跳脱了正史的桎梏,但越靠近历史则越容易受正史和作者立场的影响!
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在文本和现世世界中寻找契合的内容进行填充,使故事更有戏剧性,人物更立体化!
毛本通行,应该就是在这方面做的好,何方都能认可!
嘉靖本,接近,但感情色彩和偏见更浓!
「 码 头 」
影版和剧版的区别,往往就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影版因为时间的关系,如果亚兼顾人物情节和故事发展,必须舍弃很多细节,所以就会少了很多任务的刻画和场景描写;剧版,因为时间充足,所以在刻画人物和设置故事方面,会用到更多的细节描述,所以让人感觉逻辑性更强,人物刻画更加丰满。
所以,因为在细节方面处理不到位,所以很多剧本从剧版改成影版,就会大打折扣。
是米青子总会花光的
如果故事是同一个,影版和剧版上肯定有很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剧情节奏方面,在影院播出一定要有固定的节奏,影片开始时需要一个比较激烈的小高潮能够让观众快速进入影片气氛,所以很多电影在最开始会放一个精彩片段,在进入平静,采用倒叙的方式慢慢回到刚刚出现的精彩情节中。这一点比如战狼2最开始冷锋和黑人在海中打斗,就是让观众快速进入状态的方式。慢慢的在故事上要有一个问题出现,这个问题需要主人公去解决,比如好莱坞在大片上已经有自己的一套工业体系的流程,哪个时间段鼓掌,哪个时间段放松,哪个时间段紧张都是确认好的。比如《变形金刚》这个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男主需要拯救世界,保护好晶体,不能落入反派手中。慢慢的主人公开始解决问题,会遇到难题,然后再遇到更大的难题,最后一切毁灭,最终出现新局面,绝处逢生,仔细想想很多片子都是这样的。
但是电视剧不用过于担心这个问题,只要剧情连贯,基本会引导观众一集一集的追下去的,因为如果露看了某集,剧情就不连贯了。电视剧有一个好处就是再人物背景和人物性格上可以刻画的更加深入。因为时间够用,电影只能画龙点睛的重点凸出人物性格。
就目前来说,我觉得题主说的两个故事,都是电视剧好于电影,电影的剧情很多没有时间交代清楚。
乐小乐
好的小说,免不了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结局,而好的电视作品,往往也免不了被改编成电影作品的命运。
最近由赵丽颖、霍建华主演的古装仙侠剧《花千骨》也传出了要改编成电影的消息。《花千骨》算是赵丽颖的成名作了,在剧中她扮演了聪明又机灵的小骨,爱便真心实意,学习也努力勤奋,自强自立的形象与之前玛丽苏的剧情完全不一致,而两人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尤其是赵丽颖多年的努力一招即发,不少路人转粉,这部剧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喜爱的IP剧。
剧版的成功,自然免不了影视公司希望捞回更多的金子,立项消息传出,网友们也争议纷纷,有了赵丽颖、霍建华的先入为主,要超越电视剧版二人的演技和带给网友的印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电视剧因热播而改拍成电影的作品并不少,能否取得剧版的成功,说几个各位都耳熟能详的作品来看一看~
翻拍失手系列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由杨幂和赵又廷两个行走的流量主演,这部剧是自带粉丝入场,电视剧刚收官全网的点击量就达到了200多亿,身为投资人的杨幂也大赚一笔。
这部剧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也自然被改编成电影,主演的名气不输前两位,刘亦菲,杨洋,罗晋,请来的都是大咖,只可惜各位大咖也改变不了电影翻车的结果。开篇就是白浅恢复了记忆,还已经有了一个小孩子,全片基本上就是男主带孩子追女主的故事,而观众最感兴趣的跳诛仙台的一幕也略过了。如果不是看过电视剧或者是小说,完全跟不上这个剧情的节奏,剪辑的也过于混乱,捧场的也只有几位主演的粉丝了。
2、《爱情公寓》
再来一部大家喜闻乐见的情景剧《爱情公寓》,可爱逗比的子乔,耿直活泼的一菲,各具鲜明的人物形象,轻松诙谐的剧情故事,闲时居家生活的必备剧之一。这部剧前前后后也拍了5部,全网的播放量也达到了今年的108亿,几位主角也红了半边天。
电视剧取得了好成绩,也让投资人想在电影版上恰一口饭吃~自传出要改编成电影之后,不少剧迷们一众期待,票房在首映当日就突破了3亿,第二天更是突破4亿,看似这部电影似乎获得了成功,但是豆瓣评分一度跌到了2.4分,不少网友表示与电视剧完全无法相比,拍的毫无逻辑,让人失望,凭空浪费了一番情怀。
3、《何以笙箫默》
《何以笙箫默》是由唐嫣、钟汉良主演的都市青春剧,这部剧也延续了唐嫣傻白甜的气质,没有演技,过于尴尬,让电视剧的评分与口碑并不好,但是二人硬是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粉丝力量,加上剧中各种无脑恩爱甜蜜情节,让这部剧的播放量也破了百亿。
接着又是翻拍成电影的节奏,黄晓明,杨颖,杨幂,佟大为,比起电视剧,电影版本的演员阵容翻了一倍的强大,尤其是黄晓明夫妻二人档的组合也是一个看点。当然对于两个女主的演技,观众并不抱任何好感,于是这种失望感也带到了影片里。叙事混乱,台词生硬,表演尴尬,当然这部影片在当时的排片率占到了一半以上,但是也空前一致获得了网友们一致的差评,一度也坐实了杨幂“烂片女王”的特质,豆瓣3.7分也代表了大家的一致观点。电视剧电影都败在了演员上,是部双输的作品了。
中规中矩系列
1、使徒行者
作为近年来港剧为数不多的好作品之一,使徒行者重挽回了港剧的好口碑。苗侨伟,佘诗曼,林峰,TVB数得上来的演技派演员联手,再加上拿手的警匪题材,巧妙设置的剧情悬念,豆瓣上拿下了8.3的高分。
而这部剧改编成了电影,也是由剧版导演文伟鸿亲自操刀。比起剧版,影版中加强了男性角色,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三大影帝联手,从演员阵容上绝对没得挑。只是比起剧版,也弱化了不少情节,剧版佘诗曼扮演的女警丁小嘉和赌徒林峰有一个复杂的感情纠葛,但是到了电影版,佘诗曼的角色则可有可无,完全是看三大影帝在斗戏,剧情的丰富性也缺了不少,中规中矩的6.8分,也是打给了几位戏骨的演技。
2、《武林外传》
一部戏说江湖的轻松喜剧,拿下了豆瓣9.5的高分,也一跃成为了暑期经典档电视剧之一,佟掌柜,郭芙蓉,白展堂,吕秀才,李大嘴,各具特色的角色定位,同一个屋檐下的喜怒哀乐,不急不躁的情节,处处经典的台词,也让《武林外传》成为了国产情景喜剧中的巅峰作之一,说是传奇之作也不为过。
趁着这股热劲,原班人马在2011年拍摄了电影的版本,拒绝了大幅度的改编,而是像电视剧的剧情贴近,这也避免犯《爱情公寓》改拍时的失误。比起剧版虽然笑点不少,但是却少了一分质朴,表现的情节上,也不能像电视剧一样丰富,虽说电影6.4的评分无法与电视剧相比,1.86亿的票房,比起其他电影也算是中规中矩,无功无过了。
成功改拍系列
将爱情进行到底
作为大陆的第一部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估计是80后的青春回忆吧,爱情、梦想与浪漫,几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既真实又反映了社会现状。将这一段青葱岁月重新上演,说没有情怀是不可能的,电影《将爱》里,看着已不如当时年轻的李亚鹏徐静蕾,满满的都是感慨。
电影延续了电视剧里的故事,将背景放在了12年后。假设了三段不同的经历,让人看得唏嘘不已,当人已不再年轻,爱情已不复当时般的懵懂,融入现实的爱情,就像河水沾染了泥沙,流淌着,逐渐变得浑浊。演员的演技依然在线,又有李亚鹏王菲献唱了主题曲因为爱情,总票房达到了2.04亿元,上映后还连续两周夺得周票房冠军,导演张一白也成为了内地“两亿俱乐部”的第九位会员。
看了这么多改拍案例,便知电视剧改拍成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功样板不多,大部分都失守了。比起电视剧,长达几十集的故事内容要压缩成100分钟左右的剧情,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在故事走向和人物关系上不会进行大幅度的改动,但往往会删掉很多剧情,剧情的精简也无形中会加大剧本创作的难度。高圆圆《我们结婚吧》电视剧内容偏于生活,适合慢节奏去看,而电影版本则是改编成几段爱情故事的融合,短平快,就是为了贴近电影特点。
另外便是剪辑,如何能以在更短的时间之内叙述一段完整的故事,这对语言全篇故事的选取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剪辑不合理,便会出现让人摸不着头脑,看不懂剧情的情况。《微微一笑很倾城》,《奋斗》电影版都是如此,嗯剪辑上太过于跳跃,也影响了观众观剧的体验感,尤其是《微微一笑很倾城》本来剧情感就偏弱,拍成电影掺水更多。
最后便是演员的演技,在很短的时间展现出一段完整的故事,电影比电视剧对演员的要求更高,演技张力不够,就会显得过于肤浅,电视剧版《步步惊心》是清宫剧的一部佳作,但电影版换成了陈意涵来主演,不仅与原著观众印象中的若曦形象大相径庭,而陈意涵自身的形象也更像是偶像剧里的女主角,深度欠缺了。
电影与电视剧本就是两种有差别的艺术形式,如何能加强作品里的矛盾与冲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花千骨》要改拍,剧情会有怎样的改动还未知,演员也未定,能否成功也是未知之数了,不过面临着电视剧获得巨大成功的前提,这部作品的改拍也压力重重了。
理财规划师_Jaso
jjxy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