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卫子夫(是从卫子夫老了之后开始讲的,挺忠于事实的)
古代后宫的历史事件
猫小二Miao
后宫-甄嬛传,不用我说,经典中的经典。
大宫-雏菊曲,绝对催人泪下,咱哭了好多次,第二部玉兰曲未完。
清宫-宛妃传,纯宫斗,很有看头,看到结局咱哭了(非架空)。
九重凤阙,有宫斗也有政斗,很大气的好文。
《孝嘉皇后》,看着让人心酸吧。
镜舞-颖妃辞,让人感动的故事,唯一一个结局不错的。
《寂寞空庭春欲晚》,非常悲情,文笔好得没话说。
清宫-红尘尽处,小玄子的故事,又把咱弄哭了(非架空)。
《帝锦》,与前面推荐的风格迥异,但也是很好的文。
原贴:感人的架空历史的后宫小说
杭州叶大侠
angelyuxin
首先,非常荣幸能回答您的问题。
对于您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首先我很热爱历史,很喜欢历史的书籍还有纪录片之类的,但不可否认,历史虽然在我们眼里非常的精彩有趣,但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历史还是很枯燥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兴趣。
但是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从未断过传承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你可以说一个人要是真心想研究,你研究一生也没办法研究完!而何谓历史,在我这里有点浅显的见解,就是前人为我们做的实践,虽然时代不同,各种背景不同,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的错误,但你无法否认其中优秀的部分,尤其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之魂,如果现在的年轻人不去学历史。不了解中国自己的历史,把自己强大的祖国看成了跟世界上某个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一样,我觉得这是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侮辱。所以我觉得优秀的历史小说创造是必须得,是要支持的,你像古代优秀的小说《三国演义》,就是把三国时期的历史加以改造,加入艺术性的成分,这才写出了如今的三国,而像诸葛亮,关羽的英雄人物则被人谨记。
除了这像三国这样从古人那留给我们的优秀历史性小说,在我们当代还有的如《琅琊榜》这样已经被拍成了电视剧的小说,琅琊榜就是以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梁朝为模板而进行的创作,
还有最近大火的庆余年其实,也是以一些历史为背景,进行的创作,
虽然这些小说里,有的对历史改动很大,有的改动小,但只有不是瞎改乱改,是在宣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优秀历史,我们就应该鼓励,可能听到我这个论调,很多的朋友都不认同,认为不管改多少都加入了艺术的成分,不在是真正的历史了,确实,我承认这样的观点,但我也想反问大家一句,从义务教育结束之后,你有过突然间的兴趣,再看看历史书,了解过那个朝代的历史吗?从初中结束升入高中之后,多少人选择了理科之后就再也没拿过历史书,更何况大学,说实话,我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在高中还有个历史兴趣小组,但上了大学,本以为人会更多,找到更多志趣相投的人,但连个简单的兴趣小组都没有了,甚至于多少人在大学不是为了考研,有多少人能记得祖国实在那一天成立的,都让人觉得心寒,所以我觉得应该鼓励这种优秀的历史性小说的创造,激起大家对历史的兴趣,让大家想看,愿意看,这就需要优秀的历史性小说,来宣传。(大家可以去看看,有多少了是因为看完琅琊榜大结局,去搜梁朝的,我觉得这样的历史性小说是很有意义的。)
以上内容,纯粹个人观点!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fushan
我的历史小说拓东瀛,是反映中日关系初始历史的小说。有记者问:“这部小说的历史真实性有多大?”我说,拓东瀛符合历史的本质真实。刘阿知率众东渡,向东瀛传播中国古代文明,是日本的开国元老,这是真实历史,日本史书上都有记载。吴国叛军借船出海,在《三国志》中有记载。他们在东瀛开疆拓土,建立统一国家“大和国”,是日本学者的研究结论。日本大和民族是以汉人为核心象滚雪球一样形成的,这些就是历史的本质真实。但是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硬要划分史实与虚构比例的话,我自己觉得象《水浒》,一分史实,九分虚构。
虚构不是瞎编,必须符合历史常识和逻辑。书中涉及古代中国、朝鲜、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外交、文化、民俗等多种领域的多种知识,它们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着,让人觉得,这就是真真切切的历史。
完全没有虚构的历史小说是不存在的。历史小说,就史实与虚构成分之比,大致可分为四类:
1、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2、五分史实五分虚构;
3、三分史实七分虚构;
4、一分史实九分虚构。
有人认为,只有史实成分大的小说才能算作历史小说,虚构成分太多就违背了历史真实。那是对“历史真实”概念的误解,它把历史科学中要求的“历史真实”套用到历史小说要求的“历史真实”上了,混淆了两者的区别。
只要有史实根据,虚构成分多少都不影响其历史小说的本质。是小说就离不开虚构,没有虚构就不叫小说。历史小说的核心词是“小说”,而“历史”只是“小说”的定语。“历史小说”与“近现代小说”相对。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李自成》固然是优秀历史小说,但谁能说一分史实九分虚构的《水浒传》不是优秀历史小说?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宋江起义”事件,这就是历史真实,虚构成分再多也无碍《水浒传》的历史小说本质。
有人认为,完全虚构的《红楼梦》、《儒林外史》也是优秀的历史小说。这个有争议,就是“古典小说”能否与“历史小说”划等号的问题。
至于那些完全违背历史真实的“穿越”类小说,肯定不能归入历史小说。
行者彼得Peter
就拿《三国演义》来说,跟真正的历史本身只差了一点点而已,可以称之为九分真实一分虚幻,可就是这么一分的虚幻直接让我们了解了不一样的三国。
整个三国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太大的历史变动,董卓进京控制整个大汉的权力,随后刘协被毒杀,十八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唯一改变的只是其中的一些小小的细节,比如说斩杀华雄的大将并非关羽,而是孙权。
闻名天下的三英战吕布并未发生过,当时的十八路诸候当中根本没有刘备。
可是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就让大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差异,但是对历史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些小细节发生了改动,历史的脚步依然向前走,没有出现一点停顿。
这就好像我们看到了一颗大树一样,明明这颗树处于冬天的环境当中,但是我们为了让这颗大树看起来更加的美丽壮观。
于是给其增加了各种的红花绿叶,再配上轻轻的微风,瞬间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同样的道理,历史小说也如同那种成长在冬季当中的大树一样,在当时的环境当中,明明就是枯枝黄叶,可是为了让大家喜欢这本小说,于是作者开始加入了大量的红花与绿叶,就是让整个小说的内容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但是历史的走向却是不容改变的,就好像汉朝已经没落了,不论三国当中的这些英雄们如何努力,最终的结局依然逃不掉汉朝的没落。
但是中间的过程却因为一些细节上面的变动,从而让大家看起来更爽,就好比诸葛亮一样,在真实的历史上只是一个政治家而已。
可是在小说当中却成为无所不能的大神,整个蜀汉在他的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每一个看到这里的读者们,都会产生一种冲动,最后蜀汉的结局一定会被改写。
然而结局早已被定性,无论诸葛亮有多大的本事,也不论他做出如何巨大的改变,但是人永远是胜不了天的。
也可以说书中的英雄再如何逆天,也逃不出作者的笔,只要作者让他死,再如何努力也没有用。
不论诸葛亮北伐之时多么的英明神武,可是运气不好有什么办法,你诸葛亮再如何聪明,但是不可能万事都要亲自上阵吧。
于是各种的猪队友,再加天时不对,地利有问题,反正就是不让你成功,并且还因为操劳过多,连寿命也让作者给拿走了一小部分。
所以当我们在看待所有的历史小说之时,总会看到一些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也就是历史的真实性,可以称之为大纲,而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就是细节,称之为小纲。
只要这本书的范围依然还没有跑题,依然还在作者的可控范围,哪么最后的结果永远不会发生改变,唯一会变的只是一些小细节而已。
爱村小灰灰
历史小说和历史事件虽然都与历史相关,但是不属于同一个“系统”,区别如下:
历史小说往往只有一个主题、一个主角,或者一个为主线的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所处的环境更宏大、更宽广,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以整个历史为背景的,没有固定的主题或者主角,相比历史小说来说应该是更复杂。
可以说,历史小说中的历史真实往往存在一定的水分,而历史事件的真实应该是更客观中立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以二月河的历史小说《雍正王朝》为例,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估计作者已经有自己的“打算”了——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雍正?
虽然里面的具体历史事件都已事实为依据,但是为了表现鲜活的人物特征,作者不免会加入一些自己的表现方式、叙事角度等等。
里面的任何事件应该说都是与雍正有关系的,不管是即位前的九子夺嫡,还是即位后的实施新政,都是以雍正为中心的。
所以说,虽然都是历史事实,但因为加入了个人情感和修饰,与历史事件的真实就不是一回事儿了。
再以雍正为例,说说历史事件的真实。
九子夺嫡期间发生的事儿不可能都与雍正有关,历史在这方面有他自己的公正性,每个人都是主角,在历史发展上是一视同仁的。
而历史小说为了刻画一个人物,就会最大限度选取与他有关的事迹,并将其放大。这就与历史事件区分开了。
通俗一句话,历史小说中的历史真实是有偏见的,而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才是客观中立的。
millie
吉力妞子
原贴:感人的架空历史的后宫小说
tyhjzx
珍Vivian
原贴:历史的后宫是什么样子
沙沙
卧龙cwy
原贴:讲历史(古代)的小说
行者四
Sam山姆山姆
原贴:求古代历史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