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游》《绝顶》《变天》《亵渎》风似刀《佛本是道》《网游之职业人生》《最后的地球战神》《牧师传说》《至尊无赖》《风姿物语》紫金传说征神领域《人间兵器》英俊的死灵法师《大汉帝国风云录》…
80年代小说特点
奇奇
原贴:80年代有什么玄幻小说
yuxuanss
是不是狗尾续金的?
超级Q群127649276是百度文学第二团 低调小说团 的共享资料区,群共享中一共有两千多本玄幻、仙侠、架空、都市、推理类小说,可以去那里下载
武侠的话,里面有新派所有武侠小说家的合集,可以去群共享里下载,应该有你要的。
原贴:80年代武侠小说
路爷Charlene
我来推荐一下琼瑶的吧,希望喜欢。
琼瑶,原名陈喆,1938年4月20日生,湖南省衡阳人,台湾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从1964年开始,先后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了近50部小说,并相继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因扮演其剧作中的人物角色而脱颖而出的影视明星,主要作品有:
1.《女朋友》
2.《冰儿》
3.《翦翦风》
4.《却上心头》
5.《梅花烙》
6《燃烧吧!火鸟》
7《人在天涯》
8《雪珂》
9《望夫崖》
10《昨夜之灯》
11《聚散两依依》
12《问斜阳》
13《新月格格》
14《梦的衣裳》
15《水灵》
16《烟锁重楼》
17《六个梦》
18《一颗红豆》
19《水云间》
20《鬼丈夫》
21月朦胧鸟朦胧
22雁儿在林梢
23青青河边草
24金盏花
25一帘幽梦
26浪花
27我是一片云
28我的故事
29心有千千结
30海鸥飞处
31失火的天堂
32菟丝花
33秋歌
34紫贝壳
35剪不断的乡愁
36碧云天
37白狐
38潮声
39月满西楼
40彩霞满天
41烟雨朦朦
42在水一方
43幸运草
44星河
45窗外
46彩云飞
47寒烟翠
48船
49庭院深深
50几度夕阳红
51还珠格格
52还珠格格续集
53苍天有泪
54匆匆太匆匆
其中2,3 ,5,7,8,10,12,13,17,27,30,31,34,36,45,54是悲剧,希望有帮助哦。
原贴:80年代的言情小说
缠枝莲
80年代的长篇小说,比较重要的如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古华的《芙蓉镇》、王蒙的《活动变人形》、贾平凹的《浮躁》等,在内在气质上都离不开80年代特有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沉重的翅膀》、《活动变人形》写出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当代生活,开始关注个人在历史环境下的心理体验;《芙蓉镇》、《浮躁》等则更是摆脱了之前的文学作品的死板格式和压抑情感,通过立足于“人道主义”的挖掘,像更深层面的“人性”探寻。可以说,80年代的长篇小说,虽然在纵向的历史维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横向的作品维度上,却不及中篇小说深刻,特别是以余华、莫言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试验,成为了80年代和中国文学史上无论如何也不可忽视一点的文学现象,为文学道路的开拓和写作手法的探寻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像韩少功的《爸爸爸》、《火宅》等,在“寻根”的主张下,以先锋性的探索使得文本和小说精神在内省层面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而相比之下,他的长篇《马桥词典》,虽然在形势上看似更具探索性,但是仔细探究,其实不过是作者在“寻根”思路上的延伸;张炜的中篇小说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等,对生活的复杂和矛盾刻画地如此到位,而他的长篇《古船》和《九月寓言》则陷入了混乱和无法梳清条理的境地
原贴:80年代的小说有哪些?
漂流瓶liouhuei
是沧浪客的剪断江湖怨么?
独孤樵杀死武林皇帝东方圣不到半年,江湖武林又陷入一场更为血腥恐怖的劫难之中。
原来,前黄龙领主的左护法,四大恶魔之首任空行死里逃生,他急欲继承东方圣的衣钵,重新奴役江湖武林。
他老谋深算,狡诈毒狠,使人防不胜防。他控制着一批奸贼高手,到处挑动复仇,目标都对准当日铲除武帝宫的精英,他们以假乱真,装扮成天下第一大帮丐帮装帮主胡醉,连续制造惨绝人寰的血案、奸案、盗案,激起天下武林对胡醉的弥天大恨。他们又盗用胡醉名义柬邀各大门派及天下各路英雄会集于泰山之颠,企图借刀杀人,将胡醉除掉,然后再将赴会的所有高手一举殊灭。
眼看阴谋就要得呈,天地就要翻复,突然几个神秘的人物现身使真相大白,终于剪断了滔滔扛湖之怨,将浩劫息于无形。可惜的是元凶巨恶们个个安然离去,遗患无穷。
本书叙事方法别具一格,其精彩和幽默的程度尤胜《一剑平江湖》。
原贴:武侠小说 80年代
莎莎爱小姿
我来推荐一下琼瑶的吧,希望喜欢。
琼瑶,原名陈喆,1938年4月20日生,湖南省衡阳人,台湾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从1964年开始,先后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了近50部小说,并相继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因扮演其剧作中的人物角色而脱颖而出的影视明星,主要作品有:
1.《女朋友》
2.《冰儿》
3.《翦翦风》
4.《却上心头》
5.《梅花烙》
6《燃烧吧!火鸟》
7《人在天涯》
8
雪珂
9《望夫崖》
10《昨夜之灯》
11《聚散两依依》
12《问斜阳》
13《新月格格》
14《梦的衣裳》
15《水灵》
16《烟锁重楼》
17《六个梦》
18《一颗红豆》
19《水云间》
20《鬼丈夫》
21月朦胧鸟朦胧
22雁儿在林梢
23青青河边草
24金盏花
25一帘幽梦
26浪花
27我是一片云
28我的故事
29心有千千结
30海鸥飞处
31失火的天堂
32菟丝花
33秋歌
34紫贝壳
35剪不断的乡愁
36碧云天
37白狐
38潮声
39月满西楼
40彩霞满天
41烟雨朦朦
42在水一方
43幸运草
44星河
45窗外
46彩云飞
47寒烟翠
48船
49庭院深深
50几度夕阳红
51还珠格格
52还珠格格续集
53苍天有泪
54匆匆太匆匆
其中2,3
,5,7,8,10,12,13,17,27,30,31,34,36,45,54是悲剧,希望有帮助哦。
原贴:80年代的言情小说
爱新觉罗毛
醉回七九,重生之八零年代,重生之随心所欲 .重生之80后.重生之妖孽人..重生之军火巨头 生.再生之科技帝国...重生之都市弄潮 .都很好看........记得给我分 ........
原贴:80年代的重生小说
会吃猫的鱼
转载一个帖子,希望有用:
武侠小说排行榜(前五十位)
●卢小雅/天涯杂谈
1、金庸《天龙八部》人生万象,尽归于尘。
2、金庸《射雕英雄传》气势恢宠的英雄史诗。男女主人公都创了武侠世界的一种类型。
3、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小李神话的诞生。
4、金庸<<连城诀>>平凡人的悲剧,以拙胜巧的典范、苦境的诞生。
5、温瑞安<<温柔一刀>>对人性有更加深入的刻画。
6、金庸<<倚天屠龙记>>平凡的英雄。叵恻的江湖。
7、金庸<<笑傲江湖>>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8、温瑞安<<神州奇侠系列>>一个崭新的江湖。
9、金庸<<鹿鼎记>>对历史的嘲讽。
10、古龙<<楚留香>>迷死人的老臭虫。
11、古龙<<欢乐英雄>>古龙有一类小说讲英雄的境界,这是不错的一部。
12、古龙<<萧十一郎>>在古龙的小说中,很少有这种苦情的英雄。风四娘是最杰出的女人。
13、金庸<<神雕侠侣>>风陵夜话以后郭襄出场很有吸引力,但似乎有意地褒杨贬郭,感觉不太自然。所以我倒更喜欢武功不高时的杨过。
14、温瑞安<<杀楚>>非常接近于纯文学作品。我看过它的原型,发表在台北的纯文学刊物上。
15、古龙<<边城浪子>>两种类型的英雄同时登场。一个是世俗的快乐高手,一个是悲情的落拓浪子。
16、古龙<<绝代双骄>>古龙转型的杰作。
17、梁羽生<<女帝奇英传>>女英雄的爱情悲剧,在武侠中极少见。
18、古龙<<九月鹰飞>>上官小仙令人迷惑的爱情。我喜欢的叶开。故事精彩,结构圆熟,文笔晓畅。
19、古龙<<陆小凤>>与楚留香可称一时瑜亮。
20、古龙<<名剑风流>>古龙小说中侦探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部。
21、金庸<<雪山飞狐>>构思精巧。
22、温瑞安<<逆水寒>>落难英雄的传奇。
23、温瑞安<<布衣神相>>将相术引入武侠。
24、金庸<<飞狐外传>>金庸小说中有七上八下之说,这是夹在中间的一本。
25、温瑞安<<刀丛里的诗>>文字美得惊人。
26、温瑞安<<惊艳一枪>>四大名捕大战六合青龙。
27、梁羽生<<萍踪侠影录>>无法忘记白衣如雪的刘松仁。
28、古龙<<武林外史>>气象不凡,但稍嫌芜杂。古龙的小说一旦写开就常常收不拢。温瑞安也是如此。但古龙有自知之明,温则盲目自信。
29、梁羽生<<白发魔女传>>我看的第一本武侠。我还看过同名电影,刘雪华演玉姗瑚,那年我12岁。
30、王度庐<<卧虎藏龙>>小时候看《今古传奇》上的连载,一期不拉地买下来。对玉娇龙非常喜欢,没想到十年后被章子怡败了味口。
31、温瑞安<<四大名捕会京师>>一个崭新的江湖。
32、古龙<<白玉老虎>>布局、语言都很不错,惜乎没有塑造出引人注目的主人公。不少人对此篇评价颇高,我的印象却不深,觉得创意不够。
33、古龙<<流星蝴蝶剑>>可以等待多年,而且一剑不发……。
34、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想像力惊人。
35、古龙<<七种武器>>从此,七种武器成为一种俗语。
36、古龙<<天涯明月刀>>这部书的改革并不太成功,但古龙的探索精神值得尊重。
37、梁羽生<<七剑下天山>>标志着梁氏天山派小说的诞生。我印象最深的是易兰珠在牢中回忆生平的几个男人。
38、梁羽生<<冰川天女传>>雪域传奇。在武侠世界中我是第一次看到纯粹冰天雪地的故事。再上冰雕玉琢的美人,委实令人心醉。
39、梁羽生<<大唐奇侠传>>乱世中的英雄,南霁云等人的形象令人感动。
40、梁羽生<<云海玉弓缘>>如果纯粹从场面讲,是梁小说最出色的一部,但他刻画正邪未免过于简单,而且我自己很讨厌厉胜男,所以排名靠后。
41、古龙《三少爷的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42、金庸<<碧血剑>>初二时看到这本书,耽误了插秧。
43、金庸<<越女剑>>篇幅过短,本不该评,但我很喜欢。
44、古龙<<铁血大旗传>>铁中棠的坚毅令人佩服,但其情节太过荒唐。
45、倪匡<<六指琴魔>>亦舒的哥哥擅写卫斯理,但武侠也有几部不错。
46、温瑞安<<白衣方振眉>>主人公的刻画很出色,但稍嫌简单。
47、梁羽生<<江湖三女侠>>我小时候买<<武林>>,是因为我和爸爸都爱看这本书的连载。
48、古龙《护花铃》,梅吟雪是很令人心迷的女性。可惜我们看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49、萧逸<<十二神拳>>当时很感动,现在却只能记起一个书名。
50、诸葛青云<<江湖夜雨十年灯>>书名取得好,所以作为最后一位。所谓曲终而奏雅
原贴:80年代武侠小说排行榜
naturelocked
在70年代末崛起的新时期作家中,贾平凹是从未中断过文学创作与艺术追求的唯一一个。其斐然坚实的文学劳绩与勤奋执著的进取精神让文坛同样瞩目。这位以独特姿态默守于西北一隅的“独行侠”,虽然从不扯旗拉派、追风赶潮,也从未参与喧喧攘攘的文化论争,却在批评界引爆了多次大大小小的争鸣风波,时毁时誉,或贬或褒,这种现象存在的本身就值得学界深思。另外,贾平凹的创作及研究贯穿至今,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时代大潮冲洗下的历史印痕、文化印痕。因而,从新的历史高度去回顾、反思贾平凹小说研究20年来的曲折历程,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鲁迅说:“编年有利于明白时势。”[1](P3)贾平凹既坚守自己的艺术信念又不断追求创新、整整穿越了三个年代的小说创作,使其研究也相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据此,我们可以界划出三个历史时期,以方便在历时性的考察分析中,对贾平凹小说研究进行共时性的概括与归纳。这三个研究时期一是1978-1984年,二是1985-1989年,三是90年代以来至今。
一
纵观第一时期的贾平凹小说研究,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基本上呈“之”字状发展。这一时期大略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草创、发端期(1978-1981年)
贾平凹是追求“有自己声音”的作家。新时期伊始,文学界普遍还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抚摸伤痛、控诉罪恶时,贾平凹却以一个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发现了爱和美。他的满月儿、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动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评论界的注意。发表于1978年5月文艺报上的生活之路:读贾平凹的短篇小说是最早一篇研究贾平凹小说的评论文章。老诗人邹获帆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最早发现了这颗文坛新星的光芒。从贾平凹的近30篇小说里,他欣喜地嗅到了一种新鲜、别样的气息。他认为作品的语言、描写、人物“都是有生活气的、生动的”。同时也诚恳地指出了艺术表现过于单纯的问题。这篇评论虽然还只是一种简单的印象介绍,还有点意识形态批评的痕迹,但诗人以自己敏锐的艺术良知,已开始触摸到研究对象的核心,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贾平凹小说的艺术特质。更深一层看,新时期的思想解放之风无形中垫高了研究的起点,它标示着学术研究“解冻”的春天已经到来。此后,更能代表这一时期批评观念与水平的是王愚、肖云儒的生活美的追求——贾平凹创作漫评(载文艺报1981年第12期)与丁帆的论贾平凹作品的描写艺术(载《文学评论》1980年第4期)。两文基本上是邹文思路的延伸,对贾平凹小说早期艺术风格的探讨与开掘更为深入、细微和具体。王、肖的文章更明确地指出贾平凹的特色在于“着重表现生活美和普通人的心灵美,提炼诗的意境”。肯定作家在极左论调盛行时能逆风而行,“开了一个好的头”。丁文则从艺术手法的具体视角分析阐释了贾平凹小说的诗美特质。此外,费炳勋、胡采、阎纲等人也纷纷著文,对贾平凹的才华与成绩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研究多为宏观定性的评论,对青年作家在创作中的成就与问题都给予了较中肯的评价;开始注意整体研究,但仍限于传统的主题与技巧分析,视野不够开阔,研究水平也多停留在印象介绍之类的感性表层上,理论上阐释不足。
2.徘徊、蕴积期(1982-1984年)
继《山地笔记》之后,贾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争鸣,1984年关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评论界的积极反响。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并无明显突破,基本上停留在一种徘徊、蕴积的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量的评论文章出现。共计70多篇,但质的突破尚未形成,研究基本上积滞在过去的层面上徘徊不前。其次,评论多限于个案分析,缺乏整体把握和宏观视野。不过,延河、当代文艺思潮等单位召开的作品讨论会,对贾平凹这一时期的创作做了及时的回顾与总结。虽然意见零散、见解不一,但良好的学术氛围、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最后,或毁或誉,该阶段研究呈现出一种不稳定、曲线发展的形态。从全盘否定到完全肯定,这固然有创作自身的原因,但同时也暴露出此时研究一个很大的局限与问题:偏重文学与社会、政治等外部联系,相对忽视文学自身内部规律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种“泛意识形态化”倾向。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指导下的方法论,自然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在极左思潮的蛊惑下,又常常带有庸俗社会学的阴影。尤其是1982-1983年的贾平凹小说研究,“左”的思维惯性还在文艺研究的无意识深层滑行。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科学,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与品质。以一种模式简单切割与解剖文学的丰富性,不仅限制了研究者的思维空间,也无疑是对文学粗暴的施虐。对二月杏、《鬼城》等小说的批判就明显存在着简单化倾向。这些以忧郁的眼光看取现实人生的探索性作品,力图在“文革”的背景上探求人性的复杂性、矛盾性,是作家对人的一种反思与关注。遗憾的是,研究者的重心过多地放在要求作家贴近现实、强调文艺的认识作用和社会作用上,作品的审美取向等问题因而并未放在文学的范畴内深入讨论,有的评论甚至直接引用政论来做批判的工具。结合当时的历史语境,我们没有理由指责这些批评家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但对于一门学科的研究来说,这些教训又不能不让人深思。相对来说,1984年的研究有所改观。虽然还限于某一个侧面的微观研究,但在理论深度上有了一定的拓进。如季红真的平波水面、狂澜深藏(载《十月》1984年第5期)等文对贾平凹改革小说文本世界作了深入、细密的挖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总体上看,这一阶段研究在量上有明显增长,但尚未有多大突破,理论视野还相对封闭狭隘,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二
1985年是贾平凹创作颇丰的一年。同时,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也使文艺研究的观念热、方法热渐成高潮。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输入与引鉴,各种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都促进了研究理论方法的更新、主体思维空间的开阔。开放的时代环境给文艺研究注入了活力,提供了相对自由的言说空间。80年代中期以后,贾平凹小说研究开始越过浅滩,走向拓展与深化的崭新时期。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回顾性、反思性、重读性的论文出现。这些论文都力图通过对作家创作道路的回顾,从整体上重新认识、把握贾平凹艺术追求的内在规律。刘建军的贾平凹小说散论(载《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第1期)直接抓住了贾平凹小说的艺术内核,认为其动人之处“在于真切动人的主观抒情性”。该文还初步探讨了作家的文化渊源与诗人气质形成的内在原因。文中指出,贾平凹的小说“从我国传统小说中吸取养料,受过一些当代作家如孙犁等人的影响”,特殊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作家孤独、内向、好幻想的个人气质。“是新时期造就了作家贾平凹。”这些高度概括性的论断虽然还远未深入,但其富有启发性的论点与全方位的统摄观照对后来的研究不无借鉴和影响。贾平凹在文坛素有“鬼才”、“怪才”之称,其鬼气、怪味何在?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摆脱了过去单一的文本研究,注意从创作主体自身出发来寻根探谜。费炳勋的论贾平凹(载《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第1期)和刘建军的《贾平凹论》(载《文学评论》1985年第3期)是最早的两篇作家论。二文都侧重于作家主体人格、文化气质与创作关系的研究和分析,而费文尤为透彻。它已突破了人生回顾之类的简单描摹,深入到人格心理等复杂层面的剖析。费炳勋此后的贾平凹与中国古代文化及美学(载《文学家》1986年第1期)一文又从作家独特不群的艺术个性出发,敏锐地发现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承继与传统文化美学对作家艺术思维、禀性的深厚滋养。美中不足的是,该文的“发现”没有顺此深入下去,论证也显单薄。
在中国文学这个大的互联网络里,被称为文坛“独行侠”的贾平凹也不可能是一个孤立静止的单点。比较视角的引入是这一时期贾平凹小说研究的一个突出的现象。雷达的模式与活力:贾平凹之谜(载《读书》1986年第7期)在将贾平凹与另一位西北作家张贤亮的对位比较中,发现了他们创作动力与模式的共同倾向。这就是“女性崇拜”与“爱——情爱和性爱”的轴心模式。李振声与梅蕙兰的两篇比较论相映成趣。二者都注意到贾平凹与李杭育彼此参照的可能性,但前者重在指出二人文化矛盾心态的相同,后者则注意求异,在多层次的比较中凸现出他们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与追求。樊星的民族精魂之光——汪曾祺、贾平凹比较论(载《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6期)着重从文化思潮的层面“探讨当代作家走向传统文化的文学意义”。该文的优长在于视野的宏阔和开放,与条分缕析的文本细读形成明显区别。这些比较论虽然还多停留在表层,还只是一对一的平行研究,但他们敢于打破以往封闭格局的束缚与囿限,其功是不可没的。
贾平凹这个时期以商州系列显示了他的实绩,他确乎“吃到了天国的糖果”。批评界有关商州系列小说研究的大小论文近一百篇,而且在质的方面也有明显的突破。表现在:(1)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文学本体研究向细度、精度、深度迈进。有的论者看到了小说中的“现代意识”,有的注意到了小说结构章法“散文化”,有的则体察到了作家理性意识与文化超越的矛盾……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角度、命题的发现与深入,打开了一个多声部的宏大格局。(2)《浮躁》研究热让人瞩目。对这部小说的评论、研究从1987年一直延续到1989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高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论文所坚持的社会历史批评,已经摆脱了过去简单化、教条化的倾向,在广泛吸纳文化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如董子竹的成功地解剖特定时代的民族心态:贾平凹〈浮躁〉得失谈(载《小说评论》1987年第6期)对“失重期景观”背后的历史文化透视,刘火的金狗论——兼论贾平凹的创作心态(载《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4期)用典型论对农民文化心态的双向剖析等。这些论文标示了80年代后期研究的一个新高度。
总之,80年代后期的研究既注意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微观研究也有所精进;开始注重主体人格、文化心理的研究,基本上摆脱了早期贴标签式的定性概括;研究方法、理论的更新,使研究格局有所扩大;作家创作与研究形成了相互推进的良好的互动格局。
三
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小说研究也在80年代后期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进入了全面拓展与深化的新时期。时代、创作与研究自身规律性的发展是推动小说研究走向纵深的三个决定性因素。
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首先表现在几部研究专著的出现。孙见喜的《贾平凹之谜》以生动的小说笔法结构文章,可读性、普及性很强。虽论见不多,但不啻是打开贾平凹神秘世界的一扇窗户。他此后的鬼才贾平凹,洋洋洒洒两大部,详致传情的书写更贴近传主的人生情感世界。作为贾平凹的乡党和挚友,作者在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丰富、完备的史料性因而是该著最大的特色。另外,该书附录的作家工作年表、著作目录、资料索引与文献,给贾平凹小说研究提供了一条便捷之径。相较而言,费炳勋的《贾平凹论》少传记味而更富学理性。该书是作者多年来追踪研究贾平凹的一个评论集,也是对贾平凹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作者在理论资源与方法运作方面不注重求新求异,但论证扎实,剖析深微,显示了该书厚重的学术品格。
其次,几部文学史、专题史的出现,使贾平凹小说研究开始具有了“史”的地位和意义。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鲁原等人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纲、金汉等人主编的《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分别在当代文学史的背景上对贾平凹小说的艺术特色、美学精神、文化意味、思潮影响作了充分的评价和阐析。王一川的《中国形象诗学》在神话形象与家族形象两章里分专节对贾平凹的小说作了抽样分析。现代叙事学理论的运用,是方法的创新,也是思想的创新,作者由此发现了以往未曾注意的、隐含于文本表层下的丰富的潜文化话语。
最后,贾平凹小说研究已开始纳入文化学、美学的范畴。侧重于美学风貌、主体人格、文化意蕴的微观细部研究在本时期趋于成熟;宏观研究与整体把握也力图据有史家眼光和理论高度;一批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的优秀论文出现。对贾平凹小说美学精神与审美个性的观照与把握在90年代的研究中日趋自觉和深刻。韩鲁华的审美方式、观照、表达与叙述(载《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2期)从审美观照、表现方式、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切入研究,对贾平凹小说的美学风格做了比较恰切的分析与评说。阎建斌的的月亮符号、女神崇拜与文化代码(载《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1期)从小说本文中的月亮、女神符号发现了作家“创作个性与深层密码的泄露”。该文所运用的神话原型批评不能说是很确当,但不无探索性意义。李星的东方和世界:寻找自己的位置(载《文艺争鸣》1991年第6期)从艺术思维着眼,蹊径独辟。他指出,“感应式”的东方思维方式构成了贾平凹独特的“这一个”。文中高度肯定了作家的美学追求,认为他表现出了“东方作家的大气魄、大志向”。费炳勋的生命审美化——对贾平凹人格气质的一种分析(载《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2期)与吴进的贾平凹创作心态透析(载陕西师大学报1991年第11期)进一步分析了作家文化心理、生命意识的形成对创作精神的影响。两文以其敏锐的透视力给我们打开了作家文本世界与心灵世界神秘的黑箱。不同的是,费文指出作家神秘人格的核心在于“生命审美化”,吴文则强调了“现实与超越、自卑与自傲交织的心态”对作家创作发展的动力性作用。贾平凹在创作中一直寻求“东方的味”、“民族的味”,他笔下的商州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文化意念、民族心理的载体与符号。因而,这一时期的论者多注意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贾平凹的小说创作现象。樊星的贾平凹:走向神秘——兼论当代志怪(载《文学评论》1992年第5期)敏锐地指出了小说在魔幻色彩掩盖下的“民族文化心理与人生哲理”。王仲生在东方文化和贾平凹的意象世界(载《当代文坛》1993年第2期)一文中从生命意识的角度考察了作家小说中“浓郁的东方文化底蕴”。他由此认为,“在现代意识的契合点上”,作家“已经找到了东文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对话的可能性”。立论的眼界颇高。此外,有些论文还对贾平凹小说的地域色彩、文化心态、民性意识、匪行心理做了不同角度的阐发与探讨。比较视角的深入也拓展了此类研究的空间。赵学勇的乡下人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创作心理比较(载《小说评论》1994年第4期)、李咏吟的莫言与贾平凹的原始故乡(载《小说评论》1995年第3期)、黄嗣的贾平凹与川端康成创作心态的相关比较(载湖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等文在横向比较中分别阐发了贾平凹小说中的审美意识、月神精神、神宗文道等新的文化涵念。从传统文化的羊皮书上颇得灵气的胡河清则在《贾平凹论》[2](P38-52)一文中具体剖析了道家文化对作家人格文风隐秘的影响。其文虽然流于玄虚,但别具一格的批评观念与思维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对过于西化的当代文学批评不无镜鉴作用。一个作家的创作一旦形成风格,在标志着其创作走向成熟的同时,又容易产生模式化的危险。江开勇的定势:起步的基础与超越的负累(载《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1期)道破了这层隐忧。他在对作家小说创作中出现的定势情形及内因作了系统剖析之后,进而指出:“建立开放的思维体系,才能超越自己。”也许作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贾平凹这个不安分的艺术精灵在90年代开始有意将视野转向都市,一部《废都》也由此引发出一段毁誉不一、纷纷扬扬的文坛公案。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作为学术研究,情绪化的泄愤和保持缄默、冷冻的态度都不利于探求真理、认识真理。“《废都》一出,骂声四起。”在当时激烈的批评中,确实不乏真识灼见。如吴亮、张法、易毅等人对小说中的旧文人气、失度的性描写、颓废情绪提出了诚恳的批评。有点可惜的是,当时批评的基调是“理性的激情”而不是“激情的理性”,热情的膨胀遮蔽了理性的分析,批判指责多于思考发现。在偏执于文学的道德使命时,小说自身丰富的审美价值、复杂多义的文化蕴含被研究者的主导意识所疏略与悬置。有鉴于此,《小说评论》在三年后组织专家对《废都》做了认真反思、重新评价。几年的时间距离使批评家、研究者们能以比较理性的眼光和从容的姿态重新看待、思考这一问题。旷新年的从〈废都〉到〈白夜〉(载《小说评论》1996年第1期)从知识分子人文心态与文化意义的角度出发,精辟地指出“这是文化英雄们自恋与自虐的‘天鹅绝唱’”。许明的研究知识分子文化的严肃文本、党圣元的说不尽的废都都在这一意义上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党文还对以往有失公允的批评逻辑作了有力的反拨。但是,某些“反思与重建”还不能从根本上跳出二元对立思维的陷阱。在批判对方过于简单化的同时,自己也走向了同一个极端。随后,赖大仁的创作与批评的观念——兼谈〈废都〉及其评论(载《小说评论》1996年第4期)从文学观念的理论高度对《废都》的创作及批评作了全面的总结与清算。该文从《废都》自身寻找被“误读”的原因,对最近有些矫枉过正的反思性评论也做了有意的救正与补偏。这篇论文是贾平凹小说研究开始从短暂的沉寂中浮出水面、从浮躁中走向成熟的一面鲜明的标帜。
《废都》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在生活的泥淖中开绽出来的又一朵朵灿烂的莲花。作家蓬勃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也给贾平凹小说研究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和光明的前景。90年代后期,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与小说研究都跃出低谷,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高老庄》,在1999年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与热点。《小说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为此还专门开辟了评论专辑,收录了十几篇研究文章。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深入透析了贾平凹小说中纠合的复杂的文化冲突、精神返乡、民族历史与艺术合题等问题,而且注意把研究对象置入整体的系统中考察其优劣得失,显示出一种开阔的眼光与超越的气度。如果说,此前的研究表现出一种青春期的探索热情因而也带来一种浮躁气的话,这一时期的研究则显示出中年期理性的成熟、深刻与沉稳。肖云儒的贾平凹长篇系列中的〈高老庄〉(载《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2期)、张志中的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载《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5期)等文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研究实绩与高度。
四
纵观前后三个时期,贾平凹小说研究在起伏波动中不断向前推进和延伸。早期零散、随笔式的印象感悟走向了整体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研究思维、视野从闭锁走向了开放,研究格局也从单一化、静态化、平面化走向了多维化、动态化、立体化。从横向上看,贾平凹是新时期作家研究文章超过百万字极少数中的一个。有的研究者称贾平凹“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几成显学,”[3]因而应该说不算虚词。总之,贾平凹小说研究的成绩是很显然的。无庸讳言,其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恩格斯指出:“在时代条件下进行再认识……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认识就达到什么程度。”在科学的研究和求索中,永远没有终点,只有在反复的认识中不断向完美逼近。当前,贾平凹小说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障碍。一、贾平凹的创作还在继续发展,它造成了研究所必要的时间距离的缺失,因而难以使研究主体从一个高度进行整体把握,无法把史与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研究者积极拓展思维空间,把研究对象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上进行观照与把握。从1973年以来就一直笔耕不缀的贾平凹与新时期各个阶段文学的发展有着必然的、不可忽视的联系。但目前具有史家眼光又有理论深度的系统研究尚未出现。1973年到1978年这段丑小鸭时期的小说研究至今也还是一个有待注意的盲区。比较视角虽然引入,但目前还多是一对一的平行研究。贾平凹创作的渊源极为博杂,如老庄禅道、笔记志怪,如孙犁、沈从文、海明威、川端康成、西方现代派……但影响研究目前还远未深入,尤其是“总的影响”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二、大大小小的争鸣风波说明了研究对象是一个很复杂的存在。研究对象的这种复杂性客观上也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位“以自己的声音说话”的作家独特的艺术追求,常常使他不可避免地陷入争鸣涡流的中心。对他的文化姿态与书写行为以及相应的争议如何在学理的高度上反思、评价与认识,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的难题。三、研究方法、理论视角在不断更新,但许多批评似乎停留在一种“器具套用”的阶段,如何使研究方法与对象做到一种深层融汇和沟通,切实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也是拓展、深化贾平凹小说研究应该注意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A].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胡河清.灵地的缅想[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3]张志中.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J].当代作家评论,1999,(5).
edifier666
20世纪80年代,“反思小说”在文体上突出虚构性和典型性,由于当时特定的文学语境,对历史反思的深度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与此稍有不同的倒是散文的创作。这一时期散文的“真实性”和“个人性”得到强调。
lemonly
kk28
原贴:80年代的我!?
小怪兽是只胖神兽
原贴:80年代武侠小说排行榜
冻奶茶
原贴:80年代武侠小说排行榜
pipilujin
2、金庸《射雕英雄传》气势恢宠的英雄史诗。男女主人公都创了武侠世界的一种类型。
3、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小李神话的诞生。
4、金庸<<连城诀>>平凡人的悲剧,以拙胜巧的典范、苦境的诞生。
5、温瑞安<<温柔一刀>>对人性有更加深入的刻画。
6、金庸<<倚天屠龙记>>平凡的英雄。叵恻的江湖。
7、金庸<<笑傲江湖>>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8、温瑞安<<神州奇侠系列>>一个崭新的江湖。
9、金庸<<鹿鼎记>>对历史的嘲讽。
10、古龙<<楚留香>>迷死人的老臭虫。
11、古龙<<欢乐英雄>>古龙有一类小说讲英雄的境界,这是不错的一部。
12、古龙<<萧十一郎>>在古龙的小说中,很少有这种苦情的英雄。风四娘是最杰出的女人。
13、金庸<<神雕侠侣>>风陵夜话以后郭襄出场很有吸引力,但似乎有意地褒杨贬郭,感觉不太自然。所以我倒更喜欢武功不高时的杨过。
14、温瑞安<<杀楚>>非常接近于纯文学作品。我看过它的原型,发表在台北的纯文学刊物上。
15、古龙<<边城浪子>>两种类型的英雄同时登场。一个是世俗的快乐高手,一个是悲情的落拓浪子。
16、古龙<<绝代双骄>>古龙转型的杰作。
17、梁羽生<<女帝奇英传>>女英雄的爱情悲剧,在武侠中极少见。
18、古龙<<九月鹰飞>>上官小仙令人迷惑的爱情。我喜欢的叶开。故事精彩,结构圆熟,文笔晓畅。
19、古龙<<陆小凤>>与楚留香可称一时瑜亮。
20、古龙<<名剑风流>>古龙小说中侦探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部。
21、金庸<<雪山飞狐>>构思精巧。
22、温瑞安<<逆水寒>>落难英雄的传奇。
23、温瑞安<<布衣神相>>将相术引入武侠。
24、金庸<<飞狐外传>>金庸小说中有七上八下之说,这是夹在中间的一本。
25、温瑞安<<刀丛里的诗>>文字美得惊人。
26、温瑞安<<惊艳一枪>>四大名捕大战六合青龙。
27、梁羽生<<萍踪侠影录>>无法忘记白衣如雪的刘松仁。
28、古龙<<武林外史>>气象不凡,但稍嫌芜杂。古龙的小说一旦写开就常常收不拢。温瑞安也是如此。但古龙有自知之明,温则盲目自信。
29、梁羽生<<白发魔女传>>我看的第一本武侠。我还看过同名电影,刘雪华演玉姗瑚,那年我12岁。
30、王度庐<<卧虎藏龙>>小时候看《今古传奇》上的连载,一期不拉地买下来。对玉娇龙非常喜欢,没想到十年后被章子怡败了味口。
31、温瑞安<<四大名捕会京师>>一个崭新的江湖。
32、古龙<<白玉老虎>>布局、语言都很不错,惜乎没有塑造出引人注目的主人公。不少人对此篇评价颇高,我的印象却不深,觉得创意不够。
33、古龙<<流星蝴蝶剑>>可以等待多年,而且一剑不发……。
34、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想像力惊人。
35、古龙<<七种武器>>从此,七种武器成为一种俗语。
36、古龙<<天涯明月刀>>这部书的改革并不太成功,但古龙的探索精神值得尊重。
37、梁羽生<<七剑下天山>>标志着梁氏天山派小说的诞生。我印象最深的是易兰珠在牢中回忆生平的几个男人。
38、梁羽生<<冰川天女传>>雪域传奇。在武侠世界中我是第一次看到纯粹冰天雪地的故事。再上冰雕玉琢的美人,委实令人心醉。
39、梁羽生<<大唐奇侠传>>乱世中的英雄,南霁云等人的形象令人感动。
40、梁羽生<<云海玉弓缘>>如果纯粹从场面讲,是梁小说最出色的一部,但他刻画正邪未免过于简单,而且我自己很讨厌厉胜男,所以排名靠后。
41、古龙《三少爷的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42、金庸<<碧血剑>>初二时看到这本书,耽误了插秧。
43、金庸<<越女剑>>篇幅过短,本不该评,但我很喜欢。
44、古龙<<铁血大旗传>>铁中棠的坚毅令人佩服,但其情节太过荒唐。
45、倪匡<<六指琴魔>>亦舒的哥哥擅写卫斯理,但武侠也有几部不错。
46、温瑞安<<白衣方振眉>>主人公的刻画很出色,但稍嫌简单。
47、梁羽生<<江湖三女侠>>我小时候买<<武林>>,是因为我和爸爸都爱看这本书的连载。
48、古龙《护花铃》,梅吟雪是很令人心迷的女性。可惜我们看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49、萧逸<<十二神拳>>当时很感动,现在却只能记起一个书名。
50、诸葛青云<<江湖夜雨十年灯>>书名取得好,所以作为最后一位。所谓曲终而奏雅
原贴:80年代武侠小说
爱旅行的竹子
超级Q群127649276是百度文学第二团 低调小说团 的共享资料区,群共享中一共有两千多本玄幻、仙侠、架空、都市、推理类小说,可以去那里下载
武侠的话,里面有新派所有武侠小说家的合集,可以去群共享里下载,应该有你要的。
原贴:80年代武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