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个人觉得是大刘短篇的杰作。还有《圆圆的肥皂泡》和《地球大炮》这些,个人觉得写得不好,但是貌似很多人喜欢。《三体》就不多说了。
科幻小说小众
[作品]Many Moons
Princess Lenore is ill from eating too many raspberry tarts. She believes that possessing the moon i...
[作品]Rocket Man
Grammy winner for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from Disney's 1994 blockbuster movie "The Lion Ki...
老黑熊
fumengdalian
全利利
应该是前几年科幻世界译文版上面的《深渊上的火》,弗诺 文奇著,后来的单行本好像更出名一些,但是的确之前是在译文版上刊登过,分上下两期,你说的是一个外星人的种族,就是几条狗儿用心灵感应的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数量越多智力就越高,好像哪个的飞船掉到他们那个星球上去了,我也是很久之前看的了,但是可以确定你说的就是这个。。
爱德华的翅膀
叶永烈的《腐蚀》。叶永烈是一个科普作家,写的少数科幻纯属玩票,然而部部经典。当时还小,对“科学家”这种职业有一种神奇的向往。然而这部小说让我知道了科学家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爱恨嫉妒。小说的“科”成分其实很简单,人类遇见一种腐蚀性极强的太空细菌之后试图研究其为人所用的故事,然而标题里的腐蚀指的同样也是人心的腐蚀。不多剧透,想看的自己去看吧。
slamly
我看过王晋康的《生命之歌》。DNA编码谱成曲子,暗含生命的奥秘。作者的思想很有创意,一种存在数百年的真菌将整个世界陷入丧尸危机,人类的饥饿到底会产生多大的悲剧。
可可猫
应该是前几年科幻世界译文版上面的《深渊上的火》,弗诺 文奇著,后来的单行本好像更出名一些,但是的确之前是在译文版上刊登过,分上下两期,你说的是一个外星人的种族,就是几条狗儿用心灵感应的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数量越多智力就越高,好像哪个的飞船掉到他们那个星球上去了,我也是很久之前看的了,但是可以确定你说的就是这个。。
春天在哪里
也许因为现实太饱满,中国很少科幻题材的音乐,外国当然是有的。尤其六十年代的英国,在美苏太空竞赛、美国登月等消息的刺激下,文艺的英国人以艺术的形式加入这一伟大的人类理想主义实验中。大导演寇比力克拍摄《2001太空漫游》则把这一科幻热潮推向顶峰,先是许多英国年青诗人写作科幻题材的诗,他们被称为“火星派”,同时流行音乐中的迷幻音乐流派迅速向科幻题材靠拢,本来它们就有神秘主义倾向。
结果是诞生了所谓“太空摇滚”一脉,代表音乐人有大卫. 鲍伊David Bowie和平克.佛洛依德Pink Floyd乐队。平克.佛洛依德的《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和迷墙(The Wall,1979)是深刻的反乌托邦科幻作品,而大卫. 鲍伊更是对大众和时尚都有广泛的影响,因为他呼应的是当代的心理。
大卫. 鲍伊的科幻名曲,除了《Starman》,更著名的是Space Oddity,貌似是搭宇宙热顺风车的时尚作品,深处却呼应了冷战时代个人为集体所摆弄的孤独感。直到1976年,鲍伊在作品中“杀死”了自己最有名的分身:外星人“Ziggy”,他的科幻时代才暂停。
中国当代也有一支临时的科幻乐队,叫做“火星纪事乐队”阵容都是怪兽级别的音乐天才:魔岩三杰之张楚,摇滚古筝圣手王勇丶实验大师王凡等中国音乐传说人物,主脑则是香港音乐家李劲松,这支概念乐队只在香港艺术节演出过一次。
采玉流莲
我们国内的长篇科幻貌似不多,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看后印象深刻的,如刘慈欣的:《地球大炮》,用我们很熟悉的牛顿第二定律展开,从地球一端到另一端仅需四十多分钟。
胤
经济学科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我也一直在寻求与此有关的(包括所有以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为基础的)科幻构想.
像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于帝国三部曲中的《星空暗流》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经济学,而海因莱因的《银河系公民》也渗透了这一点,
但这些都比较肤浅,只体现了市场经济或经济对社会的作用这些比较浅显的议题。
而以经济学中的概率论为主体的科幻小说可就多了,如橱窗里的荷兰赌徒等等,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经济学科幻。
虽然我不能肯定是否世界上还没有真正以经济学为主体的科幻面市,但我相信这是一个一定会被写到的主题,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自己提出一些构想嘛。
PS:很高兴有人能对科幻的创新作这么有创见性的思考,我再回到你的问题本原说一说吧。我想你应该十分关注科幻的“预见”这一功能吧。如果说预见金融危机,太多的书都或多或少地提到过(反乌托邦小说中设想的各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崩溃;各类经济学书籍中对未来经济危机的预测),不过“预见”只是科幻的一个功能,而非特征,往往也不是目的。科幻中的“预见”都不是针对于某一事件的,只是按其对未来社会走向的构想自然推理而成的产物,而后真正发生危机时,人们将小说中的描写一套,发现很像,不过是证明了小说在科学推理上的严谨性于在幻想上的切实性罢了。预见的真正目的在于警示,所以我相信近几年一定会有以科幻小说为形式的描写金融危机的书问世,因为此时的人们,太需要警示。
shirleymao
大饥之年,高中同桌买的一本科幻小说里的一篇,当时我并未接触过任何科幻类的文学作品,却在他的推荐下一口气看完了。作品可能有些小众,也有些诟病,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无疑是震撼的,感觉像是在看一部好莱坞电影的剧本。
alanzg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著名书籍。1828年2月8日,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
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神秘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他还是许多发明家的老师,凡尔纳将它科学幻想的内容写得那么详细准确,头头是道,以致许多学术团体对他书中列的数字,有时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推算。 星新一 卫斯理 喂——出来
Mr.Rock~
遇见安娜,本来觉得乘客与创造者更好的~但是长了点~~
下面是文章
春寒料峭的下午,我第一次遇见了安娜"苏,并且一见钟情。
她来的时候像个精灵般悄无声息,赤裸的脚尖从挂满露水的草丛里穿过,比一阵风还要轻盈。那时候我正像平时那样坐在园子角落里最高大的橡树下,微弱的光斑透过树叶缝隙,掉落进面前一大从毛茸茸的尖角樱草中,有一种粗糙而又鲜嫩的奇妙质感。我手里握着炭笔全神贯注地坐在茂盛的草丛中,膝盖上铺着画板和淡黄色活页纸,手腕和胳膊上都粘满了大片黑乎乎的炭痕,很久没换的睡衣皱巴巴地贴在身上,被各种草汁和泥浆沾染得变了色。我想那就是安娜第一眼看到的形象,一个弓着背的消瘦身躯,裹在又脏又旧的睡袍里,一心画他面前的尖角樱草,甚至没有抬一下头。
于是她就那样一直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一只乖巧的小鸟。我已经忘记是怎么发现她的,或许是因为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有一点点温暖,一点点湿润,混合了薄荷、月桂或者新鲜石榴的香气,随着血脉搏动在微醺的空气里荡漾起一环又一环细碎的涟漪,轻柔地拍打着我敏感的知觉。又或者那全部是我的想象,我只是感觉到周围的氛围开始变得有些不同,于是我深呼吸,抬起头,安娜正站在那里,穿着很大的暗绿色手工粗织毛衣,阳光从斜上方照亮了她脸颊上新鲜明艳的粉红色,一瞬间仿佛整个人都在那件毛衣中散发出光芒。
我们就那样互相对视着,很久没有说话。风里传来精密机械的嗡嗡低语声,那是无数分子摄像机在细致入微地捕捉我们的姿态、动作、表情、声音乃至气息,再把它们整合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图像汇入那些汹涌澎湃的信息流中,最终被十几亿人点击收看。我想象他们坐在肮脏凌乱的小隔间里,一边吃着可降解包装盒中粗糙的方便食品,一边观看我和安娜隔着一丛尖角樱草对视,他们呼出湿热而浑浊的气流穿过我们的影像,令那些精细的粒子束像狂风中微弱的火苗一样摇摇欲坠。
过了一会儿,安娜终于向前迈出了一步,全世界的呼吸声几乎都在一瞬间停止了。
“你在画什么?”她微微侧过头问我,声音曼妙得难以形容。
我的心怦怦直跳,安娜站在离我不到三步远的地方跟我说话,我甚至可以感觉到我呼出的气息穿过她身上粗糙的毛衣缝隙,一直碰触到她裸露的皮肤表面,这种想法几乎令我窒息,令我无法开口回答她的问题。
安娜并没有露出任何不悦的表情,大概是习惯了看到人们在面对她真实鲜活的身体时所流露出的种种反应,她只是又向前迈了一步,双手扶在光洁细腻的膝盖上,伸长了脖子俯向我膝盖上的画册,然后略有些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真漂亮。”她深水一样的瞳孔在浓长的睫毛阴影下闪烁了两下,然后望向我,“嗯,我的意思是,我当然知道它们很漂亮,但是没有想到真正看到的时候会是这样……这样不可思议。”
现在安娜离我只有两步远,她那双按在膝盖上的手上每一个小巧精致的指节都明晰无比。我又开始喘不过气,耳朵嗡嗡作响,身上脸上每一个毛孔都在往外渗出汗水,所有这些都像极了那该死的过敏反应,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一切都只是因为紧张而已,于是我鼓起勇气,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坦白,但是烂俗到足以令所有观众愤怒地揉烂他们手中的食物包装盒。
我说:“嗯,你也是。”
于是我们再次陷入了沉默,一瞬间我突然开始觉得眼前的景象变得可笑起来,我和安娜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继续交谈,他们又希望看到怎样的交谈呢。我是如此了解有关于安娜的一切,如同所有那些无聊而又盲目的崇拜者一样,日复一日地点击她那贵得要死的个人频道,沉迷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全息影像里不能自拔,注意她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从指甲油的颜色和气味,到那条价值六千万的巴掌大的小狗。
在FBC垄断了大众传媒的几十年里,无数公众人物如同海浪尖端的泡沫一般涌现而又消失,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个新的个人频道被启用,随着点击率一路飙升而成为最耀眼的焦点,然后是专访,产品代言,制造各种话题,被关注被评论,辱骂与追捧交织,很快又被其他新的焦点抢过了风头,迅速衰落最后被注销。
唯独安娜不同,她从出生起便注定了是这个时代长盛不衰的宠儿,她身边所有的一切都笼罩着童话般不可思议的色彩,她的一举一动都令人既钦佩又怜爱。六岁的时候她从那匹名叫“伯利恒之星”的小马上摔下来,扭伤了脚踝却不吭一声;她穿着蕾丝缎带的小礼服演奏两个世纪前流传下来的钢琴曲,也练习击剑、跆拳道和弗拉明戈舞;她有自己名下的蛋糕房,花店以及咖啡厅,用的都是来自她自己农场里的原料精心制作,价格昂贵却依然火爆。随着逐渐进入青春期,她也开始像个叛逆的公主一样开始了更加美妙绝伦的冒险,先是带着价值连城的古董相机独自前往荒蛮之地去拍摄闪电和小木屋的照片,随后又组建了一支女子乐队,在各大剧院巡回演出几个月之久。人们一面收看她在史前沼泽中孤独穿梭的身影,一面疯狂抢购她的摄影集和新唱片。最新的消息是,安娜结束了在世界各地长达两年的颠簸之后终于回到了家中,开始撰写一本关于在不同世界间旅行的魔法书。
而现在,她站在我小小的园子里,看着我膝盖上的画册,她身上的气息令我的额头像火一样燃烧起来。
“对不起。”她突然惊异地立起身,向后退了一步,“我令你不舒服了么。”
“不。”我艰难地摇摇头,“只是有些不习惯,我想。”
安娜看着我,眼睛明亮得像是黑曜石。
“好吧,我站远一点。”她说,“你继续画。如果可能的话,我想知道你愿不愿意帮我的新书画一些插图呢。”
她对我露出了最明媚的微笑,仿佛知道这样的要求必然不会被拒绝。多么奇妙,我混乱的大脑里翻滚着各种各样荒唐的想法,如同我对安娜的痴迷一样,对我的一切她也并不陌生,我知道和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一样,她同样好奇我离群索居的生活和那些被人们争论不休的画册。三年前在一次拍卖会上,她用三十五万拍走了我的一幅紫罗兰的铅笔淡彩写生,并把那张小小的纸片一直挂在床头。
所不同的是,我的生活远没有她那样丰富多彩,作为十二年前那次泄漏事故的唯一幸存者,我注定一生都只能像个可怜的地精一样生活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小园子里,周围是肥皂泡一样晶莹透亮的玻璃圆顶。我受到侵害的免疫系统几乎对一切工业制品过敏,汽车尾气,添加了防腐剂的食品,塑料粉尘,杀虫剂,甚至是香水的味道都足以令我窒息,浑身红肿抽搐而死。
十几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只能坐在那里,呼吸精心过滤监控的空气,吃白水和粗盐煮出来的食物,一边看着各种立体影像节目消磨时间,一边想象这个玻璃圆顶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我周围接触到的一切都是特殊定制的,包括那些炭笔和纸张,纯手工制作,价格惊人。几乎很少有人能够获准进入这个地方来看望我,两位总统,三位总统夫人,FBC的总裁,我的主治医生,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直到这一刻,我才逐渐明白安娜来访的用意,一切都是精心安排的,或许是那些大人物们反复争论的结果,也可能只是轻率的恶作剧。“让那两个孩子见面吧,安娜"苏与托马斯"杨。”最终有人这么说,于是在这样一个下午安娜不期而至,像是天使造访了矮人的神秘花园,微型摄像机疯狂地上下翻飞,无数男男女女伸长了脖子观看。这些念头令我浑身都慢慢冰凉下来,喉咙里像是有火在燃烧。
“对不起。”我嘶哑着声音说。
“什么?”
“你挡住我的光线了。”
安娜向旁边侧过身子,神情惊异又有一些失望,我并不看她,但是能感觉到她的尴尬与恼怒,没有人这样对她说过话,我当然知道,没有人,然而这样冷淡的语气是我唯一的防御,用来维护我可笑的自尊。
一片沉默中,我只听见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炭笔在手指间无助地颤抖,突然间安娜向前迈出了一步,她的脸颊因为愤怒和激动而泛红,非常美丽。
“好吧,你知道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她说,“不如随便聊聊吧。”
“聊什么。”
“聊些彼此不知道的事情。”安娜明亮的黑眼睛挑战般地看着我,“或许是每个人都不知道的,如果你敢的话。”
我不知所措地坐在那里,安娜拨开尖角樱草向我走来,一直走到我旁边,抱着膝盖坐了下来,这样她就比我矮了很多,可以看见温暖的光斑在她的发间跳跃,被照亮的地方从乌黑的发色中透出一点明澈的酒红色。
周围依然是那么宁静,这个世界里既没有鸟儿也没有蝉鸣,只有我们两个坐在那些郁郁葱葱的花草之间,几乎让人忘记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偷窥者。
“好吧,说什么呢?”许久之后,我可怜巴巴地回应道。
“其实,可以说出来的秘密远比你想象得要多。”安娜望着头顶上方的树影,声音轻柔得像在叹气,“十八岁之前,还可以躲在浴室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我曾经最久的一次在里面呆了快三十个小时,后来他们不得不派人轮流在外面敲门,我妈妈急得直哭,那都是很小时候的事了。”
“嗯,我记得。”我说,“还有人在网络上设了投票竞猜,点击率很高。”
“其实我只是在睡觉,什么都不穿,躺在浴缸里睡觉。”她唇角向上微妙地挑了一下,算作微笑,“想试一下什么感觉。”
“怎么样?”
“妙不可言。”
“嗯,我能想象。”
“你呢,小王子。”安娜看看我,“你的故事呢?”
“好吧,想起一件很傻的事情。”我说,“也是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躲在浴室里思考要不要自杀,想了很久后终于下定了决心,然后喝了一罐子刷牙水。”
“刷牙水?”
“我以为那个东西可以像杀虫剂一样杀死我,结果失败了。不知道是什么配方,味道有点恶心,但是没毒。”
安娜愣了一下,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她的笑声像擦拭一新的银罐子,明亮而又光洁。
“你真可爱,杨,想死有很多种办法的啊。”
“我当时真的认为那样会死。”我争辩说,“至少在那时候,觉得喝下去必死无疑,心情沉痛,一边嚎啕大哭着一边一口一口往下咽。”
“那时候你多大?”
“想不起来了,7岁吧,或者更小。”
“好吧,你这个笨蛋,如果我是你的话,起码会从这里走出去,死在外面。
“我现在才不想死呢,至少一点不会为这件事着急。”
“为什么?”
“医生说我或许还可以活十年。十年,不长也不短,我还不知道有什么惊喜会等着我。”我勇敢地看着她的眼睛。
因为,我一辈子都走不出去,但是你还没有来,安娜。
“那么,你是否还记得曾有一天晚上。”她望着头顶上方随风轻摇的橡树叶说,“天空难得的晴朗,星星在黑丝绒一般的夜空里闪闪发光,我看着床头你画的紫罗兰,突然很想知道那时候你在做什么,于是点开了你的频道。”
“嗯,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你坐在一盏小小的黄色灯光下,刚刚点开我的频道,那一瞬间我们就像两个偷窥的人一样,彼此从对方肩膀后面望过去,看见面前那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影像,而那个影像又望着对方的影像,一个望着另一个,仿佛永无止境。几乎又在那一瞬间,我们同时关掉了影像,于是一切又都消失了,像是一场梦。”
安娜低着头,她乌黑的卷发从前额上垂下来,看不见表情。许久她转向我,认真地说:“告诉我,那之后你在做什么。”
我犹豫了很久,最后说:“我躺在草丛里哭泣。”
“好吧。”安娜轻轻咬着嘴唇,那样子只是像个普通的十五岁女孩,“我没有哭。你可以打架,吐口水,裸奔,在自己身上刺青,骂最难听的脏话,但是不要让他们看见你哭。”
“我想你说的对。”许久之后,我轻声说。
这个时候钟声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像是在提醒我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关于外面那个广大得多的世界。安娜站起身,开始拍打粘在她毛衣上的细小草屑。
“我得走了,晚上还有一个小型酒会。”她说,“跟你聊天很愉快。”
“我也是。”
她看着我,我又开始觉得额头滚烫起来。
“那么你的插图……”
“忘了该死的插图吧。”安娜干脆利落地打断了我的话,之后,毫无预兆地,她俯身用力地拥抱了我。
“别忘了我,杨。”她湿润的双唇在我耳边轻声说。
我只是犹豫了短暂的一下,时间早已不够用,于是我也紧紧地拥抱了安娜,她的头发散发出白桦林一样清爽的气息,柔软光洁得像最上等的玻璃纱。
我不知道这一幕有多少人在看,愤怒地砸桌子或者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是见鬼,这一切已经不再重要。
她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不要哭。”
之后她再没有说什么,头也不回地走了。
春寒料峭的下午,我最后一次看到活生生的安娜走出我的视线,暗绿色毛衣的下摆摩擦着樱草粗糙鲜嫩的枝叶,很快消失在那些光影摇曳的树丛后面,仿佛她从未出现过一样。
然而那时候,以及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我真的没有哭
miaoyingqi_
如果你真的想看中国的好科幻,推荐你看创造宇宙说明书,这本书前身是宇宙通鉴。好科幻不一定出名,现在不出名不代表以后不出名。好科幻要看内容,看内涵,看思想,系统的去看。看这本书在系统地讲什么,看他的世界观,而不是人云亦云。现在很多喷子,没有看完全书就开喷的,多得是。只有通读完全书,才有资格评论。
davidhml
ShaSa
老冯
Realface_童
任意飞行的小放
小k小姐
我的_靈魂是紫色的
18克的爱情
qypu
淑女嗯嗯
原贴:科幻小说硬科幻是指什?
秋罗
科幻类书籍本来就是对于现有科学的预测性延伸,如果不是用小说来描述,那我知道的也就是相对论和时间简史了,但是这俩部著作中的大部分都被科学验证了,算不上科幻,而更加倾向于科学著作。
或者推背图算是科幻类著作,因为已经被证实有些事预言准确的,但未明确时通过什么手段预言的。
vivi_n
周贞贞zzz
水晶果冻
GaryMarti
科幻文学其实本来就是小众,题主还要去找小众中的小众,精神可嘉。其实市面上的可读的科幻作品就那么多,阅读就应该从口碑好的开始。不过要说小众作品,其实应该阅读一些短篇的科幻小说,有的比长篇更有意味,更能带动思考。
这里就推荐刘慈欣的系列小说,就是没有写完的大艺术系列。比如《欢乐颂》诗云等。举个栗子,在诗云中“终极吟诗”一章描写地球恢复原状后,人类的感受与伊依的区别,非常有趣:
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人类普遍都很沮丧,但原因与伊依不同:回到地球后是要开荒种地才有饭吃的,这对于已在长期被饲养的生活中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们来说,确实像场噩梦。
但伊依对地球世界的前途充满信心,不管前面有多少磨难,人将重新成为人。
“开荒种地”、“五谷不分”等话语揭示出这是典型的“劳动”画面。小说这个歌结尾的处理极有意味。“人将重新成为人”,如果不仅意味着从“虫虫”的动物性复归到“人性”,而且也意味着恢复(地球)世界的总体性的话,那么诗云也就重新夺回了那个创造的“新世界”。
如果说科幻小说有什么现实的指向和意义,从这个短篇小说中就可以看到了。我们一般以为科幻小说就是娱乐,就是图个爽,其实不是的,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对现实有反思,对人类文明的某些法则有所挑战和质疑。有时看起来是抽象的小说,但都是现实的旨归。
JRFFREY
有一部小说"文明"推荐一下,讲述了不同种类的文明的发展可能,加之不同文明的竞争作为主线,地球和人类濒临绝境又自我救赎。格局和视野都很大,写作水平咱不懂,大家可以看看试试吧。
adnew
看过一本《深空之下》很不错的。讲的是地球被不明物体摧毁,月球上幸存的人类努力发展,走向外太空,成为高等文明的故事。书中总的观点是大过滤器理论,很真实是科幻
茱茱
强烈推荐由彩虹之门写的——《重生之超级战舰》,我认为它是目前国内仅次于《三体》的科幻长篇,从叙事体系的宏大、节奏强烈和想象力丰富来讲,已经超越了《三体》,但在情节立体层次、文笔细腻和思维深度上,逊于《三体》。
《重生之超级战舰》这个长篇科幻,可谓体系宏大,文明等级森严,作品的主人公萧宇,从一个轻浮的青年,经历重重磨难,从地球出发,在宇宙中不断忍受孤独煎熬和万般磨难,前进路上,一边研究宇宙和文明认知,不断研发和提升科技实力,摸索宇宙的真相,一边如西游记中打怪探险一样,不断遭遇偶然,其实是早已有人设计的诸多历险考验,直到最后修成正果。
作为读者,可以跟随主人公萧宇,从地球出发,跨越一个又一个的星球,跨越一个又一个的星系河系,乃至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平行宇宙;从带领一艘仅有一个机器人的破烂飞船的低端二级文明初期的青涩青年,最后成长为率领亿万量级超级舰队纵横苍宇,直至成为主宰宇宙万物的最顶端九级文明至尊,一路像学生求知一样,不断探寻和思考宇宙从浅到深的奥秘,破开一层又一层的科学和宇宙思维极限,以及不断突破宇宙生物和文明形式的想象极限。
读科幻文学,要品读的,当然是作者的想象力和逻辑自洽能力,在这本《重生之超级战舰》中,作者既能天马行空想象,又能够逻辑自证自洽,这是很不容易的。什么巨如星球的六级异兽文明,什么小如尘埃的七级微观文明和大如星系的八级宏观文明,可以无限复制同一个“我”并傻傻分不清的七级机械文明,还有那犹如《天龙八部》萧峰般实力高绝却又注定悲剧结局的八级音乐文明;还有不断突破想像力的各种科技大杀器,从人类大当量氢弹到能量武器,到重力炸弹,到负物质大炮,到惊世骇俗的空间武器,逻辑因果律武器,时间武器等等;作品中还有不少惊天动地的情节,如毁灭地球、木月相撞、毁灭恒星、撞击中子星、毁灭星系河系乃至平行宇宙,还有探索黑洞尽头,那真的是,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极其酣畅淋漓的快感,让人大呼过瘾,这里不得不称赞作者彩虹之门的文笔功底,情节紧凑,不拖泥带水,想象丰富,情节迂回曲折,扣人心弦,一旦你开始读了,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读下去,读下去,一直探寻到最后的结局。
文章真正的精彩,在于作者彩虹之门超强的硬科幻功底,他的部分硬科幻思维跳跃可能在大刘之上,他的脑洞大开、天马行空、叹为观止的的对宇宙未来科技的想象,对文明等级的想象,对宇宙终极命运和文明尽头的思考,是在科幻文学十分罕见的,尤其在中国,可以不客气的讲,如同写出《球状闪电》《三体》等精彩作品的大刘一样,《重生之超级战舰》其作品中不少情节桥段,稍作展开,就会成为中国科幻文学界少有的,可以成为一部科幻巨著的写作背景,如微观文明、平行宇宙和那个无限复制自我的七级机械文明等等。
对于作者彩虹之门,能构建这么一个庞大的长篇科幻故事叙事体系,里面包含宏大而惊人的宇宙科技树和文明等级体系,而这些体系,既有现实科学真理的严谨,又有科幻文学和玄幻文学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揉和了武侠文学中,个人从被人蔑视的卑微到万众仰望的追逐梦想的坎坷历程,这些思维投射在宇宙尺度终极命运思考的背景下,这样的作品,在世界科幻文学上,应该都极其少有!
不过有三点不足,如果作者能够改进,那就非常好。第一,书名取《重生之超级战舰》,显得太过于网络游戏化,与作品的宏大构思极其不衬,如同一个优雅的美女取名不叫王菲,而是叫做王二妹,建议作者在出书的时候,不妨重新取一个有深度有内涵的名字;第二,是叙事的平铺直叙,缺乏情节的立体层次和明暗伏笔处理,例如,在萧宇被未来的自己告知将有一个叫徐俊柏的人会带领自己的附属种族叛乱,就是一个故事多层次展开的良机;第三,就是收尾部分的时候,写到八九级文明的战争显得苍白和草率收尾,反而不如前部分的低文明等级的战争精彩,是个遗憾,估计是作者脑洞大开到这个程度,渐渐脑力不支,极不情愿自己在最后把科幻写成玄幻,这个确实可能有些与想象力的枯竭有关。但我更觉得这个遗憾是瑕不掩瑜,因为我本人是自己做企业的,我从这本书中,不仅升级和科普了从星际尘埃到行星、恒星、中子星、黑洞等不少宇宙新知识,更悟到了不少企业如何处理生存发展与技术研发升级换代的珍贵平衡道理,就像特斯拉马斯克所说的:“你追求10%的增长,和追求十倍的增长,可能后者更容易成功。”,关键在思维模式。
听介绍说,彩虹之门这个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好像还在参加高考,不知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这个真的是个超级大写的牛B了。如果这样,我相信彩虹之门只要潜下心来,能够沉得住气,不断积累沉淀更多中长篇科幻构思写作经验,假以时日,极有可能会成为中国科幻史上,甚至世界科幻史上如大刘一样的一位科幻文学大家。
说实话,我非常期待彩虹之门的更好的作品。我相信这不是我个人的期待,而是数以百万计千万计中国科幻爱好者的期待,因为我在很多科幻群里面,已经听到不少人提到《重生之超级战舰》非常不错!我甚至上网搜过几次,想买这本书,但是在所有的网站上都找不到这本纸质书的出版,这很可惜,因为,在中国,好的科幻文学作品特别少,就像《三体》,好的书,我愿意花钱去购买正版,无论价钱有多贵,可惜目前只能看电子书,或者在喜马拉雅听有声书。
cathy002
科幻写作和科幻小说概念比较相近,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科幻写作,或者写作科幻,覆盖的面比较大,包括很多种题材,比如科普读物,其中带有一些对未来展望的成分,也叫科幻。
而从题材上区分的话,科幻写作大体可以分为科普文学,科幻漫画,科幻小说,科幻剧本等等,小说只是其中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而已。
科普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进行有延伸性的幻想,重点放在“科“上的幻想文学,必须有严谨的科学基础,缜密的逻辑,却未必需要剧情,像时间简史,未来简史,人类简史,与机器赛跑,生命3.0等书籍,就属于这一类。
而科幻漫画,类似漫威,高达,甚至奥特曼,机器猫这种,都属于假科学之名,讲一个好故事的类型,重点在于“幻“,它的主要目的是夸大和好看,至于像戴个竹蜻蜓就能飞,脖子受不受得了这种问题,千万别深究。
科幻小说,则介于二者之间,它必须有精彩的故事,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虽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夸大,深挖,甚至虚构,但至少得从形式上具备一定的可信度。
用我常爱说的一句话评价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就是一本正经地胡扯。
这就是科幻小说的两大必备元素,一本正经,还要够胡扯。
首先,你得一本正经,不管多么离奇的故事和设定,你得假装它就是真的,并且让读者相信它是确实可能发生的情况。
比如著名科幻小说三体,虽然漏洞诸多,但至少作者勾画出了一个表面上可信的故事世界,不深究的话,它是可以逻辑自洽的,毕竟读者是来欣赏一个精彩的故事的,不是来专门挑刺儿的。
其次就是要胡扯,科幻小说之间比较的就是看谁脑洞够大,构思出来的剧情更离奇,而如果你能让读者相信这种离奇,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