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有着思想家气质的文化小说,有着高雅品位的艺术精品。它与通俗小说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因而其叙事方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乃至世界近代长篇小说传统的结构方式是由少数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为轴心而构成一个首尾连贯的故事格局。《儒林外史》是对百年知识分子厄运进行反思和探索的小说,很难设想它还有可能以一个家庭、或几个主要人物构成首尾连贯的故事,完成作者的审美命题。如果那样,就有可能把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种种行为集中在几个人身上,造成某种箭垛式的笑料集锦。《儒林外史》把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的独特形式。它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对百年知识分子的厄运进行思考,以此为线索把“片断的叙述”贯穿在一起,构成了《儒林外史》的整体结构。第一回通过“楔子”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然后又以最后一回“幽榜”回映“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除“楔子”和结尾外,全书主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止,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等人为代表,以莺ㄕ湖、西子湖、莫愁湖聚会为中心,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的痴迷、愚昧和攀附权贵、附庸风雅,同时,展现了社会的腐败和堕落。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止,是理想文士的探求。作者着重写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陈木南与汤由、汤实二公子在妓院谈论科场和名士风流了。但是,作者没有绝望,仍在探索,写了“四大奇人”,用文人化的自食其力者来展示他对未来的呼唤。中国古代小说多以传奇故事为题材,可以说都是“传奇型”的。到了明代中叶,从《金瓶梅》开始,才以凡人为主角,描写世俗生活。而真正完成这种转变的,则是《儒林外史》。它既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也没有情意绵绵的动人故事,而是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全书写了二百七十多人,除士林中各色人物外,还把高人隐士、医卜星相,娼妓狎客、吏役里胥等三教九流的人物推上舞台,从而展示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致使有人感到“慎毋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第三回末总评)。《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也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马二先生游西湖,没有惊奇的情节,没有矛盾冲突,只是按照马二先生游西湖的路线,所见所闻,淡淡地写去。写他对湖光山色全无领略;肚子饿了,没有选择地“每样买了几个钱,不论好歹,吃了一饱”;见到书店就问自己的八股文选本的销路如何;看到御书楼连忙把扇子当笏板,扬尘舞蹈,拜了五拜;遇到丁仙祠里扶乩,就想问功名富贵;洪憨仙引他抄近路,他以为神仙有缩地腾云之法。这平淡无奇的描写却把这个八股选家的愚昧、迂腐的性格写活了。写匡超人回家,“他娘捏一捏他身上,见他穿着极厚的棉袄,方才放心”。通过这样平常的细节,把母亲对他的爱以“摹神之笔”刻骨铭心地写了出来。叙事特点《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像鲍文卿对潦倒的倪霜峰的照顾和对他儿子倪廷玺的收养,甘露寺老僧对旅居无依的牛布衣的照料以及为他料理后事的情谊,牛老儿和卜老爹为牛浦郎操办婚事,他们之间的相恤相助等等,都是通过日常极平凡细小甚至近于琐碎的描写,塑造了下层人民真诚朴实的性格,感人至深。人物性格也摆脱了类型化,而有丰富的个性。严监生是个有十多万银子的财主,临死前却因为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然而他并不是吝啬这个概念的化身,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虽然悭吝成性,但又有“礼”有“节”,既要处处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要时时维护自己的面子。所以,当他哥哥严贡生被人告发时,他拿出十多两银子平息官司;为了儿子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家产,不得不忍痛给妻兄几百两银子,让他们同意把妾扶正;妻子王氏去世时,料理后事竟花了五千银子,并常怀念王氏而潸然泪下。一毛不拔与挥银如土,贪婪之欲与人间之情,就这样既矛盾又统一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作者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且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王玉辉劝女殉节,写出他内心的波澜:先是一次关于青史留名的侃侃而谈,接着是两次仰天大笑,后又写他三次触景生情,伤心落泪。从笑到哭,从理到情,层层宕开,写出王玉辉内心观念与情感的不断搏斗,礼教和良心的激烈冲突。又如第一回多层次地揭示了时知县的内心世界。他先是在危素面前夸口,心想官长见百姓有何难处,谁知王冕居然将请帖退回,不予理睬。他便想:可能是翟买办恐吓了王冕,因此不敢来。于是决定亲自出马。可是他这一念头被另一种想法推翻,认为堂堂县令屈尊去拜见一个乡民,会惹人笑话。但又想到“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什么做不得!”于是“当下定了主意”。这里,种种复杂心理不断转折、变幻,心态在纵向中曲线延伸,让人看到他那灵魂深处的活动。《儒林外史》中每个人物活动的过程并不长,但能在有限的情节里,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非固定性,即性格的发展变化。匡超人从朴实的青年到人品堕落,写出他随着环境、地位、人物之间关系而改变的性格,在他性格变化中又体现着深刻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古代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往往是脸谱化的,如“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虎背熊腰,体格魁梧”等等。《儒林外史》掀掉了脸谱,代之以真实的细致的描写,揭示出人物的性格。如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子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通过这一简洁的白描,夏总甲的身份、教养、性格跃然纸上。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舍弃了章回小说长期沿袭的模式化、骈俪化的韵语,运用口语化的散文,对客观景物作精确的、不落俗套的描写。如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和几位好友在江边亭中烹茶闲话,凭窗看江,“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第四十一回,杜少卿留朋友在河房看月,“那新月已从河底下斜挂一钩,渐渐的照过桥来”。随手拈来,自然真切,富有艺术美。《儒林外史》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作者尽量不对人物作评论,而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角度,由人物形象自己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在薛家集观音庵,让读者亲见亲闻申祥甫、夏总甲的颐指气使,摆“大人物”架式,骄人欺人,较少对人物作内心剖白,只是客观地提供人物的言谈举止,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体味。又如作者只写“把周先生脸上羞的红一块白一块”,“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并没有剖白周进内心活动,人们却可以想象到他当时的内心感受。作者已经能够把叙事角度从叙述者转换为小说中的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和心理感受,写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角度。如西湖边假名士的聚会,主要通过匡超人这个“外来者”的新鲜感受,看到这些斗方名士的名利之心和冒充风雅的丑态。吴敬梓企图创造一种与生活更直接不隔的、显示着生活本身流动的、丰繁的天然形态的艺术。《儒林外史》叙事的新特点与作者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讽刺艺术吴敬梓怀着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但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狂狷而豁达的性格,使他睥睨群丑,轻蔑流俗。“先生豁达人,哺糟而啜ㄤ,小事聊糊涂,大度乃滑稽”。(金兆燕甲戌仲冬送吴文木先生旅榇于扬州城外登舟归金陵,棕亭诗钞卷五)这样的气质和禀赋,使他采用了讽刺的手法去抨击现实。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简括地论述了中国讽刺小说的渊源和发展:“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然而多数作品或“大不近情”,类似插科打诨;或非出公心,“私怀怨毒,乃逞恶言”;或“词意浅露,已同谩骂”。《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秉持公心,指レ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又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真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由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当时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会,添加了一些正反面人物进行对比。正面人物的划分线主要在于保持着应有的道德品格,而反面人物则是那些整天凭着官位欺压百姓,并且不学无术的官僚以及那些只知钻研儒学、推行正道其实却把道德品质封存的儒士。正反人物还分多种,书中理想人物就是第一回出现的王冕。而其他的正面人物,如虞育德、庄少光、迟衡山、杜少卿等,虽然要比那些反派人物高尚得多,但心里仍有儒家思想,例如杜少卿,虽然讨厌虚伪的孝道,但却因为提倡真孝而进行的“豪举”也不过就是被那些市井之流欺骗夺产,最后落了个贫穷一世的结局。沈琼枝作为一个敢于反抗、自强自立的女性在书中独具光彩。再如儒士“马二先生”马纯上(原型是作者吴敬梓的一位姓冯的朋友),虽然在儒学方面有些封建思想,并且做事天真(见西湖庙里被假神仙骗),不过结果是好人有好报的类型。并且在仗义疏财事件中,也不乏看出他是一个君子,所以他主要还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但有些反面人物,如范进、潘三等,确实全是讽刺了。其实,从正面人物也有很大的儒学思想中可以看出,吴敬梓本人还是有一定的“崇奉孔孟”的道德观。社会理想吴敬梓的社会改造理想深受颜李学派的影响。颜元曾说:“如天下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李恭习斋先生年谱卷下)《儒林外史》正是主张以“礼乐兵农”的实学取代空谈性理的理学,以“经世致用”的学问取代僵化无用的科举时文。迟衡山说:“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放着经史上的礼、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作品里写了两件大事,一是祭泰伯祠,一是萧云仙重农桑、兴学堂的政绩,用以体现作者的社会理想。庄绍光、迟衡山等真儒名贤,因“我道不行”而“处”而不出,但是,他们没有忘记社会责任,渴望能实现自己改造社会的理想。他们倡议集资修建泰伯祠,以礼让天下的泰伯作为道德典范,借此习学礼乐,“成就些人才”,“助一助政教”。于是由大儒虞博士主祭,演出了一场鼓乐喧天的祭祀大典。接着又写了文武兼备的戍边将领萧云仙在青枫城带领农民垦田植树,兴修水利,开办学堂,开启民智,具体实施“礼乐兵农”的社会改造方案。吴敬梓改造社会的理想与时代进步思潮相呼应,具有鼓吹政教,提倡实学,反对浮言,谋取事功的意旨,但是却披着古代“礼乐兵农”的外衣。他的社会理想是走托古改制的路子,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基础,因而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书中笼罩着幻想破灭的悲凉情绪。曾几何时,传闻天下的泰伯祠就墙倒殿斜,乐器祭器尘封冷落,“贤人君子,风流云散”。萧云仙武功文治,轰轰烈烈,到头来却被工部核算追赔,破产还债,他的“礼乐兵农”的社会改造方案以失败而告终。作者在探求理想的同时,对封建文化作了进一步的反思,其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礼教和社会习俗。王玉辉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毒害极深的迂拙夫子。当了30年秀才,考不上举人,进不了官场,却立志要写三部“嘉惠来学”的书,宣传封建礼教和礼仪。他不仅不惜以残年之力进行说教,而且身体力行。当女儿提出要以死殉节时,他不但没有劝阻,反而大加鼓励:“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当他得知女儿从夫自尽的噩耗时,还仰天大笑:“死的好!死的好!”这里,没有坏人引诱,也没有法律规定,却是顽固的封建礼教的毒害,使王玉辉的女儿自觉从容地绝食而亡,使王玉辉不自觉地成为“以理杀人”的帮凶。真儒名贤的教化不能挽救日下的世风,追逐功名富贵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五河县追名逐利、奉承谄媚的恶俗,汤公子和陈木南嫖妓的丑态,妓女聘娘官太太的迷梦,假中书的闹剧等等,充分揭露了社会的乌烟瘴气、卑鄙龌龊。作者既看到社会改造理想的难以实现,又不忍放弃对社会理想和完美人格的追求。他又把目光转向社会的底层,写出一群远离科举名利场,不受功名富贵污染的市井平民的形象。修乐器的倪老爹,看坟的邹吉甫,开小米店的卜老爹,开小香蜡店的牛老儿等等,他们朴实善良,相濡以沫,古风犹存,充满人间真情的温馨。当真儒名贤“都已渐渐消磨了”的时候,作者在全书末尾写了“四大奇人”。季遐年,既以写字为生,又以写字自娱;王太是围棋高手,又是安于卖火纸筒子的小贩;开茶馆的盖宽,画一手好画,但不攀附权贵;做裁缝的荆元,弹一手好琴,以此自遣。他们自食其力,多才多艺,安贫乐道,高雅脱俗,过着“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自在的日子。这“四大奇人”,是知识分子高雅生活“琴棋书画”的化身,是作者心造的幻影,是文人化的市井平民,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士子设计的人生道路,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但是,幻影终归是幻影,因为“那一轮红日,沉沉的傍着山头下去了”,荆元悠扬的琴声“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婉转”,令人“凄然泪下”。专家点评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字的,只有两部书,其中之一便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另外一部为《史记》)。《儒林外史》是写士林阶层的。在中国的古代,所谓的士林,既是知识分子的世界,也即是官场。这是部批判知识分子的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揭露官场昏晦的书。这样说来,在当代的中国,确实很有重读《儒林外史》的需要了。 作者吴敬梓(公元1701年—1754年),生长在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曾祖和祖父两辈官运亨通,在明清之际,有50年“家门鼎盛”的时期。但他自己的祖父在同辈中功名很小,而且早逝;他从小被出嗣给长房吴霖起,即是他的养父,吴霖起只做了几年县教谕,后来因为得罪上司而丢官,郁郁而终。吴敬梓13岁丧母,23岁丧父,本身既不热心功名,又轻视钱财,随意挥霍,慷慨仗义,上代留下的家产在几年之内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以致“田庐尽卖”、“奴逃仆散”,一时“乡里传为子弟戒”(减字木兰花·庚戌除夕客中)。加上考场失利,刺激甚重,“那得双眉时暂开?”回乡之后,由于不堪冷遇,于雍正十一年移家南京。从此时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主要靠卖文和朋友周济过活,也是在此期间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鸿篇巨著。吴敬梓自幼处在名门望族的社会环境中,而成长的家庭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后又骤然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在他一生所经的这种由“渐”而“骤”的家庭破落过程中,他在家乡全椒县、在苏北赣榆县(其父任职之地)、在南京都曾久住,到过扬州、安庆、芜湖等城市;从宗族几代关系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看,他接触的士大夫阶层很广泛,认识与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他看的嘴脸,受的冷暖,经历的人事,体验的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这就培养了他富有正义的敏锐感觉和体察现实的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正是这种身世经历,成为吴敬梓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直接渊源。《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即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很多故事与人物直接来源于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曾说过:“《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多实有其人,而以象形谐声和庾词隐语寓其姓名。”《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作者的看法并不是直接拿出来硬塞给读者,而是在具体形象的塑造中微言大义。周进和范进的中举,匡超人的转变,杜少卿的豪举,马二先生的迂腐,这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我们必须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各种形象的关联、发展上体会和了解。这是一种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方式。该书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胡适《吴敬梓评传》)编辑本段成就与影响《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所写内容,假托明代,实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实有其人。它真实地描绘了康乾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吴敬梓以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来肯定或否定书中人物,如匡超人假造文书,冒名代考,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严贡生无恶不作,却被前任周学台推举为“优行”;作者无情地鞭挞丑恶事物时,同时也歌颂正面人物,王冕是书中的第一流人物,为人“嵚崎磊落”,庄绍光追求“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牛老爹和卜老爹也是作者所歌颂的。程晋芳在怀人诗称:“外史记儒林,刻划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之中,运用朴素、灵活、幽默的本地方性的语言,撰写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胡适形容本书:“……国家天天挂著孔、孟的招牌,其实不许人说孔、孟的话,也不要人实行孔、孟的教训,只要人念八股文,做试帖诗;其余的‘文行出处’都可以不讲究,讲究了又‘那个给你官做?’”《儒林外史》对清朝时期的小说,有很大影响,尽管此书一开始并无预先设计的结构。又如胡适所言,“这部书是一种讽刺小说,颇带一点写实主义的技术,既没有神怪的话,又很少英雄儿女的话。况且书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谈什么举业、选政,都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说之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广”。对鞭笞社会不公,提升人民自主思想,有一定意义。并且,对现代讽刺文学有深刻的启迪。《儒林外史》另一特色是结构松散,没有贯穿首尾的主干,“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夏志清在《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第六章《儒林外史》谈到“尽管儒林算是一部重要的反映文人学士的小说,但如果从作者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熙熙攘攘的世界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描绘这方面来看,它似乎更应是一部风俗喜剧。”胡适认为后来的晚清谴责小说,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以及《海上花列传》,都是继承《儒林外史》的余绪。《儒林外史》已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意等国家的文字。可作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部活的生动的参考。
先锋小说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薠了个皂
电子竞技:
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就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活动。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电子竞技也是一种职业,和棋艺等非电子游戏比赛类似,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个正式体育竞赛项。
电子竞技的意义:
一、就电子竞技内涵来说,其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与传统体育项目的精神是一致的。
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诞生了许多新的运动项目、运动方式,电子竞技正是其重要体现,特别是其概念和内涵的不断发展,对丰富和发展体育运动项目、拓展体育精神有其独特作用。
三、电子竞技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特别是在引导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背个背包
文学就是社会、人生、人性的生动反映和其中包含的深刻思想、丰富情感。
文学与新闻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记录是通过提炼,通过作者思想感情过滤并加以再创造的。
因此,文学虽然是生活的镜子,却永远比生活比事实有序。
“所谓文学,就是人们想要的生活。即使描写黑暗,也有着真相和秩序”,这是我杜撰的格言。
另外,文学是美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即使丑,也丑到极处。
而“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有歪果仁甚至说,作为艺术一种的文学,“与道德无关”,“既不在金钱之上,也不在金钱之下,而在金钱之外”。
所有观点都指向文学超脱世俗物质烦恼的功能,指向精神、秩序与美。
同时,文学让我们正确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自身。因此,文学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游戏之地,也是指路的明灯,思考的启发地。
重要的是:许多人是按照历史传记和小说里的人物来做人的,人类的美好理想是由文学来描绘的;人类对于黑暗和凶恶丑陋的憎恶与批判,也能通过文学来完成。文学推动了社会进步。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alfano
正确的回答是,人口。一开始我也认为老美兴风作浪。到处挑起事端。让一些国家处于'战争死人非人性环境中。是个恶魔。但后来从另一方面了解了一下。地球的人口正在急剧恶化。人多了吃喝拉撒都需要资源。而人口的爆炸会使资源急剧恶化。这时候就需要,另一个分基地了。老美移民成功的话,更可怕。移民成功的最坏的话,那么更更可怕。
原贴:殖民月球的意义是什么?
℃
儒家思想凝结了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特征,并且受道家影响,产生了对生命沉重的忧患意识和不为现实所屈服的浪漫主义色彩。墨家思想、主张要人人平等互助互爱、反对战争、要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其关注的焦点是人间而非天国。其次,“文以载道”的道教传统,其内涵是以诗文为教化手段的文学功用观。具体发展阶段为,由春秋儒家诗教启蒙,后由唐宋古文家明确提出的“文以载道”奠定了古代文学基本精神。宋代的理学“文以载道”是指文学价值凸显其社会功利性,近代(梁启超等)强调文学对社会人生的影响,通过形象评价人生,发挥文学的感化教育功能。“文以载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深刻影响,使得作家更加重视国家和人民群体利益,文学开始沦为政治的附庸,削弱了其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限制因素太多,导致这个时期文学不能自由发展。
-心花怒放却开到荼蘼
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生,我可以坚强勇敢地大声说,文学对人生,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意义。
文学是怎么产生的?鲁迅先生说,劳动,先民扛木头,嘴里杭育杭育喊着号子,这就是文学的起源。遗憾的是,伟大的鲁迅在文学理论上,经常犯低级错误。一般认为,人类的文艺,科学,哲学等诸多学科,都起源于原始巫礼。原始人乃至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后相当一段 历史 ,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打仗和祭祀。打仗,是生存的需要。祭祀,则是发展的需要。祭祀天地鬼神,了解世界和自我的规律,于是就有了仪式,有了音乐舞蹈,有了美术,有了口头的文学作品。
从这个角度,文学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意义,文学伴随人类前进,文学是人类的灵魂家园。
然而,人类不等于人,群体的意义不能代替个体的意义。就如国家的自由独立,不等于公民的自由独立。作为一个个具体的人,不存在普遍适合的文学的意义。人,有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满足需求的方式。文学只是选项之一。很多时候,人,不需要文学。
事实上,文学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语言文字的高级升华,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气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艺术一样,文也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说,西游记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孙悟空这个活灵活现无所不能的文学形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然他是一个猴子的化身,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形!总的来说,一直以来,文学对于开启民智,开化人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学不仅只是对一个人的意义重大,而是对于人类的文明, 社会 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华厦五千年优秀的 历史 文化,是通过文学的方式传承到现在,那可歌可泣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也是以文学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弘扬。当这些具有优秀文化和民族气节的文学作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深受教育和感动。文学中那些优质的内容,那些正面人物祟高的气质,那些充满着正能量的只言片语,对我们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
文学的字里行间,来源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却超越了我们的精神境界。文学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我们浮燥的心态,给予着我们生活的力量。
我没什么文化。可我知道,世间的学问无非两种,一种是是自然科学,一种是 社会 科学。自然科学不言而喻,就是研究,探讨自然的学问。而 社会 科学说白了就是人学。其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就是文学。
人要生存,首先得保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的基本条件。所以,人得用智慧和劳动换取金钱。于是,关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自然科学就应运而生。换句话说,人要生存就必须学习自然科学。
另外,人是群居动物。如何立足 社会 ,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满足人的心理欲望和生理欲望,能更好的活着。如何化解人生活中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于是,人就必须学习另一种学问,那就是 社会 科学。而文学则是 社会 科学中主要内涵之一。
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学包罗万象,凡是与人生存有关的意识问题都属于文学范畴。比如: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等。而狭义的文学,是指文化传承发展的学问。比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以满足人精神生活的需求。
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解释一下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 情感 ,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 社会 生活。
那么对于搞文学的人来说,他们把文学当做使命,用笔触去感知这个世界,在他们笔下,有一览无余 社会 现状,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炽热或悲凉的爱情,温暖或冷漠的亲情,天长地久或不欢而散的友情,等等等等,总之文学家们借笔来表达 情感 ,吐露心声,甚至是展现自己的心灵,进而获得生命的意义。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视文学如生命的吧。
然而对于欣赏文学的人来说,或许能够使他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书万卷的人,给人一种"行走的百科全书"的感觉,它能给人以经验或者启迪,让人在困难中坚持,在痛苦中前行,甚至,能让抑郁的心在这之中找到依托,让狭隘的心变得宽阔,让善良的心更善良,让美丽的心更美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相信能够欣赏文学的人气质应该好好吧。
以上,拙见,谢谢阅读。
文学对于人的意义很大,大到人生的必须,一个刚刚面世的婴儿她见到一束鲜花她在注目,跳跃,脸上现出愉快的表情,这就是美的表述,美的向往。一个经历人生不断洗涤的人她的心灵必然在文学的影响下心向美好,思维激荡,在文学的激励与感悟下逐步完善与走向美好的生活未来与精神境地,这就是文学的意义,文学的需要。
一个人从丑到不丑,不但不丑而且美,这一巨大变化的过程在于心灵美、作为美,这又是文学给予赋予的意义与价值,文学就是这样的塑造人、成就人,感化人,文学的意义最能激励与感悟人的作品莫过于天津作家冯骥才的作品,影响深远,感悟极大,诸如:啊!、《雕花烟斗》,爱之上、雾中人,更能剖析人与 社会 关系的高女人与她的矮丈夫。令人叫绝而又感悟深彻,这不就是文学的最高意义与境界吗?规范与揭露,激励与感悟,奋发与励志都在文学自然的状态下起到了人生的意义,也就是文学的意义,以此文学就是人学。
曾经有一位学法律的同学问我“我们都是文科生,法律有它的规则,去判定一个人是有罪还是无罪的。而一部文学作品是好是坏如何界定?文学的意义是什么?”
无论对作家、文学系老师、文学爱好者来说,这似乎都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红颜秀的我认为,对一个人而言,对一部文学作品的喜好、观点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必然的年龄增加、阅历的增多、心态的变化和偶然的人生中的遭遇、意外或惊喜都会使你对一部文学作品好坏观点,它的意义产生变化。
一部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评判很复杂,对于一个人而言,你是否喜欢一部文学作品、认为它有什么作用都取决于你自己。
意识流的开山作品法国作家的《追忆似水年华》、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人间喜剧》、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小说”的《战争与和平》无一例外都是长篇巨制,
可能你抱着一颗期待又崇敬的心看了十几页,却发现太过冗长、人物关系太复杂、提不起兴趣,对你而言,这些书暂时的就是“没用的、没兴趣的文学”,有可能在你的后半生你永远都不会再翻开这本书,又或许今夜在梦中见到了书中的人物,于是第二天你一口气读完了整个系列,并且深深的爱上它,随之读完了这位作家所有的作品。
不要急着对一部作品下定论,它是好是坏,你是喜欢还是讨厌。
那本书,它就在那里静静地躺着,如果你们有缘分的话,在将来,总有一个契机,你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全身心沉浸在这本书中,爱上它,并且在余生,无论你经历了苦恼还是收获了幸福,都会再一次捧起它,寻找对你而言新的意义。
直到你悟出了这部文学作品中对你而言独特的力量时,你会发现,有些书你早晚都会去读,很多年后还会再看一遍。
很多年前看两三行介绍,就知道你终究有一天回去找来读的书,就像和一个人对视两秒,就知道你们是否能心灵相通一样。
我一直认为,对一个人而言,一部文学作品有什么作用,要看这个人与这部作品是否有缘分。
不用刚看完或者没看下去就急着下结论,“它没用”或者“我不喜欢”,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总会和某部文学作品产生某种神秘性的联系。
在遭受了打击、在被人打击了、在下班回家后坐在 汽车 驾驶室里感到孤独和疲惫时,或许你会想到某种书的某句话,然后跨越时间空间年代国籍性别的鸿沟,感到心中某种难以言说的感觉被柔软的、致命的击中,在那一刻,你和那部文学作品、那位作家就达成了一种神秘的联系,他生前孤寂的无人理解只能写在书中排遣的心境与后世的你感同身受;
而他在多年前的一种感受对现在的你来说感同身受,他跨越时间的鸿沟,将之表现了出来。所以,我的建议是,不用刻意去追求文学的作用,去等待;
放下别人加之于你、你被教育的思维模式,用自己的直觉和心去感受,属于你和那部作品的神秘的一瞬。
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结晶,对人具有多重意义。对创作者、读者、 社会 和 历史 的意义,又是不同的。可以说,文学对人的意义等同于文学价值和意义问题。
答主前日曾有幸到刘禹锡谪居十年的朗州(今湖南常德市),作了一场关于文学价值和意义的讲座,今天,把讲座的提要分享于此,还望读者诸君多多批评。
1. 文学是参与政治,改变命运的手段。
在中国古代,参与政治的途径有三种:世袭、选举和建立王朝。
世袭,是贵族的特权。皇族的核心成员,世袭政治权力,处在权力 游戏 中心,一般皇室宗族,则只能享受荣华富贵,反而难以政治参与政治了。
建国立业,乃非常之人才能够成就的非常之业。寻常百姓,既无此才能,更无此胆量了。成功了是建国,失败了就是造反篡逆!这条路,不是常人常走的。
只有选举制度,是普通人有可能走得通的。
选举制度中,隋唐至清末的科举等考试,对普通人进入统治集团,参与国家和 社会 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举考试,如今天的高考,可能是普通人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
而科举考试,特别是唐宋时期,多考察诗歌和辞赋,其时,文学对士人乃至其家族的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1905年,张之洞废除科举制度后。科举之途便被废弃了,而读书特别是文学,仍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参与政治、改变自身命运的作用。今天的公务员考试,考察内容包括对 历史 文化知识的掌握,申论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对考生文学水平的考察。
2. 文学是表白心曲,传达意愿的工具。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刘禹锡的这首视刀环歌,把目成心许的暗恋情状呈现出来。当处在暗恋之中,不知如何表白自我时,可以此诗传情。
情诗在人们传情达意时具备日常语言难以替代的作用,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而含蓄有节的文字表达,对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尊卑之间的交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今日国人之粗鄙的一大表现是,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欲求时,非常直露,缺乏一种含蓄文雅的气度,有些言语仿佛出自衣冠禽兽,其人似未尝被文化熏染过。
举个例子,恋爱之中,一方热切思念对方,自己常主动联系对方,时间久了,内心可能有所不平——你就不能主动点儿?你就不想我吗?不要老让我主动,好吗?
周代的人这样表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子衿)
翻译成白话:
现代人这样表达:
虽然这两首诗(歌)内容略有差别,但两首作品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子衿含蓄委婉,而我要你的爱直露奔放,都是文学化的表达,然而前者更为文雅,是经过升华的艺术,而后者略显粗俗,近似于发泄的情欲。前者更具有文学性!
3. 文学是融入 历史 ,丰富传统的津渡。
文学创作是作者进入 历史 的方式 ,屈原被流放到南方,他的诗文就写了曾在南方巡游的舜帝。刘禹锡被贬谪到常德时,便想到曾经流放于此的屈原,并模仿屈原,改造当地的民歌,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竞渡曲等作品。
文学作品可能促进 历史 的变化,有些作品催生景观的产生 。刘禹锡曾到过的地方,大多修建了与其作品相关的景观:1986年,安徽和县修葺了“陋室公园”;1990年,南京市在石头城旧址上兴建了石头城公园,2017年,常德修建了柳叶湖大唐司马城。
文学作品和作家言行也可能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精神,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都丰富了我国的文化传统。
4. 文学是抒情言志,表达自我的载体。
诗言志,歌咏言。
这点几乎是常识了,就不作展开了。
5. 文学是自我救赎,坚守自我的媒介。
文学是弱者的职业,在人生低谷,作家用创作突围,以文字自我救赎。苏东坡最伟大的作品,多半在贬谪失意的人生阶段写出。
失意的阮籍,写作咏怀诗,追怀 历史 ,把内心的积郁、失望、痛苦倾泻而出。五百多年后,刘禹锡亦步武前贤,写了学阮公体三首:
“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 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 。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刘禹锡一生70多年,有20多年贬谪在地方,如果不是文学,他将怎样安放自己的内心呢?
强弱并非绝对的,强者也有失意之时。处在低谷的强者,也是弱者,文学可能成为他们找到生命新的平衡的砝码。
6. 文学是维护公正,守卫道义的堡垒。
文学是弱者的职业,更是维护弱者权益,守护 社会 公正和人间道义的堡垒。
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古代的士大夫,与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在精神气质上近似。能够超越一己之利害,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7. 文学是记录生命,抗拒死亡的利器。
生命短暂,时光飞逝,死亡无法避免。怎么才能死而不朽呢?
《左传》给出了答案: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德是极为罕见的圣贤们的事业,立功是人中龙凤的帝王将相的职业,而立言则是众多在现实 社会 中缺乏行动欲望,渴望在精神过度封王成圣者的追求。
何况,相对德业和功勋,文字更能传之久远。文学家通过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传播了笔下人物的生命,也延续民族的文化生命。
8. 文学是丰富生活,滋 养生 命的源泉。
与其他动物一样,人有食色的生理追求。然而,人又不能停留在动物阶段,还应当有一些精神性、超越性的追求和价值实现。这种价值,主要通过艺术、哲学、宗教和文学等来达成。特别是文学和艺术,以较为直观感性的方式,丰富了尘世凡夫们的生活,滋养了被琐碎庸常所消磨的生活。
“只有一个今生是不够的,人还应该有个诗意的世界。”文学便是通往诗意世界的大门!
更多人文精彩,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文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有启蒙发聩的意义。
文学是华美而弥久的人类生命与人生之载体。它既蕴涵着人类丰富的人生经验,也浓缩着古圣今贤们深邃的生命体悟。它一直在诱导着人们对于更高层的人生境界之向往与追求,也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文学创作人对于人生流程奥秘的领悟。在文学中,人类的 历史 和生命都变得鲜活起来!
因此,文学对人的意义主要有三:
首先,文学对人而言,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文学告诉了人们,我们生活有什么的意义;
其次,文学帮助我们建立并且确定了人生自我的价值观念;
最后,文学让人们认知而且接受了人生存在世上的意义进行自我确认。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zhao921031
1.余华前期作品的先锋性
余华前期作品充满了先锋意识,暴力、荒诞无比的“零度情感”叙述描写,将人的暴力冲动、非理性欲望,写到了壮烈锥心的地步,人性的贪婪、血腥、自私、阴鸷以及特有的死亡叙述建构了其前期作品的“现实世界”。
1.1暴力的极致运用
余华的前期作品最突出构成因素之一就是暴力。这个因素根植于他的前期全部作品中,同时也实化到每个人物上。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我”的见义勇为被一群强盗者暴力出击,“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于是有无数拳脚前来迎接,我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1]“我”的正义之举居然遭到盗贼的暴力回击,正面的人性被人类的邪念所压迫,暴力对这种人性深存的劣根性一展无遗。《现实一种》中的暴力更是如一场狂风暴雨鞭打在每个人物上。无论是四岁的孩子皮皮,还是其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暴力的执行者。皮皮将堂弟的生命进行玩弄是无意识的暴力、祖母只顾自身,甚至在看到门口那摊着一滩血,一团黄黄的东西是自己的孙儿的时候却不管不顾转身离开的冷漠暴力、山岗、山峰及其各自妻子的为复仇而采用的阴谋式暴力,山岗为了弄死山峰的故意折磨,山峰妻子假扮山岗妻子希望肢解山岗。亲人在他们眼中是完全是陌生人,丝毫没有人性善良的温存,而仅有那股被复仇所填满心胸的极致暴力。余华通过暴力有条不紊的织造出“人性恶的证明,”赋予先锋时期作品以强烈的艺术张力。
1.2荒诞的无限扩展
荒诞是余华先锋时期塑造作品的一把匕首,刺向小说人物身上的千疮万孔,流出他们血液的冰碴子。一九八六年中疯子的臆想和自虐,传导出已有的人性与生存的意义早已被消磨,人不再是为了生活而生存下去,而是成为过街老鼠的罪恶之源,甚至于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都避而远之。“疯子依旧一跃一跃走着,依旧叫唤着‘妹妹’,那母女俩也依旧走着,没回过头。她俩走得很优雅。”[2]亲人在余华前期作品中呈现的并不是中国传统的礼仪取向,而是通过荒诞无比描写,来展示出亲情的不可靠性,表现出亲情的价值永远是屈落于自身的自私、贪婪恶性中。这在《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都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荒诞派作家用一种高度集中的形式表现了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望与现实的分裂、目的与手段的对立、现象与本质的错位、主体与对象的冲突、个体与类的疏离。[3]余华正是通过一系列荒诞的笔法展示了个体与社会的矛盾,来展示一个非理性欲望的世界。
2.余华后期作品与先锋时期的转变
2.1从暴力血腥到严肃高尚
张永清说过,暴力与死亡是最为普遍突出的,在过去的文学描述中,暴力一般都是与恶人相关。然而在余华先锋时期的作品中,暴力又成为了一直用平常的现象以最为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4]余华80年代的作品无一不包含着这些沉甸甸的负载物。到了90年代,余华作品所呈现的主题是与80年代具有天差地别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_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5]余华90年代的作品更多触及的是社会中简单细微的东西,表现出一种人性本该存有的善良与美好。这在《许三观卖血记》中展现的尤为明显。许三观知道一乐不是自己亲生儿子时依然能对他表露出人性的关怀,在一乐死活不肯为何小勇喊魂时,许三观想尽一切办法来开解一乐,纵使绿帽子永远地扣在许三观头上,但是他从没有对何小勇落井下石。这些都展现出人性所应有的崇高美好的品质。
2.2从人性恶转向人性善
在先锋时期,余华作品所反映的大多都是人性的恶劣低等的,通过荒诞暴力的写法来对世界进行无因果的嘲弄、戏谑。而到了90年代,作品所反映的又是一番温情的人性善,无论是《活着》亦或是《许三观卖血记》中,都饱含着温情的人道主义情怀,反映了人性最基本、最直觉、最原始的欲望——“活着”。
3.余华后期作品对先锋时期的继承
余华前后期的作品所呈现出天壤之别的差异会让读者认为,其作品的前后风格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实则在余华后期作品中,同样深含着先锋时期的叙述手法,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对于前期创作的继承。
3.1暴力的延伸
暴力在余华前期作品得到淋漓尽致的施展,尽管众多研究者都认为余华后期作品反映更多的是温情的人道主义情怀,但是余华在其后期作品中仍然矢志不渝的运用着暴力这一笔法为作品着墨。在《兄弟》中的宋凡平为了去接李兰回来,遭到戴红袖章的人暴打。“六个红袖章的人挥舞着木棍,像六头野兽似的追打着他,一直追打到了售票窗前”。[6]“他脱臼的左胳膊掉了下去,他忘了用胳膊去阻挡打来的木棍,乱棍瞬间砸在了他的头上,宋凡平头破血流倒在了墙脚,六根木棍疯狂地抽打着他,直到木棍纷纷打断。然后是六个红袖章的十二只脚了,他们的脚又是踩,又是踢,又是蹬,连续了十多分钟以后,躺在墙脚的宋凡平一动不动了”。[7]六个戴红袖章的人披着伪正义的皮衣对一个普通人穷追猛打,甚至置于死地,表面上传达了维护正义的要求,实则是个人私欲变态的发泄。暴力依旧穿插在余华9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虽然没有浓重的描写,但是仍然悄无声息无限横亘于其中,带来的冲击性仍然让人惊叹不已。
3.2荒诞的继承
荒诞就像许三观在每一次卖完血后需要吃猪肝和和温黄酒一样,成为余华作品里面的习惯。可以说荒诞是一直存在于余华的所创作的作品中。在细雨中呼喊的孙广才借着物色孙光平老婆趁机强奸自己的儿媳;《许三观卖血记》的许三观为了“报仇”许玉兰给自己扣上的绿帽子,强奸了林芬芳;《兄弟》里李光头与自己的兄弟的老婆颠倒凤鸾、如痴如醉。爱情的忠贞、亲情的眷顾,都只像一张薄纸,被荒诞的洪流冲破。《活着》里的福贵遭受苦难无限,生活带给他的绝没有半点美好,他唯一呼喊在心中的只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里的许三观只能靠贩卖自己身体的血液来作为本钱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兄弟》的宋钢为了推销产品,违背身体机能规律去丰胸。生活永远给予普通人最沉重的苦难,为了生存,奔波劳碌已经没有任何合理的意义,只能靠出卖自身仅有的机能,来维系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荒诞依然在余华后期作品继承,在其看似温和的文章内容背后捅上几刀。
3.3人性恶的延续
余华童年目睹了医院的血腥与停尸房的极寒悲怆,形成了一种阴暗的性格,这使得他在先锋作品中大肆滥用疯狂的笔法来表达对世界的不满以及对人性的憎恶。在9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由于受到_情的温暖,其作品稍显温和,但人性恶仍然和风细雨的滋润着角色。《兄弟》的李光头举办选美大赛,睡遍参赛选手,低俗好色的恶趣味为事业有成的李光头蒙上一片遮羞布;林红与李光头进行爱的运动,更是展现了女子的不甘寂寞,追求猎奇的恶习。人性恶在余华90年代作品中仍然独具一格,风采依旧。
4.结语
尽管余华后期作品内容与先锋时期区别甚远,但是其特色的暴力、荒诞仍然延续到他的90年代的每一作品中,不同于80年代那种暴风骤雨、水到渠成的描写,90年代以后的作品的暴力、荒诞、人性恶更像是底下的暗涌流动,默默地成为作品的一个补给来源。(来源:论余华小说创作后期对先锋时期的继承)
天朝动物园
文学,即人学,是用形象思维概括世界发展,展示人物风貌,探讨人生意义,人们精神的力量所在。所以读文学作品可振奋人心,让世界更美好,让自己内心更充实,更热爱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生是需要追求的,如果没有目标和追求,无异行尸走肉。在当前人们精神空虚,无所追求的情况下,极需一本好的文学作品来提振人心。改革已到深水区,对利益集团的冲击会更大,改革越艰难,人们追求平等的欲望越强烈,希望能出类似好的文学作品来提振人心。
当然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幸福的生活不能一簇而就,需要人们去努力,加油吧。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七月半_小姐
国家体育总局给出了电子竞技的定义: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
电子竞技运动有两个基本元素:电子、竞技。在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中,“电子”是其方式和手段,指这项运动是借助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种软硬件以及由其营造的环境来进行,这类似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相应的器材和场地。我们知道,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相应的器材和场地,比如篮球运动有篮球和篮球场,田径有标枪、跳高架和跑道、沙坑等等。在电子竞技运动中,这一切都是依赖信息技术来实现。这是电子竞技运动有别于传统体育的根本不同。
苏简帆
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和体力结合的比拼。通过电子竞技,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并且职业电竞对体力也有较高要求。电子竞技也是一种职业,和棋艺等非电子游戏比赛类似,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目。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号正式体育竞赛项目。2018年雅加达第18届亚运会将电子竞技纳为表演项目。
吴佳源
余华写小说的特点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视点,用冷漠、不动声色的叙述,以其想象力来挣脱“日常生活经验”的束缚。余华发掘了过去被遮蔽、掩埋的那部分“现实”。在他看来,为人的欲望所驱动的暴力,以及现实的世界的混乱,并未得到认真的审视。他坚持以一个艺术家对这个世界的独创性发现为出发点,来建立对于“真实”的信仰和探索。
深水卡其鱼
电子竞技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对于一项运动来讲,激烈的最高水平对抗能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观感,能给选手本身带来激励、成就感和收益,本身在进行对抗性运动的时候,追求高水平便是人的天性,这也催生了职业化的出现,也成了它存在的意义。
tminic
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原贴:先锋小说的概念
-饭饭-梵梵-
先锋小说“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
目录先锋含义范围艺术特征先锋作家主要作品先锋小说的变化对中国先锋派的影响对先锋小说的修正和冲刺展开先锋含义范围艺术特征先锋作家主要作品先锋小说的变化对中国先锋派的影响对先锋小说的修正和冲刺展开
编辑本段先锋含义“先锋”的原义来自法国著名的拉鲁斯词典——所谓“先锋”是指一支武装力量 先锋小说的先头部队,其任务是为这支武装力量进入行动做准备(军事术语),“先锋”这个术语的历史,始于法国大革命,再转向文化和文学艺术术语(始于19世纪初);无论是军事先锋还是政治先锋,抑或是文化先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起源于浪漫主义乌托邦及其救世主式的狂热,它所遵循的发展路线本质上类似比它更早也更广泛的现代性概念。”编辑本段范围小说概况说白了现代主义也就是“先锋派”!它包括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意识流派,荒诞派等等”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
原贴:先锋小说的定义是什么
小政baby
我觉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殖民月球的意义都不大——所谓的殖民,也就是建造大规模的月球基地,使大量人类可以在其中长久地生存。
现阶段,人类登陆月球主要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而未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人类出于科研目的,对月球的探索可能会越来越多,比如说月球没有大气,所以更加适合于建设望远镜对宇宙进行观测;再比如说月球背面可以隔绝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所以更加适合于做一些宇宙探索活动。
此外,一些小规模的能源开采可能在未来得以实现。比如说,月球上有丰富的氦-3,这种元素如果用于核聚变,可以避免发生核辐射,所以可能是未来人类能源的主要来源。人类有可能在月球上建立一些小型的矿厂和精炼厂用来开采资源。下图就是构想之中的小型氦-3采矿场。
另外,月球也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向游人开放,满足一小部分人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
但是除此之外,月球的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如果想要在月球上开辟人类殖民地,让大量人类在月球上长久居住,我觉得不太现实。尤其是现在的地球上,人类利用率还是相当低的。下面这张图展示了世界上超过50%的人都居住在黄色的区域内,而剩下的全部区域,包括黑色的和紫色的,都是没有人居住或者几乎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所以说地球上有的是地方,环境比月球好、地方比月球大、距离比月球近、开发难度比月球地,就算是有朝一日一场核大战让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是核辐射,那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隔离区的难度都要远远低于殖民月球。
显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殖民月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原贴:殖民月球的意义是什么?
ly0164
电子竞技是通过游戏达到的竞技运动,意义在于训练人的团队合作,反应力,服从性
电子竞技在中国
电子竞技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作为此赛器械,在体育规则下实现的人与人之间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
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电子竞技运动成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至此,电子竞技运动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终于由边缘产业跻身体育竞技的神圣殿堂。电子竞技集体育、游戏、IT、娱乐等多种产业为一体,开创了非身体直接对抗类的竞技运动的新局面。
对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何慧娴女士说:“作为体育运动大家庭中的一员,电子竞技必将肩负起摆脱传统束缚、积极迎接挑战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们也坚信,正如我国在传统体育项目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一样,中国的电子竞技运动同样能带给世界以奇迹和精彩。”
电子竞技≠网络游戏
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都属于广义的电子游戏范畴,从历史渊源看,两者本是同根生,都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形式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各自根据不同特点、沿着不同方向发展,而且随着电子竞技正式成为体育项目,更凸显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不 同 点 电子竞技 网络游戏
本质特征 电子竞技是国家体育局正式批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类似于国际象棋、围棋等的智力体育。 网络游戏属于休闲、娱乐方式。
精确比较性 它有着可定量、可重复、精确比较的体育比赛特征。 网络游戏不宜进行一定时间内的精确比较。
技能要求 选手必须通过日常刻苦的、近乎于枯燥的训练,提高自己与电子设备等这些比赛器械相关的速度、反应和配合等综合能力和素质。 相对而言并不十分重视技巧和反复训练。
参与目的 争取在对抗中获得胜利、赢得比赛、取得好成绩。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追求个人的感官享受和娱乐。
网络载体 电子竞技运动有固定的场馆,依赖局域网环境,互联网只是电子竞技运动员训练的一种手段而已。 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离开互联网,无法存在。
发展方向 更加突出体育特性,延续体育产业发展之路,最终走向类似足球、篮球的职业化、产业化。 更加突出娱乐性,走向类似影视、音乐的娱乐产业发展之路
←§桀骜§→
(一)艺术个性:
华美的语言《金锁记》的语言圆通滑润,婉转有韵,具有新旧雅俗的特点。文白相济,雅俗共赏,特别是工笔描绘的写实,带有浓艳繁复的效果,又往往带有苍凉的意味。2、新旧雅俗的特点(1)新——小说艺术技巧的创新;西方现代小说意识流、意象、象征、心理分析、电影蒙太奇手法的使用。(2)旧——小说安排情节、结构、塑造人物等承传了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手法与意味。(3)雅——作品内容规范,高贵典雅的风格。指小说的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表现出的典雅风格。(4)俗——张爱玲的小说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暗含哲理。情节曲折动人,一环扣一环,具有通俗小说的特点,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3、修辞手法的妙用(1)通感作者以通感的方式将声音、气味、色彩、触觉贯通,糅合,剥离,使意象新奇,富有弹性,将具象意义与抽象意义自由转换、穿插,使意象的情感色彩更为立体。(2)比喻文中写到:“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41生动而传神地写出了七巧的尖酸与刻薄。4、心理描写作者在《金锁记》中将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极致,细微地镂刻出人物bt的心理。那利刃般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1)运用动作语言暗示人物的心理(2)通过服饰、肖像展现人物内心(二)曹七巧的艺术形象:
一个卑微凄楚的女人,“麻油西施”长年的压抑(阶级压迫、性压迫)、孤独、寂寞使她愈来愈狭隘偏执,凋零变态。在黄金的枷锁下异化为金钱的奴隶、丧失人性(母性、妻性),成了可怕的畸形人,显示出疯狂的生命力和破坏性,不仅使自己走向毁灭,也将身边的人包括亲生骨肉拉来陪葬。在完成自己的丑恶悲剧中制造着亲近者的残酷的悲剧。
我爱甜食
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电子竞技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和体力结合的比拼。通过电子竞技,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并且职业电竞对体力也有较高要求。电子竞技也是一种职业,和棋艺等非电子游戏比赛类似,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目。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号正式体育竞赛项目。2018年雅加达第18届亚运会将电子竞技纳为表演项目。
2020年12月16日,亚奥理事会宣布电子竞技项目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并参与2022年杭州亚运会。
从以上的理解我们来阐述电子竞技的概念:电子竞技是以电竞游戏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以及在规则保障下公平进行的对抗性电竞游戏比赛,电子竞技正在成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
“网络游戏=电子竞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电竞项目的不断更替,电子竞技早已不再是局限于IP直连或局域网的单机游戏了。尽管网络游戏在发行、运营、付费方式,以及游戏的平台构建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这并不能影响一些平衡性与对抗性很强网游加入到电竞项目中。不管单机游戏(单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多人游戏),只要符合“电子”、“竞技”这两个特征,那么它们都可以称为广义上的电子竞技。
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基本属性不同,网络游戏是娱乐游戏,电子竞技属于体育运动项目,网络游戏主要是在虚拟的世界中以追求感受为目的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电子竞技则是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有组织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
第二,电子竞技有明确统一的比赛规则,最大特点是严格的时间和回合限制,而网游缺乏明确统一的比赛规则,没有时间和回合的限制,容易使人沉迷;
第三,电子竞技比赛是运动员之间秉着公正公平的体育精神的竞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和体力对抗,决出胜负,而网络游戏主要是人机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一定需要人与人的对抗来评判结果。
第四,电子竞技注重于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大局观、意志力,以及团队精神,而部分网游只需充值就能取得优势,这也是电子竞技有别于网络游戏的主要不同。
清水浮香
殖民月球意义非常重大。月球和地球一样也存在富矿区和贫矿区,此外还要有水,温差小等很多条件,这样的地方可能只有一些陨石坑底部才有冰水,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建基地。先上去的国家就可以抢占有冰水而且资源丰富的地区,就能短时间收回投资。后殖民的只能选贫瘠之地,就需要很长时间收回投资,如果遇到经济不景气年代,还可能将建好的月球基地废弃,损失惨重。
其次月球是前往火星和其他星球的加油站和中转站,能大幅降低星际飞行成本。控制月球就等于控制了其它国家前往地外星球的交通要道。有人计算过携带相同载荷从地球直飞火星的成本是经月球基地补给燃料之后飞往火星的成本的2倍。
目前建造月球基地还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安全性,月球表面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非常强烈,月球基地能否长时间承受是个问题。而且月球表面频繁遭受陨石袭击,陨石速度经常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月球基地必须部署激光炮或电磁炮拦截陨石保护基地安全。月球基地前期可能靠机器人值守,人短期停留,后期还是要考虑人员长期驻留,这就必须建造封闭生物圈。
原贴:殖民月球的意义是什么?
秋意暖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我认为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无邪!
其次,农耕文化、家族文化、还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历史的漫长演变中逐渐的形成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采的内涵.
行者无疆、
《儒林外史》是有着思想家气质的文化小说,有着高雅品位的艺术精品.它与通俗小说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因而其叙事方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乃至世界近代长篇小说传统的结构方式是由少数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为轴心而构成一个首尾连贯的故事格局.《儒林外史》是对百年知识分子厄运进行反思和探索的小说,很难设想它还有可能以一个家庭、或几个主要人物构成首尾连贯的故事,完成作者的审美命题.如果那样,就有可能把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种种行为集中在几个人身上,造成某种箭垛式的笑料集锦.《儒林外史》把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的独特形式.它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对百年知识分子的厄运进行思考,以此为线索把“片断的叙述”贯穿在一起,构成了《儒林外史》的整体结构.第一回通过“楔子”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然后又以最后一回“幽榜”回映“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除“楔子”和结尾外,全书主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止,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等人为代表,以莺ㄕ湖、西子湖、莫愁湖聚会为中心,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的痴迷、愚昧和攀附权贵、附庸风雅,同时,展现了社会的腐败和堕落.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止,是理想文士的探求.作者着重写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陈木南与汤由、汤实二公子在妓院谈论科场和名士风流了.但是,作者没有绝望,仍在探索,写了“四大奇人”,用文人化的自食其力者来展示他对未来的呼唤.中国古代小说多以传奇故事为题材,可以说都是“传奇型”的.到了明代中叶,从《金瓶梅》开始,才以凡人为主角,描写世俗生活.而真正完成这种转变的,则是《儒林外史》.它既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也没有情意绵绵的动人故事,而是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全书写了二百七十多人,除士林中各色人物外,还把高人隐士、医卜星相,娼妓狎客、吏役里胥等三教九流的人物推上舞台,从而展示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致使有人感到“慎毋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第三回末总评).《儒林外史》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也不靠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马二先生游西湖,没有惊奇的情节,没有矛盾冲突,只是按照马二先生游西湖的路线,所见所闻,淡淡地写去.写他对湖光山色全无领略;肚子饿了,没有选择地“每样买了几个钱,不论好歹,吃了一饱”;见到书店就问自己的八股文选本的销路如何;看到御书楼连忙把扇子当笏板,扬尘舞蹈,拜了五拜;遇到丁仙祠里扶乩,就想问功名富贵;洪憨仙引他抄近路,他以为神仙有缩地腾云之法.这平淡无奇的描写却把这个八股选家的愚昧、迂腐的性格写活了.写匡超人回家,“他娘捏一捏他身上,见他穿着极厚的棉袄,方才放心”.通过这样平常的细节,把母亲对他的爱以“摹神之笔”刻骨铭心地写了出来.叙事特点《儒林外史》所写的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通过平凡的生活写出平凡人的真实性格.像鲍文卿对潦倒的倪霜峰的照顾和对他儿子倪廷玺的收养,甘露寺老僧对旅居无依的牛布衣的照料以及为他料理后事的情谊,牛老儿和卜老爹为牛浦郎操办婚事,他们之间的相恤相助等等,都是通过日常极平凡细小甚至近于琐碎的描写,塑造了下层人民真诚朴实的性格,感人至深.人物性格也摆脱了类型化,而有丰富的个性.严监生是个有十多万银子的财主,临死前却因为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然而他并不是吝啬这个概念的化身,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虽然悭吝成性,但又有“礼”有“节”,既要处处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要时时维护自己的面子.所以,当他哥哥严贡生被人告发时,他拿出十多两银子平息官司;为了儿子能名正言顺地继承家产,不得不忍痛给妻兄几百两银子,让他们同意把妾扶正;妻子王氏去世时,料理后事竟花了五千银子,并常怀念王氏而潸然泪下.一毛不拔与挥银如土,贪婪之欲与人间之情,就这样既矛盾又统一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作者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而且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王玉辉劝女殉节,写出他内心的波澜:先是一次关于青史留名的侃侃而谈,接着是两次仰天大笑,后又写他三次触景生情,伤心落泪.从笑到哭,从理到情,层层宕开,写出王玉辉内心观念与情感的不断搏斗,礼教和良心的激烈冲突.又如第一回多层次地揭示了时知县的内心世界.他先是在危素面前夸口,心想官长见百姓有何难处,谁知王冕居然将请帖退回,不予理睬.他便想:可能是翟买办恐吓了王冕,因此不敢来.于是决定亲自出马.可是他这一念头被另一种想法推翻,认为堂堂县令屈尊去拜见一个乡民,会惹人笑话.但又想到“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什么做不得!”于是“当下定了主意”.这里,种种复杂心理不断转折、变幻,心态在纵向中曲线延伸,让人看到他那灵魂深处的活动.《儒林外史》中每个人物活动的过程并不长,但能在有限的情节里,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非固定性,即性格的发展变化.匡超人从朴实的青年到人品堕落,写出他随着环境、地位、人物之间关系而改变的性格,在他性格变化中又体现着深刻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古代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往往是脸谱化的,如“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虎背熊腰,体格魁梧”等等.《儒林外史》掀掉了脸谱,代之以真实的细致的描写,揭示出人物的性格.如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子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通过这一简洁的白描,夏总甲的身份、教养、性格跃然纸上.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舍弃了章回小说长期沿袭的模式化、骈俪化的韵语,运用口语化的散文,对客观景物作精确的、不落俗套的描写.如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和几位好友在江边亭中烹茶闲话,凭窗看江,“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第四十一回,杜少卿留朋友在河房看月,“那新月已从河底下斜挂一钩,渐渐的照过桥来”.随手拈来,自然真切,富有艺术美.《儒林外史》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作者尽量不对人物作评论,而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角度,由人物形象自己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在薛家集观音庵,让读者亲见亲闻申祥甫、夏总甲的颐指气使,摆“大人物”架式,骄人欺人,较少对人物作内心剖白,只是客观地提供人物的言谈举止,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体味.又如作者只写“把周先生脸上羞的红一块白一块”,“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并没有剖白周进内心活动,人们却可以想象到他当时的内心感受.作者已经能够把叙事角度从叙述者转换为小说中的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和心理感受,写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角度.如西湖边假名士的聚会,主要通过匡超人这个“外来者”的新鲜感受,看到这些斗方名士的名利之心和冒充风雅的丑态.吴敬梓企图创造一种与生活更直接不隔的、显示着生活本身流动的、丰繁的天然形态的艺术.《儒林外史》叙事的新特点与作者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讽刺艺术吴敬梓怀着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但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狂狷而豁达的性格,使他睥睨群丑,轻蔑流俗.“先生豁达人,哺糟而啜ㄤ,小事聊糊涂,大度乃滑稽”.(金兆燕甲戌仲冬送吴文木先生旅榇于扬州城外登舟归金陵,棕亭诗钞卷五)这样的气质和禀赋,使他采用了讽刺的手法去抨击现实.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简括地论述了中国讽刺小说的渊源和发展:“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然而多数作品或“大不近情”,类似插科打诨;或非出公心,“私怀怨毒,乃逞恶言”;或“词意浅露,已同谩骂”.《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秉持公心,指レ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又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真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由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当时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会,添加了一些正反面人物进行对比.正面人物的划分线主要在于保持着应有的道德品格,而反面人物则是那些整天凭着官位欺压百姓,并且不学无术的官僚以及那些只知钻研儒学、推行正道其实却把道德品质封存的儒士.正反人物还分多种,书中理想人物就是第一回出现的王冕.而其他的正面人物,如虞育德、庄少光、迟衡山、杜少卿等,虽然要比那些反派人物高尚得多,但心里仍有儒家思想,例如杜少卿,虽然讨厌虚伪的孝道,但却因为提倡真孝而进行的“豪举”也不过就是被那些市井之流欺骗夺产,最后落了个贫穷一世的结局.沈琼枝作为一个敢于反抗、自强自立的女性在书中独具光彩.再如儒士“马二先生”马纯上(原型是作者吴敬梓的一位姓冯的朋友),虽然在儒学方面有些封建思想,并且做事天真(见西湖庙里被假神仙骗),不过结果是好人有好报的类型.并且在仗义疏财事件中,也不乏看出他是一个君子,所以他主要还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但有些反面人物,如范进、潘三等,确实全是讽刺了.其实,从正面人物也有很大的儒学思想中可以看出,吴敬梓本人还是有一定的“崇奉孔孟”的道德观.社会理想吴敬梓的社会改造理想深受颜李学派的影响.颜元曾说:“如天下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李恭习斋先生年谱卷下)《儒林外史》正是主张以“礼乐兵农”的实学取代空谈性理的理学,以“经世致用”的学问取代僵化无用的科举时文.迟衡山说:“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放着经史上的礼、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作品里写了两件大事,一是祭泰伯祠,一是萧云仙重农桑、兴学堂的政绩,用以体现作者的社会理想.庄绍光、迟衡山等真儒名贤,因“我道不行”而“处”而不出,但是,他们没有忘记社会责任,渴望能实现自己改造社会的理想.他们倡议集资修建泰伯祠,以礼让天下的泰伯作为道德典范,借此习学礼乐,“成就些人才”,“助一助政教”.于是由大儒虞博士主祭,演出了一场鼓乐喧天的祭祀大典.接着又写了文武兼备的戍边将领萧云仙在青枫城带领农民垦田植树,兴修水利,开办学堂,开启民智,具体实施“礼乐兵农”的社会改造方案.吴敬梓改造社会的理想与时代进步思潮相呼应,具有鼓吹政教,提倡实学,反对浮言,谋取事功的意旨,但是却披着古代“礼乐兵农”的外衣.他的社会理想是走托古改制的路子,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基础,因而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书中笼罩着幻想破灭的悲凉情绪.曾几何时,传闻天下的泰伯祠就墙倒殿斜,乐器祭器尘封冷落,“贤人君子,风流云散”.萧云仙武功文治,轰轰烈烈,到头来却被工部核算追赔,破产还债,他的“礼乐兵农”的社会改造方案以失败而告终.作者在探求理想的同时,对封建文化作了进一步的反思,其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礼教和社会习俗.王玉辉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毒害极深的迂拙夫子.当了30年秀才,考不上举人,进不了官场,却立志要写三部“嘉惠来学”的书,宣传封建礼教和礼仪.他不仅不惜以残年之力进行说教,而且身体力行.当女儿提出要以死殉节时,他不但没有劝阻,反而大加鼓励:“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当他得知女儿从夫自尽的噩耗时,还仰天大笑:“死的好!死的好!”这里,没有坏人引诱,也没有法律规定,却是顽固的封建礼教的毒害,使王玉辉的女儿自觉从容地绝食而亡,使王玉辉不自觉地成为“以理杀人”的帮凶.真儒名贤的教化不能挽救日下的世风,追逐功名富贵的社会风气愈演愈烈,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五河县追名逐利、奉承谄媚的恶俗,汤公子和陈木南嫖妓的丑态,妓女聘娘官太太的迷梦,假中书的闹剧等等,充分揭露了社会的乌烟瘴气、卑鄙龌龊.作者既看到社会改造理想的难以实现,又不忍放弃对社会理想和完美人格的追求.他又把目光转向社会的底层,写出一群远离科举名利场,不受功名富贵污染的市井平民的形象.修乐器的倪老爹,看坟的邹吉甫,开小米店的卜老爹,开小香蜡店的牛老儿等等,他们朴实善良,相濡以沫,古风犹存,充满人间真情的温馨.当真儒名贤“都已渐渐消磨了”的时候,作者在全书末尾写了“四大奇人”.季遐年,既以写字为生,又以写字自娱;王太是围棋高手,又是安于卖火纸筒子的小贩;开茶馆的盖宽,画一手好画,但不攀附权贵;做裁缝的荆元,弹一手好琴,以此自遣.他们自食其力,多才多艺,安贫乐道,高雅脱俗,过着“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自在的日子.这“四大奇人”,是知识分子高雅生活“琴棋书画”的化身,是作者心造的幻影,是文人化的市井平民,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士子设计的人生道路,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但是,幻影终归是幻影,因为“那一轮红日,沉沉的傍着山头下去了”,荆元悠扬的琴声“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婉转”,令人“凄然泪下”.专家点评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字的,只有两部书,其中之一便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另外一部为《史记》).《儒林外史》是写士林阶层的.在中国的古代,所谓的士林,既是知识分子的世界,也即是官场.这是部批判知识分子的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揭露官场昏晦的书.这样说来,在当代的中国,确实很有重读《儒林外史》的需要了. 作者吴敬梓(公元1701年—1754年),生长在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曾祖和祖父两辈官运亨通,在明清之际,有50年“家门鼎盛”的时期.但他自己的祖父在同辈中功名很小,而且早逝;他从小被出嗣给长房吴霖起,即是他的养父,吴霖起只做了几年县教谕,后来因为得罪上司而丢官,郁郁而终.吴敬梓13岁丧母,23岁丧父,本身既不热心功名,又轻视钱财,随意挥霍,慷慨仗义,上代留下的家产在几年之内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以致“田庐尽卖”、“奴逃仆散”,一时“乡里传为子弟戒”(减字木兰花·庚戌除夕客中).加上考场失利,刺激甚重,“那得双眉时暂开?”回乡之后,由于不堪冷遇,于雍正十一年移家南京.从此时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主要靠卖文和朋友周济过活,也是在此期间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鸿篇巨著.吴敬梓自幼处在名门望族的社会环境中,而成长的家庭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后又骤然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在他一生所经的这种由“渐”而“骤”的家庭破落过程中,他在家乡全椒县、在苏北赣榆县(其父任职之地)、在南京都曾久住,到过扬州、安庆、芜湖等城市;从宗族几代关系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看,他接触的士大夫阶层很广泛,认识与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他看的嘴脸,受的冷暖,经历的人事,体验的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这就培养了他富有正义的敏锐感觉和体察现实的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正是这种身世经历,成为吴敬梓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直接渊源.《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即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很多故事与人物直接来源于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曾说过:“《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多实有其人,而以象形谐声和庾词隐语寓其姓名.”《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作者的看法并不是直接拿出来硬塞给读者,而是在具体形象的塑造中微言大义.周进和范进的中举,匡超人的转变,杜少卿的豪举,马二先生的迂腐,这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我们必须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各种形象的关联、发展上体会和了解.这是一种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方式.该书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胡适《吴敬梓评传》)编辑本段成就与影响《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所写内容,假托明代,实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实有其人.它真实地描绘了康乾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吴敬梓以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来肯定或否定书中人物,如匡超人假造文书,冒名代考,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严贡生无恶不作,却被前任周学台推举为“优行”;作者无情地鞭挞丑恶事物时,同时也歌颂正面人物,王冕是书中的第一流人物,为人“嵚崎磊落”,庄绍光追求“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牛老爹和卜老爹也是作者所歌颂的.程晋芳在怀人诗称:“外史记儒林,刻划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之中,运用朴素、灵活、幽默的本地方性的语言,撰写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胡适形容本书:“……国家天天挂著孔、孟的招牌,其实不许人说孔、孟的话,也不要人实行孔、孟的教训,只要人念八股文,做试帖诗;其余的‘文行出处’都可以不讲究,讲究了又‘那个给你官做?’”《儒林外史》对清朝时期的小说,有很大影响,尽管此书一开始并无预先设计的结构.又如胡适所言,“这部书是一种讽刺小说,颇带一点写实主义的技术,既没有神怪的话,又很少英雄儿女的话.况且书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谈什么举业、选政,都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说之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广”.对鞭笞社会不公,提升人民自主思想,有一定意义.并且,对现代讽刺文学有深刻的启迪.《儒林外史》另一特色是结构松散,没有贯穿首尾的主干,“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夏志清在《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第六章《儒林外史》谈到“尽管儒林算是一部重要的反映文人学士的小说,但如果从作者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熙熙攘攘的世界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描绘这方面来看,它似乎更应是一部风俗喜剧.”胡适认为后来的晚清谴责小说,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以及《海上花列传》,都是继承《儒林外史》的余绪.《儒林外史》已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意等国家的文字.可作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科举制度的一部活的生动的参考.
Yuki奈奈
原贴:殖民月球的意义是什么?
草乙
原贴:殖民月球的意义是什么?
商芳会
原贴:殖民月球的意义是什么?
快乐无敌的小妖
特例独行的大笨笨
1988年,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法国,在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举办了一次见面会。张贤亮在会上调侃文学是什么。他说,“有一次,他路过卢森堡公园的门口,看见一个法国小女孩背着书包也路过那里。小女孩看见一群鸽子正在地上觅食,边安静地绕过鸽子。发现张贤亮注视着她,便对他笑了笑”。张贤亮接着说“文学是什么?什么都不是,还不如这小女孩美美的一笑”……。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笑嫣
文学对人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三类:
一是认识的意义
文学往往会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而这些本质往往不是常人能发现得了的,或者常人感觉到了但不能很好地概括描述出来,因为文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真,真就能打动人,当然有些作品看起来非常不真,如朦胧诗、魔幻主义等,但这只是表面的,其本质任然是真,只是变异夸张了的真,是变异夸张是为真而服务的,所以文学具有认识事物本真的功能,文学家往往凭借其敏锐的发现力和优秀的语言总结能力,从而让其作品具有认识的功能。
二是教育的意义
好的作品能让人产生共鸣,而其深刻性又加深了这种共鸣,从而具有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效果,这种效果让读者在认同它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看法和行为不自觉地趋向于它。特别是影响力大的的作品,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作品,其教化人的作用就更大。当然这种教育有的是正面教育,有的是反面教育,但无论是哪种,它都具有教育的意义。
三是美学的意义
这里我把文学的精神作用统归为美学的意义。人类不仅有物资的需求,也有精神的需求,而文学正是提供了这种需求,可以说文学家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判断文学作品的好坏的第一标准就是其精神性,语言、结构什么的都是其次。而精神需求里最高层次是对美的需求,这里的美不是指好看,而是指美学上的美,是欲、技、道的游戏说,是最深刻、最自由的精神享受。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快乐使者
我觉得更多的是精神信仰。
有人把它当做娱乐,有人把它当做装B的神器,都没有什么错。
你肚子里有东西了,你才能跟别人侃侃而谈。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急功近利,连读书都极具功利性,也滋长着一批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里说说我的感想。文学你可以看,也可以不看,并不影响生活。
就像读书的肯定也有混得不好的,没有读过书的肯定也有当老板的。
纵观历史,有学识的比没有学识的人成功几率高很多。就像不懂法律的人比懂得法律的人犯罪几率高得多。
如果只看到了那些特例,就来判定“事实”。更何况这还不是事实,眼见都不一定为实,更何况那些听来的事情。这种以偏概全的观念,就是因为读书少的缘故。读的书多了,自然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不会别人说一是一,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那些缺少自主观点都是如此,连思想都不独立,还指望经济独立吗?
究竟文学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最主要就是排遣寂寞。不会让人觉得精神空虚。为什么现在国学盛行,为什么那么多明星吸毒?“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在物质丰盛之后,自然就会想到精神层面。
我们需要交流。不管是情感交流,还是工作交流,我们在交流中成长。而最好的见闻都来源书籍。那些奇闻趣事都可以作为聊天资本。连销售最不要求学历的,都需要了解心理学,懂得人文历史,礼仪什么的。否则跟不同人怎么打交道,总有聊天资本吧。有些人喜茶,有些人嗜酒,而书籍是你了解的最佳途径。
至于说什么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有气质。那都是长期沉淀的效果,当自己有思想内涵了,举手投足中都可以显露出来,读书久了,谈吐气质,待人接物都有明显不同。为何人家都喜欢用“素质”,不就是标榜自己是读书人吗?
最后,凡事都讲究是否有用,这样的人生未免太无趣了。
事实上,人生也没什么意义,那何必为人?死后终究会成为一堆白骨,如果后继有人不肖子孙,又有何用?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只有读书太少的人,才会如此多忧思杂虑,最后引用杨绛先生的话,“你所有的烦恼,都是读书太少了,而想得太多了。”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вi.凓
关于阅读与文学,美国评论家布鲁姆有句话,我一直很喜欢。在如何读,怎么读一书的序言中,他说:“我们读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我,了解自我的真正利益”。简单来说,阅读有益于我们完善自我。
当然,所谓的“自我”,并非是指个性,而是面对世事时,我们拥有独特的主张与意见,我们有清晰的判断,既不随波逐流,亦不哗众取宠,而是有一颗澄净的内心。自我跟赚多少钱没有关系,而是一种内心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柏拉图、莎士比亚、曹雪芹、李白、托尔斯泰、卡夫卡、鲁迅等伟大作家作品,去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
有一点必须承认,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过着平凡的人生。即使在年轻时有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进,而愈发现实。工作、买房、教育孩子以及日常生活里各种琐碎的事情,都会困扰着我们。面对着压力和无聊,每个人都会有逃离与逃避的念头。同龄人赚得自己多,看起来自己很失败,这种对比会让人内心焦虑,进而迷失自我。至少,经典文学的教诲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平静下来,不再汲汲与人攀比,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王小波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所谓的“诗意的世界”,就是与世俗生活无关的,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精神园地”。你可以像王小波一样,沉溺于“思维的乐趣”,也可以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那样,把小说视为“第二生活”。因此,文学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暂时屏蔽世俗生活的纷扰,让自己的内心平静。
当然,务实一点,可以文学为生。即使不能成为一名作家,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写点小文章,亦可赚取些许的零花钱。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向阳走不丢
人刚开始吃饭时,是没有调味品的。经过多少年进化,味蕾发达了,调味品也就随之登上了大雅之堂。文学也是这样,原始时代只求单纯的生存,进化后欲望增加,伴随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发现文学可以总结经验,娱乐人们的业余生活,从而大大提高劳动效率。于是乎文学开始作为人类的一个标签进入大众视野,演变到现代社会,已俨然成为人类精神进化的象征,是人类智慧最完美的表述。说到底,是为提高社会生产力而生、而创、而进。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lucyah
在我看来,文学对人的意义很大。文学对人可以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影响。好比某些文学作品,即便是语言风格或文字都有艺术魅力,它能引人入胜,也能陶冶人的情操。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他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那样的话,他便会觉得那个过程是一个完美的享受。尤其是,精神上的享受。文学能让人心旷神怡,这是文学独特的魅力,也是文学对人产生的重大的意义。
文学对人也能让人有感而发。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读过不少书,而且,也对自己感兴趣的书有感而发。好比一些文学爱好者,他十分热爱写书评,对自己读过的书有感而发后,也不忘记去点评一二。还有,随着人生阅历的提高,他们也会把自身的所见所闻或所思所想写下来。为此,这也是文学对人产生的作用。
文学对人也有教化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文学的文化底蕴浓厚,它让无数文学爱好者前仆后继,尤其是对于读书和写作方面。好比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文学的热爱,那可以说是达到一种癫狂的状态。为此,不少学习文学专业的学生,其毕业后,不是当老师就是去对文学进一步研究。可见,文学具有教化的作用,尤其是,那些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们。
总而言之,文学对人的意义非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遇见更多关于文学的美好。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StanleyJiang
事实上,文学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语言文字的高级升华,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气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艺术一样,文也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说,西游记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孙悟空这个活灵活现无所不能的文学形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然他是一个猴子的化身,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形!总的来说,一直以来,文学对于开启民智,开化人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枫糖大包子
多数的文学应该是作者思想,世界挂,价值观,生命观的体现,它是作者对世态的态度与观点!想向读者表现得是一种观念或者是思想!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渐渐地文学也呈现多元化,复杂化!慢慢的很多其他的文学也崭露头角,他们不再是作者思想的体现,也不再反映的是一种现象,跟多的是迎合某些读者的体积趣味,这时候文学也就不再尤其原本的价值!比如现在的网络文学就是以最好的证明,当然,大多数还是好的,这里说的是比较极端的!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vitamin77
文学是作家通过形象(意象)对社会生活和人生轨迹的描述、概括、提炼和浓缩。对大众或者广大读者来说,它是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窗口;是接受教育,树立自己的品德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良师益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的加油站。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voita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所以对人影响是巨大的,如“雷锋日记”这著作,当时就激起很大影响。社会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人人争做好人好事,社会风气是有事众人帮,有困难共同克服。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间歇性抽风
文學,可以說是能夠走進每一個讀者內心深處的文字描寫藝術。文學告訴我們怎樣的社會怎樣的人生怎樣的親情友情鄉情怎樣的江河湖海崇山峻嶺怎樣的森林草原高原平原怎樣的城市建築市井風貌怎樣的人類歷史怎樣的經濟發展怎樣的社會進步……文學告我們,文學的作家與作品有可能是每一個讀者一生最好的陪伴。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sundayevening
谢谢您的邀请:文学做为语言文字艺术这个问题太丰富我确实不知从那方面回答,为了促进大家文学作用的认识,仅从最近说些看法,现代文学对现代社会的促进作用:一是五四前后各种新文学如鲁迅的白代文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女神,西方语剧茶花女,胡适,陈独秀的散文,当时的新文学促进了一个新时代的产生。二:文革结束后的反思文学,许多作家站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高度,反思大跃进,十年动乱期间中国人民的各种命运,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启发广大人民团结一致朝前看,为改革开放起到了启蒙促进作用。当前正处于深化改革艰苦的阶段,如果文学界再出一批大师,在文化思想领域多出一些有正能量的作品,引导社会建康的向前看,这应该是文学的实际作用。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Nicole.G
文学对于人的意义很大,大到人生的必须,一个刚刚面世的婴儿她见到一束鲜花她在注目,跳跃,脸上现出愉快的表情,这就是美的表述,美的向往。一个经历人生不断洗涤的人她的心灵必然在文学的影响下心向美好,思维激荡,在文学的激励与感悟下逐步完善与走向美好的生活未来与精神境地,这就是文学的意义,文学的需要。
一个人从丑到不丑,不但不丑而且美,这一巨大变化的过程在于心灵美、作为美,这又是文学给予赋予的意义与价值,文学就是这样的塑造人、成就人,感化人,文学的意义最能激励与感悟人的作品莫过于天津作家冯骥才的作品,影响深远,感悟极大,诸如:啊!、《雕花烟斗》,爱之上、雾中人,更能剖析人与社会关系的高女人与她的矮丈夫。令人叫绝而又感悟深彻,这不就是文学的最高意义与境界吗?规范与揭露,激励与感悟,奋发与励志都在文学自然的状态下起到了人生的意义,也就是文学的意义,以此文学就是人学。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尼基兔
讨论这个问题,必须界定这里“文学”的内涵。
文学,一般指语言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体裁大致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分类主要有: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新闻传播学。
基于上述内涵看:文学对大众的重大意义毋庸置疑!
从文学的社会属性看: 他是一种意识形态,他要反映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使大众可以分辩是非黑白!
从文学的功能属性看:他是一种传播的手段,他以多种形式,不同的语言传播历史,记录现在,使大众走出封闭,开阔视野!
从文学的学术属性看:
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受众分出了各种体载。使不同需求的人群汲取精神营养,传承文化,教育后代,交流传播!
所以,文学之路,生机勃勃!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卡特兄弟
文学对人的意义应该是寻找未来更期待的自己。
我们读所有的文学作品,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你会发现焦躁的心平息下来了,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
大量的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你可以阅读千千万万的人,你可以书中去遨游世界及宇宙,这样的文学累积获得后,你会发现自己先知先觉,对自己的未来有预知,不惧怕前路——没有惧怕前路的人心是最幸福和满足的。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qiqiorama
什么样的“文学”对“人”产生什么样的“意义”!
什么样的“作品”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说,好作品对人产生好的影响,坏作品对人产业坏影响;这是不容质疑的。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sunmoon
文学的意义对于个人来讲,可以让人获得愉悦的感受,陶冶情操,提高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
对于社会乃至于时代来说,有类似于“诗”的功能,即风雅颂,风,即讽,讽刺或者揭露社会现实;雅,陶冶高雅的情操;颂即颂扬,可以颂扬时代,歌咏祖国和人民。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浅见。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小时的胖子
套用王小波的一句话,有钱的人很多,有趣的灵魂很少。这也许就是文学的意义吧。文学可以塑造人类的各种情感,让人们在短暂的人世中,不再孤旅无依。枯燥的现实,需要感动。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志伟
文学脱胎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它使人共情,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它使人共鸣,在文字的流淌里找到自我的心。
可以让人消遣,让人得到慰藉,得到力量,得到目标,得到方向。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洧铭
南无阿弥陀佛:日:求教与探讨:共同领悟也!人:文:学:三者是分不开的:无可争义!人:乃是自然产物皆为高级动物而然:文:皆是:天规:天伦:天理而形成或组成:学:乃是天地人合为导向乃生有万物之灵气:在善爱之理中:巡找答案:而是必然追求和擦索大自然和宇宙生存为目地!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sandrazhang1
文学对人的意义不亚于空气,食物和水,人要生存离不开上面物质的东西,但是人要是更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文学是最好的濡养。人的思想和修为是文学素养的积淀,这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
许多人会认为我从来不读书也活得很好,如果说过去这种事还有可能,那么今后这种概率微乎其微。
社会发展一日千里, 千变万化,人所遇到的问题也千奇百怪,如果没有通达的思维和认知,遇到难题往往会爱钻牛角尖,将自己逼进死胡同或行为爱走极端。避免这一切必须平时注重心性的培养,眼界要高,胸怀要宽,这些都不能凭空拥有,都必须多读书,读好书,汲取养份和他人的人生感悟,方能在挫折面前临危不乱,在荣誉面前进退有据。
胸无点墨逞的只是一时之强,不会行的远。文学素养高,不一定大富大贵,但是心里会底气十足,活得通透豁达,无惧无惑。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luzhen
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解释一下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那么对于搞文学的人来说,他们把文学当做使命,用笔触去感知这个世界,在他们笔下,有一览无余社会现状,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炽热或悲凉的爱情,温暖或冷漠的亲情,天长地久或不欢而散的友情,等等等等,总之文学家们借笔来表达情感,吐露心声,甚至是展现自己的心灵,进而获得生命的意义。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视文学如生命的吧。
然而对于欣赏文学的人来说,或许能够使他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书万卷的人,给人一种"行走的百科全书"的感觉,它能给人以经验或者启迪,让人在困难中坚持,在痛苦中前行,甚至,能让抑郁的心在这之中找到依托,让狭隘的心变得宽阔,让善良的心更善良,让美丽的心更美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相信能够欣赏文学的人气质应该好好吧。
以上,拙见,谢谢阅读。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拂晓700
文学对人的意义可从两个层面讲。一是生活运用层面,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实际应用作用,中文系毕业生或者文学或者写作爱好者,他们都有文学的基本知识,都有一定的写作水平。一个笔杆子,一个枪杆子,这是社会公认的两个重要的领域或叫重器,说明对社会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写作好,哪个单位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道理。二是基本素质的需要或者说审美的需要。审美感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无论是社会交往或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均离不开这个基本素质的要求。文学对培养个体审美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卟應該.."
文学不仅只是对一个人的意义重大,而是对于人类的文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华厦五千年优秀的历史文化,是通过文学的方式传承到现在,那可歌可泣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也是以文学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弘扬。当这些具有优秀文化和民族气节的文学作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深受教育和感动。文学中那些优质的内容,那些正面人物祟高的气质,那些充满着正能量的只言片语,对我们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
文学的字里行间,来源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却超越了我们的精神境界。文学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我们浮燥的心态,给予着我们生活的力量。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葵_小羲 xī
想读懂自已,读懂人生,想贯古知今通往,想在短时内了解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奋斗向往、光明黑暗,并随其中人物经历而感动并融入其命运经历,于是,人生更丰富,激励帆满,因为,人生匆匆,却经历了那么多,我想,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阿里
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三个概念:什么叫意义?什么叫文学?文学对人有什么意义?
在词典里面解释意义:
意义—价值,作用;指的是人们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作用和价值。
文学—用语言文字形象的来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等。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化。
文学并不一定是客观的,一名成功的文学家能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展现自己,对于文学客观看法,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中国文学成就最大的是诗歌,从《离骚》到唐代律诗,民国时期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
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文学,什么叫意义,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文学对人有什么意义?
我们明白文学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是人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之一。
我个人认为文学对人的意义有以下3点:
一、表达内心情感的意义。作者可以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作者对世界、人生、感情的看法。比如路遥作家写的平凡世界,很多读者看了《平凡的世界》和路遥作家达成了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了情感和对生命价值的意义。路遥的作品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二、表达美学的意义:人通过文学可以找到语言美、结构美、人情之美。如我们中华民族的诗歌。通过时隔能够享受语言、意境的美;美的意义。
三、文学承载着人类的思想的意义,情感可以源远流长,传承一代又一代。我们经常说人类有可能会灭亡,但是文学永远不会灭亡。因为文学通过文字的记载,可以永远存在地球上。这或许是文学对人的意义。
我国著名的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文章文学大道里面谈到:在消费化娱乐化的年代里文学是否还有它的神圣和意义?在人性善与丑充分展示的当代社会中文学该有怎样的立场?
文学是虚无的,但世界是虚与实组成的,一个民族,没有哲学、文学和艺术是悲哀而可怕的。加缪说过:“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但文学使我们活得更多。”
总结: 人对文学有敬畏之心,文学对人才会产生更多的意义。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你的守护天使
我觉得文学对人类以及人的影响依然巨大,并非边缘化,只是没能写出好的作品而已。
首先,文学贵在潜移默化地一点点进入灵魂深处,使人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和教育。象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影响巨大,二战时的苏联青年就是读着他的作品上的战场,终于打赢了一场卫国战争。岳飞的《满江红》激励了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每当国难当头,《满江红》就成了热血青年的座右铭。
其次,文学的愉悦性,读好的文学作品,能使人眼界大开,净化人的心灵,改变人的思想和意识,修正人的不当行为和言行,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着读着人的气质就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再次,文学也是人学,你写作的目的,是让人看,当然要引导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你看孟郊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多么朴实无华的诗句,但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引起古今之人共鸣,可见文学的功能是多么强大!
今天传播的手段更快捷更方便,你只要能写出憾动人心、超越时代引起大家共鸣的文学作品,还怕没人看?!恐怕到时弄得洛阳纸贵!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浅蓝漫到深蓝天
文学是个很奇特的东西,因为它能使人们产生共鸣。但产生共鸣的人们必然都是使用同一种语言和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人们想要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学作品,就要先学习这个民族的语言文字。要不你给非洲土著说段相声人家也不会乐。文学吸引着人们想要更多的了解其他民族。所以文学是本民族的文化传播载体。对个人来讲文学就像一种调料,用的好可以使你这盘菜人人夸赞,用不好别人都不屑动筷子。但切记不要借文学之名装天下之B。ོ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阿咸不爱吃泡饭
杂文论坛:“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诚谢邀请,及时答复)老夫子才疏学浅,知之不多也。然而,少小初心,耳熏目染,鉴赏光鲜的人文理念,字里行间之精准注释与简明分解,令吾辈此等貌不惊人,艺不服众的普通平凡小人物,由此心领神会,触类旁通。诸如文学客体存在对社会种族人类主观意识所产生的众说纷纭之启迪心灵,引发联想较比现实的人生命运何去何从?未来前途怎样掌控?如此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传经布道教育意义及深沉久远之社会影响。老夫子历经六十六载春夏秋冬的风吹浪打,饱尝六十六轮一年四季生死轮回的甜酸苦辣。少小初心,阳光雨露。青春年华,浪漫人生。人到中年的理想求索,老来作伴所暮岁眷恋的夕阳红丶重晚情。忆往昔:中小校园书声朗朗,鲜花灿烂。文心雕龙,诗歌曲賦,催征奋进,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看今朝:夕阳漫步,桑榆唱晚,老当益壮,力举图腾。思前想后,左顾右盼,在当今天下社会文明进步丶创新发展,哪朝哪代能够离开人文理念的文化熏陶或传经布道?!而文学天地,星移斗转,周而复始,如牛负重,举步维艰。一言蔽之,是文学天地的神圣信使,为整个地球村全人类不同种族丶不同肤色的男女老少带来了视野全程关注的光明前景,以及充满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希望。试问,此等慈心善举,功德建树的修身养性难道不是文学本质与天然属性的社会价值及人生意义吗?!有个中文系毕业生,自命不凡,出言不逊,恶意中伤或侮辱中华民族的国魂擎天玉柱鲁迅先生,对文学之认知,犯下了一个小学生都不如的低级错误。不,不,不!!正是这位不知尊姓大名的现代浮噪社会丶虚张声势丶狐架虎威的无中生有的谣言惑众者,妄图毁我江山社稷,颠覆文化理念,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抢占市场,夺人眼球。其用心之阴险,手段之毒辣,实实在在可以称之为空前绝后的欺世盗名,贩卖一己私利的惊天爆料之可恶小人,狼子野心原形毕露,根本目的显而易见。值此,老夫子奉劝那些追逐时尚,向往人权自由,浪漫人生的俊男秀女们,一定要明辨是非,擦亮眼睛。摆正三观,励志前行。不做人云亦云的盲目崇拜者,不做名不正丶言不顺的诽谤者的附庸。举红旗,走正道。讲道义,做善事。利国利民利己。焕发青春闪光,热血沸腾的生命无限活力。用创新发展的人文理念与丰富多彩的文学意识修养,铺装爱我家园的绿色天地,装点你我她心中那一团生命不息的世纪风采!!(本篇散文特写创作者:江湖浪子丶风情豪客,写于长春社区兴隆山镇丶幸福街心灵畅想创新风采编辑室供稿)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
文学作品,如果是文学小说,长篇、中篇、短篇,对普通大众应响不大,因为普通大众没有时间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目前;一切文学作品都让手机和電视所代替,文学作品一般都发到网站,拍成电视连续剧才能被普通大众所接受。
文学作品是了解世界人生观的窗口,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交流的文字工具,文学对于渴望知识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把开鎖的钥匙,是人文、地理、天文、政治、军事、工农业所需要的精神食粮,文学是为第一生产力服务的,人民接受到文学的审美,就能鼓足干劲发展经济、抓好农业生产,文学能促进社会进步,增强人民的文明意识,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正能量足够应响一代人。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痛扎的棉花糖
年少的时候,文学的意义大概只在于要么消遣,要么考试,要么装逼,很少有人去深入地琢磨这样的问题吧。
就算是努力去想,大概也是想不明白的,最终的答案可能会归结于“提高自身素质”,但能不能提高,到底怎么提高了,也不是那么清楚。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这样的问题就会忽然变得在意,会去刻意和主动地思考。
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某一天开始,忽然想到了死亡。忽然意识到了时光如白驹过隙,死亡原来并不遥远,人生短暂,又如草芥般的轻飘。
于是,开始希望探寻这短促的一生的意义,希望可以解脱内心的迷茫和恐惧,希望可以弄明白,什么才是对自己而言的不朽。
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答案却没有人告诉你。在这种时刻,任何物质层面的东西都是无意义的,最终还要回归精神的世界。
如果翻开那些时隔多年依然不朽的名著,就会发现,许多前人都曾认真地思考过人生,而只有拥有文字表达能力的人,才能将自己的答案记录下来,隔着时空告诉你知道,那就是文学。不仅是名著,那些不以商业目的为第一要务的作品,那些深沉和厚重的,大多都承载着这样的使命。阅读这样的作品,可能会比较辛苦,甚至是痛苦,但却可以从中找到心灵的共鸣。
几百年前,张若虚站在江边,望着春江之上的明月,吟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句子。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读着他的诗,抬头望着明月,理解我们看着的终究是同一个月亮,便会觉得几百年的光阴在不可思议地流转。
在大道面前,人人都是个孩子,而文学,可以成为保护你的一层薄薄的外壳。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黑猪部落
文学属于文化范畴,文学也是艺术的别类之一。
首先,文化是所有群体动物中与生俱来,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的一种东西。它跟衣食住行一样重要,它不需要如何特地产生,它只会发展,延伸。比如说吃,所有动物生来就知道,饿了就得吃,文化也一样,群体动物,两者之间总需要交流吧?从动作手势,再到语言,这些就是文化,这就是群体动物之间交流沟通的文化。
可以说,早期的沟通是最早的文化,那么后面所发展形成的推举领导者,立下规定法律,再到为了陶冶情操所产生的音乐,美术,文学等等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那么,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接上面所说的,文学是属于文化范畴,文化的对人的最大意义就是使人类从无到有,从个体到群体,从原始社会到如今智能社会所经历和转变的直接推动者之一。而文学呢,首先文学的产生是语言交流,引领人类思想,抒发个人情怀和反讽暗喻一些现象的演变成果。
所以,文学对人的意义是,它可以让你在开心、悲伤、痛苦、离别、思念、振奋、努力……时发泄或者分享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它也可以是你交流学习,思考和探索的最简单直接引路者。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此烨非彼业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文学能陶冶你的情操,使你高贵典雅。文学能净化你的思想,使你富贵不骄淫,贫贱不沉沦。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应是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快餐文化不是文学。古今中外能够走入我们心中,引领我们向前的作品都是文学。文学只对喜爱文学并接受文学洗條的人有用,对于不喜爱的人来说连一块抹布都不如。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fushan
文学对人的意义于理之解!是超越数学意义的分解!是人类意识的文字化体现,表现与记录!是为了产生共识而设立!所以宇宙语言于量子化意识,而并非任何形状与形式的语言!用世界言去与外星人沟通!等于无用!无意义!我们与外星人的分歧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语言性认智!一切生物间沟通于感于情!而群体社会国家间沟通于语言!所以一切文字翻译及理解都或多或少的偏离偏见于事物及人的本意!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改观的真理性现实!一一一引航者!在用真理导航!愚人的寓言!牟志法!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瑶瑶春春杂货铺
曾经有一位学法律的同学问我“我们都是文科生,法律有它的规则,去判定一个人是有罪还是无罪的。而一部文学作品是好是坏如何界定?文学的意义是什么?”
无论对作家、文学系老师、文学爱好者来说,这似乎都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红颜秀的小编认为,对一个人而言,对一部文学作品的喜好、观点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必然的年龄增加、阅历的增多、心态的变化和偶然的人生中的遭遇、意外或惊喜都会使你对一部文学作品好坏观点,它的意义产生变化。
一部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评判很复杂,对于一个人而言,你是否喜欢一部文学作品、认为它有什么作用都取决于你自己。
意识流的开山作品法国作家的《追忆似水年华》、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人间喜剧》、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小说”的《战争与和平》无一例外都是长篇巨制,
可能你抱着一颗期待又崇敬的心看了十几页,却发现太过冗长、人物关系太复杂、提不起兴趣,对你而言,这些书暂时的就是“没用的、没兴趣的文学”,有可能在你的后半生你永远都不会再翻开这本书,又或许今夜在梦中见到了书中的人物,于是第二天你一口气读完了整个系列,并且深深的爱上它,随之读完了这位作家所有的作品。
不要急着对一部作品下定论,它是好是坏,你是喜欢还是讨厌。
那本书,它就在那里静静地躺着,如果你们有缘分的话,在将来,总有一个契机,你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全身心沉浸在这本书中,爱上它,并且在余生,无论你经历了苦恼还是收获了幸福,都会再一次捧起它,寻找对你而言新的意义。
直到你悟出了这部文学作品中对你而言独特的力量时,你会发现,有些书你早晚都会去读,很多年后还会再看一遍。
很多年前看两三行介绍,就知道你终究有一天回去找来读的书,就像和一个人对视两秒,就知道你们是否能心灵相通一样。
小编一直认为,对一个人而言,一部文学作品有什么作用,要看这个人与这部作品是否有缘分。
不用刚看完或者没看下去就急着下结论,“它没用”或者“我不喜欢”,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总会和某部文学作品产生某种神秘性的联系。
在遭受了打击、在被人打击了、在下班回家后坐在汽车驾驶室里感到孤独和疲惫时,或许你会想到某种书的某句话,然后跨越时间空间年代国籍性别的鸿沟,感到心中某种难以言说的感觉被柔软的、致命的击中,在那一刻,你和那部文学作品、那位作家就达成了一种神秘的联系,他生前孤寂的无人理解只能写在书中排遣的心境与后世的你感同身受;
而他在多年前的一种感受对现在的你来说感同身受,他跨越时间的鸿沟,将之表现了出来。所以,我的建议是,不用刻意去追求文学的作用,去等待;
放下别人加之于你、你被教育的思维模式,用自己的直觉和心去感受,属于你和那部作品的神秘的一瞬。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也許是兔子
我没什么文化。可我知道,世间的学问无非两种,一种是是自然科学,一种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不言而喻,就是研究,探讨自然的学问。而社会科学说白了就是人学。其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就是文学。
人要生存,首先得保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的基本条件。所以,人得用智慧和劳动换取金钱。于是,关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自然科学就应运而生。换句话说,人要生存就必须学习自然科学。
另外,人是群居动物。如何立足社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满足人的心理欲望和生理欲望,能更好的活着。如何化解人生活中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于是,人就必须学习另一种学问,那就是社会科学。而文学则是社会科学中主要内涵之一。
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学包罗万象,凡是与人生存有关的意识问题都属于文学范畴。比如: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等。而狭义的文学,是指文化传承发展的学问。比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以满足人精神生活的需求。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鬼妹
还是用伟人的话来解答这个问题吧!
文学包括文学艺术的多种形式,她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实在大了。她能够号召动员千百万劳苦大众,能文能武,勇敢的奔向战场。
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国主义和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解放后,文化及艺术方面的意义是:教育人民抛弃旧习惯,旧风俗。树立新风尚。
比如说评剧小二黑结婚,就是从封建主义思想影响下,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自由恋爱。
总之,文学艺术,文化产品是人民的精神食粮。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文化文学艺术将更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dengyi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就是一面镜子,既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照照自己。
文学作品是描写社会环境,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
阅读文学作品不同于教科书,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结构精巧,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独特。让你阅读时欲罢不能,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与他哭,与他笑,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共鸣。
文学作品能产生共鸣,这就是区别于我们阅读其他文字不同的地方,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我们读哲学、读物理化学课程,味同爵醋,而我们阅读文学就完全不同,无不为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沉浮而悲伤叹息,与他一起悲欢离合,为他笑,为他哭,为他担惊受怕。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形态的缩影。如《红楼梦》,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由盛而衰的现实,表现了封建制度腐朽没落,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没落,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没落的缩影。由此可见,文学自然是反映社会现实的。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丽斯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死亡诗社》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风霖
曾经看过一个这样的短文,也是说文学的。比如诗人看到秋日落霞,会有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诗意可以不懂,总给人以美好的感觉。同样的,一个文盲看到秋日落霞,可能会说,“他妈的,霞光里的鸟儿真好看”。虽然两者看到的东西相同,表达的意思也相同,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诗人的描述会让人看了带会回想,会回味无穷。而文盲所说的,让人听了,不就是一只鸟吗?或者说这就是文学的意义。
文学在实际的生活之中没有一点用处,不能当饭吃,不能当水喝,但它能给读者以无穷想象的空间,并能参与到文学之中去。以自身的感受来说,二十年来读过三遍《平凡的世界》,不管读没有读懂,反正这部文学作品给我以积极向上的生活勇气,在糟糕的生活面前能勇敢的抬起头。或者可以说这就是文学的意义。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原品木纯
我国古代经典有一本《诗经》,这应是我们公认的最早文学作品,孔子曾经有一句话描述:《诗经》三百,思无邪!这是对《诗经》最为重要评价。
文学这个东西,看似“无油盐味”也不接地气,其实它才是作为人升华的最好见证。至少,动物不会有此兴趣抒情感叹一会吧?
正因为文学的“不接地气”(太接地气都是动物),彰显了人的精神追求,也就脱离了纯动物本性,我们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宇宙性生物,是区别其它地球生物的。
我认为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想象力,就是甚至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我们都把它若有其事地写在书里,读书的人再去想象,如此这般进行着。
据考,因为我们特有的想象力,人类挽救了一次被毁灭的命运。在约几十万年前,人类只剩下3000人左右,我们祖先和许多动物一样过着迁徙的生活,由于干旱,当时很多生物都灭绝了,一个聪明人想到用鸵鸟蛋壳储存水,挽救了人类(故事来源央视:人类我们的星球)。
当然,文学主要表达人的精神情感,提升人们对社会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意义追求,对人类未来的向往,甚至无意中间接影响到人类文明进程。
一句话,“文学三百,思无邪”,文学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东西,既然是特有的就是必须去发掘的。
曾经有一位哲人讲,完整的人生要读五本书:宗教,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看看,文学历然在目。
就说到这,请各位审阅批评!
感谢提问!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Helena
激励和消遣。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多少人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角保尔柯察金所感动,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六十年代又有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等正面的榜样。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文学作品也由单一的教化作用,发展为激励与消遣两个方面的作用。现在一些反映战争年代的重头戏,就是为了达到这样一种激励的作用。而数量众多的反映城市生活以及武打、言情的电影和电视剧,则是供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用;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益。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等下去信物
心中有了文学,有了对文学的追求,你的心会平静柔和,白雪也会罩上一层暖色。眼睛眨巴眨巴,清澈明亮起来,看得见风看得见雨,看得见阳光与月色,看得见天地万物的相向而立结伴而行。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Tina Chen
这个问题提的好大。
大家都知道文学是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远远高于生活,但是再高,它也是人类最基本生活的反映。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沈从文的边城,基本都是原汁原味的把那个年代的人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人性的良善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个特定的时代。
文学本身就是在传承文化,传承思想,传承艺术,让人变得灵动,让每一个个体的心灵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得到慰藉,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并思索人类本身存在的意义。这是大的方面了。
小的方面,当你枯燥无味的时候,一本好的文学作品能够让你的心灵愉悦,让你对现实和生活充满感激之情,激发出内心的爱和善。让你了解生活本身。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个世界,都是一部人生的总结。当你在文字间穿梭悠游的时候,你就是在经历不同的人生,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和思想认知。自由是相对的,但是心灵的自由是无限的。在文学作品的世界里,那种神游万里的洒脱,是现实世界不能给予的。不敢想象,这个世界没有了文学,那得多么苍白啊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骑三轮游天下
莫言曾说:"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文学不像数理学那样能够给人以数据或实验那样的精确,通过我们的测量,实实在在的了解一个物品的属性,也不像管理技术学一般,能够让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方便快捷。它就像是我们的头置于空气当中一样,稍高一点顶在天花板上会不舒服,稍低一点和腿脚一般高也会感到别扭,少了文学会缺少精神甘露的滋养,多了写句子又觉得缤纷文字会困扰人的心性,因此文学之所以称之为文学,而不是文字,恰是因为文学的价值,在于给人以崇高的美,精神的救赎,教育的启迪。
网络上,有很多人调侃自己在旅游的途中,看到美景的时候,往往会感叹道:"哇,好美呀!"却永远想不起哪位诗人在哪首诗里描绘过同样的景色,这显然不是真正懂得欣赏美景的旅人。
试想,若我们真的读懂了文学,在我们看到鸭子在初春的水中游泳的时候,往往会想起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不是和身边的人大声呼喊:"快来看呀,好多鸭子呀!"若我们真的读懂了文学,在我们看到夏日的荷花在水中摇曳时,就不会仅仅限于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会想起朱自清在夏日的夜晚里独自散步时感慨:"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文学对于人确实没有多大用处,可生活却是我们的全部,而文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致和滋润。
2、 文学让人的精神得到救赎有时候想想这一生的意义究竟是怎样的,她有的时候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正如流沙河笔下的"理想",如灯一样指引前行的方向,也如知音一般,洞察你的心绪,明白你的苦衷。我们生而为人,走过的路,遇到的事都是有限的,但是文学中的故事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告诫我们生活经验,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乐观的时候知道"祸福相依"。
我们没有遇到过的年代,或慌乱,或安逸,都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得以探究,《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在生活和知识之间的抉择,我们看文学作品的时候体会过;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是如何突破封建障碍的,我们看文学作品的时候体会过;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亦情亦悲,我们看《红楼梦》的时候体会过。
人一生的精神总会经过不同的阶段变化,这些阶段的变化是我们在遇到一桩一桩的事情之后,看到一个个文学作品中刻画的人物之后,深刻体会之后,深深地感知自己的精神走向,以吸取主人公的优点,让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步步地提高,一点点的把不完美的自己变得完美。
很多人在细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会知道作者笔下刻画的主人公各有特色,或善良、或淳朴、或老实、或残忍、或自私,他们宛若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和生活中自己的本能和性格。《围城》中方鸿渐老实的知识分子形象,包法利夫人那样虚荣的形象,高老头那样自私的形象,光源氏那样既花心又善良的形象,他们不一样的性格,做事的方式也就不同,我们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他们的事迹,或好或坏,都会反思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做过这样的错事,未来,我们该怎么改正自己。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学如一面镜子,我们看着它,仿佛看到了自己;文学如一本纪录片,记录了古往今来,让我们生活的透彻;文学中刻画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记叙的一件件事情,点亮了灯光,让我们在生命的长河里,走的更远!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陶陶
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生,我可以坚强勇敢地大声说,文学对人生,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意义。
文学是怎么产生的?鲁迅先生说,劳动,先民扛木头,嘴里杭育杭育喊着号子,这就是文学的起源。遗憾的是,伟大的鲁迅在文学理论上,经常犯低级错误。一般认为,人类的文艺,科学,哲学等诸多学科,都起源于原始巫礼。原始人乃至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后相当一段历史,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打仗和祭祀。打仗,是生存的需要。祭祀,则是发展的需要。祭祀天地鬼神,了解世界和自我的规律,于是就有了仪式,有了音乐舞蹈,有了美术,有了口头的文学作品。
从这个角度,文学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意义,文学伴随人类前进,文学是人类的灵魂家园。
然而,人类不等于人,群体的意义不能代替个体的意义。就如国家的自由独立,不等于公民的自由独立。作为一个个具体的人,不存在普遍适合的文学的意义。人,有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满足需求的方式。文学只是选项之一。很多时候,人,不需要文学。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vivijust
这个题目很大,全面论述这个问题大学文学专业教科书上有更好的论述,没必要在此赘述。我只举一两个例子,大家看了也许比长篇大论更明了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田汉,聶耳作曲,巜国歌》。这是文学。激励了多少爱国志士,热血青年奔赴前线杀敌报国。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恥犹未血,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車,踏破贺兰山厥,壮士饥餐胡掳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厥。"
没错,这就是岳飞词《满江红》今天读来,仍然使人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欲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这就是文学。
还有古昔腊的巜荷马史诗》,中国的巜诗经》。还有很多很多。就象茫茫夜空中璀璨的明星,发着智慧的光芒,照耀人类前行,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了文学,人类还怎么前行。
"一壸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笑谈中谈古论今,在笑谈中认识世事兴衰,在笑谈中展望未来。是无数圣贤先哲们智慧的光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文学重要吗?
原贴: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