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感想
1蒲松龄的生平创作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蒲家庄人,出身与"书香"家庭。父亲蒲磐科举不遂,后经商致富。但到蒲松龄上年时家境渐趋衰落,生活一比较困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从二十多岁时开始〈聊斋志异〉的创作,四十岁左右初集成帙,以后随时增补,直到年逾花甲才辍笔,前后历时四十余年。这部书花费了蒲松龄的毕生心血,包含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全部认识和体会。它是一部生动多姿的教科书,代表了蒲松龄的最高文学成就。
2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中的近五百篇作品,其故事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作家收集的民间传说和亲身经历,二是前代的小说、戏剧故事。作家自己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简相寄4,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
《聊斋志异》题材的特点在于一个“异”字。它同明代拟话本小说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世态人情不同,大多写花妖狐鬼的故事。其中有写鬼的,有写狐的,也有既写鬼有写狐的。此外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在蒲松龄的笔下无不可以成精变人。就是就是一些没有出现 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的故事中,也总有怪异之事。如《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蟋蟀,《阿宝》中孙子楚魂附体鹦鹉等。这是一部借非现实的幻景物来寄托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聊斋志异》的内容丰富复杂,瑕瑜互见,但总的看来,它所触及的社会生活相当广泛,反映的社会问题相当深刻,无论是接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还是描写爱情生活,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聊斋志异》中一个突出的思想内容,是揭露黑暗腐败的政治,鞭挞无恶不做的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的豪绅地主,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痛苦,歌颂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席方平》狼梦、《窦氏》《红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席方平》写的是一个非现实的幻想世界——阴间的故事。老实厚道的席廉再阴世受尽了富豪扬某的欺凌。扬某死后,贿赂冥界使者将西打死。席来到阴间,羊又贿买阴间狱使“日夜磅掠”,使之“筋骨摧残”。席廉之子席方平赴阴间代父伸冤,他层层上诉,从城隍、郡司、直到冥王,但是由于他们都受了羊某的贿赂,结果是都不受理,而冥王“命置火床等。席方平受尽了折磨,但毫不气馁,最后告上了二郎神,冤案方得昭雪。作家接阴间的险恶,影射人间的贪官吏虐,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机构的各个层次。它使人们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各级官府,只不过是压迫人民的工具;封建社会的官场社会的腐败以极,暗无天日,从而使人们产生了对封建统治性的怀疑。
如果说在是阴间影射阳间,那么《促织》则是借历史以针砭现实。篇中著名的悲剧有促织而起,而促织有是宫中“岁征民间”之物。作家首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接示了政治腐败、生灵涂炭的总根源。小说中勾画了从里胥、县令直至抚军的各级贪官污吏对上献媚、对虾狰狞的面目,有他们构成的封建转治罗网,使广大人民从政治到经济、从肉体到灵魂,无不受到严重的迫害和残害。这就是《促织》对封建统治的揭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再揭楼黑暗与官府的本质方面,狼梦同样写的很深刻。狼梦写白翁梦见自己走进儿子的县衙内,看见道上、厅上、堂上、堂下坐着、躺着的都是吃人肉的狼,而他们的周围白骨成堆,又看到自己的儿子有变成了老虎。作者在篇末写到:窃叹天下只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明白的告诉人们梦里的虎狼就是现实中官吏。
《聊斋志异》不仅写了现实的黑暗和被压迫与被损害的苦难,而且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席方平不畏死亡替父伸冤,受尽了许多酷刑之后,对冥王表示:“大冤未伸,寸心不死”,“必诉”!这种反抗精神是十分顽强的。
《聊斋志异》还对当代社会进行里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或讽刺事态的庸俗,和刻画人心得险恶,或描写统治者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或歌颂劳动者的正直勇敢。总之,《聊斋志异》所战士的人生画图是十分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
但是《聊斋志异》中也有相当多的篇幅宣扬了落后的甚至反动的思想,就是在那些优秀的篇章中,也常常夹杂着封建性的糟粕。例如:有些篇章敌视和丑化农民起义,有些篇章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有些篇章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还有些篇章美化了一夫多妻制或羡慕功名富贵。
但是面对黑暗的现实,作家在书中提出的改革社会的方案确实不现实的。他在《促织》中提出了请天子关心民命,在《席方平》中请二郎神主持公道,在《红玉》中请侠客义士救困扶弱,另外再一些公案故事中,想靠清官来除暴安良。这些又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还存在着幻想。
《聊斋志异》广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科举制度。这方面的代表作有考弊司叶生王子安等等。这些作品对考场的黑暗、考官的混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考生的变态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划。
考弊司写阴间主管考试的靠弊司司主虚肚鬼颁下定例,凡考生初次谒见,要先割脾肉一块孝敬司主,但贿赂丰者可以免割。可是他在堂上悬挂的楹联却是“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正是对人间黑暗的考场和寡廉鲜耻的考官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
作者不仅写了科举制度的黑暗,而且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副食和精神摧残。王子安因对功名利禄的渴望而失去理智,自以为中了进士翰林,大摆进士翰林的架子,闹出了许多悲剧性的笑话。叶生因屡试不第竟一病不起。在王子安中作家对考生们的心理和神态,作了穷形尽相的描绘,他们入场考试,似丐、似囚、似秋末之冷蜂、似出笼之病鸟;他们盼望喜报,坐立不安,如痴如狂,对秀才士子灵魂的这些刻画细致入微。作品通过对知识分子变态心理的描写,告诉人们科举制度是怎样侵蚀人们的灵魂的。所以《聊斋志异》的更深刻之处,是它揭示了腐败制度对民族精神之摧残。
蒲松龄是有非凡的文才的。诗、词、文、赋、通俗戏曲诸种文体,他都曾试其身手,并且皆有可观的成就。他最热衷的是记述奇闻异事,撰写狐鬼花妖故事。这对志在入仕的秀才来说,未免是不务正业,为此他曾受到过友好的劝阻,不友好的奚落。但是,他没有屈从社会的偏见,抱着“纵不成名未足哀”的信念,执著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聊斋志异》是他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制作出来的。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文学传统,但在观念上、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他摆脱了六朝人记叙怪异之事以“明神道”的观念,超越了唐人作传奇重在构想之幻、情节之奇的局限,而是面向现实社会,以生活经验理性,驾驭六朝志怪小说和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及其所形成的故事范式,进行文学创作,虚构诡橘绮丽的故事,来针砭现实,抒发忧愤,表达他个人经验、情趣,寄托精神方面的向往、追求。这样,原来六朝志怪小说中的神秘意识及其思维模式,也就转化为文学幻想的方式和材料,狐鬼花妖不再是神秘意识中存在物,而成为幻想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神仙也不再是宗教意识中不可亵读的神圣超人,而成为观照人间官僚或某类人的幻设形象,多半寓批判之意。由于摆脱了宗教迷信意识的束缚,蒲松龄便获得自由,更充分地发挥了真幻相生、虚实互渗的艺术潜力,编织出了许多比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小说更加瑰丽、灵动而饶有生活意趣和现实意义的故事。这部图咏本较之元明以来小说之插图绣像显然更为严整工细。编印者广百家斋主人称:“图画荟萃近时名手而成。其中楼阁山水,人物鸟兽,各尽其长。每图俱就篇中最扼要处着笔,嬉笑怒骂,确有神情。”虽有自谀之嫌,但观书中图画均工笔勾画,技法圆熟,构图协调允妥,在明清白话小说之插图中称得上上品,诚非访间劣手所能为之者。咏诗大约出自广百宋斋主人笔下,虽然不能说首首切中故事之肯綮,境界高妙,但其中也多有或直或曲,出语蕴藉,道出聊斋先生之心思者,大体看来不失水准。