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有,有的没有,要看是否架空历史
历史的天空小说人物关系
waterenee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 作者:tecdai
-- 发布时间:2004-3-2 19:30:58
--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tecdai
-- 发布时间:2004-3-2 19:31:50
-- 三 宋元明清书目
小畜集 四部丛刊本
小畜外集 四部丛刊本
河东先生集 四部丛刊本
珠玉词 晏殊 宋六十名家词本
范文正公集 四部丛刊本
乐章集 宋六十名家词本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苏学士文集 四部备要本
苏舜钦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新一版
欧阳文忠全集 四部备要本
欧阳文忠公文集 商务印书馆1958年重印
六一词 欧阳修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嘉佑集 苏洵 四部备要本
司马文正集 司马光 四部备要本
元丰类稿 曾巩 四部备要本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中华书局1959年版
王文公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校点本
王荆公诗文沈氏注 沈钦韩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962年排印本
王荆公诗笺注 李璧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
王安石 邓广铭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施注苏诗 施元之 四库全书著录
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 查慎行 乾隆间刻本
苏诗合注 冯应榴 光绪九年刻本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王文诰 嘉庆间刻本、光绪间刻本
苏诗补注 翁方纲
苏轼文集 中华书局1986年标点本
苏轼乐府笺 龙榆生 商务印书馆1958年
苏轼评传 曾枣庄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栾城集 苏辙 四部丛刊本
豫章黄先生文集 黄庭坚 四部丛刊本
山谷诗集注 四部备要本
豫章黄先生词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中华书局1978年版
淮海居士长短句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淮海词笺注 杨世明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王光年增注 中国书店1985年版
晁氏琴趣外编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济北晁生鸡肋集 四部丛刊本
后山居士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后山诗注 任渊 四部丛刊本
后山诗注补笺 冒广生 商务印书馆1936年
张右史文集 张耒 四部丛刊本
柯山词 龙榆生校 中华书局1957年
片玉集 陈元龙集注 强村丛书本
清真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东山词 钟振振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李清照集校注 王学初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李清照研究资料
陈与义集 中华书局1982年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 胡穉 四部丛刊本
帅的被人砍
有很多啊。。。这些我看了N本。。。
个人传奇的。。。开国十大元帅传,开国十大将传。
抗日战争的: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铁道游击队,大迁徙,百团大战,台儿庄会战,杜聿明传,马占山传,张自忠传,少年铁血敢死队。。。
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沉浮 济南战役 红日 我在红军十年 。。。
军事的。。。一次世界大战演义,二次世界大战演义,隆美尔传,巴顿将军传,三本五十六传,艾森豪威尔传,飞虎队传,还有关于朝鲜战争的。。。
还有一些书是描写特种兵的,比如说兵王。。。
Tiffany﹏.
今天来聊一个人物,国府有名的“飞将军”孙元良,当然说他是“飞将军”,不是那个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的那个飞将军。
而是说这个人作为军人,把天赋技能点全点在“逃跑”上,在北伐战争战场上跑过,在抗日战场上跑过,在解放战场上也跑过,得此外号“飞将军”。
通过人物看组织,通过这个人也许我们能看到国府是怎样的运作,也能了解到国府是怎样垮台的。
要聊孙元良就得先聊他的出身,浙江人而且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大家对这个出身可能没啥感觉,但这个出身对孙元良本人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在国府内部,黄埔出身的将领会被认为蒋的嫡系,当然哪怕是黄埔出道的,也得出道得早,不然位置就被占光,还好孙元良黄埔一期生,所以够早。
此外如果只是黄埔出身的只能算嫡系,要想成为嫡系中嫡系,还需要点别的东西。蒋这个人疑心重,所以对跟他一样是浙江出来的人有偏好。
陈诚就是因为既是浙江人又是黄埔一期出来的,所以才能得蒋的重用。孙元良跟陈诚出身一样,所以这就决定他在国府内部拥有比其他人更快晋升的资质。
当然有晋升的资质,还得有亮眼的表现,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黄埔军校建立没多久,蒋就开始率领黄埔学生军北伐,第一战就是打惠州。
惠州号称宋朝以后从未陷落,所以黄埔军这仗打得异常艰苦,伤亡惨重,最后猛将陈明仁带领敢死队攻上惠州城头,把旗帜插上了城头。其中敢死队里就有孙元良。
这下小孙在领导面前可是出了风头,再加上我们前面讲的那些出身,所以孙元良在国府就迅速爬了上去,很快当上了团长。
从这以后。孙元良就开始了他无数的骚操作。比如当初北伐军打南昌城,城池倒是很快拿下,打南昌得第一师进城后就跟大顺军进北京城一样,开始寻欢作乐,师长王柏龄居然去逛窑子,军队进城第一件事想的不是安抚人心和整顿秩序,而是先找乐子,这够神奇的吧!更神奇还在后面。
半夜军阀孙传芳的队伍来了波反攻,结果师长王柏龄自己先遛了,然后下面有样学样,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孙元良自己也跑了,军事主官丢掉部队临阵脱逃,不论在哪里都是杀头大罪。
所以蒋非常生气,要把孙元良给毙了,不过这会就看出孙元良出身的重要性了,一大帮浙江老乡跟黄埔同学跑到蒋那里求情。
考虑到孙元良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杀了他容易伤底下人的人心,所以蒋把孙元良派出国留学躲风头去了。
这个决定怎么说,如果还是个帮会的话,问题不大,毕竟小弟出了事大哥不能帮人家摆平的话,那以后就没人为了你卖命了。
但如果是军队的话,那这个决定就太糟糕了,毕竟军队讲的是赏罚分明,如果做错事不用受惩罚的话,那以后大家就有样学样了。
了解抗战史的都知道了,国府不缺乏能打仗的队伍,但就是这个军纪军法太垃圾了,赏罚不明,伤了一堆人的人心,关键这个头还是蒋自己带的。
孙元良留学归来后,算是镀金成功,蒋让他去88师当师长,了解国军战斗序列的都知道。这是德国人帮助国府组建的三个德械师之一,属于蒋的嫡系部队。抗战爆发后,为了表达国府抗战的决心,也为了让外国人看看日本人是怎样欺负中国人,好争取国际同情。
所以蒋决定主动出击一次,这样813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双方在上海打了三个月,由于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国军主力又被包抄全歼的可能,所以蒋下令国军退出上海。
不过在临走之前蒋希望孙元良的88师能够留守闸北四行仓库,因为四行仓库旁就是苏州河。那里是英美租界,蒋想让外国人看下国府的坚守和抗战决心。
但孙元良知道这是个自杀任务,所以他把蒋的命令打了个折扣,把谢晋元的一个加强营留下,自己先撤了,这就是去年大热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
所以孙元良又一次丢下自己的部队跑了,等蒋在南京看见孙元良时自己都大吃一惊,不过蒋估计也知道孙元良是啥人,也就没说话了。
随后孙元良继续在国府干下去,到1948年孙元良已经当上了兵团司令了,不过到了这会国共双方实力已经发生了逆转,国军完全成了守势。
随后国府制订了一个会徐蚌会战的计划,我方叫淮海战役,具体也不复杂,把淮河以北的国军撤到淮河以南,依托淮河防守,看看能不能拖到国际局势有利于国府的变化,指不定还能搞个南北朝出来。
在作战会议上,杜聿明再三跟蒋强调,一旦决定撤了就不能反悔,蒋也满口答应,不过蒋很擅长打自己脸,没过多久他就要杜聿明去救被围的黄维兵团,而杜聿明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决服从蒋的命令
当初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作战失败,必须撤退,此时史迪威要求他退往印度,而老蒋则要求他回国,要知道孙立人带着部队去了印度,部队基本保存下来,这时去印度明显更合适。
但杜聿明身上的服从思想出来,听了老蒋的命名翻越野人山回国,过程我就不写了,太惨烈了。大家只需知道杜聿明进野人山时是4万人,出来就只剩8千人,这件事也成了杜聿明心里永远的痛。
毫无疑他又带人回去,随即就被围了,其中就有孙元良的16兵团,好在孙元良逃跑经验丰富,他乔装打扮成百姓,躲过了士兵的盘查,安然无恙的回到了南京,鉴于他嫡系的身份,所以又没收到惩罚。
随后国军败退到了台湾,孙元良也跟着去了,蒋在台湾天天反思失去大陆的原因,又有意培养小蒋上位,小蒋把国府那些老人统统排挤出去,其中就有孙元良。
不过无所谓孙元良来台时带足了黄金美钞,办了个厂,续了房姨太太,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一直到活到了2007年,整整活了103岁。从大清一路活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这人生经历都把我看懵逼了。
从这个人的人生经历,你也能看出国府的一些用人特点:军纪涣散,赏罚不明,任人唯亲。大家看看这样的队伍能打胜仗吗?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Delinda
原贴:汉代历史及人物白话小说
采莉而拢蓉
文学与历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历史: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2、来源不同:
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文学:文学是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广义上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历史是研究人类变化,社会兴替的重要的人文学科。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谈谈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Lanson_chen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
1. 过去事实的记载。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 鲁肃 於凡品,是其聪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 注引吴书:“[ 吴王 ]志存经略,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 指已过去的事实。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3. 经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便是野鸡道台的历史了。” 清 黄人 <钱牧斋文抄>序:“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历史而自为风气。”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会留着个知道她的历史的仆人。” 4. 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金一 文学观:“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历史上,多不过三四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国 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菡子 《源远流长》:“历史在发展着,丰富着。” 5. 指历史学科。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编辑本段词语意义
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相关书籍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
我个人认为,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是真实存在的,而文学很大程度上是杜撰的,也许会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文学存在于历史之中。
原贴: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Fayebp
盘古:开天创世级…洪荒中的人认为他死了,元神都能化三清的人物会治不了自己的伤?反正我不太信,私人猜测,开天后获得了混沌奖励,然后用了个分身假死脱身断了因果。
鸿钧:本是一蚯蚓,盘古开天时,它学了两招,当了道祖,比悲催的三千魔神幸福多了。
三清:传说是盘古元神所化……为啥盘古不夺舍他们呢?别说盘古没这实力…洪荒大谜团。
女蜗:先天大妖,人首蛇身,因为:听道,造人,补天……一套连招,成圣了,堪称洪荒第一聪明妖。
西方二圣:请叫我坑人二人组。
以上是洪荒不死六圣加他们老师,是真大佬,圣人之下皆蚂蚁…
下面就是蝼蚁炮灰:妖族两天帝,妖师鲲鹏,冥河老祖,十二巫祖,红云,天帝,如来,阿弥陀佛,燃灯,三皇,……都是准圣级炮灰,天地圣位有定数,并且圣不是封就能成的,鸿钧大佬要搞出几个圣人,还得老老实实讲道,然后让弟子悟,不是你天帝说封:那谁谁谁成大圣,也不是你如来封:那谁谁谁成佛……就获得圣位了,除了盘古,估计没谁这么牛逼,鸿钧都只能封封神玩玩呢…
原贴:洪荒人物的历史
冰水蓝冰
所有穿越小说都不一样,跟历史只有一点点关系
穿越的主体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仅仅灵魂穿越,一种是身体灵魂一起穿越,一种是身体灵魂对换。 穿越的方式种类繁多,包括出车祸、跳楼、上厕所时掉进马桶、睡觉睡过去的、利用高科技、见到外星人,他杀穿越等。 穿越中主人公原本所在的时代常常为现代,穿越到的时代一般为三国、唐朝、汉朝、明朝、清朝等。 清朝的康熙、雍正年代居多,从而衍生出四爷党,八爷党之类的粉丝团体。此类穿越一般被称为清穿。还有一部分常是小说作者虚拟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架空历史”。另外,古时的古埃、西欧等也都是写作者的偏爱选择。 穿越的主人公可能天生丽质,可能风流潇洒,可能沉着冷漠,可能知书达理,无一不把现代的东西带到穿越所在地。主人公如果是男性,大多智慧超群;也有天生异能,无人能敌;也有表面看是“废物”其实有很强实力的;还有就是本来就是废物,可是拥有很强精神力被大魔法师或武林高人相中,灌顶大法成为高人。如果是女子,会成为超强的武技师,与男主角浪迹天涯;也会体弱多病,被人抛弃后又有一个“哥哥”把她抱起扶养,最后或成亲或由于哥哥的嫉妒造成三人(女主角,男主角,收养女主角的哥哥)惨死的悲剧 一般根据穿越到的朝代可分为明末党,三国党,皇汉党,反清党,罗马党,西化党,民主党,架空党。 清穿中,穿越小说的主人公若是女性,穿越后往往能和宫廷皇家沾上边,或者贵为公主,或者是王府里的仆女,最后常常被一群优秀出众的王子、公爵、阿哥、皇帝们不约而同地都喜欢上了,于是展开了一段或侠骨柔情的、或缠绵悱恻的、或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女主角大多聪慧,不管是看起来大智若愚,还是精明强悍,面对爱情不论是随遇而安,还是力争上游,至少不会没了主张。温柔的,善良的,泼辣的,任性的,虚构的,逼真的,不论平凡高贵,其个性往往不会让你轻易相忘,总的来说每个女主再怎么说自己不好再怎么隐藏自己,但她始终是一女超人。 男主角大多痴心,不管是温文尔雅的,还是专横邪佞的,对爱情不论是含蓄委婉的,还是说一不二的,在女主角面前永远是赤子之心,必要的时候还是露出一点孩子气,就算他老谋深算,对爱情也要肝脑涂地。 穿越小说的主人公若是男性,穿越后多是拥有非凡胆识,或是运气弹连连砸,抑或是打不死的小强,往往先出先个打不过的敌人,不久之后,主人公成长了,本领有成了,再次遇到,就可以大大的扬眉吐气了。穿越后的男主往往成为穿越世界的第一人,在穿越的途中,会遇到无数个让男主痴心不已,誓愿为死的美女。美女们往往多拥有宽广的胸怀,容纳男主在开辟领域的时候招惹来的美女。大家各称姐妹,或和气,或生气,总之谁都不会离开男主就对了。 穿越小说还有一类就是从所谓的我们看到的这个宇宙穿越到另外的一个宇宙,那里的人擅长于斗气,魔法等等,而穿越者则可能擅长于针灸,中国功夫,道术等等,并且他们最终成王成霸,美女妻妾成群,也算是YY小说的一类吧..
原贴:穿越小说跟历史有没有关系
水果酱紫狸
洪荒通常是指以《封神演义》、《山海经》以及《西游记》等书为基础,以《佛本是道》为开山祖师以及框架结构的神话传说体系,这个体系将中国神话体系进行一个大汇总,描述了圣人间的较量。
洪荒人物关系复杂且说法不一,这里只介绍其中一种,按地位高低排名如下:
盘古,混沌时期开天,身陨演化洪荒世界。
鸿钧,洪荒第一位圣人,掌造化玉碟,众圣之师,传道洪荒三次后合道,非大事不出,为“道祖”。
盘古三清:太上老子,玉清原始,上清通天,为盘古元神一分三所化,三人分立三大教人教,阐教,截教,均是圣人。
女娲:人族圣母,造人后成圣,曾于巫妖大战后补天。
西方二圣:准提,接引,立西方教,后为佛教,均是圣人。
妖族二圣:妖皇帝俊,东皇太一,执掌洪荒妖族,立足天庭与巫族共争天地主角地位,均战死于巫妖大战。
十二祖巫:帝江、共工、祝融、蓐收、句芒、后土、玄冥、强良、奢比尸、烛九阴、天吴、弇兹。除后土身化轮回外其余皆战死。共工曾撞断不周山。
昊天,瑶池: 曾为道祖鸿钧座下童子,妖族死后奉道祖鸿钧旨意执掌天庭,为玉帝,王母。
人族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炎帝,人皇黄帝,女娲造人后带领人族成为天地主角,后均居火云洞。
东王公,西王母:男仙之主,女仙之主。
镇元子:地仙之祖。
冥河:血海老祖,效仿女娲造人却造出阿修罗一族。
鲲鹏:妖师,曾造出妖族文字。
红云:火云洞洞主,后因紫霄宫让座结怨鲲鹏,被算计身陨。
伏羲:女娲之兄,后身死轮回入人族,成为人族三皇之一。
洪荒出场人物较多,除上述外还有例如十二金仙,截教众徒,孔宣大鹏,后羿刑天嫦娥,羲皇娥皇等等不再赘述。
原贴:洪荒人物的历史
小wai
lsc00
suri
原贴:穿越小说跟历史有没有关系
哦!Pegasus
原贴:谈谈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barroco_
原贴:谈谈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ozarna
原贴:谈谈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45º仰望天空
飞影
抱抱533
wendywongss
死亡是人们一直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因为我们会对这个世界很留恋,舍不得离开这个花花世界。有这么一句话,人总免不了有一死,有的人死的比泰山还重,可是有的却比鸿毛还要轻。而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却是作死的,今天就细数历史上10位“不作不会死”的人物,个个奇葩。
NO.1 商朝国君武乙
“莫装X,装X遭雷劈”,商朝国君武乙不信邪,非说打雷什么的不过是些自然现象。这倒没错,他即是嘴欠,也对大众很残暴。他常常弄个木偶,上面写上“老天”,没事儿就刺着玩儿。还搞了个血袋,往天上扔,拿箭射,自称“射老天一脸(射天)”。有一天他去渭河打猎,晴天一个霹雳,就把他给劈死了。
NO.2万户
明朝一个士大夫。这家伙原本是个木匠,喜欢各种敲敲打打。后来被拉去当兵,在军队里改造了不少刀枪车船,被封为士大夫。万户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把自己弄上天去。为了实现这个飞天梦想,他特意打造了一辆蛇形战车。
话说这一天,万里晴空碧云天,金叶红枫人心恬。万户手持两个大风筝,坐上了那辆蛇形战车,战车上埋着用火药做成的47支火箭,然后命令手下点燃引线。
手下:我心里好怕。
万户:怕个蛋,有什么好怕的。
手下:这要是飞天不成功,我怕你性命难保啊。
万户:你就等着哥飞进月亮会嫦娥吧。
于是手下把引线点着了,只听“轰”一声巨响,飞车顷刻间离开地面升向半空。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战车在半空中炸得稀巴烂。当然,这事情得两说。光明的说法,是万户献身科学,为人类的航空飞天事业做出了表率和尝试。
NO.3晋景公手下一个宦官
也是个非常作的家伙,估计平时拍马屁拍习惯了,有一次上朝时,他哭着喊着说,昨天晚上做梦,梦到自己背着晋景公飞上了天。然后这宦官把这事情当成升官发财的好兆头,神气活现四处宣扬。
等到晋景公掉茅坑里淹死了,就有人发话,你不是梦见自己背着大王上天了吗?赶紧的,现在到你发挥的时候了,下去把大王的尸首从坑里背出来。事情还没完,等背出来之后,这宦官直接被送去殉葬了。
NO.4 刘彻
汉朝的时候武帝的儿子刘胥,当时被封为广陵王。刘彻在汉朝的历史上,是一个很厉害的皇帝,可是他的儿子和他比起来就差远了。刘胥这个人有一个很特殊的爱好,就是和狗熊搏斗,因为刘胥身体很强壮,喜欢打架,可是一般的人又不是他的对手,感觉很寂寞就只好和狗熊较量了。
后来就是在一次搏斗中,被狗熊给拍死了,自己作死没办法。
NO.5秦武王嬴荡
秦武王是秦惠王的儿子,天生神力,身材威猛。他平常的爱好就是跟人比试力气,所有人都没有他力气大,因此志得意满。有一年到了东周都城,看到周王室的王鼎,他就想举一举。
费了好大的力气,最终举起来,但是不小心被鼎砸伤脚,大动脉出血,古代医疗技术又不佳,当天晚上就死了。
NO6 东晋皇帝司马曜
公元396年11月6日,34岁的司马曜跟平日一样,与自己最为宠爱的妃子张贵人饮酒取乐。张贵人被宠爱多年,整天与皇帝过着不知白天黑夜的日子。酒至微醺,司马曜望着身旁年轻貌美的宫娥侍婢,跟张贵人开起玩笑来:“跟她们比,以你的年纪都该被废啦!”
这句戏言深深地刺伤了张贵人,不知她从哪里来的胆量和决心,竟在司马曜酒醉之后,命宫女用被子将其活活捂死。
NO.7波丹诺夫
他是个苏联的物理学家,企图通过输血实现返老还童,传说还帮列宁的妹妹输过血。这可能是我国“鸡血疗法”的前身。后来波丹诺夫为自己输入了一个病号(身患疟疾及肺结核)的血,不治身亡。
NO.8默罕默德
古尔王朝起源于阿富汗,向南入侵印度,击败了印度教徒。当时印度有一种武士阶级称为罗阇,是职业的武士,在抵抗伊斯兰入侵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传说在一次战争中,罗阇普利色毗-兆汗,并没有被处死,而是被刺瞎双眼监禁了起来。
这位罗阇吹牛说自己虽然瞎了,仍然是百射百中。默罕默德不信,就下令给他弓箭,让他表演给自己看。罗阇表示,自己好歹也曾经是一国之君,必须由国王默罕默德亲自下令,才肯射箭。于是,默罕默德亲自给他下令,罗阇听声辨位,把默罕默德射死了。
NO.9狂人杨一笑
昔有狂人杨一笑者,其碑志曰: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NO10.肃亲王豪格
皇太极长子,在努尔哈赤手下和皇太极手下,都是战功赫赫,与多尔衮并驾齐驱!就在大家准备推举豪格继承的时候,豪格要学他父亲,再三推让才接受,谁知他一推让,多尔衮顺势而起,既然豪格这么歉让,不如就立小儿子福临吧,其他人反正也无所谓,也不想豪格,多尔衮一家做大,于是就同意了。可怜的豪格不仅皇位无望,在顺治朝还饱受多尔衮欺凌,没几年就下狱而死了。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emiliejia
有这么个人,他是最崇拜毛泽东的国民党将领,不过他崇拜的理由非常奇葩;
他打赢了淮海战役以来,国军唯一一场胜战,气的林彪咬牙切齿,一手把四野悍将钟伟的中将给打成了少将。
他是桂系一员骁将,他打仗方式非常奇葩,人送外号罗盘将军。
他是特赦1959里干啥都先摇一卦的那个蔡守元的历史原型。
他就是张淦!
准备好了吗,最奇葩最匪夷所思的将军张淦,现在奉上。
01、桂系骁将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军阀一大派系,首领主要是广西籍或者以广西为地盘而发家,因为广西简称桂,故得名桂系军阀。
桂系军阀分新旧两派,旧桂系首领是北洋军阀类型的旧军阀陆荣廷、谭浩明,统治广西时间是1912年到1924年,有十二年之久。
新桂系的首领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等国民党新军阀系统。
新桂系三巨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
而张淦就是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麾下一员骁将。
张淦(1897年-1959年),字洁斋,号济公(就是济公),广西桂林人。
张淦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与李宗仁是同学,后来在广西陆军模范营与白崇禧、黄绍竑一起担任排长。
但是,后来桂系军阀分裂,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形成新桂系,而张淦还在陆荣廷手下任差。
1923年在陆荣廷部队任少校副官,陆荣廷失败后,所率部众被李宗仁收编,任营长。
1926年,张淦后历任第7军中校副官、上校副官长。
第7军是新桂系的王牌主力部队,北伐战争中,第7军被誉为钢七军(叶挺所在的第4军被称为铁军),是桂系王牌部队。
1928年,张淦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任第8军参谋长。
张淦
1938年,张淦成为第7军军长(前几任分别是李宗仁、夏威、李明瑞、杨腾辉、廖磊、周祖晃)。
当时第7军下辖三个师,第170师,师长徐启明;第171师,师长杨俊昌;第172师,师长程树芬。
李宗仁、白崇禧能够将第七军交给张淦,说明张淦并非常人。
张淦与李品仙、廖磊、夏威并称新桂系四大骁将。
算是新桂系仅次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等首脑之下的第二档大将。
张淦和李宗仁
张淦接任第7军军长之际,正值第七军打完徐州会战,李宗仁成功指挥60多万大军有条不紊安然突围。
1938年7月,张淦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8月4日,张淦率第7军与桂系主力第48军、第84军与日军第六师团展开黄广会战。
武汉会战失败后,张淦率军随第21集团军留守大别山进行游击作战。
1939年至1941年间,张淦率部相继参加了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第2次长沙会战。
可以说,在抗日战场,张淦战绩彪炳,是名副其实的抗战名将。
1939年,张淦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七绥靖区副司令官,军衔是中将。
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张淦任第三纵队司令。
1948年8月任第三兵团司令官,并率部参加长江防御战。
第三兵团整体是由桂系兵马组建的,其中包含了本身就很精锐的钢七军,另外还有48军两个军共计6万多人,后来还加上了126军。
第三兵团的人数大致在7万多人左右,而且在广西战役之前,由于钢七军实力未损,因此战斗力很强,一度在我军的进攻下跳出包围圈从湖南突围到了广西。
02、青树坪之战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尤其是淮海战役后,兵败如山倒,一触即溃。
但是张淦的第三兵团是个例外。
1949年8月,张淦打赢了李宗仁所说的——
“徐蚌会战以来,国军所打的唯一胜仗”。
这就是青树坪之战。
渡江战役之后,二野,三野,四野先遣兵团横渡长江天堑,一举击破国民党军重兵防守的长江防线。
1949年5月,军委命令将四野1949年度作战任务扩大为进军并经营中南地区豫湘鄂赣粤桂六省。
而在当时的中国各省中,实力最强悍的就是白崇禧的桂军。
白崇禧
渡江战役之后,四野的进攻方向刚好也是桂军的老巢。
当时四野最先进入中南地区的是钟伟率领的四野第13兵团49军。
49军下辖第145、第146、第147、第162师,第145师师长温玉成(开国中将),第146师师长王奎先(开国少将),第147师师长沈启贤(开国少将),第162师师长张万春(后王兆相,都是开国少将)。
钟伟
军长钟伟是《亮剑》丁伟原型,是一位军政素质都很高的人才。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东北野战军二纵五师师长的钟伟率领这支部队打出了东北野战军所有师级单位都难以相比的战绩。
钟伟与韩先楚并称为四野两大好战分子,是四野悍将。
渡江战役后,49军当时是四野深入敌后最远的部队,49军军长钟伟向第13兵团提出了向永丰、界岭、宝庆追击的作战方案。
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觉得此举过于冒险,不敢怠慢,一边研究一边及时上报四野司令部。
当时林彪接到情报,张淦率领桂系精锐第三兵团正进至永丰、界岭,正在49军追击线路上,便令程子华通知49军切实查清情况不得盲目前进。
但是钟伟这人作风非常大胆,在三下江南战役中,钟伟就敢抗命坚持己见,使林彪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取得了靠山屯战役全歼国民党军87师的胜利,指挥才干为林彪所赏识。
林彪想升他做纵队副司令,钟伟居然回答道,要升就升司令,要么就还当师长!
后来林彪还是将他直接从师长升为十二纵队司令。
钟伟由此成为整个四野唯一一位直接从师长升为纵队司令的将领。
林彪命令还没到达前线,钟伟见程子华一直不回复,以为程子华是同意了,便率部继续向前挺进,49军的先头部队146师已经过了永丰,到达青树坪。
青树坪在湖南双峰县境西部,西接邵东县,东邻印塘镇,南与花门、锁石两镇毗邻,北与三塘铺镇相接。
146师到了青树坪后,当时由于部队官兵大都是南方人,水土不服,中暑的现象也很多,所以先头营的营长没有派部队抢占两侧的高地,大部队在山谷通行。
孤军深入、大意轻敌、不明敌情、松懈麻痹,钟伟把犯的都是兵家之大忌。
经过三天血战,49军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败仗。
146师阵亡877人,伤2000余人,前来接应的145师也有470人的伤亡,146师元气大伤,在之后的战役中几乎都是作为预备队,再没机会冲锋在前了。
这一仗打完,直接惊动了毛泽东,雷霆震怒,林彪气得直跺脚,对张淦恨之入骨,后来张淦被俘,报了青树坪之役的一箭之仇,素来持重的林彪喜不自禁,竟然高兴得像个孩子,足见林彪是恨极了张淦。
钟伟更是对张淦恨得咬牙切齿。
钟伟很郁闷,1955年授衔,他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和这次战斗关系很大。
张淦一仗把钟伟到手的中将给打成了少将!
03、罗盘将军但是,张淦这哥们奇葩的地方,不是因为他的长相(他是个秃头),也不是因为他能打仗,而是因为他极度迷信风水。
张淦自幼熟读《周易》,喜欢算卦。
最早的时候,他打算开个算卦铺子谋生。
后来在他即将进入军营的第一天,他还在犹豫是参军入伍还是开算命辅子。
左右为难的他,又算便一卦。
结果从军是连三个都是巽卦,从商则反之,
张淦大喜,道:
三卦皆吉,日后必发
于是,带上罗盘参加了桂军。
特赦1959张淦剧照
入伍后,张淦连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也要算卦,走到哪算到哪。
1936年起,广西党政军中心逐步从南宁回迁桂林后,桂系高层人士防空公馆区在伏波山、叠彩山与铁封山之间的鹭鸶洲。
张淦一来,就测风水,连测好几次,终于满意了,他再一看,鹭鸶洲名字不太好,改名“伏龙洲”。
武汉会战时期第七军的军部在泗洲山,张淦一来到这里,发现泗洲山谐音“死走散”,很不吉利,于是决定改名为“笑狮山”。
还写诗一首,
瑞狮踞重台,沙河会玉阶。
丛巅镇江夏,峻岭接仙岩。
金龟锁西隅,木马守东斋。
青天现白日。仰笑何壮哉。
开会就坐前,事先他也要看看罗盘,以确定座位朝向一旦不吉利的“煞位”,他坚决不坐,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打仗也不例外,每次他打仗,都会拿上罗盘测下凶吉。
打了胜仗后,别人夸他这一仗打得可以,他总是谦虚地说:
“我打仗不行,要是说能打些胜仗,主要是我能用罗盘测风水。”
他还曾得意洋洋地吹嘘道:
“我从排长到兵团司令,行动办事完全是依靠卜卦的指示,无一不灵!”
是的,张淦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打胜仗,并不是将士勇敢,也不是指挥得当,而是在于风水,在于玄学。
因此他身穿一身戎装,但是手中总要拿一个罗盘,在行军作战和布防的时候,都要用罗盘,遇事必卜卦,知道的他是在打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选墓地呢!
据说,后来给他背罗盘的大兵,后来被提拔至少校军官。
白崇禧赠了他这个绰号——罗盘将军。
这个外号一出来,全军都觉得很贴切,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制。
特赦1959张淦剧照
在衡宝战役之前,张淦觉得解放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毛泽东祖坟风水好,于是他还派人去挖毛泽东的祖坟,破坏风水。
最终,第三兵团在该衡宝战役中一败涂地,并且损失将近五万余人。
张淦最后败退到博白,企图沿南流江出逃北部湾,但是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博白包围。
参谋长告诉他,自己已经被解放军重重包围。
张淦不慌不忙又来了一卦,然后笑道:“这个司令部的方位很好,定可逢凶化吉,马上就有援军来解救。”
大家伙一听这话,瞬间晕倒,都什么时候了,还玩这套?
众人大惊失色,纷纷夺路而逃!
但张淦是真不慌,他抱着罗盘,算了一卦,卦象显示,解放军还有三天才能追到。
于是,他只带兵团部一个特务营,和一个炮兵营,还有几个连2000多人,入驻在一个图书馆。
但是,解放军一天之内就打到了他的指挥部。
经过半小时激战,解放军将其警卫部队歼灭。
都火烧眉毛了,张淦还不慌,又算了一卦,然后笑容满面地告诉部下:
根据司令部的方位和卦象显示,咱们必然逢凶化吉,马上就有援军解围,咱们根本就不用跑,我绝不干那丢人的事儿!
很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真是有大将风度。
但是,打脸来得太快!
张淦话还没说完,解放军就冲了司令部,张淦赶紧躲到床底。
当时解放军战士也不知道张淦长什么样子,只知道他是秃头,并且脑袋上有一块大疤,结果三百多名俘虏,没有一个是。
后来,才床底下把张淦揪了出来。
被俘虏后,张淦还说,千算万算没有预计到贵军行动如此神速,如从天降。
为了保住性命,张淦还说:
“周恩来先生和我相熟,请长官把我送到他那里去。”
04、功德林张淦被俘后,他被关押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关押期间,他的狱友沈醉问他:
既然你如此相信风水占卜,占卜又如此灵验,为何还会被俘?
张淦叹口气,无奈地说:
这是天意,非人力可挽回。遥想当年,文王善卜,尚被囚百日,何况我辈哉!
特赦1959张淦剧照
在功德林,张淦不改本色,每天都会拿着罗盘算卦,罗盘从来都不会离身。
沈醉回忆道:
“张淦依旧像京剧中的蒋干一样,走路跷着脚,一摇一晃地过来了……他走得那样从容,不会忘了对罗盘,他的罗盘随身放在裤袋里,他手插袋底,悄悄将指针拨弄了两次……”
张淦成为功德林一个另类,每天都闹出不少笑话。
其实,在功德林,按规定,《易经》、罗盘这些封建迷信都要被没收的。
还别说,张淦真有辙。
一天张淦要求买本易经,并神秘地告诉管理人员:
这本书在当今中国只有两个奇人读过。
管理员一听,兴趣来了,赶紧问是哪两个人。
张淦指着自己鼻子说:“我!”
管理员又问:另外一个呢。
张淦一脸虔诚地说:毛泽东。
张淦坦诚,他最崇拜的不是李宗仁,不是白崇禧,更不是蒋介石,而是毛泽东。
原因只有一个——
毛泽东是读过易经的,否则,他就写不出矛盾论来。
后来,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周恩来、毛泽东汇报时,罗瑞卿专门转述了张淦的话。
毛泽东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后说:
这位广西才子抬举我了。可以给张淦买本易经。不过这本书啊,历来版本较多,较杂,还多有谬误。请转告,毛泽东建议他,要买就买乾隆版本。
当毛泽东这话传到张淦耳中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呼,知音、知音!
毛泽东和周恩来
后来有一次,毛泽东和周恩来、傅作义聊天。毛泽东饶有兴致地问道:
张淦的易经读得怎么样。
傅作义接话说:
认得张淦,整天拿着罗盘,说起话来摇头摆尾。
周恩来说:
其他战犯在讨论时对张淦进行了批判。
毛泽东回答道:
改造是指思想立场,管人家的爱好干什么呀。易经没被没收吧。
周恩来回答:
书没有没收,但大家说他是谣言诡辩,并要处罚他。
毛泽东当场就说:胡来。
于是,在毛泽东的默许下,张淦在功德林一直拿着罗盘,读着易经算了一辈子。
1959年,张淦在功德林病逝,这个奇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传奇搞笑的一生。
张淦奇葩的迷信之举,让他成为历史上的笑柄,可他在抗日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却是不容抹杀的。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linn_
他本是个官二代,有钱有势,却甘愿给别人当舔狗,还有偷东西的爱好,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最后让人绑到山上千刀万剐了。
舔狗的日常:他是我们这附近很出名的一个人,那个时代过来的老人们都叫他狗卒,真名已经无从得知,听老人们说,狗卒他爸在国民党政府内任职,好像官位还不低,家里的大院挺气派,而且还雇有佣人。
按理说这孩子家庭条件优渥,不愁吃喝的,应该不会做一些低贱的事情,可是,听老人们说,当年村里面有一群练武的“民团”,里面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长得俊俏,狗卒没事就往民团这里跑,对小姑娘的奉承简直没了下限,有人亲眼看着狗卒在小姑娘面前学驴打滚,来取悦她。
狗卒为了讨好小姑娘,经常带礼物过去,可是他那些礼物,大多数都是从附近村民家里偷来的,村民们对此也敢怒不敢言。
汉奸生涯:后来,日本人打了进来,在我们这常年驻军,狗卒摇身一变成了老皇(我们这边老人都叫日本人为老皇)身边的红人,其实,就是汉奸。
经常看到他在前面开路,后面跟着一队日本兵,他仗着有日本人撑腰,看谁不爽就过去踹人家一脚,或者一拳把人家打倒,引的日本兵哈哈大笑。
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没少遭殃,对他又避之不及,但凡家里有点东西的人家,来不及藏好就被他带人冲进来,翻箱倒柜的,满载而归,而他当初追求的那个小姑娘,还真嫁给了他。
后来附近“清共”,他带队去一家平日里不敢惹的人家,指认人家女儿是共产党,结果日本兵又是火烧,又是往茅坑塞,两天,硬是把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活活的折磨死,然后他才满意的离开。
自食恶果:也就两三年光景,日本兵就从附近撤军了,后来,老百姓才知道,老皇们已经吃了败仗,滚出中国了。
狗卒被欺压了几年的老百姓揪出来清算,他爸都不敢吱(zī)声,群情激奋下,几个年轻小伙把他绑的结结实实的,抬着他一路上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周边几个村的老百姓全部跟着,大家都要亲眼看着这个欺压百姓的走狗得到应有的下场。
大家把他固定在架子上,他一脸惊恐,却又动惮不得,大家纷纷往他脸上丢东西,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剐了他!其他人纷纷附和,村民们一拥而上,抢先上去割他,没有刀片的就用地上锋利的石子代替。
据说,那天狗卒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才死去,身上已经没有一处完整的地方了。
后来,每每看到影视剧上有汉奸的镜头,家里的老人就会教导:以后做啥都不要做汉奸,狗卒就是因为当汉奸才被千刀万剐的,死的时候才刚二十出头。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旅游的猪头三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奇葩皇帝,
这哥们身上最大的标签
就是喜欢喝酒乱性。
如果说,把从古到今所有“酒疯子”集合在一起喝酒打擂,这哥们敢说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这么牛逼?
各位看官老爷,请往下看——
这位奇葩人物就是北齐宣帝高洋。
这哥们酗酒是在当皇帝5、6年后的事。
由于酒喝多了,刺激了中枢神经,他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常干出一些不近情理的事情。
有一回,这哥们又喝高了。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全然不顾自己是一国至尊,又是敲鼓又是唱歌,还不尽兴,索性又跳起舞蹈,直到跳得两脚抽筋精疲力竭,方才罢休。
有时这哥们就像如今舞厅里某些社会人,脱掉衣服,光得身子,露出一身的肥膘,一身的文青,乱叫乱闹。有时他把头发散开,穿上胡服,结上彩带,挥刀舞剑,一直闹到大街上。
有时这哥们喝醉了酒,喜欢漫无目的随意乱走,一会儿去大臣家,一会儿又去皇亲家,搅得人人胆颤心惊,生怕一时招待不周,惹来杀身之祸。有时为了显摆自己,他骑马不用鞍勒,冷不防来个鱼跃而上,策马驰骋,在广阔的原野中,在茂密的森林中,在人潮拥挤的人海中,一匹骏马搭上一个醉汉,穿行如飞。
有时他在烈日高照下,光着身子躺在地上,享受日光浴;有时在隆冬时节,脱掉衣服尽性裸奔。
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哈!
这个叫高洋的哥们彻底放飞了自我。
只是酗酒到最后,这哥们人性泯灭,只剩下了兽性。
有一天,这哥们又喝大了,他命令手下制作一些带刺的革马草驴,把京城一些不良妇女都征进宫来,脱掉衣服,强迫她们骑马骑驴,用来取乐,弄得这些失足女子遍体鳞伤,苦不堪言。然后,杀死肢解,或用火烧掉,或扔到河里。
玩到后来,这哥们竟然把魔爪伸向自己的家人。
高洋有个姓薛的宠妃,妓女出身,在家时与清和王高岳相好。后来被这皇帝哥们看中,横刀夺爱,占为己有。薛美人有个姐姐,长得很妩媚,很性感,也与高洋的关系非同一般。一次,这哥们深夜又喝了酒,而且不是一般的醉,带着手下逛到薛姐家。和薛姐一番亲热。尔后,薛姐以为高洋真喜欢自己,趁机请求封她的老爸为司马。而薛姐的老爸是个戏子,身份低微,确实不是做官的坯子。
高洋一听,酒已醒了大半,看到这个薛姐仗着跟自己刚发生了关系,竟然敢狮子大张口,要东要西,如此不识好歹的贱人,留她何用?顿时勃然大怒,令人把她吊在房梁上,劈头盖脸地一顿胖揍,最后用木匠用的锯大卸成八块。
还有一次,这哥们在三台摆设酒宴,庆祝三台落成。三台是邺城中有名的建筑,高27丈,台间有飞桥连接,台上有木建筑,脊长二百余尺。工人在上面施工都提心吊胆,腰间要拴上安全绳,防止失足。
但是这哥们喝醉后,心血来潮,表现欲又上来了。只见他脱掉衣服,赤身裸体,跳上屋脊,象武侠电影中的功夫高手,快步如飞在上面行走。
台上台下的人都惊呆了,一时万头攒动,向空中观看,高呼万岁。
高洋看到有人喝采,心头越发得意,他走到屋脊中间,纵情地跳起了艳舞。最后这哥们尽了兴,凯旋回座,极为得意。
回到宫中,薛妃亲自斟酒前来讨好,高洋也高兴地来接。忽然,这哥们想起薛妃曾被高岳占有的那些往事,笑脸秒变鬼脸,未等这美人儿反应过来,拨剑一挥,可怜薛妃的人头已经在地上骨碌碌滾动。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高洋从床上翻身而下,脸不洗,口不漱,骑了匹高头大马直奔东山与群臣欢宴。
酒喝到高峰时,这哥们从怀中掏出一颗人头,扔在案上,满座皆惊,其中胆小的竟然尿了裤子。
一会儿,这哥们传手下拖上一具无头女尸,吩咐肢解了,用髀骨做琵琶。
大伙从女尸的服饰认出,这个被害的女子是高洋的宠妃薛氏。
正当大伙惶恐不安时,这哥们转怒为悲,泣不成声。把人头抱在怀里,大哭道:
“佳人难再觅呀!”
最后高洋吩咐手下备棺收殓。
然后披头散发,大哭着步行去送葬。
高洋喝醉了酒,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折腾自己的众多妃嫔。
但对于自己的皇氏李氏,莫说动手,就是从来骂都不骂一声。
但对李氏的母亲,姐姐则不同了。
一次,这哥们又喝醉了酒,闯进岳母家。看到岳母胖得像一个冬瓜。这哥们心想,这老妪真像个箭靶,于是从腰间摘下弓来,从袋中摸出鸣镝箭,瞄准老妇射去,不偏不倚,正中面门。老妪痛得怪叫,高洋却哈哈大笑。
然后,这哥们用马鞭狠抽了丈母娘一顿后,扬长而去。
对于高洋的酒后乱性,他的母亲娄太后曾多次管教。其实,高洋这哥们是个孝子,对于母亲的话,他总是洗耳恭听,不敢忤逆的。
但有时多喝了酒,脑子断片了,最后连太后都不认识了。
有一次,这哥们设宴为太后过生日,醉酒后,又发狂胡闹。
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拿起拐杖打了他几下,口里还埋怨他,说你父亲如此英雄豪杰,咋生下你这个混蛋儿子!
高洋挨了打,受了骂,也生气了。他一边夺过拐杖,一边说,你再打,我就把你这老妖婆,弄去嫁人……嫁给胡人!
娄老太一听,顿时气昏在地上。
这哥们见自己惹了大祸。想逗老太太高兴,就四肢着地扮演起狗儿,他爬到太后的身边,然后往上一拱身,准备像骆驼一样驮起太后来,但醉后身子不听大脑的指挥,一下子又把母亲掀倒在地,摔了个四脚朝天。可怜年迈的娄太后又被摔得头破血流。
这哥们慌了,酒也醒了。
看到自己伤害了老母,一时痛彻心扉。
他马上令手下在殿前堆柴架火,准备投火自焚。
娄太后本来不想理会这个疯子,但一见高洋动了真格,心头又害怕了。
她忍着浑身的疼痛,亲自把他拉起。又安慰醉酒的儿子,说,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母亲如何会计较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哥们还是不肯原谅自己。
他又跪在殿前,自己脱光脊背,让平秦王高归彦执棒行杖刑。他一边控诉自己的恶行,一边又恶狠狠地威胁高归彦说:
“你不把我打得皮开肉绽,见不到血,我就下旨杀死你!”
平秦王手执棍棒,面色煞白,浑身发抖,打也不是,不打后果又严重得狠,咋整?
娄太后不愿看到儿子受苦,又上前抱他起来。
最后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用鞭子打脚50下就算惩戒。
而且高洋当场发下毒誓,以后不再重犯。
当时感动得太后及左右侍从都哭了。
第二天,这哥们果然戒了酒。
但10天后,又恢复了原样,甚至喝得更厉害了。
由于长期恶性循环,长期酒精中毒,高洋这哥们变得昏乱妄为,嗜杀成性,而且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高洋在位的第八年,永安简平王高浚来朝,跟随他山东游幸。在路上,这哥们老毛病又犯了,大白天的喜欢宽衣解带,展示他的胴体,而且喜欢在屁股上弄一截尾巴,像传说中的狐妖。
高浚进言: “这不是人主的样子。”
高洋听了,龙颜大怒,立即把高浚抓了,与上党王高涣一起装入笼中,投入北城的地牢。
第二年,高洋这哥们亲自带领左右侍从来到地牢口K歌,还让高浚合唱一曲。唱完后,高洋拨剑刺向高浚,还命令侍卫往笼子中乱刺一通。
最后这哥们兽性大发,令人往笼子中乱投薪火,终于将两人活活烧死。他又大肆诛杀异己,前后死的达721人,然后把尸体全部投入漳河中。高洋这疯子的暴行达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高洋这哥们30岁已经不能进食,每天只喝几碗酒,最后终于在醉乡中离开了人世。
————丸————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cathy002
横跨两个朝代,被五废六立的皇后
羊献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至于说她奇葩,是因为作为皇后的她,曾被五次废除皇后之位,甚至被贬为庶人;但她又先后六次被立为皇后。
而且,最后一次被立后,是在太兴二年四月,刘曜称帝于赤壁,改国号为前赵之后;也就是说,她先后当了两个朝代的皇后。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宅MUJI
爱做生意的奇葩皇帝:刘宏
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刘宏,刚上台时他可是一位好皇帝,可惜东汉王朝已经病入膏肓,很难力挽狂澜。刘宏索性在后宫开启店铺生涯,让他的公公做上店小二,嫔妃坐上奴仆。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宫中的人来进行讨价还价,争夺一件东西搞得头破血流。
木工一流的皇帝朱由校
朱由检花一年时间琢磨出可以折叠的床,奉为得意之作,上到皇宫家具,下到民间用具,可谓是无一不精通。据说,凡是他见过、用过的家具,亭台楼榭都可以做出来,雕龙画虎更不在话下。这是的朝政有大太监魏忠贤把持,把明朝搞得乌烟瘴气,引发明朝内部党派之争。
现代感极强的皇帝:王莽
王莽据说是刘邦起事时白蛇的化身,刘邦在起义时把拦路的白蛇斩断两截,后化身成王莽,把大汉朝分成两截,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是,王莽的奇葩之处在于过于现代化,似乎时穿越过去的现代人。
王莽干的这几件奇葩到怀疑他不是那个时代的人。第一:土地国有化,王莽的新朝提出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分配。第二:国营企业。王莽当时把国家所必需品国有化生产,在当时大地主阶级思想下还是比较先进的。如国家的盐、铁等。第三:国家控制经济,国家可以贷款给商家等。
自封将军的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很崇拜自己祖上朱棣御驾亲征,由此带领大军来到边界,这是他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发号施令,然而,他却想到一个办法,给自己风格大将军,这种事情在后人看来岂不是自降身份?给自己封了个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以便于发号施令。一个皇帝发号施令竟然要自封将军,这不是贬低自己的身价吗?
傻到没边的皇帝:司马衷
晋朝司马家可是出了好多傻皇帝,最严重的一个就是司马衷。司马衷的傻,不仅旁人知道,就连他爹也知道,但是他娶了一个丑老婆贾南风,这个老婆虽然丑,但是很精明,在老子试探儿子的时候,贾南风可是出了好多精明的计策,屡次过关。最经典的傻场面就算是:灾民没有粥喝,为何不吃肉?由于他的傻,朝政由贾南风把持,后来引发八王之乱,把晋朝推向毁灭的深渊。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ササベ
这里是历史记译中心,一个志在“记古今历史,译中外名篇”的号。关于这个问题,我有靠谱回答。
序言:瑞典奇葩国王的奇葩死法说起历史上的奇葩人物,记译君认为,18世纪的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应该“榜上有名”。当然了,此人能够登上“历史奇葩人物榜”的原因,并不是他统治了瑞典近20年,而是他离奇可疑的死亡方式。
虽然此人在位近20年,但在这说长不算长、说短也绝对不短的任内,他几乎没有做出过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可是,在驾崩后,他却因为离奇的死亡方式,而得了一个“那个把自己吃死了的国王(the king who ate himself to death)”的称号。记译君觉得,这种奇葩的驾崩方式,足以让他在“历史奇葩人物榜”中“占据一席之地”了吧。
瑞典国王弗雷德里克
躺赢的封地弗雷德里克的父亲克里斯蒂安是某个小公国国君的幼子。作为一个幼子,在哥哥依然健在的情况下,他自然是无法继承公国了,所以,在哥哥弗雷德里克“登基”之后,他便被授予了一块封地,哪儿凉快就上那儿待着去了。
到了1710年5月14日,弗雷德里克出生了。作为克里斯蒂安的幼子,他几乎重演了一遍父亲的悲剧。1726年时,还未成年的弗雷德里克失去了父亲,似乎也永远地失去了继承一块封地的资格。因为父亲去世后,继承封地的是他的哥哥查尔斯。
克里斯蒂安
但是,就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弗雷德里克的时候,转折发生了。1727年,他的哥哥查尔斯也去世了。因为去世时没有孩子,所以父死子继那一套自然失效了,只能上演兄终弟及了。就这样,还未成年的弗雷德里克,躺赢了第一次,获得了父亲的封地。
贵人伊丽莎白如果没有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的话,可能弗雷德里克的一生就止步于欧洲小贵族,局限于一块封地了。但是,在1741—1743年的俄瑞战争中,瑞典人被俄国人打败了,被迫签署了阿波条约。胜利之后,当时的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居然迫使瑞典人历弗雷德里克为瑞典王位的继承人。
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
在初次看到这段历史时,记译君的脑子里简直是一头雾水,彼得大帝的这个女儿,俄国的伊丽莎白女皇究竟是怎么想的啊,为何要弗雷德里克呢?后来,记译君了解到,弗雷德里克有一个外甥女叫叶卡捷琳娜,也就是后来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那时,记译君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是有亲戚关系啊!
不过也对,欧洲各国王室简直就是一家亲嘛,一战中的三个对手——德皇威廉二世、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英王乔治五世就是关系特别近的表兄弟呀。
长得特别像的表兄弟:尼古拉二世和乔治五世
陛下为何造反?1751年,瑞典国王去世,弗雷德里克继位成为新国王。在我们看来,戴上王冠后,弗雷德里克应该走上人生巅峰了吧。但是,事实上,他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国王,因为真正的权力集中在瑞典议会手中。
作为一个尝过权力滋味的人,弗雷德里克自然不会满足于现状,于是,1756年,在自己的王后乌尔丽卡的谋划下,他的第一次夺权政变那是山雨欲来。可是,或许是乌尔丽卡这个妹妹的手腕,远远不如自己的哥哥腓特烈大帝,所以,政变还没发动便暴露了。最终,瑞典议会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国王夫妇的篡权行为,处决了王室的许多亲信,弗雷德里克自己也差点失去王位。
瑞典议会大厦夜景
傀儡国君的第二次政变第一次“造反”失败后的12年里,弗雷德里克一直低调做王。可是,到了1768年,他终于忍不住了。这一次,在自己的儿子,即后来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的指点下,弗雷德里克不仅拒不签署某些国家文件,还决定正式退位,辞去国王这一职务。
为了应对这次的12月危机,瑞典议会于1768年12月20日召开会议,承诺进行改革以增加国王的权力。虽然弗雷德里克在此次与议会的交锋中略胜一筹,但他的任性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为他的胡闹,瑞典议会中的亲俄派和亲近普鲁士的派系失势,奉行更激进外交政策的亲法派重新掌权。
如前所述,弗雷德里克能成为瑞典王储,离不开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的干预,而他的王后又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妹妹。也就是说,他本人是天然亲俄亲普的。可是,因为自己的政变,议会中的这两派势力相继失势。记译君想说,这还真是典型的捡了籽麻、丢了西瓜呀。或许在这里,弗雷德里克悲惨而奇葩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吧。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
国王撑死了1771年2月12日,当了20年国王的弗雷德里克逝世,享年60岁。他去世的这天是瑞典的忏悔星期二,第二天就是大斋节。为了撑过这段一天只能吃一顿,还不准吃肉的时期,已到耳顺年龄的弗雷德里克决定大吃一顿。据记载,在这顿他本人“最后的晚餐”中,他吃龙虾、喝香槟,还一口气吞下了14份色穆拉(Semla)——一种装满奶油的甜面包卷。
在享用完这顿丰盛的晚餐后,没过多久,瑞典就传出了国王驾崩的消息——人们都说国王被撑死了。
考虑到弗雷德里克的年纪,以及他所食用的食物中含有太多的奶油,记译君觉得,这个可怜的国王,应该真是把自己撑死了。
国王撑死也要吃的美味
读者朋友,你怎么看待此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高见哦!
本文系历史记译中心原创,如果觉得记译君的内容还行,能不能点击加个【关注】呢?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jackqutao
1942年12月16日,接替阿南惟畿出任日寇第11军司令官的塚田攻中将,在从南京返回武汉的航程中,因座机被桂军意外击落而毙命。继任这个日军在华唯一野战机动兵团司令官的,是关东军第四军的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这个家伙在抗日战争后半程还是小有名气的,他上任后发现日军普遍士气不高,于是闭门数日后,竟然抛出了一个惊人的作战计划。
横山勇决定调用四个师团消灭位于江汉平原上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8师,要知道,日本人前三次攻击长沙的大型作战,每次也就是出动三到四个师团的兵力,现在为了对付一个杂牌师,居然要动用第11军半数以上的兵力,简直是杀鸡用牛刀。所以第11军司令部的高级参谋、作战参谋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完全不理解司令官为何这样用兵。
横山勇解释说兵无常形,1942年初结束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11军遭遇大败,阿南司令官灰头土脸调离,而新任司令官塚田攻又挂得稀里糊涂,整个第11军的士气“已经到了芨芨可危的地步”,必须用一次全胜来恢复之。他同时说,中国军队第128师盘踞在武汉、岳阳和沙市之间的三角地带,严重威胁着长江航运,而师长王劲哉又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刺头人物,必须一战全歼该部并生擒之。
提起这个王劲哉,倒确实是民国历史上的奇葩人物,他本是杨虎城将军第17路军的重要将领,由于早年勇猛善战得名“王老虎”,1936年西安事变时已经是第38军第17师第49旅的少将旅长。事变发生后,王劲哉力主干脆杀掉老蒋,这也成为他后来一直被老蒋所忌恨的原因。张学良送老蒋返宁后,王劲哉大怒率部出走,后来再投靠了老蒋的嫡系刘峙,所部被改编为陆军新编第35师,从这一段经历看,王劲哉的思想和举动都很古怪。
全面抗战爆发后,王劲哉的部队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豫东会战和武汉会战,作战积极,所部陕军子弟亦伤亡惨重,1938年底武汉沦陷后,由新35师改番而来的第128师撤到湖北咸宁,转隶汤恩伯第31集团军作战序列。老汤调该师去湖南整训,又声称准备晋升王劲哉为某军副军长,结果老王却认为这是明升暗降夺其兵权,遂杀掉了汤恩伯派来的副师长,率128师开到长江以北投奔了五战区李宗仁。
乱世乱局,人命如草芥,手里有部队的王劲哉居然也没有被追究,反而被李宗仁正式委任为“汉沔游击区中将总指挥”兼师长,于是王劲哉率领128师以湖北仙桃镇为中心,趁着战局混乱大肆扩充实力。他先后消灭或者吞并了附近各色游杂武装,部队发展到近20000人枪,扩编为9个旅18个团,地盘发展到6县20镇,并且是自立政权自征税赋,基本形成了一个独立小王国。
王劲哉生性多疑并且心狠手辣,辖区内无论军民必须完全服从他的命令,民间反对者动均以“汉奸罪”杀掉,部队不同意见者则扣上“反对王师长”的帽子搞死,重庆或者第五战区派去的中央系军官,多被他以各种手段除掉,甚至连友邻部队第49师派去的联络参谋,也惨遭活埋。死在他手里的各色人等,包括老师、同学、同事、部下甚至亲表弟,重庆报界将他描绘成青面獠牙的“鄂中大怪物”。
说他奇葩,是王劲哉对待各方势力一概不鸟,无论是中央军、杂牌军、新四军还是日军,只要试图进入他的地盘,一律开火。几次摩擦后,中国军队基本都不去招惹这个土皇帝,而日本人来了他也照打,由于128师位于日军和第五、第六战区的中间地带,既是双方的军事缓冲区,也必然是日军企图控制的前进基地,结果多次进攻都被王近哉打了回来,1940年初还重创了来犯的日军河野旅团,毙伤日伪1500余。
所以日本人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但由于第11军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始终对其无可奈何,到横山勇上任以后,王劲哉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1943年2月的春节期间,日军出动第13师团、第34师团、第40师团和第58师团主力,共计60000余人马直扑王劲哉的防区,鬼子战前不仅收买了第128师的叛徒,还把王劲哉的照片复制了1000多张分发前线部队,显然是必欲生擒而后快。
面对日军的四面合围,王劲哉率部仍然在鄂中水网地带挣扎了四个昼夜,可惜由于敌众我寡和有叛徒指引,日军得以逐步压缩包围圈攻至第128师的核心防御区,至1943年2月21日,位于峰口镇的王近哉师部被围,苦战经日后王近哉负伤突围。然而日军根据缴获的刻有王劲哉名字的手杖判断,目标人物就在附近,遂出动第40师团骑兵队追杀搜剿,终于捕获了王近哉本人。
这个“王老虎”的民族气节值得称赞,他曾被辗转关押于武汉和南京等地,面对日伪的软硬兼施,始终誓死不降,最后还奇迹般地逃出关押地,属实有些本事。抗战胜利以后,老蒋对这个曾经主张杀掉自己的杂牌军头实施报复,密令胡宗南将潜回陕西渭南老家的王劲哉逮捕,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遵令执行,将王近哉拘押于战区军法处,1945年底决定用飞机将其押往南京。
偏巧这一天狂风大作,机场也是飞沙走石,飞机暂时无法起飞,王劲哉知道去了南京一定凶多吉少,乃以如厕为借口翻墙而跑,居然又一次奇迹般逃出虎口。然后一路向北渡过渭水,联系到了我晋绥联防军部队,在代司令员王世泰的安排下转赴延安,后被任命为陕西自卫军总司令并批准为特别党员,解放战争后期曾经担任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1968年离世。
王劲哉在民国乱世和抗日战争中的经历,堪称一个传奇人物,第128师在江汉平原跟日军对峙了接近五年,在他的铁腕治理下,辖区一度出现了了夜不闭户和路不拾遗安定局面,这在抗战时期是非常罕见的。
最奇葩的是,王劲哉兵败被俘后,重庆方面还因为他战场阵亡,特追授陆军二级上将并授“青天白日勋章”,待遇直追在枣宜会战中殉国的张自忠将军,及至发现王劲哉还活着后,才知道闹了个大乌龙,老蒋闻讯怒不可遏。前些年有个电视剧中天悬剑,主人公肖弋将军的历史原型就是王劲哉,包括什么“淞沪师”、什么自成独立王国、什么既不从蒋也不从汪的故事。
只不过那部剧把历史改编的实在太离谱,剧情胡编乱造,完全可以归入抗日神剧范畴了。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姚小木的小窝
说到历史上的奇葩人物,顿时想到了一个酷爱木匠活的皇帝——元顺帝。
也曾励精图治元顺帝,名妥欢帖木儿,元明宗的长子,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元顺帝十三岁继承皇位,年纪尚幼的他,内制于太皇太后,外制于权臣伯颜,可以说是一个傀儡皇帝。
对于权臣伯颜,顺利最初的时候选择退让,忍气吞声。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元顺帝对伯颜越来越反感。只是苦于没有得力之人能够帮助自己。
就在元顺帝郁闷之时,恰好来了一个能够为他铲除伯颜的人。
这个人不少别人,就是伯颜的侄子——脱脱。
脱脱见伯父伯颜日益嚣张跋扈,担心日后被清算后会连累家族,便主动靠拢元顺帝,立志辅助顺利铲除伯颜。
至元六年二月,脱脱在元顺帝的支持下,发达政变,伯颜被贬,病死在途中的驿舍。
伯颜被铲除后,元顺帝励精图治,推行新政,大有中兴之意。
越来越荒唐但是,当时的元朝已经积重难返。顺帝改革虽收到一些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又导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频发。
于是,顺帝产生了厌政情绪,开始追求宫廷享乐,恣意酒色。
他宠信番僧,大兴土木,建立行宫。
挑选美女,夜夜笙歌。
命人挖掘地道至行宫处,置朝政于不顾。
他的荒淫无度,为元朝皇帝之最。
没多久,就把强大的王朝葬送了。
热爱木匠活的“鲁班天子”元顺帝虽然荒淫无度,但他还有另一个爱好,那就是做木工。
他为了在皇宫的人工湖中游乐,亲自设计了龙舟。
龙舟长一百二十尺,宽二十尺,外观富丽堂皇,内里有着良好的机械传动装置。
他还设计了一种宫漏,高大约六七尺,用木制成柜子,漏壶藏在木柜里面,水自上而下流动。夜里,宫漏会按时敲更,非常精妙。
他还喜欢为大臣们设计房屋住宅,他设计过的房屋无不恰到好处,精美绝伦。
这样的皇帝算不算奇葩呢?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吧。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mzlingling
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的奇葩人物,他们的奇葩事迹也各不相同,难以一一列举。就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时代为例,三百多年的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的奇葩人物。
首先要说的这位奇葩人物,是鲁国卿士公孙敖。公孙敖,既然称“公孙”,那他应该是国君之孙——他是鲁桓公之孙,鲁国“三桓”中庆父之子。庆父就是名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中的庆父,在世时与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混乱鲁国国政,接连杀害了两位国君,为鲁人所唾弃。
庆父死后,庆父这一族的家主,就是他儿子公孙敖,也就是孟穆伯。作为孟孙氏家主,公孙敖也成为了鲁国卿士,在二十年的时间内长期参与鲁国国政。从政二十年,他算是成家立业、还有了两个儿子,早就摆脱了父亲的恶名,可谓是功成名就。
然而,人生不得意之事常有。就在这时,公孙敖的夫人戴己却突然去世了。公孙敖为此惆怅不已,便于公元前620年到老婆娘家莒国行聘,想再娶一位夫人。莒国人听了公孙敖的来意,却有些为难:公孙敖都已年近半百了,哪还有合适的莒国女子嫁给他?况且,当初戴己嫁给公孙敖时,其妹声己是陪嫁,也为公孙敖生下了一个儿子;为什么公孙敖不将声己扶正,作为继室呢?
一听莒国人在推脱,公孙敖马上改口,声称此行是替鲁国卿士公子遂物色夫人。公子遂是鲁庄公之子,公孙敖的堂兄弟。莒国人一听,当场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同年冬,公孙敖因国事再次来到莒国,意外地见到了将要嫁给公子遂的莒女。见莒女长得实在是太漂亮,公孙敖头脑一发热,就把礼义廉耻都抛到了脑后,将这莒女占为己有!
公子遂听说了此事,气愤不已。他立刻就向鲁文公投诉,想去攻打孟孙氏。关键时刻,另一“三桓”家主惠伯站出来,劝和了公子遂和公孙敖。此后,双方各退一步:公子遂舍弃莒国女子,公孙敖也把莒国女子送回了莒国。
看起来,公孙敖抢兄弟老婆的事就算是这么过去了。
公元前619年10月,公孙敖被派往成周参加周襄王葬礼。可就在半路上,公孙敖突然调转头,带着鲁国之礼逃到了莒国,回到了莒女身边!为了这位莒国女子,公孙敖甘愿抛弃一切,名誉、事业和地位都放弃了!
可过了一段时间,在莒国和美女混了几年的公孙敖大概是没钱了,居然又念起在鲁国生活的好来,就告知已被立为孟孙氏家主的儿子文伯,说想回国了。文伯为此腆着脸向鲁人请求,允许公孙敖回国。此时主政的公子遂也不为难他,同意让公孙敖回到鲁国。
这次回国刚满三年,过惯了无拘无束生活的公孙敖居然又忍耐不住,将家财席卷一空,再次出走,回到了莒国女子身边!这一次,公孙敖把他儿子文伯也气得半死不活,没多久就去世了。
又过了两三年,年老体衰的公孙敖再次想回到鲁国。为此,他特别送了重礼上下疏通,他的次子惠叔则再次忍辱负重地替他四处奔波,向鲁文公求情。鲁文公对这位没脸的堂叔也没法,只能答应了他再次回国的请求。
不过,这次显然老天也看不过去了:公元前613年9月,就在公孙敖途径齐国,准备回到鲁国时,突然重病不起,一命呜呼了!
为了一位莒国女子,厚着脸皮二进二出鲁国,公孙敖当然算得上是一位奇葩!第二位春秋时期的奇葩人物,是位楚国人。
楚庄王之时,楚国强大起来,开始走向了称霸的道路。公元前598年冬,楚庄王率兵攻入陈国,擒杀了弑君篡位的夏征舒。这时,楚人内部却出现了一个难题:该如何处置夏征舒之母夏姬?
夏姬是郑穆公之女,嫁给了陈国大夫御叔,并生下了儿子夏征舒。御叔死后,夏姬与陈灵公及两位卿士孔宁、仪行父私通,最终引起儿子夏征舒的不满,杀死陈灵公,酿成了陈国这次国难。
照理来说,这么一位淫乱的女子,处置起来应该简单:杀了即可。但问题是,夏姬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让楚国君臣都十分动心。
刚开始,楚庄王想把夏姬纳入后宫,作自己姬妾。可楚大夫申公巫臣却上前劝谏道:“不行啊。这次召集诸侯前来,是为了讨伐有罪之人。今天您如何纳夏姬入后宫,就是贪图美色。贪色是淫乱之行,淫乱就是大罪。召集诸侯前来,却娶淫乱之女,这不是治国之道。请您慎重考虑!”楚庄王虽然好色,但却还有自制力。听巫臣这么一劝,觉得名声确实不好,也就放弃了这一念头。
这时,司马公子侧按耐不住,也想要娶夏姬。巫臣又苦口婆心地去劝公子侧:“夏姬是位不详之人:未出嫁时,就害死庶兄子蛮;出嫁后,又害死丈夫御叔;丈夫死后,又害死陈灵公;最后,又害死儿子夏征舒,使得孔宁、仪行父二人出逃,还让陈国亡国!还能有谁比她更加不详?人生在世原本生活就艰难,何必要自寻死路?天下多得是美女,何必一定要夏姬?”被巫臣这么一吓,公子侧也打了退堂鼓。
眼看这么漂亮的美女没人肯要,楚庄王干脆就把她赏赐给了连尹襄老。可惜,一年之后,连尹襄老架不住夏姬的克夫命,在邲之战中命丧疆场。父亲一死,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就马上填补空缺,与夏姬私通起来。如此风流淫乱的夏姬,竟然能吸引到这么多男人!
可就在这时,最大的奇葩人物突然登场了。
竭力阻止楚庄王和公子侧娶夏姬的申公巫臣,突然对夏姬说:“你先回郑国吧,到时我去娶你!”在灭陈时,巫臣是大义凛然、情真意切地劝别人不要娶夏姬;今日竟然转变心思,自己要娶夏姬了!
为了达到娶夏姬为妻的目的,巫臣不惜私下联合郑人,谎称晋人将要与楚国交换人质。为此,他让郑人派使者来通知夏姬:“连尹襄老的尸体可以得到,但必须你亲自来接。”楚共王向巫臣核实此事,巫臣赶紧附和称是。就这样,夏姬先行回到了郑国。
接下来,巫臣又趁楚共王派他出使齐国之际,举家逃离了楚国。在出使任务完成后、再次回到郑国时,巫臣让副使回楚国复命,自己则留下来和夏姬成了亲。最后,巫臣与夏姬逃入晋国,被晋人封为邢邑大夫。
为了实现与美女共渡余生的愿望,巫臣不惜举家逃亡楚国,也算得上是一次奇葩之举了!不过,巫臣的奇葩经历还没有完结。
得知巫臣拐跑了美女夏姬,当初被巫臣劝阻而没能娶到美女的公子侧大为气愤。随后,他联合令尹子重,将巫臣族人灭族,并私分了巫臣族人的家产。巫臣得知此事,写信给公子侧和子重二人,发誓要让他们疲于奔命而死!
于是,巫臣就向晋景公建议,扶持吴国以对抗楚国。巫臣作为晋使出使吴国,全力教导吴人中原先进的战车之术及射箭之术。在晋人强力扶持下,吴国迅速崛起,成为楚国的死敌。后来,在吴国的频繁入侵之下,公子侧和子重二人频繁来往于中原和东南,受尽了疲于奔命之苦。楚国令尹子重甚至因为与吴国作战不力,在国人的辱骂声中羞愧而亡!到了楚昭王时期,强大的吴国还一度将楚国灭国!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nbsjx
公元464年的一天,建康皇太后寝宫,重病在床的皇太后推开侍女送上的汤药,愤愤地叫道:“快拿刀来,剖开我腹,我怎么生出这么个不孝的逆子来!”皇太后为何发这么大的脾气?原来,新近即位的小皇帝刘子业,在太后病重不起,遣人去唤他来时。竟然摇着头说:“病人房子里鬼多,天子怎么能去呢!”这一气,皇太后病况更趋恶化,不几天就离开了人世。这个没有心肝的刘子业,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顽童皇帝——南朝宋前废帝。
一、从“赝天子”到暴君刘子业自小不为他父亲孝武帝所宠。因为他长相难看。“蜂目鸟喙,长颈锐下”,而且自幼性情狷急,常受到孝武帝教训,甚至他字写不好,也要挨上一顿骂。一次孝武帝离京出巡,刘子业写信问候起居,字写得很潦草,孝武帝一看就光了火,大骂道:“你不但书法没有长进,而且其它方面也越来越懈怠,性情更加暴躁狠急,何以这样颃固!”
刘子业在敌视、偏见的氛围中长大,不仅对自己的父亲恨之入骨,连带着对周围的一切也都存着偏见和敌视,日后就成了一个有名的少年暴君。
公元464年,孝武帝死,16岁的刘子业不但没有点哀容,反而神色欣然,因为他终于盼到即位的日子了。但孝武帝知道儿子不成器,预先做了周密的安排,以刘义恭、柳元景总管大局,沈庆之、颜师伯、王玄谟等协助理政,孝武帝时期当权用事的中书通事含人戴法兴、巢尚之依旧执掌实际权柄。有这样一番安排,小皇帝初即位时,内有太后、外有大臣及戴、巢等相互牵制,常使小皇帝不得随心所欲。特别是戴法兴。对小皇帝的许多无理要求常加抑制。正渴望着自由自在、为所欲为的小皇帝当然不能容忍,在太后死后,断然下诏。免去戴、巢之职。并赐法兴死。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那些奉孝武之命来限制自己的大臣了。
柳元景、颜师伯听到戴法兴横死的消息,大为震动,知道厄运将临,就合谋拥立刘义恭为帝。柳元景将计划通知了久握兵权、享有很高威望的沈之,希望他能参加废立。谁料沈庆之原本就与颜师伯有矛盾,与刘义恭又没有深厚的关系,并不希望义恭代立,马上就将大臣们的阴谋告诉了刘子业。小皇帝大惊,决定先下手为强,亲自率领禁兵声讨义恭,惨无人道地将义恭肢解,分裂肠胃,挑取眼睛,以蜜浸之,称为“鬼目棕”。随后又杀柳元景、颜师伯等。自此顾忌悉去,可以放心大胆地胡作非为了。
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报复自己的父亲。他下令重画祖宗之像,悬于太庙。一天他入庙来了,指着高祖刘裕的像说:“渠(他)大英雄,生擒数天子。”又指太祖刘义隆像说:“渠亦不恶,但末年不免儿斫去头。”再指父亲世祖孝式帝像说:“渠大齄鼻,如何不齄?”立召画工重新画上个大大的酒糟红头,这才称心。孝武帝在世时,十分宠爱殷贵妃,甚至欲立贵妃子刘子鸾为太子。贵妃死时,孝武为之大修葬地,极尽华丽,还多次与群臣临墓凭吊。现在刘子业做了皇帝,立即下令赐子鸾及其同母弟妹死,并掘开贵妃墓。他意犹未尽,竟然又要掘孝武帝陵,幸亏有个臣下说此举对他不利,这才作罢。
刘子业对自己的父亲尚且如此。对公卿群臣就更无礼了。自从杀了诸顾命大臣后,小皇帝更加手滑,公卿群臣动不动就被殴捶牵曳,犹如役使奴仆一般。群臣稍不称旨,杀身之祸就随之而来。刘子业舅舅王藻娶孝武帝女临川长公主,公主是个醋坛子,在刘子业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刘子业不由分说就把母舅处死。会稽太守孔灵符。是当时一个有名的好官。只因顶撞了刘子业的近臣。就被鞭打致死。甚至如沈庆之这样80高龄对刘子业忠心不贰的元老重臣,也只因想谏止刘子业滥杀,而被刘子业令手下人用被子活活闷死。在刘子业看来,杀人犹如儿戏,其乐无穷。所以当时在朝群臣,个个朝不保夕,战栗自危,有的竟至诡辞求去。刚出都门。就额手称庆。长舒一口气:“今始免矣!”
刘子业不仅视杀人如儿戏,视国家政事也如儿戏。他常对左右亲信说:“我即大位以来,竟然未曾宣布戒严,使人悒悒不乐。”他有个叔父义阳王刘昶,当时是徐州刺史,镇守北边。民间讹言义阳王谋反,刘昶遣使进京,自求入朝,以明己心。刘子业觉得机会来了,责问刘昶的使者:“义阳谋反,何故不启”?使者害怕逃回徐州。刘业立即下诏讨伐刘昶,宣布内外戒严,逼得刘昶逃亡北魏,君主逼臣下谋反,真是古今罕有的一作奇闻。
二、凶淫狂悖的顽童刘宋宫廷中的不良风气,以刘子业时为最,其不良之事,令人发指。
刘子业有个姐姐叫刘楚玉,封为山阴公主,这是一个标准的不安分的女人。她未出嫁时与弟弟关系十分暧昧,刘子业做了皇帝,马上就把已为人妻的刘楚玉召进宫来,重叙旧好。两人同餐同宿,形影不离,就连刘子业出游时,也车共毂,招摇过市。山阴公主曾对刘子业抱怨道:“妾与陛下,男女虽姝,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太不均。”刘子业听了,感到十分新奇有趣,马上答应了姐姐的要求,为她挑选了30个美男子侍候公主。山阴公主还不满足,一天看到吏部郎褚渊风度翩翩,潇洒飘邈,不禁又想入非非,请求刘子业派褚渊侍候自已。褚渊到了公主府中,公主百方挑逗。万般逼迫。褚渊以死相拒。才得保清白。
宋宫公主中最美的要数文帝的女儿新蔡公主。她虽是刘子业的姑姑,而实际年龄只不过比刘子业大了几岁,这时她已嫁给宁朔将军何迈为妻。刘子业一天忽然想起了姑姑的美貌,顿起邪念,马上派人召公主入宫。当天霸占了公主。刘子业迷恋于新蔡公主的美色,不放公主出宫,就杀死一个宫女,送往何家,说公主在宫中忽然得暴病而亡。而在宫中又谎称公主是新入宫的谢氏,册为贵妃。何迈受此奇耻大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交结豪侠,蓄养死士,准备行刺,被人告发,死于非命。
有一天,刘子业又发奇想,下了一道诏旨,令所有的王妃公主进宫,随即闭绝宫门,令左右随从、亲信心腹自己挑选喜欢的王妃公主结为夫妻,手下当然答应,马上上前动手。王妃公主们有的已是祖母,有的尚未成年,都被辣手摧残,无能幸免。坚执不从的只有南平王妃江氏。刘子业将江氏鞭打至死,还杀死了她的3个儿子。
刘子业如此凶淫狂悖灭绝人伦,自知不得人心,为防止臣下谋篡,就将较为臣僚推奉的几个叔父全部召还建康,把湘东王刘彧、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祐等三个年长叔父都拘囚于宫中。因3王都肥胖,分别封为猪王、杀王和贼王,平常把他们盛放在特制竹笼中,备加凌辱。他又特别忌恨猪王刘彧,为他专门制作了一个大木槽,把剩饭菜倒在里面,令猪王舔食,又挖了一个大坑,灌进泥水,把刘彧剥光,裸身其中,让他出尽洋相,供自己职乐。
三、荒唐、荒淫的刘子业被杀刘子业17岁了,尚未得子,以为自己不能生育,十分着急。听到少府刘朦的小妾怀孕足月,马上接进宫中,准备生下男孩,就立为太子。恰好这几天刘彧不愿受辱,刘子业兴头上被浇了盆冷水,立即令人剥光刘彧,捆绑起来,要抬往厨房杀猪。刘休仁灵机一动,笑着说:“猪未应死。”刘亍业忙问何故?刘休仁答道:“等皇子出生后,杀猪取其肝肺,用来庆贺。”刘子业一听有理,就暂时把刘彧关了起来。第二天,刘休仁又说猪应放养,不宜久关,于是又把刘彧放了出来。等到刘朦小妾生下儿子,刘子业已把杀猪相庆的事忘到脑后了。
刘子业又想起了一个新鲜玩法,把后宫婢妾都召到华林园竹林堂,令所有妇人裸身相逐。有一妇人不从,竟被斩首,这下所有人都乖乖从命,顿时竹林堂中混乱异常。刘子业十分兴奋,精神受到了过度刺激,当夜就梦见一个妇人怒声大骂。第二天,刘子业检阅宫中,找到了一个与梦中女子面貌相似的人,就把她杀了。夜里又梦见被杀者前来索命,刘子业惊恐异常,召来一批巫师,到竹林堂作法驱鬼。杀王、贼王也被召来参加。这次法事规模很大,刘子业未带卫兵,只带了巫师及几百个采女到竹林堂驱鬼。
猪王刘彧这时被软禁在秘书省。刘子业听到民间谣谚说湘中将出天子,而刘彧正是湘东王,刘子业准备南巡湘中,行前杀刘彧祭行,因为突然梦鬼,临时改变日程。刘彧几次濒临危境,这次定将不免,他的属官随从唯恐玉石同碎,喑中邀结刘子业身边随从,准备发动刺杀。恰好刘子业左右近臣中有个叫寿寂之,为刘子业所恶,性命朝夕不保,与刘彧随从属官一拍即合。到了这天黄昏,刘子业在竹林堂驱鬼的法事结束,寿寂之等人怀刀直扑竹林堂。刘子业发觉有异,忙抽弓射寿寂之,箭发不中,左右采女奔逃,刘子业也随之逃窜,寿寂之紧追不舍。刘子业吓坏了,想请寿寂之饶命,但连话都吓得说不清了,连呼“寂寂”,终于未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就被杀死。猪王刘彧被推上皇帝宝座,是为宋明帝。
结语刘子业在位不足1年,坏事做尽,天怒人怨,刘宋的国基也大大动摇。总括刘子业一生,一言以蔽之:他是一个荒唐、荒淫、荒暴的顽童皇帝!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heidi
说到历史上的奇葩人物,就不得不提常申凯,就是那位被伟大的毛主席带领全中国受尽压迫苦难的人民驱赶到宝岛台湾一隅的蒋委员长蒋介石。
今天我要说的是蒋介石在无数次的军事行动中的迷之操作,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常调侃的,蒋委员长的日常军事“微操”!
蒋介石出身陆军低级军官,本来就有着指挥小股部队的习惯,只不过这一习惯在他成为一支军队的统帅后仍未改掉。再加上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很多有能力的大将不受蒋介石信任,因此他才频频"微操",越级指挥。
所谓“微操”,原本讲的是在电子竞技游戏中,玩家在打游戏时,对于局部战局使用的具体的操作手法。而我们的蒋公常申凯队长在指挥战争时,特别喜欢指挥得比较具体,往往会闹出很多笑话,甚至因为这些不切实际的微操,导致战况一泻千里,一败涂地,成为千古笑谈。
据说蒋介石微操兴致来了,连机枪点的位置都要干预。指挥一个连,一个排这种故事匪夷所思,但是还真是他能干出来的事!常申凯队长也喜欢在几十万上百万人参加的大会战中,通过自己无与伦比的微操艺术,迅速扭转战局,然后一手打出GG退出游戏。
下面举两个具体的蒋公微操实例,就能明白这位微操大神是怎么把自己整没了的。
淞沪会战常申凯比较夸张的"微操"一例出自淞沪会战,1937年8月18日,上海抗日前线的国军正在与日寇血战,张发奎发现自己麾下的一个炮兵连居然不知所踪。眼看日寇又要发起冲锋,张发奎急忙打电话问冯玉祥:"前方一个炮兵连不知道去哪里了,是不是你下令调开了?"
冯玉祥一头雾水,赶紧回复说:"我没有下这样的命令啊!我也不知道这个连去哪里了。"
这两位将军赶紧派人去核查,看是不是炮兵连擅离职守了,这可是很严重的事情。搞不好会贻误战机,是要被送上军事法庭的。结果派去的人查了半天,发现是蒋介石直接在总指挥部把电报打给了该炮兵连所在的团,要求该团将炮兵连调往蒋介石指定的位置。
作为国军的总指挥,蒋介石居然越过战区司令、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一串编制,直接指挥一个连!这也成了"微操一个连"这个梗的由来。冯玉祥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专门提到过这段往事,愤怒不已:"这叫什么统帅法!?"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的黄百韬兵团先被解放军军全歼,黄维兵团试图救援被围的黄百韬兵团,但是不但没能成功,反而还陷入了我军的包围之中。
眼看两支主力兵团即将覆灭,处于兵力劣势的徐州"剿总"杜聿明准备趁解放军还在消灭黄维兵团的时间南逃跑路。在行动前,杜聿明专门飞往南京,面见蒋介石,对蒋介石提出"打即不能撤,撤即不能打",蒋介石当即爽快的同意了杜聿明的撤退计划。回到军中后,为了防止常申凯队长“微操”上瘾,即兴瞎指挥乱干预,杜聿明很聪明的干脆命令下辖的三个兵团全部关闭无线电,避免蒋介石突然发出军事指令。
如果按照杜聿明的战略,那么国民党军至少还能保存二三十万的精锐有生力量,但是历史并没有向有利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方向发展。本以为关掉无线电就可以万事大吉的杜聿明,突然发现远方驶来了一架运输机,并向其阵地投放了什么东西。打开一看,竟是蒋介石的手令!原来被围的黄维对蒋介石虚报了伤亡,让蒋介石认为黄维兵团突围有望。蒋介石果然变卦,准备开始干预军事指挥,立马让杜聿明救援黄维。但是杜聿明关掉了所有无线电,联系不上,因此,蒋介石命令空军空投手令,命令杜聿明率部从陈官庄出发,救援黄维。
杜聿明收到命令后大怒,大骂蒋介石"不谙三军之事,却统三军之任!",骂归骂,可最高军事长官的话得听啊!不然可得掉脑袋的啊!无奈只能执行命令。可还没等杜聿明的部队抵达指定地点,就一头撞上了已经消灭黄维兵团的解放军。就这样,国民党军最后的精锐也被我军合围消灭。
客观上说,蒋介石是有一些军事才能的,但是明显德才不配位,白崇禧怒斥蒋介石"充其量是个步兵营长!",足见其军事能力并不十分出众,但奇葩的是又非常喜欢瞎指挥,自信心爆灯,往往事与愿违。
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人民的对立面,迅速败亡也就毫不意外了。
说完蒋介石的微操,再说说最近在国际上因为抗疫闹出无数刷新三观下限的印度,有这么一段旧闻,也算是奇葩。
1940年,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访问印度,面见甘地,希望在抗日战争当中获得印方的支持。
但是你猜甘地怎么说?
日本不是侵略你们嘛,你们就让日本人杀,随便杀,你们也不要反抗,等日本人杀了2亿人之后,他们就害怕了,抗战就胜利了!
委员长听完,当场气的鼻子都歪了,当天晚上就带着行政院长戴季陶飞回重庆。到了陪都,蒋介石马上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表达严重抗议,顺便在司徒雷登面前大骂甘地是个“伟(zhi)人(zhang)”,据说话说的很难听,"娘xi匹"爆出无数次。
蒋委员长笑着去的,哭着回来的。
蒋在此之后对甘地极为鄙视,认为甘地与精神病无异。
这就是在印度被捧为国父的甘地,按照现在的就行说法他奉行的就是躺平主义,这种精神算是刻进了印度人的骨髓里,面对汹涌澎湃的新冠疫情,印度政府更进一步的躺平了。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井中之蛙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的作者史遇春。
我曾写过一篇文字史书评价:殷纣王的暴虐还不及他的万分之一;这位帝王究竟是谁?,可作参考。
史书评价:殷纣王的暴虐还不及他的万分之一;这位帝王究竟是谁?作者:史遇春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人性之中最美最善的形迹。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人性之中最丑最恶的面容。
我们看历史,一面是在看历史之镜中的往事。
我们看历史,一面是在看历史之镜中的自己。
唯有记住历史,才可以走出美与善的延续传承。
唯有借鉴历史,才可以避免丑与恶的重蹈覆辙。
人之为人,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身上善与美的辉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为了人性之中这善与美的辉光不会在历史的风暴中蒙尘、湮灭,所以,即便历史也记录了种种让我们不忍卒睹的一面,我们仍然要继续认真学习历史,不断深刻认知人性。
这里,就来说一说人性之中的恶,以便让我们有所警惕。
就历史事实看,掌握的权势越大,人性之恶就越能显现得清楚明白。
所以,这一切,就从帝王说起吧。
说到帝王的暴虐无道,猜想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有两个人:一个是殷纣王,一个是隋炀帝。
其实,仔细阅读历史,你会发现:中国的帝王之中,比殷纣王与隋炀帝的暴虐无道更甚者,还大有人在。只是,那些帝王的影响力远不及这二位,所以,他们在暴虐无道排行榜上的地位,也就不那么显著耀眼了;他们暴虐无道的历史影响力,也就没有那么广大深远了。
本篇要说的这位皇帝,名叫刘子业。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刘子业生于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二十六年(449)农历正月,死于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农历十一月,他在这个世界前后活了17年。
按说,一个17岁的少年,就普通人而言,他也才刚刚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他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但是,刘子业就是在这个风华正茂、青春如歌的年纪,他的人生就已经结束了,他就已经被人杀掉了。
按说,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这大好的青春年华,正是他人生最美丽、最动人的时节,他完全可以去做各种各样美好的事情,可是,当了皇帝的刘子业,他却偏偏不,他只是一味地刻毒残忍、一味的荒淫奢侈、一味地暴虐无道……不知道,究竟是权力的淫威坏了他的心,还是周围人的影响变了他的态,结果导致他做出了那么多超乎人类想象的事来?
一切,都还无法定论。所以,关于刘子业在位时,他所作所为的那一切,很值得后世研究和深思。
关于对刘子业的研究和深思,就交给各位亲爱的读者了。
此处,我只想说一说刘子业和他相关的各种事体,作为大家思考和研究他的素材。
刘子业,小字法师,他是宋孝武帝刘骏的长子,其母为文穆皇后王宪嫄,他也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第六位皇帝。
说道刘子业,为了清楚其身世情况,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父母。
先说刘子业的父亲刘骏。
刘骏(430~464),字休龙,小字道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子,刘宋的第五位皇帝。刘骏初封武陵王,他一直不得宠,屡此镇守外州。元嘉三十年(453),太子刘劭弑宋文帝,刘骏亲率大军讨伐。很快,刘骏便击溃刘劭,夺取了皇位。登基之后,刘骏改元“孝建”,谥号孝武皇帝,史称“宋孝武帝”(453~464在位)。
再说说刘子业的母亲王宪嫄。
王宪嫄(428~464),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宋孝武帝刘骏的皇后。其父为散骑常侍、右卫将军王偃。其母为宋武帝刘裕之女吴兴公主刘荣男。元嘉二十年(443),她被武陵王刘骏纳为王妃,生有前废帝刘子业、豫章王刘子尚、山阴公主刘楚玉、临淮公主刘楚佩、皇女刘楚琇、康乐公主刘修明。元嘉三十年(453),刘骏即位,立王宪嫄为皇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刘骏去世,刘子业即位,尊王宪嫄为皇太后;同年八月,王宪嫄去世,时年38岁,谥号文穆,与宋孝武帝合葬于景宁陵。
说完刘子业的父母,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那就是:
刘骏的父亲刘义隆和王宪嫄的母亲刘荣男是亲兄妹,刘骏与王宪嫄是姑表亲,也就是说,王宪嫄的母亲是刘骏的亲姑姑,刘骏的父亲是王宪嫄的亲舅舅。
这也就是说:
刘子业是姑表兄妹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
下文,先简要讲述一下刘子业的生平,接着会一一讲述刘子业的荒淫暴虐。
在讲述刘子业的生平与其行径之前,还请大家思考一下,刘子业的种种表现,是否与他的父母近亲结婚有关。
不过,也必须明白,中国历史上,姑表结婚、姨表结婚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这些表亲结婚后生出来的孩子,是否都有毛病,似乎也并不见得就是如此。
元嘉二十八年(451),刘子业出生两年之后,也就是他3岁的时候,其父刘骏就外出镇守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刘子业被留在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元嘉三十年(453),刘子业5岁时,太子刘劭谋逆叛乱,刘骏领兵讨伐。那时,身在京城的刘子业,便成了这场政治斗争中的小囚徒、小人质。当日,刘子业被拘留在侍中下省。其间,有很多次,刘子业都差点被杀害。幸好他命大,最终还是存活了下来。
猜想,这一次童年的被拘留、被惊吓、被胁迫……这样恐怖的经历,也一定在刘子业幼小的心灵之中,埋下了不好的种子;猜想,这一次恐怖的经历,也可能对刘子业后来的行事和作风产生了某种不良的作用和影响。
这一年,刘子业的父亲刘骏胜利,刘骏遂做了刘宋的皇帝。刘子业也跟着父亲荣贵显达,被立为太子。
宋孝武帝大明二年(458),刘子业10岁时,他就住进了东宫。住进东宫,这就意味着,在居处上,已经进一步巩固了刘子业的太子地位。
大明四年(460),刘子业12岁时,他还在刘宋皇宫的崇正殿学习过《孝经》。
推测,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既有老师的教习,也有刘子业自己对所学《孝经》内容的讲解。
《孝经》的内容,当然是讲“孝”的。
那么,“孝”又是什么呢?
用抽象的话来说,孝是一切道德品行的根本和出发点。孝的内容,可以归为礼仪,孝既是一种德行,也是一门修身哲学。通过孝,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维护国家的秩序,即旧时代所谓的忠君;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和睦家庭关系,即普遍所谓的事亲;从个人来说,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休养,即众所周知的所谓立身。
既然刘子业小小年纪,就有过对儒家经典礼仪和道德规范的学习,那么,为什么,后来,他可以离经叛道到十分荒唐、非常荒谬的地步。猜想,这大概也和他的性格、经历、地位、环境等等因素有关。
史书里面,对刘子业性格比较突出的描述,我仔细查看,找到了两个词:其中一个是“性狷暴”;而另一个则是“少禀凶毒”。
这两个词的意思,也就是说刘子业的性格特征如下:
1、胸襟狭窄。
2、性情急躁。
3、性格暴躁。
4、从小就凶残。
5、骨子里就歹毒。
如果从这些性格特点来理解刘子业,似乎多少就可以找了一些他暴虐无道的原因。
但是,试问一下:刘子业的这些性格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是天生的吗?
是遗传的吗?
是后天学坏的吗?
是受了刺激造成的吗?
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
人性的复杂,有时候,大概是无法用逻辑就可以推理出来的。
大明七年(463),在刘子业15岁的时候,他就举行了冠礼,也就是所谓的成人礼。
这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刘子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孩童,他已经具备了担负一切成人责任的条件。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婚娶了。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冠礼之后,就要立刻把成人的一切责任都要强加在刘子业的头上。
另外,据载,刘子业从小很偏激,在东宫时,他经常被其父宋孝武帝训斥。
有一次,宋孝武帝西巡,刘子业向上禀报其参见侍候的起居情况,他字迹很不谨饬、很不敬慎。当时,宋孝武帝就斥责他道:
“书法没有长进,这也是一条需要你认真面对、积极改正的事情。我听说你一向都是松懈怠惰,你的偏急暴戾日甚一日,你为何顽劣鄙陋到如此的程度?”
大明八年(464),刘子业16岁时,他的父亲刘骏去逝.作为皇太子,刘子业理所当然地当上了刘宋的皇帝。
从父亲去逝的那一天起,刘子业的恶态就已经逐渐地显露了。
父亲的去逝,并没有引起这位马上就要即位的皇太子的悲伤与哀戚。相反,刘子业在其父去世之后,他所表现出来的是傲慢、是毫不在乎、是没事人一般的无所谓的状态。
在刘子业即位之后的最初阶段,因为有其父皇重臣戴法兴等人的存在,他还有所忌惮。因而,这一时期,他的行事并不怎么张狂。
后来,等到戴法兴被赐死,刘子业便完全没有了束缚,他毫无忌惮、任意妄为。
那个时候,刘子业的母亲、也就是皇太后王宪嫄病重。她派人呼唤刘子业前来相见,想要看看自己的宝贝儿子。对此,刘子业却说是:
“病人那里鬼很多,是非常恐怖的,怎么可以去那里啊?”
皇太后王宪嫄听到此话之后,大为恼怒,她非常伤心地对侍者说:
“你快去拿刀过来,把我的肚子划开,看看我怎么会生这样的儿子?”
往后,刘子业更加凶残暴虐。他不断地杀人,朝廷内外的百官,随时都可能性命不保。
先前,有传言说,湘中会出天子。于是,刘子业就打算南巡荆州和湘州,以肃清流言。
其实,刘子业所谓的肃清流言,就是想要杀掉自己的几位叔叔。
景和元年(465),刘子业17岁那年的十一月,他的叔叔湘东王刘彧(即宋明帝)与亲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曾暗地里与刘子业的亲信寿寂之、姜产之等十一人联络,密谋要一起废掉刘子业。当月三十日夜间,巫师诱骗刘子业,说是华林园的竹堂里面有鬼。刘子业听言,十分嚣张,他竟然要亲自到华林园的竹堂去射鬼。
刘子业到了竹堂之后,他的亲信寿寂之带刀冲了进去,姜产之作为寿寂之的帮手,也一同跟进。当时,刘子业见形势不妙,他想逃走,寿寂之等人并没有给他机会,一起追赶并杀死了他。
刘子业死后,葬在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南京江宁)南郊坛西。
刘子业的一生很短暂,他的暴行却记载了很多。
一、将亲姑妈要纳入自己的后宫
刘子业的姑妈新蔡公主刘英媚,她是宋文帝第十女、宋孝武帝异母妹,她还是卫将军何瑀之子何迈的妻子。
景和元年(465)十月,刘子业宣姑妈入宫见面,乘机将其留在后宫,并称为“谢贵嫔”。对外,刘子业谎称姑妈已经去世,他杀了一名宫女,送到何迈府中,说这名死者就是姑妈,并用公主的礼仪殡殓埋葬了这位可怜的宫女。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刘子业封“谢贵嫔”为夫人,并特别许可,允许“谢贵嫔”乘坐配饰龙旗鸾铃的御车。一旦“谢贵嫔”出入,其所过街市,均必须严格实行戒严。
何迈平素豪爽,有侠士风范,他蓄养了许多愿意为他效死力的人。因不能忍受刘子业夺妻的侮辱及其肮脏的行径,何迈计划趁刘子业出游时,将他废黜,并拥立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不料,走漏了风声,十一月初三日,刘子业亲自率兵,杀死了何迈。
二、与亲姊一起荒淫
据载,刘子业还与自己的亲姊山阴公主刘楚玉一起荒淫。
话说,刘楚玉也是淫乐无度,她曾对自己的皇帝弟弟刘子业说过:
“我与陛下,虽是男女有别,但都是先帝的亲生骨肉。陛下您后宫的美女数以万计,而我,却仅仅只有一个驸马。这太不公平了!天下的事,怎么可以不公平到这样的地步呢?”
于是,刘子业就赐给刘楚玉面首(后专指男宠)三十人。
三、对自己的亲叔残忍不仁,不把叔叔们当人看待
因畏忌自己的亲叔,刘子业把他们囚禁在可以完全掌控的皇室宫殿内,对他们百般侮辱、残忍殴打。
他的叔叔建安王刘休仁(宋文帝第十二子,母杨修仪。)、湘东王刘彧(宋文帝第十一子,母沈容姬。)、山阳王刘休祐(宋文帝第十三子。),都身体肥壮。刘子业用竹笼把他们装起来,一个一个称过他们的体重之后,刘彧最重,被称为“猪王”,刘休仁被称为“杀王”,刘休佑被称为“贼王”。刘子业还有一个叔叔,东海王刘祎(宋文帝第八子,母陈修容。),被称为“驴王”。
刘子业曾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坑里装满泥水,他命刘彧脱光衣服,把他扔进坑内,然后用木槽盛放各种杂食之后,胡乱搅拌一番,再把木槽放在刘彧面前,命令他像畜牲一样地用嘴去槽中吃食,以此欢笑取乐。
刘子业非常想杀害刘彧及刘休仁、刘休祐,前后十几次动念,亏得刘休仁有计谋,常常用戏谑巧言、阿谀奉承的法子,让刘子业高兴,使得刘子业当场停手,推延了杀害之事。
当时,廷尉刘蒙的侍妾怀孕了,刘子业在她临产时,把她接进后宫,希望她生个男孩,并打算立为太子。
有一次,刘彧违背了刘子业的旨意,刘子业大怒。于是,他命人剥光了刘彧,并捆绑了他的手脚,用棍杖从手脚内穿过,派人抬着,交付太官,说道:
“即日杀‘猪’。”
刘休仁笑着对刘子业说:
“‘猪’今日不该死。”
刘子业就问,为什么不该死呢?
刘休仁说:
“等皇太子生下来,再杀‘猪’取‘它’的肝肺吃,不是更好?”
这样,刘子业才打消了杀死刘彧的念头,说道:
“暂且把他交给廷尉吧。”
过了一夜,他就把刘彧放了出来。
后来,刘蒙的妾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刘子业就把这孩子称之为皇子,并为此大赦天下;同时,全国凡是这个时候生了儿子的臣属,也都赐爵一级。
四、变态的荒淫
一次,刘子业在华林园的竹堂游荡,他命令宫女们赤裸着相互追逐、嬉戏。其中有一个宫女因为觉得耻辱,拒不从命,她就被刘子业杀了。
这天夜里,刘子业梦见有一个女子在竹堂骂他:
“你悖逆不道,你活不到明年小麦成熟的时候!”
梦醒之后,刘子业十分生气,他在宫内找了一个和梦中所见宫女模样相仿的人,杀了解气。
杀掉宫女后,这天夜里,刘子业又梦见所杀的女子骂他:
“我已经向上天控诉你了!”
借着这个事,刘子业所养的那些个巫师、巫婆们都说是:竹堂里面有鬼。这也给后来刘子业在竹堂被杀,埋下了伏笔。
刘子业还常常在叔叔建安王刘休仁面前,让左右侍臣侮辱刘休仁的生母杨太妃。左右侍臣都不得已,只能听从他的命令。刘子业让右卫将军刘道隆做这件可耻的事情,刘道隆和刘子业一样变态,他竟然高高兴兴地奉旨行事,大概还有几分得意。
还有一次,刘子业召集所有妃子、公主,让她们排列在自己的面前。然后,他强迫左右侍从侮辱她们。刘子业的叔叔南平王刘铄(宋文帝第四子)的妃子江氏不听从命令,刘子业大怒,杀了江氏的三个儿女,并让南平王刘敬猷、庐陵王刘敬先、安南侯刘敬渊(三人均为刘铄子)每人抽打江氏一百鞭。
五、兽性的残毒
刘子业的叔祖父江夏王刘义恭(宋武帝第五子,宋少帝、宋文帝之弟)和尚书令柳元景等人商量,打算废除刘子业,另立新帝。刘子业知道后,他率领羽林军到刘义恭的府第,将其杀害,还杀了他的四个儿子,并将刘义恭肢解,剖开肠胃,挖出眼珠,以蜜浸泡,用来做所谓的“鬼目精”。
六、对祖先不敬
刘子业对太庙里已有的祖先画像不满意,于是,他便命令画工另行绘制祖先的画像。画成之后,他进入太庙观看。
看到曾祖父宋武帝刘裕画像,他说:
“这家伙可是一位大英雄,活捉了好几个天子。”
又指着祖父宋文帝刘义隆的画像说:
“他这个人也不错,只可惜,晚年被儿子砍掉了头。”
然后,指着父亲宋孝武帝刘骏的画像说:
“这老头子是个大酒糟鼻子,可现在怎么没有了?”
说完,立刻叫画匠把刘骏的鼻子画成酒糟鼻。
小结
少年天子,本该把青春年华用在美好的事物上,上不负天子之名,下不负黎民所望。可是,刘子业偏偏不,他就是要想尽办法荒淫、想尽办法暴虐,想尽办法残酷狠毒,想尽办法变态害人。
真不知道,刘子业人性之中的恶,是怎样形成,又该怎样解读。
多行不义必自毙,刘子业终究没有逃过这句论断,他杀人,小小年纪,最终,他也被人所杀。
刘子业的作为,不但自己尝到了恶果,历史也没有放过他,重重地给他记了一笔又一笔。
最后,就看看后世对刘子业的评价吧:
1、宋书
“废帝之事行著于篇。若夫武王数殷纣之衅,不能挂其万一;霍光书昌邑之过,未足举其毫厘。假以中才之君,有一于此,足以霣社残宗,污宫潴庙,况总斯恶以萃一人之体乎!其得亡,亦为幸矣。”
正史拿刘子业和殷纣王比,说是殷纣王的恶行,还比不上他的万分之一;拿他和被霍光废掉的、作了27天皇帝的昌邑王比,说是昌邑王的胡作非为还比不上他的毫厘。最后,史书还说,他的灭亡,真是大幸啊!
宋书另载:
“子业虽曰嫡长,少禀凶毒,不仁不孝,著自髫龀。”
“詈辱祖考,以为戏谑。行游莫止,淫纵无度。”
“诛剪无辜,籍略妇女。”
“手足靡厝。行秽禽兽,罪盈三千。”
2、《南史》
“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
《南史》中,对于刘子业还是讲了一些好话,说是他对过去的历史还算了解,而且,他还有一定的文才,能够写出辞彩可观的文章。
《南史》对刘子业的赞赏,倒是让我更加疑惑:一个颇识古事,粗有文才的人,他也算是读过书、受过教育的人了;为什么,一个还算较有文化的人,他怎么还能做出这许多超乎人类想象的恶劣的事来?
看来,人性的复杂,真不是一般智力所能揣摩透彻的啊!
我要说的,大体结束。
关于刘子业,关于刘子业的种种行径,我们不能只盯着他的变态和恶劣,关于对刘子业的困惑和思考,希望聪明的读者能够有所思索、有所警觉……
(全文结束)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御子彤
要说历史最奇葩的恐怕就是王莽了,为什么说王莽是个奇葩呢?
首先,往往王莽是一个极其表里不一的人,在篡汉之前,王莽已经是一个掌握实权的重要人物,在朝野里素有威名。当时所有的王侯将相生活奢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静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奋好学,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十分检点,被大家奉为道德楷模。试想一下,这样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最后竟然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所以说往往这个人是有多么的奇葩拧巴。
其次,王莽第2个奇葩的地方在于他的亲生儿子王宇因为吕宽案被王莽逼迫自杀,牵连数百人。王莽为了博取自己的名声逼迫亲生儿子自杀,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最重要的是,逼死自己的儿子后,王莽还授意其他的大臣上书皇帝说王莽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人们常说虎毒不食子,可是王莽为了自己的名声,连亲生儿子都不放过。
第三,王莽最奇葩的一点就是篡夺汉朝皇位之后,他推行的一系列改制,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是非常前卫的,甚至有一些制度是超现实主义的。这让人们不得不怀疑,如果有穿越王莽,可能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否则一个古代人怎么能设计出这么多具有现代特色和特性的制度呢?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奇葩的人?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再见晃晃悠悠
说一个好玩而温暖的故事吧,其实大美利坚合众国也曾经是有过皇帝的,而且这位皇帝广受国民爱戴,他的旨意为多数受其统治的国民所遵行。甚至伟大的美利坚皇帝陛下曾经解散过议会,罢免过州长。
本纪一 帝王的崛起这位旷古烁今的皇帝名为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Joshua Abraham Norton),后世子民们通常叫他诺顿一世陛下。他生于1819年2月4日,是南非一个庄园主的孩子,陛下天授智勇、超凡绝伦,在1848年继承父亲的遗产后,毅然只身来到美利坚,定居在旧金山,用四万美元起家成为富翁。
之后他就被中国给坑了,1852年的中国出现严重的饥荒,于是不再出口大米。美国大米的价格暴涨,他跑去秘鲁买了100吨大米用货船运回美国,可惜路上耽搁时间太长,回到旧金山时大米价格已经从79美分一公斤降到4美分一公斤。这老兄赔了个老底朝天,很快宣布破产,之后离开了旧金山。
1859年9月他回归旧金山,来到当地公告局发布了自己的登基诏书。诏曰:根据大多数的美利坚合众国公民的请求,我约书亚·诺顿,宣布和自封为美利坚合众国皇帝。以改变目前奴役劳动者的恶法。偶尔他还会给自己增加“墨西哥摄政王”的封号,从此开始了他对美国长达21年的伟大统治。
之后皇帝陛下发布了一系列的诏书,包括解散国会(没人搭理)、命令陆军少将斯考特带兵强行解散国会(斯考特完全懵逼)、命令林肯和戴维斯到旧金山谈判停战(林肯:喵?戴维斯:喵喵?)、下令建造一座旧金山到奥克兰的海湾大桥(居然被执行了)、命令陆军官员给他荣誉肩章(也被执行了,还是镀金的)。
本纪二 仁慈的统治诺顿陛下是一位广受爱戴的君主,虽然经常身无分文,但他是旧金山最好的几家餐馆的常客,餐馆老板以接待陛下用餐为荣,并以黄铜打出“诺顿陛下指定餐馆”的招牌。旧金山的剧院和音乐厅也会给诺顿陛下和他的两条皇家猎犬(陛下收养的流浪狗)预留位置,遗憾的是其中一条在1863年被旧金山消防队的救火车碾压而死,群众举行了盛大的哀悼仪式。另一条在1865年病逝,大作家马克吐温先生亲自为它题写墓志铭:“得享天年、荣誉、疾病、和跳蚤”。
在1867年,一件可怕的丑闻爆发,一个名叫亚门·巴比尔的警察居然斗胆将诺顿陛下逮捕了,并且要送陛下去治疗精神错乱。这个新来的倒霉孩子彻底捅了马蜂窝,旧金山各大媒体纷纷指责警方这一丧心病狂的谋逆行为,把当地警方骂了个狗血喷头。警察局长赶紧跑去给陛下道歉,陛下则对巴比尔的谋逆大罪进行了“皇家特赦”,从此当地警务人员遇到陛下的时候全部让开马路并敬礼。
同时诺顿陛下是一位勤奋而仁慈的皇帝,他每天都会身穿蓝色军服,佩戴镀金肩章(还记得那个诏书吗),带着孔雀羽和玫瑰花装饰的海狸帽进行皇家巡视。他检查公共交通、卫生等执行情况,对需要帮助的臣民慷慨的施以援手,偶尔会发表重要演讲。在旧金山排华暴乱中,陛下毅然站在了暴徒和华人之间的空地上,并且低下头背诵主祷文,暴徒们羞愧而去。诺顿陛下就这样保护了他的异国子民,堪称一代仁主。
本纪三 法定的君主关于诺顿陛下统治的合理性和法律严肃性是有足够保障的,首先在1870年美国进行人口大普查书面记录中,诺顿陛下的职业清晰的标注为皇帝。并且旧金山政府会定期拨付若干银币,以便皇帝陛下可以更换破旧的冕服,皇帝陛下也会授予当地议员“终身贵族”的荣誉作为回报。
其次,诺顿陛下是有货币发行权的。他所发行的皇家货币是那个以贵金属货币通行的年代,唯一被旧金山商家接受的纸币。诺顿陛下也从未滥用自己的发行权,终陛下一生都没有发行过大面值或者大量的货币。他的货币从50美分到10美元不等,通常用来偿还债务。时至今日,陛下发行的货币已经被炒到上千美金一张了。
同时诺顿陛下享有充分的外交权利,他会见过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并且邀请其共进晚餐。而且一直保持着和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通信,甚至有不靠谱的小道消息称,诺顿陛下准备迎娶英女王。
本纪四 悲伤的驾崩1880年1月8日夜间,诺顿陛下在前往科学院演讲的路上突然晕倒,在护送他去医院的马车赶来之前遗憾的驾崩。次日旧金山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均报道了这个无比悲伤的消息,旧金山纪事报恭敬的写到“诺顿一世,蒙上帝的祝福,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魂归天国。”
陛下不是一个贪婪的皇帝,没有留下巨额遗产,他身上只有6美元,家中的皇家宝库中只有1.25美元。准备葬礼的时候,人们最初想用红衫木制作棺材,但这一决定激怒了太平洋俱乐部(当地一个商人协会)。他们认为这是对皇帝陛下的亵渎,这是一个绝不可接受的决定,因为红衫木是穷人才会使用的。俱乐部成员们很快集资为诺顿陛下定制了豪华的玫瑰木棺椁,并承担一切皇帝陛下葬礼的费用。
1880年1月10日,诺顿陛下的葬礼如期举行,旧金山市三万余人前来送葬,队伍长达三公里长。“从资本家到穷人、从神职人员到扒手、从穿着体面的夫人到那些被社会抛弃的人的社会各阶层”均对诺顿陛下表示敬意。下午1:45分,诺顿陛下永眠于旧金山市共济会的墓地,次日旧金山的天空因日全食而黯然失色。
后记 人性的温暖诺顿陛下统治的21年在我看来其实是个童话,这是整座城市善良的人们给他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境。在那个梦境中诺顿不再是因生意失败破产的鲁蛇,而是一位广受尊敬的皇帝。他们给予这个失败者食物、免除他的债务却从没有以施舍者的嘴脸,诺顿也以其善良而不贪婪的美德赢取所有人的尊重。他们互相成全,互相依赖,互相温暖,这大概就是人性最伟大的地方吧。我想,这个长达21年却真实存在的童话,才是人类真正该去追求的东西。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JONETS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那豪情壮志,简直无人可比。不过那是在管仲活着之前的作为,管仲死了以后,这哥们完全成了一个生活上的奇葩!
他身边有四大奇葩小人,这四个人奇葩到什么地步呢?你用脚趾头绝对猜不出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这四大奇葩分别是: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
称霸诸侯以后,齐桓公的日子也逐渐变得奢侈起来,但凡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够得到的全部都吃过了,齐桓公忽然就觉得没意思了。
看来他身边缺少一个舌尖上的厨师,要不同一种食材每天都能做出不同的口味来。有些厨师没什么天赋,但是肯努力,你比如说易牙。
易牙是齐桓公的私人厨师,但是很显然这哥们的厨艺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却依旧无法满足齐桓公那张嘴。
于是他很不解啊,自己的手艺分明不错,老板咋还不满意呢?后来他就听到齐桓公在那儿感叹:寡人也号称是美食收割机了,却没有尝过人肉的味道,这可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齐桓公只是随口一说,易牙立刻浑身打了个激灵,原来老板想吃那玩意儿!兴奋不已的易牙,立刻想办法去搞人肉给老板吃。
但是这玩意儿是真的难搞啊,如果从死囚那儿弄来的,被齐桓公知道了,恐怕易牙得吃不了兜着走了。就在易牙头疼的时候,他那个可爱的四岁小儿,拿着根棒棒糖笑嘻嘻来找老爹了。。。
在易牙精心准备之下,一碗美味的肉汤就这么端到了齐桓公面前。齐桓公喝了一口,立刻点头微笑:这玩意儿咋这么好吃?易大厨,这是什么做的?
易牙扑通一声跪倒在齐桓公跟前,泪流满面地表示:老板,您喝的是我儿子做的汤!易牙的话立刻吓得齐桓公放下了手里的碗。
但是齐桓公奇葩的逻辑思维立刻体现了出来:真爱,这绝对是真爱!易牙连孩子都舍得给我吃,可见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比他对我更好的了!于是开始重用易牙。
二、挥刀自宫,只为更好服侍齐桓公,不小心开发了一个产业。齐桓公后宫佳丽很多,但是缺少一个得力的人帮他打理后宫这些妃嫔和宫女。这个时候齐桓公身边的另外一位奇葩就这么出现了,他就是竖刁。
竖刁这个人本来是个正常的男人,因此他只能在白天陪在齐桓公身边,一旦到了天黑以后,这哥们要想再留在王宫,似乎就有些不方便了。
为啥?因为王宫里到处都是美女,他一个正常的男人咋能逗留呢?可是竖刁又想晚上陪在齐桓公这边这可咋整?于是竖刁想到了一个残忍的办法,那就是挥刀自宫!
有一天天快黑了,竖刁还是没有离开的意思,齐桓公就纳了闷了:天这么黑了,再不回家,可就容易摔跟头了!很显然,这就是“滚”的另外一种说法。
竖刁一脸奸笑地把裤子往下一拉,表示:老板!从此以后,我大晚上也可以在这里陪你了!齐桓公没见过这阵仗,当时也吓得不轻。
后来回过味来,他那种奇葩的思想,又冒出来了:这竖刁对我那是真爱啊!要不咋能把自己给切了呢?这得多疼啊!
而且竖刁现在把自己切了,将来就不可能有儿子了,我不如分一个儿子给他好了!于是齐桓公和竖刁之间就有了一个彼此共同的儿子。
竖刁的行为的确相当残忍,当时他也没多想,只不过没想到他的行为却为后世开辟了一条新的产业,那就是宦官产业。
齐桓公的人马把卫国胖揍了一顿以后,卫国人老老实实地派了公子开方到齐国求和。从名义上来说,开方是来谈判的。
可是这哥们倒好,来到临淄城一看,繁华大都市啊!这比卫国不知道好多少倍了!于是乎开方忘了自己是为啥来的,一屁股坐下就不肯走了。
从此以后开方就跟着齐桓公混了,而且一混就是15年的时间。这15年的时间里,开方从来没有回卫国去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
甚至这期间父母都去世了,开方都没有回去看一眼。你说这家伙还算是人吗?齐桓公本来也很诧异,可是奇葩的思想再次站在了大脑的制高点。
齐桓公认为:这个开方也是我的真爱啊!为了跟着我混,居然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了,还有比他更真爱的吗?我可不能辜负了开方。
齐桓公你自己喜欢这几个人也就算了,为啥还要介绍给病重的管仲呢?原来管仲被齐桓公称之为仲父,相当于大齐上市公司的CEO,齐桓公这位董事长,对人事任免的问题,自然要多问问管仲。
管仲得知以后,感叹这病恐怕是好不了了,这等于是三个重磅炸弹,差点当场让管仲歇菜了。缓过劲儿来的管仲,打算劝告齐桓公。
于是管仲语重心长地告诫齐桓公:易牙这家伙连儿子都杀,他对你能是真爱吗?竖刁这家伙连自己都不放过,他能放过你吗?开方这家伙连父母去世都不问,你指望他以后你会过问你的事情?
奇葩的齐桓公立刻意识到了管仲好像说的有道理,所以在管仲去世以后,齐桓公便将这三个人都给赶了出去。
可是从此以后,齐桓公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整个人都日渐消瘦了。究其原因,就是少了那三个活宝。因此没多久齐桓公就再次跟这三个活宝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结局:齐桓公最后就是被这三个人给害死的。这里面还有第四个人,那就是常之巫。不过我看常之巫除了装神弄鬼,没什么太奇葩的地方。而且常之巫还是懂点医术的,可见不是完全在忽悠人。
齐桓公生病以后,常之巫推算出齐桓公会在哪一天去世。于是联合了易牙、竖刁、开方等人一起作乱。
他们做事情可绝了,不仅把宫门锁死,而且不允许宫内外互相联系,结果导致齐桓公连口水都喝不上,最终病死在了卧榻之上。临死前还在感叹:仲父所言非虚啊!
参考资料:《史记》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欣欣子/cat
“五胡乱华”之后的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有的混乱的时代。在这期间出现过很多非常荒唐无道的皇帝,而其中最奇葩的应该就是刘子业了。
看过电视剧《凤求凰》的人都应该对刘子业有所了解了。其实在这部剧中已经对刘子业进行美化了,历史上真实的刘子业更荒唐无道。刘子业少年即位,根基不稳,面对强势的大臣,宗室和藩镇,内心不安,出于巩固帝位,他刑杀大臣,囚禁诸王,狂悖无道,引发朝野动荡。宋书对刘子业的评价是:“武王数殷纣之衅,不能挂其万一,霍光书昌邑之过,未足举其毫厘”,“手足靡厝,行秽禽兽,罪盈三千”。
正是这个“手足靡厝,行秽禽兽”的色魔刘子业连他的亲人也不放过。刘子业的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是卫将军何瑀之子何迈的妻子,刘子业垂涎其美色,宣其姑姑刘英媚入宫见面,逼迫与她发生了关系,为了长期占有她,供他淫乐,刘子业把刘英媚留在后宫,称她为谢贵嫔,而对外谎称刘英媚己经去世。而何迈平素豪爽,有侠士风范,他不能忍受这种侮辱,就计划趁刘子业出游时将他废黜,拥亏晋安王刘子勋为皇帝,不料事情走漏了风声,刘子业率兵杀了何迈。
刘子业还与自己的亲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乱伦。刘楚玉淫乐无度,不仅跟自已的弟弟双宿双飞,还曾强行向姑父求欢,这还真是一对奇葩的姐弟。为了宣示女人的主权,她曾对刘子业说:“我与陛下虽是男女有别,但都是先帝的骨肉,陛下后宫美女数以万计,而我只有驸马一人,事情不公平,怎么到了如此地步呢?”于是,刘子业就赐给刘楚玉面首三十人。
刘子业不仅贪图美色,而且还非常暴虐,拿杀人当成是自己的乐趣,还经常想出一些令人不齿的游戏来进行玩乐。他常召集所有妃子,公主排列在自己面前,然后强迫左右侍从侮辱奸淫她们,有时甚至还强迫她们与动物交配。刘子业的叔叔南平王刘铄的妃子江氏不从命,刘子业大怒,杀了江氏的三个儿子,并抽打江氏一百鞭。
刘子业荒淫无道,搞得朝野动荡,他的叔叔,被他称为“猪王”和刘彧联手几位宗室伺机将他杀死,这个邪恶奇葩的少年天子结束了自已短暂的一生。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城上旗下
有这么一位有趣的皇帝。
他从小聪明伶俐,喜欢骑射,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日后必定会成为明君。
然而,父亲早逝。
年仅15岁的他当了皇帝。
少年天性,本就是贪玩。偏偏当时有这么八个太监,号称“八虎”,他们为了讨好新的皇帝,每天都会给小皇帝带来各种奇特的玩具,还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演出。
年幼的小皇帝如何能抵御住这些东西的诱惑,于是就沉溺其中,学业和政事自然也就荒废了,后来玩得越来越离谱,甚至在宫里模仿街市的样子建了很多商铺,让太监扮成老板和百姓,自己则扮成富商,在其中取乐。
后来又觉得不过瘾,就又模仿妓院,让宫女做粉头,自己挨家进去听曲、淫乐。
这个小皇帝爱好也比较特别。
比如他喜欢人妻。
于是有一个叫江彬的人,就把自己的老婆以及头像框嫁出去的妹妹送给了皇帝。
比如他喜欢斗兽。
于是有一个叫钱宁的人,就提议修建兽房,专门豢养各种奇珍异兽。
按照正常的逻辑,这样的皇帝,当之无愧的昏君,可发展到这里,故事又有所转折。
当时,有个非常厉害的蒙古鞑靼叫小王子,他数次带兵进犯大同,烧杀淫掠,连打带抢,偏偏政府拿他也没办法,打又打不过,抓有抓不着。
这件事传到小皇帝那里,喜欢骑射的他,决定要走出居庸关会会这个所谓的小王子。
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了转折,这位小皇帝一扫平时荒淫无道的状态,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并亲自上阵,鼓舞士气,于应州大败小王子,打的他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此战,叫应州大捷。
此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
他贪杯,爱好女色,荒淫无道;同时又平化王、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还多次赈灾免赋,这是个奇葩皇帝,极具个性色彩!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janewonderful
公元690年,摄政已有5年的武则天,在排除异己,独揽朝政之后,自觉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她借佛僧法明之口,于坊间暗传“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
在9月时,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的则天楼上,身穿帝王衮冕服饰,正式称帝。但让她想不到的是,她称帝的事却遭到众臣的反对。于是,为了进一步地培植亲附势力,武则天不论贤愚,提拔了大批官员。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钻营之士开始趁机表忠献媚,想借此来得到升迁的机会。其中,宁陵县丞郭弘霸便是最为奇葩的一个。当时,扬州徐敬业起兵反抗,一度不承认武则天的帝位。郭弘霸得知此事后,便自告奋勇。
在一次朝见武则天时,郭弘霸向武则天表示自己愿意带兵讨伐徐敬业,并坚定地说自己在捉到徐敬业后,一定要“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武则天听完后,十分地高兴,立即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但是,就在他将要讨伐徐敬业的时候,却突然听闻自己的上司魏元忠生了病。作为下级,郭弘霸理应要前去探望魏元忠。可是,作为一个懂地溜须拍马,投机取巧的人,郭弘霸觉得这事里面有很大的机会,只要把握的好,那自己就能够结交好上司。
在准备去见魏元忠的时候,郭弘霸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曾听得尝粪便可知人生病的轻重,当然了,他也考虑到自己上司会不好意思,所以便退而求其次地借取尿液。
在独自一人前去探望魏元忠时,正见魏元忠病恹恹地斜躺在床上,只见他快步走了过去,脸上换上了一副忧心忡忡地模样。走近之后,郭弘霸先鼻翼两侧抽动,想看看自己能否从空气中闻出魏元忠患的是什么病。
但可惜的是,他失败了,并没有嗅出什么来。魏元忠看到郭弘霸如此这般,也很诧异,便问他在做什么。闻讯,郭弘霸严肃地说自己在验疾之轻重。等他说完,魏元忠不以为意的笑了笑。但是,还未等他再次说话,郭弘霸便再说了一句。
他想借魏元忠的溺器一观,这下子,魏元忠也不笑了,不仅脸上严肃,而且眼神愈发地诡异。可郭弘霸不等魏元忠回答,便直接动手从他的屋子里端过溺器,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后,用手沾了沾,而后便放进嘴里。
魏元忠见此,用手指了指他,欲言难言。而郭弘霸回味了一会后,对着魏元忠说,此尿不甜,味甚苦,病不久即愈。
但让郭弘霸没想到的是,自此之后,魏元忠更加的不待见他了,而且一见到他,总会是一副恶心的模样所以说,郭弘霸当真是一个会钻营,脸皮厚,很奇葩的一个人。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此烨非彼业
王莽和汉光帝刘秀都很奇葩,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神话级的人物。
王莽,疑似穿越者。
在汉哀帝时期,可以说是个圣人,把自己的钱财分给百姓,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和嫂子。
而在汉平帝去世后,王莽逐渐露出自己的野心。
在公元8年,五十三岁的王莽顺利的接受孺子婴的禅位,代汉建新,朝廷上下无一反对。
而王莽为什么被称为穿越而来的人,因王莽在登基称帝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非常契合近代的中国。
王莽将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贷款制度、用宏观调控的方法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还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增加国库收入。
但是,由于理念太先进,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朝野上下怨气极大,百姓苦不堪言。
而刘秀,就是为了打败王莽这个“穿越者”,而出现的位面之子,使历史回归到正轨。
刘秀青年时期就读于古代最高学府——太学。
当时的汉朝算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长安的太学就是好比现在的哈佛牛津。
但刘秀中途退学,回家种田去了。
天凤年间,王莽的新政不得人心,农民起义军蜂起。
居住在南阳郡的刘縯、刘秀兄弟认为时机到来,举兵响应。
刘秀刚起兵时,曾逃到一个名为兴隆店的小镇。在一家酒馆喝酒时,无意间看到酒旗上绣了一个大大的“刘”字(原因是酒馆老板姓刘),便想买下作为军旗。
然而,一摸口袋,别说买旗,连酒钱也付不了。但他运气好遇到店老板通情达理,不仅免了他的酒钱,还将旗子赊给了他,这便是"赊旗起义"故事的由来。
刚起兵时,因为没钱,买不起马,刘秀第一次上战场,是骑着耕牛冲锋陷阵的,他也因此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
一次,王莽42万大军浩浩汤汤地攻向刘秀,刘秀不敌,节节败退,最后军队之后败退至昆阳。
最终,王莽大军兵临城下,眼看着就要破城而入了,同阵营的起义军都打算弃城而逃了。
刘秀挥手拒绝,让他们守好城池,自己则带着十来人去搬救兵。
刘秀离开之际,王莽军队曾对起义军劝降,但是被拒绝了,正当王莽大军准备攻打城池时,异象发生了。
天上乌云遍布,瞬间下起了倾盆大雨,不光如此,这些雨还是夹杂着陨石的陨石雨。
一时间,敌军被砸得乱了阵脚,更有甚者,害怕地趴在地上不敢动弹。
这时候刘秀赶了回来,带回来了万余人,没办法,时间实在太短了。
但是这也足够了,王莽大军已经溃不成军,纵是人再多也无济于事。在刘秀的指挥下,士兵士气大涨,向着王莽的军队攻击。
两军打的难舍难分,但是刘秀还是占了上分,王莽军队开始慌乱逃走。
最终,在陨石的帮助下,刘秀赢得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昆阳之战。
刘秀,真乃神人也,真不愧是位面之子。
原贴: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三三
原贴:洪荒人物的历史
mizzcat
原贴:洪荒人物的历史
猪八戒背黑锅
洪荒通常是指以《封神演义》、《山海经》以及《西游记》等书为基础,以《佛本是道》为开山祖师以及框架结构的神话传说体系,这个体系将中国神话体系进行一个大汇总,描述了圣人间的较量。
洪荒人物关系复杂且说法不一,这里只介绍其中一种,按地位高低排名如下:
盘古,混沌时期开天,身陨演化洪荒世界。
鸿钧,洪荒第一位圣人,掌造化玉碟,众圣之师,传道洪荒三次后合道,非大事不出,为“道祖”。
盘古三清:太上老子,玉清原始,上清通天,为盘古元神一分三所化,三人分立三大教人教,阐教,截教,均是圣人。
女娲:人族圣母,造人后成圣,曾于巫妖大战后补天。
西方二圣:准提,接引,立西方教,后为佛教,均是圣人。
妖族二圣:妖皇帝俊,东皇太一,执掌洪荒妖族,立足天庭与巫族共争天地主角地位,均战死于巫妖大战。
十二祖巫:帝江、共工、祝融、蓐收、句芒、后土、玄冥、强良、奢比尸、烛九阴、天吴、弇兹。除后土身化轮回外其余皆战死。共工曾撞断不周山。
昊天,瑶池: 曾为道祖鸿钧座下童子,妖族死后奉道祖鸿钧旨意执掌天庭,为玉帝,王母。
人族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炎帝,人皇黄帝,女娲造人后带领人族成为天地主角,后均居火云洞。
东王公,西王母:男仙之主,女仙之主。
镇元子:地仙之祖。
冥河:血海老祖,效仿女娲造人却造出阿修罗一族。
鲲鹏:妖师,曾造出妖族文字。
红云:火云洞洞主,后因紫霄宫让座结怨鲲鹏,被算计身陨。
伏羲:女娲之兄,后身死轮回入人族,成为人族三皇之一。
洪荒出场人物较多,除上述外还有例如十二金仙,截教众徒,孔宣大鹏,后羿刑天嫦娥,羲皇娥皇等等不再赘述。
原贴:洪荒人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