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小时侯听书的感受,美美的,甜甜的,幼稚可笑。
那是"文革"前吧!
酷热的夏日,人们头顶烈焰,在田里锄草间苗。好不容易熬到夕阳西下,盼望夏夜清风送爽。
放下碗筷,大人们拧上一袋烟,急急忙忙奔向村西头书场。
这里的说书不是大鼓,弦子书,是从北京返乡的一位老先生说的评书。
出于好奇,凑热闹,每逄大人动身,我总是提着板凳,一张口袋片儿跟在身后。
书场在一水塘边,三叉道口,一块平地。`大多情况下我们都是迟到者。
谁管他讲的什么书,只是反复的听到剑客,侠客呀。书场很静,只听到老先生绘声绘色的演讲,偶尔引发大家的哄笑。
我把布片儿铺在大人身边,平躺下听着那不懂的评书,那舒服劲儿无与言表。池塘里青蛙不时"呱呱"两声,风推荷叶"嚓嚓"作响。
也许太舒服,太放松了,时间不长便入梦乡了。
有时大家吵吵噻嚷声把我惊醒,那是老先生要喝水饮场了。休息一会儿,书又开场。
老先生说书是义务的,大人们白天干活议论他,说他会说好几部书,文化家庭。只因成份不好,日常生活中很少与人唠家常。大家都爱听他讲古书,最早是书迷们自发的每晚堵在他家门口,人太多了,才在池塘边开了书场。瘾头大的书迷,每天早早摆好桌椅,而瘾头更大的老先生每天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剑侠的传奇故事。
而我,每天只是大人的跟屁虫,只为欣赏月下的请凉,只为享受那书场热闹氛围。至于书中人物,故事情节,似乎都不如躺在布片儿上,静听蛙声,品味着荷花的淡淡请香。
当大人推醒我时,书场散了,人们三三两两,各奔西东。我总是迷迷糊糊的跟着,同行的人一个劲的嘲笑我。
一个夏季,大概天天如此。也不知为什么要去听书,感觉只是玩儿,只为开心,别无收获。
忆想之余,多么可笑荒唐。
那个年代,农村的文化生活太贫乏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太空虚了。买本儿小人儿书挨顿揍,看场电影晚上搭伴要走十几里,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这就是小时听书的真情回忆,啥时候想起都觉得有意思,感受却是甜蜜而天真。
傻乎乎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