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史称孝献皇后,满洲正白旗人,真实名字不详。她是内大臣鄂硕之女,清世祖顺治帝的爱妃。 董鄂妃出生于崇德四年(1639),顺治十三年(1656)入宫,同年八月 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就晋封为皇贵妃。顺治帝给出的理由是: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 这样的升迁速度,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同年十二月初六,顺治帝还给董鄂妃举行了册妃典礼,该典礼十分 隆重,规格甚高。典礼结束后,顺治帝还下令大赦天下。在清朝将近三 百年的历史里,因为册立妃子而大赦天下的,仅有这一次。 这一年,顺治帝19岁,董鄂妃18岁。现在的历史档案库里还保存当年顺治帝册立董鄂妃的诏书。
按照惯例,只有在册立皇后的时候才可以颁布诏书,但是董鄂妃只是皇贵妃,顺治帝就给她下了诏书。可见对她的宠幸之隆。 也就是说,入宫不到一年,董鄂妃就创造了3个纪录。 顺治帝如此喜爱这个女人,自然有空就跟她黏在一起。而董鄂妃 就趁着顺洽帝在他身边,时不时就规劝他勤勉治国。顺治帝看奏折,马 虎大意,草草翻过,就扔在一边,这时,董鄂妃就会劝他仔细看,国家大 事,不能糊弄;顺治帝听到这话,要跟她一起看奏折时,又遭到她的拒 绝,说后宫女人不可以干政 顺治帝听翰林院的师傅讲完课之后,回到董鄂妃的寝宫,她一定会 让顺治帝把老师讲的内容给她讲一遍,看上去似乎是在听故事,其实上 是变相地让顺治帝在当学生的同时也当了老师,二次学习,课下复习。顺治帝在下朝之后,董鄂妃总是亲自安排酒饭,嘘寒问暖,帮助顺排解 、顺治帝批阅奏章到深夜,董鄂妃绝不会独自先睡,她每次都在顺治 帝旁边展卷研磨,端茶倒水,一直陪伴着。 顺治帝处理政务,董鄂妃经常劝说他要以服人心为主,不能滥施刑罚。太监宫女们偶尔犯错,董鄂妃也会替他们求情。 由此可见,这个女人,实在是顺治的贤内助,是个模范妻子。
她虽然受宠,跟顺治帝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比较多,但她并没有出歪点子,没有贪图享乐,也不跟顺治帝卿卿我我,而是劝顺治做个明君。说明她有大局观跟那些祸水红颜并不一样。 这样的女人,也难怪顺治帝会那么宠她。
公元1657年,即董鄂妃入宫的第二年,董鄂妃生下了一个儿子。 顺治帝当时欣喜若狂,举行庆典,接受群臣朝贺,并颁布诏书说:“此乃 朕第一子。”然后再次大赦天下。在清一代,因皇子出生而大赦天下的 仅有皇太极的第八子和顺治的第一子,董鄂妃生的这个儿子是皇四子 顺治帝给他的待遇甚至超越了嫡子,大有封太子之意。 可惜的是,这个皇四子生下来不到三个月就天折了,顺治帝悲痛万分,追封此子为和硕荣亲王,还给他修了个巨大的坟墓,并亲笔写下皇 清和硕荣亲王圹志,抒发对皇四子的痛惜之情。 制曰:和硕荣亲王,朕之第一子也。生于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日 御天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盖生数月云。爱稽典礼,追封和硕荣亲王……
爱子的离去让董鄂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后宫里,儿子对于一个嫔妃来说至关重要,他不仅是自己的骨肉和慰藉,更是以后安身 立命的保障。而作为母亲,儿子的离世给她带来的痛苦是不可想象的。 这件事以后,董鄂妃就开始信奉佛教,从佛经中寻求精神寄托。正 好顺治帝也是笃信佛教,两个人没事就在一起参研佛经。董鄂妃的悟 性非常高,对于《心经》等诸多佛经领悟的很快,再加上她心思纯净,很快就参透了佛法。 但不幸的是,由于她常年体弱多病,承受不住儿子天折给她的打击,因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在承乾宫与世长辞,年仅22岁。
据说她临死之时,端坐呼佛号,喘气而死。死后几天, 面容不改。她临终时嘱咐顺治帝,不要给她穿金戴玉,要薄葬,以妃子之礼就行,但是顺治帝如此宠爱董鄂妃,怎么可能薄事? 董鄂妃死后第3天,顺治帝让礼部上谥号。礼仪大臣们刚开始定 的是四个字,被顺治帝驳回,后来六个字,还不行,添到八个字,还是不行,一直到十个字,顺治才算勉强同意,定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顺治帝还嫌谥号里面没有“天”“圣”二字而感到不满意。在清朝,能够配得上用这两个字做谥号的,一般都是有极大的功劳,因为 “天”是代表先帝,“圣”是代表嗣帝,所以只有皇太后跟先帝和当朝皇帝 都有关系的。比如孝庄太后,谥号的最后四个字就是“诩天启圣”。顺治帝觉得没能给董鄂妃一个最高级别的谥号,心里十分愧疚,就想把30名宫女太监全部赐死陪葬,以免她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孤单,但却遭到大臣们的劝阻才罢。
之后,顺治帝为董鄂妃辍朝4个月,这样长的辍朝时间,在清朝几百年间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而且这也有违礼制,因为按照按照礼制,就算是皇后去世,也只能辍朝5天。 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是,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宫由皇宫移到景山观德殿,这么远的路程,顺治帝却下令由当朝的二三品大臣去抬梓宫,这种情况在清代,就算是皇太后、皇后的丧事里也从未出现过。
到了景山之后,顺治帝给董鄂妃举办了很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了108名和尚做法 事,香烟缭绕,诵经、木鱼声不断。 皇帝平时批阅奏章用朱笔,在清朝,遇到国丧就改用蓝笔,过27天 再换回来。结果顺治帝却用了4个多月的蓝笔。为了彰显董鄂妃的德行,顺治帝命令内阁学士撰写董鄂妃语录,让大学士给董鄂妃做传记, 甚至自己也动笔,写了个孝献皇后行状,洋洋洒洒四千言 由于顺治帝对董鄂妃爱得太深,因此董鄂妃的离世让他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他一边处理丧事,一边活在过去的回忆里。对于家国大事,不再用心,每天都找和尚给他讲经,并且多次想剃度出家。
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顺治帝的身体状况急剧下滑,在董鄂妃离世4个月之后,顺治帝染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太医们想尽办法却还是回天乏力,于是在亲定了皇三子玄烨继位,历史上皇帝对于爱妃痴情的有不少,但是痴情至死的却只有顺治帝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