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上海的作家按照经济收支可分为四个级差:最低的四类作家稿酬标准为千字1~3元。每月伙食费40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200元左右。三类作家稿酬标准为千字2~3元,生活费120元左右,相当于今人民币3600元左右。二类作家有了名气,月收入200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6000元左右。一类作家资历深,名气大,除稿酬外还有出书的版税,月收入400元以上,相当于今人民币1.2万元以上。代表人物:鲁迅
鲁迅是那个年代收入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稿费、版税、在各部门任职的薪水。据资料显示:鲁迅的版税是20%。鲁迅的著作大多数是由北京的北新书局出版发行。北新书局总共付给鲁迅版税2万多元,约合今人民币70万元,这差不多是鲁迅一生中获得的主要版税收入。鲁迅从1912年到1936年的收入作一个总体的估算,每年平均收入约为18万人民币。
20世纪80年代:作家的收入挺寒酸
这个时期作家的收入主要依靠稿费、奖金、作协工资等。建国后,各级作家协会相继成立。作家作为国家干部编制的人员进行写作,作家可从作协每月领取一定的工资。作协为专业作家开出待遇最好的时期是每个月的工资1200元,每年还有4800元的各种补贴。稿费是这个时期作家的重要来源。代表人物:张洁
这个时期作家的收入并不宽裕,一些作家表现出了不满情绪。张洁在作品不再清高里说,最近有朋友对我说,一些同行视我为斤斤计较的庸俗之辈,根据是:一、我单刀直入地向邀稿人询问稿酬;二、我曾向《十月》杂志预支稿费;三、对不及时付给稿费甚至不付稿费的报刊,要求实行一手交稿,一手交稿费的办法等等。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作家暴富不是梦
在这段日子里,作家一夜暴富,拥有百万身价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稿费、版税、改编剧本等成为作家们的金饭碗。最早因稿费高引起关注的是贾平凹,前一段为某杂志写专栏,不论字数,每篇3000元,这引起过一阵议论。而这种稿费标准在名作家里也只能算是一般。
代表人物:二月河
据长江文艺出版社最近透露,他们已经通过市场之力,把二月河造就成一个作家富翁,其版权收入已超过1000万元之巨。
如1991年,长江社拿到《雍正皇帝》第一部,出版后当年就售出1万多本。到2000年,中央台播出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江社趁机把每套定价涨到80元,当年售出多达25万套。仅此一部小说,长江社共销售50万套,总码洋约200万元,总共付给二月河稿酬1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