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通俗文学(效法传统文学)和严肃文学(效法西方文学)的区别,都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部分,是近现代小说的两个不同方向。
分别是90后小学(严肃文学),中学(初中。青春文学),大学(网络文学)的食粮。_(:з」∠)_分别见证了从报纸书籍,到期刊杂志,到电脑手机的载体变迁史。可以参考:我国现当代文学史里,通俗小说(按小说类型分:言情,武侠等。按题材划分)与严肃文学(按体裁分:小说,散文,戏剧,诗歌。按流派划分)的区别。
【电脑手机派: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延续了在当代曾中断了若干年的通俗文学一脉,并由于媒介载体的改变,融入了网络的互动性。其中发展的文学的娱乐性和消费性,以及类型化的套路、同质的弊端,是通俗文学存在时候就已有的锅。另外,严肃文学里的海派文学等,也有娱乐和消费性,也是大众文学的一种特性,对传统文化吸收较多,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历史演义、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发端载体是网络论坛、博客,现在多为各大小说网站、手机阅读app(电子出版)。作者群体很广,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各种受教育程度都有。重视小说的想象力,热衷于创造虚拟世界或理想人生,多表现个人的奋斗来实现成功,或借助金手指,或不断磨砺,抒发欲望,多励志与yy色彩。在形式上不断适应载体和媒介的变化——从pc端到手机端,内容上还有无线向、出版向、ip向之分。场景多发生在虚构的时空,但人物精神和性格其实都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有意无意表达着自我的一些想法,多有代入感,引起共鸣,故事性强。被纳入全民写作、走向海外的愿景,拓宽了阅读的门槛,利弊都很突出。【期刊杂志派:青春文学】郭敬明等人的作品,也是商业性比较强的,发端载体是青春类期刊(先连载,后发单行本),也走出版结集路线。介于严肃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题材较窄,多是青春感伤类,或回忆往事类,或想象类,被纳入80后集体写作的概念范畴(新概念作文大赛炒热了不少)。作者群体多为高校学生,有一定的文笔,但或浮华感伤,或批判戏谑,场景多为80后青少年时代的都市、校园。某种意义上,是当下网络文学中第一人称文、女频校园文、男频青春文的风格发端之一。(一些作者也曾在榕树下、天涯等发过作品)【报纸书籍派:严肃文学】与之相对的严肃文学,是近现代白话文出现后,更多的吸收外来文学流派,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紧跟时代步伐。发端载体是报纸、书籍出版。作者群体多为高校教授(留学经历、高学历、教学经验、博学多识),还有一些基层起来的知识分子(阅历丰富,自学能力强,能及时消化传统和外来流派风格),不少作家身兼多职(翻译、批评家),对乡村生活熟悉,对西方各种文学流派推崇。(很少有正面的日常都市生活描写~大多是乡村,提及都市就是各种批判和避恐不及。)主流为现实主义,多有文学流派论争现象,不同流派常有相轻现象。场景多发生在乡村。主流作家多热衷于表现当下现实的宏大史诗叙事,致力于启蒙教化和改良国民性,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或有批判色彩(暴露阴暗面一脉,多引发争议),或有歌颂色彩(赞颂价值观一脉)。也有作家如京派追求纯文学。实质上大多偏向精英受众,即使在提倡“大众化”时候,仍然不弃精英本位,只是换了主人公而已,要么俯视要么仰视,很少平视(写到小人物~忍辱负重、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写到大英雄~掉入典型环境典型任务的脸谱化二元对立上。以至复杂性格的“动摇”人物反倒更有生命力)。一度批判带有娱乐和消费的文学,然而这正是“大众化”的倾向之一,因而有不少作品都是想象的“大众”读者,实际上品评称赞的仍然是圈内人士。并且其中的“女性文学”也只有两次“爆发”(五四突出女性解放和八十年代突出身体隐秘,还有不少就笼统进入其他流派),严格来说很多还模糊了性别界限,或被其他优先级代替(遮蔽了)了女性自身的经验,在文学批评和写作上也长久被男权观点品鉴和审视。
与之相对的,网络文学有了专门的女频,让话语权真正掌握在女性手里,也不用迎合男性的口味来写作,而是对女性读者(从白莲花虐文,到宫斗黑化,到女扮男装征战沙场,到女尊yy,到一对一势均力敌女权,可以看出女性意识的变化,当然也不排除因为作家个人或一味迎合读者而导致的价值观参差的问题)。但相比严肃文学里男权思想对女性文学和塑造女性形象的某些“偏见”,更接近真实独立的女性形象和性格思想。
(最近某火剧里的女性形象就很堪忧,显然是男性视角:花瓶、剩女、弃妇、小三,事业再突出不敌嫁得好嫁得早、下属逼婚上司、漂亮商业女强人是小三、有了孩子的大学教授也不敌年轻小三、利益婚姻却遗憾没孩子绑住丈夫、不去理解女人而觉得不讲理哄哄就好、同有事业的夫妻把家务孩子都丢给女方~男方偶尔下厨就要感激涕零而女方就是理所应当、情妇识大体而妻子胡搅蛮缠、妻子想要工作狂丈夫关心被当做幼稚长不大……)
ps:严肃文学,在近现代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学流派经验,想借此现代化的方式赶上世界文学的潮流……然而,率先打入外国市场的,却是被严肃文学轻视的通俗文学的传承者、更多吸收本土传统文化的网络文学。
另:类型化现象也不止在我国通俗文学里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上也有类型标签的批量化生产。
网文作者的食粮比较杂,现当代严肃文学(抗战、知青生活等)、通俗文学(以前我国的武侠、言情、演义、民国风云等,西方的奇幻、推理、科幻小说等)、80后青春文学、古代传统文学(历史、神话、民俗、传说、诗歌等)、其他媒介相关(ACG日本二次元动漫文化、韩国电视剧、欧美电影等)等都有涉猎,但了解的广度和理解的深度上参差不齐,偏好也不同,文质各别。
网络只是个媒介,内容的优劣,也需要一个新的角度来评判,毕竟媒介载体和侧重(场景、作家文化层次、题材取材、政治文学娱乐性的倾向、作家价值观)不同。
更何况就连严肃文学内部也有过因派别不同而轻视彼此的偏颇(推重现实主义,认为浪漫主义不能太泛滥和突出个人,现代主义太消极失真。批判容易碰线,不批判缺乏责任感)而在一段时期遮蔽过一部分后来被奉为经典文本的作品。
网文也会因为读者口味不同,埋没一些或许会被严肃文学看起来是优质的作品。以订阅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的排行榜,无法代表文化性或教化性的优劣,而是代表大多数读者口味的风格,但这并不能说其他小众题材就没有人看,只是读者比例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