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师的著作都得到大家的公认,就不说了
古龙写得故事性很强
至于柳残阳的书我没看过,不知道
说实话,上面的大哥把内容写的很详细了呀,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是在网上下的资料
o(∩_∩)o
我还是蛮喜欢梁羽生写得作品
随便啦
金庸大师的著作都得到大家的公认,就不说了
古龙写得故事性很强
至于柳残阳的书我没看过,不知道
说实话,上面的大哥把内容写的很详细了呀,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是在网上下的资料
o(∩_∩)o
我还是蛮喜欢梁羽生写得作品
原贴:关于几大武侠小说大家
lei
既然提了柳残阳,想必喜欢的是柳残阳?否则很少有人会在金古黄梁温见惯的情况下提起柳残阳。柳残阳笔下的文我看得不多,只看过燕铁衣那个。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不用纠结,没有那种婆婆妈妈到不行的,尤其是主角。其实我很喜欢那种又冷静又聪明又义气又不婆妈的主角,非常喜欢,但比较难以适应柳残阳的文笔,特别是人物对话。
金庸的小说让人有点高山仰止的意思,但我总是有很深的印象,很浅的感觉,也就是承认那些文写得很好,但就是不感冒。这种现象当时看侠客行的时候特别明显,几乎没看得下去。如果真要比较,可能还更喜欢燕铁衣一点。
古龙的是我最喜欢的,古龙的小说个人特色很浓,每个人物虽然各有千秋但是总会让人找到相同的感觉,于是很容易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喜欢了一个就会喜欢上另一个,以至于忽略部分不合逻辑乃至别人代笔的情节。特别是主角,古龙的主角几乎都是我喜欢的那种,又冷静又聪明又义气的,就连婆妈也会被写得有多重感情来掩盖住。论及情节,古龙的情节大多比较诡异,此诡异为褒义,也就是别人常说的奇峰突起,强烈的撞击感,让人像看鬼片那样脑袋一懵陷进去忘了思考到底情节是不是应该这样发展。
原贴:关于几大武侠小说大家
bobocome
金庸的小说确实非常著名。
特别是《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神雕侠侣》这几本小说我都基本上看过七八遍了。但是还想再多看几遍。
古龙的小说我觉得好看的就是《楚留香传奇》。其他的我基本上都没怎么看过。
至于柳残阳是谁呀?不认识……
给你推荐梁羽生的小说,也挺好看的。
原贴:关于几大武侠小说大家
小懒虫lynn
按文学史的习惯,可以划分为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形式有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大量篇章脍炙人口。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代表了2500多年以前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分属于“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的意思,共160篇。《风》、《雅》是反映周朝政治衰乱时期社会生活的作品,又称“变风”、“变雅”。雅本是乐曲名,分“大雅”、“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颂是赞美诗,是祭祀时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共40篇。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样式之一。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称楚辞;赋即铺陈之意,以“铺采摛文”“直书其事”为特点。两者都兼有韵文和散文的性质,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独特文体。结构宏大,辞藻华丽,讲究文采、韵律,常用夸张、铺陈的手法。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汉成帝时,刘向将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等和他自己的辞赋汇为一集,共16篇,定名为《楚辞》。《楚辞》中以屈原作品最多,质量最高,他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后人故又称楚辞这种文体为“骚体”。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中国古典文学之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是孔子所删、汉代毛亨所传。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富有神话传说的一部地理志,作者无法考究。
穆天子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小说,作者无法考究。
《吕氏春秋》是我国哲理散文最早的总集,是秦国宰相吕不韦及其门客所著。
《新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论文总集,作者是西汉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贾谊。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作者是南北朝宋的著名文学家刘义庆。
《搜神记》是我国第一部最早的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据《史记》记载是左丘明,据考证是后人伪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作者是三国著名的诗人魏文帝曹丕。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叙事诗,作者无法考究。
《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者是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史书,作者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
《文心雕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批评专著,作者是南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诗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品评诗歌的专著,作者是南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
《文选》(《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作者是南北朝梁代的萧统。
《老子》(大乘起信论)是我国最早的典籍外文译本,译者是唐代僧人、佛教学家、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号),原名陈祎。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一部价值最高的游记体地理学著作,作者是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徐弘祖。
《西厢记》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杂剧,号称“天下夺魁”,作者是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
原君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具有民主思想的政论文,作者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为写作题材的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笑笑生(笔名)。
《梦溪笔谈》是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红楼梦》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早期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谴责小说,作者是清代的谴责小说家李宝嘉。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品收在《楚辞》里。
许穆夫人是我国第一个女诗人,作品有载驰、泉水、竹竿。
班昭是我国第一个女史学家,将其兄班固的《汉书》续成。
李清照是我国第一个女词人,作品收在《李清照集》里。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杜甫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杜工部集》里。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收在《白氏长庆集》里。
杨万里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一生写诗两万多首,作品收在诚斋集里。
关汉卿是我国最伟大的戏剧家,代表作是杂剧《窦娥冤》。
原贴:我国有哪几大古典文学?
annelin1993
诗可分学院派和大众派,学院派图文气,文气越高证明自己的水平越高,大众派图的是合心联成一气,大众派语言通俗,大众派的诗歌语言好与人心心相通,他们的诗越与人心心相通越高明。
平常的语言最实用,平常的语言最容易进入他人的心,人人心中有诗,浅显的可以是诗,语言整齐是诗的特点之一,整齐的语言有整齐的节奏,语言有节奏是诗的特点,语言整齐是诗。
高大富强(哲理诗)
文/孙达钧
高从低起,
大由小来。
富从贫生,
弱能变强。
原贴:世界文学有几大流派
樂子
武林中的武术门派有少林派、古墓派、华山派、峨眉派、武当派。
1、少林派:
少林派是中国武术中范围最广、历史最长、拳种最多的武术门派,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少林武术是在长期的僧众习武中逐渐自发形成的。少林武技名显于世,始于隋末。
2、古墓派: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虚构的门派。因古墓派弟子长期居住在“活死人墓”而得名。当年,全真教创始祖师王重阳举义反抗金兵,建造了一座大型仓库存放军粮物资,为了掩人耳目而设计成古墓形状。古墓其中机关众多。
3、华山派:
华山派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是武侠小说和仙侠小说中门派之一,1958年的卧龙生名作《飞燕惊龙》中,即有华山派描述。
4、峨眉派: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家圣地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5、武当派: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故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
原贴:武林中有几大门派?
︶ㄣ゛мè
武林派别有,少林派,崆峒派,华山派,昆仑派,峨眉派。
1,少林派
少林派常见于武侠小说,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少林派是名门正派,素与「武当派」齐名,同被喻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两派在武侠小说中均有著相当重要的地位,一直都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这两派也常联合起来主持武林正义。
2,崆峒派
崆峒(KONGTONG)派是传统中国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武术早于少林、峨眉、武当,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
3,华山派
华山派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是武侠小说和仙侠小说中门派之一,1958年的卧龙生名作《飞燕惊龙》中,即有华山派描述,并列入「九大门派」之中。
4,昆仑派
昆仑派是明末兴起的道教分支,其所在地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昆仑山。昆仑山连绵数百里,山峦幽秀,道术之士接踵前往修炼。昆仑派以山得名,自立一派。 在金庸武侠小说里昆仑派为八大门派之一,何足道为其中代表者。
5,峨眉派
峨眉派最早在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出现。以后在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更是作为主要门派来描写。1958年出版的卧龙生成名作《飞燕惊龙》中,也有峨眉派的描述,并列入「九大门派」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武林一共有几大派别
chanelyu1013
不知道这篇文章对你有没有帮助
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从空间视角重新认识和研究古代文学,充分发掘和利用长期以来被忽略的城市文学资源,有助于建构起时空并置、更加完整和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此外,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还可以为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视野与意蕴深厚的历史文本。
[关键词] 城市文学;文学史;空间形态;当代意义
Abstract: The meaning in literature history of researching the Chinese ancient urban literature is re-surveying and studying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from a spatial angle of view, digging and making use of the urban literature resources fully that had been neglected for a long time, which is good for rebuilding a space-time concatenate, more integrated and systematic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history.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ancient urban literature can also provide a wide historical sight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text for the present literature.
Key words: urban literature; literature history; spatial form; present significance
近年来,在中国古代文学地域性研究呈现热潮的背景下,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开始进入当代研究者的视域。城市文学属于古代文学的特殊分支,在内涵上与乡土文学、山水文学相对应而存在,具体是指以古代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形态为观照视角,以人与城市关系为枢纽,以城市的物质构成、生活状态、文化品质、人文景观以及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其内容围绕凸显城市特点这一中心向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勾勒城市风貌、书写城市印象、表现异于乡村的都市生活形态、彰显由城市激发的物质欲望、描写个体都市体验、刻画各类市民形象以及以文学的方式对城市进行文化定位与评判等等。
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首先,古代城市文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充分重视并认真研究古代城市文学,才可能建构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写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文学发展历史自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文学史写作必然是多样化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自清末黄摩西撰写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以来,先后有数以百计的同类著作问世,内容由简到繁,容量由少到多。无论单本断代史抑或多卷本通史,无不将时间(具体言之是朝代)作为写作纲目,通行的写法是以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为线索,依次介绍历朝历代主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重要作家及其优秀作品。考察时代对文学的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理念贯穿于各种文学史写作始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悠久,覆盖地域广阔,文体繁多,内容丰富,作家队伍浩大,成员无数,名家名著层出不穷,任何一部文学史都难以将其全部囊括,挂一漏万势所难免。随着文学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弥补通史写作相对粗疏和过于简括的不足,及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学界前辈与时彦不断推出各种分体文学史,如诗歌史、赋史、词史、散曲史、散文史、小说史等。此类著作仍以时间为贯穿全部材料的线索,只不过是就某一类特定文体的历史演进状况作出较为详细描绘和评价,由于笔力相对集中,对对象特征的挖掘也因此更加系统和深入。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视角之所以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民族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意识高度发达,而空间意识和宇宙意识则相对薄弱。将时间作为文学研究的唯一观照角度,便于撰写者们把主要精力或全部精力放在勾勒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把握文学的时代风貌之上,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即容易忽略文学存在的空间布局及其形态,从而导致诸多研究空白长期得不到填补。
文学的价值及其发展规律既可以在时间的延续中体现,也可以通过空间分布形态去认识。“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任务,是清理并描述中国文学演变的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1]而文学的演变包括了文学空间分布形态的演变,如果通过对文学创作中心空间移位的研究,对作家地域分布规律的把握,对地理环境与作家审美心理对应关系的揭示,同样能够发掘出文学发展的某种规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地域观照、空间批评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被带进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探讨地域、空间对古代文学创作及其发展的影响,遂成为文学史写作的一个新思路,在这一背景下,各种地方(省市)文学史相继推出。当学者们开始从空间视角去重新认识各种文学现象时,又明显表现出对产生于乡村的田园文学和山水文学的浓厚兴趣,在高度自觉的研究意识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完整而科学的研究系统,并由此取得丰硕成果,诸如山水诗史、游记文学史之类著作的出现即为标志。相比之下,对文学产生的另一空间背景城市以及城市文学则普遍缺少关注和重视,不仅参与研究者少,而且缺乏明确的研究意识与系统的研究方法,城市文学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城市文学特色没有得到总结和提炼。毋庸讳言,城市文学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
古代城市文学是全部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以作家与城市之关系为切入点进入文学史研究领域,势必发现许多新问题。例如,文学家的生存空间与创作空间的构成形态究竟如何?他们与城市的关系有何共同点?城市遭际与城市体验以何种途径、何种方式对其创作产生影响?其中的规律性与特殊性体现于何处?文学家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又如何内化为文学文本中的城市形象?我们能否从古代作家创作的城市文学文本中寻找到古代所存在的城乡差异?欲圆满地回答此类问题,不仅需要借助时间线索,而且需要空间观照视角和区域文化观念,如果采用时空并置的双重视角,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建构必将更加完整和系统。
此外,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城市文学与乡土文学具有相互影响与渗透之关系,二者共同造就了古代文学地图的丰富多彩,欲准确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内部构成体系,同样不能缺少城市文学研究这一重要环节。研究城市文学史,从另一个向度呈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乡土文学文化特质的认识,更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学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其次,城市作为古代社会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文化空间,不仅铸就了古代城市文学特殊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格,而且成为许多重要文学样式的策源地及其发展繁荣的催化剂。研究古代城市文学,是推动古代文学史研究多元化格局形成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古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化。
城市文学的本质与特色,归根结底决定于城市文化的本质与特色。中国古代城市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兼备军事防御、政治统治、文化整合、经济推动多重功能,尤以政治功能最为突出和重要。虽然它与西方近现代城市以乡村为对立面,以脱离自然、悖离传统为崛起前提完全不同,尽管城乡之间在很多时候并无截然划分的空间界限,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仍然逐渐具备了区别于乡村的鲜明特质:第一,以人与人、人与物为主要关系结构。城市居民的异质性构成在相当程度上遮蔽了人际之间的血缘、地缘关系,交换关系占据了较大比例,功利色彩较为明显和浓厚。第二,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改变自我居住地的创造性产物,其诞生与不断发展充分显示了人的自主意识与创造精神,与此相联系,城市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彰显创造力量,淡化无为意识,崇尚功利追求,张扬世俗精神。第三,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城市通常作为帝国的行政中心而存在,“政治,而不是商业,决定着中国城市的命运。”[2]因此,城市极易激发人们对于政治的联想和欲望,而城市居民较之乡民,也更容易遭受政治的辐射和影响,更易于感受皇权的存在和威慑。城市生活浓厚的政治色彩、商业色彩以及世俗化色彩,经由创作主体心灵的感受与投射,赋予城市文学文本相应的文化风貌,功利性(包括政治功利和物质功利)、世俗性、娱乐性构成了古代城市文学最核心的意义要素,以富为美,以俗为美,成为城市文学审美取向最突出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才可能在与乡土文学的联系和比较中,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学既二元对立又多元并存的文化风貌。
作为大量财富聚积地和商品集散地的城市,无疑能够为文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它成为许多重要文学样式的策源地及其发展繁荣的催化剂。考察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小说创作与城市的密切关系,早期小说产生和传播的空间背景不可能是以单家独院为主要居住方式、缺少人际交流和信息沟通的广阔乡村,而应是人口相对集中、信息传播比较方便的区域,只有城市哪怕是早期的城镇才可能具备这样的条件。中国古典小说经宋元由文言而白话的转折,至明清进入全盛时期,与此同步的正是古代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与昌盛,以及市民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后者为小说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戏曲的情况与小说大体相同,古典戏曲的繁荣(包括创作与传播)同样离不开城市经济的繁荣,其中,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欣赏水平直接影响到戏曲的发展与审美趣味。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欲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提高,强化和扩大城市研究视野,非常有必要。
再次,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文学还具有现当代文学史意义,可以为现当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视野与意蕴深厚的历史文本。
近年来,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创作和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审视既有成果,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现当代尤其是当代城市文学研究的话语体系,主要建构在西方现代城市理论基石之上,而西方城市文学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学者研究的主要甚至唯一的参照系。与重视横向移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纵向比较的环节显得十分薄弱,在当代学者的研究观念里,历史上“乡土文学异常发达使得中国在某种程度是成了一个乡土文学的国度”[3]。“历史经验”的缺失,源于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的不足或者不力,现当代城市文学研究缺少了历史的纵向座标与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资源,中国文学史因此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断层”现象。
城市文学的研究价值并不与其历史地位和历史评价构成正比关系,事实上,中国古代作家群体因与城市的不解之缘,而成为城市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尽管由于农业文化传统所铸就的“乡土情结”的巨大影响,“叶落归根”、“富贵而归故乡”被古代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视为理想的人生归宿,城市只不过是个体生命中的“驿站”,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城市的观照和书写。无论匆匆过客抑或成功地进入者,城市总会在留下他们足迹的同时,向其心灵世界投射自身的影像。城市之于文人作家生命的重要性,不仅仅因为标志另一种外部生活环境或另一种生活方式,还在于它参与了个体的人格建构,并成功地转化为艺术创作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城市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不但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作家的生存状况与历史遭际,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生长于农业文明的港湾里,社会的个体成员毫无例外地具有“农村”背景,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向往和欣赏城市生活,纷纷离开农村,选择新的生活环境与新的生活方式,显然具有“告别”昨天的文化意味。当然,这种“告别”尚未形成解构和颠覆,不过,其中所表现出的对后起的文化方式的认同趋向,正随着历史的发展由隐而显,由弱变强,逐渐汇入了当代人的观念形态之中。人类在进行改变生活空间、建设城市的实践活动的同时,也以渐进的方式不断改变着自身。研究古代城市文学,发掘内化于文学空间的思想文化价值,无疑可以更加清楚地勾勒出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足迹,为现当代城市文学研究提供广阔的历史视野。古代作家群体在城市观照和评判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共同的“先天性”缺陷,也完全可以成为现当代城市文学研究的纵向参照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不断传出关于强调“打通”文学研究的时代壁垒,提倡建立大文学史、中国文学通史的研究体系的呼声。深入系统研究古代城市文学,为后世中国文学研究提供文学资源与文化资源,无疑是“打通”的一种有益尝试。
代表阿福
应该是16个流派.分别是: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文艺复兴 批判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古典主义 感伤主义 象征主义 唯美主义 印象主义 重农派 迷惘的一代 黑山派诗歌 垮掉的一代 黑色幽默 魔幻现实主义 参考资料:
原贴:世界文学有几大流派
琉璃灯下你绝美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小说人物的刻画 小说人物描写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2)小说的情节安排。 小说的情节一般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编排的。 (3)小说的环境:时代氛围,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
原贴:小说的几大要素
淡定红茶Grace
起点网站
虽然起点背后的盛大近几年发展不是很好,但网站本身无疑是小说网站中的龙头老大,我们所熟知的大神基本都在里面或曾经在里面。优点是网站流量大,读者多,能达到的高度比较大,容易封神;但缺点是不适合新人发展,里面水太深,签约难、推荐少,新人进去基本只有扑街的命。一般作者很难在里面签约,即便签约了也很难赚到稿费。所以起点基本就是给大神安排的舞台,新人在那里没有立足之地。
纵横中文网
纵横后后台是完美世界。虽然之前纵横信誓旦旦要PK掉起点,但结果证实与起点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纵横主要靠着几位跳槽来的大神撑着。与起点一样,纵横也存在两级分化的情况,跳槽过来的大神关注度很高,而新手则往往很难受到关注。但是纵横有个好处,那就是只要签约就有全勤拿,环境也比较安静,压力小,水不深,很适合安安静静写书。所以纵横对于那些不急于成为大神,而是兴趣写书,顺便拿点小钱的作者倒是个不错的去处。
创世中文网
创世中文网,是阅文集团旗下,以网络小说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 。该网站由专业网络原创文学团队携数十位业界编辑倾力打造,提出了“创造(网络文学)新世界”的口号。创世中文网已于2013年5月30日正式上线,此外,根据协议,包括前原创阅读网(前身为华夏原创网,现已与创世中文网合并)在内的部分腾讯关联资产现已被整合入创世中文网。
原贴:几大小说网站的比较?
xiejingfeng
原贴:武林中有几大门派?
hotboy
原贴:三国中有几大经典战役?
diablojj
Pearl設計
原贴:中国到底有几大名著
onlyminzhu
原贴:起点几大主神
风中不落叶
原贴:起点几大主神
garibaldi
原贴:起点几大主神
jiyun
《红楼梦》清人所写,那如此四大名著定是清后所评。 。 先讲“四大名著”。这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并没有人公开提出“四大名著”的概念,并把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著。这个说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有的出版社把这四部小说合出在一起,叫作“四大名著丛刊。现在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先是《西游记》,其次是《红楼梦》,再其次是《三国志演义》,最后是《水浒传》。咱们这个四大名著的系列讲座,也是排的这个次序。我想这只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考证不出来是谁首先提出的,也没有什么正式的文章来论证和解释这个问题,大家一般都这么叫。但是“四大奇书”就不一样了,那是有来历的。我先讲“四大名著”,然后再讲“四大奇书”。 我想,从忠实于原著这个角度来说,《三国演义》是最忠实于原著的,在这一方面是比较成功的。《西游记》是最早进行的,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忽略了小说《西游记》中的一种特殊风格,那种风格在电视连续剧里没有体现出来。这种风格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都不相同,那是一种诙谐、幽默、讽刺的风格,是《西游记》特有的,后来的《儒林外史》继承了一部分。在这点上电视连续剧注意得不够。顺带我也讲一句,大家对《西游记》和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的关系也是注意不够的。我介绍一个情况,就可以知道《西游记》和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还是有关系的,而且关系还很密切。我不晓得杨先生怎么讲的。这个说法最早由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提出来的。明朝“前七子”、“后七子”里边有个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叫王世贞,他提出“四大奇书”这个名词,但是他讲的“四大奇书”,指的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并不是指古代小说。他这个提法出现以后,清朝初年的李渔——李笠翁,戏曲家、小说家、戏剧评论家,他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王世贞的话有缺陷,既然叫“奇书”,应该是同一个种类、同一个类型的书,放在一起才能并称,把历史散文、哲学散文、小说、戏曲归拢在一起,不妥当。他赞成冯梦龙的提法,冯梦龙是怎么说的呢?冯梦龙在王世贞之后提出了“四大奇书”,针对明代小说而提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四部书都是小说。“四大奇书”指的就是明代的四部长篇小说,是冯梦龙最早提出的。冯梦龙提出,经李渔介绍后,大家都接受这个提法,一般都这么提。美国有位汉学家浦安迪,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是一位犹太人,很有名,他曾用结构主义来研究《红楼梦》,在国外汉学界有很大影响。前不久在浙江出版了他的一本书,书名就叫明代的四大奇书,是研究这四部小说的。这个人他有一个看法,跟我是一致的,就是认为四部小说都是作家的创作,不是累积型的作品,不是群众创作,不是集体创作,是作家的创作。这本书很有价值,值得大家去看。 把“四大奇书”这个名字作为我们中国古代小说第一流作品概括起来的合称,在今天看来是有缺陷的。因为历史已经过去了三四百年,明代后面还有清朝,这四部小说已经不能完全概括我们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改动。如果要从今天我们知道的明清两代古典小说里边选四部最有代表性最伟大的作品,那么就得包括清朝,不能把清朝排除在外,所以“四大奇书”应当和“四大名著”这个概念一致,也就是说,应该去掉《金瓶梅》,增加《红楼梦》,叫“四大奇书”也好,叫“四大名著”也好,都代表了我们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有人说,为什么非要把《金瓶梅》排除在外?难道不可以五大奇书、五大名著、六大奇书、六大名著吗?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伟大的作品一定要少,多了就不伟大了,没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这也代表我对《金瓶梅》这部书的一个看法,一个评价。老实说,最近学术界对《金瓶梅》这部小说评得太高了。《金瓶梅》没有那么伟大,不能和那三部小说以及后来的《红楼梦》、《儒林外史》相提并论,不能捧那么高,甚至连《金瓶梅》是淫书这一点学术界有些学者都不承认,千方百计地替它辩解。我想,应该承认它是淫书。1985年我访问法国的时候,了解到1984年法国刚对《金瓶梅》解禁,1984年以前,《金瓶梅》在法国也是禁书,可见得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这么看,连法国人都是这么看。清朝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对《金瓶梅》的看法可以代表清朝一般文人的看法,他在《聊斋志异》里提到了《金瓶梅》,但是他没有写《金瓶梅》这三个字,他写的是“淫史”,实际上“淫史”两个字是个书名,指的就是《金瓶梅》,蒲松龄连它的名字都不愿提起。小说不是不可以描写。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有节制,蜻蜓点水,适可而止。二是不能让它游离于作品的主题之外,要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保持着有机的联系。我们试着比较《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关于西门庆和潘金莲偷情的描写,《水浒传》作者掌握的分寸比较恰当。而在《金瓶梅》中,关于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几段描写,十分不堪,和当前我们正在“扫黄打非”中予以查禁的淫秽光盘有什么两样?再看《红楼梦》,贾琏和鲍二家的那一段,是暴露贾琏的丑态;尤三姐那一段,作者的描写适可而止,目的是先抑后扬,给下文尤三姐企图改过自新作铺垫。《金瓶梅》完全不同,作者抱着欣赏的态度,津津有味地、连篇累牍地沉溺于那些肮脏的细节描写,就像西方国家夜总会的色情表演一样,是展览,而不是暴露;是颂扬,而不是谴责,是把丑恶当成了美丽。《金瓶梅》有突出的、严重的缺点,降低了它的艺术价值。 《西游记》为什么能列入“四大名著”或“四大奇书”呢?这是部很了不起的作品,它创造了小说历史上一个崭新的门类,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就好比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等。神魔小说的开山之作就是《西游记》,这是《西游记》的历史地位。刚才我讲的《西游记》里的诙谐幽默也是别开生面的,其它的同时代长篇小说比如《儒林外史》也有讽刺,但和《西游记》不同,是另一种西游记》不是这样,我们只要细细的读,能够体会到这一点。《西游记》创造的一些人物形象有很大的生命力,我尤其要特别强调的是它创造了猪八戒这个形象。如果说它创造了孙悟空的形象,大家普遍都能认识到,但是对它创造出的猪八戒形象可能重视不够。猪八戒是个有优点有缺点的人物。他很努力,对取经事业也忠心耿耿,但是他有缺点,是小缺点——偷懒,有时候还有点好色。但是观众或读者在看了或读了《西游记》以后,是不是对猪八戒非常反感呢?是不是很憎恶他呢?我想大多数人不是憎恶这个人物的,人们基本上还是喜欢这个人物的,尽管他有缺点,舞台上的猪八戒也是大家所喜欢的。这点很重要,就是说,猪八戒虽也是妖怪变的,但他是一个平民的形象,是一个平凡的人民的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像猪八戒这样的形象、这样的人。这一点和孙悟空不一样,和关公不一样,和张飞不一样。猪八戒不是那种有特大本事的人,不是生活中看不到、想看都得排着队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的那种人,他很平常,在日常生活都可能会遇到。能创造出这种形象是很了不起的,鲁迅曾经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这本书里说过,《红楼梦》把传统的写法都打破了。什么传统的写法打破了呢?就是从前写好人是绝对的好,写坏人是绝对的坏,这是传统的写法。《红楼梦》打破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写法。鲁迅的这句话说得很深刻,但是这句话还不够全面,因为在《红楼梦》之前就已经开始有打破这种写法的表现了,《三国志演义》里的曹操就和传统的写法不一样,也就是说,在《红楼梦》之前,曹操、猪八戒这样的人物就已经不是按照传统的写法塑造的。但是,在《红楼梦》之前打破这种传统写法的只是个别现象,不是普遍的。如果打比喻的话,只是出现了一棵树,两棵树,《红楼梦》出现以后,变成了一大片树林。在这一点上,鲁迅的话是比较深刻的,也比较符合我们中国古代小说历史上的实际情况。这点是《西游记》特别伟大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所以把《西游记》这样的作品列入四大奇书,四大名著,的的确确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