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就是这些人了:1 王晴川
2 凤歌
3 沧月
4 小椴
5 沈嘤嘤
6 慕容无言
7 步非烟
8 马大志
9 子茱
10 刘建良
11 藤萍
12 方白羽
13 时未寒
14 九把刀
15 飘灯
和尚路过
当代的就是这些人了:1 王晴川
2 凤歌
3 沧月
4 小椴
5 沈嘤嘤
6 慕容无言
7 步非烟
8 马大志
9 子茱
10 刘建良
11 藤萍
12 方白羽
13 时未寒
14 九把刀
15 飘灯
ashysnow
能否称为大师,关键要看有没有拿的出手的作品。金庸古龙当之无愧。
先说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当时初中读金庸小说,霎时惊为天人,原来世上还有这种书籍!豪迈的大侠,柔情的美女,出神入化的武功。当时我便沉溺其中。我曾为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感叹;也曾因韦小宝的玩世不恭而捧腹;当洪七公与欧阳锋双双绝命雪峰之时,我心中黯然,如此英雄也难逃一死;当张无忌于光明顶大战六大门派之时,我也感叹大丈夫当如是!
金庸善于描写比武争斗,一招一式介绍清楚,读起来宛如身临其境。主角武功学习过程循序渐进,顺其自然。金庸的小说读起来第一感觉就是半文半白,颇有韵味,时不时又有两首词牌,古意盎然。旧小说与现代白话完美结合。
再说古龙,我的第一本武侠小说就是读的古龙的苍穹神剑,读完我就懵逼了,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说好的主角光环呢,怎么死了?对我打击很大。之后我又看过古龙的其他作品,认识了重情重义的李寻欢(小李飞刀),不着调的欢乐四人组(欢乐英雄),风流倜傥的楚留香(楚留香传奇),美艳痴情的梅吟雪(护花铃),相爱相杀的叶开与傅红雪(边城浪子),大侠沈浪,浪子萧十一郎。每一个都个性鲜明。
古龙小说完全白话,着重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比武之时倒像是意念相斗。主人公往往一出场武功就已经练成,较少描写学武过程。
以上是我对两人一点浅见,至于两人不同之处显而易见。
金庸含蓄,古龙奔放。金庸如果是一代宗师,古龙就是无双的剑客。金庸小说有种厚重之感,感觉为人应该较为深沉(闷骚),否则也不会有“表哥”这一个设定。。。。
古龙小说唯一离不开的就是酒,听说古龙本人生性爱酒。还有一点古龙对于风月描写较为露骨,特别是楚留香传奇中几段。本人上学时营养不良,古龙难辞其咎。
说到底金庸古龙小说两极分化,根本原因在于两人性格如此。可惜的是古龙作古,后续小说狗尾续貂。而金庸封笔,让人扼腕!
dengfang501
各有千秋!一个如泰山,宽厚宏博;一个如华山,峻拔陡峭。都是武侠上不可磨灭的璀璨。
义合客嶘
现在的大陆新武侠局面很好,有很多优秀作家。比如沧月、小椴、时未寒、方白羽、杨叛、盛颜、碎石、凤歌,这些人都是青年武侠作家,开创了新局面。时未寒和方白羽来我们学校演讲的时候,阐述了武侠发展之路,现在时隔繁荣的时代。
另外,我也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可以的话,交个朋友?
原贴:当代著名青年武侠小说家
eadarthur
个人喜欢古龙 所以送上两人一些分析和对比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四件事情,即使这四件事情和古金的比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里之所以说古金而不说通用的金古,是为了公平起见,因为按照拼音顺序、笔划顺序“古”都在“金”的前面。 第一件事情是,在古龙最鼎盛的时期,七十年代初期,金庸封笔,古龙以“接班人”的身份出任金庸之后的明报武侠撰稿人,此时,他心中对金庸是很崇拜的,并没有以为自己在武侠作品上达到了金庸的地步。 那是1972年,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即将结束,就写信给古龙,希望他能给明报写武侠小说连载,使之不至于出现空白。根据古龙的朋友于东楼对武侠作品评论家陈墨所说,古龙接信时他正好在场。那时古龙名头正盛,来函很多,也细看不过来,他漫不经心地让于东楼将信拆开,看看到底是哪个“家伙”从香港来信给他。结果是金庸的约稿信,古龙看了之后,难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光着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说一句话”。 这段叙述十分有趣,出自于东楼之手,应该可信,之后古龙即开始为明报撰写陆小凤系列这个作品,作品很成功,也很精彩,尤其是前面的三部。即使是古龙的坚定拥护者也大都承认,古龙在写作陆小凤系列之前,已经进入了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这实际上意味着,按照古龙自己的观点,金庸是前辈,他自己与前辈还有某种差距。同时,金庸对于古龙,也表示了很大程度的认可。 以上陈述,还要结合另外一个事实来考虑,古龙是一个专业的武侠小说作家,他是靠写武侠谋生吃饭的,而武侠创作,对金庸来说,还只是一个副业性的工作。 第二件事情是,现在看到的金庸的作品,是经过了十分精细的修改和琢磨的,而古龙的作品大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的创作完成的,从来没有修改过。金庸作品整体的精致性,人物的完整性使得其作品的阅读构成了一种完整的体验。而从作品的整体来,古龙作品在创作水平上起伏很大,即使是一部作品里,不同的部分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文字、情节、人物上有比较大的修改空间。这也就使得古龙作品里一些很精彩的作品和部分受到了影响,形成的是一种残缺的美,不能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于古龙的作品,假如进行较大的修订话,而这种修改不会伤害作品的本质,是能够使作品在文学界获得较大的重视的。毕竟,古龙对于现代创作技法的应用,比起金庸是要多一些的。然而,这样的修订,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在很多方面来看,包括创作上,古龙是独一无二的,找不到人给他修订作品了。 第三件事情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古龙的名气之高,并非完全是他作品本身的影响,而是受到武侠电影的巨大推动,正如现在金庸的盛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武侠连续剧的推动。这实际上也是由于他们作品的自身区别所决定的。 古龙的作品,人物的现代意识较强,个性突出,故事情节比较紧凑,节奏明快而有悬念,篇幅不长而有系列性,很容易改编成电影。古龙自己也做过编导等职务,代表作之一的《萧十一郎》甚至是先有剧本,后才改编的小说,他的其它作品,也有一些借鉴西方电影的表现手法的。而金庸的作品,比较强调文化背景,人物有比较厚重的继承感,情节跨越的年代较长,用电影作品难以表现出特色来,却更适合用连续剧的方式来再现。 第四件事情是,古金的作品在气质上有着绝大的差别。应该说,他们的作品,在本质上都是传统气质的,这根本不同于黄易的作品,但彼此之间的差别却很大。 金庸的创作,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即使是从杨过到令狐冲再到韦小宝式的叛逆,也是属于传统理念的内在斗争。在气质上,金庸作品具有中国国花牡丹那种气质,这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相一致,对金庸作品的阅读,几乎不需要中国人对近似于自发的观念做任何修正,因此老少皆宜,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群。 而古龙则完全相反,他实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借鉴现代文学的手段,但他的作品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表现出西方文化的理念来,近乎绝对的男尊女卑观念就是良好的证明。因此,他实际上是两面不讨好的。古龙写出了人性的光辉的一面,也揭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写人性的伟大,也写人性的悲哀,总之,往往通过一种叛逆的冲突来形成作品的张力和节奏感。因此,古龙笔下的美,是残缺的,是短暂的,这在气质上有些相似于日本的樱花,古龙自身的创作也是受到日本作家,如吉川英治和柴田炼三郎等人的影响。相应的,古龙作品的读者,就分布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层面,他们身上,也常常能看到那种叛逆式的气质。 如果搞清楚了以上四件事情,读者就会发现,要对古金作出所有人都以为公正的比较,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个比较公平的结论是,按照一般武侠读者的视角,在大部分方面来看,金庸占有优势,但是从创组自身来看,古龙对于后世创作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用古龙笔下的人物来做一个比较,那么金庸好比沈浪,古龙则是李寻欢;如果借用金庸笔下的人物呢,金庸是郭靖,古龙就是杨过。金庸那种侠者气质更让人敬仰追忆,而古龙的悲剧气氛则给人更大的震撼。
神赐
梁羽生 金庸 古龙这三位无需多言了吧其他的有:黄易: 大唐双龙传 寻秦记 边荒传说温瑞安: 逆水寒 四大名捕系列其他较著名的还有卧龙生:《金剑雕翎》《新仙鹤神针》《飞燕惊龙》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后传》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天心七剑荡群魔《一剑光寒十四州》独孤红:据说是洪门的掌门人《刺马》京华风云录倪匡:《六指琴魔》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金庸写《天龙八部》连载司马翎:《关洛风云录》黄鹰:古龙后生,《天蚕变》、大侠沈胜衣系列 于东楼:《短刀行》铁剑流星据说几乎帮所有的名家代过笔,有“天下第一枪手”之称。 萧逸:《七禽掌》《甘十九妹》齐称 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金庸、古龙是民国以来四代盟主。台湾武侠四大家:古龙、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后三者称三剑客) 北派五大家 还珠楼主 白羽 郑证因 王度庐 朱贞木“天下第一枪手”于东楼
原贴:中国著名武侠大师有哪些?
纯净的火焰
一、语言风格不同
1、金庸:金庸小说的语言,典雅古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且又诙谐逗趣。
2、古龙:古龙小说的语言则是多采用短句,力避平铺直叙,挥洒肆纵。
3、梁羽生:梁羽生小说的语言,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陈述,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富有神采。
二、小说人物性格特点
1、金庸:金庸小说人物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矛盾复杂性格。
2、古龙:古龙小说多写变态人格,体现神秘怪异的人物性格。
3、梁羽生: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性格则更贴近生活,凸显真实人性。
三、情节构思不同
1、金庸:金庸小说往往开篇平平,随着事件的发展,而神奇莫测地展开,故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2、古龙:古龙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而动人。
3、梁羽生:梁羽生小说是开篇引人,中间则是暴风雨前的平淡,结局而荡气回肠。
乐芝
我特别推荐两个人的作品。
天航——他写的比较适合青年看。例如三分球神色手(连载中,第六部已出售)。这是现代的武侠小说。(比较受香港的学生喜爱。目前只在香港&台湾出版。)
乔靖夫——他是写野狼派小说。新作《武道狂之诗》十分好看!目前还在连载!已经出到第六部了!本人十分喜欢!
以上都是本人比较喜爱的作者。尤其是乔靖夫,写打斗、动作之类的写的很真切,很吸引人。很热血,很讲情义的。
其实九把刀的作品还好喇。不过我觉得比武侠小说的话,没有乔靖夫的好。(纯属个人意见,只供参考。)
原贴:当代著名青年武侠小说家
roro甜
1)三位大师的共同之处,就是书中对人性、情感的描写都非常精彩。
我看金庸的小说比较多,重点说金庸吧
金庸小说大多非常有气势,并且,他描写“侠”多过描写“武”,很多角色能体现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像陈家洛,为了反清居然连香香公主都能放弃,郭靖更不用说了,袁承志多少也有这方面表现,萧峰更是为了阻止战争而牺牲自己的性命......当然也有例外,有像荻云、令狐冲这样情愿做隐士的角色,也有韦小宝这类滑头,至于《白马啸西风》的李文秀是个小女孩,就不多说了,但李文秀身上也有一种“隐士”的感觉......)。
金庸的书里大多数主角都有一种“出世”的表现,做“陶渊明”的心情多一些(就连萧峰的最大愿望都是和阿朱一起到塞外木马放羊,东邪黄药师、老顽童周伯通、杨过都是代表人物,令狐冲更是如此,这样的人物几乎每部金庸小说里都有)。
虽然这么说,但金庸小说却没有固定的路数,他14部长篇小说里,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但是每部作品之间却又有很多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我形容为是一种“金庸的感觉”......
而且金庸塑造人物的能力很强,每个角色都能写的非常生动(这也是为什么“金庸戏”的演员不怎么好找的主要原因,想想能演活“韦小宝”的有几人?......)
梁羽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武”多过描写“侠”,他的小说往往要用好几页纸来很细致的描写打斗的整个过程细节(就武功的描写这一点而言,金庸正好介于梁羽生和古龙之间,金庸对武功描写是可以收放自如,想长的时候就长些,想短的时候就短些)。他的故事,也要更侧重于儿女情长一些,而且他似乎有一种“塞外情节”,很喜欢写大漠,或者中国边境地带的故事......
古龙是个很量产的作者,一生写了70多部长篇小说,我看过的并不多,只有《小李飞刀》陆小凤系列种的几部以及《绝代双骄》和《萧十一郎》。除了那种“一击必杀”的武术形式以外,我看这几部小说后的感觉是,古龙非常擅于描写武林中的恩恩怨怨和险恶的江湖,他的小说中阴谋诡计总是一环套着一环,很有一种“构建在武侠故事上的悬疑推理小说”的感觉(特别是陆小凤),虽然说梁羽生和金庸的作品里也设计有谜团,但是都不如古龙小说用的多......
2)金庸:丰富; 梁羽生 :直线;古龙:取巧。
3)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睡王子
金庸和古龙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 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 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 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 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 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 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绠(未找到鱼旁的那个字) 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向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yinyi63
罗志渊:金庸逝世,再无武侠!
金庸先生生前所著小说一共十五部,《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被称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用自己的历史知识及文学才华,创造了一个江湖。可以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几乎无人不知金庸。这就是金庸的伟大之处。金庸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有人说,黄霑与金庸去世后,香港再无才子!但我认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后浪一定是推前浪的。
当下,社会浮躁,全民娱乐,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坑蒙拐骗的“快餐文化”,毫无价值的东西在蔓延!我相信,人心一定会回归,一个崭新的时代会再度崛起!我怀念金庸,是怀念金庸的人文精神,怀念他以一己之力兼顾天下的情怀。我们要民族复兴,必先文艺复兴,真正回归人文精神。
橙子
我以为我可以
武侠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武侠小说中有三颗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辉: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大师。小编对梁老师的作品涉猎不深,在次只于大家交流一下对金庸古龙二位先生作品的理解。
金庸古龙二位先生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上的宝贵财富,对后来的游戏,影视,音乐等许多行业均有深远影响。
金庸先生与古龙先生
金庸先生的主要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等作品更是登峰造极。古龙先生的作品则比较纷杂,《古龙作品集》便收录了70多部武侠小说,其中《绝代双骄》,《武林外史》,《多情剑客无情剑》等作品也是深入人心。小编认为两位大师不存在孰强孰弱,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均深入人心。只是二人的作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罢了。
金庸作品集
古龙作品集
金庸老师的作品把人的命运和国家天下联系起来,即使是作品的主角,也不能跳出历史,改变天下。例如,郭靖黄蓉夫妇没能守住襄阳城,张无忌也没当皇帝,可谓是历史为骨。金庸老师的作品展现的“侠”字是传统的侠,儒家的侠,正是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完美阐述。萧峰自杀于两军阵前,只为换来辽宋十年和平;袁承志下山,只为推倒明朝,救民水火;陈家洛抛弃心爱之人,也只为换汉人一个天下。
古龙先生的作品天马行空,跳出历史的限制。其作品更注重于展现“江湖”二字,刀光剑影,快意恩仇。古龙先生笔下的每个侠均有独特的人生观,叶开与小鱼儿对仇人的宽恕;陆小凤的多管闲事;为剑而生的西门吹雪都是对侠的不同阐述。更有如沈浪,李寻欢等这样武功高强,足智多谋,心地善良的完美大侠。
金庸笔下的侠,国仇永远大于家恨,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国家民族,为其奉献,付出自己的一切,让人由衷敬佩。古龙笔下的侠,快意恩仇,潇洒行走于江湖,为了杀一个恶人可以奔袭千里,为了对朋友的承诺可以守候一生,也是让人崇敬。
两位大师的其他区别将在后面的文章里继续与大家讨论。
小编是新人,希望大家关注一下接下来的文章,也希望诸位大神多多评论,多多指点!
baitu
现在的大陆新武侠局面很好,有很多优秀作家。比如沧月、小椴、时未寒、方白羽、杨叛、盛颜、碎石、凤歌,这些人都是青年武侠作家,开创了新局面。时未寒和方白羽来我们学校演讲的时候,阐述了武侠发展之路,现在时隔繁荣的时代。
原贴:当代著名青年武侠小说家
kongkongyeye
皓夜如昼
水墨江南
sophie.yongting
FFF-嗯哒
听闻金老离世,我的心情无比难过,一瞬间泪目,作为一个90后从小就喜欢追金庸武侠剧我,想借此诉说一下现在的心情,不为别的,因为我喜欢剧。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至2018年10月30日),生于 浙江省海宁市 ,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 社会活动家 ,“ 香港四大才子 ”之一。
金庸,中国武侠小说泰斗。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5部武侠小说。作品脍炙人口,经常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伴随着15部惊天动地的武侠小说,我们看到了刀光剑影,品味着侠骨柔情;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悲哀一生;仗剑天涯,四海为家,让我们一起重温金庸的经典作品,游历金庸的江湖!
这些脍炙人口的武侠剧是否勾起你小时的武侠梦?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放学做完作业就开始守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看这些武侠剧,上课时间偷看这些武侠小说,下课叫着同学比试两招,更有趣的是晚上竟然做梦梦见和坏人对打嘴里还不停的喊着:''降龙十八掌‘’,现在想想这些事真的挺好笑的,现在怀念起来,记忆犹新。当时清楚的记得一个叫金庸的名字,虽不见其人,但闻其名,就觉得特别神秘,想拜他为师,想跟他学功夫,有数不尽的想法.......也许这就是武侠梦。
听闻金庸老先生含笑离世,以这种方式告别,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所以此刻,我【好剧好心情】想祝福金老,想送他一程。
最后想借用书中杨过说的最后一句话:''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江湖武侠梦一直都在!
andichao
原贴:中国著名武侠大师有哪些?
Long long
这个问题我来发表两句。
首先,这个问题是错误的,因为金庸古龙之间并没有明确的高下之分。有人说古龙不如金庸,确实有人这么说。同时还有人说金庸不如古龙,这样的人也不是。
金庸古龙,正是一时之瑜亮。
而我认为,金庸的书,我们看的都是三联版。三联版是金庸重新修订过的版本,质量确实高。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连载版是什么样子,所以无法从连载版的角度来评价这两人。而古龙的书,没有修订过,质量确实差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金庸比古龙强的原因。
最后,鄙人长篇武侠小说《雍杰传奇》正在头条号上连载,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阅读。轻喷。
眸つ谋
金庸、梁羽生与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的“三大宗师”。其中尤以金庸和古龙声名最为显赫,他们的作品也深受读者喜爱,两位武侠小说宗师都有相当大体量的粉丝群体。但如果真的要把古龙和金庸的影响力进行对比,客观而言,古龙的影响力还是远不如金庸。
先看看两位武侠小说宗师的基本情况。
金庸从1955年动笔写第一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写完《鹿鼎记》后封笔,一生广为流传的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14部武侠小说,其中《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是中篇武侠小说,另外还有一篇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金庸的武侠小说文笔生动、情感真挚,将虚拟的故事投放于真实历史大背景中并融为一体,画面感极强,让人犹如穿越而身临其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通篇贯穿“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读罢令人荡气回肠,豪气陡生。由此奠定了金庸在中国武侠小说领域里的霸主地位。
古龙从1960年开始出版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1981年以《风铃中的刀声》收笔,20余年时间共写作了70余部武侠小说,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等作品。古龙的武侠小说既有借鉴金庸小说中“无招胜有招”的理念,更深受西方文艺思想影响,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武侠小说之路,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奠定了古龙在中国武侠小说领域里不可取代的地位。
就影响力来说,古龙的确不如金庸,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从作品质和量的辩证关系而言,金庸以有控制的量少实现了质优。金庸在精力、体力、智力最巅峰的黄金年龄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1972年宣布封笔时金庸才48岁,他活到94岁才去世,为什么在后半生的46年没有再写过一篇武侠小说呢?可以说这就是金庸的智慧之处。因为他知道这15部小说差不多已经将他在武侠小说中的才华、智慧和积累消耗殆尽,即使再写新的作品,只怕在思想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等方面再也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写不出新的创意。倘若强行创作新的作品,只怕会是新瓶装旧酒,反倒有损自己已经在广大读者心中奠定的高大形象和地位。
古龙却不同,他只活了48岁,其中创作武侠小说的时间长达20余年。古龙绝对是一位高产作家,20余年创作了70余部武侠小说。其中虽然不乏《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这样的精品,但也有不少是应景之作,这和古龙独特的人生观和人生经历有关。据说,古龙开始创作武侠小说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生活需要。待声名远扬以后,他骨子里“浪子”的本质让他沉迷于散尽千金的奢靡生活,写作武侠小说最主要、直接的目的仍然是为了钱。有时候古龙故意拿一个精彩开头来吊出版社的胃口,要求对方预支整本书的稿费。古龙有些小说是赶稿赶出来的,也有些是请人代笔的,试想,这样的写作初衷、这样的高产,能写出很多精品吗?
所以,古龙的武侠小说整体质量比不上金庸,影响力自然也就不如金庸了。
其二,从作品的立意和格局来说,金庸的小说立意比古龙小说更高。古龙的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写景、写情、写心态的新派写法,又兼顾中国传统小说环环相扣、扑朔迷离的情节安排,辅之以严谨、完整的结构,使他的小说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同时,古龙还擅长通过对氛围的巧妙渲染,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晰、鲜明。可以说古龙的武侠小说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刻画人物性格。所以,古龙的小说立意更多的是通过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反映出人性和人心。
金庸的武侠小说则是更多地着力于对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探求,体现出一种更大格局的家国情怀。一方面金庸习惯于将许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纳入到其文学作品之中,如完颜洪烈、岳飞、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等等,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交相辉映,虚实相交,既使小说更加真实生动,更能彰显出小说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金庸将笔下的人物赋予更多的家国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他们的最高境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们的悲壮结局,这种家国情怀使作品超越了私人的恩怨情仇,具有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所以,古龙的武侠小说立意和格局比不上金庸,影响力自然也就不如金庸了。
其三,从社会角色和品行来看,古龙的社会身份是武侠小说家,一生以写作武侠小说为主业,打交道的基本上都是圈中人,所以他个人的影响力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同时,古龙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也遭到颇多人诟病,比如古龙常常是拿到稿费后便耍无赖,硬是交不出稿子,惹来出版商怨声载道。有时自己懒得写,便找人代笔,这在文坛上是备受鄙弃的,但古龙却不以为然。古龙有时候只拿一个精彩开头来吊出版社的胃口,并预支整本书的稿费。 很多出版社迫于行业竞争应承下来,而拿了稿费的古龙便脚底抹油,再无踪影。 后来,古龙答应写完书再拿版权费,但没想到他竟然把一部作品同时卖给7个出版商。
而金庸则不同,他的社会身份是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不但在武侠小说领域里稳稳地拥有霸主之位,在新闻领域也一直享有盛誉,不但是报业的大才子,还与朋友一起创办明报,以此为阵地,坚持每天写一篇社论和一篇小说连载,使明报独具特色,在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金庸一生写了一万多篇社论,仅就新闻和企业领域金庸的影响力也是远非古龙可以相比的。同时,金庸还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以他独特的影响勇于“入世”,七、八十年代穿梭于与台湾与大陆之间,为两岸沟通积极奔走。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又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期间,他与查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为香港法治、政治建设不遗余力。
所以,金庸除了在武侠小说领域有非凡的影响力之外,在新闻界、企业界、政界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这些领域的影响力又会加倍帮助金庸扩大在武侠小说领域的影响力。相比之下,古龙的影响力主要在于武侠小说领域,他的影响力自然比不上金庸了。
尖牙兔
70年代随便打开电视,播放的都是古龙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电影,金庸的到了80年代以后才火的,古龙的小说属于私人小说性质,金庸的属于大众娱乐性小说
sunnie429
金庸和古龙写的小说都好,但风格不同。金庸读古书很多。因此对三教九流医卜星相,中国古代历史了解很多。古龙喜欢读一些外国小说,所以小说中带有调查和破案的内容。二人的小说在香港和台湾陆续刋出时受到出版商的预约版权。後来拍成电视。但古龙有个习惯,他一人在家写书,烟酒不离手。小说写了一部分,就拿出版商的定金。自己时间不够,有些小说后半部就请朋友续写。因此朋友续写的小说不够精彩。古龙中年时被仇人打伤,只活了五十多岁。
DPS-史君华
各有所长,金庸的人一般不缺钱,古龙的人很多都穷困潦倒。二人的作品传播力度不一样,人们更加憧憬金庸这样小康的故事世界,都想逃离古龙那样跟现实一样的生活故事。金庸的书教做人敦厚重感情,符合儒家传统文化,古龙的书教人平平凡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哭态也绝美
在武侠小说的众多大家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金庸和古龙了,所以这两个人历来就被拿来比较。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古龙和金庸。
1,作品数量。
金庸先生一生创作出了14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古龙大概创作了69部小说,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是别人带笔写的。
金庸的每本书都经过详细的推敲,行文间比较严谨,虽说数量比古龙少,但是质量上都属于上乘。而古龙写书往往一蹴而就,一气呵成,导致有的虎头蛇尾,数量多,但是质量上参差不齐。
2,金庸古龙两人写作的背景。
金庸出身书香世家,自身是搞学术研究的,创作的环境是好的;古龙写书的最初目的是挣钱,糊口,所以早期古龙的作品有这模仿的痕迹,到中后期成熟期的作品才正式奠定了古龙式的风格。
古龙活了48岁,因为身体的原因早早的去世了,而金庸先生生命的长度大概是两个古龙。过早的离世使得古龙的很多作品都没有来得及重新修改,一些新的构思刚开了头又没有继续下去,有点虎头蛇尾。
3,影视剧改编对两人作品的影响。
金庸先生的每一部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甚至有的还被翻拍好几次;古龙的书相对来说少了点。
当然,这不是说古龙不如金庸的地方,金庸先生的小说可以算作传统的严谨文学,没一个人物的出场,打斗的招式武功描写,这种风格比较适合影视改编。而古龙作品往往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中后期的作品古龙式的大篇幅的对白,在影视改编上难以提现原著的精髓。
所以,总体上来讲,金庸和古龙,二者各有千秋。网上有句话总结的很好: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古龙的庙堂再好都只是江湖。
金庸塑造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价值观,是从大的价值观出发,一切以国家,名族为重。
古龙的主角大都是浪子,更加注重的是个人角色的成长,蜕变。
古龙式的作品风格,求新求变,对武侠的改革影响力是高于金庸。
只要提到武侠,古龙和金庸总是绕不开的。孰强孰弱,伯仲之间吧。
xinxina
古龙和金庸都是武侠大师,在华人世界名闻遐迩,也都擅长借武侠世界写情,但两人风格截然不同。
一、两人个性、人生经历和社会影响均不同。
我看一部作品,首先喜欢了解作者,因为作品是作者人生感悟的集中宣泄,了解了作者,更容易理解其作品。
像其笔下的许多人物一样,古龙本人就是一个江湖浪子,随心所欲,恣意纵情。古龙一生写武侠为主业,总共留下大概70部作品,算是非常高产,但质量参差不齐。其与出版商打交道时常常孩子气任性胡闹,有时先拿到稿费却不能按时交稿,有时偷懒不想写就找人代笔,有时一部作品卖给多家出版商……
金庸的人生经历则要复杂的多,其主业首先在新闻界,先是在大公报,后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任编剧撰写过若干剧本,后又与友人一起创办明报、马来西亚新明日报,成立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从1955年在大公报以“金庸”为笔名推出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宣布封笔(之后只对以往的武侠作品做修订工作)。总共推出14部武侠小说(算上越女剑为15部),整体质量相对较高。
1973年——1984年,金庸奔走于台湾与大陆之间,为两岸沟通牵线搭桥。1985年——1989年,金庸参与香港回归事务,担任多项职务,并与查济民一起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总体比较而言,古龙更追求个性,金庸更接近于中国传统文人。
二、古龙专注于写人写情。金庸也写人写情,但更着重于人与人之情,人与社会之情。
古龙专注于写人,擅长张扬人物个性,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其作品中只有江湖,没有社会,看时常常有不似人间之感。其笔下写了各色各样的人,江湖浪子、三教九流,或勾栏瓦舍,或世家豪门。这些人或放浪形骸,或阴险狡诈,或放歌纵酒,或奇幻怪诞。其情节构思奇妙,常常出人意料。不过也有虎头蛇尾,前面伏笔后面再无响应的时候。其作品中常常穿插古氏幽默,古氏人生感悟,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
金庸所写故事基本都有具体的历史社会背景,所写人皆为社会中之人,既写人之情,更写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其作品故事情节与总体格局更符合中国传统文人的是非善恶、家国天下价值观。
总体而言,年轻人可能更喜欢古龙作品中的张扬个性与奇幻色彩,但金庸的作品有着更大格局更具有长远现实意义。
最后一点很重要,随手点击关注。好人一生平安!哈哈
我叫 阿立
文笔什么的先不说,就拿阅读体验吧,最直接的就是看电视剧。
古龙,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代表作如《绝代双骄》《武林外史》《楚留香传奇》《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等等。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于说为什么影响力不如金庸先生,我觉得主要原因如下:
作品的风格。(核心)
金庸先生偏重于武侠精神的塑造,如大侠乔峰的忠肝义胆,郭靖的为国为民,令狐冲的江湖豪情,杨过与小龙女的真挚爱情…
这些作品的人气特别高,因为每部剧都有突出的主题精神,或为国或为民,家国情义色彩很明显,观众看了有很强的带入感。
相比与他的其他作品,如《鸳鸯刀》《碧血剑》等,侧重于兵器和功法,而人物精神的塑造不是很明显,所以知名度就没有上面几部高。
古龙先生的作品,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兵器为主,虽然也有人物精神的塑造,但是感觉并不是重心。
冷兵器再厉害,还是没有热血的精神来的振奋人心。
就像有一位网友说的那样,古龙先生写的是江湖,金庸先生写的是庙宇。立足点不同,影响力有差异是自然的。
万水千山kekom
说起武侠小说,肯定首推金庸、古龙,
最为大众熟知的如金庸: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等
像古龙的有小李飞刀系列,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萧十一郎,天涯明月刀,武林外史,多情剑客无情剑等等,
但是看了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后,会发现他们描写的江湖是不同的。
一、视角不同
金庸先生写小说时,用的是上帝视角,
英雄人物的上三代,下三代,都是要有出处的,要说出所以然来,于是虚竹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亲爹,亲娘,;
古龙写小说时,用的是路人视角,
突然就来了一个牛逼哄哄的人物,。她们从哪儿来的,没人知道,大家都是打酱油的,刚好路过。
二、故事结构不同
古龙先生的武侠人物,都想知道我为什么而死,何处是归程,李寻欢是这样,傅红雪是这样,赵无忌也是如此;
金庸先生的武侠人物,都想知道我为什么而生,郭靖是这样,杨过是这样,天龙三兄弟萧峰、虚竹、段誉都是如此。
三、武功不同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人物决斗,首先要拼招式,然后拼内力,最后可能还得拼暗器,拼轻功,打完一场基本一集电视剧结束了
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人物决斗,首先拼的是定力,看谁能等,大家都在等必胜的机会,那种机会宛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然后才是把握机会的能力,最后是出手的速度,各种电光火石,间不容发,反正没人看清过李寻欢怎么出手的,也不知道灵犀一指就忽然伸出来夹住了剑锋刀刃。
四、女人不同
金庸小说里的女人基本都是附属品。
无论是王语嫣,穆念慈,还是天山童姥,李秋水,就算是开宗立派的林朝英,也都是为情所困,出去闯荡是男人们的事情,女人们主要负责吃醋,沦为男人感情的牺牲品;
古龙小说里的离经叛道的多了去了,敢爱敢恨,
比如说孙小红,水灵光,甚至还有想要一统江湖的,比如姬悲情。女权主义在古龙的武侠世界得到了很好的宣泄,光女儿国就好几个,好比说碧玉山庄,神水宫,移花宫等等。
五、主角背景不同
金庸小说里的主人公基本都是会有一些奇遇的,
比如:郭靖吃蛇胆,令狐冲偶遇风清扬,虚竹碰到无崖子,段誉学会凌波微步……牛逼需要一个过程,而奇遇最抓人眼球,两者相遇,化龙飞升;
古龙小说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没什么奇遇,我觉得只有丁鹏算是奇遇,别的还真的很稀少,因为一出来就牛逼,自带主角光环,奇遇还真不怎么用得上。
金庸写的是故事,故事里有无法忘却的人物;古龙写的是人生,人生里有难以磨灭的感受。
金庸写的是人所在的江湖,古龙写的是江湖里的人。
金庸想要解决我们从何处来,古龙想要解决我们到何处去。
金庸写的是你路过的全世界,古龙写的是你所拥有的全世界。
旅行的小米
古龙写的是江湖,金庸写的是庙堂,头条写的是江湖和庙堂。
头条,美女
一波波而来
气势汹汹
十步杀一人
江湖要乱
古龙看不下去了
傅红雪来了
……
残阳
斜照
背影渐远
他的脚更跛了
他的刀丢在了头条号
叹息从他的跛脚踏出
他回去了
溪边有一个等他的女人
金庸谓之扼腕
令狐冲来了
……
令狐冲的酒壶斜放着
酒一滴一滴的淌着
象一颗一颗的眼泪
似乎在说
这里不是我的江湖
他走了,有些寂寥
他对灵儿的爱
他的心,他的痛,他自己知道
而这次是遍体鳞伤
老祖宗说还是我来吧
西门庆在奔往头条的路上
………
鸿鹄
因为说这句话的人基本上不读古龙。
有人总结的好:金庸是在书桌上写江湖,古龙是在江湖里写江湖。
金庸小说里都是大侠,英雄,一个人就能挑起整个江湖的纷争,我们看英雄美女才子佳人,家国天下,看得热血沸腾。但我们看的都是别人的传奇,我们身边没有皇室的王子,没有皇帝的权臣,没有帮派的领袖,我们有的只是我们。
古龙笔下的人,大多很普通,我们天天都能见到这样的人,甚至他写的就是我们本身。
但我们太熟悉我们了,小人物的故事没有波涛汹涌,没有精彩纷呈。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看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以前有戏曲,戏曲著名篇目,长生殿,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铡美案。
后来我们有了电视,我们看康熙王朝,大秦帝国,汉武大帝,武则天秘史,贞观之治。
这些浩大的题材,比小人物的故事更容易吸引我们。
我爹的老师曾经说了一句话,从古至今的故事都是一个套路:奸臣害忠臣,姑娘缠相公。
这个套路至今还是有市场,依旧火爆。
古代人民群众和21世纪的人民群众关注点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金庸小说还是无法跳脱这个套路,所以依旧被喜欢,被追捧。
古龙几乎不按这个套路写,所以很多人读古龙觉得别扭,好坏没了界限,爱恨倏忽逆转。
他写妓女,写赌徒,写三教九流,主角甚至可以长得不好看,普普通通。
他们的故事也没能涌进历史的长河泛起水花。
他们没有奇遇,没有浩大的场面,甚至没有死去活来的爱情。
有什么好看?
一个普通的小镇,一个不知名的巷子,一个不知来路不知去向的人,和声名赫赫的名山大川,如雷贯耳的帝王将相,身怀绝技的帅哥美女相比,你记住的一定是后者。
这世上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读古龙,但最不幸的就是读懂古龙。
读古龙是一种享受,你会发现这世上居然有人能把武侠小说写成散文诗。
读懂古龙,说明你和那些人物一样悲伤痛苦,有些事情不经历,就无法感同身受。
这世上最不幸的就是读懂古龙,但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读古龙。
读懂古龙的那种痛苦,会在读古龙的时候被他的乐观积极带出困境。
我遇到很多人,他们在困境中都是靠读古龙走过来的,有的是靠《欢乐英雄》,有的是靠《多情剑客无情剑》。
只是读他的人少,读懂的就更少。
我们永远喜欢英雄人物,喜欢史诗和传奇,却很少关注我们自身。
--------丸-------
文:祁门小谢
妙宝儿
古龙和金庸都是我喜爱的武侠宗师。就其影响力来说,古龙远不如金庸。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局呢?
凡有井水处皆唱柳词,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虽有夸大之嫌,必竟也不遑多让。
金庸是编辑故事的大家。他的小说布局转承前后联结合情合理,你很难从中找到破绽。
无疑古龙也善于编织故事,诡异奇绝处更是远胜金庸。最喜欢楚留香系列中【借尸还魂】那一篇,颠覆常人想向,于山重水复处总是能见柳暗花明。
但古龙有的故事挖坑太多,大到自己都没法填,以致于虎头蛇尾。
古龙故事最大的优点是情节诡异,变幻无常。不能连贯,甚至读者跟不上他的思维。更别提能记住其中情节。往往是一篇读过后就忘了。这也造就他最大的缺点。
另外造成古龙影响力不如金庸最大一点就是电影电视剧呀,你看金庸剧就那几本,来来回回翻拍了多少次啊。
不是说古龙小说不好,只是他那些小说要是以电影电视的手法展示出来,而且要合理精彩,那对导演和编剧绝对是一大挑战和烧脑细胞的事。所以很少见古龙剧翻拍的情况。
原点
古龙的作品我读过一点点不是很深刻,但是关于古龙作品的影视作品到时看了不少,感觉剧情还是引人入胜的,只是过于通俗吧,可能。太过于娱乐,不像金庸作品还有些文学性。这可能就是大陆不太推崇古龙的原因吧。至于成人情节金庸也有不少但也许不如古龙的入骨吧,再就是金庸一生似乎并无污点,而古龙先生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态度也不是大陆所赞成的。
Egis
你真能逗!金古梁温四大家,金庸和古龙作品影响力差不多!古龙参与创作小说58部,至少有20部作品可以与金庸小说媲美!当然,古龙稍逊金庸,因为古龙英年早逝!
金庸和古龙,就像马拉多纳和贝利一样,影响力不相上下!
長谷川的旧時光
我感觉金庸的小说更加老少皆宜吧。我读过金庸的全部小说,但是古龙的读的却并不是很多。
有很多人说,金庸的小说是在江湖外写江湖,而古龙是在江湖内写江湖。金庸小说都有具体的时代。会有主角的成长历程,经历的奇遇,思想的转变。而古龙感觉人物不知道怎样就长大了。中间长大的这个部分可能就是一直练剑练剑。这个过程是非常孤独的。
小时候可能对古龙小说兴趣不大,长大后才会发现,人生没有那么多奇遇,那么多寂寞如雪的日子才是江湖吧。
平常心Julia
看电视剧觉得不相上下!读小说的话,金庸的小说我可以看很多遍,古龙的书我看不下去!金庸小说,构思严谨,有出处,有渊源!金庸的小说大气悲壮 古龙小小说比较擅长儿女情长
Tingyuki
155201508
liruolan
小薇薇
nicoliu2012
pongbir
从此去旅行
yellowann
无恶
蔷薇寂静
小肥King是恶魔耶
shihongmei_sy
金庸世界观比较有架构,情节很多借鉴外国名著,与历史紧密联系,猪脚一般要求要有爱国之心,武功最终都能达到当时第一流的境界,但不一定天下第一。文笔非常优美,行文前后连贯,根基非常扎实,每一部小说皆有独到之处,非常耐看。小说也经常和官府打交道,但是政府一般代表的都是恶势力,江湖人物非常瞧不起这些朝廷鹰犬,让大家爱国但是不要爱当朝者。
黄蓉握着丈夫的手,将他手背轻轻在自己面颊上摩擦,低声道:“靖哥哥,咱们这第二个孩子,你给取个名字。”郭靖笑道:“你明知我不成,又来取笑我啦。”黄蓉道:“你总是说自己不成。靖哥哥,普天下男子之中,真没第二个胜得过你呢。”这两句话说得情意深挚,极是恳切。
郭靖俯下头来,在爱妻脸上轻轻一吻,道:“若是男孩,咱们叫他作郭破虏,若是女孩呢?”想了一会,摇头笑道:“我想不出,你给取个名字罢。”
黄蓉道:“丘处机道长给你取这个‘靖’字,是叫你不忘靖康之耻。现下金国方灭,蒙古铁蹄又压境而来,孩子是在襄阳生的,就让她叫作郭襄,好使她日后记得,自己是生于这兵荒马乱的围城之中。”
yulishi
古龙好在一气呵成不走回头路,很多题材,手法的创新尝试。造气氛和写警句一流。可惜他也是不走回头路,所以文章往往是一拍脑袋就上,缺乏推敲打磨的世界观和剧情发展逻辑混乱,尤其是随便拉人来代笔,更加剧逻辑不一致问题。但是文笔有时候天马行空,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教育意义非常重。有时候也会与官府打交道,官府的势力很强大,还比较中立。
风四娘忽然觉得饿了。
她在想萧十一郎的时候,从来也不会觉得饿的。
可是她现在已决定不再想下去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距离那强盗客栈有多远?她全不知道。
她的衣服、行李、和武器,全都在那客栈里,她自己却在荒山里迷了路。
现在已是黄昏,正是该吃晚饭的时候,四下却看不见炊烟,她忽然发觉这满天绚丽的夕阳,原来竟不如厨房烟囱冒出来的黑烟好看。
梁羽生的世界观最严谨,基本上是事无巨细生老病死的人物传记。承前继后基本没啥伏笔没圆上,哪怕埋梗这本书写不了,别的书肯定给填上。写诗很厉害,他基本每个章节都要写两句,非常喜欢。就是书比较单调,不像金庸每一本都给人以新意,可以反复看好多遍,每本都有看头。
此际白发魔女对着两朵优昙花痴痴出神,几十年间事情,电光石火般在心头闪过,她真想不到卓一航对她如此情深,生前一句戏言,死后仍然办到,她睁开眼睛又叹口气道:“这两朵花你还是拿回去吧!“随说随打开锦匣,抽出一张锦笺,只见上面写着一首七律:
“别后音书两不闻,
预知谣琢必纷坛,
只缘海内存知己,
始信天涯若比邻;
历劫了无生死念,
经霜方显做寒心,
冬风尽折花千树,
尚有幽香放上林。”
这首诗正是卓一航当年受她误会之后,托人带给她的。当时她火气正盛,还咀嚼不出其中滋味,如今重读,只觉一片蜜意柔情,显示出他的深心相爱。
温瑞安的小说没怎么看过,看的四大名捕感觉废话连篇:
冷血反复沉吟,眼神一亮,道:“这几句话里最后一个字……”
铁手点头道:“谐音便是:唐失惊要杀我。”
冷血道:“唐失惊要杀他?”
铁手道:“他是这样说。”
冷血道:“看来习笑风的事不简单。”
铁手道:“习笑风的人也不简单。”
冷血道:“唐失惊是个不易对付的人。”
铁手笑笑:“他是。”
冷血道:“尽管习良晤竭力装成只老狐狸,习英鸣更加圆滑精明……但唐失惊根本就不让人对他有敌意,而他对人也似乎全无敌意。”
铁手颔首道:“他这种人,就算面对的是敌人,他也一样可以让对方不感觉到敌意。”
冷血道:“所以要做这种人的‘敌人’,实在不容易。”他又补充道:“幸亏我们不是他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