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内容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邱邱邱邱邱小鱼
自1954年梁羽生《龙虎斗京华》后,便是新派武侠的开端。旧派武侠的共同特征是使用话本语言或浅显的文白夹杂的语言创作而成。与此对应,之后的新派武侠作品,除使用白话文创作,与旧派比较,还具有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学技巧。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是新旧两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
blackstone
古龙。
金庸(1924- ),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
【金庸、梁羽生、古龙武侠风格比较】
一、小说内容选取的比较:
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都注重历史事件的重现,就这一点而言,金庸的表现尤为突出;梁羽生则是把虚构的人物来强化历史氛围;古龙的小说却是基本抛开了历史背景,用感性来直探人生。
二、小说武功特点的比较:
金庸小说的武功,融中国武术和诸子百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于一炉,境界高深、神奇莫测;而梁羽生小说的武功,一招一式,细腻逼真;古龙小说的武功则以“怪招”取胜,重境界而轻招式。
三、小说人物性格特点的比较:
金庸小说人物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矛盾复杂性格;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性格则更贴近生活,凸显真实人性;古龙小说多写变态人格,体现神秘怪异的人物性格。
四、故事情节构思的比较:
金庸小说往往开篇平平,随着事件的发展,而神奇莫测地展开,故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梁羽生小说是开篇引人,中间则是暴风雨前的平淡,结局而荡气回肠;古龙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而动人。
五、作家语言风格的比较:
金庸小说的语言,典雅古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且又诙谐逗趣;梁羽生小说的语言,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陈述,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富有神采;古龙小说的语言则是多采用短句,力避平铺直叙,挥洒肆纵。
紫色风筝
苍穹神剑 (1960年出版)处女作 月异星邪 (1960) 剑气书香 (1960)后半部由墨余生代笔 湘妃剑 (1960) 剑毒梅香 (1960)上官鼎代笔 孤星传 (1960) 失魂引 (1961) 游侠录 (1961) 护花铃 (1962) 彩环曲 (1962) 残金缺玉 (1962) 飘香剑雨(正、续) (1963) 剑玄录 (1963) 剑客行 (1963) 浣花洗剑录 (1964) 情人剑 (1964) 大旗英雄传(铁血大旗门) (1965) 以上为早期作品, 为生计而作, 多为模仿他人, 尚未形成风格。 武林外史 (1965) 名剑风流 (1966)结尾由乔奇代笔 绝代双骄 (1967) 楚留香传奇(铁血传奇) 血海飘香 (1968) 大沙漠 (1969) 画眉鸟 (1970) 楚留香续集 鬼恋侠情(借尸还魂)(1970) 蝙蝠传奇 (1971) 桃花传奇 (1972) 新月传奇 (1978) 午夜兰花 (1979) 多情剑客无情剑(风云第一刀) (1970) 九月鹰飞 (1974) 欢乐英雄 (1971) 大人物 (1971) 萧十一郎 (1973) 火并萧十一郎 (1976) 流星·蝴蝶·剑 (1973) 七种武器 长生剑 (1974) 碧玉刀 (1974) 孔雀翎 (1974) 多情环 (1974) 霸王枪 (1975) 离别钩 (1978) 拳头(愤怒的小马)(1976)非"七种武器"之一, 误收入 天涯·明月·刀 (1975) 七杀手 (1975) 剑·花·烟雨·江南 (1975) 枪手·手枪*) (1975)现代枪战小说 三少爷的剑 (1975) 陆小凤传奇 陆小凤传奇 (1976) 绣花大盗 (1976) 决战前后 (1976) 银钩赌坊 (1977) 幽灵山庄 (1977) 凤舞九天 (1978) 剑神一笑 (1981)古龙认为这部也是失败作品 边城浪子 (1976) 血鹦鹉 (1976) 白玉老虎 (1976) 白玉雕龙 (1981)由中碎梅代笔 大地飞鹰 (1976) 圆月弯刀 (1977)由司马紫烟代笔 飞刀·又见飞刀 (1977)古龙认为是最失败的作品 英雄无泪 (1978) 七星龙王 (1978) 风铃中的刀声 (1980)结尾由于东楼代笔 怒剑狂花 (1982)由丁情代笔 那一剑的风情 (1982)由丁情代笔 边城刀声 (1983) 由丁情代笔 猎鹰·赌局 (1984)遗作, 短篇 碧血洗银枪(1984)在珠海出版社出版的《古龙作品集》中没有,有人认为不是古龙的作品,但观其风格和内容,应该是古龙的作品。如果不是古龙写的,那这部作品已可乱真了。
酸奶
金庸,汉族人,是新派武侠小说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很多人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一些他的书迷称他为“金大侠”。有世界第一侠笔的称号。
金庸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写小说,金庸的小说一直作为畅销书,一出版就被疯抢一空,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深入人心了,成为了经典作品,并且在那时候他的小说中有很多都被翻拍成了影视作品,当然,这些影视作品也已经成为了经典,成就了一代人的武侠梦。金庸一生总共写了十五本小说,《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鹿鼎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飞狐外传》等。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是很多人心中的超级武侠,他和小龙女的爱恨情仇贯穿了整个故事。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由于蒙古铁骑的入侵,郭靖等人无法抵抗,杨过和小龙女无意中卷入了这场战争,但是,杨过和小龙女经历了多次的相聚和离散,在经历了“武林大会、襄阳鏖兵,绝情幽谷”等一系列险境的后,他俩有了十六年的生离死别,十六年后,痴情的杨过在绝情谷底找到了小龙女。在战争结束后,杨过带着小龙女和神雕,开始了周游世界的神仙生活。这部小说中有很多的经典打斗场面,翻拍成影视剧后,给许多观众带来了非常震撼的视觉盛宴。其中的小龙女更是成为了金庸小说男粉丝的梦中情人,是他们那代人心中的白月光。
《天龙八部》是千百个的掀天巨浪,而咱们的读者就像是漂浮在巨浪上的一叶小扁舟,读者的心情都是随着这部小说而变化的,跟着一个个的冲天巨浪,读者的心在上下来回跌宕,全然不由自主的跟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而起伏。《天龙八部》也就成为了金庸的一个新的巅峰。
这一部部的经典,足以说明金庸无穷无尽的创作能力,而且他的每部小说都有着不同的风格,给观众和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拉布拉
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三个名字可以说是武侠小说当中三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金庸老先生武侠世界中的一代宗师,梁雨生先生武侠世界中的传统说书人,古龙古大侠,武侠小说里面最奇葩的一位作者,也是最有开创性的一代大家,这三位大家里面可以说古文大师写的武侠小说是最多的。但是古龙大师由于他的武侠小说写的确实是最多,也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古龙小说里面也是存在着许多雷人的作品呢?就算你再喜欢古龙也不能否认这一点的存在,不过要跟大家说一下的是,所谓的雷人的作品,不是指这些作品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与古人的一贯风格有着很大的出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些所谓的为人作品。
欢乐英雄不一样的英雄之所以把这本书排在古龙大师的为人作品当中的第1位,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这部小说,真的不像是古文大师所写的作品,大师有代笔这件事情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了,可是这本欢乐英雄却真的是古文自己创作并且坚持完成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怎么看都不像是一部武侠小说。
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部雷人的作品,才真的是古龙大师的武侠生涯得到了一个圆满,谁说的武侠小说就一定要写江湖复仇,说的武侠小说就一定要有阴谋诡计,谁说的武侠小说的英雄就不能欢乐,就不能穷困潦倒,就不能是人们心中那种反英雄式的英雄,欢乐英雄这部武侠小说里面写着很多不一样的英雄,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为人作品,只不过他雷到你的地方是让你知道原来武侠小说也可以这么有趣。
圆月弯刀雷你没商量很多人在知道圆月弯刀的时候,大概是通过古天乐演的电视剧,然后再去看古龙大师的这部小说,这部小说无论是剧情设计还是人物塑造,都没有为人的地方啊,其实这部作品最雷人的地方就是,这本小说不是古龙写的,而是他的带笔完成的,就是一部这样带笔完成的作品,竟然成了古龙所有小说当中最出名的一部,这个答案有没有雷到你?
午夜兰花我之所以把这部小说也算在古龙大师为人作品当中是有我自己的原因的,我可以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古龙小说的粉丝,而且楚留香系列是我最喜欢的古龙小说之一,但是当看到楚留香系列最后一部也就是午夜兰花的时候,彻彻底底把我雷到了,故事一开始,楚留香就已经死了,尽管到了结尾,我们才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骗局,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真的雷到了很多读者。
xiaodaidai2000
金庸、梁羽生与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的“三大宗师”。其中尤以金庸和古龙声名最为显赫,他们的作品也深受读者喜爱,两位武侠小说宗师都有相当大体量的粉丝群体。但如果真的要把古龙和金庸的影响力进行对比,客观而言,古龙的影响力还是远不如金庸。
金庸
先看看两位武侠小说宗师的基本情况。
金庸从1955年动笔写第一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写完《鹿鼎记》后封笔,一生广为流传的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14部武侠小说,其中《白马啸西风》和《鸳鸯刀》是中篇武侠小说,另外还有一篇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金庸的武侠小说文笔生动、情感真挚,将虚拟的故事投放于真实历史大背景中并融为一体,画面感极强,让人犹如穿越而身临其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通篇贯穿“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读罢令人荡气回肠,豪气陡生。由此奠定了金庸在中国武侠小说领域里的霸主地位。
金庸书房
古龙从1960年开始出版武侠处女作《苍穹神剑》,1981年以《风铃中的刀声》收笔,20余年时间共写作了70余部武侠小说,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等作品。古龙的武侠小说既有借鉴金庸小说中“无招胜有招”的理念,更深受西方文艺思想影响,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武侠小说之路,这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奠定了古龙在中国武侠小说领域里不可取代的地位。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就影响力来说,古龙的确不如金庸,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从作品质和量的辩证关系而言,金庸以有控制的量少实现了质优。金庸在精力、体力、智力最巅峰的黄金年龄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1972年宣布封笔时金庸才48岁,他活到94岁才去世,为什么在后半生的46年没有再写过一篇武侠小说呢?可以说这就是金庸的智慧之处。因为他知道这15部小说差不多已经将他在武侠小说中的才华、智慧和积累消耗殆尽,即使再写新的作品,只怕在思想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等方面再也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写不出新的创意。倘若强行创作新的作品,只怕会是新瓶装旧酒,反倒有损自己已经在广大读者心中奠定的高大形象和地位。
金庸题字
古龙却不同,他只活了48岁,其中创作武侠小说的时间长达20余年。古龙绝对是一位高产作家,20余年创作了70余部武侠小说。其中虽然不乏《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这样的精品,但也有不少是应景之作,这和古龙独特的人生观和人生经历有关。据说,古龙开始创作武侠小说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生活需要。待声名远扬以后,他骨子里“浪子”的本质让他沉迷于散尽千金的奢靡生活,写作武侠小说最主要、直接的目的仍然是为了钱。有时候古龙故意拿一个精彩开头来吊出版社的胃口,要求对方预支整本书的稿费。古龙有些小说是赶稿赶出来的,也有些是请人代笔的,试想,这样的写作初衷、这样的高产,能写出很多精品吗?
所以,古龙的武侠小说整体质量比不上金庸,影响力自然也就不如金庸了。
古龙
其二,从作品的立意和格局来说,金庸的小说立意比古龙小说更高。古龙的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写景、写情、写心态的新派写法,又兼顾中国传统小说环环相扣、扑朔迷离的情节安排,辅之以严谨、完整的结构,使他的小说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同时,古龙还擅长通过对氛围的巧妙渲染,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晰、鲜明。可以说古龙的武侠小说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刻画人物性格。所以,古龙的小说立意更多的是通过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反映出人性和人心。
古龙(左一)和金庸(左四)合影
金庸的武侠小说则是更多地着力于对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探求,体现出一种更大格局的家国情怀。一方面金庸习惯于将许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纳入到其文学作品之中,如完颜洪烈、岳飞、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等等,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交相辉映,虚实相交,既使小说更加真实生动,更能彰显出小说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金庸将笔下的人物赋予更多的家国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他们的最高境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们的悲壮结局,这种家国情怀使作品超越了私人的恩怨情仇,具有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所以,古龙的武侠小说立意和格局比不上金庸,影响力自然也就不如金庸了。
古龙部分作品
其三,从社会角色和品行来看,古龙的社会身份是武侠小说家,一生以写作武侠小说为主业,打交道的基本上都是圈中人,所以他个人的影响力也受到了较大的局限。同时,古龙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也遭到颇多人诟病,比如古龙常常是拿到稿费后便耍无赖,硬是交不出稿子,惹来出版商怨声载道。有时自己懒得写,便找人代笔,这在文坛上是备受鄙弃的,但古龙却不以为然。古龙有时候只拿一个精彩开头来吊出版社的胃口,并预支整本书的稿费。 很多出版社迫于行业竞争应承下来,而拿了稿费的古龙便脚底抹油,再无踪影。 后来,古龙答应写完书再拿版权费,但没想到他竟然把一部作品同时卖给7个出版商。
古龙手迹
而金庸则不同,他的社会身份是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不但在武侠小说领域里稳稳地拥有霸主之位,在新闻领域也一直享有盛誉,不但是报业的大才子,还与朋友一起创办明报,以此为阵地,坚持每天写一篇社论和一篇小说连载,使明报独具特色,在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金庸一生写了一万多篇社论,仅就新闻和企业领域金庸的影响力也是远非古龙可以相比的。同时,金庸还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以他独特的影响勇于“入世”,七、八十年代穿梭于与台湾与大陆之间,为两岸沟通积极奔走。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又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期间,他与查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为香港法治、政治建设不遗余力。
所以,金庸除了在武侠小说领域有非凡的影响力之外,在新闻界、企业界、政界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这些领域的影响力又会加倍帮助金庸扩大在武侠小说领域的影响力。相比之下,古龙的影响力主要在于武侠小说领域,他的影响力自然比不上金庸了。
嗡嗡啊
平凡ooo内依
早些时候二人是齐名的,但是后来金庸先生的小说更适合拍成电视剧和电影,所以说他的名气肯定要比梁羽生的更响亮一些,但是无论怎么样这不都是些虚名罢了,有实力的人不需要太多鲜花和掌声的吧。
关于武侠小说大部分的人肯定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金庸和古龙,一般都很难想到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梁羽生。要知道现在的武侠小说,那都是从梁羽生从这里而来,是他开创了新的武侠流派,确定了武侠小说的格局。
其实梁羽生的写作之路也是这样,当年他也是报纸里的一名普通的编辑,后来他的上司为了报纸销量,让他开始写武侠小说。梁羽生没有办法,于是开始写武侠小说,便写出了《龙虎斗京华》,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写了50多部。
梁羽生比金庸更早一年写武侠小说,所以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他的很多小说,写得的确不错,名气不如金庸的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梁羽生自己的原因,他原本是看不起这种文学体裁,不愿意写这种小说,只是没办法,为了混一口饭吃,这才开始写。
由于他的作品过于文人化,那么金庸就没有他这方面的缺陷。古龙那就更不用说了,他写小说那完全是为了写小说,从不去考虑什么。但是梁羽生就需要考虑了,例如他笔下的一些大侠,那都是会写诗,这对于武侠小说来说,那就有点让人看了会讨厌。
所以说名利这种东西其实也是虚有其表,不必太过于放在心上,而且梁羽生虽然名气不大但是他就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呀,这个是无法反驳和抹掉的,而且我想本人也不会计较这些东西吧。
sprit
在近代武侠小说的研究中,学者们通常是以1954年梁羽生於《新晚报》刊载的「龙虎斗京华」为分水岭,将武侠小说分为新、旧派武侠。在梁羽生之前的通称为旧派武侠,其中以南派的赵焕亭、平江不肖生以及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卢、郑证因、朱贞木)为代表;而五○年代之後的新派武侠,则以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武侠作家最负盛名。
此外,新派武侠在内容、观念和写作技巧上,也与旧派武侠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您要区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从下列几个特点来做判断:
-旧派武侠-
武侠小说在清末民初的年代曾经盛极一时,而这段时期问世的武侠小说则被归类为旧派武侠,其对後代的武侠小说发展影响至深、有开拓奠基之功。旧派武侠大概有下列几项特点:
1 在内容上,主要是描写报恩复仇、除暴安良、剿匪平盗和民族斗争。
2 在武功描写上,或为神奇剑术、或为平实技击。
3 在小说技巧方面,基本采用章回体的小说格式和史传描写方法。
4 在观念上,主要是写善恶之争,通过平民与豪强、侠客与恶霸、清官与贪官污吏等之间矛盾斗争,来显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新派武侠-
在五○年代之後,新派武侠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格局,让逐渐式微的武侠风气又攀上另一个巅峰。其实新派与旧派之间并不能完全分割,在初期时,新派武侠也承袭了大量的旧派武侠元素,不过新派武侠突破了旧藩篱,使之更具现代感、多样化,且在剧情铺陈或写法上也与旧派迥异:
1 联系历史而不拘泥於历史,充分敞开想像。
2 刻划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
3 新派武侠小说也写江湖门派之争、正邪之斗、报恩复仇、除暴安良、民族斗争等仍是主要内容,但同时更注意了描写寻宝探险、情变、艰难的学艺过程和破案解谜等。
4 文体上吸收了大量现代文艺笔法和技巧,语言追求简洁、流畅、口语化,情节结构复杂,擅用多角度展示,心理描写和推理技巧等。
5 武功描写突破了传统的门户之见及「过招」窠臼,而重视内功、点穴、暗器、毒药和心智的较量,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玄功、妙式,而以「气势」与一个「快」字决胜,并发掘「武学」内在的生活哲理内容。
以上是新、旧派武侠的区别。而您所提的那种类似风云的武侠类型,可能不适用於新、旧派武侠的分法(因为旧派也有类似奇幻风格的小说存在),我想应该是以武侠小说流派来区分。例如叶洪生教授曾将七○年代之前的武侠小说区分为「技击派」、「超技击派」、「鬼派」、「新派」和「奇幻仙侠派」等类型,不过这样的分法在现在已不敷使用了。随著时代的演进,目前武侠小说还融合了许多其他领域的元素,像是多了魔法、修真跟无尽时空想像的玄幻武侠类,存在著神怪、奇幻、毁天灭地的力量,这些都是以前所没有的东西。
瘦不下来的许许
jixian33
呼吁佳
金庸古龙他们最早是以新武侠的名头在报纸上刊登的小说,所以相对以前还珠楼主为主的紫青双剑录等仙侠类小说叫新武侠,传统武侠就是现在的仙侠,潮流又回来了,不要那么在意名称,已经把仙侠独立出来了,没有什么传统武侠了。
yishenyuqin
如今一旦提起武侠小说,似乎都以金庸为泰山北斗。而在我心中,中国新兴的新派武侠小说派系中,应该至少是金庸、梁羽生和古龙三足鼎立。 80年代,在很多中学同学都在为金庸武侠小说痴迷,我还是比较清高,由于小学时就看了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中国经典,对于武侠题材,一直兴趣不太大。曾经出于好奇,看过《三侠五义》等古典武侠,其实更喜欢里面的包公故事,到了《小五义》就再看不下去了。更不用提什么新概念武侠,九阴白骨爪啊,九阴真经什么的。 一次偶然机会,上海“新民晚报”开始连载一部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一天百无聊赖之际,没事看了一两篇后,居然被里面的情节给吸引住了。因此每天就等新民晚报来,从此也就记住了梁羽生这个名字。 七剑下天山里,人物众多,前后线索繁杂,故事情节很丰富,也很有历史感,虽然是杜撰,但娱乐性很强,几代人物交错的经历,颇有令人唏嘘之处。后来禁不住,就拿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了几本梁羽生的小说。又去借了同学的其他武侠小说看,慢慢的才看了一些金庸、古龙的经典作品。 新派武侠故事情节方面,一般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参入江湖对秘籍的追杀。从社会动荡、对秘籍和武林盟主地位的争夺、,体现出人性的善恶。这也基本上成为很多新派小说的骨架子 在这这位作者中,金庸的小说风格,比较阳刚,除了“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属于非常另类之外,其他角色,无论正邪,都有一股子很刚强的气质。女性角色虽然写得色彩斑斓,个性丰富,但一般处于陪村的地位。笔锋上,金庸有明写,有暗藏。绝对不把人物心理写透,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去想,是比较典型的东方小说的笔法。金庸的小说结构宏伟,大气磅礴,挥洒自如。人物、历史、武功、情节交错有致,人物情节之中,融合了很多中国古代儒、道、释的思想,武打场面精彩纷呈、瑰丽无比,因此逐步被看成新派武打的掌门人。不少小说也被一次次拍成了电视系列剧。当年梁羽生比较自己和金庸,说金庸是“洋才子”,其实从金庸小说来看,他的中国风还是占了主导地位,思想上,金庸小说人物中,不少最后以出家了结冤孽,这是非常典型中国士子的心态。金庸的一些西风写法不占主要地位。其实他的一些西派文字风格,只是为了更加迎合当代读者的口味。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笔法上是比金庸更为纯中国式的风格。梁羽生文笔功底好,常常会在小说中穿插诗词。小说结构,很有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特点。梁羽生的风格和金庸相反,比较阴柔些。男性主人公,往往潇洒俊逸,如“萍踪侠影”的张丹枫,简直就是一副中国经典的美男士子。即便是一些比较愤世的人物如金世遗,也带着一丝愤怒寂寞中的多情和潇洒。笔锋阴柔的梁羽生所书写的最成功的角色,还是那些令人难忘的女侠。其中,尤以“白发魔女”这个人物,写得令人难忘,成为中国新时代武侠小说中流传最广的女性武侠人物。梁羽生对女性角色偏爱相当明显,不少他的小说,都以女性侠客为名字,如《白发魔女传》、冰川天女赚、《江湖三女侠》等。除了江湖上的打打杀杀、历史上前朝后世的纠葛,写人物之间的情感,是梁羽生武侠故事的真正核心。对于任何人物,除了各自所附的历史责任之外,最令小说人物无法忘怀的,是那些过去爱情的回忆、现在感情的纠葛、和对未来浪漫的憧憬。即便是男性阳刚代表的七剑之一的凌未飞,在感情漩涡中不能自拔。梁羽生是继往开来的新武侠作家,也就不奇怪在他文字中,有着很浓重的中国古典小说风格。 和金庸、梁羽生的中国风武侠不同的,古龙的小说最有西方小说的味道,小说语言古文的色彩已经很淡,句子结构、描述语言,都很现代。对人物性格、心理的描绘,入木三分。恶人之恶思恶行,简直恶到了骨子里,聪明人的聪明绝顶,简直登峰造极。古龙对于武打的描写不多,往往更多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波动、对于周围或寂寞、或诡异、或炫丽的气氛的渲染、以及对情节扑朔迷离的处理,把读者的胃口吊得很厉害。对于人性的善恶,是古龙一向的主题。小李飞刀,虽然不是排名第一的大侠,却总能是把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击倒,总结的时候,小李会说,不是我能打过对方,而是对方一直想看看我的飞刀是否厉害,结果这个心态要了他的命。楚留香很多时候武功也非敌方对手,于是利用自己的智慧甚至外表和调情,来寻找机会将对手击倒在地。失败的一方,往往不是因为武功差,而是自己个性的弱点成为了致命的原因。对于人性善恶贪婪的描述,是古龙小说的一大特色。古龙的小说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要人物学会接受自己和生活的不完美,要珍惜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萧十一郎结尾女主人公才感到,原来萧十一郎并不爱她,于是她终于和一直默默爱着自己的另外一位大侠走到一起。“绝代双骄”、“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之作。他的一些作品即便是结尾,也不让读者安心,楚留香、萧十一郎的那种“似终还有”余音缭绕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而又充满遐想。 三位作者的个性,也和他们的小说风格很一致。金庸大家风范,做人很高调。写作之后,为了改善香港报纸的一片八卦风气,自己办了著名的“明报”,为香港的文学和出版界作出贡献。后来年事已高,便退出明报,就任浙江大学的文学院院长,继续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余热。可谓是三位新武侠作家中的儒生大家,士子风范。 梁羽生为人很低调。犹如三人中的隐士。即便是他的小说如日中天之际,他也仅仅通过笔墨和读者交流。和高调入世的金庸完全不同。梁羽生对于自己的名头似乎从来也不在意。看到新武侠小说逐渐露出颓势,便封笔不出,飘然而去,移居海外,潜心研究历史。在他身上,更有中国传统道家的潇洒飘逸。 古龙的文笔可以说最为诡异绮丽,写东西常常令人惊讶不已,是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中的奇才,文风也最为独特。我常常觉得,他的武侠小说,如果要翻译成西方语言,估计很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古龙天赋极高,为人豪迈,酗酒度日。听说他常常还没有动笔开始写小说,已经把出版社给他预付的稿费给喝光了。千金散去换佳酿的古龙虽然目下无尘,却常常混迹于娱乐界,享尽名利、美酒和佳人。酒色迷离的生活和他天才的文学作品,让他功成名就,但是否满足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文学梦,这个答案,我们不可能知道。酒精最终让古龙英年早逝,不到50岁,名利场中的一位奇才狂士,便撒手人间。 虽然我也曾看过其他一些新派武侠小说,相比较,这三位的代表性最鲜明。梁羽生当年开创新武侠风格,一个原因,就是要把武侠的文学性提升上来。而不是仅仅为了奇兵异宝秘籍而打个没完,或者仅仅是简单的好人斗坏人的套路。在梁羽生、金庸、古龙三位笔下,武侠终于有了突破,侠义的核心依然,在华丽的武打和扑朔迷离的江湖恩怨中,新武侠小说里,有着更多人性两面的变化莫测,历史长河的无尽感慨,儒家士子风范的坚韧不屈,两情欢悦凄美的唏嘘,看破红尘后的深层忏悔,和对人生宇宙真理不断的探寻。 他们三位的新武侠文学成就,应该说各有千秋,各有所长,风格独特。到了今天,他们的作品依然风靡大众,是众多电影、电视局、甚至网络游戏的灵感所在。在华人世界文学中,也许武侠文学还是处于“二流”地位,但在近几十年来中华文学普遍低迷的发展中,武侠文学中的新武侠派别,地的确确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
云飘飘在他乡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梁大侠的作品过于脸谱话,且作品虽然属于中上等,但不是特别出奇,在爱情,人物,故事刻画较平庸,在惊奇巧及大场面,更不及金庸,甚至被古龙赶上,文字诗词较多,过于古朴,后期作品更是过于雷同,他与古龙不同之处在于,古龙作品参差不齐,有神作小李飞刀陆小凤楚留香,也有名不经传的下等作品,但梁都感觉差不多,没有很差,但也没出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种被视为天书的惊世作品
冀鹏
黄易是新派武侠四大宗师中文比最差的,因为他比较推崇于武侠写作。黄易专业是中国的绘画,曾经担任艺术馆的馆长,负责当地的艺术和中国东西方文化的一些交流的事宜。他的作品有很多被我们所熟悉的就是《寻秦记》。
一、武侠生涯黄毅的武侠生涯沉醉于武侠的创作天地,它能够非常巧妙地将当时时代的政治和哲学融汇在小说里,同时也奠定了他的长篇小说地位,黄易通过自己的写作给广大武侠爱好者勾勒出了一个武侠世界。对于我们广大的武侠爱好者来说是非常抢手的。他结合历史,科幻以及战争,塑造了《寻秦记》。给我们大家带来当时秦朝的一些历史,让我们更能准确的了解秦朝。
二、武侠小说的低迷时期在武侠小说非常低迷的时期,能够成为电影也是一种趋势。黄易的武侠小说能够得到我们广大书迷的爱的。这也正是黄奕的作品的。优点,它能够对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如沐春风,其中的有血有肉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历史的场景。
三、超强的代入感黄易的作品能够让我们广大的读者非常有现代感,她的文字和节奏。能够给我们一幕一幕的感动画面,让我们身临其中,并且将武侠中的正义和邪恶完全的融入他的文字当中,具有哲学的韵味和万物归一的思想。并且将他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万物的了解都融入到小说的里面,给小说带来的灵魂。
纵观黄易的所有作品,他在不断的挖掘武义小说的可能性,拓展了武侠的可能。让人们在追求武艺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最大的限度。黄易也正在努力提升武侠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联系。而且黄易的小说非常吸引读者的目光,能够让我们废寝忘食的读下去,引人入胜。所以说黄易的小说还是有无限前景的。
ζ"潮汐丶
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真正步入辉煌,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几乎都出自这一时期。包括《楚留香传奇》、《七种武器》、陆小凤等三大系列,以及《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大人物》、《九月鹰飞》及天涯。明月。刀等共10 余部书,总计30 余个故事。——这里将“系列”称为一“部”,而将系列中的分部称为一个故事,似乎比直接称“部”更合理——从此,古龙由“三剑客”的“跟班老弟”,变为与之并列齐名,被称为“台湾四大名家”;进而,又由“末座”升为“榜首”;进而,古龙又与三剑客拉开距离,继续“高攀”,直至与金庸、梁羽生两大宗师比肩而立,鼎足而三。
《萧十一郎》之有名,而且在古龙小说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及重要地位,是因为这部书是先有电影剧本,再由电影改为小说的。——1970 年前后,武侠电影导演们“发现”了古龙的小说,尤其是香港导演楚原,原是拍粤语片及喜剧片,后与古龙合作,成为一代武侠电影名导,不仅将古龙的许多小说都改编成电影,从而使古龙的名声蒸蒸日上,一时无两;而且在1972 年,一代武侠天皇巨星李小龙去世后,楚原以古龙电影的情节诡奇为特征,在影坛自成一派,与刘家良的武打功夫、麦嘉等人的功夫喜剧鼎足而三,支撑起武侠电影的辉煌的天幕。古龙的小说,如《楚留香传奇》等,因多由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正好每个故事可拍成一部电影。当然比金庸的那些“大部头”更容易改编。所以,古龙真正成了电影界的“抢手货”,因而他干脆干起编剧来,写了《萧十一郎》的剧本。这部电影同楚留香、李寻欢的故事一样成功。再改为小说,亦大为出名。甚至这部小说的名声,超过了它应得的佳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古龙的小说受到电影编剧的影响之后,(1)是情节更加精练;(2)结构更加严谨;(3)语言形式更加电影化:对白多而精彩,形式分行更多更细。——为其以后的创作及其风格的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古龙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虽然我不同意“古龙之前无新派”一说,但我却要说,古龙的革新,的确是前无古人的。这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的“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勇于探索、创新,打破陈规俗套,另辟蹊径。
(2)更大胆的“中西结合”,引进西方文艺的技术与形式。
(3)更大胆的“古今结合”,并厚今薄古,将小说创作的重心转移到“今”上。
(4)独创性的“侠我合一”,在武侠小说创作上开了“自我表现”的先河。
(5)独创性的“诗化文体”,简洁、机智、快节奏,富有诗性。以上几点,是古龙革新的成就,也是古龙小说——当然是指具有“古龙风格”的小说——的艺术特征。
cjohnny
传统武侠和新派武侠区别大了,比如说金庸的吧超好看,接下来是古龙的,新派武侠看演员就知道那些都是80,90后的新手。传统武侠都是老演员!以上提供的一点点小质料希望可以帮助你!
Leo.Sen
原贴:中国三大武侠小说家?
笨渔
hanyue
你是开玩笑吧?梁羽生不算家喻户晓,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四人,被称为武侠宗师,武侠文学中地位崇高,可以说是新派武侠的代表人物。
梁羽生,继承传统武侠章回体的写作方式,提倡“以侠论武”,改变以往的仇杀套路,加入了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元素,开创新派武侠之先河,而金庸作品,也是在梁羽生武侠的理念上,发扬光大的。
他一生之中,作品多达30余部,远超金庸大师15部作品,但还是比不上古龙大师。梁羽生的作品很多耳熟能详,被搬上了大荧幕,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牧野流星》等。
曾记得香港电影《白发魔女传》,林青霞一袭红衣,满头白发,塑造了冷血女魔头练霓裳,与张国荣主演的卓一航之间的爱恨纠葛;徐克执导的《七剑下天山》中,七位绝顶剑士和烽火连城之间的征战,让人记忆犹新。
梁羽生的功绩,在于开创新风,从五十年代开始在报纸上连载,新派武侠自此崛起,后由金庸发扬光大,与古龙和温瑞安一同,将武侠推到了巅峰。
年轻之人,只知金庸、古龙,也许是其作品,更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更多的是电影、电视剧改变诸多,而梁羽生和温润安影视改编略少而已。
但在八九十年代,梁羽生和温润安谁人不知,《白发魔女传》和《四大名捕》更是武侠佳作,让人深深沉寂。
现今,梁羽生、金庸、古龙三位大师,已经逝去,温润安也已封笔,但他们的作品,仍然在传阅,这是给我们留下最好的礼物。
youyouyao
fincle
hyuk_9
原贴:中国三大武侠小说家?
野草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