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自强文学剧本征稿
sleepingdogamu
分多少场戏是无所谓的,只要让故事完整,每一场都是一层,结尾可以设下悬念,每一幕都包括好几场,每一幕前应该注明时间地点人物,还有布局,电影剧本也可以按照这个来,剧本要精确到细节,包括每一个动作
原贴:文学剧本怎么写?
MMMMMiaLIU
一、电影剧本写作的几种模式
电影剧本的写作没有秘诀,只有规律。从写作模式上来说主要的有三种:
1、苏联模式
苏联的电影剧本大多写的如同我们中国的“电影小说”。
在苏联电影剧本中往往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述。这种写法充分表达出编剧对剧中人物的分析和定位。苏联的演员和导演都比较喜欢读这种电影剧本,因为对他们把握人物进行创作十分有帮助。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他们创作的电影剧本肖尔斯、伟大的公民等等。然而这种电影剧本的写法,在经过导演的“二度创作”之后,即把文学形象变为影视画面之后,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不过,基本不离大格。因为苏联的电影导演遵守着“二度创作”的“度”,懂得自己的“二度创作”不是纂改剧本而是把剧本的文学性形象化。
中国的编剧很少提供这种模式的剧本。
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位编剧于敏曾经按这种模式进行创作。他写出了炉火正红。看上去完全象“电影小说”。导演严恭在把它拍成同名影片时便进行了大量的删减。最后竟然形成了编导之间的尖锐矛盾。于敏为此撰文质问界限可泯乎?诘问导演的“二度创作”脱离了“度”,而成了扼杀编剧劳动的屠刀。这个教训极深。几十年来,中国的电影编剧便不再模仿苏联电影剧本的写作模式。
2、西方模式
我们见到的美国和日本的电影剧本,简洁得让人吃惊。
例如《罗生门》,这个剧本是导演自己写的,几乎只有对话和极简单的场景提示。其他的外国影的剧本也是如此。当然,他们很多剧本翻译过来时有的是对照着影片记录下来的完成本,并不一定就是人家编剧原来写的剧本。
现在,我们有些年青的电影作者写电影剧本的时候也学西方剧本的这种写法,不但分出场次来而且还标上“日”、“外”、“内”、“夜”,甚至还标上“特”“近”“中”“全”“远”这样的景别等等。生怕看剧本的人不知道他的剧本是电影剧本,也生怕别人看不出画面来。其实,好的电影剧本是无须进行这种标示的。因为这些标识是导演的工作,而不是编剧的工作。对于时间和景别来说,是需要编剧通过自己的画面描述能力来创作的,而不是用别的行当的工作方式来代替。
3、中国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比较,中国的电影编剧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写作模式。这个发展,我们可以从三十年代的剧本到五十年代的剧本再到八十年代的剧本,分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这个发展过程在这里就不说了。
我们只要看一看一些优秀经典影片的剧作就可以很容易发现,它是把苏联模式与西方模式结合起来进行运用的。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分场式,而且每一场戏比较完整,可视性很强,戏剧性也很强。
中国电影剧作模式的形成离不开中国文学、戏剧、话本的根基,所以章回性比较强。所谓的章回性并不真的就是指章回小说式,而是借了个词来说,即:它的每场戏的衔接和它的内在联系十分的吸引人,戏剧性很强。在写作上,它吸收了苏联和西方电影剧本的长处,综合成了中国电影剧本的模式。
当然,模式问题并不是写电影剧本的主要问题。
原贴:文学剧本怎么写?
肥肥臀的哈喽kiki
makura1215
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以上就是剧本里的镜头描写格式,看个例子就明白了。这是具体的写作格式:
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
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
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
标明摄象机的关系
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黑体标出
原贴:电视剧文学剧本怎么写?
心在流浪
Ryanpique
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原贴:文学剧本怎么写?
寒竹倩影
电视文学剧本是电视艺术作品的基础,是为未来的电视作品绘制的蓝图。它与一般的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语言描写应立足于如何以更为明晰的视觉形象出现于屏幕。它有以下突出的艺术特点:可视性,即剧本要表现出鲜明的可视画面,有具体明确的造型表现力;剧本在结构上要有灵活性,要适合于镜头组合的蒙太奇艺术规律。此外,电视剧本,在写作时要简洁,不必详尽地交代过程,要有利于导演的实际拍摄。
一、电影文学是文学大家族里的一部分 何谓电影文学?从含义上说,它是专为拍摄电影所用,是紧紧服从于电影生产需要的一种文学类型。它的诞生要比电影晚25年左右。直到本世纪的20年代,德国才第一次出版电影剧本。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是1925年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由洪深编写的申屠氏。但
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的电影导演仍强调电影剧本的作用,强调既用电影的方式思维,又通过文学的手段来表述。强调剧本是影片成功与否的基础。
二、电影文学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及其特征 电影文学兼有电影与文学的双重特性,它将文学的叙事特点与电影的视觉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文字记录形式就是电影文学剧本。从概念上说,电影文学的涵义应更宽广些,它不仅仅指电影文学剧本,而且指包括电影创作生产过程中用文学手段为拍摄的电影所描绘所记录的一切艺术创作劳动。因此文学、电影文学、电影是互有联系的三种不同的形式,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电影文学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它已冲破了传统的文学叙事方式。它是用电影的形象思维按电影的特殊规律来写作来叙事的。银幕形象不仅仅是具体的、可见的,而且是逼真的,最大限度地接近生活实际的。这是电影的又一个特征,作为电影文学,在用文字具体描写和进行形象、造型的描述时,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特征。电影的另一个特性是蒙太奇技巧的运用。它是电影创作中最有特性也是最典型的手段之一。
三、电影思维 电影思维就是电影的形象思维。它是按电影的特殊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想象活动。它以在运动中的具体的可见可闻的画面和声音等各种表现元素为基础进行构思、设计和组合,也即用电影语言来思维。形象思维(电影思维)一定要具体性,要有特色,不能抽象,不能一般化。都一定是可闻可见的,都是从创作者的直接感觉感性印象中来。另外,时空结合的视觉性和听觉性以及时空转换运用的自由性,是银幕形象的一大特点,也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并优于其他艺术的一个特长。电影思维要求真,真人、真情、真意,要求新,新生活、新思想,要求美,人物性格的美、意境的美、风格的美,要求深,意蕴深、思想深。
四、电影剧本的美学特性 电影剧本的美学特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剧本的视觉造型特性。第二是它的声音特性。电影美学的第三个特性是逼真性。第四是蒙太奇思维形式。
原贴:文学剧本定义
jessie_xinyi
原贴:文学剧本怎么写?
┍."葒茶
一、电影剧本写作的几种模式
电影剧本的写作没有秘诀,只有规律。从写作模式上来说主要的有三种:
1、苏联模式
苏联的电影剧本大多写的如同我们中国的“电影小说”。
在苏联电影剧本中往往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述。这种写法充分表达出编剧对剧中人物的分析和定位。苏联的演员和导演都比较喜欢读这种电影剧本,因为对他们把握人物进行创作十分有帮助。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他们创作的电影剧本肖尔斯、伟大的公民等等。然而这种电影剧本的写法,在经过导演的“二度创作”之后,即把文学形象变为影视画面之后,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不过,基本不离大格。因为苏联的电影导演遵守着“二度创作”的“度”,懂得自己的“二度创作”不是纂改剧本而是把剧本的文学性形象化。
中国的编剧很少提供这种模式的剧本。
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位编剧于敏曾经按这种模式进行创作。他写出了炉火正红。看上去完全象“电影小说”。导演严恭在把它拍成同名影片时便进行了大量的删减。最后竟然形成了编导之间的尖锐矛盾。于敏为此撰文质问界限可泯乎?诘问导演的“二度创作”脱离了“度”,而成了扼杀编剧劳动的屠刀。这个教训极深。几十年来,中国的电影编剧便不再模仿苏联电影剧本的写作模式。
2、西方模式
我们见到的美国和日本的电影剧本,简洁得让人吃惊。
例如《罗生门》,这个剧本是导演自己写的,几乎只有对话和极简单的场景提示。其他的外国影的剧本也是如此。当然,他们很多剧本翻译过来时有的是对照着影片记录下来的完成本,并不一定就是人家编剧原来写的剧本。
现在,我们有些年青的电影作者写电影剧本的时候也学西方剧本的这种写法,不但分出场次来而且还标上“日”、“外”、“内”、“夜”,甚至还标上“特”“近”“中”“全”“远”这样的景别等等。生怕看剧本的人不知道他的剧本是电影剧本,也生怕别人看不出画面来。其实,好的电影剧本是无须进行这种标示的。因为这些标识是导演的工作,而不是编剧的工作。对于时间和景别来说,是需要编剧通过自己的画面描述能力来创作的,而不是用别的行当的工作方式来代替。
3、中国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比较,中国的电影编剧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写作模式。这个发展,我们可以从三十年代的剧本到五十年代的剧本再到八十年代的剧本,分三个阶段进行比较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这个发展过程在这里就不说了。
我们只要看一看一些优秀经典影片的剧作就可以很容易发现,它是把苏联模式与西方模式结合起来进行运用的。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分场式,而且每一场戏比较完整,可视性很强,戏剧性也很强。
中国电影剧作模式的形成离不开中国文学、戏剧、话本的根基,所以章回性比较强。所谓的章回性并不真的就是指章回小说式,而是借了个词来说,即:它的每场戏的衔接和它的内在联系十分的吸引人,戏剧性很强。在写作上,它吸收了苏联和西方电影剧本的长处,综合成了中国电影剧本的模式。
当然,模式问题并不是写电影剧本的主要问题。
原贴:电视剧文学剧本怎么写?
敏敏特穆尔
MissFlora
lovelebean214
原贴:文学剧本怎么写?
千年女妖莎
原贴:文学剧本怎么写?
LouettaTr
原贴:文学 剧本 动画 创意
晓风新雨
原贴:文学 剧本 动画 创意
hujun55520
原贴:文学 剧本 动画 创意
fairync
原贴:电影文学剧本格式
嚼鱿鱼的筷子
白兔子和猪
凌霄大宝
原贴:关于文学剧本的创作
啦啦
原贴:关于文学剧本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