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中国话剧史的一座丰碑,它使24岁的曹禺一鸣惊人,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中国话剧这一百年来,如果只选一部戏作为代表,则非《雷雨》莫属。它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话剧,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它是中国话剧史上演出最多、演出团体最多的杰作,是中国话剧百年史的神话和奇迹;《雷雨》几十年的演出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话剧导演艺术史和社会接受史,更是中国话剧表演的发展史。这些都使《雷雨》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茶馆》:“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老舍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作品,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话剧后辈们不断以仰望的姿态回望这部经典时发现,剔除庞杂的情节转合、剔除特有时代的立场判断,游走于老舍笔端的其实是一种“大写意”式的蓄势而发的经典东方美学。1980年9月,《茶馆》应邀赴前西德、法国和瑞士三国演出,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2004年5月27日,《茶馆》公演500场……一部三幕话剧,世俗百态、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浓缩了中国半世纪的沧桑沉浮,为后世留下一个巨大的文化背影。《屈原》:历史剧集大成者《屈原》不但是上世纪40年代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代表作,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这部一气十天呵成的五幕历史剧,可谓话剧巨匠郭沫若历史剧当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集大成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郭氏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日本、苏联、罗马尼亚、捷克等国上演《屈原》共达600余场,创中国话剧在国外上演最高纪录。压迫:现代主义话剧的典范作于1925年冬天的独幕剧压迫,被洪深认为是“那时期创作喜剧中的惟一杰作”。该剧创造出了堪称典范的人物语言和最为人称道的剧作结构,在同期大多数粗糙、低质的作品中显得凤毛麟角一般可贵。丁西林的“世态喜剧”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并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压迫也不例外。事实上,以压迫为代表的丁西林喜剧,是中国最早成功尝试现代派话剧的典范,具有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在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上海屋檐下》:抗战戏剧的嚆矢创作于抗日战争前夕的《上海屋檐下》,通过一群生活在上海弄堂中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前景,力图使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作者夏衍说这是一出悲喜剧。《上海屋檐下》因“八?一三”中日在沪开战而失去了上演的机会,直至1939年1月,才由怒吼剧社在重庆首演。但这部戏的产生,却是中国抗战戏剧的嚆矢,奠定了夏衍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白毛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延安时期戏剧成就的重要标志,是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优秀多幕剧《白毛女》。它虽说是一部新歌剧,但舞台风格却类似话剧,是话剧的表现形式与民谣巧妙结合的产物,成功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它的出现及成功推广,为建国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话剧创作模式提供了示范效应。《于无声处》: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1978年11月16日,由上海工人宗福先创作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轰轰烈烈演出。20多年过去了,回顾话剧《于无声处》的演出和剧本的发表,以及它在全国的广泛传播,有几百万人通过报纸、电视和剧场,阅读和观看了这个剧本,艺术价值已经不是衡量它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它将当代文学从“文革”长达10年的文艺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濒临绝迹的话剧再度振兴,并一度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最前列。《绝对信号》:小剧场运动先锋1982年11月,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开启了新时期小剧场运动的先河。这次成功的实验演出,成为转型期中国自己的话剧先锋,并在戏剧界引发了对小剧场戏剧的探索兴趣。剧作打破了传统戏剧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固定交流方式;还打乱了传统话剧“现在进行式”的“顺时序”时间结构套式。《暗恋桃花源》:享誉亚洲经典作1986年,一部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奠定了台湾戏剧家赖声川(blog)及其表演工作坊在戏剧界的地位。此后的四度复排更让该剧成为享誉亚洲的经典之作,而集编、导于一身的赖声川,也因此剧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华语剧坛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倾城之恋》:61年续写两个传奇入选“十大”的《倾城之恋》,指的是相隔61年时空的两个不同版本。张爱玲于1943年写成小说《倾城之恋》,翌年亲自将之改编为4幕8场的现代话剧,于12月16日由大中剧艺公司在上海新光大戏院献演。那一版话剧由朱端均导演,演员阵容强大,罗兰演白流苏、舒适演范柳原、韦伟演徐太太、海涛演印度公主、端木兰心演四奶奶……皆为一时红星。61年后,香港话剧团献演新倾城之恋,导演毛俊辉延伸了原著戛然而止的结局,将白流苏置于改革开放后的上
国内经典剧本
ataleof
《雷雨》: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中国话剧史的一座丰碑,它使24岁的曹禺一鸣惊人,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中国话剧这一百年来,如果只选一部戏作为代表,则非《雷雨》莫属。它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话剧,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它是中国话剧史上演出最多、演出团体最多的杰作,是中国话剧百年史的神话和奇迹;《雷雨》几十年的演出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话剧导演艺术史和社会接受史,更是中国话剧表演的发展史。这些都使《雷雨》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茶馆》:“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老舍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作品,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话剧后辈们不断以仰望的姿态回望这部经典时发现,剔除庞杂的情节转合、剔除特有时代的立场判断,游走于老舍笔端的其实是一种“大写意”式的蓄势而发的经典东方美学。1980年9月,《茶馆》应邀赴前西德、法国和瑞士三国演出,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2004年5月27日,《茶馆》公演500场……一部三幕话剧,世俗百态、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浓缩了中国半世纪的沧桑沉浮,为后世留下一个巨大的文化背影。屈原7afe59b9ee7ad:历史剧集大成者《屈原》不但是上世纪40年代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代表作,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这部一气十天呵成的五幕历史剧,可谓话剧巨匠郭沫若历史剧当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集大成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郭氏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日本、苏联、罗马尼亚、捷克等国上演《屈原》共达600余场,创中国话剧在国外上演最高纪录。压迫:现代主义话剧的典范作于1925年冬天的独幕剧压迫,被洪深认为是“那时期创作喜剧中的惟一杰作”。该剧创造出了堪称典范的人物语言和最为人称道的剧作结构,在同期大多数粗糙、低质的作品中显得凤毛麟角一般可贵。丁西林的“世态喜剧”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并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压迫也不例外。事实上,以压迫为代表的丁西林喜剧,是中国最早成功尝试现代派话剧的典范,具有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在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上海屋檐下》:抗战戏剧的嚆矢创作于抗日战争前夕的《上海屋檐下》,通过一群生活在上海弄堂中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前景,力图使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作者夏衍说这是一出悲喜剧。《上海屋檐下》因“八
原贴:中国经典话剧剧本
迷路在北极的鱼
《雷雨》: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中国话剧史的一座丰碑,它使24岁的曹禺一鸣惊人,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中国话剧这一百年来,如果只选一部戏作为代表,则非《雷雨》莫属。它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话剧,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它是中国话剧史上演出最多、演出团体最多的杰作,是中国话剧百年史的神话和奇迹;《雷雨》几十年的演出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话剧导演艺术史和社会接受史,更是中国话剧表演的发展史。这些都使《雷雨》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话剧百年第一戏”。《茶馆》:“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老舍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作品,被外国专家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当话剧后辈们不断以仰望的姿态回望这部经典时发现,剔除庞杂的情节转合、剔除特有时代的立场判断,游走于老舍笔端的其实是一种“大写意”式的蓄势而发的经典东方美学。1980年9月,《茶馆》应邀赴前西德、法国和瑞士三国演出,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到2004年5月27日,《茶馆》公演500场……一部三幕话剧,世俗百态、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浓缩了中国半世纪的沧桑沉浮,为后世留下一个巨大的文化背影。《屈原》:历史剧集大成者《屈原》不但是上世纪40年代革命历史剧最辉煌的代表作,而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这部一气十天呵成的五幕历史剧,可谓话剧巨匠郭沫若历史剧当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集大成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郭氏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日本、苏联、罗马尼亚、捷克等国上演《屈原》共达600余场,创中国话剧在国外上演最高纪录。压迫:现代主义话剧的典范作于1925年冬天的独幕剧压迫,被洪深认为是“那时期创作喜剧中的惟一杰作”。该剧创造出了堪称典范的人物语言和最为人称道的剧作结构,在同期大多数粗糙、低质的作品中显得凤毛麟角一般可贵。丁西林的“世态喜剧”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并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压迫也不例外。事实上,以压迫为代表的丁西林喜剧,是中国最早成功尝试现代派话剧的典范,具有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在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上海屋檐下》:抗战戏剧的嚆矢创作于抗日战争前夕的《上海屋檐下》,通过一群生活在上海弄堂中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暗示出雷雨将至的前景,力图使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作者夏衍说这是一出悲喜剧。《上海屋檐下》因“八�6�1一三”中日在沪开战而失去了上演的机会,直至1939年1月,才由怒吼剧社在重庆首演。但这部戏的产生,却是中国抗战戏剧的嚆矢,奠定了夏衍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白毛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延安时期戏剧成就的重要标志,是1945年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的优秀多幕剧《白毛女》。它虽说是一部新歌剧,但舞台风格却类似话剧,是话剧的表现形式与民谣巧妙结合的产物,成功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它的出现及成功推广,为建国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话剧创作模式提供了示范效应。《于无声处》: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1978年11月16日,由上海工人宗福先创作的四幕话剧《于无声处》轰轰烈烈演出。20多年过去了,回顾话剧《于无声处》的演出和剧本的发表,以及它在全国的广泛传播,有几百万人通过报纸、电视和剧场,阅读和观看了这个剧本,艺术价值已经不是衡量它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它将当代文学从“文革”长达10年的文艺禁锢中解放出来,使濒临绝迹的话剧再度振兴,并一度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最前列。《绝对信号》:小剧场运动先锋1982年11月,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开启了新时期小剧场运动的先河。这次成功的实验演出,成为转型期中国自己的话剧先锋,并在戏剧界引发了对小剧场戏剧的探索兴趣。剧作打破了传统戏剧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固定交流方式;还打乱了传统话剧“现在进行式”的“顺时序”时间结构套式。《暗恋桃花源》:享誉亚洲经典作1986年,一部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奠定了台湾戏剧家赖声川(blog)及其表演工作坊在戏剧界的地位。此后的四度复排更让该剧成为享誉亚洲的经典之作,而集编、导于一身的赖声川,也因此剧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华语剧坛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倾城之恋》:61年续写两个传奇入选“十大”的《倾城之恋》,指的是相隔61年时空的两个不同版本。张爱玲于1943年写成小说《倾城之恋》,翌年亲自将之改编为4幕8场的现代话剧,于12月16日由大中剧艺公司在上海新光大戏院献演。那一版话剧由朱端均导演,演员阵容强大,罗兰演白流苏、舒适演范柳原、韦伟演徐太太、海涛演印度公主、端木兰心演四奶奶……皆为一时红星。61年后,香港话剧团献演新倾城之恋,导演毛俊辉延伸了原著戛然而止的结局,将白流苏置于改革开放后的上
原贴:中国经典话剧剧本
西湖龙井
假如让我说下去
此人悠悠呢
chamonixdl
Is-Jordan米兰
那抹、微笑
木小启
蹭蹭兔
cuteyan6
冷冷的购物
雪碧baby
slimmilk
lemon懵
好编剧很多,好剧拍成好片的也很多,我不是药神、《霸王别姬》、搜索、无问西东、《阿甘正传》~~这些都是好剧
相对少是确实存在的,原因多方面,只能片面谈谈看法
1、背景是否强大。说白了就是有没有人捧,好的剧本是否有人愿意帮你拍出来。有很多好的剧本都石沉大海,无人问津,很大原因在于导演、编剧、经纪人等这些大佬没看到。相反的,有很多烂的不能再烂的片子,导演们争着要拍摄,比如说某些小品大碗拍的片子,还请了一帮的水军刷评分,呵呵了~~~
2、是不是符合商业。片子拍出来赚不赚钱是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赚到钱了才能支撑团队,不赚钱可能拍完就解散了,毕竟拍艺术片大多数是不赚钱的。你好之华是一部好片子,可是票房只能呵呵哒了。商业因素也很多,人、事件、情节都可以成为商业因素,导演值不值钱、明星值不值钱~~~
3、是否能通过审核,这个大家懂得,不多说,利弊共存。可以说个人更加支持严格的审核,电影电视都是传播精神文化的载体,相信很多家长应该也不想让小孩子看《蜡笔小新》、《猫和老鼠》的
4、区域文化及历史渊源,每个国家的片子受其本国文化的影响,国产功夫片是我们的骄傲、印度片总要唱几首歌、泰国恐怖片、美国科幻片、韩国情感剧,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岛国片~~老一辈人喜欢看抗日神剧,到了90后基本没几个人愿意看了
5、时间与受众问题。这其实属于商业因素,美国人可以用5年时间拍一部片子,因为他们市场是面对全世界的,底子也强,政府支持力量也很大;我们就做不到,紧限于本国,如果学美国5年10年拍一部片子,撑不到两年就要吃泡面了,3年基本挂了,要知道我们人均gdp可是跟美国差的很远的,人家不愁吃,我们愁啊!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随大流,客人说我要吃面,你就去做面给他吃,钱就来了
总之,我还是很看好国产片的,只是需要时间来验证,我们缺少的正是一颗等待的信心
就说这些了,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Alone随遇而安
好剧本是有的,但没有愿意拍或者不能拍,很多种限制。现在在只要说大制作少则50集70集甚至100集都拍不完整,还得分个上下篇,讲不出什么故事来。以前30几集就算长篇电视剧了,看过都会让人记忆犹新,是不是现在的人太闲。哎,不说了,反正现在电视剧我没有从头看到尾的.....
www99com
其实还是有的,举个最近的例子,《白夜追凶》就非常优秀,当然,不光我们觉得它优秀,世界上最大的流媒体服务商业界巨头Netflix就已经购买了它的版权,准备在自己的平台上推出,这次网剧输出就足以说明我们的剧本同样优秀,而且优秀到不仅在大陆广受好评,也打开了海外市场。
但是,实话实说我们国内剧本的平均水平整体来说没那么优秀,里面充斥着太多粗制滥造,原因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商业化的运作导致一些制作公司只是追寻短期的商业利益,大量资金投入到演员上,靠小鲜肉的流量获得利益,剧本和制作的费用远远不够,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对演员的限薪政策确实对制作方是极大的利好,希望制作方借此良机,打磨剧本,精良制作,推出一些既卖好又卖座的良心作品,只追求一时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小左左
1、国内的影视剧创作,因为存在审核问题,以及体制原因,首先创作空间有限,主题和想象力,都不能太自说自话,而且由于中国没有分级制,所以没有标准可寻,你只能自我约束,这样一来,创作的主题空间和想象力空间,都被约束了,而好莱坞的编剧不存在这个问题,《24小时》第五季甚至把总统拍成了恐怖分子,还是在一群大佬的幕后操控下,这样的剧情设计在中国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不要说入笔了。
2、创作方式问题,人人都知道,美剧基本上是一边创作一边拍摄,并随时根据观众反响、收视率进行剧情角色演员调整,大多数美剧创作基本方式总是一个编剧先写出第一季的剧情,找人投资开始拍成电视剧,然后卖给电视台,有电视台愿意购买播放了,这只是初步成功了,还要看这家电视台是否愿意续订第二季,一旦愿意续订第二季,编剧才会组建创作团队,有好几个编剧天天开会讨论剧情,各自分工协作,你写一段我写一章,首席编剧除了写出自己的段落,还要统一所有人写的各个片段,当然,随时和导演交流沟通。美剧的这种创作方式,已经和作家写作“关系遥远”——一部美剧的剧本创作过程,简直就像一座流水线的工厂,一切以市场反应、收视率高低为“产品”调整的依据。
3、在美剧中,一部美剧的整个制作团队中,首席编剧兼出品人,是制作团队的最高领导,美剧和好莱坞电影拍摄也不一样的,好莱坞电影是导演和制片人双领导,且好像还是以导演为主的,但美剧制作中首席编剧兼出品人是领导、是灵魂人物,首先他是最早拿出一个故事大纲,甚至是最早拿出一个剧本并获得投资人支持的人物,所以他当然是领导筹备制作团队的人,其次在整个制作一部美剧过程中,他始终是把控剧情发展的主要编剧,导演也得根据他的意思进行导演,所以在美剧制作团队中,首席编剧兼出品人,其实是业务主管兼行政主管。
4、在美剧制作中,编剧收入非常高,前些年好莱坞编剧大罢工,报道曾经透露出一些编剧收入的信息,大多数编剧的月收入要达到两万多美元,年收入要达到二十几万美元,这个收入在美国绝对是高收入,而首席编剧兼出品人,权力最大,收入当然就也更高了,他要参与分成了。
——上述几个方面,都确保了美剧越来越精良,所以曾经有人公开说过,中国在电视剧方面,永远追赶不上美剧水准。这个预言,起码到现在为止我仍然支持。
无限饼
我觉得写作那些好的题材还是大有人在的,只是拍摄、审核等都有困难,所以好的小说很多,被拍出来的却很少,而且就算拍出来但效果也不尽人意,望采纳!
VACATION-H
原贴:中国经典话剧剧本
钟猩猩997
谢谢邀请!我认为国内的一些编剧能写出质量非常好的那种类似经典美剧的剧本,优秀的编剧还是有的。但是目前的国内的一大部分编剧确实逊于美国那些编剧的讲故事能力。原因如下:
1. 国内目前电视台对于电视剧的剧本要求质量不高。
电视台面对观众是一般的群众,如果剧情太高深了,那么观众看不懂。大部分观众还是喜欢看这种剧情一般的。而且这样情况之下,明显请水平一般的编剧更可以降低成本。所以水平一般的编剧大有市场。
2. 编剧创作剧本,如同考高考作文,因为有指定大纲和评分老师来评分。
一般来说,所谓好的剧本基本是符合大纲要求,但是很多是缺乏真实感。
3. 现在国内还是属于是电视台买剧,不是观众买剧。
美剧播出以后,大多数都是分成几季播出,播完还得考虑收视率,调查观众的感受。如果收视率低,观众评价很低,那么这部电视剧就会被砍掉。反之,电视台会继续续订下一季的美剧,同时编剧得考虑观众各方面的评论,来编写下一季剧情。
国内的编剧把剧本卖给电视台,好像一部分编剧会持股。大多数电视剧就一下子播完,大多数很少考虑续集。至于播出之后观众评价怎样,对于编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编剧基本是完成任务,因为钱赚到手了。
4. 国内的有一部分编剧可能会收徒弟。
这些总编剧吃老本,收的徒弟中可能有一些编剧写的再出色,也会这些总编剧被吹毛求疵,然后改成自己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不符合现实,最后总编剧来总结,署名第一人。所以这些剧本不及美剧吸引人。
总结,为什么国内的一些编剧没办法写出一些经典美剧那种质量的剧本!
花花是只狗
原贴:校园经典小品剧本
晒太阳的小猫
原贴:校园经典小品剧本
虚あ渺
原贴:经典英语话剧剧本
石头(商丘)
原贴:经典舞台剧剧本
任励昀
原贴:两人经典相声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