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武侠小说巅峰之作
chanduoduo
和尚路过
当代的就是这些人了:1 王晴川
2 凤歌
3 沧月
4 小椴
5 沈嘤嘤
6 慕容无言
7 步非烟
8 马大志
9 子茱
10 刘建良
11 藤萍
12 方白羽
13 时未寒
14 九把刀
15 飘灯
十九阿哥
作为武侠小说的巨匠大师,金庸曾颇感自得地将自已十五部作品中的十四部(《越女剑》除外)书名中各筛一字,骈成一幅罕见的对联:飞雪联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示自已作品的精华尽在其中,口气语里不无炫耀之意!一时间竟在华文武侠中世出无两。
然而,经过反复地斟酌比较,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就其总体水平和影响而言,不论是旧派武侠小说家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宫白羽等,还是新派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古龙、萧逸等等,都无法和其有真正意义上的抗衡,或多或少地都有不足之处。鄙人年轻之时,常慕新派武侠小说创始人梁羽生先生,慕其作品有才子佳人之气,而大多故事又以历史真实素材为背景,其间剑士侠客报国顾瞻天下之情,可谓是令人肃然起敬,而诗词书卷之雅又时时出于字里行间,深觉非旁人可比。然后读金庸大作,初读不过尔尔,稍之再读,竟不下羽生之魅;臾之复读,满目生花,诸多妙处大妙羽生。那些鲜明的主人公或仁极、或恶极、或义极、或侠极、或痛极、或凄极,忽使人掩卷为大哭,忽使人捧卷为大笑;俄尔浪漫感动观者肺腑,俄尔泣绝惨煞人心;邪者反寓怜悯,正者反教嫌恶;不论人者何种,一经金庸之手,无不栩栩如生,虽不及羽生才子气,反以不才子逊真才子;诸此种种,使人折服之极,诚所谓“天下第一侠笔”,无怪乎梁羽生后来诚敬文章,示梁作不如金笔生玄。
但观十五部作品,个个称得上佳作,那何以为金庸最高巅之作呢?思来逐去,余觉得《倚天屠龙记》篇最是!此论一出,势必引起诸君的哗然。以影视角度来讲,《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最为轰动,以出书版次而言,《天龙八部》、《笑傲江湖》最为繁多,以金庸先前所言,《神雕侠侣》最为他所喜,《鹿鼎记》是他倾笔之作,被某些文人评为第一巨著,凡此例举甚多,何以有倚篇为第一之作?
非不才一时兴起,笔到之处信手而成,乃是余几读金庸全作后,集十几年光景百思千嚼方得出此论!《飞》、《雪》、《射》三篇虽最为轰动,但不过是受了影视剧成功所影响而致众人再阅其篇,以书论书,虽仍是佳作,却较《笑》、《天》等差了一筹,不足为论。重版次数最多,声名提及最频繁的乃推《笑》、《天》两篇,以上而言,倚或可不及,但若因此而奉它们为最作,实是淹屈了倚书。以文学而论,前者固有其耀眼光芒,但决不如后者全华,何以见得?
诸君且屏息静气,观予如是道之。
倚篇接《神雕侠侣》之末,从郭靖之女郭襄寻找杨过夫妇不期而遇何足道,上少林会觉远,经张君宝为一代武当掌门,化为奇人张三丰,至武当七侠俞三侠受残,张翠山与殷素素结为夫妇和谢逊共处冰火岛,生下张无忌,回归中原后张无忌身患绝症,得奇遇成为名震天下的明教教主,到闯少林救义父,抗元鞑退隐江湖,前后足有百多年的光阴流转,并且是用正叙的手法写出,此不但为《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所不及,其余十几部也望叹弗如!
此其一。其二,主人公足迹从中原至江南,从西域至东北,已遍及华夏神州,又从江南海隅至东海,甚而飘及到北极,又往返回至中国,从东海横穿至光明顶,又从光明顶至西域,直至波斯诸岛再回到少林,其往返路程曲折长远,何止几万里,应足有十万之余而莹莹不缺!金庸其它作品中虽也有万里路程,但同《倚天屠龙记》相较终逊了不少,即便迄今所有武侠小说中也是绝无仅有!仅此两点,已为天下诸君瞠目结舌,真可谓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了。
其三,《笑》篇令狐冲、东方不败等大小人物繁多,有名有姓的不下几十人,从角者不下几万人,人物众多不假矣;而《天龙八部》中段誉、虚竹、乔峰、四大恶人等人物更多更广,从者已有十万众;但若和《倚天屠龙记》相较,有名有姓者却近百计,从者教下有百万之众,非但《笑》、《天》两篇不及,即便有跃马千里之势的<射雕英雄传>也无法比拟;诚所谓大手笔大作品。
其四,此书以武学史、官场史综于一书之中,真实人物颇多,如张三丰、宋远桥、俞莲舟、俞贷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朱元章、韩林儿、徐达、常遇春、花云等王公将士,以至西域苦慧等等,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此又为其余书所不及也!
其五,人物传神,颇值认识争执的人物极多。若论人物传神,《射雕英雄传》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老玩童、郭靖、、黄蓉、杨康等,《神雕侠侣》有杨过、小龙女、郭襄等,而《天龙八部》又有风流之段誉、忠厚之虚竹、侠义之乔峰、四大恶人以及阿竹阿紫王语焉等,确实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再读倚书,却又觉上述与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倚书不但人物众多,而且无不传神。不论是主角次角,真实者还是虚构者,无不写来各有特色,各受人欢喜点评!不论是以张无忌、张三丰、觉远、郭襄、武当七侠、见闻空智四神僧、灭绝师太、周芷若、常遇春、彭莹玉、渡厄三老、纪晓芙、杨不悔、小昭、为代表的正道人物,还是邪者成昆、陈友谅、紫衫龙王、玄冥二老、韦一笑等邪道人物,抑或亦正亦邪的赵敏、殷离、殷素素、杨逍、殷天正、周颠、说不得、范遥、何足道、胡青牛、铁冠道人等,不论是死去的阳顶天,还是始终未透姓名的黄衫少女(杨过之女),无不栩栩如生,无不令人或敬、或憎、或喜、或恶、或悲、或怜!而以上诸人姓名一旦被人提及,读者必会滔滔不绝地论起其人性格与传奇经历,纵读后十几年也深映心中,久弥久深!此又为旁书所能达到之效果么?
其六,纵观金庸全书,虽是少明言哲语玄理,却反给人极深的玄理谆戒,而字里书间的人物故事,又往往催人泪下;叹人生无定,叹人世冷暖无常,叹命运沧桑叹正邪难分,叹造化弄人,俱是要理。虽如此,不观全书却不能得其全论。而金庸的著作大多是每一书主写一点或几点,虽使人感慨,却难见全貌,心有不足之感常浮于读者心间。惟此书与其余书不同,描写人间几种人性极为俱全。如张三丰之博大精深,张无忌之血性忠厚,七侠之仁义相重,成昆之奸诈残恶,赵敏之狡智百出,殷离之痴幻潸然,何足道之逸兴冲天,灭绝师太之手酷无情,周癫之癫狂不介,张翠山殷素素之情爱无奈,谢逊之威风八面、愤世无肆,凡人世的种种性情,几尽于书中。读毕《倚天屠龙记》,纵其余十四书不看,也可深觉出作者心中的苍凉笑泪,是何等感人肺腑,揪人心胆!
其七,金庸曾云他最喜爱《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旁人以爱屋及乌的心思去推测《神》篇,也殊非妄测。但我们深品杨过之身世凄惨,却也不难觉出一点,那就是:金庸所有作品中,以心血倾注于“杨过”最为巨大,与其说读者感动杨过的身世遭遇,莫不如言金庸自己为“杨过”的飘零沧桑而不自禁凄楚生酸!所以以作者感情而推崇其书伟大,绝不可为之,否则不但要失去相当多的读者,而且以感情倾注过多的作品人物往往令作者不能觉察其带来的污暇与反面效应,而导致其书有大憾,这一点在许多文人的作品中可经常看到!
至于金庸的封笔作《鹿鼎记》,。虽洋洋洒洒,花了不少宣纸徽墨,但终因倾期望过大,又殊非金庸本性,把一个韦小宝写成了钻天老鼠,何等滑稽何等描之!金庸又揣当世读者浅俗无聊,只图快感刺激,一路写下来,所言所行尽是“不仁不义不诚不恭”恶行无赖手段,给人以作者将天下人尽皆小丑一般反感印象。庸自言注此笔力最大,终于满尔招损,弄巧成拙,成一大撼事!所谓“有心插柳柳不成”当是如此。金庸是一位自由与自然的写手大师,因它声而转移心灵深处之意,实不为取,因围了作者本意而迎图世俗之浅薄,此书不成功已是早已注定!作者写作中即使半途觉出,悔之却也已晚!庸曾自辩言:本意觉非写韦小宝好处,但有典书几部里也以反面人物为成功者,如鲁迅之阿Q等;即便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不是身陷脂粉海里,甚至噼色男童!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庸将此书同名作《阿Q正传》、《红楼梦》等相较且自注辩解:韦小宝比宝玉还强些!这真是大错而特错,反有愈辩愈心虚之嫌。这只能说金庸又忽略了前人二书成功的要旨,也说金庸未将《鹿鼎记》的位置摆正。《阿Q正传》与《红楼梦》所以成功,乃是指出主人公生平的性格、环境,必影响其后的走势。二书是以当时的世俗却用反世俗的手法写出,才不落俗套。而《鹿鼎记》却以迎世俗的心理作毕。更有前者主人公结局无不是凄惨收场,后者韦小宝不学无术却皆大欢喜得众妾而归,早已落了俗套,也失去了意义上的应有之处,给人留下的感觉只是韦小宝胡闹一场后乐哈哈了事,连“一场游戏一场梦”都算不上(金庸在《鹿鼎记》的再次改动中将让韦小宝受些“惩罚”,以做弥补)。如此之作,又迎世俗,又违作者本意,要是成功了那也未免太令人失望了
此外,《倚天屠龙记》在叙述结构、语言文风上更有独到之处,将来鄙人有专门篇章论述,这里暂且不表。
一代宗师谁复拟。金庸这位世上不二出的武学大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独霸武学文坛,凡有华人处则有金庸武侠小说,对于后人来说,金庸也许是一道永远难以攀越的高山。
原贴:华语武侠巅峰之作是哪一部
义合客嶘
现在的大陆新武侠局面很好,有很多优秀作家。比如沧月、小椴、时未寒、方白羽、杨叛、盛颜、碎石、凤歌,这些人都是青年武侠作家,开创了新局面。时未寒和方白羽来我们学校演讲的时候,阐述了武侠发展之路,现在时隔繁荣的时代。
另外,我也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可以的话,交个朋友?
原贴:当代著名青年武侠小说家
DaviMai-J1
乐芝
我特别推荐两个人的作品。
天航——他写的比较适合青年看。例如三分球神色手(连载中,第六部已出售)。这是现代的武侠小说。(比较受香港的学生喜爱。目前只在香港&台湾出版。)
乔靖夫——他是写野狼派小说。新作《武道狂之诗》十分好看!目前还在连载!已经出到第六部了!本人十分喜欢!
以上都是本人比较喜爱的作者。尤其是乔靖夫,写打斗、动作之类的写的很真切,很吸引人。很热血,很讲情义的。
其实九把刀的作品还好喇。不过我觉得比武侠小说的话,没有乔靖夫的好。(纯属个人意见,只供参考。)
原贴:当代著名青年武侠小说家
wuhao_1978
金庸
有一则评论这么说:如果说梁羽生是新武侠小说的开创者,那么金庸就是新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许多武侠迷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浸淫多年后断言,金庸之后无武侠。我当然也这么认为。无论是在文笔抑或是人物塑造方面,金庸的成就都是后来者无法望其项背的。当我看到其他小说家的作品时始证明了我的看法是正确的。现在回忆起来,当初偶尔拾得两本粗糙不堪的《侠客行》,当时才5年级,字还认不全,就囫囵吞枣地把整部书通读了下来。那时候小学生之间流行小台灯,由两个五号电池供电,偷偷从家里取了钱,买下小台灯,晚上钻在被窝里挑灯夜读,兴之所至,不知其倦。感觉最温馨的章节是《笑傲江湖》之学琴,盈盈扮作年高德劭的老婆婆教病入膏肓的令狐冲学弹清心普善咒,一个愿教,一个愿学,最绝妙的是盈盈脸薄,“偶然说了一句关切的话,立即杂以他语,显是不想让他知道心意”,而令狐冲则是完全不知其所以然,认定隐于竹帘后面的盈盈是个关心自己的老婆婆,对盈盈一点点透漏出来的爱意理解成为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抚,而后竟然说出了对小师妹的苦恋而不果。每每看到这一节,心中恍有所悟,离身而起,不复能言。而最童真的一段则是《倚天屠龙记》之穷发十载泛归航。
——殷素素突然指着南方,叫道:“那是甚么?”只见远处水天相接处隐隐有两个黑点。张翠山吃了一惊,道:“莫非是鲸鱼?要是来撞木排,那可糟了。”殷素素看了一会,道:“不是鲸鱼,没见喷水啊。”三人目不转瞬的望着那两个黑点。直到一个多时辰之后,张翠山欢声叫道:“是船,是船!”猛地纵起身来,翻了个筋斗。他自生了无忌之后,终日忙忙碌碌,从未有过这般孩子气的行动。无忌哈哈大笑,学着父亲,也翻了两个筋斗。——
我初读时,以为一个10岁的小孩如何能够“哈哈大笑”,于金庸无意中的笔误殊不以为然。再接着往后面读时,却越发觉得这四个字把一个童真有趣涉世未深的小孩子的活泼可爱写得跃然纸上,真可谓神来之笔。通过孩子的角度,与残酷现实世界作对比,间接得体现出了未来路途的不可预期,为张翠山夫妇的惨死、张无忌九死一生的江湖闯荡稍稍隐了一点伏笔。
古龙
金庸之后,我再读的是古龙。因为人人都将古龙与金庸放在一起作比较,大家都觉得,有资格跟金庸一较短长的只有一个古龙。最先看的是楚留香系列。看第一眼的时候,便强烈地感觉到古龙与金庸的差别在哪里了。从形式上看,古龙后期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代表古龙写作水平最高的那些作品,都是由短句“拼凑”起来的。在小说情节的推进期间,常常穿插一些警世之言。这些短句,大多说写男女间的关系,涉及到肉欲以及爱情。从男人的角度体会所谓的爱情是什么东西,女人又是怎样的的动物。看多了这些无聊的句子之后,便不再想看他的作品了。偶尔翻了翻他前期和中期的作品,我倒是觉得这些作品还值得一读,于是便去看了他的《武林外史》、《圆月弯刀》之类。如果说金庸的作品是国画,那么古龙的作品就是漫画了。对古龙的不喜爱全是个人的阅读习惯使然,我没有有一点想诋毁古龙。他比那些模仿金庸文笔以及后来那些模仿他的作家比起来,有自己独特的高明。有人这么评价古龙:“古龙则追求武侠小说的语言欧化,他擅长写短句与分行式,对话中多警句,交代事情来龙去脉多段落,多层次,他力求把句子写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给人一种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龙在语言上的创新,当然不能说绝对成功,但古龙的新文体毕竟突破了武侠小说的原有文体,并形成了一种自己的新的语言艺术风格。”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他的那些忽略招式,只讲意境的武侠风格,让我强烈地想起了日本的动作类漫画,譬如灌篮高手、《浪客剑心》等。让读者充分地感受到格斗所带来的的感官刺激。楚留香、陆小风之流,基于一张好看的脸之上,潇洒仁义,武功卓绝,朋友多多,红颜多多。他们的内心是中国化的,武功则是日本化的,中日合璧才创造出了这些卓绝的武侠形象。我不喜欢古龙,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文笔以及对人物的全方位塑造。他没有金庸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之深,没有金庸儒雅的文风,这还是次要的;他笔下的主人公,先天的成分占了很多,后天的努力对后来的成功好像根本体现不出来。像楚留香,根本是一个横空出世的人物,完全没有过去。在他的行进的路途上,宝马、香车、美女、好酒从来都不缺,这样子行走江湖谁不奢望,但又有谁相信这是真的。偶尔一两次失误也是人之常情,这样更体现了香帅对美女的爱护。李寻欢还好点,起码还有那么一点过去,一点辉煌的过去,中探花,做官吏,做武者也是因为个人喜好。总之,我觉得古龙笔下的人物是舞台上的明星,无论做什么、怎么做,举手投足一派珠光宝气,浑没有人间的气象。古龙以及他的作品,更像是娱乐社会催生出来的产物。或许本来就是吧。
梁羽生
带着对古龙强烈的失望,我把目光投向了梁羽生。这是个很早就听说过的名字,只是不曾光顾过他的作品。看过他的作品简表,才知道《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是他的大作——太失敬啦。据说他的文笔可以和金庸有一拼。这才是最吸引我的,于是我翻开了他的大作。跟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简直太多了。金庸好不容易才写了十四五部。而梁羽生,我简略算了一下,竟然超过了34部,比金庸的一倍还多。太多产了。我以为这可是难得的饕餮盛宴,如果每一部都和金庸的作品不相上下的话。现在想想,我能够记起来的人物有段克邪、金世遗、江海天,其他的差不多都忘光了。记忆中,段克邪的武功永远超不过他的师兄,虽然他是《龙凤宝钗缘》的男主角;金世遗的武功最厉害,行为最放荡,“遗世而独立”;江海天则吃了几颗扣子功力大进。看过梁羽生的几部作品,才体会到,为什么他只是新武侠的开创者。比之于金庸,他欠缺的太多了,虽然作品比金庸写得多。我最大的体会是,他只是在堆砌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塑造太差劲。拿段克邪来说,这是我看过梁羽生这么多作品之后感觉写得比较好的一个角色。他是贯穿《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的一个线索人物,在第一部和第三部里是配角,只在第二部里才做了一回主角。在第一部《大唐游侠传》开始,段克邪生于安史之乱,乃大侠之后,根骨奇佳,不幸的是刚生下来便被后来的师兄掳走,段克邪之父辗转寻子,于是故事便因此而展开。我原本以为段克邪会因缘际会学下一身本事,在平叛安史之乱的过程中立下绝世气功,没想到从此这个人便没了音讯,另一个人物适时登场,占了主角位置,叫做铁摩勒,是段克邪之母的侄子。故事情节忘记了,只知道到故事最后,段克邪才重又出来,期间已过去了10年。没有人知道这10年对这个孩子发生了什么。只知道他一出山门,便显现出了绝世的武功,虽然书里注定永远也不会超过他的大师兄;在万马军中,斩敌杀将如若儿戏。刚刚表现了一下,第一部的故事便结束了。如果读者不知道此书还有续集的话,我想象不到读者该是怎样愤慨自己买了一本不值一哂的武侠小说。无论是铁摩勒,还是段克邪,年幼时期的学习经历都被忽略了,最奇怪的是,铁摩勒仅仅学了一些别人的招式,这些人的武功在武林中只是二三流,他最后却成了天下第二高手,太不可思议。如果书里有一些离奇的情节还或可解释,可是书中一直是平平的叙述,我们就奇怪了,这么高的功夫是怎么练出来的?是不是唐朝的时候,武功整体上太低微了?显然这个解释是不通的,唯一的解释是梁羽生的写作手法太平淡,没有安排合理的情节推进主人公武功级数的提升。接着看《龙凤宝钗缘》,段克邪终于如愿以偿地做了第一男主角,武功卓绝,经验丰富,虽然有点不合理的小心眼,虽然武功永远超不过大师兄。由于在第一部里,胃口整整被吊了一本书之久,所以对这个人物的出场期望值特别大。他也对得起读者,有惊无险地抱得玉人归。然后是第三部。我以为段克邪还年轻,在结婚之后,应该还算有一番作为,不过这次又失望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的主角特别多,在第一部、第二部里所有正义的大侠都有了后人,这些后人们集体构成了第三部书的一群男主角。都是主角,等于没有主角。故事重新平淡地继续下去,没有一点波澜,直到结束。我觉得大家都被梁羽生骗了。是不是他想凭名气赚稿费,编了些粗糙的情节,一下子就写了3大本书,该是上百万字了吧,太厉害了。相比之下,我体会到了金庸品格的可贵之处。他不仅在适当的时机封笔,而且每一部书都创造了一些熠熠闪光的人物。不像梁羽生,堆砌了这么多小说,能够让人记住的,只是“这个人写的小说不少”,仅此而已。我还知道了一件事,文笔好是一方面,能够写出紧凑夺人的故事情节更是小说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梁羽生不会写故事,所以,即使他开创了新武侠,在武侠史上,仍然落后于金庸、古龙,甚至于后来居上的司马翎、黄易。
温瑞安
在谈到温瑞安的时候,武侠迷们习惯上把他和金庸提到一块儿,我听人说,金庸曾把他看作是知己。我不知道金庸是否曾经这么说过,在我看来,温瑞安的确与金庸的距离太远了。如果金庸是一座山的话,温瑞安顶多就是一座小土包。我想他是想融合金庸与古龙二者的特色于一家。他与古龙“一样”,喜欢用短句,一句话,几个字就组成了一段话,也像古龙一般,时不时编排一些惑人的警句,以期收到情节突兀、摹状深刻的写作效果。可是画虎不成,我强烈得不喜欢这种照抄的格式。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写作也一样。温瑞安不但照搬古龙的短句格式,也像古龙一般写“名言警句”。果然,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篇题为温瑞安妙语的帖子,荼毒之广,令人心惊。可能是温瑞安正在学习阶段,所以模仿别人也可被原谅。可是他毕竟已经有了这么多作品了,甚至还可分为“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等十多个系列。我想如果是模仿,也该够了。我看的是《神州奇侠系列》,大侠萧秋水的故事。看了几本,实在看不下去了。此刻,我方才想起了古龙的好处。现在重新再读古龙的时候,看法已不再像从前那么偏颇。呵呵,看来,读温瑞安也让我懂得了看待一个作家一定要全面。在《神州奇侠系列》里,有两个活宝喜爱斗嘴,也能让人笑一笑。可是,我又想起了了可爱的桃谷六仙还有少年石破天。比起这些笑话大家来,那两个活宝便小巫见到大巫了。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金古,金庸可形容为“大”,古龙可形容为“奇”;温瑞安兼采两家之长,却显得一无“大”,二不“奇”,令人惋惜。看温瑞安的样子还年轻,希望他可以做出突破。
司马翎
我读黄易的小说在温瑞安和司马翎之前。黄易曾说过,“金庸对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活现纸上;司马翎则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大胆直接、卓见哲理、俯拾即是……他们都各自创造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有血有肉的武侠天地!”可见黄易对司马翎的推崇程度。因此我下载了之前并不曾听说过的司马翎的作品。与古龙相类似,司马翎的作品也可根据创作时期分为前期和后期,而后期的作品尤其体现了所谓司马翎对人性的刻画之“神”。这是一个我看过一篇后就不想再读其他作品的作者。并不是我厌烦他的作品,而是太累。看他的作品,有点像以前看外国翻译过来的书。不同的是,看国外的翻译作品,是语法习惯上拗口;看司马翎的作品,则是大段成篇的对人性的描摹,不晓得是太冗长还是太艰深,脑袋是在承受不了。于是,我在看他的作品的时候,学会了“一目十行”的功夫。这应该就是普通读者与作家的关注点的不同罢。读者关心的是故事情节如何夺人耳目;作家如黄易者关心的则是如何从中学习。如果黄易所说不差,司马翎的刻画功夫的确是高人一筹。我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一位作家,无论是写武侠的,写正史的,还是写其他方面的,有如此高明的描摹人性的功夫。小说里的重要人物,能够纯粹通过说话进行精神方面的较量。以至于我认为司马翎笔下的人物肯定都是天才。写武侠至于如此大费周章吗?金庸古龙写过从来没有过如此“费脑力”的人物,但是他们的作品远比司马翎要受读者欢迎。看来,司马翎的作品或可以做作家们的心理学教材,却成不了读者群众受欢迎的作品。不过这正是司马翎独特的高明之处。起码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在人性刻画方面如此出众,冗长也好,绝妙也罢,没有人可以轻易地胜过司马翎。如果有一天我要写武侠,司马翎一定是一个不得不选的心理学老师。突然有个疑问:温瑞安学金庸、学古龙,怎么没有学司马翎呢?我的答案是,司马翎太难学了。我不清楚司马翎的人生经历,可能是他经历了一般人没有过的痛苦经历,养成了小心翼翼的作人习惯,从不轻易地相信别人,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双看透世事沧桑的火眼金睛,于是他的作品也带入了他无奈的人生经验;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是心理学的大师,运用心理学来描摹人性,在他来说是驾轻就熟,于是开辟了武侠小说的新境界。司马翎可以“大师”来称呼。
黄易
黄易是在金庸之后第二个让我爱不释卷的作者。我最喜看的是他的《大唐双龙传》和《寻秦记》。《寻秦记》引人入胜的是他的写作手法,以今入古,实在是太意外了,而且这意外不仅仅是一时一事,在整部书里,几乎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出来。而《大唐双龙传》,两个打不死的主角,屡败屡战,以战养战,卓异的先天资质加上后天离奇的坎坷经历以及不息的努力奋斗,终于成功。黄易能算得上是经典的也就这两部了,其他的大多涉及科幻以及现代题材,没什么意思。《大唐双龙传》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武功,最不可思议的是徐子陵的结印功夫。这部书完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末吧,那时候日本的《火影忍者》还没有出现,所以结印功夫应该算是黄易的首创。我对佛家文化甚不了解,手印文化可能属于佛教文化的一支吧。但不论怎么说,能把这种手形变幻化在武功里面运用,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我觉得,如果《大唐双龙传》不涉及政治会更好一些。我认为,武侠小说不应该把正史上的人物随便拉进来。小说里,李世民摇身变为武林高手,可以和神功初成的寇仲徐子陵相提并论,属于一级高手的行列;而李元吉、李建成、李渊犹胜,乃是特级高手的级别。这无疑贬低了小说的“可信度”。虽然武侠小说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但他毕竟有自己生存发展的原则,读者对武侠世界的憧憬也基于这些原则之上,如果作家们随意破坏这些原则,很容易会导致读者对作家所营造的武侠世界的不信任。寇仲的心跳得快了一下,李世民竟然能够听出来,说出来谁能相信?黄易的新作《边荒传说》里,刘裕竟然是如此高明的武学大家,更加没有人肯相信了,除非不知道刘裕后来是皇帝。而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成吉思汗只精于骑射,朱元璋常遇春仅仅会武而已。这与正史差别不大,所以读者都相信。因为这个缘故,对《边荒传说》,我始终提不起兴趣看下去。《边荒传说》编得比《大唐双龙传》差远了。《大唐双龙传》第二个缺点是卷帙浩繁,冗溺不堪。整部书竟然六十三卷,每卷十三章。太可怕了。有一千万字吗?应该有吧。真是不可想象。可能比金庸所有武侠小说的字数加起来还要长吧。黄易简直就是个怪物。这样的写法,有好有坏。好处是,读者可能尽情地徜徉在作家为读者所创造的武侠世界里,不必担心这个世界很快走到尽头,但必须以作品的质量作为前提。如果是粗制滥造的作品,有谁会愿意糟蹋自己的时间呢?坏处是,作品累赘不堪,结构不紧凑。写小说,一方面是为了塑造作家心目中理想的人物,另一方面是揭露一定社会一定制度下人类的生存状态。作品的内容长度能够恰如其分得表达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就足够了,何必硬要编排无谓的故事来“哄骗”读者呢?如果时间太多,不如创作其他类型的作品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生涯,一棵树叶子再多,也仅仅只是一棵树,它终究变不成森林。看看金庸的作品以及他笔下的那些性格迥异且神态丰富的人物们,以射雕三部曲为例:郭靖、杨过、张无忌,大仁大义有之,桀骜不驯有之,温厚端方亦有之。反观黄易的作品,这些能够数得着的人物,太局限了。寇仲霸气,徐子陵淡泊,仅仅如此;而燕飞则沦于楚留香之流,刘裕更加没有什么性格,乏善可陈。唯一能称赞的仅仅是故事编得好又长,能够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只有娱乐性,没有深刻得可打动人心。难道黄易也想学倪匡,挣点稿费作富翁?
橙子
baitu
现在的大陆新武侠局面很好,有很多优秀作家。比如沧月、小椴、时未寒、方白羽、杨叛、盛颜、碎石、凤歌,这些人都是青年武侠作家,开创了新局面。时未寒和方白羽来我们学校演讲的时候,阐述了武侠发展之路,现在时隔繁荣的时代。
原贴:当代著名青年武侠小说家
Patience
小说类:都梁系列(血色浪漫,亮剑,狼烟北起),粉红四年(大学生活类),流浪中国,狼图腾,平凡的世界
传记类:正在看曾国藩传
好书很多,就推荐这几本
kongkongyeye
乐芊芊
1004娜娜
hanyue
你是开玩笑吧?梁羽生不算家喻户晓,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四人,被称为武侠宗师,武侠文学中地位崇高,可以说是新派武侠的代表人物。
梁羽生,继承传统武侠章回体的写作方式,提倡“以侠论武”,改变以往的仇杀套路,加入了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元素,开创新派武侠之先河,而金庸作品,也是在梁羽生武侠的理念上,发扬光大的。
他一生之中,作品多达30余部,远超金庸大师15部作品,但还是比不上古龙大师。梁羽生的作品很多耳熟能详,被搬上了大荧幕,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牧野流星》等。
曾记得香港电影《白发魔女传》,林青霞一袭红衣,满头白发,塑造了冷血女魔头练霓裳,与张国荣主演的卓一航之间的爱恨纠葛;徐克执导的《七剑下天山》中,七位绝顶剑士和烽火连城之间的征战,让人记忆犹新。
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创新风,从五十年代开始在报纸上连载,新派武侠自此崛起,后由金庸发扬光大,与古龙和温瑞安一同,将武侠推到了巅峰。
年轻之人,只知金庸、古龙,也许是其作品,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更多的是电影、电视剧改变诸多,而梁羽生和温润安影视改编略少而已。
但在八九十年代,梁羽生和温润安谁人不知,《白发魔女传》和《四大名捕》更是武侠佳作,让人深深沉寂。
现今,梁羽生、金庸、古龙三位大师,已经逝去,温润安也已封笔,但他们的作品,仍然在传阅,这是给我们留下最好的礼物。
米米
polo1974
小薇薇
小肥King是恶魔耶
关注abc
lucy_咲
lvivien
8岁那年,查良镛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琴剑二侠”的行 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是查良镛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之后,查良镛到 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
15岁时,查良镛编写的给投考初中者一书出版,畅销省内外,初露才华。
17岁时,查良镛做出了一件叛逆之事:写一篇题为阿丽漫游记的文章 贴在学校墙报任影射学校的训导主任。
查良镛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抗战后期,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 学校外交系。查 良镛看不惯一些国民党职业学生在大学里横行霸道,整人打 人,于是“行侠仗义”,打抱 不平。谁知,他的“侠举”惹了祸,校方勒令他 退学。“查少侠”只好离开校园,浪迹江 湖…… 1948年底,查良镛被派往香港大公报工作。“身无分文走香江”的查 良镛从此就得靠 自己的双手打天下,而他与大公报几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 此开始。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圆自己的外交官之梦,查良镛毅然抛妻离职,北上 京都再敲“外交 官之门”。由于种种原因,查良镛最后只好垂头丧气地南回香港.1955年在《新晚报》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72年9月《鹿鼎记》连载完结,金庸宣布封笔。20年间先后完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成为武侠小说的典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qihu0913
pixyly
金庸先生的小说不仅人物鲜明,更是人情味十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先生用他生花妙笔写下不朽巨著,是武侠中最多搬上影视的。名列榜首当之无愧。
古龙的小说把西方的推理成功溶入作品中,至使玄念叠起,不看完绝不罢手。他提出的“无招胜有招”比金庸更早几年,可见排在第二也不为过吧。
梁羽生为新派武侠小说的缔创者,他的小说宣扬一种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更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因此我把他排在第三。
黄易是古龙逝去,金、梁封笔后,一肩扛起武侠中流的人,他把玄幻的世界带进了武侠。使武侠走入一个全新的天地。第四是当仁不让的了。
司马翎的小说,情节动人,金、黄的许多情节也借鉴了他的作品。只是他文笔稍嫌不足,否则成就可直追金庸。
温瑞安继承古龙的笔法,甚至更为诡异,而也正是太过新奇,比之大宗师稍逊。
moto77
毛毛_miaou
另外,我也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可以的话,交个朋友?
原贴:当代著名青年武侠小说家
陈安哲哲
原贴:当代著名青年武侠小说家
星语
天航——他写的比较适合青年看。例如三分球神色手(连载中,第六部已出售)。这是现代的武侠小说。(比较受香港的学生喜爱。目前只在香港&台湾出版。)
乔靖夫——他是写野狼派小说。新作《武道狂之诗》十分好看!目前还在连载!已经出到第六部了!本人十分喜欢!
以上都是本人比较喜爱的作者。尤其是乔靖夫,写打斗、动作之类的写的很真切,很吸引人。很热血,很讲情义的。
其实九把刀的作品还好喇。不过我觉得比武侠小说的话,没有乔靖夫的好。(纯属个人意见,只供参考。)
原贴:当代著名青年武侠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