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修仙 小兵传奇
夜的命名术类型的小说
[历史架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何为爱?竹子空心,她却长情。段竹心以为爱便是忍耐。三年后,虞长君的心上人,她的大嫂重回京城。她才恍然明白她所谓的爱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笑话。尘埃落定之时,段竹心回想起她短暂的一生——爱过,恨过,怨过,最...
瑞小米
根据看过的小说来说,一般都是以“帮”、“宫”、“楼”、“阁”、“宗”、“门”、“派”、“教”、“谷”、“会”、“盟”、“寺”、“峰”等来命名的,可能还有其他的,只想起这些。
YOGA
金庸的小说在人物命名上都是下着心思的,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内部都蕴含着作者的独特想法,不是随随便便起名字。
有些名字是人如其名,让作者看到这个名字就能联想到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峨眉派灭绝师太,一举两个字就凸显了她不仅武艺高超而且心狠手辣。又例如乔峰这个名字,一看就是个男子汉,并且有一股豪迈之气。
再比如赤练仙子李莫愁,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这个人复杂的人物形象,仙子说明年轻貌美,但初,赤练说明这个女人就像赤链蛇一样阴险狡诈。
有些人的名字和其性格是相反的,比如包惜弱。从名字上看是一位弱女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十分需要人保护。但实际上却是个性格十分刚烈,一点也不弱的女人。再比如段天德,从名字上看,你还以为他是一份特别具有德行的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丧尽天良,无恶不作。作者给他起这个名字也起到了一定讽刺的作用。
还有些人的名字是十分富有深意的,比如郭靖杨康,其实就是隐喻了靖康之耻,也和社交英雄传的时代背景相互吻合。
一个优秀的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任意一字一笔都不是随意的,而是早有安排,往往都是做了大量的铺垫,最后为了突出一个重要的主题。
而这些人物的名字通常也会暗示他的命运,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姓名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耐心去读金庸的小说,可能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名字。
soeki
飞狐外传——因写于雪山飞狐之后,虽都有胡斐,但两者无关,因而叫外传
雪山飞狐——指胡斐
连城诀——指书中人都想得到的一本秘籍
天龙八部——书的序言有解释,是佛家用语,在书中既指虚竹统帅的灵鹫宫八部,也暗指推崇佛家的大理段家为本书主角
射雕英雄传——指郭靖在蒙古成吉思汗射雕一事
白马啸西风——白马指李文秀(她父亲的外号,且留给她一匹白马),西风指她在西部哈萨克族里发生的故事
鹿鼎记——两个含义:既指韦小宝封为鹿鼎公,清朝龙脉在鹿鼎山;又扣“鹿鼎中原”一词,表示真正的赢家究竟是谁
笑傲江湖——书中联系情节发展的一部琴谱
书剑恩仇录——分别代指乾隆与陈家洛之间的恩恩怨怨
神雕侠侣——指神雕大侠杨过和其伴侣小龙女
倚天屠龙记——指屠龙刀和倚天剑
碧血剑——指金蛇剑
鸳鸯刀——指书中鸳刀与鸯刀
Floria422
喑羽楼(杀手),冰璇宫(仙法),琼音阁(音攻),绯舞阁(修仙多收女子,以舞为攻),
正统一些的
剑修 ——蜀山、峨眉
正统修仙 ——崆峒广成宫、终南紫府、昆仑妖仙、东海龙宫、冰莲天池、天涯海阁
金丹符箓道 ——龙虎山天师宫、茅山道宗、蓬莱观
佛宗 ——紫竹林、雷音寺
小家族:赵家、季家、王家等等
大家族:轩辕、西门、南炎、东方、墨家、公孙家
原贴:修真文家族如何命名
小风圈
上海公主
【少林派】、【武当派】、【峨嵋派】、【崆峒派】、【青城派】、【点苍派】、【昆仑派】【全真派】、【古墓派】、【丐 帮】、【大理寺】、【明 教】、【天山派】、【天星派】【雪山派】、【逍遥派】、【长乐帮】、【金乌派】、【华山派】、【嵩山派】、【衡山派】【恒山派】、【泰山派】【蜀中唐门】、【冷枫堡】、【两仪剑派】、【绝地十三堡】、【天狼堡】【长歌门】、【翠烟门】、【楚天盟】、【落雁门】、【四门】(天地风雷)、【云霄宫】【无极门】、【天龙门】、【五虎门】、【九龙门】、【红花会】、【天地会】、【灵鹫宫】、【血剑门】、【水月宫】【风池山庄】、【栖霞山庄】、【风残山庄】、【护龙山庄】、【试剑山庄】、【名剑山庄】、【神剑山庄】、【寄傲山庄】、【冷语山庄】、【忘尘山庄】、【飞天镖局】、【天涯海阁】、【日月神教】【幽冥圣教】、【圣麟教】、【龙吟教】、【侠客岛】、【神龙教】、【天鹰教】http://blog.5d.cn/user8/dongzhi/200605/259717.html
原贴:武侠帮派命名?
杨紫藝
pradaxian
Bulubulumu
余嘉锡先生说的很好,本文摘录自余嘉锡《古书通例》
古書之命名,多後人所追題,不皆出於作者之手,故惟官書及不知其學之所自出者,乃别爲之名,其他多以人名書。今列舉古人名書之例,叙之如左:
一曰:官書命名之義例 章學誠曰:“六經皆史也。古人不著書,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六經皆先王之政典也。”【文史通義·易教上】其説樹義甚精。漢志所謂“諸子出於王官,皆起於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說,蠭出並作”,是則春秋以前,並無私人著作,其傳於後世者,皆當時之官書也。【其他諸子在三代以前者,多出依託,詳見後。】其書不作於一時,不成於一手,非一家一人所得而私,不可題之以姓氏,故舉著書之意以爲之名。如“連山似山出内雲氣;【原作“出内氣變”,據阮氏校勘記改。】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其中”,【周禮·春官太卜注】“生生之謂易”,【繫辭傳】“乘者,興於田賦乘馬之事,因以爲名;檮杌者,囂之類,興於記惡之戒,因以爲名”,【《孟子》趙岐注】“《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年有四時,故错舉以爲所記之名也。”【杜預春秋序】此其命名皆有意義。至於詩、書、禮、周官之類,尤爲顯而易見。六經之外,爾雅之名最古。大戴記·小辯篇云:“子曰:‘爾雅以觀於古,足以辯言矣。’”魏張揖以爲即今之爾雅,又云“周公著爾雅一篇”,【上廣雅表,經典釋文·敘錄云:“釋詁一篇,蓋周公作。”】其言雖不知信否,要是古之官書,後人遞有附益耳。【詳見後】漢志·六藝略中之書,如司馬法國語《世本》戰國策太古以來年紀,儒家中之周政周法,大抵源出古史,故皆舉所記之事以命其書。若漢著記漢大年紀之類,蓋亦漢史所記。即楚漢春秋,亦不在陸賈二十三篇之内。蓋記事之書,與立言之體,固自不同耳。
二曰:古書多摘首句二字以題篇,書只一篇者,即以篇名爲書名。程大昌曰:“蕩之詩,以‘蕩蕩上帝’發端;召旻之詩,以‘旻天疾威’發端。蓋采詩者摘其首章要語,以識篇第,本無深義。”【攷古編卷一詩論九】顧炎武曰:“三百篇之詩人,大率詩成取其中一字二字三四字以名篇,故十五國並無一題,《雅》頌中間一有之。【頌爲宗廟之樂,出於士大夫之手,故另命名,非民間歌謠。】五言之興,始自漢、魏,而十九首並無題,郊祀歌·鐃歌曲各以篇首字爲題。”又曰:“古人之詩,有詩而後有題;今人之詩,有題而後有詩。有詩而後有題者,其詩本乎情;有題而後有詩者,其詩徇乎物。”【日知錄卷二十二】王國維曰:“詩之三百篇、十九首,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非無題也,詩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人間詞話卷上】愚謂不獨詩詞也,古人之著書作文,亦因事物之需要,而發乎不得不然;未有先命題,而强其情與意曲折以赴之者。故詩、書之篇名,皆後人所題。諸子之文,成於手著者,往往一意相承,自具首尾,文成之後,或取篇中旨意,標爲題目。至於門弟子纂辑問答之書,則其紀載雖或以類相從,而先後初無次第。【邢昺論語疏·學而第一,正義曰:“其篇中所載,各記舊聞,意及則言,不爲義例,亦或以類相從。”】故编次之時,但約略字句,斷而爲篇,而摘首句二三字以爲之目。葉夢得曰:“古書名篇,多出後人,故無甚理。老氏别《道》德爲上下篇,其本意也;若逐章之名,則爲非矣。惟莊列似出其自名。”【避暑錄話卷一】此言是也。【按莊子·內篇諸篇目,雖皆有意義,而外篇·駢拇、馬蹄之類,仍是摘字名篇。】孝經之名,見於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云“曾參作孝經”,邢疏引钩命決“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緯書之言,恐不可據。】漢志云:“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則此書亦是摘篇中字句以題篇。【邢疏云:“易有上經下經,《老子》有道經德經,孝爲百行之本,故曰孝經。經之創制,孔子所撰也。”阮福義疏因謂“以經爲書之名目,實自孝經始”,其説皆不免於穿鑿,非是。】因書只一篇,故即以篇名爲書名也。王國维曰:“詩書及周、秦諸子,大抵以二字名篇,此古代書名之通例,字書亦然。蒼頡篇首句雖不可考,然流沙墜簡卷二第十八簡上,有漢人學書字中有‘蒼頡作’三字,疑是蒼頡篇首句中語,故學者書之。其全句當云“蒼頡作書”。爰歷博學凡將諸篇,亦有首二字名篇,今《急就篇》尚存,可證也。”【觀堂集林卷五史籀篇疏證序,按今《急就篇》首句云“急就奇觚與衆異”】按漢志,蒼頡凡將諸書,皆只一篇,故摘字名篇,别無書名也。史記·孔子世家云:“子思作《中庸》”,沈約曰:“禮記·中庸取子思子”,【見隋書·音樂志】漢志儒家有子思二十三篇,此篇蓋在其中。使其單行,則只名《中庸》,不名子思矣。蓋書只一篇,篇名即書名也。儒家有王孫子一篇,註云:“一曰巧心。”嚴可均以爲未詳。【鐵橋漫稿卷五王孫子敘】愚謂漢志諸子,除不知作者外,皆只以人名書。其只一篇者,蓋别無篇題。獨王孫子又别題其篇曰巧心,故註爲“一曰”也。【尹文子一篇,今本作二篇,曰大道上大道下,此爲有書名又有篇名者,或爲漢以後人所題,或班固略之,皆不可知。】
三曰:古書多無大題,後世乃以人名其書。 古人著書,多單篇别行;及其編次成書,類出於門弟子或後學之手,因推本其學之所自出,以人名其書。史記·韓非傳云:“作孤憤五蠹内、外儲説説林説難,十餘萬言。”孟子傳云:“騶衍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漢書·董仲舒傳云:“仲舒所著,皆明經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説《春秋》事得失,聞舉玉杯繁露《清明》《竹林》之屬,復數十篇十餘萬言。”【史記·管子傳、莊子傳、商君傳、屈原傳漢書·東方朔傳,引其所著書,亦只有篇名。】此所敘諸子著書,皆只有篇名,無書名;又因全書不可勝舉,故只隨舉數篇,以見其大凡。蓋由古人著書,其初僅有小題,【謂篇名】並無大題也。【謂書名】餘若史記·老子傳云“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孟子荀卿傳云“慎到著十二論,環淵著上下篇”,“荀卿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漢書·賈誼傳云“凡所著述五十八篇”,公孫賀傳云“賀祖父昆邪,著書十餘篇”,王貢兩龔鲍傳云“蜀有嚴君平,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餘萬言”,此所敘諸子著書,只云若干篇若干言,初不云所著爲何書,蓋其書本無大題,後人始以人名名之也。史記·孟荀傳云:“趙有公孫龍,爲堅白同異之辯;魏有李悝,盡地力之教。”此特敘其著書之意,猶之荀卿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云耳,非其書名堅白同異及盡地利也。【漢志:公孫龍子十四篇,李子三十二篇】史記·虞卿傳云:“不得意,乃著書。上採《春秋》,下觀近世,曰節義稱號揣摩政謀,凡八篇,以刺譏國家得失,世傳之曰虞氏春秋。”然則虞氏春秋之名,乃世之傳其書者名之耳,非卿所自名也。晏子之名《春秋》,亦同此例。司馬穰苴傳云:“齊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陸賈傳云:“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是則司馬穰苴兵法,乃齊威王之大夫號之;新語之名,亦高帝之所號也。此古人著書不自命名之證也。推之申子傳云“著書二篇,號曰申子”,漢書·蒯通傳云“通論戰國時説士權變,亦自序其説,凡八十一首,號曰嶲永”,亦當是時人號之矣。史記·孫武傳云“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信陵君傳云“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索隱云,公子所得進兵法,而必稱其名,以言其恕也。】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此亦是世俗之人所稱,與世傳虞氏春秋同。獨孟子傳云“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與他傳但言著書若干篇者不同。蓋史公率爾言之,非作書之時已名《孟子》也。司馬相如傳云:“相如已死,家無書,問其妻,對曰:‘長卿固未嘗有書也。時時著書,人又取去,即空居。長卿未死時,爲一卷書,曰有使者來求書,奏之。無他書。’”此亦古人著書不自編次之證也。蓋因事作文,不自收拾,後人取而编輯之,因以人題其書。故漢志諸子詩賦二略,題某人或某官某者,居十之九。古人之學,專門名家,所作雜文,皆在諸子,獨於詩賦,别爲一略。及至東京,專家之學衰,而後別集興,【隋志云“别集之名,蓋漢東京之所創也”】又追爲西漢以前人編集。隋志自楚蘭陵令荀况集以下,凡四百三十七部,皆題某官某人,與漢志諸子詩賦之例同;其别爲集名者祗數部耳。【見後。隋志經子史三部撰人,皆用雙行註於書名之下,獨集部因以人名書,故不别註撰人。】漢魏以後,學者著書,無不自撰美名者;獨至文章,多由後人編定,故别集直書姓名者,至宋猶多。元明以後,此風漸寡,然文集之不必手定,則今人尚多有之。古之諸子,即後世之文集也。出於門弟子所编,其中不皆手著,則題爲某子。出於後人所编,非其門弟子,則書其姓名。漢武以後,傳記不立博士,專家之學衰,故書名無稱子者,攷之漢志可知也。【漢人書稱子者僅有蒯通一家】東漢以後人著書,皆手自編定,其稱某子,乃其人自子之耳。而論衡·案書篇乃曰:“董仲舒著書不稱子者,意殆自謂過諸子也。”此由不知古人著作體例,故有此傅會之說矣。
四曰:漢志於不知作者之書,乃别爲之名。 古之諸子,皆以人名書。然漢志中,亦有别題書名者,則大率不知誰何之書也。如儒家有内業十五篇,註曰“不知作書者”;讕言十篇,功議四篇,儒家言十八篇,陰陽家有雜陰陽三十八篇,法家有燕十事十篇,法家言二篇,並註曰“不知作者”;道家有道家言二篇,陰陽家有衛侯官十二篇,並註曰“近世不知作者”;雜家有雜家言一篇,註曰“王伯【註“師古曰:言王伯之道”】不知作者”,此皆數術略序所謂雖有其書,而亡其人也。内業讕言之屬蓋皆後人之所題,或即用其首篇之名以名書。【《管子》有內業篇】儒家言雜陰陽法家言雜家言,則劉向校讎之時,因其既無書名,姓氏又無可考,姑以其所學者題之耳,皆非其本名也。【此條當與古書不題撰人篇第十三條參看】
五曰:自撰書名之所自始。 古書自六經官書外,書名之最早而可據者,莫如論語。坊記出於子思,【隋書·音樂志沈約曰:“坊記取子思子。”】已引論語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則當時已謂之論語矣。蓋他書多散篇單行,後人编次,獨論語則門人論纂之時,已勒爲成書。既裒然巨帙,不可無大名以總匯之也。史記·吕不韋傳云:“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爲八覽六論十二紀,十二餘萬言,以爲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吕氏春秋》。”【此言以爲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則《春秋》之名,出於不韋之意,與他書爲時人所號者不同。】自著書而自命之名,始見於此。不韋之舉,純出於好名。又其書成於衆人之手,非所自撰,與他人著書以傳後學者不同,故亟亟焉表章之。蓋古以學衛爲公器者,至是始爲私人爭名之具矣。【其始已有魏公子兵法,亦賓客所進。不韋之養士,即係效法四公子,故亦有此舉。】其後淮南王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爲内書二十一篇,外書甚衆,【見漢書本傳。高誘淮南鴻烈解敘云:“天下方術之士,多往歸焉。於是遂與蘇飛、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等八人,及諸儒大山、小山之徒著此書。”】其事與吕不韋正同,故亦自號曰鴻烈。【淮南·要略篇云“此鴻烈之泰族也”,高誘叙云:“鴻,大也;烈,明也。”西京雜記卷三云:“淮南王安,著鴻烈二十一篇。”】其要略篇即全書之自序,具列篇目與其所以作文之意,前後兩言“故著二十篇”,是其書已自行編定矣。司馬遷作史記自序云:“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爲太史公書序。”是遷書亦出手定,且自名爲太史公也。【王國維太史公行年攷謂史公原書本有小題,而無大題。然此語明見於自序,今案孝武本紀集解引韋昭説,謂“史記稱遷爲太史公,是外孫楊惲所稱”。索隱引桓譚新論,以爲“太史公造書,書成示東方朔,朔爲平定,因署其下。太史公者,皆東方朔所加之也”。此二説蓋謂於每卷篇目之下,别題太史公三字,所謂小題在上,大題在下,非謂自序中之書名也。至遷書在漢時只名太史公,不名史記,則錢大听潛研堂文集卷十二答問九已發其端,王氏行年攷引證尤爲詳盡,其說固確不可易。】蓋自撰書名,萌芽於《吕氏春秋》,而成於武帝之世。適當罷黜百家之後,文儒著書,無人可傳,不能不自行編次。專門之學衰而後著述之界嚴,於此可以知體例變遷之故矣。其後宣帝時則有桓寬之鹽鐵論,西漢末則有劉向、揚雄所序書,東漢以後,自别集之外,幾無不有書名矣。
热带雨霖
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今将初、高中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古代书籍归类,管中窥豹,以便了解古代书籍的命名方式。
以姓氏命名《墨子》 春秋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所著。
《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轲所著。 《列子》 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作。
《吕氏春秋》 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 《皮子文薮》 唐代诗人皮日休自编的文集。 以本名命名
《诸葛亮集》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陶渊明集》 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崔颢集 唐代诗人,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明人辑有崔颢集。 《李清照集》 南宋词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关汉卿戏曲集 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
以作者的字命名曹子建集 三国时曹操之子曹植,字子建,宋人辑为曹子建集。 王子安集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字子安。 《李太白全集》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字太白。 孟东野诗集 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 刘梦得文集 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 李义山诗集 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 小山乐府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字小山。 宗子相先生集 明代中叶文学家、“后七子”之一宗臣,字子相。 袁中郎集 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创始者、“三袁”兄弟中的袁宏道,字中郎。 以作者的号命名 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号东坡居士。 《淮海词》 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号淮海居士。 《稼轩长短句》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号稼轩。
诚斋集 南宋诗人杨万里,创立了一种新鲜活泼的诗体“诚斋体”,号诚斋。 白石道人诗集 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号白石道人。 文山先生全集 南宋爱国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号文山。 王西楼乐府 明代散曲家王磐,号西楼。 《震川先生集》 明末散文家归有光,号震川。
洪北江全集 清中叶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号北江。 定庵全集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号定庵。
以作者的封号命名魏郑公文集 唐初政治家魏征,封郑国公。
王荆文公诗笺注 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封荆国公,谥号文。 《诚意伯文集》 明初文学家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
以作者的谥号命名林和靖诗集 北宋诗人林逋,有“梅妻鹤子”之称,卒谥“和靖先生”。 周元公集 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谥号元公。
欧阳文忠公集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谥号文忠。
范文正公集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谥号文正。
宋景文集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宋祁,有“红杏尚书”之称,谥号景文。 司马文正公集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谥号文正。 于忠肃集 明朝大臣、爱国将领、诗人于谦,谥号忠肃。
以作者的籍贯命名孟襄阳集 唐代诗人孟浩然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昌黎先生文集 唐代散文家、诗人韩愈的郡望为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临川先生文集》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为江西临川人。
《柳河东集》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亭林诗文集 清初思想家、学者、爱国作家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别号亭林,称亭林先生。
鲒埼亭集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浙江鄞县鲒埼亭(宁波)人。
以作者曾居住或任职的地方命名岑嘉州诗集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在嘉州(今四川乐川)任刺史职。 长江集 唐代诗人贾岛曾在长江(今四川蓬溪)任主薄职,人称贾长江。 《樊川文集》 唐代文学家杜牧,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 小仓山房文集 清代袁枚辞官后曾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
以作者的官职命名《杜工部集》 杜甫曾作校检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王右丞集 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高常侍集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官至散骑常侍。
高太史全集 明初文学家高启,曾为翰林院国史编修。 宋学士文集 明代文学家宋濂,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
以作者的园名命名《梦溪笔谈》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晚年定居梦溪园。 《随园诗话》 清代袁枚辞官后于江宁小仓山修筑随园定居。
以作者的室名命名七录斋集 明代文学家张溥,室名七录斋。 《惜抱轩诗文集》 清代散文家、“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室名惜抱轩。 《聊斋志异》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室名聊斋。
饮冰室合集 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室名为饮冰室。 以作者的堂名命名
《敬业堂诗集》 清初诗人查慎行,堂名敬业堂。
白鹤堂文集 清代中叶文学家彭端淑,堂名白鹤堂。
以帝王年号命名《白氏长庆集》 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的诗文集编于唐穆宗长庆年间。
《元氏长庆集》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文集编于唐穆宗长庆年间。
嘉祐集 北宋散文家苏洵的文集,此集为宋仁宗嘉祐年间编辑而成。
sayurin
南山未央
雪山飞狐——指胡斐
连城诀——指书中人都想得到的一本秘籍
天龙八部——书的序言有解释,是佛家用语,在书中既指虚竹统帅的灵鹫宫八部,也暗指推崇佛家的大理段家为本书主角
射雕英雄传——指郭靖在蒙古成吉思汗射雕一事
白马啸西风——白马指李文秀(她父亲的外号,且留给她一匹白马),西风指她在西部哈萨克族里发生的故事
鹿鼎记——两个含义:既指韦小宝封为鹿鼎公,清朝龙脉在鹿鼎山;又扣“鹿鼎中原”一词,表示真正的赢家究竟是谁
笑傲江湖——书中联系情节发展的一部琴谱
书剑恩仇录——分别代指乾隆与陈家洛之间的恩恩怨怨
神雕侠侣——指神雕大侠杨过和其伴侣小龙女
倚天屠龙记——指屠龙刀和倚天剑
碧血剑——指金蛇剑
鸳鸯刀——指书中鸳刀与鸯刀
心遂所愿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bittermoon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01飞狐外传 08笑傲江湖
02雪山飞狐 09书剑恩仇录
03连城诀 10神雕侠侣
04天龙八部 11侠客行
05射雕英雄传 12倚天屠龙记
06白马哨西风 13碧血剑
07鹿鼎记 14鸳鸯刀
一人笑傲走江湖, 书剑恩仇战京都.
鸳鸯碧血刀剑配, 飞狐外传雪山情.
白马长鞭哨西风, 连城绝秘镇关东.
鹿鼎欢记多妻郎, 侠客不识真弟兄.
天龙八部豪情颂, 草原射雕做英雄.
神雕背坐侠侣飞, 倚天屠龙江湖涌.
寅次郎的故事
杨铁铮
bobsong5358921
碧海青天夜夜心(改名叫:天命新娘)--蜀客千金散尽还复来--蜀客青山接流水--箫楼试问东流水--箫楼流年明媚·相思谋--桩桩香蜜沉沉烬如雪--电线
ibylm
原贴:术本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