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是快餐文学的言论不敢苟同,只是传播载体发生了变化。
因其门槛的降低,参与者的扩大化或者说平民化,大众化,而使得其质量良莠不齐,档质降低了很多,但从另一方面说,素材的丰富,体材的多样化,言论上的放荡不羁,我们能获知更多不一样,而非单一的宫廷文化导致曲高和寡。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家争鸣万千红。
muziliri
网络文学是快餐文学的言论不敢苟同,只是传播载体发生了变化。
因其门槛的降低,参与者的扩大化或者说平民化,大众化,而使得其质量良莠不齐,档质降低了很多,但从另一方面说,素材的丰富,体材的多样化,言论上的放荡不羁,我们能获知更多不一样,而非单一的宫廷文化导致曲高和寡。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家争鸣万千红。
迷茫的小洋洋
倘若把传统文学作品搬到网络,那它是不是就变脸为网络文学了呢?反之,把网络文学作品出版成册,那它是不是也摇身一变脱胎为传统文学了呢?
个人认为,她们只是表达的介质载体不同,套用小平同志的话: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认识,娱乐大众,那她就能推动文学的发展。
北斗夜_不瘦就去SHIQwQ
一、主题不同。传统文学的目的很强,批判现实(或人文关怀)。传统文学的目标很清晰。网文就是纯讲故事,虽然个别地方也有什么人文情怀,但主题以故事精彩为主,其他的只是附带。有情怀也是儿女情长。
当然,因为某些传统小说写得很深奥,创作技巧高超(创作意图不明显,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从而让我们觉得,都是讲故事,为啥有的就是网文,有的就是传统小说。
创作意图很明显的(就是批评对象很明显的)作品,比如《漂亮朋友》,《人民文学》近期的耳光,等等,一看就是在批判现实。有的意图就不那么特别明显,比如《边城》,《围城》等。
二、语言深度。网络小说的语言也的确很棒,知乎上有列举网络小说精彩片段的。比如写某个朝代,一般写什么嘉靖年间等等,而某网文写,对方给了自己一枚制钱,制钱上写着嘉靖。这样一来,不用刻意写朝代,在故事叙述的情节中,就介绍了背景。
三、传统小说,派别很多,什么魔幻现实主义,反讽,荒诞派,意识流等等。
网络文学的社会性特征:
1、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对时空认知的全新探索和解放。周志雄提出:“与传统武侠小说、神魔小说相比,网络仙侠小说、玄幻小说的世界版图要大得多。”他分别列举了玄幻、仙侠、架空、穿越、科幻、灵异、二次元等类型小说对故事空间和时间的开拓。
这打开了人物行为更大的可能性和丰富性。简单来说,就是人物可以投入到更大的、更新奇的世界模态中去生活,这些世界模态的新奇性,有些是通过对过去小说中所展现的世界模态的叠加或联结,有些则是完全新创的。
2、互联网时代的虚拟技术塑造了大众对这些虚拟世界的代入感、体验感。所谓虚拟真实,就是“它不再像现代科学经由公理演绎来推出真理,而是用模型的方法来创造真实。”
在互联网时代,视频类作品要做到代入感、沉浸感是很容易的,从2D到3D再到VR、AR、MR,这些技术不断地突破沉浸体验的新高度。
原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我不是范逸臣
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有着更加开放的平台园地,有着更加宽广包容的体量,有着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技巧的艺术个性地展现,有着更多不同水平不同爱好作者的全方位参与,有着促使艺术争鸣与前进的多角度的张弛的讨论,有着更多良莠不齐和被利益绑架的所谓“作品”与“名家”,有着更多急功近利所衍生出来的低级趣味的精神鸦片。
网络文学在中国,有着蓬勃向上积极奋斗鼓舞人心陶冶德品的极其有益的一面,也有大量缥窃仿制变相盗取他人写作成果的鄙劣之徒,更有生产人格麻醉精神沉沦道德鲜廉寡耻的精神吗啡的下三滥的下作之徒,所以净化网络文学空间,也是一个长期的韧性的斗争。
同心缘想你
最大的区别,我觉得是传统文学是写在纸上进行传播的,而网络文学是写在网络上可以用电子设备进行观看的。而且,网络文学一般不要求特别高的严谨性,是每个人都能够随意写作的,而传统文学要经过一定的科学考证,一定的排版编辑。
陈小歪
网络文学主要是指网络小说,以电子的形式发表在网络上供人阅读,而传统文学更偏向于纸质出版。当然现在传统文学很多也已经制作成电子版本供人阅读,但传统文学一般先发表的都是以纸质的形式先发表。这两者有哪些主要的区别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作篇幅不一样。网络小说的特点就是每日连载更新,篇幅巨长,一般几百万字,甚至千多万字的也不在少数,而传统小说一般十几万字,几十万字都算是很长篇了,上百万字的已经很少,跟网络小说的篇幅完全没法比。
二,读者受众不一样,网络小说偏向于快餐文化。喜欢看网络小说的读者追求的更多是小说故事的起伏性是否足够,主角代入感是否够强,能不能引起自己的阅读爽点,这些才是网络小说读者比较关注的。而传统小说更多的是偏向于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问题的剖析,时代变迁对人的影响等等这些深刻问题的探讨。喜欢读传统小说的读者可能无法接受网文过于空洞,可能也不愿意花那么长的时间去追几百万字的文。
三,创作门槛,创作方式不一样。网络小说创作门槛非常低,只要在网络上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发表小说文章。而传统文学因为纸质的发表渠道要求较高,有好多关的编辑审核。所以写传统文学的往往要求要高,不是说随便写就可以发表的。
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各有各的长短处,很多网络小说质量也非常高,纸质小说也不见得本本都是精品,所以两者没有高低之分,不同的文化需求,就会诞生不同的创作方式。
昨夜東風
就语言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语言本身、语言外在的质感;而传统文学更注重语言的内涵,看起来朴素的毫无出彩之处的语言却蕴含了无穷的力量。
就结构而论,网络文学的随意性更强,但真正的具有文学意义的随意性却很少,它的随意有时显得松散、哗众、不合情理。而传统文学则要紧密得多,虽然它也在不断地寻找自身的突破,但当这种突破显得不合情理时,突破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就故事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故事的可读性,而传统文学更注重故事内在的意义——传统作家总是想方设法地给他(她)的文章贴上思想的标签。
当然,以上只是一般性的区别,随着网络的深入人心,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有资质的写手融入了网络之中,在网络中形成了一个纯文学圈,虽然这个圈子不是很大,却有足够的力量让传统媒体惊讶——因为在这个纯文学圈中,许多作品已不是能用网络文学四个字概之。在这里,网络文学更接近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
matian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和小龙女是金庸小说中最出名、也最受人喜爱的人物。他们被认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最为曲折、最为生动、最令人激动和痴迷。
这是一个充满了悲剧意味的故事。自他们相爱之日起,就离多合少,往往旧劫未去,新劫又生,历尽曲折悲欢,充满苦涩苍凉。然而他们又坚贞不渝、锲而不舍,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海枯石烂情不变。从而迷醉了无数的读者。
然而,我要说的是,我们像杨过和小龙女一样,在这一漫长而艰苦的历程中,不自觉地坠入了一场迷梦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欺骗。这场欺骗并非来自小说的作者——也许作者也像其主人公及读者一样受了欺骗——而是来自“爱的幻觉”,来自人性及其爱情心理。
杨过和小龙女当真是值得称羡的佳侣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至少不能完全肯定。
这倒并不是因为杨过比小龙女要年轻几岁晚一辈,也不是因为杨过失去一条臂膀和小龙女失去处女的贞操——这一切小说的作者都一一安排了圆满的解决方法,而主人公也确实是克服了这些微不足道的障碍。
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的真正危机是他们的个性的极端对立,他们的人生理想及其喜爱的生活方式的极端矛盾。他们实质上完全是两种人,当属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走到一起本就是一次偶然,一种命运的捉弄,而他们的相爱更恐怕是一场误会,一场不自觉的自我欺骗。
“异性相吸”,也许是产生这种误会的第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异性”
不仅是指男女性别的差异,而且是指男女性格上的差异。我们常常见到一个活泼开朗的人爱上一个沉默稳重的人,一个聪明灵俐的人爱上一个木讷刚毅的人,一个外向的人爱上一个内向的人..等等,而都得到了相对完满的结局,甚至可以归纳为一种“规律”,即异性相吸、相反相存。我们不否定这一点,也承认性格的相互补充是爱情与婚姻的和谐或妥协的一种较为有利的情形。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对“另一极”性格的自然的倾慕,源于一个古老的审美法则,那就是隔岸观景。我们总是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有距离的事物较自己身边的、眼前的、熟悉的事物更美。我们总容易让那些使我们“不明白”及我们不具备(没有或没见过)的东西迷惑。..可是我们一旦“获得”,这种审美距离一旦消失,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杨过和小龙女的情形大致如此。
在古墓之中,两人只觉得互相关怀,是师父和弟子间应有之义,既然古墓中只有他们两人,如果不关怀不体惜对方,那么又去关怀体惜谁呢?——
有意味的是,小龙女第一次离开杨过,是因为杨过根本不懂得爱情:
小龙女正色道:“你怎么仍是叫我姑姑?难道你没真心待我么?”她见杨过不答,心中焦急起来,颤声道:“你到底当我是什么人?”杨过诚诚恳恳的道:“你是我师父,你怜我教我,我发过誓,要一生一世敬你重你,听你的话。”小龙女大声道:“难道你不当我是你妻子?”
杨过从未想到过这件事,突然被她问到,不由得张惶失措,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喃喃的道:“不,不!你不能是我的妻子,我怎么配?你是我师父,是我姑姑。”小龙女气得全身发抖,突然“哇”的一声,喷出一口鲜血。(第七回)
这里有—个小小的误会,欧阳锋找到杨过,疯疯癫癫地点了小龙女的穴道(那时她正与杨过脱了衣服练“玉女心经”),被对小龙女心仪已久的全真派道士尹志平乘虚而入。小龙女以为是杨过,也就坦然失身了,等到杨过找到小龙女时,尹志平早已离去。杨过不知就里,而小龙女则以为杨过在装疯卖傻,不负责任。因而见他仍不叫她是“妻子”(她以为杨过占有了她)
而气愤急怒,想要杀了杨过,终觉不忍,因而只有转身疾奔下去,离他而去。
可是杨过确确实实是不知道前因后果。不知道如何得罪了师父,不明白“何以她神情如此特异,一时温柔缠绵,一时却又怨愤决绝?为什么说要做自己的‘妻子’,又不许叫她姑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只有以为“此事定然与我义父有关,必是他得罪师父了。”
杨过对他的师父小龙女,其实只有敬爱之心,却没有性爱之情;有亲近和依恋的关系,却没有热烈的爱情冲动。
那时他还是一个孩子。不懂爱情,不懂性,不懂男女之爱有别于师徒之爱、姑侄之爱。
等到小龙女离开他以后,在寻找小龙女的过程中,才慢慢地意识到小龙女所要的男女之情是什么。因而,他在追寻“白衣少女”(小龙女也总是一身白衣)的过程中,他结识了陆无双、完颜萍,并把她们当成小龙女的幻影。
他以为(我们大家都以为)自己爱上了小龙女却不知小龙女此人也只是一种幻影:爱的幻影。这幻影正是被他情窦初开的心创造出来的。
同时,这幻影也是最初环境激发出来的。
因为从此以后,他与小龙女就开始了离多合少,劫难重重的日子。除了这第一次分离以外,还有三次重要的或长久的分离,一是相聚不久,又因“礼教大防”而分离;再一次是小龙女因明白自己失身于尹志平,同时又以为杨过要娶郭芙而再度悄然离去;最后一次则是小龙女为了让杨过吃药治毒,跳进了绝情谷底,从而使他们之间分离十六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分离虽然各有外部原因造成,然而都是小龙女主动离去的。虽然她每一次离去,都有足够的“为了爱”的理由,谁能说这不正是她的本能的逃避呢!?
无论是理智的回避或是本能的逃避,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分离和悬念。而这种分离与悬念又恰恰是激发杨过的强烈的情感及其爱的幻觉的最好的动力。分离造成的是美感及其审美心理的距离。一次次分离之后的悬念总会得到自觉或不自觉的夸张和放大。更何况每一次分离,都伴有使杨过不得不去追寻的理由,比如第一次他是要找到小龙女,以便弄清他是怎样得罪了她;第二次知道小龙女是迫于“礼教大防”而离去,激发了杨过的反抗命运的热情(这在杨过的个性及生命中是一贯的);第三次知道小龙女对他误解而离去,使他加倍地歉疚;第四次则是为了一句诺言..
我们必须看到,在这一爱情——我们权且称这种模糊不清的激烈情感为爱情——的追逐中,杨过始终是以热烈的追求者而存在的。而这恰恰合乎杨过的性格,这种大苦大热的曲折追寻,正合杨过的口味。在他而言——在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如此——追求本身,追求的过程本身已经比追求的对象更为重要。追求和期待虽然不无痛苦,但也是一种热烈而美好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始终都充满最美好的期待和幻想。幻想中的情侣,期待中的恋人总是要比真实的人美妙得多。
这一切乃是杨过的性格决定的。命运的障碍和外物的干扰,总会激起他的强烈的逆反心理,仅是为了“反抗”本身,他也会不顾一切不计生死的(这在他反叛全真派时已经有过充分的显示)。他和小龙女的关系遭到旁人的非议时,便又是如此。小说中写道:
..黄蓉道:“好,你既要我直言,我也不跟你绕弯儿。龙姑娘既是你师父,那便是你尊长,便不能有男女私情。”
这个规矩,杨过并不像小龙女那样一无所知,但他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只因为姑姑教过他武功。便不能做他的妻子?为什么他与姑姑绝无苟且,却连郭伯伯也不肯信?想到此处,胸头怒气涌将上来。他本是个天不怕地不怕、偏激刚烈之人,此时受了冤枉更是甩出来什么也不理会了,大声说道:“我做错了什么事碍你们了?我又害了谁啦?姑姑教过我武功,可是我偏偏要她做我妻子。你们斩我一千刀,一万刀,我还是要她做妻子。”(第十四回)
这一段充分地表明了他的性格,但并没有表明他对小龙女的爱本身。—
—在这样一个激动的时刻,你就是让杨过为了反抗命运而娶任何人为妻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干的。这就是他的性格。因此,如果没有这些冲突,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冲突所引起的强烈的逆反心理及反叛精神,那又如何呢?如果没有一次次的分离,那又会如何呢?——这样的疑问是意味深长的,也是触及本质的。
强烈的爱的期待美化了爱的对象。热情的爱的追求掩盖了对爱的对象及爱本身的无知。这才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真正的悲剧。
十六年以后,这对情人重新聚首,恍若隔世。经过数十年的曲折和分离,这一对有情之人大概能不再分离地过几天平安的日子了。
然而,也许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会不会发现)之间的爱情悲剧及无法调和的性格冲突才会真正地拉开序幕。而以前这几十年的故事只仅仅是这一悲剧的长长的“引言”?——遗憾的是,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正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使我们保留了最为美好而强烈的印象,而无法猜度他们的“后事如何”。对此,我们不能责怪作者。因为小说不是生活的教科书,它只负责将美丽的情感悲喜(无论真正的结局如何)带给我们,将最为华采的乐章展示给我们,至于真实而琐细的平凡生活么,那就不是作者的事了。
我们说过杨过和小龙女是不会幸福的。这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杨过是一个多情的人,而小龙女则是一个“无情无欲”的人。—
—这是她的古墓生涯的结晶,也是她的武功的必要基础。——那古墓派玉女功养生修练,有“十二少、十二多”的正反要诀:“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精散,多欲则智损,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促,多笑则肝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肠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宁。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
(第39 回)显然,小龙女将此要诀练得很好,否则她无法在古墓中长大,尤其无法在绝情谷底一个人生活十六年之久。
其二,杨过是一个热情如火、活泼激烈的人,而小龙女则是一个宁静冲虚、恬淡幽闭的人。这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必然出现极大的反差和冲突。杨过曾说:“不错,大苦大甜,胜于不苦不甜。我只能发痴发颠,可不能过太太平平安安静静的日子”(第29 回)。而小龙女则恰恰相反。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小龙女则至淡至虚,如何为伴?
其三,杨过属于这个风尘劳苦、多劫多难的苍凉人生,而小龙女则属于古墓。她像是幽灵,又像是仙女。总之,她属于空谷,属于绝域,是花瓶加温室里的花,一经人间风雨就会惶然失措,本性迷失,如坠地狱。
以此种种,台湾学者曾昭旭先生也有过很好的论述:“现在我们要谈到像杨过,小龙女这样的结合,中间含有怎样的困难与缺憾呢?我们前文已提到这冲虚的理想不是人生究极圆满的,这刚猛的生命也不是冲虚和清畅的生命。因此在本质上这种结合就只是暂时的。小龙女之下凡是暂时应迹,杨过之要求平息其生命的冲动也只是一种心灵受伤时的暂时要求。到末了,小龙女还是要回归空境,杨过也还是要再涉人间的。所以他们的相遇,最好就是如浮云之聚散,缘尽了,彼此挥挥手,各奔前程,则小龙女不失其应迹渡化,杨过也如其暂时小憩。而一定要归宿于此,而谋长久的结合,则不但处境磨难多多,内在的缺憾也是极深沉的。而杨过因种种外缘,毕竟决心归宿于小龙女了。于是,这一份感情便显现出悲剧性质来。这悲剧从杨过这边来说,便是他原可以凭借自己冲至道德理境,如今限于清虚的格局而不能出头了。
而从小龙女那边来说,则是她对杨过的许多言行表现有根本的不解。遂显出二人的结合,有着隐隐的危机。”①从本性来说,小龙女已是忘情灭欲的世外仙灵(只有小说中才会有这样的人物),而杨过则是凡肠如火、风流热烈、活泼多变、偏激刚烈的世间英雄。小龙女之爱杨过,那是因为杨过热情依恋并不断“追求”(她则常常回避或逃避);杨过之爱小龙女,则是隔岸观景、追光逐影要比苍凉的人间更有魅力。他们的恋爱起于古墓中没有外人的孤独的自然,而后饱经磨难、生死相许,历尽尘劫,反而显得格外的多姿,加强了追求本身的意义而夸张了情感的度数。
当然,我们只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意见,只能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分析或综合。我们无法也不能去“判断”:他们是否存在爱情?他们是否感到幸福?
他们是否能在一起过和平宁静的日子?这一切小说中都没有写,而我们也不是杨过或小龙女本人,所以我们无法判定。这些也不能让任何外人来判定,因为爱情与幸福乃是(当事者)心理的感受。感受如何?甘苦寸心知。这便是爱情的神秘处、诱人处。
我们只能说,他们的这种感情,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分离所造成,被期待所激发,被磨难所巩固、所推动。我们只能说,这两个主人公都是毅力惊人的人。尤其是杨过,小龙女因为无欲少情,反而能宁静长久。
然而不论怎样,我们都还要感谢金庸,他为我们写出了这种若即若离、曲折悬念的爱情故事。展示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觉得美好、越是想要”
这种人性心理的真实,深刻地表现了人类情感的秘密和人性的秘密。
① 曾昭旭金庸笔下的性情世界——论(神雕侠侣)中的人物形态,见诸子百家论金庸,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版
德芙顾里
不对!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日益发展推广,网络文学也越来越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许多网站(如网易的文化频道)还曾就网络文学问题专门开展过讨论。对于什么是网络文学,人们的看法各异。在我看来,首先在网上发表并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就属于网络文学。那么,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会有什么影响呢?笔者认为,网络文学能够对传统文学的话语权力形成很大冲击,从而对未来文学的发展方向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法国著名学者福柯认为知识是一种权力,可谓见解深刻。权力实际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文学领域也是如此。在官本位的中国传统社会里,文学与现实的政治权力联系紧密。那时候是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将来做官,文学创作绝对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随便从事的事。翻一翻浩若烟海的传统文学典籍,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能够把作品流传下来的,没有几个是没做过官的。我们所熟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柳宗元王之焕孟浩然欧阳修辛弃疾陆游等等,都曾经是政府官员。杜甫很不济也做过一个小吏,陶渊明也还做过一个县长呢。经史子集里虽然也有在野文人的作品与民歌和传奇等流传,但那毕竟是很少数。文学的权力在这里是显而易见的,它通过政治权力得到了更强的凸显。
即使是在现代,文学的权力也不是隐微难察的。现代文学的权力主要是一种话语权力和话语资源霸权。现在某些作家和写手相互争风吃醋,漫骂攻击和大肆炒作,实际就是在争夺这种话语权力和话语资源霸权。在读者和市场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写者有了更大的名气,他(她)便能够更容易地推出自己的作品,从而也能够获得更多的金钱和更高的地位。同时,一旦他(她)的写作成就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他(她)也便对文学问题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从而他(她)也就掌握了一部分文学话语权。
在这种话语资源和话语权力的形成和分割过程中,有两部分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部分就是文学出版物的控制者(如报社、杂志、出版社的编辑、编审等等),另一部分就是文学评论者。文学出版物的控制者能够决定你的作品能否发表,从而也就决定了你能不能够参与话语资源与话语权力的争夺。很明显,如果他们不给你发表作品,你就别想让别人知道你的文学,那么你什么也不会得到。这些人的话语控制权是相当有力的。无数曾经对文学怀有梦想的人,很可能就因为自己没有名人推荐或在编辑部没有熟人,便无法使自己的作品被发表,在辗转碰壁之后,他们灰心地另投它途了。这其中可能不乏一些实际很有文学天赋的人。文学评论者也是强有力的话语权力所有者。凭借社会赋予他们的特定权威(他们被看作是文学家或评论家等),他们有资格来判断哪些文学作品是好的文学作品,哪些文学作品是坏的文学作品。靠这种话语权力,他们能够捧红一个写者,也能够棒杀一个写者。在传统文学中,话语权力在这两部分人的维持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限文学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所谓文学的主流和非主流,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他们来决定的。
然而,网络时代来临了,网络文学的崛起将会猛烈的冲击传统文学的话语权力。因为网络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文学是大众参与的文学。网络文学不仅将会引开一大批传统文学读者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将会通过网络的特点,侵蚀传统文学话语权形成和分割的流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不仅不需要先做官,甚至任何人都不需要生花妙笔,都不需要名人推荐或编辑部熟人,只要你能有一台还不算太差的电脑,再加一部电话一个解调器,你就可以上网自由地发表你的文学作品,发表你的文学评论。虽然网站上也有编辑和管理者,他们有一些类似传统文学话语权所有者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但一则他们相对要有更多的宽容性,另外各类网站的繁多也足以使不同的网络文学写作者为自己的作品找到发表的地方。
在网络文学中,传统文学中编辑和评论者所拥有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剥夺了。编辑没有能力阻止别人在网上发表作品,专职评论者在网上发表评论时,也无法使自己比一般读者的发言更理直气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这里,人们更少相信和服从所谓的权威,人们不仅有更多自己说话的权力,也有更多自己判断和鉴赏的能力。在这里,一部作品能有多大的价值和多高的地位,与传统文学的编辑无关,也与专职评论家的评论无关。发言权的平等,将使网络文学中更少一些话语权力,更多一些民主。从这种角度来看,网络无疑是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在网络上,任何作者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文学试验,选择他(她)所喜欢的题材和写作手法,表达他(她)想表达的思想。在传统的文学话语权力缺席的情况下,网络文学将更有利于促成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和繁荣局面。应该说这是时代的一种进步。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文学无疑也将会更加发展壮大。以书刊报纸为主要媒介的传统文学,失去的将不仅是部分读者,更重要的是还有话语权力。这一进程的发展演化可能是比较缓慢的,但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它的影响必将会越来越清晰。
CG_Cutie
从金庸小说的流行现象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 如果说有水的地方一定有华人,那么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句话并非是金庸小说爱好者的夸夸其谈,而是铁一般的事实。自从金庸在1955年创作《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写完《鹿鼎记》为止,他总共创作了14部武侠小说(不包括短篇小说《越女剑》)。在近50年中,这14部武侠小说一直在华人世界流行不衰,并且是通过小说、漫画、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媒体流行开来。进入90年代以后,金庸小说更因互联网技术的面世而上了网,使全球懂得中文的网民得以“一睹尊容”,其流行面之广、其影响力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金庸小说为什么会如此得到全世界华人读者的垂青和喜爱?根据金庸本人的看法,这是因为“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实际上,真正流传下来的中国艺术传统,就好像国画那样,是根据唐、宋、元、明、清一个系统流传下来,和外国画完全不同……在中国小说方面,自五四以来的小说都不是传统的中国小说。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这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东西”。如果纯粹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金庸的解释是有一定的合理性,颇能令人接受。问题在于,金庸小说在华人世界的长期流行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象,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文化现象呢?试想,金庸小说从问世以来,先是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及欧美的华人世界流行开来,接着又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挟雷霆万钧之势打入大陆市场,俘虏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心灵。90年代后,欧美华人移民日益增加,金庸小说在他们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且从流行小说的层次晋升到学术殿堂讨论的严肃课题--1998年5月17至19日,美国洛矶山麓的科罗拉多大学就以“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题,举行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收获颇丰。这恐怕也是美国大学首次为一位仍然健在的中国作家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 与会学者在这次学术会议上,从方方面面触及了与金庸小说有关的多个课题。尽管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同金庸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占有显赫的地位。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席研究教授刘再复就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缺少充分评说金庸作品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残缺不全的文学史。如果我们能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变迁史的大背景下看金庸的作品,如果我们不囿于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般解释去看金庸,如果我们能够不带偏见看问题,就会看到金庸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真正继承并光大了文学剧变时代的本土文学传统;在一个僵硬的意识形态教条的无孔不入的时代保持了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民族语文被欧化倾向严重侵蚀的情形下创造了不失时代韵味又深具中国风格和气派的白话文;从而将源远流长的武侠小说传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另一位与会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则认为,金庸小说之所以有吸引力,在于“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江湖世界包含两个成分:一是为了补偿现实的遗缺,而在想像中创造(幻化)出彼岸的、超越的、理想的乌托邦境界;另一组充满杀机(危机)的世界,这是现实世界的折射,是此岸世界对彼岸世界的侵入。两者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从而在世俗社会与理想境界之间,在此岸与彼岸的联结中,实现了文学的审美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类似宗教的作用’” 从刘再复和钱理群的发言内容可以看出,他们都给与金庸小说极大的评价,都认为金庸小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奇葩,而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看法,例如中国电影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就主张“重写一部‘破除偏见,树立正见’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让金庸在文学史中占有他应有的地位。 问题在于,他们都没有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现代中国人(包括世界各地的华人),无论是处在什么社会发展阶段--前现代(中国农村和乡镇)、现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是后现代(新加坡、香港、台湾和欧美),竟然都会迷上在形式上和古典的章回小说无甚差别,在内容上也不脱志怪传奇、才子佳人的巢臼的金庸小说?从西方文学的发展史看,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是有明确的分界线的。不同时期的艺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截然不同,一目了然。套句卢卡契的话说,这是一个“要托马斯·曼还是卡夫卡”的问题。事实上,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理论,就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这一对矛盾的基础上的。无论是作为西方现代美学先驱者的斯宾格勒和齐美尔,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巨匠大家如卢卡契、阿多诺、本雅明等,或者是其他的现代主义理论家,尽管理论出发点不一,学术派别也不同,都认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一对不可通约,也无法协调的矛盾。但是,从辨证法的角度来看,任何矛盾都是会转化的。因此,美国文艺批评家菲德才会在五十年代现代主义强弩之末时,高呼“跨越边界,填平鸿沟”,预示着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 可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甚至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走的却不是同一条道路。尽管在本世纪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们,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傅斯年、钱玄同等,也曾经痛心疾首地声讨过传统文化,其语气之激烈实不亚于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家。不过,他们当时提倡的却不是现代主义,而是为当时西方学界所唾弃的现实主义。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所说的“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实际上就是一纸倡导建设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 与此同时,当时的另一批新文化运动巨匠,如鲁迅、茅盾、巴金、曹禺、郭沫若、沈从文等,也开始创作了一大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把中国文学史带进了崭新的、有别于以文言创作的古典文学的以白话文为文字载体的现代文学阶段。 可是,这批五四新文化运动巨匠所创作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却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今,它们除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而被供奉在文学殿堂内,让中文系学生“瞻仰遗容”以外,恐怕已经没有多少读者了。然而,应运而兴的却不是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它们至今仍然打不进中国文化精英的圈子,也没有产生过任何足以夸耀的经典作品。 相反的,像金庸、张爱玲等接着明清旧白话文学传统创作的作品,却越来越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成为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的一个奇特现象。无独有偶,唐浩明的《曾国藩》三部曲、二月河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等章回小说体的历史小说,也开始大行其道。其中,《雍正皇帝》还被改编成电视系列片,据悉这也是九十年代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不仅是小说,即使是其他文学形式如诗歌,五四新文学运动所建立的新诗传统,也始终无法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蔚为大观。北师大教授郑敏就持这种看法:语言主要是武断的、继承的、不容选择的符号系统,其改革也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此缺乏知识的后果是延迟了白话文从原来仅是古代口头语向全功能的现代语言的成长。只强调口语的易懂,加上对西方语法的偏爱,杜绝白话文对古典文学语言的丰富内涵,包括杜绝对其中所沉淀的中华几千年文化精髓的学习和吸收的机会,白话文创作迟迟得不到成熟是必然的事。事实已证明,胡适、陈独秀以及鲁迅、周作人在创作实践上,每逢要表达深刻的内容或追求艺术效果时,总是仍然求助于他们在理论上痛斥的古典文和诗体。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五四以来,不加思索、囫囵吞枣地把西方文学形式强行移植在中国文学园地上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同样的,任何尝试把西方现代文艺美学理论生搬硬套地用来解释中国文学现象的努力,恐怕也会是徒然无功的。换句话说,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有它自己的模式,也有其独特的现代性。金庸小说的流行就是实证。 笔者认为,金庸小说的流行及有如此坚韧的生命力,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武侠小说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俗文学的延续。中国的传统俗文学世界,原本就是以志怪类、公案类、传奇类和侠义类为主流的。自六朝志怪开始,到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无不按照这个脉络发展着。到了五四时期,由于种种时代原因,这个主流遭受到了一批在当时来说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给拦腰截断了。这些知识分子以西方的小说理论和创作方法为经典,批判甚至否定了传统俗文学的价值。可是,这毕竟是知识分子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群众所喜闻乐道的毕竟还是在传统俗文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本土文学。 二、武侠小说是民族精神的支柱。自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们出于时代要求的缘故,拼了老命的反传统,结果矫枉过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出现了断层,造成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恶性循环,也就产生了民族精神普遍失落感。整个民族缺乏了一种统摄族魂的维系力量。武侠小说塑造了一些“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英雄形象,如王重阳、洪七公、郭靖、凌未风、吕四娘等,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炎黄子孙心仪的英雄人物。大陆开放之后,武侠小说就成为了当地再版了又再版甚至盗版再盗版的畅销书,恐怕就和上述的民族精神普遍失落感有关。 三、武侠小说是现代仙话。人类的心灵是需要彼岸的,民族心灵也不例外。中国人的传统彼岸就是道教的神仙世界。传统中国人习惯于通过对虚幻神仙世界的追求,来超越现实人间世界的苦难。这就是所谓的儒道互补心态。现代社会的大工业生产形式,已经把人沦为机器的婢女。在这样的情况下,武侠世界自然就会成为了缺乏宗教精神的现代炎黄子孙的彼岸世界。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九十年代是中国人正式跨入现代化社会门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也面对了本世纪初西方人的精神困境,因此急需一个精神乌托邦来调剂出于极度紧张状态的心灵。不过,肩负起这个重任的却不是像西方先锋派类型的那种现代艺术,而是立足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新本土文学。 进一步地说,中国的现代性也是有别于西方的。无以名之,就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而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也必定是立足于传统同时又有别于传统的。也许金庸所创作的武侠世界,就是此种独特的现代性在文学彼岸世界中的折射。 限于篇幅,本文不准备展开讨论这个课题。仅以两位新儒家学者杜维明和林安梧对传统和现代的精辟见解,作为本文的终结:寻根意愿和全球意识表面是两种决然不同的思潮。一种是因工业文明发展到了某一极点以后,因人类面临了毁灭边缘而引发的反思;另一种是原来认为经过现代化洗礼后便逐渐消失的传统积淀,但面向二十一世纪,传统的生命力不仅没有被消解,反而在现代化的后期、工业文明达到高峰的社会里发挥了非常大的力量。 传统是在时间的赓续性所成的历史之流逐渐刷汰累积而成的,当它作为一个与启蒙相对的词来看,特别强调的是以往的累积已难以消融而逐渐僵化成教条,并从而使自身丧失了生机力,生命变得暗淡无光,衰颓破败。但果真传统就是这样的吗?启蒙者往往重新点燃了自己生命的亮光,重新去审视传统,掘发传统的生机,再造新局。当然启蒙者或许挥刀斩乱麻的想告别传统,但可能传统之水仍就浩浩荡荡望前流去。启蒙,或如康德所说“是人之超脱与他自己原先的未成年状态”,但并不意味得毁弃其自己未成年的身躯。启蒙是生命力之再现,是生命之成长而不是告别。亦惟有在其赓续性(Continuity)中才能护守住自己的同一性(identity),才能吸收、融化、望前迈进。第六笔文学社
籈刂
网络时代来临了,网络文学的崛起将会猛烈的冲击传统文学的话语权力。因为网络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文学是大众参与的文学。网络文学不仅将会引开一大批传统文学读者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将会通过网络的特点,侵蚀传统文学话语权形成和分割的流程。在网络上,发表作品不仅不需要先做官,甚至任何人都不需要生花妙笔,都不需要名人推荐或编辑部熟人,只要你能有一台还不算太差的电脑,再加一部电话一个解调器,你就可以上网自由地发表你的文学作品,发表你的文学评论。虽然网站上也有编辑和管理者,他们有一些类似传统文学话语权所有者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但一则他们相对要有更多的宽容性,另外各类网站的繁多也足以使不同的网络文学写作者为自己的作品找到发表的地方。
在网络文学中,传统文学中编辑和评论者所拥有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剥夺了。编辑没有能力阻止别人在网上发表作品,专职评论者在网上发表评论时,也无法使自己比一般读者的发言更理直气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这里,人们更少相信和服从所谓的权威,人们不仅有更多自己说话的权力,也有更多自己判断和鉴赏的能力。在这里,一部作品能有多大的价值和多高的地位,与传统文学的编辑无关,也与专职评论家的评论无关。发言权的平等,将使网络文学中更少一些话语权力,更多一些民主。从这种角度来看,网络无疑是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在网络上,任何作者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文学试验,选择他(她)所喜欢的题材和写作手法,表达他(她)想表达的思想。在传统的文学话语权力缺席的情况下,网络文学将更有利于促成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和繁荣局面。应该说这是时代的一种进步。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文学无疑也将会更加发展壮大。以书刊报纸为主要媒介的传统文学,失去的将不仅是部分读者,更重要的是还有话语权力。这一进程的发展演化可能是比较缓慢的,但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它的影响必将会越来越清晰。
kenisnehs
从金庸小说的流行现象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 如果说有水的地方一定有华人,那么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句话并非是金庸小说爱好者的夸夸其谈,而是铁一般的事实。自从金庸在1955年创作《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写完《鹿鼎记》为止,他总共创作了14部武侠小说(不包括短篇小说《越女剑》)。在近50年中,这14部武侠小说一直在华人世界流行不衰,并且是通过小说、漫画、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媒体流行开来。进入90年代以后,金庸小说更因互联网技术的面世而上了网,使全球懂得中文的网民得以“一睹尊容”,其流行面之广、其影响力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金庸小说为什么会如此得到全世界华人读者的垂青和喜爱?根据金庸本人的看法,这是因为“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实际上,真正流传下来的中国艺术传统,就好像国画那样,是根据唐、宋、元、明、清一个系统流传下来,和外国画完全不同……在中国小说方面,自五四以来的小说都不是传统的中国小说。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这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东西”。如果纯粹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金庸的解释是有一定的合理性,颇能令人接受。问题在于,金庸小说在华人世界的长期流行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象,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文化现象呢?试想,金庸小说从问世以来,先是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及欧美的华人世界流行开来,接着又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挟雷霆万钧之势打入大陆市场,俘虏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心灵。90年代后,欧美华人移民日益增加,金庸小说在他们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且从流行小说的层次晋升到学术殿堂讨论的严肃课题--1998年5月17至19日,美国洛矶山麓的科罗拉多大学就以“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题,举行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收获颇丰。这恐怕也是美国大学首次为一位仍然健在的中国作家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 与会学者在这次学术会议上,从方方面面触及了与金庸小说有关的多个课题。尽管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同金庸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占有显赫的地位。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席研究教授刘再复就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缺少充分评说金庸作品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残缺不全的文学史。如果我们能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变迁史的大背景下看金庸的作品,如果我们不囿于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般解释去看金庸,如果我们能够不带偏见看问题,就会看到金庸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真正继承并光大了文学剧变时代的本土文学传统;在一个僵硬的意识形态教条的无孔不入的时代保持了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民族语文被欧化倾向严重侵蚀的情形下创造了不失时代韵味又深具中国风格和气派的白话文;从而将源远流长的武侠小说传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另一位与会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则认为,金庸小说之所以有吸引力,在于“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江湖世界包含两个成分:一是为了补偿现实的遗缺,而在想像中创造(幻化)出彼岸的、超越的、理想的乌托邦境界;另一组充满杀机(危机)的世界,这是现实世界的折射,是此岸世界对彼岸世界的侵入。两者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从而在世俗社会与理想境界之间,在此岸与彼岸的联结中,实现了文学的审美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类似宗教的作用’” 从刘再复和钱理群的发言内容可以看出,他们都给与金庸小说极大的评价,都认为金庸小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奇葩,而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看法,例如中国电影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就主张“重写一部‘破除偏见,树立正见’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让金庸在文学史中占有他应有的地位。 问题在于,他们都没有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现代中国人(包括世界各地的华人),无论是处在什么社会发展阶段--前现代(中国农村和乡镇)、现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是后现代(新加坡、香港、台湾和欧美),竟然都会迷上在形式上和古典的章回小说无甚差别,在内容上也不脱志怪传奇、才子佳人的巢臼的金庸小说?从西方文学的发展史看,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是有明确的分界线的。不同时期的艺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截然不同,一目了然。套句卢卡契的话说,这是一个“要托马斯·曼还是卡夫卡”的问题。事实上,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理论,就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这一对矛盾的基础上的。无论是作为西方现代美学先驱者的斯宾格勒和齐美尔,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巨匠大家如卢卡契、阿多诺、本雅明等,或者是其他的现代主义理论家,尽管理论出发点不一,学术派别也不同,都认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一对不可通约,也无法协调的矛盾。但是,从辨证法的角度来看,任何矛盾都是会转化的。因此,美国文艺批评家菲德才会在五十年代现代主义强弩之末时,高呼“跨越边界,填平鸿沟”,预示着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 可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甚至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走的却不是同一条道路。尽管在本世纪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们,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傅斯年、钱玄同等,也曾经痛心疾首地声讨过传统文化,其语气之激烈实不亚于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家。不过,他们当时提倡的却不是现代主义,而是为当时西方学界所唾弃的现实主义。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所说的“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实际上就是一纸倡导建设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 与此同时,当时的另一批新文化运动巨匠,如鲁迅、茅盾、巴金、曹禺、郭沫若、沈从文等,也开始创作了一大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把中国文学史带进了崭新的、有别于以文言创作的古典文学的以白话文为文字载体的现代文学阶段。 可是,这批五四新文化运动巨匠所创作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却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今,它们除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而被供奉在文学殿堂内,让中文系学生“瞻仰遗容”以外,恐怕已经没有多少读者了。然而,应运而兴的却不是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它们至今仍然打不进中国文化精英的圈子,也没有产生过任何足以夸耀的经典作品。 相反的,像金庸、张爱玲等接着明清旧白话文学传统创作的作品,却越来越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成为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的一个奇特现象。无独有偶,唐浩明的《曾国藩》三部曲、二月河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等章回小说体的历史小说,也开始大行其道。其中,《雍正皇帝》还被改编成电视系列片,据悉这也是九十年代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不仅是小说,即使是其他文学形式如诗歌,五四新文学运动所建立的新诗传统,也始终无法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蔚为大观。北师大教授郑敏就持这种看法:语言主要是武断的、继承的、不容选择的符号系统,其改革也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此缺乏知识的后果是延迟了白话文从原来仅是古代口头语向全功能的现代语言的成长。只强调口语的易懂,加上对西方语法的偏爱,杜绝白话文对古典文学语言的丰富内涵,包括杜绝对其中所沉淀的中华几千年文化精髓的学习和吸收的机会,白话文创作迟迟得不到成熟是必然的事。事实已证明,胡适、陈独秀以及鲁迅、周作人在创作实践上,每逢要表达深刻的内容或追求艺术效果时,总是仍然求助于他们在理论上痛斥的古典文和诗体。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五四以来,不加思索、囫囵吞枣地把西方文学形式强行移植在中国文学园地上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同样的,任何尝试把西方现代文艺美学理论生搬硬套地用来解释中国文学现象的努力,恐怕也会是徒然无功的。换句话说,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有它自己的模式,也有其独特的现代性。金庸小说的流行就是实证。 笔者认为,金庸小说的流行及有如此坚韧的生命力,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武侠小说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俗文学的延续。中国的传统俗文学世界,原本就是以志怪类、公案类、传奇类和侠义类为主流的。自六朝志怪开始,到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无不按照这个脉络发展着。到了五四时期,由于种种时代原因,这个主流遭受到了一批在当时来说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给拦腰截断了。这些知识分子以西方的小说理论和创作方法为经典,批判甚至否定了传统俗文学的价值。可是,这毕竟是知识分子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群众所喜闻乐道的毕竟还是在传统俗文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本土文学。 二、武侠小说是民族精神的支柱。自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们出于时代要求的缘故,拼了老命的反传统,结果矫枉过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出现了断层,造成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恶性循环,也就产生了民族精神普遍失落感。整个民族缺乏了一种统摄族魂的维系力量。武侠小说塑造了一些“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英雄形象,如王重阳、洪七公、郭靖、凌未风、吕四娘等,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炎黄子孙心仪的英雄人物。大陆开放之后,武侠小说就成为了当地再版了又再版甚至盗版再盗版的畅销书,恐怕就和上述的民族精神普遍失落感有关。 三、武侠小说是现代仙话。人类的心灵是需要彼岸的,民族心灵也不例外。中国人的传统彼岸就是道教的神仙世界。传统中国人习惯于通过对虚幻神仙世界的追求,来超越现实人间世界的苦难。这就是所谓的儒道互补心态。现代社会的大工业生产形式,已经把人沦为机器的婢女。在这样的情况下,武侠世界自然就会成为了缺乏宗教精神的现代炎黄子孙的彼岸世界。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九十年代是中国人正式跨入现代化社会门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也面对了本世纪初西方人的精神困境,因此急需一个精神乌托邦来调剂出于极度紧张状态的心灵。不过,肩负起这个重任的却不是像西方先锋派类型的那种现代艺术,而是立足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新本土文学。 进一步地说,中国的现代性也是有别于西方的。无以名之,就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而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也必定是立足于传统同时又有别于传统的。也许金庸所创作的武侠世界,就是此种独特的现代性在文学彼岸世界中的折射。 限于篇幅,本文不准备展开讨论这个课题。仅以两位新儒家学者杜维明和林安梧对传统和现代的精辟见解,作为本文的终结:寻根意愿和全球意识表面是两种决然不同的思潮。一种是因工业文明发展到了某一极点以后,因人类面临了毁灭边缘而引发的反思;另一种是原来认为经过现代化洗礼后便逐渐消失的传统积淀,但面向二十一世纪,传统的生命力不仅没有被消解,反而在现代化的后期、工业文明达到高峰的社会里发挥了非常大的力量。 传统是在时间的赓续性所成的历史之流逐渐刷汰累积而成的,当它作为一个与启蒙相对的词来看,特别强调的是以往的累积已难以消融而逐渐僵化成教条,并从而使自身丧失了生机力,生命变得暗淡无光,衰颓破败。但果真传统就是这样的吗?启蒙者往往重新点燃了自己生命的亮光,重新去审视传统,掘发传统的生机,再造新局。当然启蒙者或许挥刀斩乱麻的想告别传统,但可能传统之水仍就浩浩荡荡望前流去。启蒙,或如康德所说“是人之超脱与他自己原先的未成年状态”,但并不意味得毁弃其自己未成年的身躯。启蒙是生命力之再现,是生命之成长而不是告别。亦惟有在其赓续性(Continuity)中才能护守住自己的同一性(identity),才能吸收、融化、望前迈进。 第六笔文学社
wayle
告诉你方法吧、、呵呵、、希望有帮助、、、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赌中只有“暴君”、“哲人”和“上帝”三个人物,而主要人物明显是“暴君”和“哲人”。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如赌文中对二人的神态、动作描写,对“暴君”的语言描写等。如果我们在分析时仅仅关注“暴君”的语言描写,我们也许只能从文中读出他浮躁(或急躁)的性格特点,但再通过分析他“指着哲人的鼻子”等神态与动作,我们就能进一步了解他张狂(或盛气凌人)、自负等性格。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赌文第③段中的“他(暴君)很自信,多年的厮杀……”中的“自信”及第⑤段中的“他(暴君)傲慢地站起身”中的“傲慢”等,这些词语不仅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也直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比如,文中多次写到“哲人”的“笑”与“沉默”,无非是为了展示哲人“沉着(沉稳)”、“心态平和”等性格特点。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比如,文章第⑥段末句写到“沙漠越来越静了”,乍看似乎与人物性格无关,但就是在这样“越来越静”的沙漠之中,“哲人”坚韧与平和的心态才最巧妙地得以展现。再比如末段中写道:“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只有以坚毅的性格去战斗,才能看到生命的绿洲呢?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赌”完全程之后我们发现,“暴君”因浮躁而自食恶果,而“哲人”则因坚毅谦卑而最终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整个情节都是围绕“暴君”的浮躁与“哲人”的平和心态而展开的。
于是,我们可以将“暴君”的性格特点归纳为:张狂(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自负)、浮躁(急躁、意气用事);将“哲人”的性格特点归纳为:沉稳(沉着)、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心态平和。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在赌文中,“暴君”形象可概括为:“暴君”是一个盛气凌人、傲慢自负且经常意气用事的反面形象;“哲人”是一个遇事沉稳、待人谦卑、心态平和且能吃苦耐劳的正面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如能确定其评价的,可以“文学家”、“画家”、“政治家”……概括;如能确定其(阶级)性质的,可以“资本家”、“封建地主”、“走狗”……概括。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赌文塑造“暴君”和“哲人”这样两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从“暴君”的角度来说,无非是告诉人们目空一切的狂妄之徒终将自食恶果,警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心浮气躁;从“哲人”的角度而言,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唯有以谦卑与坚毅的心态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心仪的彼岸;如果再联系题目“赌”,从二者对比的角度来分析,又不难看出文章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赌博,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心态平和者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步分析法概述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原贴:现当代文学人物形象分析
虾米大Boss
毫不夸张的说,自古以来,文学就是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是上层阶级和文化人接触的。
而自近代以来,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的出现推动文学进一步发展,文学开始从上向下延伸,我认为网络文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它使文学再一次向下延伸,满足了底层百姓的精神需求。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肯定造成了冲击,未来传统文学的出路就是放下身子,拥抱网络文学,大众喜闻乐见,且对人民有益的文学才是好的文学。
liu_da_chang
最近看到关于这样一个问题的探讨: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作为一名网络文学的爱好者和从业者,笔者觉得自己有资格对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可以直接给出答案:网络文学是文学,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文学,至于为什么?请看笔者笔者给出的以下五点解释:
第一,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文学。这条原因,像是笔者给网络文学下了定义,而实际上,网络文学确实也是凭借网络来传播的,否则又如何能叫网络文学呢?而对网络文学更深层次和准确的解释是:人们把自己写的小说、诗歌和散文等文学作品,发布到网络上,以供读者欣赏和阅读,如此也就诞生了网络文学。
第二,网络文学叙述事情、描绘事物同样符合文学的规范。这条原因,其实就是从网络文学的内容来分析了。大家都知道,最常见的网络文学就是网络小说了,咱们也就以网络小说为例。在很多人看来,网络小说强调各种写作技巧,包括:金手指、代入感和小说爽点设定等等。而其实网络小说更要符合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第三,网络文学是传播更广的大众文学,当然是文学。可能笔者的话不得不辨证一些了,其实很多人不同意网络文学是文学这个观点,主要是认为文学是一个高大上的名词,而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也就需要有选择了。如果是抱有这种观点的人,那么笔者只能说,你的观点太狭隘了,谁说文学创作只能是少数人的权利,难道我们普通人就不能写文学作品了,就不能写小说了。
第四,网络文学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是文学。这条原因,则是从文学的发展趋势上来解答的。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而放到文学上,那么自然也是未来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快速传播的时代,而网络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当然是属于文学范畴。
第五,网络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当然是文学。这条原因,就涉及到人们否定网络文学是文学的原因了。因为很多人坚持,文学的范畴只能是书写在纸上的传统文学作品,而网络文学由电脑打出来的,其中很多内容比较肤浅、通俗,娱乐大众,从而片面否定了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而实际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把那些所谓的高大上的传统文学作品放到网上,那么它们算不算网络文学呢?那么这样的网络文学又是不是文学呢?如此再辨证的一看,网络文学其实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不过由纸质改为网络,那么它当然是文学了。
getwolf
1.现在的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文学是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而网络知识是时代的一种潮流,使许多的学生的思想提前成熟失去了童真!
2.传统文学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教养和文化水平!而网络知识却是截然不同的,它包含的是更多时尚新颖的简写网络语言!相反传统知识就更容易帮助人们更好的成长!不会使自己在学业上有什么遗憾(如果有,那也是少数的)
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学比网络文学更能推动文学发展!
本人是一名初中生,这就是我的答案。
thezack
上边回答的几个都很有道理,我说说我的看法:
1、传统文学一般结构比较严谨,作者从立意、起草、修改、出版、复查等程序一步一步走过来,决定了它的文章结构严谨、用语规范、较少错别字和语病。作者一般立意以后写作过程都是按照最初的方向和结构来写,但是缺点是写作周期较长。如果是小说的话一般要1年以上甚至几十年才能问世,而且问世以后能否受到读者欢迎也是未知数。象《红楼梦》,作者都已经去世了还没有能问世和写全,最终40回还是别人代笔。
2、网络文学的优点是传播迅速、受众广大,可以和读者互动,根据读者的好恶来及时改变行文风格和故事走向。而且不必等到完全写完才能与读者见面,而是写多少就能让读者看到多少。而且可以写完整偏文章或者小说以后觉得很受欢迎的,再印刷出来。
缺点是网络使作者和读者都陷入了一个信息完全充分的境地,大家都很浮躁,造成网络文学的错别字和语病较多,很多网络文学也很肤浅和粗制滥造,象目前的很多网络小说。而且和读者互动的过程中会使作者没有或者丧失了最初写作的方向,而是一味的为了讨好读者而根据读者的好恶来写作,这样的作品只能是文化快餐,而不是有营养的精神大餐。这就使得网络文学的结构松散,语言肤浅,经不起推敲和琢磨。
3、上边的那位所说的把传统文学放在网上,网络文学以传统的方式出版,其实这是偷换了概念。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好像是这么一回事,但是严格来讲,(此处省略若干字,留给中文专业的来解释),所以说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是有严格区分的,它们的并不以传播介质的不同而改变其属性和概念。
暂时就想到那么多了。。。^_^
狂吻金花花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无疑是更是应适应市场,并且在文学题材上有很多新的尝试和创新,但是由于按字数售卖、更新模式、用户口味的影响,总体的文学性比传统文学还是要差的。但这也无可厚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户需求造就市场,而文学的用户需求则取决于这个国家民众的平均文学水平以及精神富足程度。网络文学很好的适应了市场,并获得了回报。我们应该对其充满敬意。
caoyucy
传统文学讲究体裁,大纲,立意等等。一般用词造句也比较正规,极少出现病句,显得比较正规和传统。
网络文学就比较自由和散漫了,几乎每一名码字匠都是随手写随手想,所以显得比较天马行空和不拘泥于格式,而是遣词造句也比较随意。
1就语言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语言本身、语言外在的质感;而传统文学更注重语言的内涵,看起来朴素的毫无出彩之处的语言却蕴含了无穷的力量。
2就结构而论,网络文学的随意性更强,但真正的具有文学意义的随意性却很少,它的随意有时显得松散、哗众、不合情理。而传统文学则要紧密得多,虽然它也在不断地寻找自身的突破,但当这种突破显得不合情理时,突破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3就故事而论,网络文学更注重故事的可读性,而传统文学更注重故事内在的意义——传统作家总是想方设法地给他(她)的文章贴上思想的标签。
流云·归晚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网络文学确实是更受人们的欢迎的,很多的人他们都喜欢在空余的时间拿着手机看网络小说,而不喜欢待在家里面捧着一本书。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还有就是现在社会迈入了快节奏的社会。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差异之一表现在它们的阅读方式上。网络文学的阅读方式就是人们可以直接在电子产品上进行阅读,既方便又省时,无论在哪一个地方,什么时候只要手里面有电子产品,就可以阅读到网络文学。很多的人他们为了方便通常都是看网络文学,而很少花上很多的时间看传统文学的。作为一个00后,其实我也是更喜欢看网络文学而不喜欢看传统的文学的,因为在我看来,在网络上我能够找到更多的内容,而且更加快捷。而如果我们想要看传统文学的话,那就是捧着一本书在书桌那里安静的看着,相对来说,传统文学会给人一种更加宁静的感觉。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差异之二表现在它们的内容上。现在网络文学的一些类型是非常的多样的,不仅有一些名言著作,专业知识,教科书内容,而且还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网络小说。只要在网上轻易的搜一下关键词就能够出现一大堆的作品,这也就是网络文学的便捷之处。传统文学它们是比较优秀的作品,现在有很多的文人才子他们也更喜欢看一些传统文学,而且在传统文学里也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
所以在我看来,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他们两个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别。但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都对于我们社会的进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阅读书本的同时能够令人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境界得以提升。
走着走着心宽了
最开始接触网络小说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用手机上网速度比较慢,3G还只是个传说,经常登录腾讯门户网站看小说。感觉网络小说不想传统小说那么中规中矩,不用讲究什么文学功底,网络小说家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各种光怪陆离,各种狗血剧情,什么妖魔鬼怪,什么刀山火海,什么侠骨柔情……反正总有一款是你的菜。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网络文学呢?
个人认为,网络文学就是作者们以网络为载体,用文字或图形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某种想法,或抒发某种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更直接,更大胆,也更快速!
网络文学是科技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它脱离了对纸质载体的依耐,比传统文学更经济,更环保。网络文学它将现实世界已发生,未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直观的表现在虚拟网络上,再反馈到现实世界的人手中,它是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交流的语言。
网络文学出现同时推动了传统文学的发展,它促使了传统文学慢慢的变革。各种文化流派,通过网络文学,相互交流,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了解传统文化,并将中国的传统文学推向世界,让全世界人民都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所以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应该是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我相信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可能会融合在一起,成为新时代的新型文学产物!
樂樂
1、削弱了创作的积极性,毕竟作家也得吃饭。
2、很多素材被网络媒体曝光,尤其是喜剧,你看很多桥段都是在网上流行过的,再拿来效果就差的太多了。
3、网络作品良莠不齐,造成网上一搜一大堆的书,可是没有一本值得去读。搞得好作品也很难脱颖而出。
以上均为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者大家讨论。
原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lancy
蓝雪孤灵
原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Dapbulous
原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why-why
原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
asakura0320
zhangjiaxi123
~静寂之悵~
忘川泊宁
巧笑倩兮
樱流
丽江-驼铃
luluwkaka
butler
ivalen_msn
睡不饱的死娃儿
季威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主要区别就是发表的媒体不同。传统文学发表于报刊杂志,网络文学之所以称“网络”,就是因为发表于网络。
传统文学因为报刊杂志有众多的要求和版面的限制,能真正发表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这就会使一部分有才华的人,失去成功的机会。
网络文学则要比传统文学广阔的多,好比一个露天的大舞台,只要你愿意写,能写,别有有损国家社会人性的言论,都可以发表出来,接受大众的评品。写得好的,终会获得大众的赞赏,成功是随时随地的,只要你有才。现在很多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人,凭几部或一部作品一夜成名,这是之前传统文学做不到的。
内容方面也有很大区别。传统文学主要是写实,描写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掘人生和社会的美丑。传统文学要求是必须深刻而又内涵。网络文学是一种“文学快餐”,更注重外表的绚丽多彩,要求题材新颖——多玄幻,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再有就是为了吸引人,内容都是特别的长,起步就是几十万字,上百万字,有的甚至写几年还在写,这就有些变态了,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折磨。
近些年来,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出现了互相学习和融合的现象。许多传统文学学习网络文学的节奏和语言,使传统文学也变得生动活波,招惹喜爱起来。而网络文学也渐多都市写实作品,不像之前人批评的肤浅,变得也有内涵有气质了。
所以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既有区别,又有共性,是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未来不管哪种文学都是不可缺的。
pearlesspe
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学逐渐赶超传统文学,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传统文学也凭借原有的优势,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忠实受众群体。总体来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有以下区别:
1.写作平台不同,准入门槛也有差异
网络文学主要依托于网络,准入门槛低,只要有兴趣,都能在网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传统文学主要依托纸质传媒,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必须有一定文学功底才能写出让读者满意的作品。
2.盈利模式不同,内容质量也有差别
网络文学主要依托网络按着文章字数盈利,而传统文学则依托传统媒体通过发行读书来盈利。这样的盈利模式,导致网络文学中的文章以吸引网友为目的,内容需求刺激,引人眼球,总体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传统文学内容相对严肃,要求严格。
3.受众群体不同,传播速度也有区别
网络文学受众群体多集中在青少年和受教育相对少的群体,文章在网络上传播速度快;传统文学的受众群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文学有一定追求,文章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4.追求的目的不同
网络文学总体上更多是为了盈利,追求娱乐化的轻阅读;传统文学更多为了传播文化和促进文学发展,追求深度阅读。
当然,网络文学也有质量上乘的作品,只不过需要时间的积淀和检验。
liana6699
我感觉有很大的区别,网络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在网上传播的小说,个人感觉最大的区别就是观看的方式,网络小说,发一章的时候都可以看,哪怕一张只有1000多个字,但是传统小说,除非他把这一本完结了,否则除了作者自己和一些其他的人谁也看不到,但是一本小说有多少字就不用我说了吧,而且,传统文学要配很多的插画,而网络小说确不用,而且网络小说是连载的形式,可以弃更。而且在写的时候也可以参考读者的意见,而这个是传统文学无法参考的。
而且你们可以看一下网络文学的涉及面积真的很广,现在发展越来越迅速,希望网络文学的环境能稍微改观一下,不要那么乱。
这就是我的理解,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再下方留言评论。
落岸之鱼
区别较大,首先来认识一下这两大文学的所处背景与创作手法。
传统文学,排除诗词戏剧,只说小说。古代的小说文本,多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和民间传说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在小说没写出来前,这一个素材早已在民间就有了。文人根据素材整理创作,便形成小说。由于这些小说的作者,都是有较深古典文学基础的文人,所以创作的小说,无论在用词用典,还是在遣词造句,小说讲述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小说里包含着浓厚的儒释道三家的思想。
从民国时候开始,便走向白话文,但仔细去读民国时期文人的作品,譬如鲁迅,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郁达夫,朱自清等大家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文字表述,夹杂着多个方面,比如古典文词,西方字母,日本文字,还有既不是文言文,也不是像现代这样的纯白话文,形成了“大杂烩”。这不是不专精的结果,而是自由思想下的学贯中西的博学体现。
所以民国时期的作品非常耐读,既有传统古典文学的影子,也有白话文的过度创新,还有英文与日文的串接。可以说,没有文化功底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到了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到现在,尤其是解放前后出生的作家群,大多都写中国乡村的革变,形成了柳青《创业史》,路遥《平凡的世界》等为代表的乡土文学,也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乡土文学是传统文学的最重要代表,因为数千年来,中国是以农业社会立本的。而当代,传统文学便是抛开纯故事的讲述,注重人物命运为出发点,有的小说,几乎不讲故事,以一种意象性来体现小说艺术。
由此可见,传统文学不是以讲好故事为标准的,而是以体现人物与人性为基础的,一切都要为人物命运与人性服务。
网络文学呢,是互联网出来了,一些热爱文学的爱好者,由于找不到发表的诉求,而将文字发到网络论坛社区或QQ空间,逐渐形成了一股网络文学热潮,这跟资本家将更多资源与金钱投入到互联网事业有很大关系。
最初的网络文学几乎是跟阿里巴巴同时诞生的,甚至更早一点。后来很多作者选在天涯论坛,起点,还有幻剑书盟等发表作品,这些网站走出来很多知名的作家。像当年明月,就是出自天涯,写鬼吹灯的天下霸唱,也是起点中文网的作者,若是没有网络,他们或许一辈子只能是默默无闻,喜好文学的爱好者罢了。
所以,网络给了无数文学爱好者一个讲述自己内心世界的窗口,让无数被埋没的爱好者走上了职业作家之路。而网络文学,不仅门槛很低,写小说的手法也千奇百怪,非常大胆,也带来了低质量与重复的不利局面。
早期的网络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接轨,很多作品都有传统文学的功底,比如熟知的甄嬛传,其文字水平很高,天下霸唱写的小说,文字语言非常精炼,不是一般网络小说可比的。
现在的网络小说,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在手机上看小说了,所以产生了“无线小说”,也就是只讲故事发展,纯粹的以读者与娱乐为主。还有“轻小说”,“漫画小说”,“宅小说”等。说白了,就是网络小说根据读者的反应来打造文本,主动权往往在读者那里,而传统文学,主动权往往在作者这里。
现在网络文学已经是一种潮流和主流,与传统文学并重。中国作家协会已成立了网络作协委员会,各地也成立了网络作家协会,知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更是成为一颗闪亮明星,担任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等。可见,国家对网络文学的重视。
victoria811
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区别:
1.门槛高低
网文门槛较低,全民皆可参与。基本上有想法,就可以下笔,更多的是追求故事的新奇,从而来吸引读者。而传统文学,往往作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者知名学者,自身已经获得了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他们有了好的故事内容,或者符合广大读者认知的知识,或者其他内容,通过严谨的文笔,将故事或者知识等等其他内容传播给读者。
2.写作目的
网文写作目的明确,更多的是为了将自己的爱好或者奇妙的想象分享给读者,来获取相应报酬。而传统文学的目的,往往都是作者已经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通过写书立传从而来达到立言的效果。从而让更多的人来认同自己的观点,或者通过学习能够获取一定的知识。
3.文学价值
相对来说,由于网文门槛低,作品良莠不齐,往往不太注重用词造句的严谨,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很多都是故事精彩,看起来很爽,但是没有文学价值。而传统文学相对来说,相对来说,比网文就要严谨得多。
以上三点,也就是我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也是我认为传统文学更被上位者推崇,而网文更被草根喜爱的原因
gghhbvcc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属于文学范畴内的,但是我感觉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也是有区别的,这可以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作者方面来讲,可以分两点:第一,就是作者的创作态度。网络文学的创作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网友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创作的,它因读者的爱而爱,读者的恶而恶,主要以让读者爽为主,让读者有很强的带入感,在读小说的过程中能忘记现实中的阵痛与挫折。而传统文学是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的积累,他是以作者的感情想法为创作思路的。无论读者好惡,他都有自己的创作走向。就像《红楼梦》无论读者怎么不愿意,他仍然是个悲剧,《水浒》中梁山仍然被招安一样。第二,作者的写作水平和社会经历。网络小说的门槛较低,许多人都可以写,他们的作品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筛选,就投入市场,参差不齐,一切都是以读者选择。因为网络读者的水平年龄所限,它对网络小说的文笔要求不高,越让读者容易理解越好,越受追捧。所以网络作家很少炼字,许多章节有重复和注水的嫌疑。
第二方面是外界原因。第一,读者的需求,让更多的写手弯下腰来,变得媚俗,因为读者才是自己生存的动力。第二,许多网站都是根据读者的点击推荐来推捧写手,这样也让许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思想的写手作品,门前冷落,失去创作动力。第三,网络小说都是连载,都是一天一更,有的一天多更。不像传统小说那样多年磨一剑,这也说明了传统文学的深邃和严肃性。
justinepeng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区别我想应该是在文笔上。在文笔上,传统文学用词基本上是属于严谨,优美而活泼生动的。
可以对比很多作品,比如张爱玲,“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但是这句话还是很美,又很有哲理,在描述一件事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文字的魔力。
要事业先得搞好学问,没有学问哪来修养智慧,怎么办得了大事 --亦舒 《圆舞》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沈从文《边城》
这些文字,写出来似乎就完完全全是一个场景展现在眼前,很舒服的感觉。
她思索了一下说:“有的,我有一个男同学,功课很好,不认识他以前我只喜欢玩,不大看得起用功的人,写作也只觉得单凭才气就可以,可是他劝导我,使我明白好好用功的重要,光凭才气是不行的——我至今还在用功,可以说是受他的影响。”——张晓风她曾教过我
这句话曾经影响我很多年,虽然因为生活的原因,一直到现在不能全心全意地写文章,但是这个话一直叫我要谦虚,人有天赋,不努力等于白费,就像现在的我。
传统文学的意义与网络文学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学,几乎都存在某一种深刻的意义。
对人的思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于文字里最纯粹的东西是最美好的,你去比较用词用句,表达情感和描述场景的功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网络文学,很多都是东拼西凑,甚至结合时下最流行的语言,但显得很粗俗,没内涵,对人的作用,大都只是一种娱乐。即使个别是有些深刻的文字,但大都只觉得晦涩难懂,没有流传的意义。
传统文学,很大程度上对人是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深刻的,耐人寻味的,甚至是渊源流长的。即使你不深入了解,只要看上哪一句话,都会在你心里或多或少留下印记,经典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我读传统文学,很多时候,身心是在修养,心灵得到洗涤。一种很美好的,就会在心里感叹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文字或者场景,而遇到悲惨的,或者是现实的真理,则会警惕自己,万万不可跟着犯错。这些都是网络文学所不能替代的。
t.zany
类似问题,以前回答过!我的想法如下。
文学是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通过一定文字组合形式,表达人对于外在世界的体验。
网络文学,把过去以纸为主要书写载体的所谓传统文学,搬上了互联网,使得记录和传播的载体发生重大变化。
网络文学,相对传统文学。一是把大众的文学话语权扩大,普通人也可通过互联网扩散自己的文学观点。二是传播规则变化,由传统文学时代的你写的好不好,平台说了算,变为大众一起来评审。三是传播速度提升,打字上传网民就能看显然比收稿、审稿、组稿、发布等环节后再看来的快。四是诱骗的、虚假的、色情的等负面内容误导能力变强,这是快速传播、监督滞后造成的。
总之,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有好有坏,提高辨别能力,否则就会被洗脑!@纸墨晴空 原创是一种态度,我原创我自豪!
山海经
相比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更突出标题传统文学内容跟标题是连在一起的,可是网络文学不一样,它更突出标题,我们打开网络,看到的不是文章内容,而是标题,标题决定了网络文学的打开率和点击率。
可以说,网络文学,标题决定了文章的“生死”。
因而,想要写出受欢迎的文章,做好标题十分重要。
传统文学依附于纸质,但是网络文学却依附于网络,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媒体传播信息,因此,传播性质变得更加凸显。
网络文学都特别注重内容的传播度,选择文章主题的时候,都要考虑是否具备传播性,甚至于,这是文章的必备要素。
网络文学主要指公众号文章,写过这类文章的人都知道,约稿函都会强调一点,要正能量。
这是文章能够入选的第一标准,正因为网络文学更具备传播性,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读者,如果文章充满了黑暗,悲凉,负能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网络文学必须把正能量放在第一位,以正面的能量,积极向上的精神为宗旨。
网络文学是粉丝经济的产物,换言之,网络文学更大程度建立在粉丝基础上,粉丝多少,决定了阅读量的高低。
为了博取更多的阅读量,许多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更加在意读者的感受,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被读者喜欢,在网络上红个半边天。
所以,网络文学需要粉丝基础,注重跟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跟读者产生共鸣。
我是苏乐,专注分享写作干货,欢迎你的关注,期待你的点赞评论。
luck鼠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节奏快,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细工出慢活。而且网络文学相比更加鱼龙混杂,各种工作室,网站层出不穷,网络作者的权益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且网络文学无论是初中生还是中年人,只要注册账号就可以进行文学创作,抄袭,情节类似的情况不断出现,近年来的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等后也传出抄袭丑闻。有实力的作者想要出名难而抄袭者却得道猖狂。
恐龙
很简单,网络文学是不停的烘托烘托,,一个屁大的事能写七八章,只有读完这七八章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何事?
传统文学或许就是段几句话而已。
网络文学不注重场景对话,传统文学注重。
前者读起来兴奋 ,后者读起来心累
Rmy-L-DEU
网络文学更具有开放性,新鲜性,实时性,短暂性。
传统文学更具有历史性,严谨性,文学性,意义性。
网络文学相较于传统文学不足够严谨,很强的时效性,缺乏文学的美感,在词句运用上没有传统文学那样推敲,有文学精神。如果说网络文学是文学的前菜,那么传统文学便是文学的主菜。传统文学凌驾于网络文学,又是网络文学不可或缺的基础。
change、
介于你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区别一个概念,文学不等于小说,同样的,网络文学不等同于网络小说,而传统文学也不等同与传统小说。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不是太大,区别在于载体不同,其他的都差不多。
而区别大的其实是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
两者的区别在于,网络小说重商业性,而传统小说重文学性。
我们可以把小说当成一个商品来看,网络小说注重盈利性,所以网络小说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般都是一种内心的虚荣自己欲望的满足。
而传统小说则注重于可以通过自身给人们带来一些实质性的价值,比如让人明白一个到底,给人一种启发,指引迷茫的人选择一条道路!
网络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一种,传统小说也是传统文学的一种,虽然两者差别很大,但是文学本身没有什么差别!
lionhan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现状比较
网络的介入使得文学写作不再是创作者一个人的事了,而变成一种集体智慧的凝聚,走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新路.但是,与传统文学一样,网络文学的本质还是文学,它与传统文学有着解不开,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一)存在方式的比较
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较之传统文学的存在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有文本载体、文本形式和文类界限的易位.
(1)文本载体的不同
传统文学作品主要以书本、杂志、报纸等“硬载体”文本出现的,它们陈列在书架上,摆放在案桌前,构成一种广延性的物质性存在.网络文学则以电子符号的软载体形式存在于电脑中,传输在互联网上.在这里,文学创作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随意性,也可随时更改.
(2)文本形式的不同
传统文学是线形平面的文本构造形式.尽管其也可以运用插叙、倒叙等手法或多线索结构,但由于媒介的三维物理空间的限制,其文本的空间是凝固的,容量是有限的.网络文学显示的是超文本链接的立体构成形式.它的特征是阅读的多线性或超线性,即由线性结构转向链接性结构,由刚性结构转向弹性结构,由封闭结构转向开放结构.
(3)文类界限的不同
在传统文学类型中,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四分法”,同时,纪实文学和虚构文学、文学创作和生活实录、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都非常明确.当我们在欣赏某一传统文学作品前,我们都会事先知道它属于那一种体裁或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易地分辨出来.但在网络文学中,文类界限已变得模糊或被淡化.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难分清它们属于哪一类文体,因为这些作品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模棱两可,传统的文学分类法对它们无从归类.
(二)创作模式的比较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创作模式的不同主要包括构思方式和创作手段两个方面. (1)构思方式的比较
传统的文学构思是个人化的艺术思维,它要基于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感悟,不断为内容而寻找形式,以整体的艺术观照来施展自我潜在的艺术创造力,为作品的生成打造审美原创的艺术胚胎.而网络文学则不同,它的写作是随意的,无需完整的艺术构思.如一位文学网友所说:“文字在我是生活状态,只喜欢第一时间的真实感受,不会为文而文,没话找话.我只是坦坦然然地写下我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解说.你有你的体验和实证,我也有我的,我们享有平等的话语权.”
(2)创作手段的变异
网络作者首先需要以机换笔,让一笔一划变成轻松的键盘输入,也可以运用万通笔作手写输入,或是语音输入.这种创作手段使文学创作者写作时不再低头,而是抬起了头,十个指尖在键盘上飞舞.
(三)传播模式的比较
(1)传统文学以书面材料为载体.
传统文学,属于单向传播,其信息传播模式是传播者→媒介→接收者.对此,有学者评价说;“在这里,作者是一个绝对核心因素,是文本全知全能的主宰角色,一切都是已知的,既定的读者只是等候智者训导的角色.”
(2)网络文学有双向交流的特征.
网络文学信息传播模式是传播者→媒介→接受者→传播者(或其他接收者).在一般情况下,读者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才更容易产生阅读作品与参与交流的渴望.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因为交互活动本身常常将欣赏变成了创作,或将创作变成欣赏.
(四)语言的比较
文学的存在方式和创作模式以及传播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变化.网络文学作为新型的文学样式,语言突破了传统文学语言的藩篱,表现出差异性.
(1)传统文学讲究文学语言的情感性,特别注重文学的表情达意,气氛的渲染,景色的烘托,传达出人物的情感体验.有时,为了作品思想内容和精神感情表达的需要,作者会对某些情节进行铺陈叙述.但由于网络文学受制于网络阅读和传播所需要的明了通俗等因素,其语言往往追求简约、形象和直观,词组缩写和符号表意成为网络文学中比较典型的语言形式.
(2)传统文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常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通过阅读这些个性化的语言,你的脑海中就会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但网络文学语言抹杀了语言的个人色彩,而取之以格式化、程序化的语言模块,阅读起来更加生动自然.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是适应时代而产生的,它虽然没有传统文学根深蒂固的地位,但它也有传统文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应该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妥善处理好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同时为我们提供优质的精神粮食.
An、
我觉得没有任何差别,水平高了就是经典,水平低了就被淘汰。一些人其实就喜欢污蔑网络文学是垃圾,污蔑传统文学保守死板,事实上只是网络只是传播介质而已,你写生活类的小说不一定就是传统文学,写冒险类的,不一定就是网络文学。如果非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传统文学更关注现实生活吧。
linglingcat_
谢谢邀请。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盈利模式,二者的所有区别都是由此引起的。
传统的核心盈利模式是版权方一本本卖书给读者。无论是题材来源的差异(作者选题、出版社选题),还是版权归属的差异(出版社所有、作者所有),都无法改变书是一本本销售的这种事实。而书的定价则是题材、成本(人力、印刷、仓储、运输销售等等)来共同决定的。
而网络文学的核心盈利模式则是将作品在网络上按字数持续售卖给读者。这点改变带来了后续整个生态的变化:在读者人数恒定的情况下,肯定是字数多的作品赚的多。当字数成为了作者赚钱的一个重要考虑时,作品文学性的重要性就会有所下降。由于作品是分段售卖的,那么作者会重视读者的在连载期间的反馈,作品倾向于让读者觉得开心(或者爽),否则会有大量读者停止追更的风险。这在中国是可以想象的,到处都有“你不XXX,老子就不用/买/看你们的东西”论调。这很正常,也是充分市场化的产品应该正视和重视的市场现实。由于作品是持续售卖的,所以更新快的作品会在各个平台得到更多流量,也会吸引到更多的读者。那么在更新速度和字数的双重压力的下,作品的文学性会进一步下降,毕竟人的精力和创造力总是有限的。由于是持续售卖,并且是进行网络销售,作者完全可以只写几千字就进行发表,观察市场反馈,降低了写作和市场门槛。读者在网络上可以轻易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作品,且初始金钱投入较低,会有更好的付费意愿。作者初始写作难度低,大量作者涌入网络文学写作;由于读者找作品难度低,读者对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或者更追求爽)。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构成了一个网络文学作家的金字塔,同时也诞生很多很新的文学题材,比如修仙、穿越、乡村情色、游戏体验等等。所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无疑是更是应适应市场,并且在文学题材上有很多新的尝试和创新,但是由于按字数售卖、更新模式、用户口味的影响,总体的文学性比传统文学还是要差的。但这也无可厚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户需求造就市场,而文学的用户需求则取决于这个国家民众的平均文学水平以及精神富足程度。网络文学很好的适应了市场,并获得了回报。我们应该对其充满敬意。
复古小牛牛
美小娈超无敌
坏小子喜欢摇滚乐
varsha
Joy吉吉
原贴:怎样分析文学典型
mfc
小沐75
Up-seven
你这个问题,在我们【橙瓜码字】的征文学堂有人提到过,我现在把他的回答复制过来给你看:
什么是网络小说,这个标签一直没有完整的合理的定义。
从载体看,在网络上发布的小说,连山海经在网络上发也可以算;而网络小说走无线或者实体,可它们还是网络小说。
从题材上,小说只要挂一个穿越,就带有网络小说的色彩。
从商业非商业这个角度来讲,亦不能完整诠释网络小说这个名词。
从与传统文之间的差距看,网络小说有连载,实时作者读者交流,带有玄幻奇幻色彩,等。
我个人的定义是:
以商业盈利为目的,在网络载体及手机载体发布,实时连载,实时交流的小说,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繁简体出版、影视改编、或具有大量网络数据支持的小说,方能成为网络小说,其作者,可称为网络写手——这个不是称呼,是一种职业,以之可维生的职业。
至于其他的写作者和他们的小说,可以称之为网络文学爱好者的网络文学作品。。。
一、什么是网络文学
所谓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但现在的网络文学,因为平台载体的更新转换,又有了新定义。
那就是以一切在互联网平台,手机平台,电子阅读器平台等新媒体,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
网络文学的代表,是网络原创长篇小说,因为长期连载,吸引读者实时回复、实时评论和投票及订阅等,让作者得到了稿酬利益,甚至拓展到杂志报纸出版等其他纸质媒体。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互相渗透的有机体系。
不少传统文学通过电子化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作者也都接受过传统文学的熏陶。同时,网络文学通过出版进入了传统文学领域;并依靠网络巨大的影响力,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到传统文学。
二、什么是网络写手
网络写手,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那么在网络上刊载自己的文章的,都可以算是网络写手,毕竟它只是一个群体名称。
但如果是以一种职业来衡量的话,就要以成败论英雄了。
一种职业,之所以能成为职业,是因为这个职业是人们工作后获得酬劳,并以之为生的。
所以当网络写手作为一种职业的时候,它的基本要求是,写手能够通过在网络或者其他新媒体平台上刊载作品,然后获得可供谋生的最基本收入。
因此,没有在网络文学上获得任何物质利益的写手,是不能归纳到网络写手这个职业里面的,只能算是网络文学爱好者,哪怕他的作品点击几百万几千万。
三、网络文学市场前景
网络文学市场,现在比以前萎缩多了,国内的政策导致出版艰难,加上竞争者众多,所以网络文学的成功率相对比以前低了。
但是能成功的作者,都会得到很丰厚的回报,因为现在的多元媒体平台,使得成功的作者,可以获得比以前多好几倍的回报。
网络电子版、繁体实体出版、简体实体出版、手机版权、漫画版权、游戏版权、电影电视版权等等,这些都是为一个成功的作者准备的。
四、网络文学创作要求
这里单指网络原创长篇文学。
在网络文学里,20万是短篇,50万是中篇,百万字才是长篇。
而在网络写手这个职业的作者群体里面,100万字是短篇,200万字是中篇,三百万字以上才是长篇。
这么长的小说,如果能维持读者的阅读情绪和阅读快感,甚至能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和阅读期待,那么,这样的网络小说就成功了。
所以说,如果能满足情绪、快感、欲望、期待,这四种阅读需求的小说,那么,就可以写出好看的网络小说。
如何满足读者的阅读情绪,那就不能让读者感觉作者实力差,基础烂,情节错漏百出。
试问,如果有一篇小说,通篇都是错别字,标点符号不会用,两千字的章节,只分成三段,一个单句超过三十个字,一个复句有十几个标点,通篇都是引号开头的对话,到处都是形容词的细节描写,这样的小说,能看吗?
如何满足读者阅读快感,那么,就要让读者看得舒服,看得满足。
首先是字数,网络长篇小说每天都要更新,如果一天只更新2000字,用24小时的等待,三五分钟就看完,读者爽吗?
网络写手红不红,首先看每天的更新字数。日更三千,半死不活,日更六千,勉强维持,日更一万,大红大紫。
其次是情节,如果作者为了玩悲情,把女主角送给敌人去玩了,主角的亲人小弟全被杀了,这样的书,很容易被读者拒绝。
简单说,小说就是打一耳光再给个枣,如果你这个耳光把人打掉了牙齿,脸都肿了,再给个枣,读者肯定不会开心……
如何满足读者的阅读欲望和阅读期待呢?
这里总结了三句话,可以作为网络文学的创作手法来用。
1、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凤头猪肚麒麟尾
五、网络文学创作心态
1、耐得住寂寞,每天创作六千字以上,是一种非常寂寞的事情。
2、忍受得了失败,因为竞争者太多。
3、打好基础,千万不要让读者认为,这个作者其实只是小学毕业的水平。
4、做好前期准备,文章的大纲和细纲,市场的前景和预估和定位,读者群体的定位,作者作品的定位等。
5、修改的话,只能修改基础错误,和逻辑错误,不能因为感觉不好就修改,实力没有超过创作时的一倍以上时,怎么修改都会越修越烂。
6、别卖弄文采,网络文学以文笔简练情节吸引人为主,太多的形容词和细节描写,只是会让你的读者反感,起码在开头前三万字是这样的。
nicolemelody
网络文学出现的那一刻,就说明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读者与作者的边界在模糊,读者甚至可以影响到作者的写作方向。比如,作者网文连更的时候,如果读者强烈要求某个人不能死,那么作者可可能会让他活。
网络文学的写作速度快,但精品少。多数反应的是网民的心理需求。
传统文学是一个作家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对人生社会的反思。多数都是渗透着智慧的闪光。
至于冲击,个人觉得好的作品不会受到冲击,反而能淘汰挂羊头卖狗肉的传统文学作品。
但传统文学的存在也可以告诉网文,标杆在这里,你不能只为读者的快感活,你要让读者有思考力。
dragongl
一个时代的趋势吧。
就拿媒体而言,传统媒体的没落,新兴媒体的兴起。这里面有一个变化,就是从以前的自嗨变成了要让他人嗨。消费者不买单的话,市场是不认可你的。
这跟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是一样的。现在很多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很难静下心来坐在图书馆来阅读一本书,但他会拿着一个手机看一天,所以网络文学就是跟着这个习惯新兴的。
现在是一个全民媒体,全民写作的时代,碎片化的时间迫使人们快速的刷书,而不是安静的读书。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流量的大号,其实他们只是注重形式而内容很少。
网络文学更大的问题,可能是标题党吧。跟现在的热点新闻是一样的。
你说它会对传统文学造成什么变化吗?它会逼迫传统文学更向消费者靠拢,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好事儿。
yonni_yy
【花木兰答题】
网络文学是随电子化产品的普及,应用而衍生的。网络文学是文学快餐,大餐,它继承了传统文学作品的精华,又展示了超时代的气息,它是现代载体的产物,借助网络平台,它不再受出版商严格的审核而轻松发表。
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诞生后,到中文网的第一次收费模式的成功,网络文学从此布入了快车道,一大批优秀的网络作家也是在此崛起。有《昆仑》,《飘渺之旅》等仙侠小说同样问世。
从此,新兴的网络文学在传统的文学世界里激起了层层波澜。随着网络文学的极速发展,超低的门槛也是让更多的作者投入其中,利益元素让传统文学受到莫大冲击,包括写传统武侠小说的金庸,古龙等。而这种影响涉及的广度不言而喻,用铺天盖地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相信大部分人的手机里都装着一个看网络小说的APP。借助互联网,它的优势不置可否。
【1】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2018年中国有超过8亿的智能手机用户,用手机APP看书已经成为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无论传统文学愿意与否,网络文学就在那里,因为智能化产品的普及,直接导致信息的超速传播。
【2】启动了方便的芝麻开门。
提高了办事效率。中国人办事难是出了名的,是网红,有好多门槛不得不穿越。前人设套后人钻,专家挖坑百姓惨。但在网络文学这里,浪费不存在。无论从省时省事上考虑,还是从携带方便上理论,网络都独具特色。同时,网络平台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有搜索,复制,粘贴,绘图工具等等一系列的应用功能和软件的支持,就连会计都省去了繁琐的计算过程,方便之极。
【3】节省资源。
网络文学不用纸张作载体,不会造成生存环境的污染,但是费眼睛,奉劝读者悠着点儿阅览,做长线投资。
但网络文学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因为它是速成品,剽窃,低俗作品屡见不鲜,随着时间的推移,清者自清,历史会沉淀出珍珠的。
___2018/12/20
火苗红红
网络文学是自媒体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存在即合理。
有部分人总是把网络文学跟传统文学拿来相比较。
其实没必要,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正如古典音乐跟摇滚虽然都是歌曲,但风格完全不同,各有千秋。
网络文学偏向轻阅读,是人们碎片化时间阅读的消遣,注重对热点事件的解剖,发泄读者情绪,时效性较短,但传播力度非常惊人。
传统文学是严肃的,而且更注重文学性,两者存在根本的区别,无所谓谁好谁好,我们应该抱着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传统文学开始逐渐被人遗忘,但传统文学依然是文化之根本。
要写好网络文学,我们必须反复咀嚼传统文学,学习名师著作的笔法之妙,取长补短,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所以两者是应该共存的,并且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我是苏乐,前500强企业文案编辑,爆文作者,文章散见于富书,卡娃微卡,樊登读书等号,专注分享写作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苏乐爱写作,回复见面礼得写作礼包。小马
网络文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真正的「全民写作」
我们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写作和被认知的机会权力。
在这之前我们读的东西都是出自杂志报刊出版社的编辑之手,而网络文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固有的规则,不论你文笔如何,不论你文化水平的高低,在不违法的前提下,都可以让大家看到你的文字,我觉得这是网络文学最伟大的一点。
网络文学刚盛行的时候确实是良莠不齐,但这是因为写作人群的普遍化,大部分网络作家的学历比较低下,水平不算太高。
但随着阅读和写作群体的扩大,读者需要更高质量,结构更严谨,风格更独特的网络文学作品,而作者之间的竞争也更激烈,必须保质保量的生产优秀作品,所以当下的网络文学其实有很多精品。我身边的不乏有三四十岁事业成功的大叔在看网络小说,能做到这样也是网络作家被大家认可的结果。
至于对传统文学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传统文学的一个分支——通俗文学在互联网时代的的一种表现形式,简言之,就是发表在网络上的通俗文学。
在以前的传统媒体时期,做出版文学的门槛很高,因为出版发行的成本高,编辑把关更严格,能够被刊印的作品至少品相都还可以。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写作,都可以发表作品,发表成本低,所以涌现出一大批网络文学作者,优秀者并不在少数。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有自身的价值,他们有各自的功能,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谁也无法被取代,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
薇安
网络文学可以的。降低了写作的门坎,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有利于文学的繁荣。
网络文学属于新兴事物,也是很不完备。内容良莠不齐。诞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但多数质量不高。
传统文学不会被网络文学消亡,两者各有所长。未来将是两者逐渐融合的过程。
沙鸥天地
我是从15年才开始接触网络文学的,之前一直看的都是纸质书,也就是传统文学一大类的。
网络文学顾名思义,文学作品是借用网络的传播让更多人看到的,首先所带来的视觉体验是不一样的,传统文学以纸张为载体,墨香眷存,更具有文化的气息,而网络文学是在一些读书APP上来看的,衍生了许多的小说阅读APP。近些年来,由于网络的传播以及网络的生活日用化,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电子设备去获取文学的滋养,而这也导致一部分人忠于传统文学以纸质方式的崛起,而减少对网络文学的依赖,在这一点上,似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以一种人类认知为基础而相互制衡。
其次二者都兼备的一个缺点是文学作品参差不齐,尤以网络文学为著,网络传播速度快,网络文学也浩如烟海,或者其中的一部分根本就不能够算作是“文学”,接触网络小说的人大概都了解一些,网络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法外之地,利用网络来传播一些文字裸露低俗的小说,只是为了欲而欲,没有丝毫有意义更遑论深刻的思想,这实在有碍阅读。
最后,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传播方式,网络文学不能够一网打尽,全盘否定,有正能量的作者写出正能量的小说,才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以正能量的方式去生活和学习。
~夏天的叶子~
其实所谓网络文学只是网络小说而已,其他文学样式并未因网络化呈现出什么网络特点,网络小说对传统小说也没什么影响,反正那些沉迷网络小说的追书族,本来就不一定能成为传统小说的受众,没有网络小说,纯文学作家也未必能多卖几本书,多几个读者,因此,网络小说对纯文学只是感觉上的冲击,并没有实质上的攻击。网络小说现在影响的是影视业和游戏业。
四川的流浪猫
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这个题目很大,也很空泛。实际上,今天网络文学与传统严肃文学齐头并进,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还不如探讨网络文学与传统(严肃)文学,哪个会更好促进文学发展。从这个角度讲一讲网络文学与传统严肃文学的关系。
说老实话我觉得拿网络文学跟传统文学(是否是指严肃类的文学?)比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几乎没有可比性,所以后文就不从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部分析来做比较了。
但就事论事,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面对的是怎样才算“文学发展”了呢的问题。最简单地说,或许可以“大量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作为标志。
至于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更能推动文学发展,这种说法本身也有很多不严谨、有问题的地方。
当然这里不必过于较真,也就简单粗暴地回答下。我个人觉得至少发展到现在的文学,主要是承续传统文学这一路。
如果我们把真正的文学定义为具有形式美语言美具有深刻的思辨性关心人关心世界关心终极问题那样的文学,那么我觉得传统文学更容易或者更有可能抵达这一境界。如果只是说好看,那当然网络文学的可读性是远远大于传统文学的,因为阅读网络文学的最低要求是具有基本识字能力就行,而阅读传统文学则需要一定的积累和训练。也许有人反驳说阅读传统文学不必要事先的训练,证据是很小时候或者第一本看的书就是《红楼梦》——这就是在训练,传统文学的阅读积累与训练就是在阅读中进行的。
不过传统文学(其实觉得传统文学这个说法太含糊了)的读者相对网络文学来说,是少得可怜。我自己平时是既看所谓的传统文学也看网络文学的,喜欢并且在追的有《赘婿》《剑来》《永夜君王》等等,读网文也有七八年了。现在比较关注的网文作者有总管、蕉姐、烟男和猫腻,而像三少番茄月关酒徒辰东无罪等人的作品,也都有看过。
从类型文学来看,在以后能对网文发展有重大突破的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是总管和蕉姐。我相信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需要积累,好的作品肯定是需要时间来酝酿的,我绝不相信一天更一万字可以写出一部传世佳作。而现在的文学创作制度大家都了解,普通网文作家只能遵守这一制度。而有条件来酝酿的只能是那些已成名的网文作家,比如蕉姐,断更对他的影响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他又刚好有这样的意愿,愿意为网文做一点什么。《赘婿》显然是一部佳作,它是有一个转型的,前期跟普通穿越文没有多少区别。而等故事渐渐展开,绿林江湖、庙堂士林以及沧海横流的乱世之争,整部小说的格局在不断地网上提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当然还是在网络文学的范畴内,蕉姐可能是想尝试着改变网络文学的某种固有的面貌,网文也可以涉及一些世道人心,同时也不减少它的好看。不过并不是说《赘婿》已经完全具有某种名著的潜质,或者说在某些方面已经等同于传统文学——就只在网络文学的范畴内,相对于以往的同类作品,《赘婿》是具有极大突破性的。沿着这条路往下走,网络文学是可以找到一片新的更广阔的天地的,它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而总管我觉得他一定程度上提升或正在提升玄幻类小说的美学,打破以往的僵硬模式,尤其在人物塑造上开创拓展了新的表现空间,比如对作品中人物的群像性塑造。一般的玄幻小说只集中塑造主角等寥寥几个人物,并且不断换地图,大量的人物被一批一批地替换掉,也根本无法使读者留下印象。总管则有点痴迷于次要人物的塑造,他试图以多样化的群像式的人物形象共同体现出作品本身的整体气势,比如《雪中悍刀行》,堪称典范。现在的《剑来》在人物塑造上与雪中一脉相承,整体相对固定的地图世界,依赖故事和人物,极少依赖外部的种种设定(比如换大地图),这就比较考验作者的能力,具有难度。我觉得总管的网文写作是把优秀网文作家和一般网文作家相区别开来了。沿着这条路往下走,网文故事的表现力、人物的丰富性、主题的多样化都会大大提高,甚至有机会达到并超过传统武侠。
而烟男与猫腻则是“传统网文”的代表,他们一直没有太大改变,但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猫腻是比较文青的个性网文作家,文笔流畅,构思精巧,并且作品中常常有所指涉,比如《将夜》中有对天理人欲的探讨,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带有个人化的趣味和情结,比较好的兼具了故事性与某种程度上的思考。烟男的作品则带有末世流奇幻色彩,从《罪恶之城》到《永夜君王》,一直是稳定并且老成持重,他的作品很好看,但是又没有普通网文作品那样的随意性,也不是升级打怪换地图,我总觉得,升级打怪换地图在网文发展初期是具有颠覆性的,但到现在还把这种过时的模式奉为圭臬,实在是太偷懒了,没有创新,不思进取。像唐三,后期逐渐痴迷于无穷无尽的外部性设定;辰东,自《遮天》过后也在太古中迷失;神机,自《阳神》之后,在超级大跃进中自我爆炸;番茄,《吞噬星空》及其之后大力发扬《星辰变》换地图策略,阶梯式的地图说实话可以无限套下去;天蚕土豆,同一个套路可以从《斗破苍穹》开始一直玩下去……
你觉得他们(除了少数)能推动文学的发展?比传统文学更能推动文学发展?
反正我现在是不信的。以后也许有可能。
但我对网络文学从来不排斥,我觉得它们是在传统文学之外另外开创出来的路,这条路很有必要。但也因为发展到现在还没多久,二十年的样子,泥沙俱下,并且从一开始就跟商业资本捆绑得紧紧的。我认为网络文学的发展还不够,还得继续下去,它的高度目前还得依赖于极少部分能够不依赖当下网文创作制度生存的网文作家。他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去细细打磨作品,跟普通求生存的大量网文作家相比,至少具备了这个可能。
另外有利的一点是,网络文学研究与教学在高校中也开始逐步建立起来,并且网文作为当下中国特色文化在国外的传播据说也挺好。
我个人认为网文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Eunice小弟
何为“网络文学”?本来很简单的问题,逐渐被复杂化了。也把一个本来很广阔的名字给无端的狭隘化了。
现在一提到“网络文学”,大家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网络小说”,这是很有偏见的一种想法。
“网络文学”不是“网络小说”,网络小说只是网络文学众多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罢了。但由于“网络小说”的发展过于迅猛,所以其璀璨的光芒,无形中掩盖了“网络文学”本身。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什么区别?
第一,发表方式。
第二,发表途径。
第三,表达形式。
那么,网络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文学有什么影响?
第一,让文学从小众走向大众。
第二,让文学更加具有表现力。
第三,让文学种类趋于复杂化。
不管是曾经的传统文学,还是如今的网络文学,不同的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内在的,人类对自身的情感的探索,应该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有什么注意的事项,不外是:
一,网络文学应具有一定的克制,汲取传统文学在思想上的严谨,才能够更好理解社会的变革,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传播正能量。
二,网络文学应具有原创性,培养属于自己的风格。网络的快捷传播性质,决定了它的时效特征,但也由此带来浮躁化,流之于轻浮,描之于雷同。
来点悦读,赏心悦目!
欢迎讨论,欢迎关注!
2018-12-19
花英子
现代文学与网络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现代文学的创作过程中,作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底蕴,有多年实践休验生活的积淀,规划出作者想通过作品表达意境,然后划拟出大纲,划分章节,每个章节的连贯性最终达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愿。一部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是通过作者多少年反复推敲修改完成的。读现代文学如同喝葡萄洒,慢慢品偿,越喝越香。
而网络文学,它是现代载体的产物,是一种快餐文化,其作品不需要规划,借助网络平台,边写边发表,边写边考虑如何园场。由于不受出版商严格的市场调查审核,只要所写的东西不触犯法律,一般都能发表。
再一个就是网络文学是一种满足感观的文字组合,使读者看时似深入其境,看过后没让人留下什么记忆。
现代文学是含蓄地表达一个时代、一代人思想变迁升毕。
网络文学是最彻底,最直接地把人性\人欲描写得淋漓尽致,用猎奇的手法吸引读者。
现代文学是美声唱法,网络文学是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