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小舅子深知:命要是没了,一切高官厚禄,都如过眼云烟!
关键是这个小舅子明白,德不配位,无功更不可能受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元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当上了大明朝皇帝,身边的亲朋好友,远方表亲,都是有可能跟着混个一官半职的,更别说朱元璋的小舅子了。
朱元璋给小舅子封大官,小舅子却坚决不要,而这个小舅子,名叫郭德成,乍一看,还以为是郭德纲老师的兄弟呢,但是两人实际上错了祖宗十八代呢。
郭德纲老师是今天相声界的鼻祖,而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郭德成,却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生人,老家濠州,今天的安徽凤阳地区,姊妹4人,俩哥哥,郭兴和郭英,还有一妹妹,也就是后来嫁给朱元璋的郭宁妃。
严谨一点说,郭德成应该算是朱元璋的大舅哥,并非小舅子,但是在当朝皇帝面前,即便是再大又能大到哪里去呢?
元朝末年,时局动荡,朱元璋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也开始发愤图强,决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定决心参军,后来在濠州地区,恰好遇到了郭德成的哥哥郭兴。
郭兴这个人年少有为,臂膀孔武有力,骑马射箭不在话下,公元1352年,当时只跟随郭子兴起兵攻占濠州,后来在郭子兴手下任职,说起来,当年的朱元璋和郭德成哥哥郭兴,也算是同事关系。
后来朱元璋受到统帅郭子兴的赏识,直接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后来随着朱元璋实力进一步增强,逐渐取代了老丈人的位置,手下的大将郭兴与郭英,也就听令于朱元璋了。
郭英、郭兴作为朱元璋刚开始比较信任而且可靠的兄弟,不仅一起攻克下了滁州和州,还拿下了太平府等众多地方,兄弟二人齐心协力辅佐朱元璋,犹如猛虎下山,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公元1356年,郭兴因为战功显赫,被授予管军总管,后来直接晋升为统军元帅,足见当时朱元璋对于他的信任,郭兴也确实是个狠人,能够做到连续7个月身披战甲,就这种战斗精神,想不位高权重都难。
后来在朱元璋与陈友亮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连连被击退,就在郭兴的建议之下,采取火攻,一下子扭转战局,转败为胜,一局大败敌军将领陈友谅。
公元1366年,郭兴晋升镇国上将军,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郭兴被封为巩昌候,允许世袭,公元1384年去世,去世之时,朱元璋还特地,罢朝三日,追封陕国公,当然也在这一年,因为牵涉胡惟庸案,之前所封赏的爵位被尽数剥夺。
郭德成二哥郭英,也是当年跟着大哥郭兴,与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的重要人物,公元1384年,也就是洪武17年,被封为武定侯,只不过由于常年在外征战,身上伤痕累累,功成名就没多久,就因为旧病复发,早早离开了人世。
相比较于两位哥哥郭兴与郭英,郭德成就逊色了好多,因为当年生不逢时,没有跟着两个哥哥一起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而且他作为小弟,两个哥哥在外打拼都很照顾他。
所以郭德成也就乐得清闲,性格开朗,而且机智过人,但是唯一有一点不好的就是特别爱喝酒,然而后来也正是因为他这个爱喝酒的毛病,反而挽救了他一命。
两个哥哥都被封侯,郭德成,因为当年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后来妹妹嫁给了朱元璋,也跟着沾了点光,所以最后只做了一个骁骑舍人的普通官职,然而他却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朱元璋却想测试一下郭德成:
有一次,朱元璋找准机会,特别召见了小舅子郭德成,笑着说道:德成,以你目前的地位,让你当个骁骑舍人,实在是说不过去,而且你功劳也不小,好歹我也是一国之君,朝里的很多官职都虚位以待,要不你挑一个合适的?
郭德臣听到朱元璋的话,立马反应了过来,这是要给我升官呀,本来是个好事儿,但是无功不受禄我还是知道的,这不会是一个测试吧?即便不是测试,真要是接受了,当不好那我可不就完蛋了吗?
思来想去,郭德成还是对朱元璋摆了摆手,以相当抱歉的口吻说道:承蒙圣上对微臣厚爱,但是我这人有个毛病,脑袋瓜子不好使,对于做官呀,处理政务呀,干不来,想想都头大,一天光知道喝酒是个酒蒙子,真要给我个大官当,那可是害人害己呀,要是耽误了国家大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我感觉目前这状态就挺好。
朱元璋当下就乐了,这小舅子还挺识趣儿,居然知道我是测试他的,既然你不愿意当大官也好,如此机智聪明,真要是当了官以后我也不好对付,那就随你去吧,既然你愿意喝酒,那就给你上等好酒管够,金银财宝,也管够,不然你说我这个皇帝妹夫不仗义。后来俩人还经常一块喝酒,不得不说相处的还挺融洽。
朱元璋给郭德成封大官,郭德成再三推辞,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无功不受禄由于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郭德成,出生的比较迟,没有赶上当时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并不能像自己的两个哥哥那样,有征战沙场的机会,后来即便是妹妹嫁给了朱元璋,郭德成自始至终,都没有在朱元璋那里,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
对于朱元璋而言,给郭德成封官,完全是看在两个哥哥以及郭宁妃的面子上,毕竟同样都是皇亲国戚,官职太小了,这不是给朱元璋打脸吗?但是郭德成确实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其实朱元璋也头疼,既然郭德成主动不要,那么正好。
第二,德不配位,要了白瞎为什么一再强调德不配位呢?对于郭德成而言,本身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而且没有足够的官场经验,再加上他自己的品行,能不能完全胜任朱元璋给的官?都要另说的,当官虽好,但是要当好了确实不容易,责任与义务是同样对等的。
享受了当官的待遇,就要履行当官的职责与义务,这些郭德成还是分得清楚的,想当大官容易,也就是朱元璋一句话,但是要当不好,这所有的锅都得自己背,如果因为自己的失误,犯了错,连累了哥哥与妹妹,自己首先良心上过不去,还不如安安稳稳过自己花天酒地的日子,最起码不用提心吊胆,生活嘛,开心就好,得不到的何必强求呢?
第三,朱元璋不是好惹的主朱元璋生性多疑,这一点向来是公认的共识,一个人两个人说,还不值得害怕,但是我们回头观看那段历史,朱元璋究竟是如何对待开国功臣的?还是很能够说明问题。
能在朱元璋手下善终的官员本来就不多,为什么还要挤破头当那一个冤大头呢?说实话,当年的朱元璋小舅子郭德成,那可是真真正正的明白人。
尽管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但是对于朱元璋性情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能够做到明哲保身,确实也是一个相当厉害的角色。
咱们接着往下看:
郭德成刚好又来找朱元璋喝酒,就在推杯换盏之间,不知不觉就被灌醉了,抬头看了看天色也不早了,就给朱元璋告别:谢谢皇上赏赐的良辰美景,以及美酒佳肴。
朱元璋看郭德成也差不多了,头发乱糟糟的,衣冠也不整,就笑着说:你可真是个十足的酒鬼,披头散发,语无伦次。
意识到在皇帝面前居然失礼了,郭德成就下意识的摸着散乱的头发,随口就来了一句,这乱糟糟的头发,我早就想把它剃了,剃个光头不就舒服了吗?
此话一出,朱元璋想起当年的大光头,那点点滴滴的屈辱,一下子涌上心头,有点怒火攻心了,只不过当时老朱转念又一想,自己跟一个醉汉计较什么?所以也没多说什么,就让郭德成回家了。
第2天郭德成一觉醒来,突然想起来大事不妙,昨天在临走前,看到朱元璋并不高兴,仔细回想,原来是临走前的那句话,惹怒了朱元璋,剃光头,那不是在辱骂朱元璋吗?毕竟当年的朱元璋也当过和尚呀,郭德成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这酒后失言,说的都是什么话呀?以朱元璋的性格,这件事必然不可能不追究。
思来想去,郭德成居然真的剃了光头,进了寺庙当和尚,身穿袈裟,吃斋念佛,也算是变相给朱元璋表了忠心,朱元璋听闻这件事之后,心里的那个疙瘩也解开了,自然也就再没有怪罪郭德成。
一日,朱元璋在此召见郭德成,到自己的后花园去喝酒,两个人聊了很多,喝的也很开心,但是就在临走前,朱元璋却悄悄把郭德成拉到了一边,按理说两个大男人也没啥悄悄话,都在酒里,该说的也都说了呀!
郭德成刚被朱元璋拽到一边,就着实吓了一跳,不知道朱元璋从什么时候,就偷偷在袖筒里揣了两个金元宝,拿出来交给了郭德成,还嘱咐他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按理说这是好事,皇上给的金元宝,即便是不花也能当传家宝,但是郭德成转念一想,朱元璋要想赏赐给自己金银珠宝,光明正大的不好吗?为什么要偷偷给自己呢?这明显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普天之下,皇上最大,难道朱元璋在害怕什么呢?
想来想去,郭德成在宫里摇摇晃晃走来走去,这俩金疙瘩揣着实在麻烦,就塞到了靴子里,慢慢他想明白了,就在临出宫之前,远远看到两个太监迎面走来,醉醺醺的郭德成,居然脱了靴子光着脚,就准备出宫,晃晃悠悠竟然栽了好几个跟头,两个太监看到这这不是郭宁妃的哥哥吗?两人就搀扶着,准备将他送出宫。
然而就在这两个太监给郭德成穿靴子的时候,感觉靴子里面沉甸甸的,有什么东西,一抖居然是两个金元宝掉了出来,这俩太监,知道这事不该多嘴,也就没有多问。
回宫之后,立马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也明白了,看来这个小舅子郭德成,也没有什么坏心眼嘛,如此机智识趣之人,我要是再怀疑下去,那就是我的不是了,所以从今往后再也没和郭德成计较过一毫一分。
郭德成的无欲无求,毫无疑问,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回报,不仅满足了自己整日潇洒的花天酒地生活,而且金银珠宝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便是当时受到朱元璋的怀疑,也因为出了家当和尚,吃斋念佛,成功躲过一劫,表达自己的衷心,说明自己和朱元璋是一路人。
郭德成是朱元璋手下为数不多的善终之人,一生与朱元璋斗智斗勇,但是却始终没有让朱元璋起了杀心,对比自己的哥哥郭兴、郭英尽管是加官进爵,但那都是用非常惨痛的代价换来的。
大哥郭兴,因为犯了错,在刚开始的建国初期,赏赐待遇差了一大截,后来即便是死后,也因为牵扯胡惟庸案,被剥夺爵位。
二哥郭英,也因为当时常年征战沙场,身上的伤口高达70多处,即便是受到了高官厚禄封赏,但是也因为身体旧疾复发,没有过多的生命用来享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即便是自己的妹妹郭宁妃,也是以牺牲了人生自由为代价,换来的幸福生活,唯独郭德成,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也没有失去自由,更没有出卖灵魂,日子过得相当潇洒,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总而言之,郭德成拒绝的是当官的诱惑,但是他收获的,却是众多官阶在他之上的,生活却远没有他所幸福的官员们的羡慕的表情,有两个好哥哥,不用自己亲自打拼,有一个好妹妹嫁给了当朝皇帝,而自己只需要安安静静享受,当一个小官,尽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