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前几年科幻世界译文版上面的《深渊上的火》,弗诺 文奇著,后来的单行本好像更出名一些,但是的确之前是在译文版上刊登过,分上下两期,你说的是一个外星人的种族,就是几条狗儿用心灵感应的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数量越多智力就越高,好像哪个的飞船掉到他们那个星球上去了,我也是很久之前看的了,但是可以确定你说的就是这个。。
什么科幻小说
[作品]Many Moons
Princess Lenore is ill from eating too many raspberry tarts. She believes that possessing the moon i...
[作品]Ghost in the Shell
Deep into the 21st century, the line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has been inexorably blurred as humans r...
[作品]Rocket Man
Grammy winner for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from Disney's 1994 blockbuster movie "The Lion Ki...
春天在哪里
也许因为现实太饱满,中国很少科幻题材的音乐,外国当然是有的。尤其六十年代的英国,在美苏太空竞赛、美国登月等消息的刺激下,文艺的英国人以艺术的形式加入这一伟大的人类理想主义实验中。大导演寇比力克拍摄《2001太空漫游》则把这一科幻热潮推向顶峰,先是许多英国年青诗人写作科幻题材的诗,他们被称为“火星派”,同时流行音乐中的迷幻音乐流派迅速向科幻题材靠拢,本来它们就有神秘主义倾向。
结果是诞生了所谓“太空摇滚”一脉,代表音乐人有大卫. 鲍伊David Bowie和平克.佛洛依德Pink Floyd乐队。平克.佛洛依德的《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1973)和迷墙(The Wall,1979)是深刻的反乌托邦科幻作品,而大卫. 鲍伊更是对大众和时尚都有广泛的影响,因为他呼应的是当代的心理。
大卫. 鲍伊的科幻名曲,除了《Starman》,更著名的是Space Oddity,貌似是搭宇宙热顺风车的时尚作品,深处却呼应了冷战时代个人为集体所摆弄的孤独感。直到1976年,鲍伊在作品中“杀死”了自己最有名的分身:外星人“Ziggy”,他的科幻时代才暂停。
中国当代也有一支临时的科幻乐队,叫做“火星纪事乐队”阵容都是怪兽级别的音乐天才:魔岩三杰之张楚,摇滚古筝圣手王勇丶实验大师王凡等中国音乐传说人物,主脑则是香港音乐家李劲松,这支概念乐队只在香港艺术节演出过一次。
胤
经济学科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我也一直在寻求与此有关的(包括所有以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为基础的)科幻构想.
像是阿西莫夫的《基地》于帝国三部曲中的《星空暗流》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经济学,而海因莱因的《银河系公民》也渗透了这一点,
但这些都比较肤浅,只体现了市场经济或经济对社会的作用这些比较浅显的议题。
而以经济学中的概率论为主体的科幻小说可就多了,如橱窗里的荷兰赌徒等等,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经济学科幻。
虽然我不能肯定是否世界上还没有真正以经济学为主体的科幻面市,但我相信这是一个一定会被写到的主题,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自己提出一些构想嘛。
PS:很高兴有人能对科幻的创新作这么有创见性的思考,我再回到你的问题本原说一说吧。我想你应该十分关注科幻的“预见”这一功能吧。如果说预见金融危机,太多的书都或多或少地提到过(反乌托邦小说中设想的各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崩溃;各类经济学书籍中对未来经济危机的预测),不过“预见”只是科幻的一个功能,而非特征,往往也不是目的。科幻中的“预见”都不是针对于某一事件的,只是按其对未来社会走向的构想自然推理而成的产物,而后真正发生危机时,人们将小说中的描写一套,发现很像,不过是证明了小说在科学推理上的严谨性于在幻想上的切实性罢了。预见的真正目的在于警示,所以我相信近几年一定会有以科幻小说为形式的描写金融危机的书问世,因为此时的人们,太需要警示。
alanzg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著名书籍。1828年2月8日,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
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神秘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他还是许多发明家的老师,凡尔纳将它科学幻想的内容写得那么详细准确,头头是道,以致许多学术团体对他书中列的数字,有时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推算。 星新一 卫斯理 喂——出来
Mr.Rock~
遇见安娜,本来觉得乘客与创造者更好的~但是长了点~~
下面是文章
春寒料峭的下午,我第一次遇见了安娜"苏,并且一见钟情。
她来的时候像个精灵般悄无声息,赤裸的脚尖从挂满露水的草丛里穿过,比一阵风还要轻盈。那时候我正像平时那样坐在园子角落里最高大的橡树下,微弱的光斑透过树叶缝隙,掉落进面前一大从毛茸茸的尖角樱草中,有一种粗糙而又鲜嫩的奇妙质感。我手里握着炭笔全神贯注地坐在茂盛的草丛中,膝盖上铺着画板和淡黄色活页纸,手腕和胳膊上都粘满了大片黑乎乎的炭痕,很久没换的睡衣皱巴巴地贴在身上,被各种草汁和泥浆沾染得变了色。我想那就是安娜第一眼看到的形象,一个弓着背的消瘦身躯,裹在又脏又旧的睡袍里,一心画他面前的尖角樱草,甚至没有抬一下头。
于是她就那样一直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一只乖巧的小鸟。我已经忘记是怎么发现她的,或许是因为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有一点点温暖,一点点湿润,混合了薄荷、月桂或者新鲜石榴的香气,随着血脉搏动在微醺的空气里荡漾起一环又一环细碎的涟漪,轻柔地拍打着我敏感的知觉。又或者那全部是我的想象,我只是感觉到周围的氛围开始变得有些不同,于是我深呼吸,抬起头,安娜正站在那里,穿着很大的暗绿色手工粗织毛衣,阳光从斜上方照亮了她脸颊上新鲜明艳的粉红色,一瞬间仿佛整个人都在那件毛衣中散发出光芒。
我们就那样互相对视着,很久没有说话。风里传来精密机械的嗡嗡低语声,那是无数分子摄像机在细致入微地捕捉我们的姿态、动作、表情、声音乃至气息,再把它们整合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图像汇入那些汹涌澎湃的信息流中,最终被十几亿人点击收看。我想象他们坐在肮脏凌乱的小隔间里,一边吃着可降解包装盒中粗糙的方便食品,一边观看我和安娜隔着一丛尖角樱草对视,他们呼出湿热而浑浊的气流穿过我们的影像,令那些精细的粒子束像狂风中微弱的火苗一样摇摇欲坠。
过了一会儿,安娜终于向前迈出了一步,全世界的呼吸声几乎都在一瞬间停止了。
“你在画什么?”她微微侧过头问我,声音曼妙得难以形容。
我的心怦怦直跳,安娜站在离我不到三步远的地方跟我说话,我甚至可以感觉到我呼出的气息穿过她身上粗糙的毛衣缝隙,一直碰触到她裸露的皮肤表面,这种想法几乎令我窒息,令我无法开口回答她的问题。
安娜并没有露出任何不悦的表情,大概是习惯了看到人们在面对她真实鲜活的身体时所流露出的种种反应,她只是又向前迈了一步,双手扶在光洁细腻的膝盖上,伸长了脖子俯向我膝盖上的画册,然后略有些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真漂亮。”她深水一样的瞳孔在浓长的睫毛阴影下闪烁了两下,然后望向我,“嗯,我的意思是,我当然知道它们很漂亮,但是没有想到真正看到的时候会是这样……这样不可思议。”
现在安娜离我只有两步远,她那双按在膝盖上的手上每一个小巧精致的指节都明晰无比。我又开始喘不过气,耳朵嗡嗡作响,身上脸上每一个毛孔都在往外渗出汗水,所有这些都像极了那该死的过敏反应,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一切都只是因为紧张而已,于是我鼓起勇气,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坦白,但是烂俗到足以令所有观众愤怒地揉烂他们手中的食物包装盒。
我说:“嗯,你也是。”
于是我们再次陷入了沉默,一瞬间我突然开始觉得眼前的景象变得可笑起来,我和安娜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继续交谈,他们又希望看到怎样的交谈呢。我是如此了解有关于安娜的一切,如同所有那些无聊而又盲目的崇拜者一样,日复一日地点击她那贵得要死的个人频道,沉迷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全息影像里不能自拔,注意她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从指甲油的颜色和气味,到那条价值六千万的巴掌大的小狗。
在FBC垄断了大众传媒的几十年里,无数公众人物如同海浪尖端的泡沫一般涌现而又消失,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个新的个人频道被启用,随着点击率一路飙升而成为最耀眼的焦点,然后是专访,产品代言,制造各种话题,被关注被评论,辱骂与追捧交织,很快又被其他新的焦点抢过了风头,迅速衰落最后被注销。
唯独安娜不同,她从出生起便注定了是这个时代长盛不衰的宠儿,她身边所有的一切都笼罩着童话般不可思议的色彩,她的一举一动都令人既钦佩又怜爱。六岁的时候她从那匹名叫“伯利恒之星”的小马上摔下来,扭伤了脚踝却不吭一声;她穿着蕾丝缎带的小礼服演奏两个世纪前流传下来的钢琴曲,也练习击剑、跆拳道和弗拉明戈舞;她有自己名下的蛋糕房,花店以及咖啡厅,用的都是来自她自己农场里的原料精心制作,价格昂贵却依然火爆。随着逐渐进入青春期,她也开始像个叛逆的公主一样开始了更加美妙绝伦的冒险,先是带着价值连城的古董相机独自前往荒蛮之地去拍摄闪电和小木屋的照片,随后又组建了一支女子乐队,在各大剧院巡回演出几个月之久。人们一面收看她在史前沼泽中孤独穿梭的身影,一面疯狂抢购她的摄影集和新唱片。最新的消息是,安娜结束了在世界各地长达两年的颠簸之后终于回到了家中,开始撰写一本关于在不同世界间旅行的魔法书。
而现在,她站在我小小的园子里,看着我膝盖上的画册,她身上的气息令我的额头像火一样燃烧起来。
“对不起。”她突然惊异地立起身,向后退了一步,“我令你不舒服了么。”
“不。”我艰难地摇摇头,“只是有些不习惯,我想。”
安娜看着我,眼睛明亮得像是黑曜石。
“好吧,我站远一点。”她说,“你继续画。如果可能的话,我想知道你愿不愿意帮我的新书画一些插图呢。”
她对我露出了最明媚的微笑,仿佛知道这样的要求必然不会被拒绝。多么奇妙,我混乱的大脑里翻滚着各种各样荒唐的想法,如同我对安娜的痴迷一样,对我的一切她也并不陌生,我知道和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一样,她同样好奇我离群索居的生活和那些被人们争论不休的画册。三年前在一次拍卖会上,她用三十五万拍走了我的一幅紫罗兰的铅笔淡彩写生,并把那张小小的纸片一直挂在床头。
所不同的是,我的生活远没有她那样丰富多彩,作为十二年前那次泄漏事故的唯一幸存者,我注定一生都只能像个可怜的地精一样生活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小园子里,周围是肥皂泡一样晶莹透亮的玻璃圆顶。我受到侵害的免疫系统几乎对一切工业制品过敏,汽车尾气,添加了防腐剂的食品,塑料粉尘,杀虫剂,甚至是香水的味道都足以令我窒息,浑身红肿抽搐而死。
十几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只能坐在那里,呼吸精心过滤监控的空气,吃白水和粗盐煮出来的食物,一边看着各种立体影像节目消磨时间,一边想象这个玻璃圆顶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我周围接触到的一切都是特殊定制的,包括那些炭笔和纸张,纯手工制作,价格惊人。几乎很少有人能够获准进入这个地方来看望我,两位总统,三位总统夫人,FBC的总裁,我的主治医生,那都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直到这一刻,我才逐渐明白安娜来访的用意,一切都是精心安排的,或许是那些大人物们反复争论的结果,也可能只是轻率的恶作剧。“让那两个孩子见面吧,安娜"苏与托马斯"杨。”最终有人这么说,于是在这样一个下午安娜不期而至,像是天使造访了矮人的神秘花园,微型摄像机疯狂地上下翻飞,无数男男女女伸长了脖子观看。这些念头令我浑身都慢慢冰凉下来,喉咙里像是有火在燃烧。
“对不起。”我嘶哑着声音说。
“什么?”
“你挡住我的光线了。”
安娜向旁边侧过身子,神情惊异又有一些失望,我并不看她,但是能感觉到她的尴尬与恼怒,没有人这样对她说过话,我当然知道,没有人,然而这样冷淡的语气是我唯一的防御,用来维护我可笑的自尊。
一片沉默中,我只听见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炭笔在手指间无助地颤抖,突然间安娜向前迈出了一步,她的脸颊因为愤怒和激动而泛红,非常美丽。
“好吧,你知道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她说,“不如随便聊聊吧。”
“聊什么。”
“聊些彼此不知道的事情。”安娜明亮的黑眼睛挑战般地看着我,“或许是每个人都不知道的,如果你敢的话。”
我不知所措地坐在那里,安娜拨开尖角樱草向我走来,一直走到我旁边,抱着膝盖坐了下来,这样她就比我矮了很多,可以看见温暖的光斑在她的发间跳跃,被照亮的地方从乌黑的发色中透出一点明澈的酒红色。
周围依然是那么宁静,这个世界里既没有鸟儿也没有蝉鸣,只有我们两个坐在那些郁郁葱葱的花草之间,几乎让人忘记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偷窥者。
“好吧,说什么呢?”许久之后,我可怜巴巴地回应道。
“其实,可以说出来的秘密远比你想象得要多。”安娜望着头顶上方的树影,声音轻柔得像在叹气,“十八岁之前,还可以躲在浴室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我曾经最久的一次在里面呆了快三十个小时,后来他们不得不派人轮流在外面敲门,我妈妈急得直哭,那都是很小时候的事了。”
“嗯,我记得。”我说,“还有人在网络上设了投票竞猜,点击率很高。”
“其实我只是在睡觉,什么都不穿,躺在浴缸里睡觉。”她唇角向上微妙地挑了一下,算作微笑,“想试一下什么感觉。”
“怎么样?”
“妙不可言。”
“嗯,我能想象。”
“你呢,小王子。”安娜看看我,“你的故事呢?”
“好吧,想起一件很傻的事情。”我说,“也是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躲在浴室里思考要不要自杀,想了很久后终于下定了决心,然后喝了一罐子刷牙水。”
“刷牙水?”
“我以为那个东西可以像杀虫剂一样杀死我,结果失败了。不知道是什么配方,味道有点恶心,但是没毒。”
安娜愣了一下,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她的笑声像擦拭一新的银罐子,明亮而又光洁。
“你真可爱,杨,想死有很多种办法的啊。”
“我当时真的认为那样会死。”我争辩说,“至少在那时候,觉得喝下去必死无疑,心情沉痛,一边嚎啕大哭着一边一口一口往下咽。”
“那时候你多大?”
“想不起来了,7岁吧,或者更小。”
“好吧,你这个笨蛋,如果我是你的话,起码会从这里走出去,死在外面。
“我现在才不想死呢,至少一点不会为这件事着急。”
“为什么?”
“医生说我或许还可以活十年。十年,不长也不短,我还不知道有什么惊喜会等着我。”我勇敢地看着她的眼睛。
因为,我一辈子都走不出去,但是你还没有来,安娜。
“那么,你是否还记得曾有一天晚上。”她望着头顶上方随风轻摇的橡树叶说,“天空难得的晴朗,星星在黑丝绒一般的夜空里闪闪发光,我看着床头你画的紫罗兰,突然很想知道那时候你在做什么,于是点开了你的频道。”
“嗯,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你坐在一盏小小的黄色灯光下,刚刚点开我的频道,那一瞬间我们就像两个偷窥的人一样,彼此从对方肩膀后面望过去,看见面前那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影像,而那个影像又望着对方的影像,一个望着另一个,仿佛永无止境。几乎又在那一瞬间,我们同时关掉了影像,于是一切又都消失了,像是一场梦。”
安娜低着头,她乌黑的卷发从前额上垂下来,看不见表情。许久她转向我,认真地说:“告诉我,那之后你在做什么。”
我犹豫了很久,最后说:“我躺在草丛里哭泣。”
“好吧。”安娜轻轻咬着嘴唇,那样子只是像个普通的十五岁女孩,“我没有哭。你可以打架,吐口水,裸奔,在自己身上刺青,骂最难听的脏话,但是不要让他们看见你哭。”
“我想你说的对。”许久之后,我轻声说。
这个时候钟声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像是在提醒我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关于外面那个广大得多的世界。安娜站起身,开始拍打粘在她毛衣上的细小草屑。
“我得走了,晚上还有一个小型酒会。”她说,“跟你聊天很愉快。”
“我也是。”
她看着我,我又开始觉得额头滚烫起来。
“那么你的插图……”
“忘了该死的插图吧。”安娜干脆利落地打断了我的话,之后,毫无预兆地,她俯身用力地拥抱了我。
“别忘了我,杨。”她湿润的双唇在我耳边轻声说。
我只是犹豫了短暂的一下,时间早已不够用,于是我也紧紧地拥抱了安娜,她的头发散发出白桦林一样清爽的气息,柔软光洁得像最上等的玻璃纱。
我不知道这一幕有多少人在看,愤怒地砸桌子或者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是见鬼,这一切已经不再重要。
她的最后一句话是:“记住,不要哭。”
之后她再没有说什么,头也不回地走了。
春寒料峭的下午,我最后一次看到活生生的安娜走出我的视线,暗绿色毛衣的下摆摩擦着樱草粗糙鲜嫩的枝叶,很快消失在那些光影摇曳的树丛后面,仿佛她从未出现过一样。
然而那时候,以及之后的漫长岁月里,我真的没有哭
豆浆store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所谓软科幻就是以关注人文为重点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学技术为重点的科幻作品.
星际之门这种作品,其实是软科幻.它并不是长篇垒读地告诉你星际之门的工作原理,技术等等.而是告诉你星际之门可能为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belle_liu
软科幻
【概念】
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相对于“硬科幻”,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为它所涉及的题材往往被归类为软科学或人文学科,所以它被称为“软”科幻小说。
【举例】
例如,系列科幻小说《沙丘》中,弗兰克·赫伯特通过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抛弃了智能机器,而回到了封建社会。赫伯特借对当前社会政治现实的逼真模拟,以“沙丘”的传奇对人类的现状进行批判。软科幻小说也探索社会对事件的反应,和纯粹由自然现象或技术进步引发的问题(往往是灾难),主题往往是说明科学像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关怀的引导(最常见的就是指责机器不能代替人伦情感)。
【软科幻在作品中的运用】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有趣的是,关于软科幻定义的争议很少,或许这正是因为其界限似乎比硬科幻更为模糊。
科幻小说的软硬之分,这是就小说而言的,不能拿来套在日本动画上,而严格来说,日漫中也并不存在所谓硬科幻。我理解的软硬定义是:
硬科幻指以对科技进步的幻想本身作为故事的主线内容,典型的如克拉克、阿西莫夫、刘慈欣写的一堆东西;
软科幻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写社会、人文、伦理……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比如赵海虹的作品。
另外,银英是架空历史小说,和SF没多大关系。
科幻小说的软与硬与剧情是没有关系,真正区分软硬的是小说中的科幻是否有理论基础,也就是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合理或者说比较合理的推论和想象的科幻作品,就可以称之为硬科幻,反之即为软科幻。
当然,以作品中描写的侧重点来区分软硬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其中的因果关系被弄反了而已,因为侧重于理论上的合理性,所以作品的艺术性占的比重就会比较少;同样的如果侧重于艺术性,那么理论所占的比重一样会减少。
至于以作品是否动人来决定软硬的说法,就有点太过牵强了,即使占的比重很少,但是很多硬科幻在剧情上也是强过很多一般的二流软科幻的;如果以这类方法来分类的话,岂不是越烂的作品越硬了?
硬科幻
[编辑本段]【硬科幻的定义】
硬科幻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现在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就不能不提到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这位法国的作家。
凡尔纳的科幻作品中,所提及的各种事件在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这些东西大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根据,而且大多数都在后来出了实物。像大型潜水艇、飞机、直升机,通信用到的电报、电话甚至视像电话,还有像日光灯、电视机这些东西。在《从地球到月球》一书中,人类还实现了登录月球,直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发现地点与阿波罗十一号的发现地点仅相距4英里,可以看出来,这是经过严谨的计算与实地考察的。
谈到硬科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士郎正宗。的确,现在攻壳机动队实在是太有名了,SAC还有SAC 2nd GIG,不知道的人反而是异类了。攻壳的最初是士郎的漫画,那大概是我所知道的第二难懂的漫画了(第一难懂的是攻壳2——Man-machine Interface)。在这部漫画里,士郎用大量的栏外文字对攻壳的世界进行设定,这便是攻壳系列的基础。在攻壳2里,士郎对攻壳1的世界观做了补充和发展,并创造了一种将虚拟的网络世界视觉化的方法。攻壳1,攻壳2,再加上《苹果核战记》(或许还有攻壳1.5),这些士郎的漫画就成了SAC系列的原型素材(诚然,编剧的文学偏好,例如《麦田守望者》,也是SAC系列的催生剂)。很喜欢SAC系列,该动画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都是一流的,它所表达的思想更是复杂得超出想象。这可以说是近年来科幻动画的巅峰了。如果说神山的SAC系列是攻壳迷小心翼翼的同人作品的话,那么押井的剧场版则纯粹是披着攻壳的外皮表达自己的东西了。电影《Ghost in the Shell》还多少有原著的情节,《Innocence》则根本是赤裸裸地借着攻壳表达一些押井自己想要的意境。
“攻壳”的意思是“灵魂进入外壳”。“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落时,落落磊磊。”失去ghost的shell,就像断线的傀儡一样七零八落不成体统。然而,到底ghost是什么?在这个连义体人的性器官都设定好了的世界,这是唯一一个无解的问题。或许,这是该“硬科幻”的唯一软肋?我是超级攻壳迷,但是,我听不到ghost的呢喃。
《苹果核战记》是士郎的另一代表作。可以说,《苹果核战记》与攻壳的设定一脉相承。事实上,SAC 2nd GIG明显参考了那个“陨石把北京砸成一个大湖”的混帐苹果核编年史。这是一部设定之复杂丝毫不逊与攻壳的作品,看看那本厚厚的Apple Seed Data Book就知道了。在那本书里,苹果核编年史,Landmate,枪械甚至ESWAT的一些战术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在这些介绍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Landmate的评价——只是功能比较多的防弹衣而已。这么现实的设定,与某些动漫中厉害得离谱的人形决斗兵器对比强烈。
同样是机体秀,《战斗妖精雪风》要比Macross Zero高明得多。我没看过《战斗妖精雪风》的小说(据说是日本硬科幻的金字塔之作),动画的情节也没怎么看懂——这种只是摘录了小说几段的动画,能看懂反而奇怪吧;然而还是很喜欢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因为里面足以让武器爱好者目瞪口呆的场面,更因为动画里那静谧的情调。在流水般细碎清澈的钢琴声中起飞的雪风,在我心里划了一道无法磨灭的优美弧线。——顺便,第一百次鄙视战斗妖精少女。
在音像店里,看到了《蒸气男孩》的DVD,是跟其它儿童动画片在一起。不禁苦笑:这动画,小孩真的看得懂吗?说实话,这实在算不上科幻故事——如果倒退到蒸气时代,或许算是吧。然而,这却确确实实是讲科学和人类关系的动画。故事里父亲和祖父关于科学的两种观点,可以说是相当深入的讨论了。然而到底谁对谁错,有谁明白?就是大友克洋,也只能给一个父子同时失踪的结局。而happy ending之后的画面,更不仅仅是字幕间的插画而已。——这便是大友克洋的最新作品。谈到硬科幻,不能不提大友克洋。有人说大友克洋的作品是最硬的,硬到掉在地上可以砸一个坑。看过《Memories》大都市的我,总觉得这更多的是形容大友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吧。在世界观的设定和故事的背景知识上,大友不见得比士郎等人高明。不过,科幻故事是多种多样的,有谁规定它一定要像攻壳那样?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是要说明科幻的“软”与“硬”之分。然而写到后来,我发觉这么做的自己真的很好笑:动画片只要喜欢就好,哪管什么“软”与“硬”,“浪漫”与“现实”!
[编辑本段]硬科幻与软科幻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所谓软科幻就是以关注人文为重点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学技术为重点的科幻作品.
星际之门这种作品,其实是软科幻.它并不是长篇垒读地告诉你星际之门的工作原理,技术等等.而是告诉你星际之门可能为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原贴: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miaoyingqi_
如果你真的想看中国的好科幻,推荐你看创造宇宙说明书,这本书前身是宇宙通鉴。好科幻不一定出名,现在不出名不代表以后不出名。好科幻要看内容,看内涵,看思想,系统的去看。看这本书在系统地讲什么,看他的世界观,而不是人云亦云。现在很多喷子,没有看完全书就开喷的,多得是。只有通读完全书,才有资格评论。
davidhml
shanshuike
科幻故事作文小孩子的星球 第一篇
“小主人,快起床,局部宇宙爆炸将在四小时内开始!包括我们这里!”这是我的电子和平鸽在叫我。“啊!”我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因为即使走最近路线,乘我的超光速飞碟也只能在四个半小时之后飞出这片地区。就算现在赶紧准备,也来不及了!
宇宙大爆炸开始了。我们的地球在这片区域的边境,所以,我被甩出了这片区域,落在了一个叫做“孩子星球”的水蓝色星球上。
我住在一位好心人的家里。时间长了,我发现,这个星球上的全体居民都是孩子,他们都永远长不大。这些孩子来自各个星球。虽然是孩子,但是样样都不比大人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把“孩子星球”建设得处处都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
“孩子星球”的工业非常发达。星球上有成百上千家工厂,有纺织系统的,有食品工业系统的……工厂里全都是自动化的,仅靠几台电脑和几个智能机器人控制。例如,“孩子星球纺织厂”,这里的纺织小工人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在几台机器中间来来回回地检查了,代替他们的是一个个智能机器人。一旦有了故障,机器人会简单而又迅速地处理一下,如果故障太大,智能机器人处理不了,它就会发出“嘟嘟嘟”的急促尖叫,提醒小工人马上去处理。
“孩子星球学校”的课程十分有趣。学校里的孩子们在玩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知识。例如“孩子星球学校”的语文阅读课,一个班的同学同时阅读一篇文章,之后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每个同学再把文章读一遍,录下来,根据文章的意思插到相应动画中。再调整一个适当的语速。同学们都做完自己的动画时,机器人老师轮流放映每一个同学的动画。同学们在观看动画成品的同时,许多同学都已经能把课文倒背如流了。这里的同学都很爱学习,成绩也都很好。从这里出来的学生,个个才高八斗,都是受重用的人才。
“孩子星球”上的蔬菜和庄稼长得令人吃惊。走进农田,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蔬菜和庄稼的“森林”展现在你的面前。向日葵高得像一棵小树,葵花盘大得似雨伞。麦粒儿大得像一颗颗红枣,柿子大得像南瓜。如果把柿子挂在商店的门口,有些人很可能误以为它是灯笼呢。在这里,时令蔬菜应有尽有。这里农田里的果实为什么这么大呢?原来,这是利用失重条件种植的,再加上没有狂风暴雨的袭击,阳光充足,养分适中,植物可以充分生长,所以果实才大得惊人。
“孩子星球”上虽然没有大人,但是孩子们照样把星球建设得富饶、发达。理所当然,我希望大家都来“孩子星球”上参观、访问,长一长你们的见识。
科幻故事作文:珊瑚岛上的死光 [日期:2008-12-04]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你们没有忘记双引擎飞机“晨星号”,不久前在太平洋上空神秘的失事吧?它,机件运转正常,和H港的无线电联系一直没有中断,却在OO米高空发生了爆炸,坠入了太平洋。
我就是驾驶飞机“下落不明”的陈天虹。在这里,我要向你们介绍这次失事的原因和经过,以及失事以后我在一个小岛上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我,一个穷苦华侨的儿子,全球闻名的核物理学家赵谦教授的学生,憧憬着未来,向往着祖国。当我的父母相继去世,我觉得回国的时机已经到了,便向赵教授提出辞职,讲明了我的意图。他静静聆听完了我的话以后,满布皱纹的脸上无限伤感,流露出共鸣的心音。赵教授惋惜自己已经年迈。无法回国效力;挽留我再等几个月,等他把高效原子电池装配完成后,带回国去,作为最后的礼物,献给亲爱的祖国。
谁知,正当我动身前夕,赵教授忽然被匪徒暗杀了。他躺在血泊里,保险箱的柜门敞开着,散发出一阵焦糊的气味。原来这是某大国特务下的毒手。当他们企图收买这项发明的专利遭受拒绝后,就出此毒计,打算强行抢劫研究资料。赵教授毅然把资料焚毁,惨遭杀害。我心中无限悲愤,为了保存这项发明,避免敌人追杀,决定立刻携带高效原子电池回国。
另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我的飞机在途中突然遇见一道奇怪的闪电,一下子被击落了,我只来得及抱着高效原子电池跳伞跃出机舱。当我落下大海,抬头看见两架直升飞机,放下蛙人到飞机落海处搜索,我明白了,又是那个大国的魔爪伸到我的身上,他们不把高效原子电池弄到手决不罢休。但是他们使用了什么手段把我的飞机击落,却不明白。
我在海上漂了三天,瞧见一个小岛的影子。生的希望鼓动着我,奋力朝岸边游去。谁知迎面遇见一条鲨鱼。我绝望了,感到死亡已经来临。这时,奇迹出现了,鲨鱼身上突然发出耀眼的火花,周围的海水急剧地汽化,发出劈啪的爆裂声。鲨鱼死了,我也被灼热的海水烫伤,挣扎游到岸边,便天旋地转失去了知觉。
当我醒来时,已经置身在一个装饰精美的卧室里,原来是一位华人老科学家救了我。他自称马太博士,只有一个名叫阿芒的哑巴仆人陪伴着他,住在这座与世隔绝的荒岛上,潜心进行自己喜爱的科学研究。
从交谈中,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十年前离奇失踪的华裔工程师胡明理。当时他在A国研制了一种新型激光测距仪,A国政府准备对他进行公开嘉奖,只是在这个时候,他的上司才给他看了几份国防部备忘录的副本。他震惊了,想不到自己的发明竟全部被用在战争机器上。他,一个热爱和平的科学家,竟被别人愚弄,一直在为战争服务!
他愤怒,他抗议,感到彷惶痛苦,不愿再在这种丑恶的社会中生活,幻想寻找一处远离人间的世外桃源。正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名叫布莱恩的老同学从欧洲远道赶来慰问他。布莱思痛斥了A国社会,表示自己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邀约他参加洛非尔公司的工作,献身于它所进行的拯救人类的崇高事业。
“尊重他人的感情,保护他人的理想,这正是洛非尔公司的宗旨。”布莱恩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远离人世的地方,为你修建一座实验室。让你专心献身神圣的科学,不再受世俗的干扰。”他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从A国社会中一下子神秘地消失了,化名马太来到这个太平洋的无名珊瑚岛。洛非尔公司没有食言,果真为他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为他配备了一个名叫罗约瑟的年轻助手和阿芒。他所需要的一切,公司无不尽力满足。这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他满意地在这儿安心进行自己的研究工作。
我提醒他:“你了解洛非尔公司的政治背景吗?您怎么能保证,你的发明通过公司转售,不会直接或间接地为战争服务呢?”
这些话他全都不愿多听一下。当我又问:“请原谅我的直率,您那天杀死鲨鱼的武器,是不是一种新型的激光?”这句话似乎刺疼了他,大声抗辩道:“不,我这个小岛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武器。”他的态度激昂,我不得不停止追问。
几天后,感到惊奇的是他了。当他发现室内放射性元素剂量仪有异常表现,怀疑我是否带有什么有放射性的东西时,我取出床下的高效原子电池给他看。他十分兴奋地说:“啊,这个电池如果和我的激光掘进机连在一起,马上就可以使世界上的采矿、隧道、地下工程施工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将为人类谋多大的福利啊!”只是在这时,他才承认那天是用激光杀死鲨鱼,救了我性命。我抓住机会追问他:“难道这不算是武器?”他却不以为然的回答:“人不是鲨鱼。我可以杀死鲨鱼,决不会去杀一个人。”
接着,他又谈起自己的一项发明,可以产生一束极窄的无线电波,在远距离的目标上造成电火花。
“天哪!”我失声惊呼,“我的晨星号恰巧是被闪电击落的。”我告诉他,当时附近海面上,只有某大国的舰队在活动。飞机失事后,他们曾派出直升飞机来搜寻我。考虑到外间传说洛非尔公司和这个国家有特殊关系,其中必定大有文章。
“不,这不可能!”马太踉跄几步,颓然跌坐在椅子上,痛苦地用手扪住胸口,他的心脏病突然发作了。我和阿芒手忙脚乱为他注射了急救药,我忽然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问他:“布莱恩和罗约瑟知道激光掘进机已经造成了吗?可否不让他们看到这台机器?”马太想了一下点头答应了,决定请我和阿芒帮助,把机器搬进卧室,避开即将来岛的布莱恩、罗约瑟的视线。
他们终于来了,乘着一艘军舰,带了一个海军军官和几个水兵来到马太博士的珊瑚岛。为什么他们乘军舰来,还带着一些军人,马太有些怀疑,布莱恩却大步走过来向他介绍了沙布诺夫上校。他解释说,因为军舰上装有一台洛非尔公司出产的仪器,他应邀去检查一下,才乘军舰来的。
“仪器?是空间放电仪吗?是不是击落晨星号的那一种?”马太博士警惕地询问布莱恩,沙布洛夫这才说出真相,承认和洛非尔公司订有合同,其中一些产品就是马太的发明。他又辩解说,晨星号为一个贩毒犯劫走,他奉命用空间放电仪改装的“死神的火焰”把它击落了。他称赞了马太,提出在欧洲某地的深山中,为他建造一个更加完备的实验室……
马太不愿再听下去了,愤怒地斥责这伙强盗。布莱恩却甜言蜜语地劝说他:“走吧,自从晨星号事件发生以后,世界舆论对我们很不利,决定今天炸掉这个岛,快跟我们走吧!”
马太明白了一切,他的心脏病又发作了,沉重地倒了下去。阿芒冲进来想保护主人,却被水兵抓住,拖出去枪毙了。沙布洛夫指挥布莱恩赶快寻找激光掘进机的设计图,炸掉这座珊瑚岛。“真遗憾,我们没有弄到高效原子电池。”他对布莱恩说,“否则,马太的激光掘进机,立刻就可以变成携带式激光炮了!”
我躲在隔壁听得明明白白。赵谦、马太,高效原子电池,激光掘进机,激光炮,我一切都明白了。当他们带着设计图,在岛上安装了炸药匆匆离去。我连忙冲去搭救马太博士。他已奄奄一息了,临终前,他指挥我使用激光器,发出一道强烈的激光把远行的军舰击成碎片。
“我错了!”他气息微弱而缓慢地说,“不把这群鲨鱼消灭,世界上就不可能有正义、和平……”
他还想说下去,死亡已经来临。我含泪把他平放在床上,抱起高效原子电池,利用最后十多分钟驾驶着一艘摩托艇逃出了珊瑚岛。
身后,响起了天崩地裂的爆炸声,马太博士的珊瑚岛消失在耀眼的火花和浪涛中了……
原贴:科幻作文有什么题目
Realface_童
任意飞行的小放
qypu
小愚土豆
蓝蓝蓝朵子
淑女嗯嗯
原贴:科幻小说硬科幻是指什?
vivi_n
路易蕬_Hsiang
原贴:有没有什么科幻大片推荐?
Apollo_cn
原贴:科幻作文有什么题目?
水晶果冻
阿拉特斯小姜饼
原贴: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saraloveleejunki
原贴: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wstcmql
原贴: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mickoyan
原贴: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daijun9555
cathy002
科幻写作和科幻小说概念比较相近,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科幻写作,或者写作科幻,覆盖的面比较大,包括很多种题材,比如科普读物,其中带有一些对未来展望的成分,也叫科幻。
而从题材上区分的话,科幻写作大体可以分为科普文学,科幻漫画,科幻小说,科幻剧本等等,小说只是其中一个喜闻乐见的题材而已。
科普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进行有延伸性的幻想,重点放在“科“上的幻想文学,必须有严谨的科学基础,缜密的逻辑,却未必需要剧情,像时间简史,未来简史,人类简史,与机器赛跑,生命3.0等书籍,就属于这一类。
而科幻漫画,类似漫威,高达,甚至奥特曼,机器猫这种,都属于假科学之名,讲一个好故事的类型,重点在于“幻“,它的主要目的是夸大和好看,至于像戴个竹蜻蜓就能飞,脖子受不受得了这种问题,千万别深究。
科幻小说,则介于二者之间,它必须有精彩的故事,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虽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夸大,深挖,甚至虚构,但至少得从形式上具备一定的可信度。
用我常爱说的一句话评价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就是一本正经地胡扯。
这就是科幻小说的两大必备元素,一本正经,还要够胡扯。
首先,你得一本正经,不管多么离奇的故事和设定,你得假装它就是真的,并且让读者相信它是确实可能发生的情况。
比如著名科幻小说三体,虽然漏洞诸多,但至少作者勾画出了一个表面上可信的故事世界,不深究的话,它是可以逻辑自洽的,毕竟读者是来欣赏一个精彩的故事的,不是来专门挑刺儿的。
其次就是要胡扯,科幻小说之间比较的就是看谁脑洞够大,构思出来的剧情更离奇,而如果你能让读者相信这种离奇,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