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中华大地再次迎来大一统。
这一次,与其说是武力征服万邦,不如说是文明宣威各族。
唐帝国以恢宏、自信的气度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盛世:诗歌的繁兴、歌舞的风行、书画的臻盛、文明的多样……
那么,
隋朝和唐朝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样?
唐朝真的要比隋朝强盛吗?
真实的隋朝、唐朝分别什么样子?
01
提到隋唐,大家往往对这两个朝代有一些固定化的印象。
想到唐朝,你可能想起的是:唐太宗、武则天、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西域实行了有效的管理,许多使节到唐朝长安见唐太宗。
最著名的一幅画步辇图就表达了觐见使节的情形——
▲唐·阎立本步辇图 故宫博物院藏
图里宫女抬着他接见少数民族使者,这个中心人物是唐太宗。
另外,从这画中还可以颠覆对唐朝的想象。
大家想的唐朝美女都很丰腴,不对,唐朝的时候女性还是很纤细、秀丽。
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不同时期的唐朝女性丰满度绝对不一样。
唐初颀长的才是人们认为的美,这个代表了贞观之治,代表了政治清明被周围国家充分认可的时代。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说到唐朝,大家还想到了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武则天给自己起名字叫什么?
曌!
这个字太有含义了,日月得天,乃能久照。日和月在中国古代还意味着阴阳、男女,日是阳,男性,月是阴,女性。
▲河南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反映了唐代女性势力的张扬,也反映了唐朝思想的光辉。
武则天为什么叫做曌? 日月并举,说明超越性别。中国古代认为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这些在武则天时代都超越了。
精神、行动上的放松状态才能真正导致强国。
▲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何家村出的东西,安史之乱之前已经存在了,它代表另外一个重要命题:开元盛世;同时,还意味着:中西交流。
开元盛世是外来文化、本土文化最好的结合。
想到隋朝呢?大家能想到什么?大运河、隋文帝、隋炀帝……
现在大运河今天已经是遗产,但传统观念里面,大运河意味着劳民伤财。
那么,隋炀帝修大运河为了干什么?
凡是看过传统小说或画本《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他开运河是为了游江南,看琼花。
真是这样吗?
不是。
隋朝实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非常非常富的时期。
富到什么程度?
元朝有一句话: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意思就是:从古到今,要说国家有钱没有哪一个王朝比隋朝更有钱。
中国古代衡量国家有钱是看粮食和人口。(近代以前,一般用这两标准来衡量。)
隋朝有六大粮仓,其中就有在咱们郑州和洛阳。考古发掘的其中一个粮仓,洛仓,仓是T形,内十米,外十七米。窖深多少?也是十米。
从地面往上装米,每窖储粮25万公斤。这样的粮窖有多少?700个。
这才仅仅是粮的储备,还有布匹。
唐太宗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曾说过:隋朝国库的物资储备可以在唐朝不继续往国库里追加物资的情况下,让中央政府支撑五六十年。
这个厉害了!
想一下,如果不追加新的财富,不放粮食,不放布,就吃隋朝的老底,可以让唐朝的中央政府生存五六十年!
当然隋朝不仅仅是有钱,除了有钱还有好制度。
大家都知道一个说法:唐承隋制!唐朝集成了很多隋朝的制度,比如说三省六部制。
哪三省?
唐朝叫尚书、中书、门下。中书起草,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任何一个红头文件,三个部门掌管,集体协商,没有一家可以独占权力;相反,可以三家共同制衡权力。
隋朝三省就是三家共管,制衡。还有就是六部体制,它一直用到清末,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它是唐朝的体制,其实不对,这个制度是隋朝开创。
唐承隋制,可以说没有隋朝的开场就没有后来中国基本的政治体制。
除了三省六部制,还有就是——科举制!
这个更厉害!
它一直延续到清末光绪年间才废除科。
很多人一谈科举制度就说是唐朝。
不对!
最早进士是什么时候?现在好多墓志显示在隋文帝后期就已经出现。
当然,隋文帝时期还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制度,隋炀帝进一步规范化;然后唐朝集成,到武则天发扬光大。
除了制度外,由隋朝开创唐朝来继承的标志,就是——长安城!
提起长安城,大家都会说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典范。
▲长安建筑数码重建(局部)
典范在哪儿?
首先它大,长安城84平方公里,它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跟世界相比,当时世界还有一个大城,罗马,而长安城是罗马城的5倍。
这个城市谁建的?
宇文恺,而当时的皇帝正是隋文帝!
既然说到了长安城,就不得不说大运河。
隋唐运河网的修建把东部、中部、西部都整合在一块,这个叫做什么?平衡发展。
隋唐运河的平衡性很好,所以,后来才能发挥巨大的政治、经济联系的功能。直到安史之乱以后,整个所谓的东北地区被叛军占领不再向中央交纳任何赋税,靠南半段生存下去150年。
为什么没有这一大块领土还活150年?大运河撑着。
隋朝有钱又有好制度、好工程为什么却存在了30多年?而唐承隋制却延续了近300年?
02
为什么隋朝那么强却很快灭亡?唐朝为什么兴盛?隋朝为什么败?
隋朝败不在制度,不在经济,败在不仁。
所谓仁就是爱人民、爱老百姓,爱别人。隋朝第一个大毛病就是不爱老百姓。
举个例子!
隋朝开皇14年,天下大旱,长安周边地区产量不足,人多饥乏,隋文帝怎么办?带着老百姓讨饭吃。
历史上大旱大灾,中国古代有一个固定的说法:逐粮、救食。
大旱期间,隋文帝处处和老百姓保持一致,老百姓挑着挑子骑马走,他也是;老百姓挑不动了,怎么办?让身边的卫士把老百姓的挑子接过来。
按理说皇帝做这么多好事,怎么会“不仁”?
关键是——当时库房盈溢。
隋朝有那么多粮仓,开仓放粮老百姓就可以吃饭不用逃荒,隋文帝不允许,一定让老百姓去逃荒。
隋文帝的行为典型的妇人之仁。仁慈不仁慈,也仁慈,看个体表达出仁慈,对整体没有大的规划。
历史上这样人不少,隋文帝是一个,还有一个西楚霸王。
西楚霸王一看见哪个战士打仗缺胳膊少腿他就哭,如果哪个大将打下来一大块土地交给他,按理应该分官对不对?可是,拿着官印摩揉,直到盖章都失效了也不舍得盖。
对当政者来说这其实一种隐蔽的不仁。
如果说隋文帝是隐形的不仁,那他的儿子隋炀帝就是把这一本质变本加厉,发扬光大。
讲一个数字,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是4600万,其中被征发兵役、劳役的累计达到3千万人次。
什么概念?全国人口4600万,男性、女性,对半分,男性再排除老小、官员、残疾等等各因素,真正能够给国家服役的人不超过1000万。
这1000万人,被征集兵役、劳役达到3千万人次。
什么概念?就是一个人要无偿为国家服役三次。
小农经济,经不起一点破坏。
天下人都被征发劳役、兵役了整个社会陷入土崩瓦解。试想一下工程量都压在老百姓头上,老百姓不能承受,可不就纷纷起义?
讲到了民,隋两代皇帝没有仁慈对待,让他们分崩了,那又怎样对待臣?
拒谏,拒绝接受别人的意见、建议。
土崩瓦解,这个是古代有一个说法:君臣民。民得罪了,因为不仁;臣得罪了,因为拒谏。
再看君,有没有问题?
隋朝的君主同样有问题,隋朝的皇帝出了最大的问题叫——纵欲。
香车、宝马、美女,是不是隋朝皇帝就喜欢这几样东西?不是!
隋朝皇帝纵什么欲?很忙的欲望。
为什么很忙?因为他希望做到:子孙万代人莫能窥。
隋炀帝的欲望简单来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想成为古往今来第一皇。
他太想做好了,为了能做到古往今来,天字第一号皇帝,隋炀帝一共在位14年的时间干多少事?
巡视漠北两次,巡视西域两次,下江南三次;建大的工程大运河,建洛阳城,整修大兴城,建江都城。还有那么多日常的官员任免,制度的改造,还有大规模的征发战争……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中国历史年表,中国皇帝最忙的两个阶段。
一个是秦始皇统治的15年间,另外一个阶段就是隋炀帝的统治的14年。当然,这14年,恐怕不比那15年要少。
这是隋炀帝真实的纵欲。隋朝两代皇帝都纵这个欲——天字第一号皇帝。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是不顾一切向前跑,希望老百姓都在后面跟着,可老百姓既没有他的能力也没有他的体力、精力,更没有这个力量、欲望去全速奔跑。
因此,老百姓会掉队。掉队之后怎么办?严刑峻法,罚你,杀你。
最后老百姓觉得我不是跑着累死,就是跑不动杀死,干脆造反,揭竿而起,官员浑水摸鱼,最后整个大隋王朝土崩瓦解。
中国任何一个朝代,都从这三个层次看,皇帝是不是皇帝的样子?大臣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老百姓能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如果都能做到了,叫做良性,好秩序,就能长久;如果做不到,就是坏秩序,不能长久。做不到的地方越多,王朝维持的时间越短,隋朝因为不仁、拒谏、纵欲灭亡。
唐朝贞观之治,大家都觉得了不起,为什么?
唐朝的教训就是为政要宽缓,唐太宗的结论是:治国跟养病一样,越觉得病好的时候,越需要精心调理。
归根到底唐朝为什么比隋朝做得好?唐朝汲取了隋朝的历史教训。
隋炀帝想当天字第一号皇帝,李世民不想?太想了,所以才格外从隋炀帝折跟头里悟出道理。
他把这个问题理解清楚了,理念运用清楚了,唐朝这个道路就走顺了。
所以,才奏响了盛世最强音,大唐盛世才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