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形态的分类,比较有影响的是英国作家爱·摩·福斯特的分法。他在《
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性格分为扁形和圆形两种类型。所谓扁形人物,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的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其性格特征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所谓圆形人物,就是性格比较复杂,因而不能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的人物。 福斯特对人物性格型的两分法简单明快,通俗易懂,其中包含不少合理成分,因而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深入到具体作品、具体人物来考察来衡量,就会发现“两分法”不免失之于粗疏和过于简单化,用以解释文学史上许多著名典型形象的性格十分牵强,不能令人信服。 对此,我国学者马振方在他的小说艺术论稿中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和检视。 他从古今中外文学实际出发,同时吸取福斯特理论的合理之处,提出了自己的人物类型理论——把人物性格分为三类:扁形人物,尖形人物,圆形人物,并且对每一类人物的特征都给予了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解释。 下面,我们就以马振方先生的分类为依据,结合作品中具体人物形象,简要介绍三类人物性格的特征。 ? 1、扁形人物? 如上所述,扁形人物是指性格特征单一,可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加以归纳概括的人物形象。 这类人物的创造,目的是为了传达作者的某种意念。具体说又可分为两类:观念型和特征型。 观念型扁形人物,是作者为表现某种思想观念而借用的工具或符号。? 例如,日本作家星新一有一篇小说叫《
自信》,写一个名叫西岛正男的独身青年,住在某公寓某房间里。 一天晚上,忽然有一个自称“西岛正男”的汉子大模大样地走了进来,声称自己就是这房间的主人。正男认为那汉子是开玩笑,是恶作剧,是神经不正常,因而左盘右问,并且用种种办法来证明自己是“西岛正男”而来人不是“西岛正男”。 但在盘问及想办法证明自己身份的过程中,那汉子神态率真、自然,泰然自若,充满自信;而自己心里却越来越虚,越来越不敢自信,最后竟至于承认:“大概您是真正的正男。 即使事实并非如此,可你很有自信,您有存在的价值。 ”于是,只好自己灰溜溜地离开自己的屋子,“茫茫的夜雾将他吞没了”。 这篇作品,情节很荒诞,寓意很明显。作者想借西岛正男这一人物传达自己对人生的某种观察:生活中有的人缺乏自信,以至于缺乏到连自己是自己都不敢相信。 西岛正男的性格被夸张被变形,因而很典型很单一。 他还有没有其他性格特征我们一概不知。这是一个典型的观念型扁形人物。 现代作家注重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的哲理思索,所以常常借助于夸张、变形、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创造纯寓意的人物形象,作为显示某种思想观念的艺术符号。 再如卡夫卡著名的《
变形记》写小职员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大甲虫。 顿时间,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全变了,即使他最亲近的人——父母和妹妹——也对他十分厌恶,没有同情和怜悯。 他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孤独而又惊恐,最后只有悄悄死去,人们这才如释重负。这篇作品的故事框架离奇而荒诞,这其实是一篇比较典型的现代寓言。卡夫卡感觉到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凉薄和脆弱,设想一旦发生什么变化——例如某人突然遭到了不幸,不但得不到同情和援助,能得到的大约只有普遍的厌弃。 卡夫卡用这篇“寓言”传达了自己的这一认识。格里高尔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只是一个传达观念的载体而已。 观念型扁形人物自古就有。例如:“远古神话传说中的部分人物。如开天辟地的盘古,抟土造人的女娲,窃药奔月的嫦娥,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共工,都是表现古人思想观念的符号,是古人对天地、自然形象的解释。 ”再如,“单纯表现迷信观念、宗教信条的人物。六朝志怪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是为‘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服务的,是善恶报应、因果轮回等宗教观念的形象化。此种人物在小说史上历代不绝,古典名著《
聊斋志异》也不乏其例”。 还有,“以写实形式出现而无生活血肉的概念化人物。 这是图解观念的稻草人,或宣示观念的传声筒;有些脚色被纳入所能想见的种种美德或丑行,看上去似乎很多面,实际上是高尔基说的那种善或恶的‘容器’,仍是体现观念的工具”。 (马振方小说艺术论稿第3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这一类型的人物,清代小说《
野叟曝言》的主人公文素臣可以算作一个标本。 作者试图把他塑造成浑身放光彩的神圣人物,说他“是铮铮铁汉,落落奇才,吟遍江山,胸罗星斗。 说他不求宦达,却见理如漆雕;说他不会风流,却多情如宋玉。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力能扛鼎,退然如不胜衣;勇可屠龙,凛然若将陨谷。旁通历数,下视一行;闲涉歧黄,肩随仲景……”(《
野叟曝言》第一回语,转引自《
鲁迅全集》第9卷第24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总之,他文功武烈,并萃一身,天下少有,古今无双。 不仅如此,作者还要进一步“美化”他,说他还是玩女人,生孩子的好手,说他姬妾成群,生24男,男又大贵,且生百孙。如此等等。肉麻之至。鲁迅说,凡人尘荣显之事,为士人意想所能及者,此书几毕载矣,惟尚不敢希帝王。 可以说,文素臣的性格集当时理学家们梦境之大成,看似多面实则是木偶。 在扁形人物中,这种以写实形态出现的概念化人物,最令人讨厌。? 特征型扁形人物,特点是具有某种孤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性格特征,是某种性格特征的抽象。 例如王蒙的小小说雄辩症,写一位病人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说请坐。病人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吗?医生无可奈何,说请喝水吧。 病人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 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掺上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医生说,你放心,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病人说,谁说你放了毒药了呢?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 药?我没有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说你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比毒药还毒的毒药!……短短几百字,小说创造出一个具有突出性格特征——雄辩症——的人物形象。 这种性格特征是一种夸张一种概括一种象征,从中能见出时代的某些印痕。人物有现实外表,却又显然非写实,而颇像寓言。在古代寓言中,有一些具有单一性格特征的人物。如愚公、智叟、东郭先生以及“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削足适履”、“杞人忧天”、“叶公好龙”等故事中的主人公。 神话中也有这类人物,如夸父、精卫、羿、刑天、普罗米修斯等。 2、尖形人物? 尖形人物的基本特征是,一,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不像扁形人物只有一面;二,在多方面性格特征中,某一侧面特别突出,超常,引人注目。 尖型人物不是平面人物,而是立体人物。他们就像几何图形中的各种锥体,都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高高的尖顶——尖端特征。 例如《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很成功因而也很动人的艺术形象。 清人毛宗岗在评点《
三国演义》时对他评价甚高:“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第219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总之,关云长是封建时代传统道德的楷模,在他身上集中着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诸如忠、义、仁、智、勇、信、骄……但最突出的是忠、义、勇。 所以在小说《
三国演义》行世之后,终于被尊为“忠义神武关圣帝君”。? 再如《
水浒传》中的李逵,通常被认为是性格最简单的形象——其基本性格特征是鲁莽。 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李逵性格并不止是一个“鲁莽”,而是还有直率、天真、无私、至诚、勇猛、孝顺、讲义气等,甚至有时还耍无赖、弄狡猾,一副可爱的儿童相。 ? 再如著名的阿Q,也很复杂或者说很丰富。有学者用系统论方法对阿Q性格作了全面分析,指出他既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既率直任性又正统卫道;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既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既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既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既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既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既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既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如此等等。 不过,虽然阿Q的性格有如此多的侧面,但其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精神胜利法”,能够让人一下子记住的,还是阿Q自我安慰的话:“我们过去比你阔多了”“儿子打老子”。 类似关羽、李逵、阿Q这种既有多侧面又有突出点的人物形象,中外文学史上比比皆是。 如极端主观主义的堂·吉诃德,吝啬得出奇的葛朗台老头,懒惰成性的奥勃洛莫夫,人道主义楷模冉阿让,投机大王乞乞科夫,伪君子答丢夫,野心家麦克白,妒忌狂奥塞罗,“套中人”别里科夫等等,都是尖形人物的显例。 中国古典小说中尤其多,明代三大小说名著《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大多属于这一形态。? 3、圆形人物? 与尖形人物相比,圆形人物的根本特点是没有超常的性格特征,更逼似生活中的真人,常人。 当然,这并不是说圆形人物没有突出的性格特征,而是说圆形人物即使有突出的性格特征,但与现实的人相比,并不超常,没被漫画化,也不带类型性,就像生活本身一样,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等等。 (参见小说艺术论稿第3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让我们举个当代小说中的成功例子吧——刘震云的中篇小说《
单位》和《
一地鸡毛》中的小林。 小林大学毕业,分配到某国家机关当职员。刚开始来到单位,小林仍是学生脾气,跟个孩子似的,对什么都不在乎。譬如说,常常迟到早退,上班穿个拖鞋,不主动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常约一帮分到其它单位的同学来这里聚会,聚会完也不收拾。 领导批评他,他还顶嘴。党小组长劝他写入党申请书,他说“我对贵党不感兴趣”。但两三年下来,小林“幡然悔悟”,发现应该改掉孩子脾气。首先是同时分配工作的不少同学开始提升,而自己还是个大头兵;再者是结婚了没房子,与别人合住一套房子;还有,结了婚生了孩子,又接母亲来住,工资低生活紧张,而要分房子涨工资就要提级,提级就必须入党,必须在单位混得好,处好人际关系。 从此,小林像换了一个人:上班准时准点,不再穿拖鞋,不与人开玩笑,积极扫地打开水,主动干一切别人不愿干的杂务,帮领导搬家卖大力气,写入党申请书外加一个月一次思想汇报。宁肯忍疼让孩子喝不上奶粉,也要省下钱来给党小组长送点礼。 单位里人际关系复杂微妙,勾心斗角,他谁也不敢得罪。 他时时察颜观色陪小心,处处低声下气讨别人的好,既要任劳又要忍气。小林被生活征服了,生活教会了他许多。为了老婆调动工作,他被迫违心送礼;为了省下几分钱,他一大早到公家副食店排队去买豆腐;为了增加点收入,他抹下脸来去卖鸭子……终于,小林开始“成熟”了,已不像刚来单位时那么天真,尽说大实话,明白了在单位就要真真假假,真亦假来假亦真,说假话者升官发财,说真话倒霉受罚。 于是,他渐渐学会了说假话,学会了办事卖关子,也学会了收人家的送礼……(《
一地鸡毛》) 小林变了:由幼稚变得老练了,由天真变得世故了,由单纯变得复杂了。从艺术角度看,小林的性格由“扁形”变为“圆形”了。 “生活”真是这样子的吗?——不是这样子又是什么样子呢?!面对这样的人物,谁不感觉他真得不能再真呢?!谁能不感到他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呢?!? 像小林这样的人物,从生活中走来,带着生活本身的全部本真性、丰富性、复杂性。 通过小林的生存处境与心灵历程,作品揭示了人与人生的种种奥秘,让读者从中透视了世态世相世情的本来面目,看清了人心人性的深层幽微,了解了人情世故的种种隐曲和复杂,因而体验到一种勘破人生底蕴的苦涩感、怅惘感、痛快感。 正如马振方先生所说的:“小说是表现人生的艺术,人物逼似生活中的真人、常人,必然产生特有的亲切感、真实感和艺术美感。 这是圆形人物独到而普遍的审美价值,是任何扁形人物和尖形人物无法代替、也无法比拟的。 ”(小说艺术论稿第4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