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和古龙无疑是武侠史上的两座大山。
他们也是少有的能被称为文学家的武侠小说家。
一个是将继承与发展武侠小说,将其从通俗小说推向巅峰的新派宗师。
一个是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高峰的新派宗师。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古龙是武侠小说的革新者,他们用各自擅长的东西把武侠小说推向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又亲手终结了武侠。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式,是传统武侠小说的继承,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大量的革新,可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金庸武侠小说,处处透着中华文化,将历史与武侠结合在一起,把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现这些人物对于“侠”的认知、理解。
金庸出身在书香门第,1939年上初三时就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收效不凡。
抗战胜利后做记者,写武侠也是在《新晚报》就职的时候开始的,梁羽生写《龙虎斗京华》,金庸写《书剑恩仇录》,从此武侠进入了新派武侠时期。
武侠小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被主流文学所瞧不上,地位其实就跟现在的网文差不多。
梁羽生和金庸均有不凡的文学功底,虽然早期的作品有诸多不足,但是金庸作品气势磅礴、结构严谨(长篇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漏洞,在较真的人看来无法接受,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本身也写过小说,有所体会)、人物形象丰满,擅长写大场面,对于细节的把握也是相当细腻。
金庸喜欢将中华文化融入到武侠小说中,代入感很强。虽然有一些历史上的错误,但是就小说本身而言,瑕不掩瑜。
武侠小说的核心是“武”和“侠”,武是表面的东西,没有武,那也就不存在武侠二字,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之多,可以说上三天三夜,而那些盖世神功,引人入胜,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幻想自己能够有机会习得那些神功。小时候看《笑傲江湖》,最想学会的是独孤九剑,一个人拿着一把剑乱挥乱舞,有人前来,我大喝一声,来者何人,报上名来。现在想来,还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这从另一面说明金庸小说吸引人的地方不少,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陈青云的《毒手佛心》,很抱歉,一是没看完,二是看过的部分写了些什么也全然记不得了,陈青云也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有台湾鬼派作家之称,被誉为“鬼派天下第一人”,但和金庸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这里要说的就是金庸小说中了不起的地方,不靠“奇”来取胜,而是靠深厚的笔力,“奇”虽然可以短暂吸引读者眼球,但看过了难免视觉疲劳,而金庸小说中虽然有很多重复的东西,但是你能看到不断有新的东西出现。
金庸写实,古龙写意。
所以在古龙小说中,你看到的是和金庸截然不同的武侠世界,没有历史背景(这么说并不严谨,是少有历史背景),虚构的人物,重意不重招,尤其是中后期,带有强烈古龙色彩的武侠小说,虽然有很多伟大的对决,却很少写实,而是用意境来代替,这其中虽有古龙不擅长写国术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古龙另辟蹊径,对此古龙自己也说过武侠小说毕竟不是国术指导,武侠小说也不是教你去如何杀人的。血和暴力,虽然永远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太多的血和暴力,就会令人反胃了。
金庸写故事,古龙写人生(人性)。
金庸的故事很好看,而古龙小说,却有太多的地方不像小说,而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人生哲理。
写武侠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必须要改变,如果不改变,看了开头已经猜到后面是什么样,因为奇诡的故事被人写了千百遍就不再奇诡。
所以古龙要写人,写人生,写人性,写人的感情,他们不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会开心,也会难受,是人就会遇到坎坷,遇到挫折,他们不会幸运到出门就能捡到什么武功秘籍,他们的武功是如何炼成,古龙不去交代,古龙要告诉大家的不是你如何找到名师如何学会神功,而是当你已经是高手之后如何在江湖上生活。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管你是刀神李寻欢,还是剑神谢晓峰,不管你是盗帅楚留香还是四条眉毛的陆小凤,如果是在别人的小说里,他们恐怕都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麻烦。
所以古龙能写出太多关于人性的思考,把这些思考融入到武侠小说中。
金庸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写实也是写意,不在于文字的风格(文字的风格确实差异很大),而是在写人性这一块。金庸后期小说,对于人性的描述也越来越深刻,这也是写小说的趋势,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事,最后都要回归到人性。
本文由又见叶飘零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