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英港警方档案记载,从1884年香港第一个黑帮组织“和合图(桃)”成立,到1997年香港回归前,香港共出现过50多个黑帮组织。
其中,相对活跃的有15至20个,约20多万人。但是,真正从事犯罪活动的却仅有约1万人。
虽然,并没有证据指向这些黑帮都与内地的洪帮三合会存在渊源,但几乎都继承了洪帮三合会“三十六誓、七十二例外、四条誓约、八条处罚、十大帮规”等帮规、禁律、联络秘术以及职位名称。
十大帮规:不准泄露帮(务);不准同帮相残;不准私下抢劫;不准违犯帮规;不准引进匪(类);不准调戏同(帮)妇女;不准扒灰倒笼;不准私吞财(货);不准违抗调遣;一旦进帮,不得出帮。职位名称:龙头(社团最高领导人,有家族世袭,也有三年选一届)、二路元帅、红棍、白纸扇、草鞋、四九、蓝灯笼等由高到低七级职位。
只不过,当初帮会会员依靠诗句、暗语、手势、特殊记号、术语等表明身份的秘密联络暗号,如今大多已改变,或失传。
同时,在这些黑帮中,新义安、14K、“和”字头、大圈帮以及联字派等五大黑帮的影响力最大。
新义安:第一大黑帮,主要从事娱乐业和影视业
新义安,又名“义安”,1919年形成,1921年正式向香港政府华民政务司署注册“义安工商总会”。
该组织由向氏家族控制,鼻祖是向前,死后由其子任龙头大哥,巅峰时拥有成员3万余人,主要活动在九龙区的尖沙嘴、油麻地、九龙城,新界区的屯门、元朗、葵涌、大浦粉岭,离岛的长洲等地区。
同时,主要从事娱乐业和影视业,是当时香港规模最大的、实力最强的黑帮组织。
▲历史黑帮图
1992年1月,香港数百名影星及演艺界从业人员,曾打着“演艺界反对暴力”的标语进行示威游行,试图抗议黑帮操控电影业的行径。
据一位制片商透露,曾有一位女星因拒绝黑帮操纵,而遭到轮奸。
此外,还有传闻,1992年发生的枪杀电影公司东主黄朗维和蔡子明案,也是黑帮所为。
14K:第二大黑帮,有国民党背景,主要从事恐吓、勒索、收保护费、贩毒、高利贷、开设色情场所、走私等
14K,是国民党扶植起来的一个黑帮组织。1949年4月,国民党军统少将葛肇煌在广州宝华路14号改组了一个黑帮组织,起名“洪门忠义会”。
解放前夕,14K成员纷纷逃往香港和台湾。
1950年,葛肇煌逃到香港后,招集原“孝、毅、义、德、信、梅、拜卢、胜、健、大圈、同”等45个分(堆)的旧部,并以原宝华路14号的门牌号,为新组建的黑帮起名“14K”。
后来,最多时拥有成员5万多人,主要在铜罗湾、湾仔、中环、北角、箐箕湾、旺角、油麻地、深水埗、新界北区等地,从事恐吓、勒索、收保护费、贩毒、高利贷、开设色情场所、走私等黑社会活动。
例如:向建筑工地收取“保护费”、向过往大中巴客车收取“入线费”,控制楼盘发售等
1956年,14K和新义安两大黑帮,在台湾情报部门的支持下,还曾参与了九龙暴乱事件。
“和”字头:第三大黑帮,土生土长的黑帮,曾是香港规模最大的黑帮,也曾一度操纵香港最大的卖淫集团,主要从事洗钱、黄、赌、毒、勒索、偷运、走私及收保护等活动
“和”字头,原是一个调和帮派间矛盾的组织。
1909年,勇义堂堂主召集各堂开了香港第一次“洪门”大会,决定在各堂口名称前加一个“和”字,形成既独立又联合的“和”字头三合会。
▲香港黑帮火拼剧照
规模最大时,仅堂口就多达30多个,成员3万多人,一度成为香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帮派。其中,以和合图、和安乐、和胜和等三大堂口最为活跃,活动范围覆盖港九各地。
例如:和胜和,1930年创立,巅峰时拥有成员1.7万人,主要在油麻地、元朗、深水埗、荃湾、铜罗湾、湾仔等地活动。
和合图,香港最老的帮会组织,由12个小帮会组成,巅峰时拥有成员1万余人,多活动于香港仔、西环及湾仔一带。
和安乐,在旺角区活动,主要以贸易公司和地下钱庄为掩饰,再以12000元/人的价钱从泰国聘请妓女来港卖淫,而妓女则又以游客的身份,滞留香港,一度曾操纵香港最大的卖淫集团。然后,再利用钱庄洗钱。
大圈帮:第四大黑帮,专门从事绑架、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
大圈帮中的“大圈”一词原指黑语中的广州,是对内地偷渡到香港的犯罪团伙的泛称,与一般的三合会组织具有明显的区别,没有堂,也没有内部的等级职位。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大圈帮”并不是一个黑帮组织,而是圈内人士对这伙人安的一个名号。
当时,香港的大圈帮有六、七个帮派,最大的是300多人的湖南帮,其余多为10至20人左右。
这伙人好勇斗狠,不讲黑道规矩,而且还会受雇于其他黑帮,专门从事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
▲香港黑帮对峙剧照
最为有名的当属世纪大盗张子强,曾因绑架香港富豪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和香港富豪郭炳湘,并获赎金超16亿港元,创下犯罪所得金额吉尼斯世界纪录,而轰动一时。
联字派:第五大黑帮,主要通过渗透文艺界和政界,攫取不义之财
联字派,又名单义,与“和”字头同属本土黑帮。
帮派中较大的堂口有,联乐堂,拥有成员约1万人;联英社,拥有成员约7千人;联群社和联义社,均有成员约3千人。
主要通过渗入文艺界(包括演艺圈)和政界的形式,再辅以暴力手段,来获取寻求庇护的财富,甚至操纵或干涉基层议会的选举。
据香港灭罪委员会前工作人员披露,1988年混入区议会参加议员竞选的候选人约有13%是黑底人物,其中有30人当选区议员。
甚至,在全港400多所中学中,居然有126所被黑帮渗入,并企图威胁学生加入黑帮。有资料显示,全港共有11万名学童曾受到黑帮人员骚扰。还据有关资料显示,1992年,新增4705名带有黑社会背景的青少年犯罪。
同时,“黄、毒、赌”场所,也是其攫取钱财的主要来源。
虽然,前英港警方也曾开展“犁庭扫穴”等各种专项扫黑行动,却因内部问题较多,结果几乎都是“证据不足”,而始终难有显著成效。
然而,随着“九七香港回归”后,这些黑帮则瞬间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空间,从而纷纷“由黑转白”,开始了正当营生。所以,虽说这些黑帮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并不代表这些黑帮都已彻底消亡。只不过,随着人们生活的日趋幸福,谁还愿意去干哪些打打杀杀的违法犯罪的事情呢?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