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生楚惜刀
羽传说江南
《海上牧云记》江南
《白马啸西风》金庸
《剑毒梅香》古龙
《情人箭》古龙
islamyangyang
凡事皆有两面性,金庸古龙让武侠小说兴盛,却又写尽了武侠,这对于武侠来说利大于弊。现在仙侠玄幻小说盛行,却鲜有人写武侠小说。不仅是因为金庸古龙金玉在前,后人很难超越。也因为主流多是市场的选择,时代在发展变迁,不能把原因都归结到金庸古龙身上。
近年来国内不断翻拍金庸的武侠小说,这说明武侠小说还是肯定有市场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让武侠被世人所熟知,掀起的浪潮至今仍未退却。但现在很少有人写因为武侠小说,因为武侠太难写了,仙侠的法术神魔可以在道教佛教取材,但武侠小说的世界观武功不能在现实中取材。我们这么多年不也就出了金庸、古龙两位集大成者吗?
不过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把传统武侠小说推上了巅峰,其他作者写武侠还是在金庸古龙的那个框架下,除非有人能另辟蹊径,不然根本无法超越。也就是说,金庸古龙无形间设置了武侠小说的门槛,跨过这道门槛,读者才会买账,否则只是白费功夫。而且金庸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古龙奇诡的想象力,是现在时代快餐社会的写手们很难达到的,更别提超越了。
武侠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走向没落也是历史的必然,会有新事物逐渐取代。在金庸古龙最盛行的那个年代,信息和科技还不够发达,人们对于力量的理解和想象也不够高。而现在人们的知识水平,科技实力,网络信息的发展程度都远远超过了当年,世界体系变更了。在人们了解了更高深的科学和更强大的武器后,对于力量的追求自然也就更高。武侠世界的体系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人们对力量的追求,这不能算是金庸古龙的过错。
美味回首
是真的,我们通常叫“打穴”,不过和电视剧中所演绎的效果略有不同,武侠剧中人被点穴后通常是不能动了,就像被孙悟空用定身法定住了一样,而实际中的点穴效果则不同,被点中穴位的人身体的某一区域(被点中穴位的区域)麻痹或者是极具疼痛,被点者随后瘫软在地,立即失去行动能力。所以,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60-70公斤的小个子(像李小龙这样的身材),一拳就放倒一个九尺高的肌肉男,真的是小个子的力气大的出奇吗?不全是,而是这些“练家子”掌握了一定的“打穴”的方法,可以轻松制敌。
rosychild
可以说,自金庸大师去世以后,真正地标志着当今武侠世界的没落。我小时候是看金庸四大家长大的。但现在中学生又有多少人金庸或者现在流行的武侠小说,而现在的武侠影视更是寥寥无几。这不能说是“悲哀”。只能说这个时代已经不适合武侠的时代了。那武侠影视和文学作品又是如何兴起的呢?
在1928年仲夏,上海电影院,正在上演一部电影火烧红莲寺正上映。谁都没有想到这步片一下子就活了,这部电影有了当时最先进的特效,简直就是当时的《泰坦尼克号》当时的观众第一次看到了飞天剑仙,江湖门派的刀光剑影,电影在最为最时尚上海引爆后,随即南京、天津、广州一律热映,“投资商”见有利可图,火烧红莲寺系列电影一共连拍18集,是中国第一部连续剧电影。就此产生了第一个武侠片高潮。而英国的007系列电影在1962年才有的第一部,这也说明电影这个“洋物件”中国并不落后。
火烧红莲寺脱胎于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现在正宗武侠小说。作者完全是迫于生计写武侠小说。写这个比较不登大雅之堂,这部小说连载数版,又被拍成电影。平江不肖生自然发了大财,此公颇为爱国,在日本侵华“一·二八”侵上海,平江不肖生返回湖南,在湖南开武术所。练习武功保家卫国,而且送儿子上前线(当飞行员)抗战爆发后,其子考入空军学校,成为一个正式的飞行员。
民国时期一共是武侠小说五大家,除了平江不肖生。还包括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朱贞木和王度庐。这里面的宫白羽与鲁迅私家不错,代表作就是《十二金钱镖》。单田芳说过这部书。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宫白羽的水平和能力是最高的一个。宫白羽当年曾受鲁迅不少提携指点,后来由于生计艰难,开始写《十二金钱镖》。终于功成名就,王度庐的代表作就是卧虎藏龙传,后来被李安改为电影,成就的大明星章子怡。朱贞木的代表作是《虎啸龙吟》《七杀碑》。此人有一个铁粉,自称是朱贞木座下弟子,对了,那个人叫古龙。还珠楼主更是一代大家,代表作是《蜀山剑侠传》。这部小说也被拍成电影。郑证因是五大家最低调一个,代表作是鹰爪王。
50年代,武侠小说的舞台转移道理香港,在1954年1月17日,吴式太极传人吴公仪、白鹤派掌门陈克夫,在澳门公开比武,打了1分钟、两回合的“巅峰之战”。就此全面引发香港武侠热。而三天以后,香港《新晚报》开始正式连载一个一个叫陈文统的人(梁羽生)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故事紧张异常,引人入胜。第二年,《书剑恩仇录》开始连载,作者叫查良镛、这部小说更是洛阳纸贵而广受追捧。这个叫查良镛人把镛字拆开,改名叫金庸。
香港有金庸和梁羽生,而台湾则有古龙和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是台湾武侠四大家,而司马翎更是被金庸当“恩师”看。在1960年,古龙写了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惊艳天下,出道最晚的古龙成为台湾四大家之首。公认台湾无敌。金庸十分倾慕古龙才华,在自己封笔以后,把明报武侠连载的专栏给了古龙接笔。此后,古龙的《陆小凤传奇》,在明报连载,古龙成为公认的第二代武林盟主。
武侠小说热也延伸到了影视,在1965年开始,邵氏老板邵逸夫,开始投资武侠片,当代武侠片导演鼻祖张彻执导了第一步部现代意义武侠电影独臂刀。在1971年胡金铨执导的成名作《侠女》。从那时起,武侠电影电视剧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金庸和古龙的书大概都被拍滥了。但现在却已经是彻底逝去了,这是时代的标志。
olive
找一下总目录去网上下
《今古传奇武侠版》总目录
2001年
一 2001年试刊号 总第一期
1.杨叛 梅影埋香 中篇
2.温瑞安 山字经 中篇
3.小椴 乱世英雄传上1 长篇连载
二 2001年创刊号 总第二期
1.小椴 乱世英雄传上2 长篇 男
2.叶润 青梅情仇 中篇
3.优客李玲 红颜四大名捕上 红颜四大名捕系列1 女
4.逸谦 新武器传说 中篇
5.敖飞扬 《天下第一剑》 中篇 香港
6.杨金树 警局惊魂 短篇系列 少年横刀侠客行系列
2002年
三 2002年1月号 总第三期
1.秦红 风过江湖不留痕1 长篇连载
2.江南 瀚海龙吟 中篇
3.燕垒生 明月照山河 中篇
四 2002年2月号 总第四期
1.秦红 风过江湖不留痕2 连载 台湾
2.王晴川 惊鹤潜龙记 中篇 男
3.何提萦 范寻寻闯江湖 中篇 女
4.杨叛 侠女灵襄 中篇 男,加拿大
5.叶洪生 台湾侠坛点将录 评论 台湾
6.陈金顺 为贪官塑像 系列 横刀系列
五 2002年3月号 总第五期
1.秦红 风过江湖不留痕3 连载 台湾
2.马大勇 《如梦令》 中篇
3.沧月 马前桃花马后雪 中篇 女
4.陈致宇 欢乐江湖 中篇
5.叶洪生 “一剑惊虹”卧龙生评论 台湾
六 2002年4月号 总第六期
1.展飞 《剑啸西风》1 连载
2.小林寒风 《金银花》 中篇
3.菩提 好汉刀 中篇
4.鸣凤飞舞 雷霆之舞 中篇
5.叶洪生 武林奇葩司马翎 评论
七 2002年5月号 总第七期
1.展飞 《剑啸西风》2 连载
2.小椴 青丝井的传说 中篇
3.萧拂 《红颜祸水》 中篇 女
4.叶洪生 求新求变论古龙 评论
八 2002年6月号 总第八期
1.展飞 《剑啸西风》3 连载
2.马步升 沙漠红 中篇
3.老从 吴钩飞处 中篇
4.独孤残 热血伤痕 中篇
5.叶洪生 诸葛青云及二“分身”评论 台湾
九 2002年7月号 总第九期
1.展飞 《剑啸西风》4 连载
2.方白羽 憨侠 中篇
3.小林寒风 今夜江山寂寞 中篇
4.独孤残 紧握刀锋 中篇
5.叶洪生 慕容美及“大美”群英评论
十.2002年8月号 总第十期
1.展飞 《剑啸西风》5 连载
2.优客李玲新月钩 红颜四大名捕系列
3.小林寒风一段香 中篇
4.江晓 血犹未冷 中篇
5.叶洪生 名震武林五大家 评论
十一 2002年9月号 总第十一期
1.展飞 《剑啸西风》6 连载
2.沈璎璎 琉璃变 中篇
3.江南 春风柳上原 中篇
4.黄鉴 多疑的杀手 中篇
5.庹政 跃马关东 中篇
6.冯湘湘 倪匡妙人妙事多 评论
十二 2002年10月号 总第十二期
1.展飞 《剑啸西风》7 连载
2.小椴 美人刺 中篇
3.苏娅 七刹岛 中篇
4.杨叛 天岚石语 中篇
十三 2002年11月上半月号 总第十三期【本期起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1.展飞 《剑啸西风》8 连载
2.庹政 黑下灯 中篇
3.小林寒风清明雨 中篇
4.夏洛 《玉碎》 中篇
5.冯湘湘 金庸先生之我见 评论
十四 2002年11月下半月号 总第十四期
1.展飞 《剑啸西风》9 连载
2.小椴 《长安古意》 长安古意系列 中篇
3.方白羽 黑灵 中篇
4.沈璎璎 如意坊 中篇
十五 2002年12月上半月号 总第十五期
1.展飞 《剑啸西风》10完 连载
2.韩戟 千金一笑 中篇
3.斑竹枝 《刺秦》 中篇
4.方白羽 《天下第一》 中篇
5.冯湘湘 酒色之徒的浪子古龙评论
十六 2002年12月下半月号 总第十六期
1.时未寒 《碎空刀》1 明将军系列连载
2.小林寒风十年磨一剑 中篇
3.江南 《中间人》 中篇
4.子凡 青衫犹湿 中篇
5.原曼 漫道古龙“喜”亦狂评论
2003年
十七 2003年1月上半月版 总第十七期
1.时未寒 《碎空刀》2 连载
2.郭三 风雪野店 中篇
3.岳勇 不醉刀客 中篇
4.雪舟子 钟声白马寺 中篇
5.周平平 剑在江南烟雨中 中篇
6.冯湘湘 今之侠者温瑞安 评论
十八 2003年1月下半月版 总第十八期
1.时未寒 《碎空刀》3 系列连载
2.小椴 隙中驹 中篇
3.香蝶 凉秋 中篇
4.黄鉴 碎冰剑 中篇
5.朱章华 武林刀客3章 短篇
6.黄金明 爱上一个贼 中篇
Wing Gor
邪魔妖道 主角在异界盗版了金庸大大的书
重生作家 不解释
重生之神才风流
重生之剽窃人生 主角重生后剽窃一切能剽窃的故事
一代宗师都市重生
穿越之大神养成系统
以上都是主角重生后写小说的小说 重生之剽窃人生 穿越之大神养成系统不好看其它的还可以
草草
流芳:江湖人称“鬼手”,因为偷技十分了得,可以在人不知不觉中就“顺手”带走东西,但却从来不对小孩子和妇女下手。
金铁:江湖人称“铁大”,因为看家本领就是打铁铸剑,曾经名动江湖的“坟”就是出自他手。
陈峰:江湖人称”三弦公子“,因为他用拨琴的气流伤人于无形,但他只用三根弦。
堇:江湖人称“堇玉狐”,因为他性别不明,而且传闻没有人见过他的真正面孔,也没人见过他动手杀过人。带着狐形面具,带给人一种邪魅中带着温和的感受。
方玉龙:江湖人称”剑锋”,因为他的剑没有剑鞘。没人见过他用剑,因为那些人据说都已今与世界阴阳相隔了。
暂时就想到那么多了,你看着,找找灵感吧。 = =
juner
欣欣
灵域,完美世界,大主宰,莽荒记,傲世九重天,我欲封天 灵域武道修炼分为十个境界,为 :炼体境、开元境、万象境、通幽境 、如意境、破碎境、涅盘境、不灭境 、虚空境、域始境,基础的炼体境界 ,分为九重天,之后的境界又分为初 期、中期,后期三个小级别 完美世界, 搬血 洞天 化灵 神火 真神 (圣祭) 天神 教主............ 大主宰,感应境:感应天地灵气。
灵轮境:吸纳灵气入体。
灵动境:体内灵气凝聚成轮。
神魄境:分水岭般境界,能够获得一个奇特的能力——炼化神兽精魄。
三天之境:融天境:三天之境的第一重境界,能够融入天地,操纵天地灵气。
化天境:三天之境的第二重境界。
通天境:三天之境的第三重境界。
至尊境:一至九品:踏入至尊层次,便能够在这大千世界中算作真正的强者,绝对拥有着成为一片大陆之主的存在,而九品至尊,就算是在至尊之中,都算是顶尖强者。
地至尊:九品至尊之上的境界,都能拥有着响彻一方的惊天之名,个个都是当世人雄。
天至尊:地至尊之上的境界,相当于祖境和斗帝的级别,放眼整个大千世界,个个都是人雄 莽荒记,
炼体流:先天、紫府、万象、元神、返虚、天神、真神、祖神、世界神
炼气流:后天、先天、紫府、万象、元神、返虚、天仙、真仙、祖仙(道祖)、混沌仙人 傲世九重天,职业等级 拳掌功夫,统称为武。 武道,武徒、武士、武者、武师、武宗、武尊、武王、武皇、武君、武圣、至尊。 刀道,刀徒、刀士、刀者、刀师、刀宗、刀尊、刀王、刀皇、刀君、刀圣、至尊。 剑道,剑徒、剑士、剑者、剑师、剑宗、剑尊、剑王、剑帝、剑君、剑圣、至尊。 职业道路: 刀客之路,刀手、刀客…… 剑客之路,剑手、剑客…… 武客之路,武手、武客……(自定义) 我欲封天, 成就:凝气十三层大圆满、完美筑基(凝练十座道台)、完美金丹、完美仙身、九色元婴、肉身斩灵、永恒境界、肉身问道、半步真仙
qinlei_
Tebaca
巧麦
冬de暖暖
安久saray
Isis小姐
天津spirit舞团
moqilanxin
snlucky9
原贴:关于灵敏武侠和力量武侠
朵朵妞妞花花
跟我练手语
失眠的茶__
九月YiYi
显然是没有的,但是金庸确实把武侠的格调提升了一个层面。
在金庸之前的武侠,只是侠客间快意恩仇,江湖儿女间的悲欢离合。古典武侠写的故事并不大,但是他的主题却天然大:忠义。然而这个忠义往往又伴随着滥杀,复仇,给读者尤其是二战之后的读者一种不和谐的感觉。
金庸最大的创新是把这些故事放在大历史背景中,一切又合理了,更充实了人物形象。由于有历史背景,金庸不需要花费过多笔墨去构建冗长的世界观,他可以把精力放在丰富人物形象上,打磨起伏跌宕的剧情上,因为历史背景天然具有深度或广度的空间,天然具备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兴衰变迁、风云变幻俱在期间,这是历史背景的特点,更是大格局小说的基本特点。
小说情节的诱因是矛盾,深刻一点的小说需要载道,在哲学探讨这一点上,金庸又为武侠小说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存在决定意识,臆想出来的矛盾冲突怎么能比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发生过的还要强烈?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对立事件最有意思?自然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庙堂之争、天下大乱、民族之争。所以你看,宋代有女真、蒙古外敌入侵,清朝有满汉之争,写得多有趣。金庸的历史观虽然我不赞同,但是确确实实只有在历史上民族矛盾的小说面前可以反映他自己想传达的“道”。
但这毕竟是他自己的“道”,世间的“道”
可多着呢,你可以把“道”理解为价值观,从这方面来说,金庸就不可能写尽。
金庸武侠宇宙里的“金手指”系统,还是比较单调,不是前辈大师传授,就是藏在山洞的秘籍。看得多了还是会觉得想象不够奇绝。金庸的武学体系为了突出真实感和代入感,还是稍显保守。
而后金庸时代的新武侠系列在这些方面就更为丰富和大胆。有兴趣的话,详见此头条号里的“拯救书荒,重拾熟悉新世界”系列新武侠推介。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smile-life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作为武侠小说一代大师,可谓是道尽了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佛曰人生三大苦:离别苦、爱憎会、求不得。江湖其实就是人生,人生如此,江湖不外如是。
就拿最近新拍的《倚天屠龙记》来说,里面的圆真和尚,也就是混元霹雳手成坤,他一个人身上便反映出人生三大苦。
成坤,是个痴情的人。他一直喜欢他的师妹,她的师妹也很喜欢他。但是阴差阳错之后,他的师妹却嫁给了明教教主阳顶天。两情相悦的师妹,心中苦苦追寻的爱人,转眼间却嫁给别人,这种求之不得的心理,令两人十分痛苦。
于是乎两人在明教的密室幽会,却不巧被阳顶天撞破。为此阳顶天练功走火入魔而死,而他的师妹却也因为伦理道德和心中的内疚而自杀。看着心爱的人死在自己面前,这种离别之苦令成坤快要发狂。
于是乎,他将虽有的愤怒推到阳顶天甚至是明教的头上。为了实行他覆灭明教的计划,他甚至不惜对自己的爱徒谢逊出手。为了揪出成昆,谢逊不断的在江湖上制造杀戮,掀起一片腥风血雨。离别苦、爱憎会、求不得这些苦楚又重新再谢逊身上体会的淋漓尽致。
江湖,本是充满刀光剑影与腥风血雨的人生。人生本就充满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不论是《倚天屠龙记》还是《天龙八部》等,其中的爱恨情仇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人生,幸福大体一致,不幸却各有不同。沉沦于社会这个功利场,又有几人能够超凡脱俗,真正又有几个人能够看开呢?
人生如戏,大抵如此!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Zero倾城
金庸武侠小说因他写作功力深厚所描写人物事件逼真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正因为他的写作形象逼真,也产生了些副作用。特别是他关于张三丰与太极拳的关系的描写在中国武术史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张三丰是个道人,毕生进纩修道。从清未出版的张三丰全集看,他纯粹是一位修道者,他并不会什么武功。他与少林寺沒有什么关联,一心没有将少林外家武术复而翻之创什么内家拳。一个啥武术一心不会的人不可能因做了个梦,就武术上身,第二天就会杀敌数十人,金庸用唯心史观虚构了张三丰的形象在武朮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许多全庸的追随者拼命鼓吹张三丰是太极拳内家拳的初创者,严重影响了太极拳的历史研究。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艳阳天
关于武侠、江湖,金庸写尽了其中千形百态。东南西北各门各派,善恶美丑人生百态,前后贯穿数百年历史,描绘了各地风土人情,展示了各派武功家数,塑造了各种江湖人物,讲述了众多江湖故事。白山黑水到海角天涯,东海之滨到西域边疆,纵横开阖,泱泱大气,写尽武林万千相。笔法自然严谨,读之如饮甘醇佳酿,回味无穷。
关于武侠、江湖,金庸是唯一王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小福气J
写尽人间各种情,金大侠应是中国第一人,没有那位作家敢叫板!也没有那位作家有这种实力。父子兄弟夫妻情人,一部倚天就写尽了,天龙八部更是写尽人间奇情。看金庸的书真的可以把你带进一片无尽的梦幻世界,然后跟着去体验各类情感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绘歆斋主
没有,但也差不多了,
武侠小说不外乎刀光剑影、儿女情长,以及追逐权利的欲望和争夺宝藏的贪婪。金老笔下的故事基本写过。但是古龙大师的新武侠模式在这期基础上又有了创新:融入西方侦探式的手法让每个故事更加的有悬念,把人性的贪婪刻画得更加细致。还有李凉、黄易、温瑞安、柳残阳等大师的经典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lblwstc
江湖与武侠,是人们逃避俗世尘嚣的一剂清凉丹散,日常劳务疲惫的精神,有时可借此寄情物外,以期达到休憩心灵的目的,…人是智能动物,会各自寻觅自已的心灵归巢,这种心灵归宿虽然不能在事业帮不上什么忙,可他可以缓解你的精神压为,休闲你的神智。
金庸的笔,虽未写尽江湖,但笔峰所致,一竟烟波浩渺,鸾峰雪原,天南地北,风花雪月。江湖儿女情意缠绵,义侠血性。江湖风波波诘云诡。阴险疯狂。一濯江湖水,来此语金庸。金庸虽不能写尽江湖,但江湖已在你我心中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lovemay11陈二一
我的观点是武侠和江湖是无穷尽的,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也从未尽。接着是我个人角度的观点:
首先,何为武侠?甚是江湖?每个人对武侠和江湖都有不一样的理解,但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武侠和江湖让人热血,给人侠情。
因而,武侠不是一个人的武侠,江湖更不是一个人的江湖,金庸先生用他的思想和笔绘造了一种武侠,一片江湖。然而,每个人眼中对江湖的画面都不同,能够对其有不一样的角度、见解和分析,所以还有千万种武侠,千万样的江湖。
金庸先生向我们诠释的江湖和武侠是以他的角度,一个人的思维想法总是在无穷无尽地出现碰击,武侠江湖的画面也会一直更新替代,一群江湖人又一段江湖事,是不会尽的。
社会会变,世界会变,因此武侠会变,江湖也会变,直到有尽头的那一天,貌似又远又近,看不到的。坚持信仰,追求属于你我他的又一个一种武侠,又一片江湖。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啊宣
金庸写的武侠达到了在他那个时代能够达到的顶峰,我觉得可以称呼他为浪漫主义武侠。
在浪漫主义武侠中,很多故事都是独立于社会的存在,江湖通常是和社会割裂开的,就比如说,在现实社会中怎么可以杀人不犯法?死人了朝廷怎么可能不管。当然,在一定程度脱离开社会可以使作者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金庸在浪漫主义武侠上的发挥真的是到了顶峰,爱情故事里的杨过和小龙女,家国情怀里的乔峰和慕容复,悲情人物李莫愁和灭绝师太等,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
金庸在武侠小说里的地位相当于诗坛的李白,虽然还差一丝李白的浪漫和空灵。古龙相当于诗坛的李贺,在李白和杜甫把浪漫和现实写尽了之后,开创了自己的一个流派。
任何艺术创作都有两个阶段,出于现实,再融于现实。那么在武侠小说领域,融于现实这个阶段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比如把江湖和现实融合在一起之后,就会发现有大把的空间可以发挥。比如汉初游侠郭解的故事,比如近代的王亚樵的故事,还比如吴宇森旗下的小马哥。
融于现实之后的武侠将会更加饱满和鲜活。江湖就在我们周边。现实主义武侠故事的进一步创作将使江湖世界变的更加有张力,这也是武侠艺术创作的空间所在。
现实主义武侠小说云海覆龙记将在这块领域做进一步的探索,希望能有一个不一样的武侠世界。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zhuyutingamy
金庸先生自然没有写尽江湖,正如大师曹雪芹写不尽大厦将倾的晚清。先生笑傲江湖,写江湖而非江湖,道武林而非武林。人生不过如此,爱恨情仇在江湖,也在人生;善恶美丑在武林,也在百姓生活之中。
先生不过是用江湖放大人生,以武林夸张平淡的生活。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木木木木子_李
主要是故事情节、人物情感上基本已经用尽了,金庸很多也是借鉴前人套路,世界上很多故事情节就那么多,用完也就完了,不然金庸也不会封笔,他自己也肯定清楚,再写就重复了。再比就是比借鉴的东西能不能被人看出来,不被看出来就是成功。武功招式什么的你看完又记不住,记住又学不会。至于江湖远没有小说里写的有意思这是肯定的。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飘来飘去
江湖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中的一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自从有了武侠小说以后,江湖好像就成了武侠人士必须要去的地方,也就是闯荡江湖。但是江湖到底是什么?历来却没有人能够具体的说清楚,它没有具体的地点,没有明确的范围,没有固定的人物,所以你根本无法说清江湖到底是什么。其实在武侠小说里面,各位武侠小说的大神,以及拍武侠电影的大导演们,都在思考和探索什么是江湖,但是能够取得众人认可的结论,或许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由此可见,人才是江湖的关键,一切围绕人,而发生的恩怨情仇,共同构筑了江湖。
金庸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武侠小说的届的经典之作,里面创造了各种武学招式,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武侠的武字,可以说算是尽得风流,而郭靖的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更是经典中的经典,用现在话说,那就是金句。
然而正如每个人对于江湖的理解不同,那么每个人对于侠字也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与金庸并称武侠宗师的还有古龙,除了古龙还有其它武侠宗师,比如温瑞安,梁羽生,陈青云等等。
应该说在武侠与江湖的理解上,金庸已经达到了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峰,而其它大师们也同样创造了不朽的经典。如同五岳一般,同样经典,各尽风流!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
枸杞
我认为写尽了。陈墨先生用了一套书分析金庸作品。陈世骧先生,严家炎先生,钱理群先生,冯其庸先生等等这些著名学者用了那么多文章和作品分析金庸。我个人再此所说肯定不及他们的著作覆盖面广,也不及他们的作品深刻,但还是尽力一说。
我认为金庸先生的作品写尽了武侠小说的缘故在于他的那些作品在人物,武学,情节,情感主题和写作模式上几乎已经把武侠小说写到极限了。
先看人物,金庸十五部作品中的人物太有特色了,单就主角来说都已经几乎覆盖了其他武侠小说人物的所有类型,有不谙世事心怀善良的狄云,有脑筋愚笨但志气高洁的郭靖,有俄狄浦斯王式命运悲剧的完美英雄乔峰,有浪子类型的自由侠客令狐冲,还有只专注情感的杨过,甚至还有韦小宝这种小人。如果有人说在其他武侠小说里找到金庸小说里没有的人物类型我是不太相信的。如果说莎士比亚的人物是很多西方文学作品的原型,那金庸小说的人物就是武侠小说人物的原型。
武侠小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武学,金庸武侠小说的武功我之前简单说过不仅仅是格斗技艺,而是具有文学性和哲学性的文字艺术。金庸的武功中包含了人物性格,人物命运以及单纯武学上的哲学理解。从陈家洛的百花错拳开始,金庸小说的武学就是其他武侠小说望尘莫及的,比如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为什么一定要自宫,这就是极具深度的文学隐喻。比如使用降龙十八掌的三位丐帮帮主为什么命运上都是过刚易折,为什么黯然销魂掌必须是杨过才能使出,也为什么只有濒死时杨过才能打出威力,为什么一定是夏雪宜能从蛇的行动中发现“后发制人”的武学技艺,太多太多了,无法一一举例。金庸小说的武学是真正的文学艺术,而不仅仅是武功。
再来说情节,金庸武侠小说的情节包含了复仇,寻宝,复国,战争,武林帮派斗争等等这些武侠的经典元素,但金庸完全发展了这些情节,不仅有发展,而且更创新出了武侠—官场这种交相辉映的情节(鹿鼎记就是典型)。想要在情节上超过金庸作品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难的。
情感主题上,除了爱情,侠义,正邪这些武侠基本主题外,金庸先生还开创性的挖掘到了善恶在个人本体上的对立和恶的平庸,就拿刘正风金盆洗手的那一节来看,活脱脱就是汉娜·阿伦特恶之平庸理论的现实体现之一。金庸武侠小说对人本身的思考丝毫不亚于我们平常认为的经典文学。
写作模式上金庸先生也领先了不少国内作家,金庸是新时期最早尝试在小说上实现中西合璧的作家之一,而且金庸成功了。比如,将西方文学中的主角成长模式引入武侠小说,比如《射雕英雄传》,开拓了武侠乌托邦这一模式( 《侠客行》就是典型)甚至还有接近于《堂吉诃德》式的武侠自嘲模式(《鸳鸯刀》)。当然还有相当高峰的反武侠模式,比如《鹿鼎记》。《鹿鼎记》一出说明金庸先生对武侠的思考达到了哲学高度,这根本不是很多小说家可以达到的,这分明是思想家的水平,可以引领武侠小说这一潮流。
金庸小说在武侠小说范畴中几乎是不可超越的,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至少我读了那么多,我没有发现,古龙,梁羽生他们都没能超越金庸。不仅没有发现,反而觉得金庸小说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多当今武侠小说的模板几乎就是金庸小说的一些情节和人物,而思想性上也达不到金庸的深度。我当然希望文学的发展日后有超越金庸作品的,但估计可能性不大,迄今为止也没发现。其实把金庸小说看作武侠小说是对金庸小说的贬低,从《连城诀》开始金庸的作品已经登堂入室成为经典文学的一部分,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莎士比亚一点也不为过。
原贴:金庸写尽了武侠和江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