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有哪里能下啊?
山西山药蛋派作家
carolwj
为了支持广大作者能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保证作者的相关利益,派派论坛在今日作出重大调整,永久关闭小说下载版块,派派今后将重点发展小说推荐、小说评论以及原创小说等,请大家能给予理解与支持,派派的发展离不开大家。
注:本次版块调整并不影响推荐组,原有推荐组将保留,派派开设有小说推荐版块,允许推荐他站作品和链接。
这是派派今天改版时所发的公告
我估计是因为小说下载版块的关闭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现在派派仅有小说推荐和部分保留下来的板块能开启,但已经下载不能了
原贴:派派小说
米米小叶子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新感觉派小说在30年代上海的勃兴,是与上海现代化进程同步的。地处长江口岸的上海,拥有宽深的黄浦江天然港湾,连结着通向世界各地的海运,这就从地理环境上为上海提供了成为现代都市的天然条件。同时,上海有许多外国租界,这种多元化格局的租界,使它几乎是十分自然地、毫不困难地就和国际接轨,成为“东方巴黎”,成为一个典型的现代国际大都会。茅盾曾对当时上海现代特征的都市生活作了如下描绘:围绕城市的工厂区烟囱林立,工厂充塞噪音与污浊空气,疲惫的工人连续操作十二小时,南京路国货市场景气繁荣,隐藏背后的是外国工业、金融资本和原料输入,外滩一带银行区构成了全国的枢纽,国家银行和公债市场的证券交易一片忙碌,跳舞场在展露纤腰粉腿,豪华电影院正开映欧美现代生活片,城市的时髦风气在向内地蔓延、渗透。这里充满了资本主义的消费、欲望和享乐,渗透着中西方所共享的现代素质。
这一点在新感觉派笔下常常显露出来,刘呐鸥的小说场景涉及赛马场、夜总会、电影院、大旅馆、小轿车、富豪别墅、海滨浴场、特快列车等现代都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穆时英所追求的是烂熟的都市文明,是“白金女体的塑像”,是圣处女的风情,是笼罩着薄雾的秋巷,是爵士狐步舞,是用各种彩色和旋律交织成的美。
新感觉派作家最初登上舞台时,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导致了传统文化的崩溃,传统生活习惯的颠覆以及民族自尊的破碎,使得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陷入了社会的紊乱、生活的不安定、政治上的不满之中,他们由此产生种种颓废、逃避、自哀自怜的灰色情绪之中。再加上这时“五四”新文化运动面临退潮而产生分化,思想界呈现苦闷和无奈。革命对新感觉派作家来说是不相适宜的,表现在作品中就是荒诞、畸形、非理性的都市生活,其中隐含了他们对社会、人生、人性的怀疑。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欣赏走向模仿的的结果,是西学渐结出的果实,可以说,没有大规模的对外学习和引进,没有文学现代化进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也就不会有新感觉派的存在。所以说,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来看,新感觉派这个独具特点的流派的产生既涉及地域文化学和人文地理学,也涉及中西文化冲击交融的异质和不平衡性。
新感觉派作家生活在30年代的大上海,从旧时代的繁荣直接接触现代西方文明;腐化的、凝滞的、濒临灭绝的身躯被注入了变幻虚浮的金融灵魂。都市生活的长期熏染,使他们熟知都市发达的商业文化和成熟的欧洲生活方式,洞悉都市人群在物欲诱惑下的内心世界,以及被生活挤压、抛弃,因而寂寞、悲哀的精神体验。对于现代都市生活,他们的感受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欣赏甚至沉溺于都市的醉生梦死,另一方面他们对都市的精神沉沦与堕落又心存不满,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纷纷拿起笔,用文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都市诸种人生的印象与感觉。
但基于都市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价值观念,新感觉派作家无法用传统的思想和传统的表现手法来展现现代都市的丰富多彩与光怪陆离。于是,他们主动运用西方全新的观点、主张、方法、技巧表达他们对都市的新感受和新体验。因此,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段落叠加、无标点写作等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被新感觉派作家充分使用。如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中关于华东饭店的描写就运用一字不改的段落重叠来直接表现都市生活的疯狂与堕落。
Jina Gu
为了支持广大作者能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保证作者的相关利益,派派论坛在今日作出重大调整,【永久关闭小说下载版块】,派派今后将重点发展小说推荐、小说评论以及原创小说等,请大家能给予理解与支持,派派的发展离不开大家。
就是说,以后再也木法在派派下载小说了T T
原贴:派派小说
harrison_
“表现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倾向最先出现于绘 画领域。1905 年成立于德国德累斯顿的一个画家集团 “桥社”以及1911 出 现于慕尼黑的另一个画家集团 “青铜士”是表现主义的先驱,“青铜士”集 团中的康定斯基是表现主义绘画中的杰出大师。
1914 年前后表现主义文学运 动在德国兴起。它首先出现在戏剧领域,最早的两位表现主义作家是盖欧尔格·凯撒【主要作品有: 从清晨到午夜(1916年)、 煤气 (1918—1920)、珊瑚(1918)、并存(1923)、谣传(1924)、 士兵塔纳卡)(1940)、《八音盒)(1943)】和 思斯特·托勒【主要作品:《转 变 (1919)、 群众与人(1921)、 机器破坏者(1922)、 亨克 曼(1923)】。也有人认为:表现主义作为文学流派尽管出现在 1914 年前后的德国,但表现主义的先驱可追溯到瑞典作家斯特林堡 (1849—1912)。他的鬼魂奏鸣曲(1907) 情节怪诞,人鬼同处一室,是表现主义 和象征派的共同源头
。
一战后 (20 年代),是表现主义的鼎盛期。在捷克,有恰佩克 (1890—1938),代表作 万能机器人;在奥地利,则是卡夫卡,在美国,有表现主义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 (1888—1953),作品有 《天边外》、榆树下的家毛猿、玛斯王、悲掉等。
20 年代末和30 年代初,表现主义 开始衰落,但它对后来的文学,尤其是50 年代产生的荒诞派戏剧有很大 的影响。
首先提出荒诞派戏剧这一流派概念的,是英国文学批评家马 丁·埃斯林。在其 《荒诞派戏剧》一书中,他首次给这个流派冠以“荒诞派” 名称,改变了人们以往将其笼统地称之为先锋派的情况。荒诞派作为一种文学潮流,最大的成就在于戏剧,其代表作家如下
在法国的是
1 ,塞缪尔·贝克特 (1906——),爱尔兰人。最著名的即1952年的《等待戈多》它不是荒诞派戏剧的第一个剧本,却最先引起了轰动,使之名声大振。除此之外,贝克 特的剧作还有 结局(1957)、哑剧(1957)、倒下的人们(1957)、 克拉普最后的录音带(1959)、 尸骸(1959)、 啊,美好的日子 (1961)、 卡斯康多(1963)、 哑剧(1964)
2 ,尤金·尤涅斯库 ,罗马尼亚人。代表作秃头歌女(1950), 另外的剧作有《椅子(1950)阿美迪式脱身术(1954)、《新房客》(1957)、 《犀牛》(1959)、 饥与渴(1966)、 可怕的妓院(1974)等。作品大致用支离破碎、荒诞无稽的舞台形象表现物质对人的压迫。
3, 阿尔图尔·阿达莫夫 (1908——1970),生于高加索。受二战创伤甚大。作品,滑稽模仿。侵犯(1950)、大手术与小手术(1950)、塔 拉纳教授 (1953),以及 弹子球机器(1955)。
4 ,让·热奈 (1910——1986),法国人。1947年,他 创作 女仆获得极大名声,还有严加 监视 (1951)、 《阳台》(1956)、 黑奴(1959)、 屏风(1962)
在法国之外的是
5,哈罗尔德·品特 (1930——),英国戏剧家。作品有《送菜升降机》 (1957)、生日宴会》 (1958)、 看管人(1960)、 《侏儒》(1961)、 搜集证据(1962)、 茶会(1965)、 虚无乡(1975)等
6 爱德华·弗兰克林·阿尔比 (1928——)美国剧作家。1958 年,他写作 《动物园的故事》,1960年搬上舞台后,引起轰动,是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代表人物。这之后,又创作了 贝西·史密斯之死 (1960)、 《美国梦》(1961)、 谁害怕弗吉尼亚·吴尔夫?(1962)
以上人名,作品名的翻译或与其他的不同。
上面的介绍是我根据几本文学史编辑的,所提到的作家中我只片段的接触过卡夫卡,斯特林堡,尤金·奥尼尔,因此,具体的总体评价就谈不上了。我看过《荒诞派戏剧选》和相关的资料,像《等待戈多》结局啊,美好的日子大手术与小手术《新房客》秃头歌女《犀牛》阿美迪式脱身术女仆弹子球机器谁害怕弗吉尼亚·吴尔夫?等皆是珍品。荒诞派的剧作要是有可能,应该是每一篇皆看的,滑稽可笑和恐惧心酸,异化和无路可去,唯有如是形容了
老兄看过卡夫卡了,可以去看下尤金·奥尼尔,在我心中,他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
希望有所帮助
wangqingellie
有太多太多了,稍微列举一下吧。
江戸川乱歩 代表小说人物 明智小五郎
横沟正史 代表小说人物 金田一耕助
松本清张 代表小说人物 三原警部&鸟饲刑事
西村京太郎 代表小说人物 十津川警部
山村美纱 代表小说人物 キャサリン・ターナー
夏树静子 代表小说人物 弁护士 朝吹里矢子
森村诚 代表小说人物 一栋居弘 一良刑事
赤川次郎 代表小说人物 三毛猫ホームズ
内田康夫 代表小说人物 浅见光彦
东野圭吾 代表小说人物 加贺恭一郎刑事&汤川学助教授
宫部みゆき 代表小说人物 霊験お初
这些作家,书店里卖的都不错。
花花镜界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新感觉派小说在30年代上海的勃兴,是与上海现代化进程同步的。地处长江口岸的上海,拥有宽深的黄浦江天然港湾,连结着通向世界各地的海运,这就从地理环境上为上海提供了成为现代都市的天然条件。同时,上海有许多外国租界,这种多元化格局的租界,使它几乎是十分自然地、毫不困难地就和国际接轨,成为“东方巴黎”,成为一个典型的现代国际大都会。茅盾曾对当时上海现代特征的都市生活作了如下描绘:围绕城市的工厂区烟囱林立,工厂充塞噪音与污浊空气,疲惫的工人连续操作十二小时,南京路国货市场景气繁荣,隐藏背后的是外国工业、金融资本和原料输入,外滩一带银行区构成了全国的枢纽,国家银行和公债市场的证券交易一片忙碌,跳舞场在展露纤腰粉腿,豪华电影院正开映欧美现代生活片,城市的时髦风气在向内地蔓延、渗透。这里充满了资本主义的消费、欲望和享乐,渗透着中西方所共享的现代素质。
这一点在新感觉派笔下常常显露出来,刘呐鸥的小说场景涉及赛马场、夜总会、电影院、大旅馆、小轿车、富豪别墅、海滨浴场、特快列车等现代都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穆时英所追求的是烂熟的都市文明,是“白金女体的塑像”,是圣处女的风情,是笼罩着薄雾的秋巷,是爵士狐步舞,是用各种彩色和旋律交织成的美。
新感觉派作家最初登上舞台时,由于社会的急剧动荡,导致了传统文化的崩溃,传统生活习惯的颠覆以及民族自尊的破碎,使得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陷入了社会的紊乱、生活的不安定、政治上的不满之中,他们由此产生种种颓废、逃避、自哀自怜的灰色情绪之中。再加上这时“五四”新文化运动面临退潮而产生分化,思想界呈现苦闷和无奈。革命对新感觉派作家来说是不相适宜的,表现在作品中就是荒诞、畸形、非理性的都市生活,其中隐含了他们对社会、人生、人性的怀疑。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欣赏走向模仿的的结果,是西学渐结出的果实,可以说,没有大规模的对外学习和引进,没有文学现代化进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也就不会有新感觉派的存在。所以说,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来看,新感觉派这个独具特点的流派的产生既涉及地域文化学和人文地理学,也涉及中西文化冲击交融的异质和不平衡性。
新感觉派作家生活在30年代的大上海,从旧时代的繁荣直接接触现代西方文明;腐化的、凝滞的、濒临灭绝的身躯被注入了变幻虚浮的金融灵魂。都市生活的长期熏染,使他们熟知都市发达的商业文化和成熟的欧洲生活方式,洞悉都市人群在物欲诱惑下的内心世界,以及被生活挤压、抛弃,因而寂寞、悲哀的精神体验。对于现代都市生活,他们的感受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欣赏甚至沉溺于都市的醉生梦死,另一方面他们对都市的精神沉沦与堕落又心存不满,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纷纷拿起笔,用文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都市诸种人生的印象与感觉。
但基于都市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价值观念,新感觉派作家无法用传统的思想和传统的表现手法来展现现代都市的丰富多彩与光怪陆离。于是,他们主动运用西方全新的观点、主张、方法、技巧表达他们对都市的新感受和新体验。因此,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段落叠加、无标点写作等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被新感觉派作家充分使用。如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中关于华东饭店的描写就运用一字不改的段落重叠来直接表现都市生活的疯狂与堕落。
耳击光軍
出走的勇气
小白198466
原贴:派派怎么双开
domotopu
原贴:派派怎么双开
amyaamy
原贴:派派怎么双开
teq452
原贴:派派小说后花园激活码
淡水鱼Judy
靓果果
美丽心情甜
最早描述山西的地理状况应该是巜左传》,公元前623年,楚国的军队正在嶲地背后驻扎,晋文公担心他们来偷袭晋国,又听到童谣“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足谋。”晋侯更加担心了。子犯进谏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意思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你还当心什么?
说实话,晋国称霸春秋,山西的表里山河给了晋侯许多自信,而三家分晋才给了秦国东图一统的机会,几百年间秦晋在黄河两岸"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地来回折腾,谁也占不了上风。
自然地理上山西处在中国第二级台地黄土高原的东部,在其最东部是从东北方向延绵而来又向南延伸的太行山脉,西部是由北往南的吕梁山脉,所谓“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而这两条山脉之间是一连串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等五大盆地。这些山脉及两山之间的众多盆地使山西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貌。而环护着这两山一川的即是从天而来奔腾汹涌的母亲河——黄河。
在中国所有省份中,山西的省界最能体现"山川形便"的特点。它西边以黄河跟陕西划界,东边以太行山跟河北河南划界。地理决定了它的边界,这两大地貌基本上就决定了山西的区域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地块。在这个地块以内的,就算分开,也是暂时的,迟早会形成一个大单元。从地缘政治角度讲,山西就是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所以我们的祖先最先选择了这里,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南下雄视中原又能一图天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一家就是从太原出发夺的天下。所以山西也有龙兴之地一说。
原贴:山西的地理状况如何?
浅浅不想睡
山西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太行,太岳,中条环顾全境,一条汾河水纵贯南北。雄关,险境数不胜数。在地图上看像一条蚕虫,所以古时人们普种桑麻,山西又是兵家历来必争之地,兵据娘子关可熊视冀中平原,占据大同则可以掌控整个内蒙河套大地,从高高的上党发兵整个中原就如囊中之物。而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又保护着晋地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所以就有多次从山西向外移民,就有了洪桐大槐树。
原贴:山西的地理状况如何?
七彩祥云
三晋之地,洪洞大槐树下是我们遥远的家。它在蒙古高原南缘,北有恒山,东临太行,西滨黄河,南有中条山,在如此广大的富集厚达百米的黄土层,一条汾河自北向西南流入黄河。因人类开发较早,森林草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南部沟壑纵横,岩体破碎的山岭众多,加之干旱少雨,植被稀疏,不利于农牧业生产。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因受蒙古高原冷空气影响,北部酷寒,春秋温差大,多风沙而干旱,夏季降水集中,主要在七、八、九月份。盛产小米红枣等农副产品,饮食习惯偏微辣,好吃醋,面食为主。
原贴:山西的地理状况如何?
米花妈
山西,东踞太行以凌河北,西隔黄河以窥陕西,北凭长城以据凶胡,南望中原一览无余。自古以来,此地英雄辈出,天命眷顾。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春秋时期,晋国拳打戎狄脚踢秦楚,会盟中原,诸侯咸服。西晋末年,匈奴刘渊、羯族石勒等胡人英雄逐鹿中原。隋末李渊经营太原夺取天下,李光弼据守晋阳平定安史之乱。五代时,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相继节度河东,建立唐、晋、汉。直至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太原,火烧水灌,龙气消散。纵观历史,山西对外可四面出击,为天下必争之地。然而,由于地瘠民贫,粮草不丰,不可成为京畿之地、统治中心。
原贴:山西的地理状况如何?
桃夭
地理状况包含的内容太多,有地形地貌、山川走向、河流湖泊、气候环境、土地特征、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多个层面,主要说下山西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气候。
山西境内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都有分布,但最明显的是山地和盆地,基本是山地纵贯全境,占全省总面积的80%,且多是南北条形山脉,在这些山脉之间又分布有条形盆地,盆地之内有小型平原,山西大部分城镇都分布在这些盆地之内。
再看一下山西的水文特征,山西整体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虽然发源于山西的河流比较多,比如汾河、滹沱河、沁河、漳河、桑干河等,但这些河流一部分汇入黄河,一部分汇入海河,省内存留的地表水相对比较少,且山西的地形相对缺乏大型的水利湖泊,所以是缺水省份。
最后说一下山西的气候环境,山西本身处在华北,且不是沿海地区,气候相对干燥,春季还有可能受西北部来的风沙影响,不过自然环境影响不大。山西前些年工业生产,环境长期污染严重,因为山西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本身城市就位于盆地,四周山脉阻挡,加上工业属性中煤化工占比大,产生的污染物更多。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原贴:山西的地理状况如何?
马脚车尘
关于山西,地理上非常有特色:
从上面俯视山西地图,它呈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但是如果我们看山西的地形模型的话,看它的东西纵切面,它又呈现“凹”字形,为何?因为山西“左手一直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中间是汾河谷底,两山夹一川,正好凹下去了。
山西又称河东,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黄河划定了其与陕西边界,太行划定了其与河南河北交界。
山西境内表里山河,地形易守难攻,历来兵家用武之地,晋文公在此称霸,北魏和唐朝龙兴之地,五代中有四代都发迹在这,还有北汉也建国于此。后来的阎锡山在此统治几十年,也有地利优势的原因。
由于历史悠久,山西境内名城、名山、古迹众多。太原古称晋阳,有晋祠名胜。大同古称平城,有云冈石窟。长治古称上党,为古战场。关羽是运城人,还有平遥古城,各种晋商大院等。北岳恒山有悬空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还有山西洪洞大槐树。。。是许多人的根。
山西地底下有闻名于世的煤,多得跟不要钱一样。
山西境内大部分为黄土高原,但许多地方土质与陕西不同,因此窑洞不像那里那么多。黄河最大支流汾河纵贯南北。
山西铁路,向东走有石太线,向北有京原线,同蒲线纵贯南北。
原贴:山西的地理状况如何?
KT没有猫
一,表里山河。个人觉得算是北方的四川吧。盆地地形。从军事防御来说很不错,但从发展经济来看,不算优势。尤其是挨着几个平原省份。资源和要素会自然流向成本低的省份。这是一。
二,盆地地形,加上地处北方,冬天取暖季的大气污染问题几乎无解。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多天然气供山西煤改气,一个京津冀煤改气都几乎把天然气价格搞翻天,山西?谁会下力气去治理,更何况本地煤炭跟不要钱似的。
三,交通方面,整体偏北,干线铁路和高铁基本都擦肩而过了,不会绕道山西,又是一个劣势。北边只有地广人稀的内蒙,和极度贫穷的外蒙,口岸经济或者通道经济完全没戏。
若干年内,看不到特别明朗的前景,以上。
原贴:山西的地理状况如何?
唯美互动/刘
山西省地形比较封闭,西面和南面为黄河,东面太行山,北面山峦起伏有长城为依托,进可攻近可守。历史尔朱荣,高欢以此为依托而发迹。河东节度使李纯勖建立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建立后晋,河东节度使刘崇佑建后汉,北汉都晋阳。元元天下大乱,唯山西地形封闭未受战乱影响,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从山西洪洞先后移民二十多次。民国时山西军阀阎西山统治山西数十年,出可以参加中原大战,退可以自保,凭借地理优势纵横民国数十年。
原贴:山西的地理状况如何?
xjtxm
四面天险,陆地航母
史记·晋世家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周成王即位时还是个孩子,一次他与弟弟叔虞做游戏,将一枚桑叶(一说为梧桐叶)剪成的形状递给叔虞,说:“我封你为侯。”在场史官马上请周成王正式举行封立仪式。成王说:“我闹着玩呢!”史官说:君王无戏言!于是,叔虞被封于王畿以北的晋水之阳,号曰唐,后为晋。
篆书、金文、甲骨文中的唐
▼
我们常说“唐尧、虞舜、夏禹”。唐,是比晋更古老的地名,也是晋的前身,传说古唐国是尧所在。赫赫有名的唐帝国,也跟这个地名,跟山西大地密不可分。李渊,在隋朝被封在晋故地晋阳(太原),称“唐国公”。
明代确立的山西版图,大体保持了古晋国范围。很多山西人,今天依旧愿意将山西的轮廓看作“一枚桑叶”。说来也巧,诸列大山夹缝中,几个盆地呈东北—西南向排布,正好连成了叶子的“叶柄”与“主叶脉”,省府太原,位于正中间,两边则分别是向西南而流的汾河,向东北流去的桑干河;叶子两端,一端是运城地区——上古时期山西文明中心;一端是大同地区——北魏早期的都城,明代的北部防御中心、大明陪都。
不知是天作,还是人为之设
太原居然正好位于西安、北京
中国不同时期两大政治中心
的中点位置
制图 @ 公子羽
▼
乱世的时候,山西也出过都城。南北朝,北部的大同做过短暂的北魏都城。隋炀帝即位前的身份是“晋王”,李渊父子则是在晋阳(太原)起兵反隋,北朝高欢父子则干脆定都晋阳(太原),五代时候北汉定都太原。从秦汉到明清,从长安到北京,由西向东,画了一个长长的弧,恰好绕山西转了半圈。
唐之前,山西是中原都城的东部防卫地带。到了明代,它又成了帝国中心的西部防卫区域。考察山西关隘时,山西作家鲁顺民先生惊异地发现:明以前的城池大致背西向东,显然是为了拱卫黄河西南岸的关中;明代关城则无一例外背东向西,显然是为了拱卫太行山以东的北京。
山西的地形,山地与盆地,大河与关隘,就像是被高端机器设计出的零件,总能出现在它该出现的位置。几大主要盆地,连成走廊,当关中或北京告急,这里的奇兵,可以从盆地中走出,直奔京城。它本身,则更像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停泊在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之间。无论都城在哪里,它都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侍卫。
这是我的发现,或许是个纯属巧合的现象:山西的主要山脉的脊线,连起来——无论上北下南,还是上南下北,都能描出一个“臣”字,这也吻合了山西扮演的“拱卫者”角色。
这桑叶,如一叶巨大的扁舟,如一艘不沉的航母,停泊在中原与塞北之间。
各种字体的“臣”
▼
面对北京,它是“臣”
制图 -大地理馆
▼
面对西安,它还是“臣“
制图 -大地理馆
▼
难倒连山河都要,以汉字密码立下诅咒,来设定山西的命运吗?
或许,只是巧合吧。而现实中的山西,的确承担了这样的使命
方形,这个神奇的平行四边方形,四面隆起、中有起伏,这让我想到了城池。
城的出现,是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所有的古老文明,都从建城开始。所有的文明古国,也都有自己的城市……一个族群人口再多,地域再广,如果没有城市,那也只是部落或部落联盟,不是国家。——《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浑厚的城墙,古朴的城门
把王宫、街市和乡村联系起来
古老的文明就这样
在一片蛮荒中诞生
图片来源:@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插图
▼
城池
城墙和护城河的合称
中国古代建城
四围有城垣及护城河
城池,后来用于泛指城市
▼
北宋都城汴梁城
其平行四边形的格局
与山西版图极为吻合
现实中的众多城池
不过是山西这座巨城的
缩小版而已
▼
山西,正是一座四面天险的巨型城池。
北面,管涔山脉与长城雄关结合;东面,巍巍太行与峡谷碍口相伴;
西面,吕梁山脉与黄河天险把关;南面,中条王屋与黄河天险并行。
山与长城,铸就了高不可攀的城垣;黄河,则是天然的大型护城河。
内部,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长治盆地,相对整个山西,又是一个个缩小版的城池。
山西这样绝妙的作品
除了造物主
谁还能完成得如此天衣无缝?
制图-大地理馆
▼
这样的一座大航母,虽然如铜墙铁壁,但并非完全封闭,它是一个有机体,四面虽然皆是屏障,但都留出了出口。这些出口,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更多来自上天的赐予。西南、东北各有一道大门,中间为走廊。也就是说,山西这座巨大的城池,这艘巨大的航母,既坚如磐石、又对外联通。
四面虽然都是天险
北面有关口
东面有峡谷
西面有渡口
南面西段魏有渡口、南面东段有峡谷
封而不闭的山西
制图-大地理馆
▼
北面,管涔山脉与长城在山口间留出了一个个关口;西面,黄河支流从吕梁山间流出,在山河间形成了一个个渡口;南面,中条山与王屋山,依然有支流从山中冲出,汇入黄河,形成通航渡口;东面,太行山中的海河支流,横切太行,形成了一条条古道,最著名的当属“太行八陉。”
清末,山西出现了第一条跨省铁路——正太铁路,也就是从正定府到太原府的铁路,这条铁路后来拉出了河北省会——石家庄。太行山绵亘南北,将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分割开来。同时,东出、南下的河流与造山运动相约,在太行山上留出了道道裂缝,裂缝最明显的地方正是“八陉”。“太行八陉”中的第五陉—— 井陉到太原距离最短。正太铁路,就选择了这条古道。
正太铁路东起石家庄,西至太原,全线共设有35 个站。全线东西各有一小段是平坦如砥的平原,其余路段都是峰回路转的山区。从华北平原西缘的石家庄向上仰望,虽然这里是太行山中比较低矮的一段,但依旧像是面对一道高高的城墙。这样一条铁路,就是这样“攀爬”着进入太原这座城池的。
山西老百姓有谚语:“朱修长城李修庙”,朱说的明代,李说的是唐朝。明朝成为最热衷修筑防御工事,最豪华的工程就是塞北的明长城了。明长城防御体系共有九镇,山西一个省占了两个。当时的镇,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各设总兵官进行镇守。宣府、大同两镇的长城,大致就是今天山西、河北与内蒙古的行政区界。跟别处不同的是,山西北边的长城有内外两道,而且还沿着太行山,修了一道。大同镇,有一道长城;山西镇(也称太原镇)长城则以偏关、宁武关、雁门关为中心构建了纵深防御格局——此三关是明长城“外三关”,以黄河、太行山为参照,在山西省桑叶形的版图上画了一个巨大的“丁”字。
雁门长城辖区
西起阳方口、东接平型关
以雁门关为中心
是内长城的中枢部分
18座隘口连成了340里长的边墙
北望大同盆地,南扼忻定盆地
广义上的雁门关不是孤立的
它是以内长城雁门关为核心
管辖着两翼18座隘口的庞大防御体系
包含山、陉、关、城、堡、寨等
各种自然或人工屏障
雁门十八塞形势图
供图- 杨建民
▼
有文字记载以来,雁门关地区发生过大的战役167次,几乎每场战事都决定着家国命运。最有名的就是杨家将与辽人在这里的拉锯战。无论国家的政治中心在西还是在东,它都是一个屏障——既是“三晋之门户”,又是“天下之大防”。
雁门关是大宋北边重镇,山西四十余关,以雁门最为雄固,一出关外数十里,便是辽国之地,是以关下有重兵驻守,乔峰心想若从关门中过,不免受守关官兵盘查,当下从关西的高岭绕道而行。来到绝岭,放眼四顾,但见繁峙、五台东耸,宁武诸山西带,正阳、石鼓挺于南,其北则为朔州、马邑,长坡峻阪,茫然无际,寒林漠漠,景象萧索。——金庸《天龙八部》第二十章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天龙八部》说的是辽宋对峙时期,雁门关处于两大政权的前线地区,当时以大同、北京为中心的“燕云十六州”属辽土,雁门关及以南的山西属宋土。
在山西人心目中,北面这道长城,最重要的关口除了雁门关,就是杀虎口了。晋北民歌唱道:“那不大的小青马多喂上二升料,三天的路程我两天到。这样急匆匆地往哪里赶?回口里。”晋北地面贫瘠,又多战火,贫苦农民外出谋生被称为“走口外”,又称“走西口”。西口,是相对北口而言——北口是张家口,西口就是杀虎口。
据古地图专家李孝聪考证
这张清康熙年间绘内外蒙古地图
(这里选取的是局部)
各部分不成比例
山西北部要塞“杀虎口”被标注在显要位置
过了此地向北
便是广袤平阔的前套平原
包头和呼和浩特所在
走西口民歌所唱:
“乌拉高、岗勒湾,海海漫漫米粮川”
▼
北面、东面出口陆地要塞,那西边、南边便是水上渡口。
大宋理宗皇帝开庆元年,是为蒙古宪宗九年, 时值二月初春,黄河北岸的风陵渡头扰攘一片,驴鸣马嘶,夹着人声车声,这几日天候乍寒乍暖,黄河先是解了冻,到这日北风一刮,下起雪来,河水重又凝冰。水面既不能渡船,冰上又不能行车,许多要渡河南下的客人都给阻于风陵渡口,无法启程。——《神雕侠侣》第三十三回“风陵夜话”风陵渡,山西与外界沟通的最重要渡口之一,是金庸笔下郭襄与杨过感情线索的起点。峨嵋派的第二代掌门人风陵师太,是郭襄的徒弟,法号为郭襄所取,以纪念第一次在风陵渡口结识杨过。作家鲁顺民先生曾长期关注黄河中游即蒙、晋、陕、豫四省黄河沿岸的古渡口。他在著作山西古渡口:黄河的另一种陈述中写道:
晋陕峡谷除了收纳了无定河、渭河、汾河这样的庞大粗壮的一级支流,还有大大小小水量不一的70多条支流进入。每一条支流与黄河主河道汇集之处,肯定有一个渡口存在。古渡悠悠,那是山与河早就缔结好的一个约定。凡是有渡的地方,此岸与彼岸都要相应的渡口相通相接。但是,晋陕峡谷中的渡口,往往兼备码头的功能。即沟通两岸,又联接上下游货物流转。从清代中叶开始,一直到1925年京绥铁路开通之前,从老牛湾入晋,由上游下游的关河口、河曲、巡镇、东关、裴家川、黑峪口、罗峪口、碛口、军渡沿山西省一侧排开的渡口码头,对于长城口里口外的经济发展起关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西与黄河握手的地方
老牛湾渡
与老牛湾河、偏关河、黄河
沿岸的长城、古堡
相互守望
摄影 -nala
▼
碛口古渡
明清时期黄河航运最重要的码头之一
南来北往商人来此经营买卖
使它由渡口发展为繁华城镇
摄影-新华社纪实摄影工作室
▼
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
大禹渡位于山西芮城县,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此俯察河道如今渡口下游已建成水电站,出晋陕大峡谷后急流快进的黄河进入开阔之地,东侧为汾河流域的运城盆地,西侧为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这是中国历史上两大文明中心。
黄河掉头绕过中条山西端转而向东:中条山与黄河相遇之地为晋、陕、豫交汇的三角地带,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渡口——风陵渡
四面虽有屏障,却留出了雁门关、杀虎口这样的出口,有太行八陉这样的通道,有风陵渡、龙门渡众多渡口。有了它们,这座巨大的城池——山西,才没有变成封闭之地。有了它们,才有了山西人走西口的传奇,才成就了通往四面八方的晋商。
东、北、东南,有陆地出口;西、西南,有水上出口。这样的山西,既是安放物质与文明的家园,同时又是积蓄力量、冲出山河的基地。
如此山西,则能不传奇?
完整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620252529122869763/
原贴:山西的地理状况如何?
alan.w
经省政府批准,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统计局和山西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首次向社会公布山西省地理国情“家底”。
国土面积忻州国土面积最大运城种植土地面积最大
经普查,我省国土面积为156748.01平方千米。其中:北部地区(大同市、朔州市)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75%,中部地区(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忻州市、吕梁市)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7.3%,南部地区(运城市、临汾市)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03%,东南部地区(长治市、晋城市)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92%。按地级市统计,忻州市面积最大,面积25153.59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16.05%,阳泉市面积最小,面积4558.9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2.91%。
按县(市、区)统计,兴县面积最大,面积3166.3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2.02%,阳泉矿区面积最小,面积11.84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0.01%。
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还查清了我省种植土地、林草覆盖等植被覆盖的类别、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全省植被覆盖面积为144801.59万平方千米(21720.24万亩)。全省种植土地主要包括旱地、水田、果园等8种类型。全省种植土地面积为6275.65万亩,运城市种植土地面积最大,占全省种植土地面积的16.54%。
河流湖泊中部地区河流累计最长湖泊分布南部最多
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查清了全省河流、水渠的长度、构成及空间分布,以及湖泊、水库和水面的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全省河流总长度为93857.54千米。按长度统计,中部地区河流累计长度最长,东南部地区累计最短。
全省水渠总长度为8586.94千米,按长度统计,中部地区水渠累计长度最长,东南部地区累计最短。
全省湖泊总面积为122.22平方千米,按面积统计,90.52%的湖泊分布在南部地区,6.85%分布在中部地区,1.48%分布在东南部地区,1.15%的湖泊分布在北部地区。
全省水库总面积为368.1平方千米。全省水面面积为823.24平方千米。
铁路公路太原铁路路网密度最大全省乡级以上公路可绕赤道两周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还查清了我省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长度、构成及空间分布。全省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为1985.91平方千米。全省铁路路网总长度为5424.13千米。按长度统计,中部地区铁路路网累计最长,东南部地区累计最短,其中忻州市铁路路网累计长度最长。从铁路路网密度看,太原市路网密度最大,超过50米/平方千米。
全省乡级以上(含乡级)公路总长度为77652.53千米。这是个啥概念?地球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我省公路总长约等于绕地球近两圈。按长度统计,中部地区公路累计长度最长,东南部地区累计最短。其中忻州市公路累计长度最长,占全省公路累计长度的13.14%。从公路路网密度看,运城市路网密度最大,超过670米/平方千米。
经普查,全省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为4533.71平方千米,按面积统计,中部地区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最大,北部地区最小。其中运城市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最大,占全省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的18.33%。
原贴:山西的地理状况如何?
hocc99
原贴:山西军阀阎锡山怎么死的
bastbo
THenry-l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