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司马昭作为一个骨灰级的老政客,对内曹氏政权职场,对外蜀、吴两个对头,全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人家司马昭就是有嚣张的资本、嚣张的手段、嚣张的业绩。
咱先嗑一下司马昭嚣张的资本。
司马氏是个智商集体爆棚的家族,早在司马昭之前,他的老爹司马懿、哥哥司马师,就已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家族企业基础。
公元249年,当时掌握曹魏实权的曹爽哥仨,带着小皇帝曹芳,前往祭拜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
洛阳城内顿时出现了“真空”状态。趁着这个空档,装了好些年孙子的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将曹爽的势力集团连根拔除,进而控制了整个曹魏的军政大权。
两年后的251年,淮南地区爆发了反对司马家专权的“王凌之叛”,司马懿愣是拖着最后一口气,把叛乱给平息下去,将权力交给大儿子司马师后,才寿终正寝。
司马师也是个狠人,当初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主力“三千死士”,就是司马师在暗中训练和统领的。
据说政变前一晚,司马懿暗中观察两个儿子。司马昭躺床上翻来覆去,紧张得睡不着,司马师却是鼾声打得震天响。于是断定大儿子这心理素质,铁定是干大事的材料。
掌权后的司马师,的确是很能够硬得起来。
公元254年,曹芳受了五年窝囊气,也跟当年被曹操欺负的汉献帝一样,搞起了类似“衣带诏”的小动作,想联络一批大臣铲除司马师集团。
不用说,在曹芳那个全天候受监控的状态下,根本做不到行动的完全隐秘,消息很快就被泄露了出去。
结果,司马师胁迫郭太后,废掉了不听话的曹芳,立了十几岁的高贵乡公曹髦,继续当傀儡皇帝。
不过,废立皇帝的动作搞得实在太大,地方局势就有了些波动。就在当年,还是在淮南,还是针对司马家的专权,毋丘俭、文钦联合发动叛乱。
结果,和上次的王凌之叛熬死了司马懿很相似,这回也是很快攻灭了叛军,但司马师也搞得筋疲力尽,没过多久就去老爹那里交述职报告去了。
经过司马懿(曹爽、王凌)、司马师(曹芳、毋丘俭)两代人的积累,两场对中央和地方的反对势力清洗,司马家已经度过了靠赌博的“险胜”阶段。
交到司马昭手里的,是“稳赢”的权力资本。
接管权力的司马昭,尽管心理素质上差大哥司马师一大截,但他运转权力的手段,却也是一等一的高明强悍。
与司马昭打擂台的,主要是小皇帝曹髦。
这曹髦,曾有人评价他“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文才同七步成诗的曹植看齐,武略方面又有类似曹操的资质,这在汉末三国的那几十年,绝对是顶格的评价之一。
只可惜,运气不好,生错了时代。即便是再猛的人,缺少了成长的空间,也是白搭。
曹髦刚出场,面对的就是司马师、司马昭这样的顶级大怪,他与司马昭的第一个回合,就吃了瘪。
时间线放在公元255年。
254年的11月,司马师废曹芳扶曹髦上台;255年正月,毋丘俭、文钦就在淮南举兵反对司马师;3月,司马师病死,此前司马昭已经离开洛阳赶往与司马师会和。
时间短!局势乱!!15岁的曹髦一看,绝对要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收回权力的机会!!!
于是下令司马昭镇守许都,由尚书傅嘏率军返回洛阳。只可惜,这傅嘏跟司马昭穿一条裤子,早就已经是司马家的铁杆盟友。
司马昭带着傅嘏,带着平叛归来的大军,浩浩荡荡开到洛阳城内,给了曹髦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
这时,就显出司马昭的政治手段来了。
他没拿企图翻盘的曹髦怎么样,反正权力已经夺回来了。
反倒是曹髦,一方面受司马昭的集团胁迫,另一方面也为了缓和与司马昭的关系,三番两次要给司马昭“加九锡”。
不过,司马昭脑袋很清醒,压根不想为了这个空头的“加九锡”仪仗队,去招惹不必要的负面舆论。即便257年,立下了平定淮南诸葛诞之叛的“大功”,也没收下曹髦的好意。
说到淮南的第三次叛乱,司马昭对曹髦的防备,更是滴水不漏。
有鉴于上回司马师平乱因病去世,司马昭赶往回合,被曹髦在大后方洛阳钻空子的教训,因而这回干脆带着郭太后和皇帝曹髦一起。对外宣传说什么御驾亲征,既打击了叛军士气,又将曹髦捆得死死的搞不了小动作。
就这样,几个回合下来,曹髦终于坐不住了,飙出了那句流传到今天的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话出口,等于摊牌。
随后,曹髦便带着一帮人,摆开鱼死网破的阵势,亲自挥剑驾车冲向司马昭的府邸。刚满20岁的少年天子,赌上性命梭哈一把,立志重建曹魏政权的辉煌!
这下,司马昭可就犯难了,这小皇帝咋不按常理出牌啊?!
有样学样,司马昭的套路,完全复制的是曹操当年对待汉献帝的手法,把傀儡皇帝当牌位好吃、好喝、好住地养着,司马昭则掌握着军政实权,等到曹魏政权的四梁八柱都换成司马家的人了,再来一场华丽丽的禅让大典,KO......
但现而今,司马昭的兵把曹髦的人马围困在洛阳街头,双方僵持对峙,毕竟人家曹髦身份是皇帝,司马昭这边,谁都不敢上前砍下第一刀。
最后,还是司马昭的首席谋士贾充发话,小弟成济为了上位,接下这趟脏活累活,拍马上前给小皇帝曹髦来了个穿心透。
接下去,司马昭又开始了表演。
一方面假模假样给曹髦风光大葬,另一方面向大臣们征询善后的意见。尚书右仆射陈泰态度很坚决:“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
贾充是谁?司马家的铁杆盟友!司马昭的首席谋士!!这样的心腹重臣,司马昭当然舍不得。
舍不得贾充,就得头脑简单的成济背锅了。
讲到这里,咱就成济的下场,插播个职场潜规则。
人家贾充价值大,所以有司马昭给他兜底,即便当众表态过杀皇帝曹髦,秋后算账的时候也会有司马昭保着他。但成济就基本没啥重要性了,司马昭手下能打仗的一抓一大把,关机时刻抛出去一两个无伤元气。
所以,咱劝刚入行的愣头青,要是没背景、没过硬实力、没重要的被利用价值,千万别听领导瞎逼逼,脑子一热就往前冲。到头来背锅的,领导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无依无靠的员工。
讲完了司马昭嚣张的资本、嚣张的手段,最后就是他嚣张的业绩了。
曹髦被搞死后,司马昭扶了曹奂坐龙椅,游戏继续。
曹奂在264年,下诏封司马昭为晋王、加九锡,达到了相当于曹操当年在汉献帝手里拿到的最高待遇。
这回司马昭怎么没谦虚一下呢?
因为头一年,在司马昭的部署下,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并进,攻灭了曹魏的老对手蜀汉政权,把刘禅押解到洛阳,完成了老曹家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五代人都没能达成的功绩。
有攻灭蜀汉的巨大功劳摆在桌面上,司马昭的威望达到顶点,其他反对司马氏的势力,也就再也没有叫板的口舌了。
这时候,当个晋王,配个九锡的仪仗队,也符合“论功行赏”的法理。
到了265年,55岁的司马昭病死。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积累巩固,到了司马炎手里,终于实现了“西晋代魏”的禅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