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为体,以侠为用,是中国武侠小说最基本的特征。也一向迎合我中华民族
崇尚仁,义,智,勇,信理想人格的传统心理。而新派武侠小说更注入了追求个
性自由的现代文化精神。但不知曾几何时,“武侠小说”这个具有我国浓烈特色
的文学品种,如今在人们的口中已经成了“庸俗” 的代名词。当曾经风靡华人世
界的大众文学已经自颠峰时期的百花齐放,淡褪到如今的黯然无光;当各种强势
传媒和流行文化占据市场,失去光环的武侠小说已沦为阅读领域的弱势族群,当
曾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的光环,从当初的万人争读堕落到现时的无人问津。
在下此时心中只有四字可言;“隐隐作痛”~~~~~~~~。笔者自八岁起看第一部梁
羽生的《萍踪侠影录》起,已有一十六年。良师未必,挚友实然。它伴随我长大
,一起陪我渡过风风雨雨!期间虽也常读其余文学,但时至今日,“武侠小说”
仍是笔者的最爱。一直以它那率性由情,随意赋形,在生活场景,人物形象及情
节发展上独特的传奇性及娱赏性深深吸引着我。“时事变迁”,如今武侠小说竟
到了“举步为艰”的地步,这对于我们每一个忠诚的“武侠”迷来讲,可说是万
万没有想到也是深深不愿见到的。痛心之余,笔者在此想对此浅谈两句。
其实我国“武侠小说”一向都是“源远流长”。在我国武侠小说百年发展的壮
丽风景中,如按年代划分应有“新”“旧”两派之区别。以五十年代为一个分界
岭。说起“金”“古”“梁”三大家,各位肯定是众所周知。但殊不知以上三位
只不过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而已。而在此之前的三四十年代,则属我国旧
派武侠小说时期,其中也自有其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当属南向——“平江不肖生
”向恺然和北赵——“奇侠精忠”赵焕亭两位大师,如论在武侠创作上的造诣及
其贡献而言,较之新派实是“不趋多让”。“精典”二字也在这几位大家的作品
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就其“观赏性”而言较之其余文学更是毫不逊
色。
有一个问题,可能有众多“同行”都为此想过,那就是我国武侠小说沦落至此
到底为何?笔者也曾为这个问题困惑良久,长思之余,也算有点心得。笔者认为
到此地步固然有客观因素存在,但究其根本原因应还是在其自身,本质就是现今
绝大部份小说创作水平实在太差,大量伪劣之作充溢市场,情节更是千篇一率 。
每每男主角身负血海深仇,下山行侠仗义,奈何武功太低,屡屡不敌。幸好我神
州大地,人杰地灵,千年人叁,万年灵芝,珍禽异兽比比皆是。在奇遇巧缘之下
内功大增!名山大川,边疆荒漠,风尘奇人藏龙卧虎,更是慧眼独具,传之衣钵。
更授予绝世神功。另奉赠上古宝剑一把。天下弟一高手从此诞生。固然,少不了
绝世美女倾心相爱,以身相许。~~~~~~~~~~~~~~~~~~唉!读此等小说,正如“味
同嚼蜡”,久而久之,不禁心灰意懒之极,“独伧然而涕下”。长此以往,纵使
“古龙“重生,“金庸”复出,恐也难消其颓势矣!
说了许多,其实归根到底也就不外乎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写好。对于这个
问题,余本没有发言权,一来文学造诣颇低,二来文笔又甚是粗劣。但话已至此
,只能硬着头皮“班门弄斧”,就随便说两句吧!笔者认为,要想创作出一篇成
功的“武侠小说”,至少要具备以下四点。
其一“文笔”[武侠的基础];“武侠小说”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笔者并不认
为它必须要有真正趋向完美和浓厚墨香的文字。但总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有自已
的风格和特色。这一点金大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大多数读者都很难否认,金
庸的文笔虽然远非完美,但它俊爽潇洒,诙谐逗趣,其半文半白,简练又略带幽
默的叙事方法让人读起来心旷神怡,不忍释卷。而梁羽生的文字含蓄蕴籍,清丽
婉转,好象一阕宋词,读起来,但觉余音袅袅,大有满口生香之意。古龙的文字
典雅古朴,辟境造意,别具一格,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读之余让人旦
觉余味无穷。我想用“难分伯仲”,“各擅胜场”这两个词来形容这三位的文笔
应该是再恰当也不过。成名并不是偶然的,如今武侠作者数不胜数,可真正的杰
出人物能有几人,真正称的上宗师的也不过这三位大家而已。好的文笔并不一定
意味着能成功,但想成功没有好的文笔却是万万不行。
其二“情节”[武侠的命脉];这里用“命脉”二字是因情节于武侠小说的重要
性就如同脉搏于人一般。常人心脉一断固然命不久矣,对于武侠而言,情节平淡
无奇自然整部小说都死气沉沉,索然无味。而一部成功的情节营构应当蜿蜒曲折,
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其实古往今来
如要在小说情节上“华山论剑”的话第一人自当首推金老先生,他在这方面的造
诣确实是“首屈一指”。小说中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真可说是奇
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至于武功的描写,爱情的阐述,更是
无不从精彩的情节中完美体现出来。例如《笑傲江湖》中独狐九剑中之无招胜有
招的要诣,《射雕英雄传》中降龙十八掌之让敌人避无可避,让无可让的宗旨。
《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之十六年的爱情长跑。无不绘声绘色,十分传神。
更让人叹服的是,金庸的小说“山藏海纳,无所不包”,什么天文地理,五形八
卦,阴阳相克,琴棋书画,医道用毒可谓应有尽有且尽能化为绝世武功。这些于
无形中就提升了作品的档次。想当初,金大侠以《书剑恩仇录》起家即一鸣惊人
,《飞狐外传》一出更是石破天惊,万人争读。直至〈射雕英雄传〉被视为天书
,从此确立一代宗师之地位。笔者常想武侠小说能写到这种境界,也恐怕只有“
天才”两个字才能解释的通了。
其三“历史”[武侠的主流];对于武侠小说来说,“历史”通常是使之更生动,
更精彩的背景要素。而我国的历史又素以“博大精深”而著称。正所谓入宝库岂
能空手而归。如论金梁古三大家,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都比较注重历史环境
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笔者往往惊叹於他
们对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的深刻认识与娴熟运用像是重现历史场景般详细生动,
同时又令人物灵活地穿梭於僵硬固定的既定史实之中。不过也正是因此他们的小
说才能成为“武侠名著”。其实,“历史是武侠小说‘真实化’的无上法门,如
若一个棋盘,作者所要做的是如何把棋子摆上去。抽离历史,脱离现实的
武侠小说,便失去与那时代文化艺术结合的天赐良缘。而古龙的小说则是另一种
风格,他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这
也是笔者对古龙小说一直持保留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现时的武侠小说家们在
其它方面比古大侠差得还远,这一点倒是发扬光大,更进一步,往往写得不知所
云,让笔者读完之后如处云里雾里,连是何朝代都没搞清楚。不禁啼笑皆非。能
写到这种地步也可用两个字来形容“神童”。
其四“人性”[武侠的灵魂];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性,指的是小说主人公一定要
有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武侠小说讴歌的正是生命的自由,人性的壮美,以及长
留我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传统中的浩然正气与道义精神。正所谓“武侠”,“武
”不仅是对力的崇拜,更是对义的追求。而“侠”更是重然诺,尚气节,轻生死
的,见义勇为,扶正除邪的“正气”化身。这一切本身就是我们现代社会中所崇
尚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优缺点都同时存在。小说也正是如此。只要
能深刻的创作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人公,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让读者感觉亲切
,感觉自然。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样的小说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自武侠小说没落至今,有许多作者仍不断地努力著,试图为武侠开荆辟路、再
注新血。然而一则大势所趋,更刺激眩目的流行产物渐占上风;一则努力的成果
不彰,成功者鲜矣。老一辈的如“卧龙生”“司马翎”等人自不必说,新生代的
黄易,李凉储人虽已有了一定的成就,但还远远未到一代宗师的地步。与金梁古
三大家相比更是相去甚远。纵观我武侠数百年历史,“煮酒论英雄”,金庸确是
天下弟一,当之名至所归。其作品实已到了“圆熟无暇”的境界。但笔者认为金
庸的出现既是我武侠界之福,也是不幸。正所谓“黄山归来不看岳”,其成就已
致极致。是武侠小说高山仰止的绝境。许多读者心目中往往只有金庸,完全忽略
了其他优秀作家。对我武侠文学发展全局而言,实是弊多利少。眼看我武侠小说
已有数十年的空白出现,至今尚无领军人物出现,小弟心中实是闷闷不乐。但笔
者想,天下万物,无不“盛极而衰”衰极必盛”“江山代有人才出”在我武侠整
体“萎靡不振”之际,自有百年难遇之奇才横空出世,重整河山。再创盛世。盼
我武侠第二春早日到来。不要再折磨我们这些可怜的武侠FANS了。
此正是“武林至尊”“唯数金庸”“号令武侠”“莫敢不从”“??不出”“
谁与争锋”。可此人究竟是谁?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