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三体》,一直不想说在国际上评价非常高,并且刘慈欣通过三体这本小说得到了很多奖项,刘慈欣这不三体在中国文坛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被称为中国科幻第一人。
为什么科幻小说吸引我
关啊关
刘慈欣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科幻第一人,与他的努力以及平时积累,还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分不开的,他作为一名工科生,爱学习爱交流是他的长项,对科幻由衷的热爱让他积累了很多的科幻素材,所以在科幻这一方面他是非常厉害的。他是开天辟地给你一个新的世界和时代出来,自然很多都是点子包袱扔里面,随便挖出一个东西就能写文章拍电影了。
可可和阿崔
谢谢邀请,我看过的科幻不多,就一部三体,可是这部小说刷新了我对科幻的影响,真的太棒了,问题是小说提出了很多很靠谱的理论,比如黑暗森林打击,曲率驱动,降维打击等等!还是向影视改编靠拢吧,否则就会小众了,现在文化都要迎合市场的,如果一定要固执地坚守个人风格和价值,就得拿出一鸣惊人的作品出来说话,还得找经纪推广,没有人脉是玩不转的,再好的东西都能埋没!比如同质量的东西到了一个平台上,或者高质量的东西和残次品在同一个平台上,你的高档东西没有出现在首页,无人问津,在平台的最末端,这就是资源与质量严重不匹配!所以营销大于作品!我知道你提问的不是这个,但这是我亲身体验,先去了解市场,这样就会少走弯路!可是有一点,当你打开市场的那时候,你的才华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或者已经没有当初对那份梦想的热衷与坚持,因为你经过了这么多,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到原来如此,疲惫了,也是驾驭了,也可能是你的侧重点不在艺术中了!
jackomiss
谈些观点:
1,科幻受众是小众,喜好与认识层次也不同,浅层科粉看的是科幻,深层科粉看的是哲科。
2,文化艺术受国家文明环境影响,对科学的热度决定了对科幻艺术的热度。
3,优秀的科幻艺术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这个创造力的核心魅力不是来自幻想的技术形式,而是创意思想,并且是第一个,这个第一创意是最灿烂的。比如,作品里有未来的飞行服,离子弹等等,这些是技术形式,与神话中的风火轮,芭蕉扇是一样的。而第一创意也是哲科思想,比如黑客帝国的“缸中之脑”,弗兰肯斯坦的“人工生命”,超时空接触的“不可知论”,盗梦空间的“人脑秘密”,生死停留的“梦的解析”,2001太空漫游的“科学思考”等等。
4,创意难。如果你是做科幻艺术创作的会发现突破美国和日本的创意都很难,当你为一个想法感到兴奋时,发现美日已有了类似想法的作品(之前不知道)。
5,科幻是艺术,有严肃的和娱乐的。目前多是以娱乐的占多数,严肃的只有纯粹的科粉才能看下去。
6,牛顿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颠覆了牛顿。科幻不必要一定要把科学道理讲通,在你架构的世界观,故事背景中顺理成章,合情合理,有逻辑及严谨性就是好作品。
7,电影特效只是一种手段,好的影视作品是人格魅力,不是颜值。电影超时空接触的特效比不上当今的表现技术,但它是一部神作。
8,中国科幻艺术的路还很长,当真正的科幻创造力提升一个高度时,国家创造力也一定是提升的。
雨中的云007
《流浪地球》这部新电影,把中国科幻电影推上了风口浪尖,长期以来被好莱坞垄断的局面被打破,这是否会改变世界科幻电影的格局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随之而来的是科幻和科学的讨论,于是乎网络上一片沸腾,什么样的声音都出现了。
对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来说,现在的讨论无疑是一个契机,在下一个阶段,一定会有一个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的爆发期,这种爆发是一把双刃剑,数量上的爆发性增长,必然导致作品的良莠不齐,未来必然会出现一大批粗制滥造的科幻电影和小说,这是必须要有预防措施的,否则有可能彻底毁掉中国科幻电影的大好前程,这是科幻作家和电影工作者必须要注意的。当然,科幻电影和小说被大家重视起来是一件好事,这可以提高科幻电影和小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每一部科幻电影和小说都有自己独有的世界观,是在科学幻想的格局下进行某一种探索,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想象,是对未来科学发展的一种展望,更是借助科幻这个工具来表达一种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警示,当然,这些东西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如果完全抛开科学这个基础,任由思想天马行空,这样的作品就脱离了科幻的范畴,成为玄幻小说,或者就是神话了,这就跑到另一个领域了。
Anywhere
jiating1216
没有科幻就没有未来,希望你的作品能引领科技新时代。不过就目前对于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态度,我确不能十分恭维。科幻电影并不是十分吸引人,有些有一点合理的科学成分,但又经常和陈腐的社会观念纠合在一起,有些就比较荒诞,粗制滥造,总的来说好作品不多。其实科幻艺术领域十分广阔,应该有很多优秀作品问世。
lslonglong
只要简单爱
谢邀!我是一个半百出头的农民天文爱好者,虽然这个年龄的人以很少再看科幻片。对一些带有引领科学发展性的正能量科幻片会不由的看一些片断的!特别对一些教育幼少儿开发大脑正能量想想的科幻片,作为今天评论者个人的观点是决对支持的!一些只为个人私利着想,打着伪科学,对一些里面内容多是暴力色情的一些烂片是特别烦感的。因为他们为了一己的私利害的是国内千千万万的孩童。
小根
2005年的时候,刘慈欣出版了一本书球形闪电,在记者发布会上(很简陋的发布机会),回答了腾讯记者的提问
“中国的长篇科幻小说要想真正腾飞需要几本卖出几百万册的长篇小说,以及由这些书产生的一两部票房上亿的电影或者在CCTV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剧”
然后这个家伙靠自己就把这两项目标都达到了。
中国在高速发展期,每个人都在为经济发展作贡献,也在努力的发展个人的经济。所以在中国的畅销书榜上,永远是“财经类”“成功学”这两类书占据主体地位。而经济已经发展的很高且后续乏力的欧美国家,畅销书榜永远是小说占据主导。
所以那些不看好科幻作品的人,其实没有发现,中国的整体文学市场都很疲软。上一个文学高峰期,还是由金庸古龙带来的武侠文学作品高峰期。那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事情,距今已经40余年了。
而且,文学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古今同台竞争,文学史上著作在不断累加,新人出头实际上是要和古往今来所有的著名作家打擂台。
所以,综上所述,科幻小说的发展任重道远,但是并不是什么“小众”的问题,而是小说题材整体疲软的问题。而且科幻题材因为其与科技发展的一定关系,还要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关注度。
最后,说说中国目前比较火的网络文学和YY小说,对其鄙视的人,请参考一下美漫-“漫威”“DC”的剧情和发展史,两者有极大的相似性。只是1938年开始美国漫画行业就开始整合了,分开的五指凝聚成了拳头,世界观统一、剧情关联,行业标准明确,而中国目前,纵横、起点几家网站其实做的也是这样的事情。
所以未来中国的文学会继续崛起,科幻分类一定是其中崛起的最快的几个类型之一。
阿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家刘慈欣的个人基本情况。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开始创作以来,获奖无数,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赵树理文学奖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不能共存的节日《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从1985年开始创作,到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历经30年的创作之路,终成正果。
称之为中国科幻第一人,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毫无疑问,此原因必须放在首位,这是科幻作家目前在世界级的文艺殿堂获得的最高荣耀,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氛围下,称刘慈欣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当之无愧。当然此所谓第一人,并不指当初清末民国时期创作科幻的第一人。
二、《三体》三部曲所包含的宏大世界观乃至宇宙观,征服世人。刘慈欣在创作时,从宏观入手,大气磅礴,涉及新纪元社会的价值观、宇宙观等,把人性、社会、伦理等都囊括进去了,做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黑暗深林法则,以两条基本公理出发,建立起一套学科,宇宙社会学。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基于当前现实推理的一种升华,而不是国外科幻界的纯技术幻想猜想。从某方面讲,开辟了科幻世界的新纪元,他所创作的《三体》把虚无的理论实用简单化而又不存悖论,大胆地将费米悖论解释为:被发现,总有一方被消灭。这个理论怕是将NASA的专家们都吓了一跳吧,对整个人类在现实社会中开展的宇宙探索,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超乎想象的技术性创作。既可以说,不像国外科幻的什么星际冒险、外星殖民、时空穿梭之类,听来乏味,而是有猜疑链和技术性爆炸描述,也有流浪地球的矢量发动机,以及全频道干扰,更有降维打击这一宇宙终极大杀器,所以才会有改编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的上映,虽然电影口碑不高,但至少这两部作品在读者心中的口碑还是极佳的,关于技术以及战争或灾难的场景描述,令人印象深刻。
可以说,刘慈欣老师的作品,有创意,又新颖,有一种宏大的历史史诗的感觉,所以2019年,他的长篇小说《三体》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称之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当之无愧。
kilygo
毕竟银河系本身已经是一个很广大的区域了,更往外的区域充满了未知,我不能确定我们的银河系的形态是否是宇宙中的普遍形态,更不能确定我们的物理学等规律在银河系外是否还能维持。
罗马那一米阳光
对科幻这个题材的小说,我认为读者讨厌没完没了的科普,更讨厌一眼看穿的伪科学卖弄
这中类型的内容在其他小说题材中,只是装饰,很少有读者较真
读者更在乎剧情和人物
但是在科幻中,最明显的是科幻电影
读者需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简单易懂,却不能烂大街的科学幻想
这种要求,与对其他类型小说的剧情要求,是相似的
但从严格程度来说,科幻读者的要求更高
李洛
很简单,科幻小说没有太大读者群,还是很小众的圈子,不能改编成电影的科幻小说没有太大价值,国人还没有很多能欣赏科幻小说的深度,科幻小说对于他们来说要么是沉闷的说教,要么是漫天的胡扯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科幻,需要娱乐性,这一点很多科幻小说家都搞错了方向,把科幻写成了只有特定某些人才看得懂的说明书,那样是不行的,科幻,首先要娱乐观众读者,才能具有自身的文化优势,比如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异形等等科幻元素,已经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这是科幻未来的趋势,能博取观众眼神聚焦的,才能具有自我价值……
Luckly·蓜◥
谢邀。
本人不是作家,但也有一部科幻小说叫做《误入七维时空》现在还在网上挂着,是2010年在启点小说网站发的。个人认为,科幻小说对于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智慧启迪,能够激励人们对科学知识的追求,也能促使人们在写书读书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更能使人们在向往追求与幻想的过程中淘野情操!
一般来讲,科幻小说中都是具有一些科学知识的,即便是作者构思设计的幻想情节,将来有一天其中的某一部分乃至某几部分也许会成为现实。所以个人认为,科幻小说做为文学作品的一个种类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个人希望有更多的人热爱科幻小说,能写的也可以动手写起来,让科幻小说这朵小花能够常开不败!
xiaoyuzhang
国内不少年轻科幻作者有个通病,就是脱离现实。是的,科幻小说也要有真实感。世界观设定和核心点子固然可以天马行空,但既然小说是写给人看的,那么一些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就不能随便动,否则就会让人觉得假,觉得不深刻。举个小例子,你看看这个帖子里的其他评论,足以看出,理性并不是人人都有,愚昧始终是写在人本能里的东西。那么如果你写一个故事,人人都很理性,互相之间思想都极其统一,没有冲突,那故事就很难写得精彩,更难以写得深刻。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还有很多,好的科幻作家首先是半个哲学家,还得是半个心理学家,最好还是半个历史学家,至于是不是半个科学家,反而不重要。那么怎么样达到这一点呢?我个人只想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个笨办法。
christine1022
因为人类还不确定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甚至不能确定银河系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河系,只能强行限定了银河系的范围,最主要的是人类本身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物种,本身就具有排外性,如果把科幻的范围扩大到银河系之外,那么银河系之外的生物既然能出现在人类的面前,就代表他们的科技非常的强大,至少在人类目前的条件下,几百亿年是不可能追的上的,也就是说这种科幻的主角根本不可能是人类,所以在看这种科幻片的时候,人类是不会有代入感的,顶多也就像人们看动物世界一般,甚至还不如动物世界,毕竟动物世界里面的物种是真是存在的,而人们想要幻想出一个符合人类认知逻辑的物种,绝对要比编一部科幻片更加困难,其中的差距以前也是几十上百倍的
竹林听雨
Sabrina_mee
30年来一直喜欢看科幻小说,好的科幻小说其实脱离不了小说的基本,就是文笔。很多好的科幻小说,其实涵盖的科学知识并不是特别复杂,但构思很奇特,文章的架构也非常有逻辑,辞藻也是运用的恰到好处。而且科幻类小说基本和悬疑是连在一起的,例如:前目的地,里面的科技含量很低,就是个穿越,但那种跳出因果的烧脑剧情,只教人拍案叫绝。
说说国内的科幻作品,除了几个赫赫有名的科幻大家外,网络上充斥着低龄式的科幻小说,什么机甲、什么宇宙特种兵、什么穿越游戏之类的粗制滥造的文字与匮乏的想象力,着实让人失望。
其实中国式的科幻可以有很丰富的题材,但由于中国很多神话、宗教等接近玄学,如何把这种玄学的东西推理到科学层面,是我们国内科幻作者们可以好好发挥的创意。
诗颖于余语欲
全世界都敬重科幻作者,中国也不倒外。刘慈欣也颇受敬重。只是影视和作品仍有不小的差距。科幻要走到科学的前面,需要渊博的科学知识和超前意识。还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说欠学的话,我还真不知有多少科幻小说值得一读。
miamiaj
我毫不怀疑,《三体》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不仅仅是在科幻层面上。我是一位女性读者,还是个数理化渣渣,所以当我开始读三体时,我其实并没有太明白里面的一些科幻因素。而且,第一部的硬汉文风也劝退了我好几次。直到我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再一次捧起这本书。(插一句,读书最好还是读纸质版,电子版真的不太容易入戏。)熬过前几章后,当汪淼进入了游戏,我也被深深吸引了。之后花了两天时间读完第一部,接着是第二部第三部。三部曲连着看完,我认为刘慈欣可以封神了,我已被深深折服了。
这部小说封神的理由很多,技术层面,硬科幻描写,想象力格局什么的,大家可以看前几位的回答,写的很好很到位,我就不多说了。我只从我的角度来谈谈。
格局上,第一部还在中国,讲述中国域内的变迁;第二部就是全世界范围,整个地球的生死;第三部直接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在四维空间中观照一切。那些抛开,人类的命运,宇宙的命运,交科幻因素,这其中古往今来,生死歌哭,个人的命运织成一部大史诗,令人不胜唏嘘之至。
这部书有着深切的哲学思考。而且不全是因循西方的哲学,他把我们一些古代的哲学家的思想也融进了小说之中。而且在第三部中还能看到道家和佛家的影子。抛开那些科幻因素,这其中古往今来,生死歌哭,个人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宇宙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令人不胜唏嘘之至。
最吸引我的,还是这部书中颇有意趣的闲笔。然而我觉得,会令一部小说不朽的就是这些闲笔。它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天天在发生,却没有多少人在意的东西。比如第一部里,那个惟妙惟肖的研究报告和最高指示;大兴安岭的山村生活;红卫兵的回忆;第二部里开头的蚂蚁和石碑,市民们关于房价和新闻事件的讨论,石家庄和山西交界处山区的景物,地下城市中未来生活的图景;第三部中,宇宙移民城市中公交车上关于早市菜价的讨论,还有那些麦田和蓝天……;哦,对,还有爱情,无论何时,都会存在的爱情。绝望的,希望的,肉欲与灵魂交织的美好的爱情。云天明和程心,程心和关一帆,云天明和艾AA,数十万年的爱意,在时空中交错,一次次的擦身而过,换来“三生石上旧精魂”。这爱情足可媲美《红楼梦》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爱情故事。所以,无论刘慈欣的格局多么宏伟广阔,科幻描写如何深刻,他最终观照的仍然是人的感情,人的生活和只属于人的温暖。正是: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
湖水湖风凉不管,看汝梳头。(龚自珍词)
老沈影谈
科幻小说的本质,还是离不开科学,离开科学的科幻小说,其实就是玄幻小说,跟鬼神之类没有区别,比如龙齿刀的双宇,科幻小说里的神作,不到最后,根本无法解密,看过最棒的,颠覆传统科学边界,必看经典。
以双宇为例,下面是一段原文:
他站起身来,忽然血液一下子没跟上,头有点晕,他摇晃着走了两步,忽然脑海中想起了一件事,一件让他震惊的事。
陈方洪想到了他的幽灵计算机,要不,怎么说他是跨越式思维呢?就这一下子,就跨回到了20年前。陈方洪定在原地,木讷的想:“我的幽灵计算机,正是利用类似大脑的预判计算,参照的是人脑的思维方式,然后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思想,如果反过来呢?”陈方洪忽然睁大了眼睛,差点没叫出来:“啊!反过来,如果把人脑,当成那台幽灵计算机呢?我是不是可以,对他进行操控,从而,从而让它自我修复,从新复活。”
想到这里,他有了一个没有人能想到,也不敢想的计划:“我可以对人脑,进行编程!”
“啊!人脑编程?”雷嘉看得入了迷,忍不住发出了声音,自己把自己吓了一跳。他惊魂未定的看着四周,好像也没什么动静,于是才慢慢平静下来。紧张过后,他发现自己的肚子空空如也,不断的用咕噜咕噜的声响,提出抗议。
他捧着肚子,拿着电筒四下张望,发现旁边一个墓碑前,正好有一对苹果摆在地上,估计是上坟的人忘了带走,这可是供果啊!雷嘉二话不说,拿过苹果直接一顿狼吞虎咽,很快,肚子饱了。吃饱后他才有力气,自我安慰的低声说道:“这位爷爷,反正你也吃不上,过几天就该长虫了,在你眼前放着怪恶心的,我帮你把它消了,不用谢了。”
满足了肚子,雷嘉再次翻开了日记本……
陈方洪在二麻子家,蹦出的那个想法,连他自己都怕,对生物进行编程,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不过,想到就要做到,他立马去县城里买来了相关仪器,那个年代,电脑刚刚普及民用,虽然昂贵,但只要花钱,还是弄得到的。
他照着以前的方法,改造了CPU,利用量子叠加态,搞出了一块幽灵CPU,这个时候的CPU,比20年前,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接着,他买来发电机,连上以后,一台幽灵电脑准备就绪。但是他知道,对生物的大脑进行编程,只是一个想法,他不可能直接用女儿来做实验。正当他犯愁之际,一只老鼠,从眼前高速掠过,他忽然有了一个计划:“对啊,老鼠也是哺乳动物,我可以用老鼠做实验啊!”
想到了这点,陈方洪就开始捉老鼠,这李度山什么都不多,就这老鼠,多了去了,十多天下来,他设置了10多个陷阱,一共捕获了几百只老鼠,原材料都齐全了,实验可以开始了。
它用半导体纤维丝,连接老鼠的大脑主神经,利用Y语言,编辑命令符,获得反馈。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技术不够娴熟,弄死了几只老鼠,后来,经验丰富以后,才慢慢的进入正题。可是,使用Y语言,对生物的控制是行不通的,理由很简单,Y语言是一种机器的解释性语言,并不是生物信息的可接受语言。
这一下子,让他犯了难,要对生物进行编程,首先要知道,生物的语言是什么,这里的语言,不是嘴巴上说的语言,而是代表生物大脑,传达或者反馈的信息时,大脑能读懂的东西,那就是它的语言。
这种语言,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电脉冲,但是电脉冲是一种及其微妙的东西,从表面上看,它不过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啊,对一种无差别的东西,如何编译啊!
这个难题,一直缠绕在陈方洪的心头,经过多次实验,他也没发现这脑电脉冲,有何区别,更没规律可言。这种情况下,他有点举步维艰的意思了,进,找不到门,退,又舍不得,两难啊!
这样一难,就是整整一个月,每天他都想着同样的问题,每天的结果,也同样没有结果,让人难受。
不过,陈方洪那是铁了心,就算把下半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搭上,也一定要让女儿醒过来,在听她叫一声爸。
陈方洪怒目苍天,狂妄的说:“鬼想带走我女儿,我就杀鬼,神不肯放过我女儿,我便灭神,天容不下我女儿,我就逆天!”
逆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就意味着,他必须要打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人类,几千年的科技成就,从新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系统,逆天而行。
既然决定要逆天,就要有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一种不属于地球生物的,思维方式。
从人类文明发展开始,大自然就告诉每一个人,要顺天应人,皇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西方最早的神学史,也是建立在这点之上,只不过,西方人的天是神而已。
但是陈方洪决定和它对着干,他把老鼠放入水中憋气,利用电子脉冲,穿过半导体丝,不断的刺激老鼠的大脑皮层,将老鼠从死亡的边缘,一次又一次救了回来,每一次死而复生的时候,老鼠的大脑,总会释放出,类似人类还魂的脑信号,他把采集道的脑信号,进行归纳总结,取名还魂电波,名字虽然很封建迷信,但原理却非常科学。
他认为,脑脉冲中一定含有一种暗物质,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到,但肯定存在。要想找到它,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在毁灭它的一瞬间,抓住它。
举个例子,要想知道一部汽车是由什么构成,只看表面,是永远看不出来的,必须要把它撞得粉身碎骨,各种零件才会自己跑出来。
在举个例子,要知道人是由什么构成的,其实很简单,剖开肚子,拿出内脏,一目了然,毁灭,才能看得更透,这就是逆天之道。
果然,通过对几百只老鼠,死亡前后脑电波的测试,在这个大数据的基础上,基本可以做出归纳总结。他发现,老鼠的大脑脉冲,其实是由三种脉冲组合而成,首先发现的是A脉冲,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种弱磁力,通过弱磁力,产生电粒子运动,发出信号。
在A脉冲发现不久,他又发现了另一种脉冲,这种脉冲,是通过强核力,迫使产生弱磁力,从而推动A脉冲,于是把他命名为B脉冲,AB脉冲之间,互相作用和转化的关系。
在实验了几百只老鼠后,这两种脉冲都能完整显现,正当他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在一只已经死去的老鼠那里,他又发现了一种很小很小的脑脉冲,这种脉冲,转瞬即逝,但是又十分清晰可见,变化无穷,没有固态,很明显,这是一种全新的脉冲,由于很难检测到,所以称其为X脉冲。
找到了脑电波的三种脉冲,事情就简单了,A脉冲就是0,B脉冲就是1,X脉冲,不用我说,你也应该猜到了吧,对,幽灵函数。换句话说,哺乳动物的脑电波,就是这三种,这也正是三分思维的物质形态。
由于X脉冲信号是个变量,他使得我们的思维具备了预判的能力,这和幽灵计算机的原理完全同源,或者说完全兼容。
基础武器有了,第二部就是输出武器了,陈方洪把那些神经损伤的老鼠,分组排列,分别提取A、B、X三种脑脉冲,然后利用幽灵计算机,运用Y语言,编译成可操作的编码。
最后在把这些编码,利用半导体和幽灵计算机,写入老鼠大脑,同时,观测老鼠的反应,直到能活动为止。经过反复编码,他终于总结出编码语言的特点,他把这种可以作用于生物的语言,取名X语言,这种语言,是建立在Y语言之上的,一种高级生物语言,编辑大脑的过程,就是编辑生命的过程,编辑生命的过程,就是生命编码。
比时间多一秒
科幻很好理解,科学幻想,归根结底还是幻想,只是有科学依据的幻想。所以从某种程度将,科幻本身就是发明、创新,对科幻小说而言,对社会是有推动作用的,类似于中医的“看未病”,所以我非常敬佩科幻小说作家。
思考是人类不同与其它物种的显著特征之一,圣人言“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等等都点名了思考的重要性。我们思考过去,可以终结经验教训,以史明鉴。思考当下,可以清醒头脑,英明决策。思考未来,那就是我们科学幻想家的事了。
科幻不代表空幻想,那是供大家破闷解乏的小点心而已。科幻首先是尊重科学,西游记不是科幻,里面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不符合常理。但它天马行空的幻想中有些却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成为现实。如孙悟空拔根汗毛变成猴子猴孙,现在的克隆技术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所以科幻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古人想飞,现在的飞机️做到了,古人想千里传音,现在的手机做到了,而且每一个科学的大跃进都会带动社会的大变革,这些不都是科幻家们提前预示的吗。
再说科幻电影,电影的出现肯定比科幻小说晚,电影是一门通过视觉和听觉表达的艺术,这一点和科幻结合相得益彰,科幻中多有现实难以看到的壮观场面,通过电影的画面展示出来,直观的表达了科幻小说的描述,又给电影带来了美感,最重要的观众得到最佳的体验,所以科幻电影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类型。
尤其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好的科幻小说更需要通过电影展示出来,毕竟能沉下心看书的人不多,通过电影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
小野猫
是有科幻作品出银河系的,比如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当然星球大战是不是科幻有争议)。科幻作品的分类有很多,这边稍微介绍一下。
1.近未来的低技术科幻,往往以某一项科技的发展作为核心设定,比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编码,人造生命等,这是目前科幻的主流,因为这种科幻是附加于目前的社会伦理体系的,最容易引起讨论与共鸣。代表作有生化危机,猩球崛起,人工智能,头号玩家。
2,赛博朋克社会科幻,这是上个世纪一批大师级人物共同创立的世界观,银翼,攻壳,阿基拉……我个人认为是科幻的黄金年代。它建立了一个虚幻但逻辑严密,技术发达但可以预想的社会体系。但几乎所有的赛博朋克作品都会避开星际探险这一话题,因为赛博朋克的核心设定是压抑而悲观的。
3,高技术下的社会,这是在冷战时代一帮最浪漫的科幻作家吗建立的近乎完美的社会理想。核心就是吹捧各自的理想,苏联和美国是急先锋,美国更甚。完美的把浪漫主义的英雄情怀和科学幻想结合起来。冲出银河系的科幻作品一般都是这一类。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就是这时候出来的。
4,反乌托邦和末日启示录作品,这部分作品大都充满悲观,是反技术的。就算有星际殖民也是持否定态度。
为什么冲出银河系的很少呢?因为在理论上不存在在星际间来去自如的方式。我们目前的理论物理否定了我们冲出银河系的几乎一切可能,冲出太阳系也只是留下了一丝可能而已。除非我们能把自爱因斯坦开始的工作全部推倒重来,那么冲出银河系的星际航行就只能在科幻小说里。
卢赖赖
谢谢邀请。我也爱科幻,写科幻,但是对目前中国科幻环境并不看好。一方面主流导向对于科学不够重视,一些大学甚至关闭理论科学系开设政治专业。各种媒体也注重娱乐和名利,几乎没有科学类节目,即便有也是走近科学那种愚弄观众的低级栏目。而《科幻世界》把科幻定位成校园文学的恶果也没有消除,在大多民众印象里,科幻是“孩子的玩意儿”,你讨论麻将和财经他们会认为你成熟,而讨论科幻会认为你幼稚。所以人们不重视,也不懂科幻,尤其是分不清科幻与魔幻的区别。在这样的环境里,只有刘慈欣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对社会人文的深刻思考,写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准的作品,但仅此而以,因为人文思考是主流不支持的,也是大多数科幻作家欠缺的。所以我国目前的科幻环境依然落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裙子小姐爱夏天
古往今来,能“出圈”的作品,一定是能在各种文化中引起共鸣。2015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奖,实至名归。
《三体》既是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一部人类文明史,还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三体》的风靡,是因为它兼具中国性和世界性,既有关于中国历史、文化、风物的扎实描写,也有优秀的科幻设定,让外国人也能理解、共情、认同。刘慈欣是在用写历史的方法写科幻。
你看,他借着科幻的设定,给我们演绎了一次人类有史以来最最彻底的清零,让我们看到了最最可怕的浩劫。小说讲的是一个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历史多次重申的道理!
在《三体》中刘欣慈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世界,打开了一个个天大的脑洞,比如小说中刘欣慈提到的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是一个三星体系,有三颗恒星。也就是说位于其内的行星“三体”星,有三个太阳。这好像是不可想像,但就是在2016被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比邻星内有这样的行星,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比邻星b,大小是地球的1.3倍,位于宜居带,跟地球很像。小说中的“三体”星被发现了,这说明作者是有一定科学及天文知识的,而不光是凭空想像出来的。
2014年,天文学家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通过计算推导:宇宙是平的,可能是无限或是接近无限的。这和以前的认知又不一样了,以前的认知是宇宙是有限的,但是是没边没沿的(如果不理解那我们想像一下二维世界的地球表面,是有限的,但从任意一点绕地球一圈,都会绕到起点,所以是没边没沿的,三维世界也可以这样理解)。而且从微波星图来看,宇宙的密度是一致的,就是说像地球这样适应生命存在的环境不是特殊的,是一种必然。这就脑洞大开了,因为宇宙是无限的,那就说明有无数个像地球这样的星球,而生命诞生的概率是有限可能的一种,哪怕概率再小,乘以无限还都是无限。进一步说明宇宙中有无数个像我们一样的“人”,而且有无数个“你”。
在《三体》中刘欣慈给我们开的脑洞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宇宙社会学的理论,这也是刘欣慈的思想实验之一,宇宙有两个原理:一个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是宇宙的资源有限,宇宙博弈是零和博弈,资源你用了,我就没有了。宇宙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猜疑链,不同文明发生接触,由于彼此的猜疑,不信任就会发生互相残杀;一个是技术爆炸,科技会有加速发展的特质,一个文明现在不如你,但是你不发展,对方就有可能加速发展超过你。由此就引出一个黑暗森林法则:文明就像黑暗森林中拿枪的猎人,如果有人在黑暗中暴露了自己的坐标,代价最低的方案就是先开一枪。
黑暗森林法则暗黑、冷静、理智的让你后脖根冒冷风。不过这可能是更接近现实的真像。用刘欣慈的话就是“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春天在哪里
也许因为现实太饱满,中国很少科幻题材的音乐,外国当然是有的。尤其六十年代的英国,在美苏太空竞赛、美国登月等消息的刺激下,文艺的英国人以艺术的形式加入这一伟大的人类理想主义实验中。大导演寇比力克拍摄《2001太空漫游》则把这一科幻热潮推向顶峰,先是许多英国年青诗人写作科幻题材的诗,他们被称为“火星派”,同时流行音乐中的迷幻音乐流派迅速向科幻题材靠拢,本来它们就有神秘主义倾向。
结果是诞生了所谓“太空摇滚”一脉,代表音乐人有大卫. 鲍伊David Bowie和平克.佛洛依德Pink Floyd乐队。平克.佛洛依德的《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和迷墙(The Wall,1979)是深刻的反乌托邦科幻作品,而大卫. 鲍伊更是对大众和时尚都有广泛的影响,因为他呼应的是当代的心理。
大卫. 鲍伊的科幻名曲,除了《Starman》,更著名的是Space Oddity,貌似是搭宇宙热顺风车的时尚作品,深处却呼应了冷战时代个人为集体所摆弄的孤独感。直到1976年,鲍伊在作品中“杀死”了自己最有名的分身:外星人“Ziggy”,他的科幻时代才暂停。
中国当代也有一支临时的科幻乐队,叫做“火星纪事乐队”阵容都是怪兽级别的音乐天才:魔岩三杰之张楚,摇滚古筝圣手王勇丶实验大师王凡等中国音乐传说人物,主脑则是香港音乐家李劲松,这支概念乐队只在香港艺术节演出过一次。
topbuyerr
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幻的框架跟画画先来个速描,原后修饰填色作品成型,中国人缺一想天开的想法,先想天边事后想宇宙中心事再回想地球人类身边事,大至衛量得出科幻与现技术来实现科幻变成现科学成品的距离有多远,能不能实现,超想象力,我是黑屋里瞎想的人,叫黑屋瞎想,
背包的驴
科幻小说局限性很大,因为人的想象力本来就不开阔,再加上科学认识不高,所以,科幻小说并不神奇。宇宙不是科学造就的,科学也没有能力造就,这足以说明科学认识的低下。要知道人是宇宙中的产物,人的思想想的再高也不会高过宇宙去,宇宙的真实情况比人想象的要神奇得出。因为,人是在宇宙之内的,人的思想可以肯定也是在宇宙之内。部分小于整体是绝对的,数学中所谓部分等于整体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管它是哪个名人说的,也不管是哪个所谓的伟大科学家吹捧的,都是错误的!很多人连人是宇宙的产物好像都忘了,甚至认为只有人才有智慧了。宇宙中没有产生智慧的因素,人怎么会有智慧?真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了!
古代有许多神话,绝不收所谓的科学制约。流传下来的只能是低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人的思想接受不了的慢慢的就传不下去了,凡是流传下来的都不会太高。
现在科学很多都认识不到,特别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限制。其实它们的基础光速不变和测不准原理都是错误的,理论都是错误的,以它们为基础理论写不出来好的作品的。只有突破科学制约,才能写出好的小说的。
胤
经济学科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我也一直在寻求与此有关的(包括所有以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为基础的)科幻构想.
像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于帝国三部曲中的《星空暗流》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经济学,而海因莱因的《银河系公民》也渗透了这一点,
但这些都比较肤浅,只体现了市场经济或经济对社会的作用这些比较浅显的议题。
而以经济学中的概率论为主体的科幻小说可就多了,如橱窗里的荷兰赌徒等等,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经济学科幻。
虽然我不能肯定是否世界上还没有真正以经济学为主体的科幻面市,但我相信这是一个一定会被写到的主题,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自己提出一些构想嘛。
PS:很高兴有人能对科幻的创新作这么有创见性的思考,我再回到你的问题本原说一说吧。我想你应该十分关注科幻的“预见”这一功能吧。如果说预见金融危机,太多的书都或多或少地提到过(反乌托邦小说中设想的各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崩溃;各类经济学书籍中对未来经济危机的预测),不过“预见”只是科幻的一个功能,而非特征,往往也不是目的。科幻中的“预见”都不是针对于某一事件的,只是按其对未来社会走向的构想自然推理而成的产物,而后真正发生危机时,人们将小说中的描写一套,发现很像,不过是证明了小说在科学推理上的严谨性于在幻想上的切实性罢了。预见的真正目的在于警示,所以我相信近几年一定会有以科幻小说为形式的描写金融危机的书问世,因为此时的人们,太需要警示。
蛛蛛
感谢您的邀请!
科幻文学艺术做品就是科学进步萌芽。我们的国家科幻与科学探索的能力都是落后与世界的!科学探索落后是一流的问题,但是也有科幻文学不进步的原因。看看我们科幻总是摆脱不了神话色彩,这就是老文化的影响入梦太深。科学探索我知道了如何起步,当然对科幻也有了新的认识。首先要明白科学是科学,神话就是神话,科学幻想就要是未来的现实。写科幻作品要找科学探索者采风取经,看看哪门的经大家好接受,能接受,就是科幻的灵感。
最后一定要明白科幻是一个能推动国家的民众进步进化的伟大事业,不是整俩钱那么简单。
泛彼柏舟
自由
科幻作品以其具有的严谨性可以科普,以其广阔的思维性激发大多数人的想象空间,以其多维的手段表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电影)等等。总之它是寓教于乐重要形式,而严谨性是最主要的。
亚伟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市,山西阳泉人,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作协副主席[1][2],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超新星纪元》、《三体》、《流浪地球》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三体III获2011年度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4]三体III获《当代》长篇小说2011年度五佳[4]《三体》获2013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金奖[4]三体III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幻文学门类)[4]《三体》获2015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收起
作品集全部
三体3:死神永生
三体2:黑暗森林
三体 1:地球往事
三体ⅱ
流浪地球
三体
球状闪电
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信阳市罗山,山西阳泉长大。
1985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工程系。
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后于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
1989年创作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首版和中国2185,但未发表。
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科幻世界》杂志社投稿
1999年6月,在《科幻世界》首次发表两篇作品《鲸歌》和微观尽头,同年首次凭借《带上她的眼睛》获得1999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
2000年发表短篇小说《地火》、《流浪地球》,凭借《流浪地球》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
刘慈欣
2001年发表短篇小说《乡村教师》、《微纪元》、《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凭借《全频带阻塞干扰》和《乡村教师》首度同时获得银河奖两项奖项。
2002年至2005年间,刘慈欣凭借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连续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期间的主要作品有《朝闻道》、《思想者》、《地球大炮》、诗云、《镜子》、《赡养人类》等,并于2003年1月和2004年6月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和《球状闪电》。
2006年5月,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第一部开始在《科幻世界》上连载,一直持续了半年多,到年底结束。同年凭借该作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
2007年底完成系列续作三体2:黑暗森林,于2008年5月出版。
2010年10月出版第三部三体3:死神永生,再度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7]
2011年凭借《三体》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当代》长篇小说2011年度五佳。[7]2011年10月21日在阳泉市作协四届一次理事会议上被选为阳泉市作协副主席。[8]
2013年凭借《三体》获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同年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第一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7]
2014年5月26日宣布《三体》三部曲的英文版将于2014年10月、2015年5月、2016年1月分三步在美国出版发行。[6]7月任首届“这篇小说超好看”类型文学奖评委。[9]8月正式调入阳泉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和研究工作。[7]11月宣布担任电影《三体》的监制。[10]
2015年2月,凭借《三体》获得美国星云奖提名。[11]2015年3月,接任腾讯移动游戏“想象力架构师”。[12]2015年4月,作品时间移民获得“2014中国好书”奖项。[13]2015年6月获2015腾讯书院文学奖“致敬小说家”。[14]
2015年8月23日,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15]2015年9月12日,刘慈欣获第26届科幻银河奖特别功勋奖。[16]
2015年10月18日晚,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并被授予特级华语科幻星云勋章,该等级勋章只有获得国际最高科幻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的作家有资格获取。[17]
2016年1月19日,被评为“2015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18]
2016年3月4日,在接受采访时确认,自己已当选山西省作协副主席。[1]元力影业开拍青少年科幻动作系列电影混沌之城,刘慈欣为该系列影片担纲监制[19]。
2016年10月,刘慈欣成为中国"火星大使",为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宣传推广工作代言。[20]
2017年4月4日,雨果奖候选小说名单揭晓,刘慈欣以《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英文翻译:刘宇昆)再次入选雨果奖最佳长篇提名[21]。
2017年6月25日,刘慈欣凭借三体3:死神永生获得了世界级科幻奖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22]
2018年7月12日,IDG资本宣布正式聘请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担任IDG资本“首席畅想官”。[23]
2018年11月9日,刘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表彰其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做出的贡献。[24]
2019年1月31日,参加综艺节目晓说2019。[25]2月5日,担任编剧、制片人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26]同日,编剧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在中国上映。[27]同日,参加2019东方卫视春晚。[28]4月,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官网上宣布,布兰迪斯大学会于2019年5月19日举行的毕业典礼上授予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文学荣誉博士学位。7月,加盟江苏卫视科幻综艺节目从地球出发。
小玩家闹闹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最近《流浪地球》热映,引发热议。我觉得,无论这部电影有多少BUG,能让大众对其中的科学问题进行热议,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之一(另一大成功正如郭导所说,培养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制作)。
我所在的一个高端科幻群中,好些群友的同感是:
在中国,什么是科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蒙圈的。科技混同于科学,科学分东西,科学家视为科学代言人,足见科普之重要。科幻小说如果不能区别于玄幻、魔幻、神幻小说,那《三体》、《流浪地球》掀起的科幻热必然会被玩坏。
我们进而讨论到:
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科学,直到五四时才开始呼唤赛先生,但迄今绝大多数中国人搞不清科学和技术的区别。简而言之,技术,是改造世界;科学,是解释世界。中国所谓四大发明,其实都不是科学,它们是有用,但没有科学成分和理论基础。
就像科学引进后,中医会包装成中医科学一样,而中医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传统医学”,和四大发明一样,有用,但没有科学的基础……
科幻类别的作品,应该是符合现有人类科学认知基础上的演义。如果把现有人类的科学认知比喻为"沙盘",那"沙盘推演"就是科幻小说。如果另依据一套非科学的认知,比如宗教,特异功能,中医,那沙盘推演出来的就是神怪小说。正如反转、中医有市场一样,神怪小说仍会有市场,在中国会很大,很持久,就看作家本人的价值取向了。
总之,如果科幻小说和影视能够培养国人的科学思维,就是科幻作品最大的作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miaoyingqi_
如果你真的想看中国的好科幻,推荐你看创造宇宙说明书,这本书前身是宇宙通鉴。好科幻不一定出名,现在不出名不代表以后不出名。好科幻要看内容,看内涵,看思想,系统的去看。看这本书在系统地讲什么,看他的世界观,而不是人云亦云。现在很多喷子,没有看完全书就开喷的,多得是。只有通读完全书,才有资格评论。
lizhensheng
新奇的,大家没见过的,没有抄袭其他作品的情节.思路.走向.
名字真的很重要。喜欢看小说的人千奇百怪,抓住这些人的心理,可能没必要挖那么多坑,写多么精彩,但得吸引到我们
科幻类脑洞应该也非常重要吧 也要使用得当 再配合实际,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
还有就是不能跑题吧 我曾看过一部小说,本是武林流,写着写着成了修仙流,,,,
思路越广,章节越多,章节多了挖坑就容易乱了,前后不呼应,我也曾看过一部小说,前面明明把这个坑填过一次了,后面又提到了这坑,并用不同的方式又填了一遍,我当时就在想,作者是不是换人了……
看这么多小说,还是喜欢这种书写形式,方便快速浏览,当然听书的除外.,,,
12年老书虫飘过…………
apcordiesel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对我等骨灰级科幻迷来讲不构成问题,那就是精神食粮啊啊啊~~~~~但是放到大市场上情形就有些变化。个人观点科幻作者并不一定非要迎合所谓的“市场”,而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新颖震撼的故事。因为它本来就是以瑰丽的幻想夺人耳目,给人启迪的。如果一味地以标准的商业开发模式,考察大众口味,那么按照排在前几位的题材(比如科幻机甲、科幻战争、科幻动作、科幻悬疑……)来写,往往囿于一种很成型的固定模式而很难出新,也很难吸引到更多的人。而真正精耕细作,视角独特且内涵丰富的作品往往耗费人很多的时间、灵感和脑细胞,得耐得住性子,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开始可能不会被太多人接受。就像《三体》第一部版权区区10万就让大刘转手了,估计也是经济或精神上有点撑不住。但当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你的作品,那么市场的问题也就随之得到解决。这个过程枯燥,焦虑,压力山大,撑住!
从人群和文化语境来看,中国人有农业国深厚的“大地文化”基础,现实踏实,不尚玄谈,不爱做梦。就算对科学本身的理解也经常和技术混淆。因为汉字上“科技”两个字经常连用,但实质上这两个字所指向的内涵并不相同。科是求知、探索、理论创建、学术研究,是站在前沿上的远望和终极求索;技则是由科学指导的,落地的改善人们生活的技术。中国人,即使改革开放后经常挂在嘴边上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实也只是理解到“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使人更幸福、更快捷、更……”的地步。这种程度对于理解真正科幻作品所要展示和探讨的深厚人文内涵,理解科技与人、与社会、与伦理、与道德、与法律等因素在未来一定发展语境中的复杂关系远远不够。所以目前在中国大多数人的头脑中科幻作品和“少年文学”还是分不清楚。总以为瑰丽的幻想只属于未成年,人长大了就要“回归现实”等等。殊不知科学幻想并非胡思乱想,科幻作品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用最严谨的逻辑和最大胆的想象结合,推演出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科学更重要,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或许可以这么说:“现实越沉重,我们就应该越冷静,越沉着,在分析现实的种种条件同时大胆设想,努力延伸,反复论证,最终才可能找到合适的解决之道。”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科技的发展以及国人和世界交往的增多,很多人的意识开始变化,开始意识到民族要腾飞必须全面解放思想,吸收各处营养,但传统思想和文化中的种种禁锢还是严重且无法避免。所以对于中国的科幻作家们未来还是坎坷不平,充满挑战的。
从科幻迷本身这个群体上看,据个人的观察中国科幻迷中喜欢“硬科幻”的人还是很多的。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硬科幻理论扎实,吸引力强,情节场景比较容易“图像化”,所以受人欢迎。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玩的了硬科幻,因为那需要逻辑、理论、学术的功底皆强,还要会讲故事。纵观历史,硬科幻写的好的自身不是科学家就是工程师(包括刘慈欣),其他文科生硬写,估计会不伦不类。当然有些以笔法和人文核心表达见长的“软科幻”作品本人也比较喜欢,比如夏笳和郝景芳的作品。这个不过给你个参考,自己按照自己的特长发展,呵呵。
从《流浪地球》的预告片中,很多人可能看到了中国科幻未来的希望。当然我们也要留下电影人试错和发展的空间。用刘慈欣自己的话说,拍总比不拍强!路要一步步走,人的思想也会一点点地转变。祝愿中国科幻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也祝愿所有在这片“黄金原野”上耕耘的中国科幻人能够不忘初心,不放弃理想,为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谢谢!
191
个人挺喜欢科幻小说和电影的,让普通百姓也能从中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但是希望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能多写、多拍一些硬核小说、电影,虽说是科幻,但还是希望能以现实科学为依据,辅以适当的对未来科学的憧憬
zoezhou
基于现实,尽情脑洞。例如:地球出现危险,就和人一样,要么解决问题,要么远离问题,解决不了呢,我们就远离,怎么远离,就需要脑洞大开了。
再比如:吃完饭剔牙,牙签由微型机器人构成,可帮人扫描自主剔牙,最后变成固齿物质。
第一例会让普通人有认同感,都TM火烧眉毛了,解决不了还在作死,不是傻逼吗?
第二例会让大众觉得这才是科幻,才是未来,就和现代高科技一样,方便和丰富
bdccb
不请自来,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说一下乐哥自己对科幻小说和电影的阅读与观影历程,顺便表达一下个人的态度。
科幻小说我是从上初中开始看科幻小说的。那时候我们县城的邮局旁边有一个书报摊,在我上学必经的路上,我每期必买的杂志,就是《科幻世界》和《飞碟探索》。可以说,这两类月刊,陪伴我一起度过了初、高中整整六年,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为我的青春期带来了无数幻想。
上大学之后,我又接触到了科幻世界惊奇档案,一本全彩绘的科幻类杂志。也是在这里,我接触到了《九州》世界,并且掉进这个“深坑”,到现在都爬不出来。
上世纪90年代,文化娱乐远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很多电影,都是在DVD或者街边录像厅看的。2000年左右,我看了《独立日》,《第五元素》,《星河战队》,《星球大战》等科幻大片,震惊之余,才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好看的科幻电影,可惜都是美国人拍的。
自己对于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态度首先,我是一个业余科幻迷,所有的科幻作品我都喜欢。
其次,我身边喜欢科幻作品的人不是太多,科幻题材相对来说比较小众。
最后,我希望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家,拍出越来越好的科幻电影,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喜欢科幻作品。
个人认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所包含的积极影响和科普意义,是一万部商业娱乐片加起来都比不上的。
衷心祝愿题主深耕科幻领域,希望早日能够拜读到题主的作品!
谢谢!
小爱_Annie
说实在的,外国人在科幻片的编导上主要已经依靠特技加科技手腕震撼场面来吸引观众眼球,没有新意!例如写外星人的就相当蹩脚,当人与外星人接触的镜头,会出现啥状况这些好莱坞编导是无法构思出来的,如果一旦经科学证实外星生命的生活方式,所有的有关外星人的影视作都得下架
大粒儿
刘慈欣能成为中国科幻第一人,是因为他获得了科幻诺贝尔奖,并且他写了三体多部科幻文学,还有包括流浪地球十分具有科幻性质,而且呢,这类小说呢,是十分具有真实感的,所以称之为中国科幻第一人
钟家小珊
jackweung
亿米陶
daysp
天尊
抓狂的信大人
chenpeng
Andrew丁丁
o_wing
想个ID是很麻烦的
Lucky__
iwintercherry
小兔神飞绪Bunny
gavincn
牛肉的味道
pr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