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取代呢?两首诗都很好啊,一起让孩子们学不好吗?课本里多加点古诗减少点约翰乔治之类的小故事也很好啊,现在的孩子们都很聪明没必要讲那么多大道理,他们也会很快明白的,道理不在说更重要在于教孩子们如何去践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欣赏能力不好吗?
一年级古诗50首
张小弱喝可乐
首先我们来看看汉乐府·江南这首诗歌的全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之所以能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古诗来学习,我觉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不经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诗歌中含有东南西北这几个方位,大家都知道,小学生正是学习汉字,认识文字的启蒙时期,这时候,孩子们读这些诗词,能够让他们学习东南西北这几个汉字,如果一年级的孩子把这这首词歌背下来来的话,是不是就学会了东南西北这几个汉字!
其次,我们小时候学习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的汉字比较复杂,虽然说是读起来叠词比较多,但是我觉着不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学习,毕竟,汉字有些复杂。还有这和“乾隆一生作诗4万首,只有一首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诗歌”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觉着有异曲同工之妙,毕竟都是简单,孩子们记忆起来比较深刻!
最后,我觉着能入选小学一年课本的诗歌,大都是一些文字简单,韵律很强,而且读起来容易,且小孩子很能记住的诗歌。虽然离上小学已经很遥远了,但是当年在老师教鞭的督促下,背诵的一些诗歌,早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了,早已经成为了我们一生的记忆,那些童年的趣事,童真唯美的岁月是不是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忆!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bailehuu
江南可采莲主要是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其中的重复能让儿童了解到中国古代句式,也让学生产生兴趣,
其中,东、西、南、北是学龄期儿童学方位时学到的,孩子学完数字就学方位,对这些字比较熟悉,心理学表明,人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有更多亲近感、更愿意学习,这对他们正确学习观的树立有良好的作用。
斯然如玉
咏鹅的诗词地位是很高的,老幼妇孺都能张口吟诵,可见我们国家的普及教育做的很到位了。也正是因为咏鹅的“知名度”如此之高,所以很多学生在还没有不如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熟读这首诗了,到学校再来学习背诵,可能有点“侮辱”孩子们的智商了。
把咏鹅替换掉是一个明智之举。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第一首古诗也有很多。“风水轮流转”,其他故事也要有这样“家喻户晓”的地位。我们总说唐诗三百首,其实学生阶段并不能学完这三百首,如果语文教材一直不改革,那么学生接触的就永远是那些固定的,老师教的也就是那些固定的。对学生、对老师来说都没有更好的提升和帮助。
何况,现在新一代的学生可比四五十年代的学生聪明太多,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完全不同于过去,既然他们这块海绵已经更新了,吸水的能力不一样,水的量和质肯定也要有所变化。
说了这么多咏鹅可以换掉的原因,我们再来对比看看,为什么会换成汉乐府·江南。
《江南》是其中的一首采莲歌,古人是唱出来的。这种诗歌体是《诗经》的延续,在诗词界的地位有了。替代咏鹅的诗出自汉乐府,历史年代更久远,体裁更有地位,这些都符合替代的水平要求。
其次,《江南》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字少,读起来简单,字的笔画写起来难,都是生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字多,读起来重复,字的笔画写起来简单,重复字反复写,新字多。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以习字为主,课堂大部分时间要学习生字、生词。这样一对比《江南》把生字的量提升了,但是难度降下来了,符合小学学习的主要任务。
我们都知道咏鹅描写的鹅,生动形象,曲项、红掌、白毛,在水里滑动鹅掌,小学生非常容易想象。
再来看《江南》,描写的是鱼和莲叶,采莲时节,鱼儿在莲叶的中间游来游去,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都有,非常热闹。这也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场景。
也会有人说,为什么不选其他乐府诗啊,不选楚辞啊,诗经啊,这总的慢慢来。修订教材是大事,肯定备选了很多,然后从中选一个出来。等下次再改版说不定就是我们心中属意的另一首诗了。这就好像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一样,没选上不能说不感动,说不定下次就上榜了。
ilysm
汉乐府《江南》和骆宾王的咏鹅这两首诗歌都非常优秀,都是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记得小柚小时候的一年级课本第一首诗歌就是咏鹅,在没上学之前就已经能够熟练诵读。而这首汉乐府《江南》甚至都没在我整个小学阶段出现过(小柚的小学阶段是90年代末)。
现如今,小学课本进行了很大调整,很多内容都是新增加的,回到问题上,汉乐府《江南》之所以能够替代咏鹅小柚觉得应该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由易而难。
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我们看这首诗歌,直观的印象是方位比较多,一会儿中间、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这是想通过诗歌交给孩子们识别方向。再说说这首诗歌的意境,那就更具生活化了,一幅生动具象的采莲图跃然纸上。
反观咏鹅这首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然也朗朗上口,意趣盎然,但是所传达的信息无非是声音和颜色,无法交给孩子更多的东西。
2、《江南》中的汉字识读更简单。
我们可以看下,《江南》这首诗歌,通篇汉字,大多比较简单,不像咏鹅诗里的字的笔画较多。孩子的接受习惯,更喜欢接受那些简单的东西。
就诗歌本身而言并无优劣,都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不能厚此薄彼。而由易而难,则是人类学习知识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小学课本这样调整,无疑更符合孩子的接受规律。
我是米小柚,育儿领域研究者,从事母婴行业,关注我一起探索更好的育儿和生活方式。欢迎在评论中留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秦时*尘湮
挺好,汉乐府代替骆宾王是好事,孩子更早接触乐府诗。而且告诉孩子,诗词古时候是唱出来的,提高了孩子对诗词的兴趣。骆宾王的咏鹅是儿时所作,估计孩子固然是好。你看看骆宾王的下场,还觉着他适合摧残幼小的心灵吗?个人感觉挺好,最好多来几首。岁数大的老师肯定反对,他们背了半辈子的备课大纲,最烦的就是改,多改改才与时俱进。
肚肚肚云婷
无论是江南可采莲,还是咏鹅,都是一个生活小画卷,都是一个可以用绘画表现的,让孩子喜欢的景色。
每个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不过我觉得还是咏鹅比较适合于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咏鹅这一首诗里面,孩子朗朗上口不说之外,还有几种颜色,比如说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这些词语给孩子更丰富的感觉,给孩子更丰富的想象。并且。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的动词,比如说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更让孩子理解了,丰富画面中的动作。
虽然说江南可采莲里面出现了几个方位词,可以让孩子来加深对于东南西北的认识,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孩子的方位,根本就是有年龄来控制的,不应当通过学习几个汉字来解决方位的认识。更何况在江南歌彩栏里面出现的方位词东西南北,它只是一种同文互义的状态,他表现的是一种更丰富的生活场景。对于孩子来讲,理解起来更复杂更困难。
当然,教材的编写者可能有着其他的考虑,这些考虑,我们无从得知,只不过对于孩子来讲,对于成年人来讲,他们的选择或许都是有自己的特点,只不过对于我来说,我个人觉得,还是选择咏鹅比较好一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lulaby
江南可采莲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我认为非常合适。
第一,江南可采莲是汉代作品,历史比唐代骆宾王的咏鹅的时期早太多了,也是采莲诗的鼻祖。从“开学第一首古诗”来说,它作为一年级诗歌开篇的寓意比咏鹅深刻得太多。
第二,江南可采莲是汉乐府作品,是官方正式收录的佚名中华诗歌精品。它源远流长,血脉正统,体现的是中化民族文化的集体智慧,是后人创作诗歌诗词的母体载体,而咏鹅毕竟是个人名作,地位无法与它相提并论。因此,首推这首采莲诗放在一年级第一诗位置当之无愧。
第三,现在一年级孩子的智商普遍整体提高,咏鹅一诗在孩子看来已经过于简单。况且,咏鹅这么多年来在孩子的学前(幼儿园)教育普及非常广,大部分孩子早已属读在心。它已不适合作为一年级第一诗,而是需要更新鲜的诗歌血液来替代它,江南可采莲便顺势补位,水到渠成。
第四,江南可采莲是描述劳动的诗歌,这与国家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德智美劳体”中的“劳”遥相呼应。因此,把它作为一年级开篇第一诗歌,恰如其分。
第五、江南可采莲诗歌内容本身篇幅适中,文字简朴、语言优美、读诵朗朗上口、情景描写形象生动,易于孩子熟背、理解。江南可采莲表面饱满,内涵丰富,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便能体会到这首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这对孩子理解、继承中华文化有更深期望。
总之,江南可采莲放在一年级开篇第一首诗歌恰如其分,当之无愧。
miltar
咏鹅是太简单了吧,我一年级学的这首诗现在幼儿园没上的小朋友都背的麻溜的。可采莲蛮好的,一样描述初夏季节的诗,读起来还很有画面感,跟着女儿我也又多知道了一首诗
fox
小学一年级还是以儿童眼光看为好。釆莲和咏鹅儿童智商要达到一百三十以上才能理解,并且本人以为过于早熟化过于以成年人眼光了。看看江苏小学一年级第一课,目前已经废除拼音,第一课直接讲课文,太难的拼音后二个月才学。
飞雪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飞入雪地看不见。
这个是现在人改的诗,从保护儿童学习积极性来看,无疑远远比咏鹅和釆莲高明一二个档次了。这个课文选择才符合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教育心理学,让智商九十到一百一十刚出头的百分之七十儿童更易接受。
许健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及传承脉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古文启蒙和美学启蒙的角色,目的是让孩子能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同时感受文字放在诗词之中的美学内涵。
咏鹅和《江南》(江南可采莲)这两首朗朗上口的小诗在一年级古诗词学习中都有着较大的启蒙性质。
咏鹅是初唐四杰的骆宾王七岁所作,全诗如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江南》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如下: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咏鹅一诗虽然简短,但是其中运用了白描、拟人、对偶多种手法,让歌颂的对象跃然纸上,富有童心童趣,对培养小学生的叙述能力一定的启迪作用。
《江南》一诗采用了反复的手法,让原本朴实无华的叙述一下子变得节奏鲜明,富有气势,堪称专项写作手法教学的典范。
因此,这两首诗在小学一年级语文书当中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江南》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主要因为以下三点因素。
其一,从生词认读的角度而言,咏鹅一诗中牵涉到的生词、难词较多,例如“鹅”、“浮”、“绿”、“掌”等都属于较难生词,加大了小学生的学习难度。
《江南》一诗中字词的读音和笔画数则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在保证识字量的基础上又难度适中,更适合作为没有接触过诗词的一年级小朋友的入门诗。
其二,从可模仿、可迁移的角度上,《江南》的启蒙性和可模仿性质更强。因为《江南》反复的手法尤其鲜明,朗读过程中韵律感也特别强烈,学生很容易就领回到这种手法的精髓。
在书本“争当小诗人”的这一模仿环节,孩子们就不难填出“鸟戏枝叶间,鸟戏枝叶东……”这样的句子。
相比之下,咏鹅当中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难度系数更高,一年级学生才刚刚接触古诗,往往难以快速理解和模仿。
其三,从全诗体现出来的意境上看,《江南》的立意更为广大深远。
通过《江南》一诗,首联“江南可采莲”让小学生的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了解到我国大好河山之中还有一片江南水乡。《江南》作为一首汉代民歌,同时讴歌了河山大好以及淳朴的劳动人民,简单却不乏宏大的主旨。
如果说《江南》的描写是一个长镜头,咏鹅诗体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特写镜头。咏鹅诗在语言上有了更多的修饰和雕琢,但是仅仅只能作为一首状物诗,立意上相对狭窄,更多代表的只是骆宾王的个人成就。
文/小北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syle16
咏鹅静夜思等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早已成为启蒙益智的儿歌般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了,现在绝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即使有些没经历幼儿园期学习过渡的,也会背诵几首古诗和简单的计数算术,年轻的父母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会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极力尽早地对自己孩子进行各种益智兴趣类的学习培育。有一次我去理发,踫到一位年轻妈妈带她儿子也在那排队等待,小朋友长得很漂亮可爱,说是幼儿园大班了。等候中年轻的妈妈不失时机地出了好几个字谜让她儿子猜,小朋友都对答如流。后来她妈又出一谜“三人出来晒太阳”,我头脑中的第一反应也是“春”,小孩支支吾吾半天没答出来,就问他妈妈答案,他妈解释说三人出来晒太阳就是一个春字,因为太阳是日,三个人加个日就是一个“春”字嘛,孩子却不假思索脱口反驳说:“太阳那么高长在天上,三个人明明是在太阳下面晒太阳的呀,妈妈,春是三个人在太阳上面的,三人怎么到太阳上面去了呢?”年轻的妈妈支吾了,我也不知道答案。
胡子黄阿呆
1、咏鹅与江南可采莲两首诗歌的不同。
咏鹅这一首诗在一年级之前学生就会可能会背,这首诗在孩子上学前班的时候,可能学校就会有要求去背诵这首诗。所以这首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陌生的一首诗。对于其中的感情来说,学生也能够较好的把握清楚。
而先放江南可采莲这首诗的话,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明白我国有多么美妙的事物,加深对我们中国的爱。
2、江南可采莲的优点江南可采莲这个诗全是充满童趣,让学生可以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就进入进去,能够好好的学习,然后理解课文中古代劳动人民所拥有的一种淳朴生活。
3、江南可采莲更适合小学生阅读江南可采莲这首诗中的识字难度完全符合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而且符合提高他们识字量的要求。让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打好识字基础,为自己以后做好一个充分的准备。
tantan_
总要换换口味!一直一个样死气沉沉!上头估摸着想这么久没动过了,都在白拿工资怪不好意思的,换一换。刷下存在感!哈哈~
nohaynada
个人观点:小学启蒙诗歌中以江南可采莲取代咏鹅,是有待商榷的。
一、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虽说在上学前,大多数幼儿已经会背诵耳熟能详的咏鹅了,但那些字也许不会认、不会写,其意思也或多或少迷茫。而初涉诗歌,以其熟悉的内容入手,在会背诵的前提下进一步领悟文义,更能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又者,后来成为“初唐四杰”的骆宾王,作此咏鹅诗时年仅七岁,这与刚入学的孩子年纪相近,应该会有认知上的交融点。且仅就其幼年资质颖悟、聪慧过人这一点,也或许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好奇与上进之心。
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在词义和内容上的层次要比咏鹅更深一些。别说刚入学的小孩对“何田田”的意思不解,就是现今好多在网上随意指责别人“弱点”的网民也是懵懂的。也许有人会说:老师是干嘛的?不晓得讲解吗?是的,老师可以讲解,如果老师讲解就会懂,那直接讲大学课程得了!
但就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明白“何”是“什么”、“田田”是“田地”,可能难度较小,而要他们理解“何”是“多么”、“田田”是“茂密”,这恐怕是有相当难度的。
再之,就内容而言,江南可采莲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中以“莲”谐“怜”或“恋”,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自不必说,但这对还未“涉世”的儿童而言,是否“启蒙”过早?
再次重申,人微言轻,权当戏言耳!
千小枝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为什么的,他们想换就换呗,有什么关系,他换成什么就只有学什么,不过我还是怀念鹅鹅鹅
Echo子非鱼
现在小学版本的内容比以前的复杂多了!不知道是小学生变聪明了吗?还是编辑变聪明呢?有必要把小学生的课本搞那么复杂吗?
泠
咏鹅这首诗真的是几代人根深蒂固的记忆,如同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就算是入选不了教材,但仍然是孩子们的必背之诗。
1 骆宾王与咏鹅
这是初唐诗人骆宾王7岁时写下的诗,他也因此进入诗歌神童的领域,就像“融三岁能让梨”成为孩子们道德学习的偶像,在诗歌盛世的唐朝,诗歌神童真的寥寥无几,连李白还在“铁杵磨针”呢,这首咏鹅永远藏着孩子们对一个七岁神童写诗故事的好奇心与惊叹声!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好在哪里?
故事。任何一位老师在说这首诗是一定会讲骆宾王七岁写诗的故事,就像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一样,这是小朋友兴趣的引导与吸引力的关注。毕竟七岁能写出诗的小孩子太少了,而且是一个小孩子观察一下门前池塘里的鹅,稍加思考,便能写诗,可见学习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而关注身边的事与物,更是小孩子好奇心强的天性。
纯真。只写鹅,鹅的外形,神态,动作,叫声...通过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语言表达出来,甚至摹形摹音,这份天真童趣,只有同龄的孩子才可体会得到。
起萌。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不懂什么是诗,更不知道如何喜欢诗。这首小诗有模有样,清新活泼,犹如儿歌般朗朗上口,孩子们唱的或者大于背的,在心中起码构建了诗的样子。
但有点儿拗口,尤其第二句,大人不一定都能诗对,曲(qu一声)项(xiang四声)向天歌。2 汉乐府《江南》
许多人知道《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首诗,是出自高中课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表达对故乡江南的一种乡愁。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
莲叶北。
什么是汉乐府诗呢?
就是汉朝时有个专门搜集诗句制成音乐的部门乐府,掌管郊祀、巡游、朝会、宴请等等的配乐,采集来的民间歌谣,加以演奏,供统治者了解民情,这些歌谣便是乐府诗。
《江南》是民谣而已,通俗优美,朗朗上口。
这是诗好在哪里呢?
想象。老师在说这首诗,肯定会引导小朋友们想象莲叶开满池塘,孩子们采莲嬉戏的场景,会用画的,说的,演的...很好的想象力与表达力结合的好题材。
好读。这首诗比咏鹅还要好读,基本上就是重复,而且还押韵,清新自然,甚至还能唱的。
感知美。比咏鹅更能让小朋友们感受美的诗句与美的画面。
类似于这首的还有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同样是童真童趣,可爱活泼十足,这首诗也已入选小学课本了。3 为何《江南》能够取代咏鹅?
求新。
咏鹅太老。入编一年级教材可能都有几十年历史了,我们是学着长大的,再教我们的孩子,这是最刻骨铭心的诗了,不光是启蒙,还影响到家庭教育,就算不入教材了,它也是家长启蒙孩子学习的必备诗歌,《江南》似乎生僻了点。
简单。
除了已经入选的,孟浩然春晓,李绅锄禾,白居易《草》等等简单上口又好懂的诗外,漏选的,可能《江南》是最简单的诗了,简洁明快又清新爽朗,还能美育启蒙,迟早会入选教材,而课本中已有几十年历史其他的启蒙诗,可能也会逐步被新诗所取代。
集体意识。
这两首诗有一个大不同,咏鹅个人创作的,而《江南》是集体歌唱的。
小学课本所入选的诗基本上都是个人写的,单个写背完成学习的,而《江南》是需要小学生集体配合的,才有热闹嬉戏的效果。集体合作,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家庭到学校要培养的意识,在学校,集体行动格外重要,《江南》集体创作的民谣,比《诗经》以及其他乐府诗都要简单简短多了。集体歌唱的诗,《江南》最合适入选。
这可能只是教材变革中的一个小变化而已,或许只是随意随机的挑选,但也有一定的条件才行,尚未入选教材且简单明了一看就懂是首要的,还得有教育意义和知识的才行。
刘俊逸不爱玩微博
其实就是南方人争取的结果,就跟把aoe中o的发音改成南方人容易的发音一样而已。作为北方人的我,已经不会拼菠菜的bo.广播的bo了。唉,找谁说理去!!!
幸福胖胖
关于用江南·可采莲取代咏鹅成为小学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我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其实“江南和咏鹅”各有千秋,都可以供小学生学习,只是我国古代的优秀诗篇太多,很多的诗都适合小学生朗读。江南可采莲和咏鹅我认为都可以作为一年级课文,荷叶鱼儿与白鹅浮水都是孩子们常见的两种东西。
无非江南可采莲作为汉代、汉乐府,要比咏鹅这首唐诗的年代久一点,二者都能让小学生、儿童,朗朗上口,都是诗中有画,生动形象很有生活情调,读来上口容易记忆。
我从来没有分辨这二首诗,谁好谁坏,只能说都好都值得学习。无非是一年级的课本容纳量有限,替换一下也好。这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有时代因素、人本因素,但都没关系,小学生学哪首都一样。在课堂学了江南可采莲也可以课外读一读咏鹅。
这是本人的一点肤浅的回答,谨代表我的观念。如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宋强
取代“咏鹅”我认为:这首诗虽形象逼真,
意境优美,但不太适合儿童口吻,其中
的“曲颈”、“浮绿水”中的“浮"、“红掌拨清
波”中的“拨”、“清波”等等词字难以理
解,难以吃透。难得真正领略其中的意
境!
毕竟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看待周围的
事物,还只能用形象思维去观察。
而荷田这首诗就很契合儿童的形象思
维,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画面感也
很强,能启发儿童更多的想象空间。
琦妈qima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只是我国古代的优秀诗篇太多太多,很多都适合儿童朗读。《江南》和咏鹅我认为都可以作为一年级课文,荷叶鱼儿与白鹅浮水都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两种东西。
无非《江南》作为汉乐府要比咏鹅这首唐诗的年代早一点,二者都能让孩子朗朗上口,都是诗中有画,生动形象也很有生活,很好记忆。至于孩子喜不喜欢,哪个更好或者哪个不好,那都是大人在扯蛋!
我是读过这两首诗过来的,我的孩子也是读过这两首诗过来的,我们从来没有分辨这二者谁好谁坏,只能说都好都值得一读!无非是一年级的课本容纳量有限,轮换一下也好。古人优秀的作品太多了,换一下口味,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一、咏鹅唐 ·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凭心而论,这两首都适合儿童读,也适合大人读。没有必要来个厚此薄彼,至于谁该上教材这件事,除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外,还有时代因素人本因素,但都没关系,孩子们学哪个都一样。在课堂读了《江南》不等于课外就不读咏鹅了,对不?
peanut1212
说道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我的印象还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山村咏怀。
我也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咏鹅成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的。
我更不清楚汉乐府·江南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的。
只是我觉得现在的课本难度确实很高,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据说一年级语文开始已经取消拼音了?)
山村咏怀和咏鹅都是很押韵的故事,甚至我都没有背诵这两首诗的印象,只记得大家夕阳落山放学时,和同学们一边跑,一边背诵故事的场景。
现在我看到这首汉乐府·江南,并没有一种很押韵的感觉,我自认为这首诗算上比较难吧。
也许是现在的孩子更聪明了吧,所以教育部提高了难度?
小ming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在往日高中课本中,通篇全背,至今尚能背出大半。
其中就有"江南曲",就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真是令人神往,忍不住又想起"宛在水中央"的莲花样的采莲少女来了。
忽地又记起:
忆梅下西 洲,
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
双鬓鸦头髻。
西洲在何处,
隻江挢头渡″
这样的曲子。
咦,这给美的,盈盈一水间的小姑娘,实在美得沒法说。
至于这《江南》,单这题目就让人神往而美感骤升,神思飞扬了: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叠韵,排比让美丽象荷叶一样在碧波荡漾中铺排开来,无边无际,水光接天。
而鹅呢?应该是向下游游去了……
拉拉我赐你
我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背过这首汉乐府·江南,我当时还给她录了视频,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为什么是用这一首作第一首,而不是用咏鹅呢?
我觉得也许可以从诗本身找到答案。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大量重复,朗朗上口。
2.东西南北,生活中用得上的这四个方位词贯穿其中。
3.意向非常鲜明,孩子们通过朗诵后四句,能够非常清楚的感受到鱼在莲叶间穿梭的欢快自由。
不过,这只是我看到问题之后所做的分析,也可能语文教材的编写者有其他的考虑吧?性感先生免单
咏鹅因为幼儿园就会了吧。大多数父母都让孩子背诗,咏鹅都是第一选择吧,还有静夜思,悯农,等。这个做第一手我觉得是因为对刚上学的孩子来说,这首诗一是很美,二是好背诵,因为后面基本都是同句。
xiehao_
我觉得汉乐府·江南更适宜作为小年一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现在大多数孩子在上学前,要么家长教,要么幼儿园或学前班学,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孩子都已经会了,其中基本上会包括咏鹅,所以替换下咏鹅还是有道理的。我的邻居孩子刚三岁多,一天早上上班时,家长在电梯里引着孩子说咏鹅,小家伙就是聪明,晚上在电梯里再碰到,竟然都可以背下来了。
第二,相对于咏鹅,则《江南》难度略高,有些拗口,字数较多。但既然大多数孩子对简单的古诗词都会背诵,因此提高教学的起点,思路没有问题。即使有的孩子没有接触过咏鹅的学习,直接学《江南》,难度系数增长也不大。
第三,中国的古诗词同中国的历史一样,博大精深,深入学习既是传承,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从少儿就应该多接触古诗词。对于三四岁的孩子不需要把诗词给他们讲得太深,要通过家长的引导让孩子保持对古诗词的兴趣。
江南两汉: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C小姐在星空下
女儿今年上的一年级,当时我也觉得奇怪。觉得《江南》对一年级的孩子是不是有难度了?可孩子学过之后才知道,孩子还都挺喜欢这诗的,觉得生动有趣。再说鹅这首诗也是家喻户晓,很受孩子喜欢,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5我们已经教过孩子了,孩子也早就会背了,相对来说江南还比较有新鲜感。孩子们对新的知识更感兴趣一些!
再见每一天
汉乐府《江南》的诗句非常简单:“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平白如话,再明白不过了。
但奇怪的是,很长一段时间,这首诗并没有作为小学生的蒙学古诗读本。古代没有,现在也长时间没有进入教材。进入一年级教材,还是这几年的事情。我们许多年纪大一点的人读到这首诗,还是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
(古人采莲图)
那么,这么好的一首诗,之前为什么长时间没有作为孩子的蒙学古诗读本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来看看高频率进入孩子蒙学读本的那些古诗。比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等。
说实在话,这些诗,和《江南》比起来,似乎要复杂得多。我们就拿骆宾王的咏鹅和汉乐府·江南对比分析一下,看看为什么说咏鹅更复杂一些。
其一,意象繁复。《江南》只写了鱼一个意象,对鱼没有任何细节上的描写。而咏鹅里写了鹅的各个细部:曲项、白毛、红掌等等。
其二,情态繁复。《江南》所写的情态,就只有一个:鱼戏莲叶。咏鹅里的情态则非常多,有鹅高歌,有鹅浮水,有鹅潜水等等,是一副立体的画。
其三,环境繁复。《江南》只有“莲叶何田田”一句。咏鹅既有绿水,还有清波。
其四,意思繁复。《江南》就是表现鱼儿欢乐的场景。而咏鹅表现的则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表现的是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咏鹅图)
既然《江南》更简洁,更容易让小孩子明白一些。照理说,蒙学教材、一年级起始教材,自然应该先选《江南》,再选咏鹅静夜思春晓这些呀,为什么反而不选《江南》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在于,《江南》这首诗。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的复杂,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咏鹅静夜思春晓这些诗。
甚至可以说,连一些成年人都不太懂。至少我当年在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是没有搞得很明白的。
为什么说这首诗非常复杂呢?
第一,作者想写的东西,在诗中一句也没出现。
作者想写什么?想写采莲人。但是全诗没有一句话是写采莲人的。都是在写莲叶和鱼,连渔船这些东西都没有。也就是说,作者的“所指”和“能指”之间,有巨大的距离。这个距离,需要具有丰富想象力的读者来填补。这个读者最好还要有曾经采过莲的经历。由此看来,让小孩子来展开想象,把作者没写出来的东西,补充完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鱼戏莲叶东)
第二,诗句有巨大的形式感,对形式感的理解,需要现代主义的思维。
什么形式感呢?就是最后的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四句就只换了一个字,其它都是一样的。从我们一般的思维来理解,这显得有些重复啰嗦。但实际上,这既是作为音乐的需要,同时也是作为诗歌“形式感”的表现。作为形式感的诗歌,在古典派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只有在现代派中才会出现。这一点,显然是小孩子不太容易理解的。
第三,这首诗具有“禅意”。
“禅意”是古诗经常追求的一种东西。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比如“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样的诗句都是具有“禅意”的。而“禅意”的获得,是需要顿悟的,讲是讲不清楚。既然讲不清楚,把它作为孩子的蒙学教材,显然就有些吃力不讨好。
不过,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之所以把这首《江南》放进一年级的教材里,大约也是现在的孩子,其想象力更加丰富了些。同时,就算不理解,让他们先记住,在将来自己的人生中慢慢理解,也是可以的吧。
(参考资料:汉乐府)
郭大胡子
一般来说,只要简单易懂,明白晓畅,词汇量简单,立意符合小孩子的生活,都是可以用作小说生的学习教材。咏鹅跟汉乐府·江南都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不过编选者把汉乐府·江南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应该有着深远的考虑,那么汉乐府·江南比咏鹅好的地方在哪呢?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词汇量更多,但又没有增加学习难度。汉乐府·江南中,汉字更多,且都是常用的基础汉字,小说一年级最重要的就是认字。
虽然字数多了,但并没有增加学习难度,全诗后五句主体都是重复的,很容易背下来。全诗中只有“田田”二字较为难解,而田字也是常用字。
咏鹅中,同样有“项”字较为难解,有古今义的不同,“项”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常用。
综合来看,学习汉乐府·江南更经济实用。
二、汉乐府·江南更经典咏鹅纯是描写,虽然描写有其独到之处,但全诗缺少更丰富情韵,不足以成为永恒的经典诗篇。
汉乐府·江南则不同,它是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经典民歌,它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都是值得反复回味的。这些小孩子虽然不懂,但是可以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反复品味。
三、强烈的形式感能给小孩形成对诗的深刻认知汉乐府·江南的形式感非常强烈,后面五句前四字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字不同。这种反复回旋的形式能给小孩子形成深刻的映像,让他们对诗这种文学体裁产生感性上的认知,这对小孩子文学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可见,编选教材的编委将汉乐府作为小学生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词,可谓独具慧眼,
forandy
确实孩子们对骆宾王的咏鹅太熟悉了。从孩子在幼儿时期这首咏鹅就大多数会背。如果小学课本再选这首让孩子们感觉有点没有新鲜感。如果改成:汉乐府.江南,孩子们会感觉新奇,并会立刻背诵。确实汉乐府.江南也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读起来朗朗上口。
木石心云水趣
我认为这个诗换的很一般,虽然现在城市的人很少见着鹅,更很少见着莲,没有见过自然谈不上更多的想象,还不如用画更能接近现实,用这首诗实在是不好接受,像嚼蜡一般了解一下韵律和方位,实在没意境。
西江源远牧歌
个人认为小学课本的改革其实是教材内容在深度上比以前提高了。从作品的体裁上分析,咏鹅是唐诗,《江南》是汉代的乐府歌,在唐代之前,并没有特定格式的诗出现,作为诗歌的鼻祖《诗经》最早记录的也是各地的民间优美动听的歌曲。《诗经》里的“风”记录各地的“国风”,民情民俗的民间歌曲记载,“雅”为“正”,是当时贵族们流行的歌曲,“颂”是朝廷举行祭祀的乐歌,所以诗的第一个特点是要能够“唱”!汉乐府的诗歌是汉代的“雅乐”,其乐理性、文学性、规范性是国家标准,在地位上来说就远超“咏鹅”。“咏鹅”现在是幼儿园里就教唱的一首诗歌,再放到小学教材里就脱节了。所以,现在的小学教材改革是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进行了通篇布局,内容更加深入细致,这也和现在语文教材的改革相契合,要多加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把古文的内容充实到教改里面!所以今后语文学习的重点肯定是古文!
如果觉得好的请给我点赞,添加关注!
个人观点,还请各位教育达人斧正!
唧唧复唧唧吧
我说一个悲催的例子:
我养娃很随意,买书也是看缘分,书很多,但诗词的书家无一本。
娃读书也很随意,书就在书架书箱了,他翻来翻去,“就这本吧。”
……
我们这样佛系地到了他上幼儿园。
在我的认知里,小班就是玩玩游戏,画个画,唱唱跳跳,安静地听听绘本。
但到了幼儿园才知道国学很热,孩子不会《三字经》,不背几十首诗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不久,老师便找我谈话:我们班有孩子已经背了三百首诗词了,你家连咏鹅都不会!
接着和我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都快哭了,现在小学都要求零基础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是?
看了这诗词的安排,我懂了:零基础都是骗人的!咏鹅就是幼儿园及之前必会内容,不在小学的考查范围之内。
为什么大家这么在乎咏鹅?
我们对咏鹅是有感情的,就如我们英语课本中的鹦鹉Polly一样牵着我们的回忆重温我们的小时候。
记得我小时候,村外有条小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偶尔也会遇见大白鹅在水里追逐高唱,和岸边的绿树野花野草交映成趣。一群孩子便触景生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还会一人一字,还会比谁背得快,虐心地比谁能“倒背如流”;比谁能说对潜水的鹅在哪出现;还有和鹅比游泳,吓得鹅扑腾扑腾上岸……
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童年的欢笑。
《江南》将是10后童年的回忆,因为它也是一首物与景相映成趣,动与静巧妙结合的韵律感很强的乐府诗!
阿X小O叫啥任选
咏鹅作为八岁神童千古名篇。它的出彩的地方就是,作为一个小孩子的观察角度,细致入微地写出了鹅在春天的时候在湖水里面游泳的情景,生动形象。江南采莲作为汉乐府里面的一篇诗歌,其实也是源自民间的打油诗,出自无名氏之手,与咏鹅相比,无文学美感,无观察自然现象的洞察力,无思想深度,专家以其替代咏鹅作为入学启蒙,其用心令人怀疑!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另外咏鹅朗朗上口,文字通俗易懂,孩子学的会也喜欢,采莲是个什么玩意?难道因为出自汉乐府就很了不起?
蓝色芥末fanyh
课文的更迭没什么好计较的,各有各的特色,共同点就是,简单明了寓意非凡。我是84生人,到现在我记得的是也不是鹅而是学前班的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jackie_tjtv
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成年人意境繁复的情歌,还加上一些对小学生来说晦涩难懂的文言词汇,确实很搞笑。当然,如果小孩从小就已经有古诗文功底,那不一样。但毕竟我们面对的小学生,很多不具备这种能力。
love腾蛟
关于小学课本用【汉乐府,江南】来作为小学课本第一首诗词启蒙,我来浅析几点【江南】这首诗的优势所在:
【一】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二】生字简单,易写易学!
如【东】【南】【西】【北】!
如【田】【鱼】【江】【叶】!
如【可】【何】【采】【间】!
除了【莲】和【戏】字笔画复杂以外,其它字都很简单,都是常用字!短短一首诗,可学会十几个字,我想【咏鹅】在这方面是略输一畴的!
【三】格调清新,内容丰富。
诗歌的前三句为阅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江南生活图卷。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变化,来描述鱼戏莲丛四处游动的情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如莲塘的自然风光,采莲工作的有趣,游鱼的活泼等等都在脑中栩栩如生的展现开来!另外乐府诗的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的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能联想到上述的情景。
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虽没写人,可人声欲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活气息,近而领略到采莲人心中的欢快。让孩子在欢快的氛围下学习文化,这也是它被小学课本釆纳优势之一!
仅叙个人浅见,如有不妥之处,恭请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