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有一本书,叫《长安乱》,里面的老方丈说法号不能是三个字,弟子说四个字也行,老方丈怒了,说:“你太多嘴了,难道你想叫释迦牟尼吗?”最终,老方丈无奈地叹息:“我已饱受取名之苦多年。”怕是韩寒借老方丈之口说出了无数小说家的心头之苦。
比起韩寒,郭敬明就很会取名字。来看看他早年的奇幻小说《幻城》里的角色名——卡索、樱空释、梨落……一股浓浓的非主流气息扑面而来。再看他最近一部奇幻小说《爵迹》里的角色名——银尘、麟零、幽冥……不愧是郭敬明,多少年过去了,还是那个配方,还是那个味道,简直怀疑他是用“奇幻小说姓名自动生成器”取的角色名。
说起奇幻文学的角色名,不能不提《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马丁。乔治·马丁在给人物取名上很讲究,和写武侠小说的金庸一样,基本上小说中的每个名字都有典故和来历。
乔治·马丁打趣道:“我有个书库,收藏了很多如何给宝宝起名之类的书,希望从里面能找到听起来很酷的名字。”乔治·马丁追求中世纪英国的韵味,采用了一些真實的中世纪名,有些名字时至今日大家都还在用。
众所周知,金庸在取名时擅长引经据典,他有佛教情结,《天龙八部》中的鸠摩智,据说其原型是北宋时期吐蕃“九大译经师”之一的般若鸠摩罗,而另一说法是鸠摩罗什。鸠摩智是在失去武功后幡然悔悟的,而鸠摩罗什的一生同样有起有落。“鸠”字也暗示了角色或许是迦楼罗的化身,在印度神话中,迦楼罗是以龙为食物的金翅鸟。
又如慕容复,原书中大致的意思是:“复”字,首先是取光复大燕之意,此外,复字本身还有繁杂之意,有重复以及最终回归原点的含义。仔细研读慕容复在书中的人生经历,再结合他这个“复”字,不难发现,这名字隐喻了他如阿修罗般的宿命。身为战争之神的阿修罗与帝释天是对立的,正如慕容复与乔峰的对立关系。
在乔治·马丁写《冰与火之歌》前,有前辈好心相劝:“绝不能让同一故事里的两个角色名以相同的字母开头,那样读者会搞混的。”乔治·马丁很无奈,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冰与火之歌》中的角色数量之多,难以想象。一动笔,他就打破了常规,无数精心创作的角色名确实让读者们蒙了,常陷入“他是谁,她又是谁”的“恶性循环”中。
乔治·马丁在研究英国历史时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他说:“英国历史上的王子全是亨利和爱德华,偶尔会窜出来一个理査德。要是威尔士王子叫了个怪名字,例如亚瑟或者尤斯德斯之类的,相信我,他们都活不长,在登上王位之前,肯定会遭遇横祸。”
乔治·马丁笔下角色的名字倒是很精致美妙,有典有故,但……他们好像也活不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